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上海跟深圳比,各有什么优势?

就一次
建筑家

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财大各自的优势是什么?谢谢

大洪拳
祢然疲役
首先,要问你是高考还是考研?其次,要问你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回第三,你未来的就业答方向和理想职业是什么?第四,你希望在哪儿发展,国内某地,还是国外?希望你能补充下问题。如果你是高考,读上海财大和人大的差别不是很大。如果是读研究生,两学校在不同领域有所侧重。如果你想从政,建议去人大;如果你想进五百强企业,读上财。如果你想在华东地区,读上财;如果你想在华北地区,读人大。如果你想去国外,两个学校都有很好的平台。如果你考研,请根据专业领域的排名来选,因为人大不可能高大全,在某些领域不一定比上财好。

研究生与本科生就业有什么区别

夫吹管也
日月得之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差异得看学校、学科,整体来说差异真的不小。16年以后,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加3433646531,在18年已经达到230多万。本科生选择读研的人数和比例上涨,意味着不少行业对研究生更认可。其实,研究生相比本科生就业的优势,体现在薪酬、人才引进政策、事业单位待遇、生活预期、职业规划。————薪酬————在2017年高校应届生毕业起薪的统计上,整个行业来看研究生的起薪是5900元,高本科生1600元。在应聘的时候,本科生普遍心理预期在5000元左右,而研究生的心理预期是7000元,即年薪8万左右。在我最近几届毕业的师弟师妹中,基本第一年的年薪能达到8万元,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等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研究生相比本科生就业,地方政府会给予不少的福利。以我所在的长沙市为例,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硕士可以申请3万元的购房补助。同时针对博士、硕士和本科,年发放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为期2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户口积分中,研究生也有优势,比如上海博士是27分、硕士24分、本科21分,当然985院校、211院校和普通院校的积分有存在差异,分别是15、12、8分。————事业单位待遇————相比大城市,偏远地区的市县事业单位内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认可度还是有差异。比如,研究生的转正期限是半年转正,工资高定级,涨工资时按较高一级涨。本科是一年转正,工资低定级,涨工资按较低一级涨。常见的是,研究生的定级有机会是副主任科员(本科生转正后是科员),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经验算工作经历。为什么说是有机会或者有可能,因为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还得看单位级格、单位职数。部分单位研究生仅仅是多200元/元,也是定级科员。————生活预期和职业规划————读研主要是看个人的兴趣和发展规划,不存在一定研究生就比本科生好就业的说法。不少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不少岗位明确要求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者,想进高校做教职,目前的行情是辅导员都需要硕士学历,二本院校的教职都是博士学历啦。硕士学历仅仅是平台高一点,可以选择的方向和机会多一点。在技术流行业,需要职业资格证的学科,比如会计,相比研究生学历,本科有注册会计师更吃香。在经验流行业,比如销售,研究生的学历不占优。其实,是否选择读研,不着急的。不少人在工作2年后,发现在岗位上能力存在不足或者学历限制,会选择报考全日制或者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提升自己呢。

研究生户口迁入学校有什么好处么?

人谋
黄宗
1、研究生户口迁入学校的好处是以后如果需要办理相关事务会更为方便,一般专来说没有其他属的好处。2、如果以后打算在青岛发展则可以考虑迁入户口,否则就留在原籍也一样,因为需要办理时可以顺便回家看望父母。3、其实现在的户籍转移都很方便,除了北上广外,其他城市也不难,关键还是看自己方便吧,因为有些事务如办理港澳通行证、护照等需要在户籍地办理,所以还是看方便吧。

该读什么专业的研究生?

可言可意
单行道
可是,我觉得这样的选择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43337未必是正确的。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当年可以保送读本专业的研究生,那我相信我一定不会读的,因为我虽然不讨厌自己本科的专业,可是也一点都谈不上喜欢,而且分配的前景也不太好。我一定要读自己喜欢而且前景比较光明的专业,如果考上了研究生仍然对前程一筹莫展,那不过是给自己推迟了面对难找工作的局面的时间而已,最终,你不可能逃过这一劫,你必然要面对现实。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我看来,无论是对男同胞还是对女同胞来说,婚姻和职业是否理想,都是影响极大的事情,而总的说来,职业理想与否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工作不理想也会影响到婚姻的状况。在一个早就过时落伍的行业里,你累死累活也远没有在新兴行业里的普通人的工资高。不要听信那些辅导员之类的爱系教育的胡吹海侃,说自己的专业前景多么好,要听听那些已经大四或是已经毕业了的同专业的大师兄师姐们的看法,他们的观点才有真正的参考价值。现实是残酷的,会让许多人清醒,早一点清醒对你绝对有好处,所以请你早一点打听自己的专业去向和分配状况为好。由于各个人的情况不同,我无法说你一定要读哪个专业,不过如果你对一个东西特别感兴趣,那就应该去学,那个专业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对什么东西都没有很浓的兴趣,那么我认为你最好选一个分配还不错,自己也相对比较喜欢的专业。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自己的性格特点,再选择那些可以发挥自己长处而不是短处的专业。比如说,如果你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聊天聚会,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呆在房间里,那么你也许适合去做律师、。管理类或是销售类的工作,不该去做技术性或研发性的工作。当然,如果你只喜欢而且适合搞技术,那你还是搞技术好了。由于你不是活在真空里,你的心境常常受到周围人的看法和境况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专业时考虑到社会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前景也是极其必要的。就目前而言,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热情,甚至极其不喜欢,那么虽然你考本专业相对更容易考上,我还是奉劝你不要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你读研究生最好要和你的职业理想联系起来,不要为了读研究生而研究生。如果你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不能使你离职业理想更近,那么你三年的时间就接近于浪费。如果你以后要转到你觉得比较有前景或比较喜欢的职业和在本科毕业时的难度几乎一样大,那么与其如此,还不如早点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早点准备考研,考到自己想读的、觉得比较理想的专业去,即使降低学校的档次也是合算的。我知道在理工科之间要跨专业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如果你努力得早,是完全可能的。我以前在浙大学了一个分配很一般的工科,不是电子类,但是我就有一位同学考到了浙大信电系,另一位考到了计算机系。他们能考上是因为他们大学辅修了这两个专业,而且准备得很认真,所以考得都很不错。如果你觉得在理工科内跨专业考研究生很困难,那么我建议你可以考虑转学法律类、经济管理类、新闻广告类,因为这些专业的专业壁垒很低。你根本不用担心考上了会跟不上,没有听说理工科的同学会在这种专业读研究生还会跟不上,你通常都可以学得很好,因为这些专业的东西比起理工科那些书来说,都是很容易的。不仅如此,一旦考上这些专业的研究生,你将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在找工作和实际工作中都会有优势。不过在这些大类也有非常热门和相对不那么热门的专业,比如说法律里面有比较热门的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民法,其次有刑法,也有不太热门的行政法、宪法、法理学等专业,还有招生数比较多的法律硕士。经济学里有比较热门的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专业,其次有财政学、国际贸易学,也有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等。管理有比较热门的会计、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也有招生比较多的MBA(需要工作经验)。在这些专业里你究竟选择什么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考热门的专业的确会前途很好,风险也相对更大些,因为好专业竞争都比较激烈。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能进好专业,即使学校差一些也可以考虑。当然,如果觉得考该专业最热门的专业风险太大,那么也不一定要考该类专业中最热门的专业,可以考虑进该类别里相对不是那么热门的专业,这样风险较小,毕业后的前景也比读原来的专业要好得多。只要进了该大类的专业,你可以在研究生期间学任何你最想读的东西。比如说,很多人非常想考金融学专业,可是对考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又不太有信心,那么也可以考虑先考比较有把握的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或产业经济学等等,然后在研究生求学期间,把精力完全放在学习金融学上,在毕业时,你一样可以进入金融证券业。其他专业也一样,以法律类为例,如果你很想去做法律类的工作,但是觉得考经济法的研究生难度太大,那么完全可以考虑先考法理学之类的专业或直接考法律硕士,然后在读研究生期间多读经济法方面的书籍,并且发几篇经济法方面的论文,就可以了。同一大类里到了研究生差别不大,进入大的行当最重要。当然,如果对自己非常有信心,那多打听有关情况,并充分复习,直接考这些热门专业,考上也是完全可能的,跨专业考研并且考分为该专业第一名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在选择考何专业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情况来决定。我有一个老乡和一个高中同学,大学都毕业于上海某著名高校,可是学的都是非常差的工科专业,工作后收入很低,想改专业。在没有辞职,复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先后报考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国际金融和金融学专业,结果考了两次也没有考上,就没有信心了,最终到现在还只能呆在原单位。我觉得他们的决策有严重失误。他们想换专业的想法是对的,可是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总想一劳永逸,一招致胜。他们并不是那种自己都老觉得自己特牛的那种人,对他们来说,其实只要能考进经济管理类读研究生就可以了,不仅可以改换工作,而且不管学经济管理类的那个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都比原来好得多,即使他们真的非常想进入金融界,也完全可以在考上研究生之后再朝金融学方向靠。话说回来,如果你的专业分配不好,你学得再好,觉得它有再多学问,你都用不上它们。如果你在一个没有前途的行业里工作一辈子,你的发展机会有限,会很难受的。如果你在毕业后肯定要要转行,那么你本科学的专业知识大部分都是没有用的。就像我的大学同学,几乎没有几个人干本行,不干本行的同学都活得很滋润,而还在干本行的就很一般化,甚至有一些活得非常落寞。只要是分配一般的系科,情形都大抵如此!所以,如果你已经知道你的专业分配前景很差,那么,请不要只知道埋头读书!请在读书的同时也看看自己未来的路!你理想的职业在哪里?为了实现这个职业理想你该做哪些准备?

研究生的好处

今敏
读研的好处有很多,此处列举9个好处,具体如下:1、硕士毕业之后工资会比本科毕业平均一个月平均高两千元左右。2、考研是一个继续投入科学研究的平台。3、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考研是一个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4、某些国企入职资格就是研究生,某些企业的部分岗位限招研究生及以上学历。5、工作后在公司评职称会方便很多,高学历评职称的机会更大。6、考研为自己争取了两年半左右的自由时间,可以拿它来增强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爱好。7、研究生可以接触到很多公费出国的项目,如果争取到会是开眼界的机会。8、如果本科学校一般,考研是一个进入名校和接触更优秀人的机会。9、研究生毕业去某些小一点的国企,可以解决户口问题,落户自己喜欢的城市。拓展资料:“读研”全称为: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 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加入全国统考的学校全国统一命题)。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模式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种。选拔要求因层次、地域、学科、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考研国家线划定分为A、B类,其中一区实行A类线,二区实行B类线。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238万,较2017年增加了37万人,增幅达18.4%。这一增幅在2019年再度被刷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比2018年再增52万人,增幅升至21%。

应届生在找工作和考研上有什么优势吗

口不能言
言偃
1、是否应届复生对于考制研和考公务员都没有优势。1)考研时考本校确实是有些优势的。几乎所有学校都不在意你是否应届,看重的是优秀生源。2)只要符合招考条件,公务员录取时也不考虑你是否应届,学校的就业率和他们没关系。3)银行一类的单位主要是校园招聘,应届生的身份比较重要。 2、本科+司考证,一般会去基层法院。高院一般要研究生学历+司考证。很多省会城市是这样,我想上海可能也是。看你想去哪个层级的法院。你可以查询当地往年法院的报考条件来参考决定是否读研。 3、法学,日后回国也许更适合做学问,高校比较欢迎。我也觉得你的条件更适合在国内发展,尤其去司法部门。 个人猜测,休学事由可能会写在档案里,公务员政审时被注意到的话,恐怕不会为你增添任何优势。最好找一学校或公务员系统里的明白人问问,看是否有影响,没有的话,怎么都无所谓。 祝你健康!非毕业学生对医学的工作,找到一份工作,你先看下数据; “的数字,2008年全国硕专士研究生属招生120万人,招生计划为39万,录取率是32.5 %,换句话说,三分之二的考生“落榜”,全国将有超过80万美元的非毕业学生在毕业无望迅速加入到找工作的力量,事实上,大多数这些试验研究的行列,那些没有优秀的非毕业班学生,因为考研,所以他们错过了最好的时机找到一份工作。在你找到工作之前,先改变自己的态度,鼓励他。综合分析所有主要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因素的影响,找出一个方法,充分利用和弥补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虽然在过去的工作的高峰期,但只要你找到的工作的目的是明确的,非毕业学生找工作并不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国外读完硕士回国找工作比国内读研优势大吗

骆驼草
黑咖啡
  每年都说“史上最难就业年”,留学生从最初的光环笼罩到“海待”等现象的出现,说明留学生回国就业确实有些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但这当然不是意味着就不好找工作,根据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和要求相关,下面一起看看留学生出国回来好找工作吗?  不管是海归还是土著,不管是985、211还是一本、二本,一般这些纸面上的东西能把一个人送的最远的距离就是通过网申或者笔试,到面试的时候一个正常的面试官着重看的还是个人的能力,尤其是硬性的技能,可惜留学经历给人最大的收获大多数是软性的实力增长。这条可以理解为名校海归在求职初期阶段是有优势的,也可以理解为到了求职后期看的还是个人能力的差异。  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8月到12月之间,面向的是应届生,也就是正在上大四的学生。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6月,少部分是12月等。哪怕6月毕业的一般也不会立即回国。所以对于海归来说,首先回国找工作能不能被当做应届生对待是一个很多人忧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很多海归都会错过校招期(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国内工作因为不能参加笔试面试等,可行性几乎为0),且这些人也很少会有机会或经历去各个学校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等,所以在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  人在大学的时候能做好选择想好出路是件很难的事情,大多数人的脑子里毕业的方向就是考研/保研、留学、公务员或找工作,殊不知留学或读研只是一个找到更好工作的方式而已,这些都是过程和手段,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很多海归在大学的时候要保证高GPA,要考托福、GRE,还要做科研项目,要准备申请等等,大多精力已经被耗光,根本无暇去做职业上的准备,比如实习等等。而实习经历反而是找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对比于很多名校生在本科的时候专注于积累实习经历的,海归就又有了一个决定性的劣势。不过话再说回来,现在北京上海的学生比别的地方的学生找实习都容易了上百倍,这也造成了哪怕北京上海地区的二流学校的学生也可能比其他地区一流学校学生更具有竞争力的情况。这种经济发展结构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极其不公平的。  由于海归们能力的参差不齐,很多公司已经不盲目迷信海归,甚至于会觉得海归没什么了不起,或有“这些人只是花钱去镀金”的一种类仇视心理。而除了哈佛、斯坦福等等名校,其余的好学校大多时候国内企业的HR并没有那么了解,而且一些海外的实习、项目、课程设置等和国内的完全不同,对于不了解的领域HR很难做比较或判断。比如我当初回国找工作觉得简历上最出彩的是几份管理咨询相关的实习,但是到了一些公司面试的时候,对于不了解这块领域的人来说,管理咨询的实习经历反而可能是减分项。所以如果是要去投行或咨询等比较高端的公司,海归其实还是有明显优势的,他们的付出和经历也可以被比较公平的衡量和比较。  国外的项目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比国内的学习要累,要看东西,对知识掌握的宽度和广度等要求更高。但大多数时候应届生招聘招到公司里的人是不需要用那么多知识的,所学知识和所做事情完全无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所以企业会挑更好用的人,他们对国内的学生更了解,觉得国内的学生更肯吃苦,工作的时间可能维持的更长,期望的待遇更低,也就是更好用了(何况现在很多清北复交的人都有很多海外交流交换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归本身也是没有什么优势)。  现在每年都说是最难就业年,其实我觉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找到工作从来不是难事,有很多工资三四千的工作,有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机会,只是越来越少人愿意去而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找到更好的平台,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而海归群体的这种觉醒意识更浓烈,所以绝大多数海归回国都在北上广,都去争最好的公司,最好的职位,或者都会更着眼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国内的最好的学校里最好的人也一样,和国内的这些人比起来,仅一个海外学校的文凭也是完全没有优势的。  最近看到一句话是“眼界开阔了,但能力没有跟上”,我觉得这也是对海归的一个比较适合的评价,海归普遍比较着急,也比较自负,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海归是有自负的本钱,比如更懂得国际化标准化的东西,更懂一些管理知识和概念等,以至于很多国内的企业看到这样的海归会觉得不接地气或太傲气,总而言之还是“不好用”。

全日制专业硕士比学术型硕士相比有哪些优势?

大巧若拙
范蠡
1.专业型硕士更加面向应用化培养,更加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可以说,以往的学3332636335术型硕士培养模式仅仅是考虑读完硕士后马上读博士,所以学术型硕士的课程有大量的学术型课程,并且要写学术型论文。这就造成一个问题,三年里第一年上课,第三年找工作,只有第二年是在实验室做实验,然而还要分心一边做学术一边做工程,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硕士都是打算读完硕士不读博士,而是打算出去找工作。但是企业需要我们做学术论文么?根本不需要,企业要求的是我们的应用经验,的工程研究能力。那样说是来专业型硕士的目标就明确多了,不用写对于工作没必要的学术论文,目标就是做工程研究,做应用研究,专心培养好自己的专业能力。2、 培养模式灵活,找到好的实习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去实习,边实习边学习。之前就是因为各大企业反馈给教育部的信息是硕士工作能力比较差,往往要去了企业过了一年左右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教育部才下定决定进行硕士体制改革。专业型硕士的优势就是学生在找到好的实习单位后可以去实习,自由选择。而如果没找到好的实习单位呢?那就不去实习了呗,导师又不会强迫你去实习,顶多就跟学术型硕士一样呆在实验室做项目。可以说,在这一点,专业型硕士只有更好,最差也就跟学术型硕士一样。3、 专业型硕士认可度不会比学术型硕士低。这个很容易说明,想想这两年有资格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是什么学校?扩招力度最大的是什么学校?是清华、北大、上海交大那些名校,那些名校在2010年专业型硕士占得名额差不多达到了40%,有哪些企业会说这些学校的硕士不够好?我觉得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