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哪个大学的法学研究生最好?

老磨坊
女超人
2008中国大学法学前100名  法学包括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公安学等5个学科类,共有12个本科专业。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法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3.67%,授予的法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6.86%,法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3.56%。另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40110名博士生导师中,有1639名是法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4.09%。  法学是成长中的学科。2007年,开设法学专业的大学共468所。名次 等级 校名 1 A++ 中国人民大学 2 A++ 北京大学 3 A++ 武汉大学 4 A+ 清华大学 5 A+ 中国政法大学 6 A+ 吉林大学 7 A+ 复旦大学 8 A 厦门大学 9 A 中山大学 10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 A 西南政法大学 12 A 浙江大学 13 A 南京大学 14 A 南开大学 15 A 华东政法大学 16 A 华中师范大学 17 A 山东大学 18 B+ 南京师范大学 19 B+ 华东师范大学 20 B+ 北京师范大学 21 B+ 暨南大学 22 B+ 苏州大学 23 B+ 云南大学 24 B+ 湘潭大学 25 B+ 中央民族大学 26 B+ 四川大学 27 B+ 外交学院 28 B+ 东北师范大学 29 B+ 华中科技大学 30 B+ 华南师范大学 31 B+ 上海交通大学 32 B+ 湖南师范大学 33 B+ 西北政法大学 34 B+ 湖南大学 35 B+ 广西民族大学 36 B 重庆大学 37 B 上海大学 38 B 兰州大学 39 B 陕西师范大学 40 B 中南民族大学 41 B 西南财经大学 42 B 黑龙江大学 43 B 首都师范大学 44 B 山西大学 45 B 烟台大学 46 B 深圳大学 47 B 河北大学 48 B 辽宁大学 49 B 天津师范大学 50 B 湖北大学 51 B 南京财经大学 52 B 广西师范大学 53 B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54 B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55 B 扬州大学 56 B 安徽大学 57 B 宁波大学 58 B 郑州大学 59 B 甘肃政法学院 60 B 中南大学 61 B 上海财经大学 62 B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63 B 河南大学 64 B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65 B 福建师范大学 66 C+ 西安交通大学 67 C+ 广东商学院 68 C+ 同济大学 69 C+ 中国海洋大学 70 C+ 西南大学 71 C+ 宁夏大学 72 C+ 安徽师范大学 73 C+ 浙江工商大学 74 C+ 西北师范大学 75 C+ 沈阳师范大学 76 C+ 西北大学 77 C+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78 C+ 华侨大学 79 C+ 海南大学 80 C+ 东北大学 81 C+ 河北师范大学 82 C+ 新疆大学 83 C+ 温州大学 84 C+ 上海外国语大学 85 C+ 江西师范大学 86 C+ 上海师范大学 87 C+ 东北财经大学 88 C+ 武汉理工大学 89 C+ 华东理工大学 90 C+ 中央财经大学 91 C+ 大连海事大学 92 C+ 浙江师范大学 93 C+ 南通大学 94 C+ 浙江财经学院 95 C+ 电子科技大学 96 C+ 华中农业大学 97 C+ 河海大学 98 C+ 山东师范大学 99 C+ 云南民族大学 100 C+ 南京工业大学

打算2010考研,犹豫于华政和上大两校的刑法学不知该选哪个?

勾魂手
常卒乎阴
考上当然是上大容易考(正常情况,具体还得视报考人数和分数的影响)。 先来看看上海大学的刑法学概况: 刑法学学科的历史应追溯到原上海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分校的法律系,刑法学科原有专门教研室,师资较多,是当时上海高校法律院系刑法学科的主要教学点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研究、犯罪心理学、犯罪学、青少年犯罪问题等。 目前,学术队伍教授、副教授、讲师及相应的老、中、青结构是齐全的。 刑法学科的教师都是教学兼科研的,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有:《犯罪心理学》、《女性违法犯罪》、《青少年品行障碍及其矫正》、《犯罪与司法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刑法典中性犯罪的犯罪学研究》等著作以及在《法学研究》、《犯罪研究》等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目前,培养的刑法学硕士研究生有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和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三个方向。由于学科带头人系我国犯罪心理学界的主要学者之一,又是我国犯罪学领域的资深学者,因而在犯罪学、犯罪心理学、被害人学等方面有相当的优势和特色。 1.百度“华东政法 刑法”可以找到相关网页约173,000篇,用时;百度“上海大学 刑法”,找到相关网页只有约60,100篇。证明华政的刑法还是比上大热的,知名度也高,品牌也好。 2.上大本专业上大只拥有2名教授,5名副教授为主干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华政本专业拥有一个刑法学研究中心,教授、副教授什么的多得是,而且都很牛。 以下是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研究中心的简介,你可以稍微看下。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10月(前身为1979年成立的刑法教研室和1985年成立的犯罪学系),是独立设置、涵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综合性法学研究机构。研究中心紧密依托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科。刑法学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003年获批刑法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同年获批刑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刑法学科中的主干课程“刑法学”课程2003年被评为华东政法大学精品课程,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及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 研究中心现任主任刘宪权教授,为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检察院等数十家司法机关聘为高级咨询专家。中心聘请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顾问、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总干事苏惠渔先生担任顾问。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研究中心目前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 其一为经济刑法学。经济刑法学是近年来刑法理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经济刑法学是以研究经济领域(特别是金融、证券、期货、票据等领域)中犯罪、刑罚和刑事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刑法学分支学科。中心对该类犯罪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国内外瞩目的研究成果,中心成员承担了许多有关票据、证券、期货犯罪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如刘宪权教授承担并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证券犯罪研究》、《金融犯罪研究》;卢勤忠教授正在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金犯罪的刑事对策研究》等。作为经济刑法方向的研究成果,中心成员在近年来并出版和发表了十余部专著和百余篇论文。其中刘宪权教授于200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专著《证券期货犯罪理论与实务》获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科研三等奖、专著《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犯罪惩治》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图书选题、卢勤忠教授于2005年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中国金融刑法国际法研究》第一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其二为比较刑法学。比较刑法学作为刑法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刑法史研究形成纵横交错的研究网络,它在我国是一门重要的刑法学分支学科。中心在本研究方向上已进行了深入有效的研究。中心主要骨干成员近年来出访了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许多中心人员还在大陆及英美法系国家取得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这些均为他们系统地研究国外发展的最新成果提供了方便。刘宪权教授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参加工作二年有余,直接参与了香港回归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的研究,并著有《香港法律研究》等专著,具有得天独厚的研究优势。郑伟教授早在1990年即完成了《刑法个罪比较研究》,刘宪权、郑伟等教授参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八五”重点课题《各国刑法比较研究》。此外,刘宪权教授的《证券期货犯罪比较研究》(英文版)、何萍教授的《洗钱犯罪比较研究》(英文版)先后由荷兰艾柔默斯大学出版社出版。 其三为基础刑法学。基础刑法学是刑法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法学研究的根基。中心有一批功底扎实坚持不懈的刑法学者专注于基础理论刑法学的研究,并在犯罪构成、罪数形态等领域形成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如杨兴培教授2004年完成的《犯罪构成原论》、郑伟教授的《重罪轻罪研究》、刘宪权教授的《犯罪与刑罚理论专题研究》、《中国刑法理论前沿问题研究》及对罪数形态的诸多创见性论文,均显示出华东政法大学基础理论刑法学研究领域的突出实力。 在计划将刑法学科建设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学科的同时,紧密依托刑法学科的发展,也将使刑法学研究中心成为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具备强大科研实力、兼具研究特色的刑法学研究基地。 3.华东政法学院在2007年03月正式更名为大学之前法学总体排名全国15,A类。(06年的数据),而上大的法学院排名为26名,B+。变为大学后的华政将从教学型高校转为教学研究型高校,在科研方面树立更高的目标。将更加注重质量建设,培养具有学科交叉、知识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今后的实力更是将大大甩开与上大法学院。 4.华东政法大学(原“华东政法学院”) , 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拥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已培养各类人才 10 余万人,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1952 年 6 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华东政法学院由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等 9 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等合并组建成立。伴随着共和国法制建设的变迁与发展,学校两度撤并又两次恢复。 1979 年经国务院批准复校; 2007 年 3 月,经教育部批准,华东政法学院正式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 再来看看上大的法学院概况 上海大学法学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朔到始建于1978年的复旦大学分校法律系和建立于1988年的“上海工业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分校法律系是文革后上海地区最早和国内较早之一恢复和开展法学教学研究的单位。1985年,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五所大学的分校合并组成上海大学,原复旦大学分校成为上海大学文学院,该系遂改称上海大学文学院法律系。1993年,因上海法律专科学校(与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两校一体)加入上海大学,成立上海大学法学院,文学院法律系改称为文学院涉外经济法系。1998年10月,原文学院涉外经济法系与原知识产权学院进一步合并成为新知识产权学院。 从这方面来说作为政法大学的华东政法比起综合性的上海大学,其在政法届的历史、地位、品牌都是上大远不能及的。 当然,以上纯属个人见解!反对声音肯定是有的!不对的地方请您指正啊~~最新数据:学科评估高校排名:0301法学(2009年)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 15:12 教育部学位中心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301 法学(2009年) 本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11个,本次参评10个;具有“博士点”授权的单位共23个,本次参评14个;还有7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16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参评高校共47所。 学校代码 名称 整体水平 排名 得分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1 90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2 8410001 北京大学 3 7910486 武汉大学 3 7910183 吉林大学 5 7310003 清华大学 6 7210276 华东政法大学6 72 10384 厦门大学 8 71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 7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0 6910335 浙江大学 10 69还有一组数据可以参考:华东政法大学设有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覆盖10个法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还设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产业经济学等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学校获得了知识产权、司法鉴定2个目录外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可以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等等接下来是上大法学院的数据,你可以自己看看:上海大学法学院现有法学硕士授予点4个(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和刑法学),本科法学专业1个(下设三个方向:金融法方向、知识产权法方向和刑事司法方向),法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个,成人教育法学专业专科、本科和专升本教育点各1个。华政

英语研究生考试科目

敢问畸人
蹲循勿争
政治,基础英语,综合英语,或专业课以及第二外语共四门。英语专业考研是针对报考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考生而进行的,考核科目为:政治(分值100)、基础英语(分值150分)、综合英语或专业课(分值150分)以及第二外语(分值100)共四门。考研英语是针对那些报考非英语专业的考生所进行的英语水平测试,是教育部统一出题,主要考查大学英语的基本知识,包括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写作等五部分,卷面分值为100,与政治(分值为100)和其他两门专业课(分值分别为150分)共同构成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大科目。英语专业初试的4门课程中,只有政治一门是国家统一命题,其他3门都是个招生单位自己出题(个别语种属于国家统考,但是这类学校一般很少并且会提前在招生说明中说明)。 

法律专业研究生排名大学

可不哀邪
常春庵
最新中国十大法学类大学排行榜中,中国人民大学排行榜榜首;北京大学名列第二;武汉大学名列第三。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RenminUniversityofChina)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陈雨露先后担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靳诺教授,校长为刘伟教授。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37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898年 公立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简称“武大”,位于湖北武汉,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重点建设的综合研究型大学,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办学源头可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913年改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893年 公立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4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等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011计划”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52年 公立 政法 教育部5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02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6吉林大学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前的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原吉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46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7厦门大学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21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8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文理科综合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05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9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01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10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位于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中央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1950年 公立 政法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我在江苏参加研究生考试,报的上海的大学,那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在上海批阅还是在江苏批阅啊

泮水
柳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须知(具体的可以去你所要报考的学校的网站查询招生简章、专业目录以及参考书目)报考条件(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经教育部批准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单独考试: 1.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第3、第4各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三)符合上述(一)或(二)中各项报考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相应的统考或单考(按教育学门类设置考试科目)。 可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49所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聊城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 (四)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法律硕士联考”: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下列13个专业不得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可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48所学校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大学、烟台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海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政法学院、兰州大学。 上述各高校录取该专业考生时,只从参加“法律硕士联考”的考生中选拔。各学校不再为该专业组织统考或单考。 (五)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MBA联考”: 1.符合(一)中第1,3,4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高职高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可招收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94所学校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郑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新疆财经学院。 上述各高校,录取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生时,只从参加“MBA联考”的考生中选拔。各校不再为该专业组织统考或单考。 (六)经审定可以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等学校,可以推荐本校规定数量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初试并在10月25日前直接到报考单位参加复试和办理接收手续。推荐和接收办法由学校(招生单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项目的推荐免试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亦不得再参加统考。到10月25日仍未落实接收招生单位的推荐免试生不再保留资格。 初试考试时间每年一月中下旬,为期两天。 初试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为三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政治理论、外国语科目的满分值各为100分,专业基础综合科目满分值为300分。 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为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课的综合考试,考试内容为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 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三个学科门类的大部分学科专业初试的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实行统一命题。其中,对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三个一级学科各设置一门统一命题科目;医学门类仍设“西医综合”、“中医综合”统一命题科目。 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三个学科门类中的体育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药学等学科专业,其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可选用统一命题,也可由招生单位根据总体要求另行设置科目并自行命题,并提倡招生单位之间联合命题。 全国统考初试的政治理论及数学,非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英语、俄语、日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西医综合、中医综合等科目的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制订并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其他科目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命题。 单独考试的初试科目均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 “MBA联考”的初试科目为两门:外国语和综合能力。英语和综合能力命题工作均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承办。选考日语或俄语的考生,用全国统考的试卷,其他语种的试题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政治理论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在复试中进行)。 联考科目的考试大纲由全国工商管理(MBA)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并已下发至招收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院校。 “法律硕士联考”的初试科目共四四门:政治、外国语、专业基础课(含刑法、民法)、综合课(含法理、宪法和中国法制史)。其中政治、外语使用全国统考试卷,两门业务课的命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承办。 联考科目的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同有关单位编写,并已下发至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院校。 入学考试的程序 硕士研究生分为初试及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由各省(区、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复试则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并确定名单。 初试成绩公布时间 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何时公布,由招生单位自行确定。公布入学考试成绩的招生单位,一般是在确定初选名单时才将考试成绩通知考生本人。

研究生政审函调是什么?

其于本也
支支吾吾
学校发的调查研究生以及其家庭成员的政治状况的函。政审与函调须知  一、政治审查的内容     1.发展对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主要审查其是否拥护和认真贯 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和各项方针政策。     2.发展对象的政治历史情况和在亲身经历的重大政治斗争中的政治立场、思 想倾向、认识和表现。   3.函调对象在学习、工作单位中的各方面现实表现。     4.发展对象直属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及其对本人的影响。 二、政治审查的范围     发展对象本人:  ①(大专)、本科、(硕士)等以往学习各阶段政审 ② 有工作经历的,需要所有工作单位的政审。    发展对象家庭成员:  ①(岳)父母:已故去的(10年以内)也要政审 ② 配偶(如有)。  三、政治审查需要的材料  上海大学研究生政审信息表    函调证明材料信      上海大学研究生党员发展政审表    信封  四、政审与函调注意事项1、注意规范填写,字迹工整;  2、信封上应避免出现 “ⅹⅹ人名(收)”,可以是“负责人(收)、总支/支 部书记(收)”;  3、函调政审是组织对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因此必须由研究生党总支(直 属党支部)或基层党支部出面填写函调信,不能由被政审的发展对象本人来填写函调信,更不能让其本人来催办和了解函调情况; 4、各研党支部最好由固定人员前来研工委作政审函调; 5、各学院请自觉定期及时来研工委查收本学院信箱中的回函。

考研 专业课考试问题 哪些专业是考西方经济学的???

此其柢也
不恃其成
复旦大学 经济学院好几个专业: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经济史 西方经济学 世界经济 国民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56经济学综合基础华东师范大学 商学院几个专业:政治经济学 世界经济 西方经济学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或203日 ③303数学三 ④849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经济学)(A) 复试备注: 1.产业经济学(笔试),《现代产业经济学教程》(第二版)杨公朴、夏大尉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口试)。 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上海大学 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专业:产业经济学 初试科目: 1. 101政治 2. 201英语 3. 303数学三 4. 827现代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5. 产业经济学(复试科目) 东华大学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产业经济学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4数学四 ④803西方经济学 上海交通大学 (120)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020104)西方经济学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03数学三 ④841经济学(Ⅰ) 上海财经大学 (002)经济学院 (020104)西方经济学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3经济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211)经济研究所 (020104)西方经济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西方经济学:(含宏、微观、国际经济学)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区域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初试科目: ①101 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3 数学三 ④817 经济学 上海师范大学 产业经济学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4数学四④907经济学基础理论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共两册)吴树青、卫兴华等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的你自己到网站上去查:http://yz.chsi.com.cn/zsml/ZsmlListServlethttp://www.kuakao.com/《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共二册)高鸿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海大学 创意写作硕士 考研

得之也死
古之
来分享一下。创意写作考什么?创写共四门考试科目,其中政治和英语二(或英语一或俄语、日语)为全国专业课。文学基础、写作为各高校独立出题。近年文学基础包括填空、名词解释、论述、赏析、简答等题型,分数不等,试题主观性较强。写作一般有缩写、扩写、仿写、命题作文、题目作文几种类型,小说比例大于诗歌、散文、戏剧。在这里贴一个北大创写的考研经验。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创写考的核心,是比较文学,还有写作基础。你可以从这里面找到一些方向。考研经验分享:于东昌·2015年获得北大中文系笔试第⼀名·在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曾教授西方哲学史·创办教育公司,先后辅导北大、复旦、上大、同济、南京⼤学创意写作专业课,教授⽂学与写作·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讲授文学、历史以及经济学、心理学、中国思想史等《于东昌:我的创意写作考研经验谈》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载,伟大的波斯王薛西斯临战时骑着高头大马检阅自己的铁甲雄兵突然想到不到百年这些战士(包括自己)都将成为一堆黄土,不禁老泪 纵横。我虽不是出征时帝王,也自然没有“凭轩涕泗流”的悲壮。但也算是一位经历了没有硝烟的内心之战,惊起却回头之时,看到一切的阒寂与万籁的平静,内心 自有“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虽然如斯,但我依旧不确定一己的经验有着共同的普遍性,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到人的理性的共同能力,我对此一直有着怀疑,但我依然决定写出这篇文字,一个是我想象着自己的文章在神圣的书林之中沐浴神恩。另外一个我看到后起诸秀,像受惊吓的飞鸟在这个本该浪漫的时节不住地 绕树三匝,内心燃起一阵悲怆之烟。也希冀自己的几片文字会助益于这些“忧伤的年轻人”这样也算是“无目的目的性”之一种吧。我是自幼时即怀了对书的爱恋。还是小学几年级,我就将家里的书翻了不知多少遍,回头思忖,其实很多书都不过是路边小馆子里的烧饼,虽然那时觉得好吃,但难入 大雅之堂的酒店的。也正因为这个,读书与写作与我早已是鱼和水的关系,我不知道自己离开它能怎么活。虽然我也为了付出了很多代价,我曾经有过惊艳的女友, 就是因我读书过于痴迷而分手,也有我很好的伙伴因为意见的不同而分道。往事不提了,反正我走在大师的路上,一笑!因此,创意写作与我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我实际上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个考试上,多的是各种读书。还是在12月份,我还是呆在三里屯的一个通宵的酒吧与书店里看各种哲学书。因为这是我的所在(Dasine)。我因有绝度的把握对这个考试,而因而生出了怠惰之心。话不扯太远,我谈下这个考试的复习。 一、对文学基础的考察对于创意写作实际上最简单的是文学基础,一来这个考试绝对不会考犄角旮旯里的陌生知识,绝对都是每部文学史里的大牛,比如鲁迅,陶渊明,莎士比亚,卡夫卡, 拿走这些人整个文学史会塌下来,所以大可不必为这么多书看不过来而垂头丧气,有种地犬吃天无从下口的狼狈,我们知道了这点就会是“天狗——我要把天来吞 了,我要把整个宇宙来吞了”,一笑!因为单纯靠死记硬背的东西考的太少。无非是几个名词解释和填空题(当然填空题也有一套复习策略)。最难的倒是文学赏析题。比如14年 考的《野草》里的《蜡叶》与余光中翻译的《书》。这两块是中文系老师平常忽略的,我后来问过许多朋友,他们都说没有开过文学评论课程。也正因为它不是单纯 的文学理论的集装箱,所以赏析起来也需要独特的个人体验。我是先前看过很多很多文学批评的东西比如《时间的玫瑰》、《顾随讲诗》以及《阅读的故事》还有各 种作家的评论集,这个自然不是问题了。(对于参考书,我后面会有推荐)。另外我要插一句,关于鲁迅的复习。鲁迅是整个现当代文学的支柱。所以对他的考察这两年一直保持在40分左右,(如果算上间接考查的鲁迅,竟达60分每年。)所以复习的时候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对于他的考察主要是赏析题为主,这两年一直是这样,估计16年也会作如此考察。也有很多人反映在复习的时候记不住作品的人名,我提出一个比较简单的做法(虽然会伤害对作品的理解),那就是看课本上名著改编的电影。至于说是名词解释那些闹心的材料,我从来都是理解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二、关于写作的考察实际上就这两年的考试来看,写作越来越难了。一方面是报考的学生越来越优秀,另外就是写作一直是学生的软肋。因为即便是中文系的学生也没有养成练笔的好习 惯。因为我自从大一开始就开始尝试各种方式的写作,因此这个也是我的“拿手菜”。我这里想说的是要养成练笔的习惯。尤其是养成练习议论散文的习惯,因为就 考试的限制最后的考察形式往往是议论性的作文(比如说去年的“随便”,15年的“微信里的中国”都倾向于议论性)。议论性散文难点在于学生常常没有论点,我建议大家平时多读下西方文论的书,比如法兰克福学派本雅明、阿多诺、阿尔都塞的书。这很有利于形成自己的论点。今年 “微信里的中国”我就写的是几个思想家苏格拉底,尼采,叔本华,本雅明,福柯,德里达,孔子,孟子以及鲁迅去富商家里飨宴,然后饭间阿伽通(富豪)提议谈 论“微信里的中国”,这样几个人一起相互争论,就形成了整个文本。很多人觉得写作不好复习,其实恰恰是功夫在平时。多读多看,多写永远是王道。三、其他我并不赞同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就开始准备考试。在我看来,读书写作形成自己良性的知识结构,才是一个作家应有的知识储备。从考试里考不出文学大师的。我的建议是多读经典,在文学、哲学、历史、物理学、天文学、政治学等等上都有自己深研的经典,同时在电影、绘画、建筑、设计、音乐上尽量有自己的一翻研究,尽量 避开文学的“盲视”。知识爆炸的当代已经对一个作家的结构构成了极大挑战,我们一方面要消化西方强大的知识传统,还应该吸收中国既有的文化传统。中国的现 代文学因为这样那样的缘由实际上远远没有开始。这需要后来的青年人极尽所能去攀爬超越。因为目前体制的原因,很多年轻人受困于这种同质化的大学环境。大学 时代也许是最后一个读书的黄金期。所以敞开巨鲸之口,吮吸书籍之智慧是的确最值得做,也是最容易忽视的。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言“人最大的幸运是年轻时就知道自己所求为何”。诚哉斯言!结语: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意义,毕竟你并不会提前知道到底是什么在你的人生中起着作用,所以大胆去干吧!没有什么最好的安排、最好的路,相信那些时间偷走的选择,未来会以你喜欢的方式还给你。复旦真题浏览:网页链接创意写作考研参考书目:网页链接好啦,就写到这里了。祝大家都明确自己想去的地方,一步一步的前行。创写是一个很好的专业,如果你真的热爱文学、写作,并且想提升自己的话,可以多考虑看看。如果需要相关创意写作考研资料,可以点【参考书目】链接文末,联系我哦

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研究生招多少人

彼其外与
圣人生焉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标注Z者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覆盖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南京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山大学博士点 北京大学 Z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Z 北京语言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Z 河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Z 南京大学 Z 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Z 四川大学 苏州大学 西南大学 厦门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硕士点 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Z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Z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Z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Z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Z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Z 长沙理工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外国语学院 Z 电子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Z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南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Z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大学 复旦大学 赣南师范学院 广东法商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Z 广西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州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海南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河海大学 河南大学 Z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Z 湖北大学 湖南大学 Z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Z 华北电力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Z 华南师范大学 华侨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Z 吉林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江南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Z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Z 空军工程大学 兰州大学 辽宁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聊城大学 鲁东大学 内蒙古大学 南昌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Z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Z 南开大学 Z 南通大学 宁波大学 宁夏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青岛大学 清华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三峡大学 山东大学 Z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汕头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对外贸易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Z 深圳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Z 四川大学 Z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外语学院 Z 苏州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外国语学院 Z 同济大学 Z 外交学院 温州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Z 西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厦门大学 Z 湘潭大学 新疆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 徐州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燕山大学 扬州大学 云南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浙江财经学院 浙江大学 Z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中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Z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Z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南大学 Z 中山大学 Z 重庆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标注Z者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覆盖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博士点 北京大学 Z 北京外国语大学 Z 复旦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Z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Z 南京大学 Z 南京师范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Z 同济大学 中山大学 硕士点 安徽大学 北华大学 北京大学 Z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Z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Z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Z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Z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Z 长安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税务学院 长江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大连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外国语学院 Z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大学 Z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华大学 东南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Z 福建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Z 广西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海南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理工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Z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Z 湖北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湖南大学 Z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Z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Z 华南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Z 吉林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济南大学 暨南大学 江苏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Z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Z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兰州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辽宁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聊城大学 鲁东大学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南昌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南华大学 南京大学 Z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Z 南开大学 Z 宁波大学 青岛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大学 Z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对外贸易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Z 深圳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Z 四川大学 Z 四川外语学院 Z 苏州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外国语学院 Z 同济大学 Z 外交学院 武汉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Z 西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华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厦门大学 Z 湘潭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延安大学 延边大学 燕山大学 扬州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Z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Z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Z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大学 Z 中南民族大学 中山大学 Z 重庆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全国160所高校排名!硕士研究生1 上海外国语大学A++2 北京外国语大学A++3 北京大学A+4 南京大学A+5 厦门大学A+6 复旦大学A+7 南京师范大学A+8 山东大学 A9 大连外国语学院 A10 华东师范大学A11 四川外语学院A12 西南大学A13 湖南师范大学A14 北京师范大学A15 华中科技大学A16 河南大学A17 四川大学A18 华中师范大学A19 福建师范大学A20 苏州大学A2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A22 中山大学A23 浙江大学A24 清华大学A25 南开大学A26 天津外国语学院A27 中南大学 A28 西安外国语大学A29 东北师范大学A30 上海大学A31 北京语言大学AB+等(47个):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辽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吉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湘潭大学、黑龙江大学、深圳大学、河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宁夏大学、南昌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西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武汉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B等(47个):天津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河海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广东商学院、聊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燕山大学、广州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汕头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中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扬州大学、福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华侨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通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排名(老版本)(硕士研究生)-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A+ 13 北京师范大学 A 25 湖南大学 A 2 北京外国语大学 A+ 14 华中师范大学 A 26 厦门大学 A 3 南京大学 A+ 15 中南大学 A 27 中国海洋大学 A 4 中山大学 A+ 16 东南大学 A 28 延边大学 A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17 上海大学 A 29 大连外国语学院 A 6 南京师范大学 A+ 18 华南师范大学 A 30 山东大学 A 7 上海外国语大学 A+ 19 宁波大学 A 31 清华大学 A 8 四川大学 A+ 20 华东师范大学 A 32 江苏大学 A 9 上海交通大学 A 21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A 33 重庆大学 A 10 西安外国语大学 A 22 吉林大学 A 34 同济大学 A 11 复旦大学 A 23 暨南大学 A 12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A 24 西安交通大学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