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生物类研究生都上几年

春咲
归故里
因为生物是理工科专业,所以研究生一般理科的上3年,工科的上2年,但是还有些是特培生,委培生等也是2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是学制是几年啊?求....

娓娓不倦
其神全也
硕士一来般是2年,博士一源般是3年。硕士要求以第一作者发一篇中文核心期刊。博士要求以第一作者发一篇SCI(直博2篇)。但是如果你试验做得特别烂没发成文章,那么只能延期到3年,硕士最多可以读3年。如果你试验做得特好老师特想留你读博士那就另说了,一般情况下正常做实验硕士2年,博士3年是完全可以毕业的~我就是2年毕业的

学制两年研究生和三年有什么差别

公而不当
虑叹变絷
国家为了适应当前的硕士教育发展,推出了两年制研究生,欧美等国家的回硕士教育普遍是一年制答或两年制,而中国以往的三年制时间太长了,所以现在多所985大学开始推广两年制研究生,一般是文史,经管类的专业实行两年制,目前有北大 人大 南大 中山 武大 上财等学校有两年制的研究生。差别不是很大,因为现在推出两年制的都是名牌大学,普通大学还是连年半或三年制。1、研究生(Postgra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本科毕业后可以通过考核继续读硕士研究生,而硕士研究生可以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取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取博士学位。2、在中国大陆地区,普通民众习惯将硕士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生称为"博士生"。在日本,研究生指的则代表练习生、实习生、候补生、旁听生、预科生、非正规生等意。2014年8月4日,教育部就研究生推免工作发出通知,从今年起研究生推免名额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

两年半制的研究生什么时候可以考博

纱奈
接班人
一般两年是专业型硕士,三年是学术型3363396366,个别学校特殊,两年的也有学术型,比如北航的学术型硕士就有两年半的。考博士,什么时候读,取决于报考录取的年份。也就是说,相对于三年制的学硕,可以提前一年报考。只需硕士毕业,就可以读博。一、定义学术型研究生接收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授予学位的类型是学术型硕士学位。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二、培养方向不同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一月考试,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后可获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专业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1.学历教育:一月考试,毕业后可获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这个就和我们学生理解的那个专硕一样了)2.非学历教育:十月考试,获得可以申请学位的资格,再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这里指的是在职的研究生)三、招生条件不同专业硕士要求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指在职的研究生的条件),而普通硕士则不需要。绝大多数专业硕士还要求在职人员报考需经所在单位或相应管理部门的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单位推荐等。我们学生平时说的专硕是和普通学术型的一起报名,一起考试的那种,应届的往届的都是,和在职研究生的要区分开来。具体的报考条件上所要报考的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去看,一般有明确说明,一般学生当然全满足了。三、招生考试不同对学生来说,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我们学生理解的那个专硕同样是统考,和学术的一起在一月份进行考试。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 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而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也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这里偏向于说在职)。四、入学难度不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统计, 2005 年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为117 万,招生人数只有32 万,录取比例为3.7:1。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以及微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由于报考者众多,录取率更低。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 月份的“联考”(在职那种)和年初的“统考”(我们学生的理解的那种)两次机会,考生可自行选择。这两大国家级别考试的专业考试,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例如,2004 年上海复旦、交大、财大三所高校MBA 的录取比例在6:1 左右;2004 年全国法律硕士录取率则不到10% 。此外,“联考”和“统考”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统考”考生远多于“联考”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联考”的考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具体数据来自于中国考研网,仅供参考)五、学习方式不同普通硕士: 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 年。专业硕士:半脱产,学制2-3 年(这里偏向指在职的)。具体的我们学生理解的那种学术和专硕,有两年、两年半、三年。具体以报考学校招生简章上显示的为主,具体学校具体分析了。六、学习费用不同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 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例如,MBA 的学费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而工程硕士的学费一般为3-4 万元。专业硕士学位一般不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偏向于说在职研究生)。学费标准具体也以学校的招生简章上注明的为准。七、文凭颁发不同与普通硕士不同,大多数专业硕士(在职)只授予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但也有例外,例如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建筑学硕士等,就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大体来看,“统考”生拿“双证”,“联考”生拿“单证”。我们学生理解的那种专硕也发双证的,和学术一样。八、认可度不同普通硕士: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兼职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专业硕士:参加1 月份统考的MBA 能拿双证,而工程硕士目前只能拿学位证,因此对专业硕士的市场认可程度略有差异。当然,随着近几年专业硕士种类不断增多,报考人数连年上升,因此人气带动了市场效应,其认可度和求职地位也逐渐上升,很多企业不再苛求学历证书,而是更关注专业学位证书本身的含金量。

外国研究生一般几年

凤凰谷
尽其所怀
一般来说美国研究生得学制为一年到两年,总费用在25万—35万美元左右。当版然不同专业学制有权所不同,如商科研究生,美国商科专业的学制一般为1年,而其中的金融、会计等最快可用9个月修完所有课程,取得学位。而建筑专业学制在一年到两年,美国大部分工程(生物与医学工程方向)专业的学制为2年。交换生费用少,时间2年

长春工业大学食品专业研究生学制几年?

蒙古王
为命
学制三年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010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083201食品回科学01食品生物技术 02食品精细加工答技术03食品新资源开发技术招生人数:20人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28食品化学备注:1、复试时加试专业课:食品工艺学2、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①微生物学②食品分析一般都是三年!2年的少了....

生物的研究生,要读么?

一举一动
溟涬
你的本抄意是不愿读研的,只是迫袭于周围人的看法,对吧?我认为读研不一定能保证将来就能有光明的前途。你的同学都选择考研,全中国的生物系学生大部分都选择考研,而你的成绩只是中等,所以,就算你读了研你仍然有可能找不到方向。我赞同你的第一条路。于其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考研,又浪费几年时间去迷茫,还不如在实践中出真知,在实践中充实磨练自己,在实践中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考研基本是走研究型的道路,所以如果你不喜欢!就不要选择考生物专业的研究生内。如果你为了就业,就我所知容,生物专业的毕业后,除了考研(包括跨专业的考研,一般是考计算机、医药等都和生物基础有点联系),所走的都是推销、去医药公司、还有很少的一部分考公务员。至于微生物与医药方面的大公司一般都要硕博连读研究生或海归派!若考研了,5年后出来,那时研究生也多了,就工作经验方面就比不上那些就业的。所以就业又是一个问题!所以一般毕业后能找到工作就应该工作同时继续深造。如果找不到,建议你就考微生物和生化制药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光明的!

专硕生物学研究生阶段干什么?

莫富于地
合租客
专硕生物学研究生阶段:寒窗苦读三年生物化学与653339分子生物学硕士,本来还踌躇满志,真正出去闯荡的时候才发现现实的残酷。工作,研三下学期开始找,现在毕业了,始终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薪酬六千之间,还不如一个培训了半年电脑的大专生。我同学本来厨师,半路出家做了编程,月入三万多。我那神经内科的女朋友,一听到我的年薪,立马分手。“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天下”,可以说是当下最毒的鸡汤。误导了多少人从事生物行业。其实也是最真实的毒鸡汤,因为它后半句就是“你可以在大街小巷随处看到你的同行,包括那些扫大街,通下水道的,都是你的生物同行”。回想自己当年本科毕业,也像现在一样无助。但偏不信邪,坚信自己在生物行业能创出一片天地。在工作一年之后毅然决然还是选择了生物专业。有些人性格就像黄牛,撞了南墙才知道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身边很多同学都读了博。熬出来,以后的路好走很多。是啊,生物不读博,以后一辈子就是给别人打工的命。但是如果真的要读了博,才有机会。说明这行业就是个死行业。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熬到博士毕业机会的。现实是很残酷的,很多像我一样没有经济能力去支撑自己读博的机会。出来工作基本就是废了。于是我面临两个选择,也找了很多的工作。其实这些对我来说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去科研单位,二是去公司。销售之类的我比较少去尝试。科研单位做的还是老本行,刚开始薪酬往往比较高,大概有一万以上,主要工作是在医院,其他的待遇没那么好。不好的地方,感觉很难与真正的生物行业,主要指服务,生产相对接。而且基本没有晋升空间,也不大可能干一辈子科研。公司的话,一开始工资都很低,基本六七千,也很难熬。但是我觉得如果针对某一方面工作,有了工作经验后,工资应该会好很多,而且在公司晋升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有能力做的好,以后也可以自己做,不过很难,毕竟生物公司投入其实很大。我现在还在苦苦的寻找出路,我自己对生物特别感兴趣,做的也还好,发表过两篇第一作者de文章。但是人不能不吃饭,我们不能不考虑现实。不过对于真正热爱生物的人来说,这些算什么。我们需要拍拖吗?不用,老鼠,细胞,细 菌就是最好的恋人。科学知识也是无价的,你说普通人能基因编辑吗?能改变张口闭口就是文章。你发一篇文章,千古留名,N年后后人查出你的文章,还能指出错误,这是我们生物狗的价值所在。考研生物学读研你不知道的十件事1.不走出去,学不会一般人会认为克隆、转基因、异体器官移植这些高大上的东西就是生物学。因此,理所当然地认为学习生物就是看文献、学操作、做实验、发文章…其实,这些观点都是对生物学的偏见。事实上,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开展的生物学教学研究的确都在实验室进行,可这种做法不但困住了学生的思维,还失去了学习生物最原始的快乐。生物学是一个大学科,农、林、牧、渔、医药等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基础医学和药学,实验室也许是重要的研发基地。但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实验室大多数时候只是用来进行精细操作和获得准确数据的地方。此外,是搞科研为了促进、发展生产。学习生物学将来就能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的人都在生产第一线,以学到的技术手段指导生产,因此没有生产经验,单纯靠理论很难在工作上有所贡献。而基地实习和野外考察不仅能采集第一手的样品,记录真实准确的实验数据,还能验证实验室成果的可靠性。因此真正想要学好生物学,要走出实验室才行。2.不要总盯名校生物学包含的范围广、涉及面多,因此很多学校都会开设生物相关的专业,由于历史发展和学校的学术专攻不同,很多的普通高校在生物学的某些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面对如此情况,国家都会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来促进他们的发展,例如西南大学的桑蚕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的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等。在这些实验室中不仅能接触到知名院士教授,还有机会承接着国家重要自然科学项目。相比较而言,很多名校的生物学专业并是不很好,单单是学校名气较大。考研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对报考学校有一定了解,不要让外界的所谓排名模糊了双眼。3.冷门专业未必没有好出路除去微生物、细胞、免疫和遗传等等这些让考生“挤破头”的热门专业,生物类专业里还有很多看似无人问津,却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的冷门专业。如水产养殖专业,主要是研究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属于生物学里的农业科学。其研究的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养殖水产的地方都需要相关的人才进行指导。目前只有个别高校开设水产专业,每年培养的毕业生人数有限。再加上渔监,水产指导站,海洋渔业局等单位十分青睐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十分乐观。再如生物制药,该专业是利用生物活体来生产药物的方法,这是一条新兴的制药途径,把药学与生物学紧密结合的学科,目前只有8所学校开设此专业。中国2011年提出的五年计划,提出将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大批生物技术公司涌入中国,人才缺口巨大且未来发展前景光明。4.也许你会失去“5+2”的工作朝九晚五,每周双休,这应该是大多数职场人士梦寐以求的作息时间。但如果你学了生物学,并且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那对不起,这样的作息对你来说很奢侈。总的来说生物学实验都是依循步骤进行,摇菌过夜、冷却8小时、细胞传代、离心半小时都是生物学实验里常见的步骤,不可能随意暂停。受动植物样本保存时间的限制,加班不可避免,以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5+2”这样的工作模式。此外生物学里的一些专业更显奇葩,动物养殖和兽医就是其中的典型。现代集约化、机械化的养殖模式要求饲养的商品动物都得在规定的日期内出栏宰杀(肉鸡在7到9周龄)。饲养期间,厂内都是严格消毒,禁止人员私自外出,避免因人员流动带来的致病菌和病毒。因此,大部分的养殖企业都会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出厂时间,一般是连上21天班,休息7天,或是连上30天班,休息10天这样的作息方式。兽医的工作时间也是随动物的生理周期而定,在一批母畜妊娠期后就是连续十几天内要完成接生处理,打疫苗的工作,而遇到大范围、严重程度高的疫情时,还可能会被隔离一段时间,直到疫情缓解。5.专业会议可能没你想象的那么重要在生物学专业领域每年都会有很多重要的会议,有中国微生物大会、中国化学生物学会议、华人水产大会等。很多同学会认为参与这类会议不仅能接触到业界大咖、掌握专业的研究前沿,还能借此机会免费游玩、观赏祖国大好河山,是一举几得的好事。但实际上,这些会议的参与者不仅仅是学校老师,还有生物企业单位技术主管、政府公务人员。会议的背后是学校、企业和政府间找寻合作,共谋利益。对于学生来说,能从这些会议中获得专业上的大进步不太可能。而相比较这类学术会议,真正能帮助学生的是类似于生物建模大赛、国际基因工程机械大赛和大学生生物科技创新大赛等这类的比赛,不仅参与的主角是学生自己,还能在比赛中向对手学习,获得学术上的进步,此外荣誉证书更是对自己专业技能的肯定,还能成为日后找工作应聘增加筹码。6.就业不好,不能怪专业一边是“生物学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专业”的期许,一边是差劲的就业表现——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一度被列为就业“红牌专业”就业,专业对口的工作多是生物技术公司、酒厂、生物制药企业当销售和技术员,相对较好的出路无非是能成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检验员——社会对生物学的感情还是挺矛盾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生物产业产业链并不完善。虽然在国外BT产业都超过了IT产业,但支撑中国生物产业的只有中国医药和华源集团等几家公司,对人才的市场需求并不大。其次,是科研体制的问题。生物学研究分支太多,本来专业对口的工作就不多,如果在某一领域的科研路上越走越远,那就业的选择面就会越来越少。最后,是社会错误的引导。社会上因为各种利益流传着一些“最有前景”“朝阳产业”等不负责任的言论,在没有认清国内生物发展的形势下,大批学子走进生物学这条“不归路”。7.同是生物学,职业走向完全不同根据2013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生物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有11个,植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这些学科偏向生产应用的程度较高,而生理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更偏向于基础医学。这只是大体上的区分,如果细分起来会更多。硕士阶段的研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未来的职业,而工作的性质则主要取决于毕业之后所选择的单位的性质。例如同是细胞学毕业的同学,有的人在医院实验室从事细胞药物敏感性研究,有的则专门翻译细胞学外文文献。因此毕业后的职业走向并不一定与现在所学一致,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准备。8.海外读生物,未必能镀金一般观点认为,到国外可以接触到生物学科研究领域的最前沿,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前沿的研究方向,也只是不停地在做研究,应用性极低,更谈不上经济效益。毕业回国后,是进高校和研究所呢?一个接近空白的领域,去哪找一份适合的岗位?另外,在国外的实验室学习和国内较为严格的氛围大不同,前者就像在生物公司,大部分都是为老板打工,而且基本处于散养状态,你只要在deadline之前能完成任务,不来实验室都可以。但是完不成,那就别怪老板不客气了。9 . 中西部高校也是好选择根据2012—2013年研究生教育分学科排行榜,生物类院校排名前十的是: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和浙江大学,都是“985”“211”重点高校,且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一类地区的分数线,且这些高校都在30所自主划线高校里面,报名人数多等等,想进入到这些院校难度可想而知。而这时如果转换方向,另寻他路,可能会出现新的光景。在中西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西南大学也都是“985”“211”重点建设高校,并且在生物学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西北农林在林业科学、农垦、西北植物方面贡献突出;西南大学由西南师范和西南农大合并,有桑蚕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桑蚕基因研究方面有杰出贡献;兰州大学是中国西部最好学府,植物学、生态学都是其优势学科。有的时候,转换观念,剑走偏锋也能取得不错的收获。10. “90%生物学实验都不靠谱”在生物学和医学界流传着“90%的实验都不靠谱”的说法,既然不靠谱,何苦又费时费力去研究?其实,这里说的“不靠谱”,并非“不正确”,因为任何科学结论都有其时代性和局限性,科学研究的结论其实就是一部分专业人士在小范围内取得的结果,而且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问题和结论一旦出现,会有大量的论证接踵而来,研究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吸烟导致癌症的结论就是这样一个由量到质的过程。比起其他学科难度更大的一点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活生生的生命,而非冷冰冰的金属或性质稳定的原子,其不可预知性就大大的增加了。在实验期间,采用的样品毕竟都是动植物的活体,样本数量就很受局限。在论证实验结果的时候,实验条件的稍许变化都会影响实验的可重复性。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方法一:按习惯分配。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武汉大学生物系研究生几年

礼物
毁绝钩绳
武汉大学正规研抄究生现在全部都是袭2年制。补充:目前武汉大学全部都是2年,已经没有3年的了。当然,其他学校有3年的。武汉大学有些指导教师觉得研究生2年制有点短,不利于培养,所以部分老师曾经呼吁理工科类研究生改为2.5年或3年,但校领导已经明确拒绝了改为2.5年或3年。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