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有同学了解上海科技大学吗?考研想报考。求解!

罗莉
刃牙
  其实,从中国科技大学的没落可以看出地域的重要性,中科院都集中在上海,北京,中科大却一直留在安徽,让中科院的老师们怎么去培养中科大的学生,所以中科大没落是必然的。再看国科大,信誓旦旦地说要整合所有中科院的资源,企图让上海的中科院的研一学生到北京上一年课。亏他们想得出来,这样的话,上海中科院的老师怎么可能同意,这会浪费几乎一年的做实验的时间啊!所以,大家认为,或许国科大应该考虑在上海建一个分校。这时,在老江的斡旋下,上科大横空出世了,上海市决定,分校就免了,上海中科院想整合资源就组建上科大吧。  或许你会问北京中科院数量是上海中科院数量的4倍多,上科大应该比不上国科大。确实,刚开始,上科大肯定没法和国科大比。但上科大的优势是没有包袱,没有那么多已经缺乏生产力的院士要养,可以把钱集中于吸引海外人才,所以上科大的国际化程度是国科大没法比的,这也因为北京的国际化程度由于种种原因永远没法和上海比。再说上海,作为一个很有前景的自贸区,只有上交和复旦两个在国际上稍有名气的学校,必然有经费支持第三所名校,因为香港也能支持港大、港科和中文大学三所名校。那第三所学校是哪个呢?砸钱给同济,华东理工?不合适,那些百年老店里包袱太多,还不如培植新学校,就像当初香港培植港科,使港科只用20的时间发展成亚洲第一。今天问了几个当教授的亲戚,他们也推荐我报考上海科大,虽然可能刚成立,不过正是因为刚成立,前几天进去会相对简单一点点。愉快的决定了。简单?那是遇上了14年,也就是今年正好扩招,有很多外校考生的调剂名额,2013年第一届都是上海中科院各个所代招,没另外划分数线,中科院多高的分,上科大就是多高的分,进了复试,再看面试表现,表现不那么突出就调剂到上科大。当然,以后肯定有很多人直接报上科大。听几个学长说也有好多浙大、上海交大、同济的直接保研过去是不是真的啊?刚开始他们其实都想着保到中科院,也就是国科大,但名额有限,所以就保在上科大了。主要是因为上科大补贴和老师比他们本校的和其他百年老店更有吸引力。

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值得读吗

丘不
开之以利
能考上就去上吧 毕竟也是个学历 不过学校就那样 起步就想做很高 知名度不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中国科技大学考研好考嘛

神魄
道不可有
这个考研好不好?朋友这个主要还是看你自己好不好?如果你自己能够认真努力,认真准备的话,那考研对你来说就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了,当然,如果与之相反,就麻烦了

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

何相孰也
相非
上海科技大学(ShanghaiTech University),简称“上科大”,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3年9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是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一市两校”之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高校,同时承担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管理中心的职责。 学校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中区,以理工科为主,与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院所开展科教融合。截至2018年9月,上海科技大学新校园占地约900亩,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5个学院,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不设系,另设有3个研究所和通识教育中心;学校已选聘485位教授(特聘教授293位,常任教授到位173位,另有19位常任教授接受offer);学校共有在籍学生3221人,其中本科生1433人,硕士研究生1212人,博士研究生576人。截至2018年2月,学校已建立157个研究组。 

上海大学考研分数线很低,可是为什么会一直是全国排名前40的院校? 实力怎么样? 还有,校园环境怎么样?

天寒既至
佛性
不可能,这是为了给这个学校造势,内行知道什么货色;我国211重点大学是有区别的;第一类直属大学、部属大学、省部共建和政策性重点大学;而上海大学属于最后一类,就是照顾性211,和海南大学、延边大学、石河子大学一样,211最后一批;上海大学地方性很强,外省最好不要报考,非国家重点大学毕业生自然受到歧视的。

复旦大学研究生好考吗?

望春风
爱在雨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简称“复旦”,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A类,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协会的重要成员,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全国重点大学。 [1-2]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截至2017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244.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20万平方米。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扬“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3-4] 复旦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68所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高等学校之一,对这68所高校培养的达到本、专科毕业要求的网络教育学生,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后,国家予以承认。选择通过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报读复旦大学提升学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报读网络教育,一定要选择拥有院校授权的公共服务体系名校,报考更有保证。望采纳。在职学历提升有礼2021年轻松提升本科学历看一看在线客服官方服务官方网站选高校选专业

考研 上海,哪所大学 的行管最容易考了?因为我的英语底子实在是不怎么样。只能去最好考的。

大奖赛
虎与狼
建议报考上海大学,学校不是那种特别牛,特别难考的那种。可以学校也错,地理位置很好,有前景。学校(地区) 研究生院综合等级 行政管理专业等级> 1. 北京大学(北京) A++ A++> 2. 复旦大学(上海) A++ A++> 3. 中山大学(广东) A+ A++> 4.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A A++> 5. 清华大学(北京) A++ A+> 6. 浙江大学(浙江) A++ A+> 7. 南京大学(江苏) A++ A+> 8.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A+ A+> 9.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A++ A> 10.武汉大学(湖北) A+ A>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A+ A> 1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A A> 13.天津大学(天津) A A> 14.厦门大学(福建) A A> 15.苏州大学(江苏) B+ A> 16.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B A> 17.湖北大学(湖北) C+ A> 18.汕头大学(广东) C+ A> 19.深圳大学(广东) C A> 20.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A+ B+> 21.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A+ B+> 2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A B+> 23.东北大学(辽宁) A B+> 24.南开大学(天津) A B+> 25.山东大学(山东) A B+> 26.四川大学(四川) A B+这是排名,你可以看一下上海大学 华东政法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爱之潮
长而不宰
上海师范大学虽然不是“985”和“211”重点院校,但是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并且它位于一线城市上海,具体的考研程度难不难,也是看你的基础和实力如何,看你考研的准备时间是否充足,学习方法是否得当,自律性够不够高。 所以这个院校难不难,还要看你的付出比别人多不多,当然,不是付出多就一定就能考上,也要看基础是否扎实,自己模拟考试的成绩如何等等。综合来看,你如果自律性强,也有学习技巧,模拟成绩很好,考上上海师范大学的概率还是挺高的,也可以在鸿知考研网上搜搜招生目录、参考书目、分数线、报录比,多多关注,避免择校误区!同时,专业不同,竞争也不同的,热门的专业推免人数多,竞争自然大相比较难度就大一点,相对历史等冷门专业来说,推免人数少,难度就会少一点。所以建议你先去鸿知考研网了解上海师范大学考研报录比和分数线以后再决定要不要报考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 好考吗

臣有守也
人有能游
从山东科技大学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来看,山东科技大学考研相对容易。考研难易主要看招生单位所处的地域、分数线等。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重点大学都难考,而非重点大学则相对好考。山东科技大学是非211高校,所在城市位于山东。扩展资料:截至2019年3月,山东科技大学有教职工3157人,其中教授310人,博士生导师153人。有两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0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5人,国家级工程人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1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特聘专家及青年专家2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研究类)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全国优秀博士后奖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2项,全国模范、优秀教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