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有哪两种

红珊瑚
苍梧以北
  是: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反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或主观主义)  早期的方法论观点 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K.马克思  认为,对社会的研究可以成为科学,因为社会现象同自  然现象一样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之间也同样存在着  因果决定性,它们是可以被科学认识的,并且可由普遍  规律来说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第一次  使科学的社会学的出现成为可能”(列宁语),使社会  学与哲学和历史学相分离,并且使社会研究摆脱了传统  的思辨哲学方法。  另一创始人A.孔德主张,社会学应当是一门类似自  然科学的、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学科,这门学  科应当采用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实证主义方法。他在  社会领域中引入了自然科学形成时建立的基本假设,即  知识的经验性或实证性、研究的客观性和世界的统一性。  孔德还具体论证了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比较方法和历  史方法对社会学的适用性。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  他最先系统、详细地论述了社会学方法论问题。在《社  会学方法的规则》(1894)一书中,他把社会现象界定为  普遍存在于群体间的、由外界的强制力施加于个人所引  起的社会行为、社会思想和社会感受。他认为社会现象  既不能归结为个人行为,也不能归结为生物现象和心理  现象。社会现象是一种集体的行为和观念,它是可以观  察的社会事实。通过这种界定,社会学就能够采用自然  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与实证主义观点相对立的是  源于哲学、历史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潮。19世纪末期,德  国曾发生一场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论战,德国社会哲  学家W.狄尔泰指出,社会科学的性质及对象与自然科学  有本质的不同。他认为,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研究离不  开价值判断,社会科学的任务不仅是客观描述社会,还  必须涉及伦理、宗教、艺术等价值观念。此外,人具有  自由意志,人类行为既没有规律性也无法预测。社会历  史现象都是独特的、偶然的,对此无法采用自然科学的  “规范”方法加以研究,而只能用人文科学的方法加以  阐述和记录。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主张社会学研究的对  象是个人及其行为,而人的行为是受“合理化”的理性  支配的,与行为者的价值是相关的,但同时受环境的制  约,理性行为并不是绝对的意志自由,它受着具体的必  然因果律支配。因此,他建立的理解的社会学既反对人  文学派的主观唯心论,也反对机械的实证论,主张“价  值相关”和“价值无涉”(见价值中立和价值参照)是  研究社会现象的两条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基本原则。  三大方法论倾向 现代西方社会学的各个流派及其  关于方法论的不同观点,大体可以区分为实证主义(自  然主义),反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或主观主义)两大倾  向;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则独树一帜。  实证主义方法论 西方社会学家大多在某种程度上  坚持由孔德和迪尔凯姆所开创的实证主义方向,其中包  括各种理论流派。尽管各派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他们  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张社会学应当成为一门科学。社会学  不是探讨“应该如何”,而只是客观地阐明社会“究竟  是如何”,它不关注于独特的历史事件,而主要关注于社  会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他们坚持认为社会研究的逻辑方  法是假设演绎法,科学假说的陈述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  验,理论仅当它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是可接受  的。获取经验证据需要采用实验、系统观察、调查、访  问、文献考察等方法。虽然社会科学在方法、技术的运  用上有其特点,但它在理论构建、证据搜集、证据分析  与评判、理论检验等方面所运用的方法,与自然科学方  法并无本质区别。实证主义者把自然科学方法论作为自  己的基本原则,把自然科学当作科学的范例,在他们看  来,社会学是符合科学的逻辑的。  在实证主义方法论流派中,较极端的派别是定量主  义和数理社会学派。定量主义受心理学的操作主义和生  物测量学的影响,强调在任何科学中都必须使用测量和  计量的方法。定量主义的倡导者、美国社会学家G.A.伦  德伯格主张,任何概念都可以测量,由于定义不明确而  无法测量的概念在科学研究中是没有用处的。20世纪40

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马与人
、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以及研究所受到的各种限制是社会研究中最主要的困难。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6.社会研究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8.实证主义(定量)与人文主义(定性)、批判主义三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在经验研究中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其一是科学主义的;其二是自然主义的。9.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这就是:(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11.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12.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二、理论与研究:1、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通常可将理论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理论、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2、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有三条,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3、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是构成理论的基本要素。变量(variable) 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4.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5.理论目的是描述不同变量及其不同属性之间所存在的某种逻辑关系。6.直接由概念构成的是命题,而理论则是由一组命题所构成的。7.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即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8.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体现在: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理论视野和概念框架;指导研究方向;提供研究的解释。9.一种理论解释的发展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或阶段,即以归纳推理为标志的理论建构过程和以演绎推理为特征的理论检验过程。理论建构过程以观察为起点,然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解释这些观察的理论;而理论检验过程则是以理论为起点,通过演绎推理,作出预言或预测,并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来检验预言的正确性。

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原则有哪些

其弟子曰
迪尔凯姆本书的一个核心的议题是:如何在价值无涉的前提下认可和识别社会事实?迪尔凯姆认为研究必须把社会现象当做客观存在的事物,当做社会的事物,而社会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发展一种适合科学研究的特殊方法。同时,作者通篇都在强调一种来自于集体的“强制力”,还强调这种力量并非人造,它是自然的,它来自于现实的内部,这使得作者摆脱了卢梭,霍布斯等人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矛盾。也明显与斯宾塞等人关于“社会的形成也是由于人类的自然性质,不须要强迫”这种观点不同。在作者看来,一门学科的产生,必须要有它的特殊对象,以及研究这种对象的特殊方法。所有“活动状态”,无论固定与否,只要是由外界的强制力作用于个人而使个人感受的;或者说,一种强制力,普遍存在于团体中,不仅有它独立与个人固有的存在性,而且作用于个人,使个人感受的现象,叫做社会现象。社会现象是外界的力量作用于个人而产生现象。无论是关于思想、行为和感觉的现象,还是外貌和形态的现象,都是社会现象,只是程度不同。总之,社会现象的各种表现是在个人意识以外,只需观察外部事物而不必考究个人内部的事情。作者提出,对于社会学这门学科,要把社会现象作为其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迪尔凯姆强调社会学方法不能用常识去代替科学,凡是未经科学检验的概念,不能随便使用,更不能用来代替事物本身。 提出了如下的基本规则:在科学研究中排除所有成见,根据社会现象的外部共同特征进行定义,客观地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想办法从那些派出了个人特殊现象和已经确定的事物入手。对于如何解释社会现象,迪尔凯姆认为需要分清原因和功能,不能混淆事物的存在和效用,同时个人心理不能解释社会现象,必须通过社会去解释社会现象。要考察社会现象的原因,或者社会现象的产生,不能在那些集体的各个分子中去寻找,而必须对这个已经组成的集合体进行研究,也即方法论的集体主义。 同时,由于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往往是不明显的、复杂的,研究者不能从直接观察中得出,因此,考察这些现象只能用比较方法,这是社会学研究唯一适当的办法。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的一个争议在于——他强调价值中立和研究的客观性,但社会研究无法在无菌实验室进行,但凡是观察,必然会产生相互的影响,更遑论研究者自身个性对研究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认为的客观只是在主观下的客观,而无限趋近真实也是社会学定义和方法的意义所在。在当时的背景下,迪尔凯姆为了让社会学取得一门科学的定义,强调实证和价值中立以求客观性。但是,研究者必然受到前见、立场、所见局限的影响,实证社会学无疑是很大的进步,但我认为,价值中立只能是相对而言,而对社会现象因果的求索,也是尽可能的对实际的趋近。

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包括哪些体系?

德在乎天
是物之居
一、方法论 二、研究方式 三、具体方法和技术参考资料:袁方:《现代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论、研究方式与方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伯夷叔齐
宋荣
答:社会研究方法论主要包括实证主义,人义主义等,研究方式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具体研究方法设计测量工具设计方法,测量工具使用方法,抽样技术,统计技术方面等,具体包括:测量操作化方法,问卷与量表设计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抽样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及统计软件)应用技术等。

如何理解评价涂尔干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是一道论述题)

觉性
阿松
涂尔干关于社会学方法的论述是他整个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谈及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事实;二是社会事实的特性如何;三是如何研究社会事实。涂尔干认为社会事实是由外在于个人但又具有控制个人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社会事实的特性:(1)社会事实对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客观的;(2)社会事实具有强制性的力量;(3)普遍性,他们广泛地存在于一个社会之中。社会事实的研究策略,最基本的准则是,社会事实必须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准则二:一种社会现象的起源和它的功能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对社会现象进行充分的解释,历史分析和功能分析缺一不可。还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求证。免用还原法,证实和证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几个层次

兵工厂
徐爱
社会研究的主要阶段是: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作3)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作品目录

尝又与来
弗拉德
自序第一编 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章 社会科学发展历史回顾一、古代社会科学二、中世纪社会科学三、近代社会科学四、现代社会科学五、当代社会科学第二章 社会科学的对象与性质一、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2.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二、社会科学的性质1.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2.说明性与理解性的统一3.批判性、规范性与建构性、创新性的统一4.真理性与可错性的统一5.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第三章 社会科学在当代大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一、科学与非科学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1.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差异和区别2.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似性与共通性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1.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四、社会科学的独特地位第四章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进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2.唯物辩证方法的创立3.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之争二、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比较1.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共通性2.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性第五章 唯物史观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一、先进的社会认识方法论二、科学的逻辑前提三、有效的认识方法四、严整的理论框架第二编 社会科学研究程序与研究设计第六章 社会科学研究程序第七章 社会科学研究设计第三编 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第八章 怀疑方法第九章 观测方法第十章 定性方法第十一章 定量方法第十二章 统计方法第十三章 信息方法第十四章 黑箱方法第十五章 系统方法第十六章 过程方法第十七章 评价方法第十八章 理解方法第十九章 预测方法主要参考文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第一批书目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活三更
董夫人
A.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范式的特点是:(1)范式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2)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3)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可以看出,在库恩的范式论里,范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理论体系,范式的突破导致科学革命,从而使科学获得一个全新的面貌。库恩对范式的强调对促进心理学中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B.“范式”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一个词汇,此著一问世,这词汇立刻被学界接受,并且围绕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库恩长期以来研究科学史,他发现一种累积性的科学史观统治着这个领域,但这种认识他认为是不能真正反映科学史本貌的。库恩自述一旦他找到了“范式”这个词汇,一切的困惑当即冰释。不过这个“范式”,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字眼。如果非要简单的概括的话,它的内涵有两层意思:(1)科学共同体的共同承诺集合;(2)科学共同体共有的范例。再进一步,(1)可以简化为一种约定,(2)就是范例。 C、学术范式不是别的,就是看待研究对象的方式和视角,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对象、把对象看成什么、在对象中看到什么、忽视什么。 D、范式理论最初是由库恩(库恩,1968)提出的,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念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表现出来,分别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这些理论和原则对特定的科学家共同体起规范的作用,协调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 构造数据库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在关系数据库中,这种规则就是范式。范式是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即满足不同的范式。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第四范式(4NF)、第五范式(5NF)和第六范式(6NF)。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2NF),其余范式以次类推。一般说来,数据库只需满足第三范式(3NF)就行了。下面我们举例介绍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3.4.1 第一范式(1NF) 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就可能需要定义一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一对多关系。在第一范式(1NF)中表的每一行只包含一个实例的信息。例如,对于图3-2 中的员工信息表,不能将员工信息都放在一列中显示,也不能将其中的两列或多列在一列中显示;员工信息表的每一行只表示一个员工的信息,一个员工的信息在表中只出现一次。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 3.4.2 第二范式(2NF) 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惟一地区分。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如 图3-2 员工信息表中加上了员工编号(emp_id)列,因为每个员工的员工编号是惟一的,因此每个员工可以被惟一区分。这个惟一属性列被称为主关键字或主键、主码。 第二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简而言之,第二范式就是非主属性非部分依赖于主关键字。 3.4.3 第三范式(3NF) 满足第三范式(3NF)必须先满足第二范式(2NF)。简而言之,第三范式(3NF)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它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例如,存在一个部门信息表,其中每个部门有部门编号(dept_id)、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信息。那么在图3-2 的员工信息表中列出部门编号后就不能再将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与部门有关的信息再加入员工信息表中。如果不存在部门信息表,则根据第三范式(3NF)也应该构建它,否则就会有大量的数据冗余。简而言之,第三范式就是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