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生物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国际歌
示朕以默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支持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一、大湾区三大城市医药制造业产值破百亿根据火石创造统计数据,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9城市中医药制造业产值规模最大是深圳市,总产值达344亿元,其次是广州市,医药制造业产值达314亿元。另外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医药制造业产值均超过100亿元。目前,2019年最新数据仍未公布。二、粤港澳地区医药上市公司云集大湾区的深圳、广州和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一直是广东省多个城市发展的重心,深圳和广州分别是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截至2019年,大湾区内在 A 股、新三板、 港股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分别有 36 家,25 家和 53 家,涵盖医疗器械、 化学制药以及中药等。三、政策支持给力,广东省医药产业目标明确根据《“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国家生物产业发展目标是10万亿元,《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强化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技术基础,加快产业化进程。广东正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加快集聚一批生物科技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省生物产业产值规模突破6000亿元。大湾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区域优势明显,具体包括以下产业集群、人才汇聚、资本助力、资源便捷等优势:四、大湾区主要城市已初步形成医药产业聚集目前,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都已在区域内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广州有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珠海有金湾生物医药基地等,中山有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聚集群。——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北少林
曼胡之缨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易发表网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指对生物有机体在分子、细胞或个体水平上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设计操作,为达到目的和需要,以改良物种质量和生命大分子特性或生产特殊用途的生命大分子物质等。由于生物技术将会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开辟广阔的前景,它与计算器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被列为高科技,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目前生物技术最活跃的应用领域是生物医药行业,生物制药被投资者认为是成长性最高的产业之一。关键词:生物制药产业药品一、生物制药行业的特点(一)行业进入壁垒高主要表现在高知识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方面。生物制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例,上游技术(即工程菌的构建)涉及到目的基因的合成、纯化、测序;基因的克隆、导入;工程菌的培养及筛选;下游技术涉及到目标蛋白的纯化及工艺放大,产品质量的检测及保证;药物的申报要求极为严格,包括临床实验及申报文件的编制等。生物制药是一个投入很大的产业,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医药厂房和仪器设备。美国93年对生物工程业的投资约40亿美元,94年达到77亿美元,96年研究经费为79亿美元

生物医药未来会有哪些发展趋势

煦煦孑孑
坏女孩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年均增长率达到25%以上,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各地兴起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热潮,发展十分迅猛。截至2013年底,以生物医药为主的国家级和省级园区达179家,占比接近三成。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规划,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专门设立的专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高新园区,多由政府主导或企业自发集聚形成;另一类是包含在综合性高新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园中园”形式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具有市场化程度高、运营机制灵活的特点。显而易见,随着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园也正迈入高速发展阶段。而且各地园区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进行特色发展,侧重点各有不同,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对产业园总体发展有很大好处。可以说,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不过,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要更进一步,还需建立相应的市场服务、技术服务、政策支持等配套体系。

生物医药前景如何??

凯旋门
马拉松
  一、制药专业就业前景如下:  医药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竞争的焦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建立医药品工业视为国家强盛的一个象征。新药的不断发现和治疗方法(如基因研究)的巨大进步,促使医药工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无论是药品,还是过程技术都需要新型制药工程师,这类人才掌握最新技术和交叉学科知识、具备制药过程和产品双向定位的知识及能力,同时了解密集的工业信息并熟悉全球和本国政策法规。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2003年中国制药企业共5082家,生产药品的工业企业约3000家,生化制药企业300余家,其中现代生物制药企业47家;生产中药(包括天然药物)产品的企业约1600家,其中专门生产中药(包括天然药物)产品的155家。另外,还有药品批发企业16.7万多家,药品零售企业12万家,医疗机构6万家。这些企业都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有较大的需求量。  二、制药专业就业方向如下:  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技术和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常用实验流程,初步了解生物技术制药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流程,能够胜任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岗位基本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高级实用人才。

生物制药行业,哪些杂志比较权威

黑玫瑰
必变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 中国药理学通报,药物分析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抗生素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华西药学杂志,安徽医药,白云医药,北方药学,毒理学杂志,儿科药学杂志,广东药学院学报,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国外药讯,国外药讯﹒抗生素分册,海峡药学,华东医药通讯,家庭用药,江苏医药,解放军药学学报,今日药学,抗感染药,辽宁医药,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临床医药实践,齐鲁药事,人参研究,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上海医药,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综合版,实用药物与临床,食品与药品,世界临床药物 ,天津药物,西北药学杂志,新兴医药三,药品评价﹒肝病专辑,药品评价﹒糖尿病专辑,药物不良反应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与人,药学服务与研究,药学教育,药学进展,药学实践杂志,药学与临床研究,医药导报 ,医药工程设计,医药快讯,中国处方药,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临床药学杂志,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年鉴,中国食品药品年鉴,中国天然药物,中国药店,中国药理通讯,中国药品标准,中国药师,中国药事,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中国药物与临床,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业,中国医药导刊,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中国制药信息, 中南药学等。中国药学杂志 , 中国药理学通报,药物分析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毒理学杂志等比较好,也比较实用。

如何进行生物医药行业的资源整合

六合之里
力与美
 首先是一批主业明确,希望通过并购来将主业做专做强的医药公司。  例如华润三九在去年以1.33亿元收购山东枣庄中药厂持有的山东三九45%股权,此前已持有山东三九55%的股权。山东三九是华润三九感冒灵重要的北方生产基地,此举被视为华润三九对体系内最为重要的中药业务板块作进一步整合。  主营血液制品的上海莱士今年7月1日披露,拟18亿收购邦和药业100%股权。而邦和药业的业主就是从事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重大收购兼并事件逐步增多,如天坛生物收购成都蓉生、沃森收购大安制药、中国生物收购贵阳黔峰和西安回天等交易均使得收购方的综合实力得以大幅提升。上海莱士同样期望通过行业整合进一步增强自己在血液制品行业中的市场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本次交易完成后,上海莱士的年投浆量将由目前的355吨增至475吨,一跃跻身血制品龙头。  和夯实主业的医药公司不同,另一些医药企业从横向上做了一些跨界并购,切入新兴产品或领域。  记者研究发现,这些新领域跨度很广,涉及到心脑血管、肺结核、糖尿病、女性重疾及保健、体外诊断,都是相对前沿和先进的方向。  作为心血管医疗器械的领军企业,乐普医疗做了两起相关并购,一是较早布局收购主营心脏起搏器的秦明医学,二是在今年6月收购新帅克制药60%股份,挺进心血管药物领域。乐普医药计划在3-5年内形成医疗器械与药品两大产业板块,成为高端医疗器械和医药领先企业。  体外诊断制品也是一大热门领域。相关案例包括新华医药拟募资逾3亿元收购长春博讯75%股权;西陇化工收购新大陆生物75%股权。  另外一些生物医药企业则进行纵向布局,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 

生物医药产业 和 医药产业两个概念一样吗?

习动
卦气
生物技术是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人们意志设计,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研究的是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生物产业生产技术。生物科学则是研究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生物医药是医学院的相关专业名称,主要研究与人体和病理相关的生物学理论和技术。

生物制药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行业?

猛鬼街
夜玫瑰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专业分析1).优势社会认可度高,对本专业有较高期望知识范围广,生物学基础强,工科知识扎实,二者有机结合基础扎实,应用广泛,可以很容易的转到生物科学方向或其他相关应用专业,比如食品科学,制药科学理性思维强,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独立课题实验,并提交专业论文保研考研比率很大,很多学生有机会出国继续深造2).劣势专业课设置不是很成熟,各学校参差不齐生物科学专业课和工科知识学习均深度有限所要求的科目较多,课业较重,想要学好学精必须投入大量精力,所以课余时间不是很充足本科毕业工作前景不是十分明朗,相关就业领域要求更高学历3).机遇培养高级科研和技术人才学科,出国比例大,各大有名高校都十分注重其发展专业适用面广,易转专业,可以进一步学习上游的生命科学,也可以学习下游的实用工程学科。就业领域广泛,比如制药,食品,科研,或技术开发等把先进高端的生命科学和应用联系起来,是非常火的专业,前景十分看好4).挑战相对口专业要求更高学历,本科毕业后工作相对难找,为此很多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就业的一般从事层次较低的技术工作或干脆放弃本专业而转行如果有志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需要培养扎实的钻研探索精神,并注重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深造学习,定会成为该方面的高级科学人才。出路1.出国生物工程属于综合交叉发展学科,且与应用有紧密的结合,国外很多著名大学都很注意其发展,所以出国深造机遇很大,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转向学习生命科学,这方面在国外有更先进的发展研究,我国的著名高校一般都与国外大学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会推荐此类专业的很多学生出国学习如果转专业学习与工程联系紧密的学科,如食品发酵等,荷兰,日本等国家也是比较理想的去处2.读研读研比例很大,若想要在本学科有所建树或想从事高级技术工作必须读研进一步深造,一般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选择读研读研选择余地打,可以转向很多相关领域,如生物,制药,食品等;保研几率比较大,且各学校,各科研院所交叉保送机会很大读研如选择生命科学类,则向理科研究方向发展,一般会一直从事研究工作,如继续本专业或转向发酵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等,硕士毕业后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3.找工作适宜于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部门中生物产品 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等工作及教学部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本科生直接从事科研方面工作的可能性不大,部分毕业生转向其它行业,部分毕业生从事相关专业的下游技术工作毕业直接在医药,食品等方向就业,工作内容一般较单调的技术工作,且需要进一步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未来雇主相关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生物工程、北京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等相关公司: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北京市百赛生物工程公司,中国生物工程公司,北京生物工程公司,上海生物工程公司等生物的热门: 热门方向

浅谈下中国生物制药的发展前景~

长安街
季梁
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前景  创投机构看好中国生物制药领域  全球金融危机加剧,让创投机构在中国的脚步变得格外谨慎。但于北京举行的“2008ChinaVenture中国投资年会”上,以生物制药为代表的医疗领域,却被参会的创投精英一致看好。  眼光盯准生物医疗领域  虽然政府一直在鼓励创新研究,但是国内新药非常少,大部分都是舶来品。“主要还是企业资金投入方面的问题,这一点就是我们双方最重要的契合点。”百奥维达中国基金的合作人李毅在会场上这样表示。  据了解,晨兴创投和礼来亚洲2000万美元投资上海某医药研发外包(CRO)企业后,随后中国CRO企业药明康德就在纽交所IPO,并受到美国资本市场认可。  “基于成本考虑,发达国家企业将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外包其非核心医药研发业务,实际上也给中国制药领域发展起到很大机会。”李毅称,礼来公司、GSA,葛兰素在内的跨国公司都在近期纷纷宣布将在上海投资建造专业研发中心。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医药行业成为医疗健康细分行业的重点投资领域。其投资案例数量为4起,占医疗健康行业总投资案例数量50.0%,投资金额为4963万美元,占医疗健康行业总投资金额78.8%。  创投机构也将面临高风险  与以往投资仅仅关注成长型企业不同,在生物制药领域内,创投把目光放到了一些有非常技术平台的早期企业上。“除了需要拥有优质团队外,我们只有在非常明确市场前景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投资这样的高科技技术公司。”礼来亚洲董事总经理施毅表示。  “今年我们估计投了四个生物制药项目,整体感觉都还可以,但是风险也很大。”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章苏阳说,“实际上,在医药健康投资成功的比例比其他行业低,从我的经验来看,投十个中大概有一到两个是非常成功的,大概两到三个扯平,接下去都是死掉。”  “从国际经验来看,投资生物制药领域成功可以获得几百甚至上千倍的利润,但同时也面临巨大风险,包括资金、开发人员稳定性、管理方面的问题,”章苏阳表示,“国内市场失败的原因1/3是市场,管理占2/3。”  更倾向于海外上市  德勤的合伙人费达在接受采访时说,“考虑到市盈率、时间和再融资问题,我们更倾向于在香港、美国或新加坡上市。”他表示,公司一般都会根据行业不同选择不同的上市地点。对生物制药这种比较高技术的企业来讲,去美国上市关注度将更高,而对于做中成药的企业来讲,则会选择在中国大陆市场、香港或者新加坡上市。  已经在海外成功上市的先声药业集团,其首席财务官赵志刚也谈到,应选择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大的区域上市。“不过市场在国内的企业,选择亚太地区上市会更好一点。”他说。  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王一敏表示,整体来说,药品在美国上市需要保持好几年的稳定成长才会被认可和认购,因此如果药品在国内能够持续保持相对好的估值,也可以选择在国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