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报考研究生时如何选择导师和专业方向?

鹤无双
吉利
李开复:对于中国的研究生来说,很难有机会做到世界最前沿的工作。但是,你还是可以有一个很充实的研究生生涯。我建议:1. 如果你读研究生是为了就业不是为了研究,那就直接选择那些实践性高的课——例如网络娱乐、软件测试等,这样就不必担心研究项目没有意义了。就算许多时间都在替老师打工赚钱,这些项目还是可以增强你的动手能力,不过如果你本科不是学这行的,你还需要把本科的基础课程补足。2. 如果你还是想做研究,那要多研究每个老师和他所做的课题。先查查那些老师的研究是最受人尊敬的。你可以到Google学术搜索,查查你的老师的论文引用率有多高。除了中文的Google学术搜索,也要找英文的,看他有没有在国外发表过论文,文章发表的期刊和会议是否是高质量的。报考导师时,要多打听每位老师的具体教学情况:他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专家?是否是那种上了年纪,研究思路和方向都是很落伍,但是又很固执地做没用的题目的?是否有时间具体指导学生?过去他所指导过的学生对他的评价如何?人品如何?是不是那种不放学生毕业的?师从于他以后能做真的科研还是只能做无用的项目?他对你的规划目标会支持吗?例如:如果你打算出国,查查看他过去的学生中有多少拿到硕士学位后成功地出国了。3. 挑选课题时,有些课题是纯理论性质的。虽然这些课题还是有可能做出有意义的结果的,可是一定要确认导师的能力。有些课题是纯粹模仿国外课题的。做这些课题的时候,首先要重复国外专家的工作,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深入推展,其实这种研究风险较低,你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建议在接受这种课题的时候,直接和国外专家取得联系。重复国外专家的工作当然不是为了剽窃他人的成果,而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推进,必须引用他人的工作。国外的专家知道你在重复及推广他的工作,他会非常乐意支持你的,甚至有可能提供他的源代码给你,至少也会回答你提出的问题。还有些课题是与“流行的交叉学科”直接相关的。这些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做出创新性的成果,但你无需发明一个新的理论,而是把领域A的理论用到领域B。

研究生导师要怎么选啊

阮修
得之者生
原则上导师和学生是双向选择,在但实际招考中扎堆现象严重,考生都心仪院长和“大牛”,原因不言自明。类似法学、经济、管理等偏社会实践性的学科,导师名气够大,对学生未来的就业确实有“更实惠”的影响。导师所参与的项目多、规格高,读研阶段可能就取得全职工作一样的实践机会。但与此相伴的则可能是导师行政事务繁多,常年在国外,奔走于各种学术会议和项目之中,可以分摊到每个学生那里的精力少得可怜,在事实中造成了“看起来很美”的现象。如果是理学、文学、农学、史学、哲学等更偏理论的学科,则需要看考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是扎根本专业搞理论搞科研,还是只是拿学历当跳板。如果是前者,追随“大家”意义很大,如果是后者,则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初试和复试加权后的成绩是决定能跟随什么样导师的关键,这中间,挑选导师的主观意愿在残酷的竞争中往往表现得没那么重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就业的角度看,导师可以在步入社会的第一步给学生资源和指导,而未来发展得怎么样,看个人的造化,所以导师自身严谨、专注、务实的修为,对你的影响才是终生的。

怎样选择研究生导师: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道绰
班固
一、研究生导师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论文型的导师,课题以理论研究为主,发表论文很多且刊物的档次比较高。如果你喜欢纯理论研究工作,毕业后想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这类导师是你的首选,最好硕博连读拿到博士,如果外语够好可以在读研期间或毕业后出国发展。第二类导师的课题以应用或者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一般发的文章不多,论文的刊物档次也不太高。如果你毕业后希望到企业、公司工作或者在有关领域从事研发工作(注意:研发和研究是不同的含义,研发是要拿出产品/技术来而研究是以探索某些问题、原理、方法为目的,以论文为主要成果),这类导师是首选。第三类导师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项目不多,科研水平有限。适合只要能读研无所谓方向和导师的学生去选。二、选定导师类型后,可按下面标准挑选理想的导师(1)人品好,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应是首选。拿学生当苦力并不愿花心思或没有精力去指导学生的导师最好不要选,原因不言而喻。(2)导师的研究方向你感兴趣,因为导师人再好、实验室条件再理想,你对他的课题没有兴趣的话,这些对你都毫无意义。(3)导师所在实验室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有课题、充裕的经费和必要的硬件),你进去后不愁没有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论文也不愁没有经费和科研条件来开展研究。(4)导师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一般来说没有过多行政职务和众多兼职的中年导师是最佳选择,年龄大的老师精力不够、对新事物的接受过程也慢而年轻导师的经验不够、资金也不充足。(5)导师所带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毕业去向比较好。(6)导师每年在读研究生的数目不要超过6个,在一个茶壶(导师)配几十个茶杯(学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下,你一年也见不上几次导师的面,从何获取指导呢,除非你自学成才。这样的研究生生涯中,你的知识、才能的长进将很有限,因为能力是靠做事锻炼出来的,可在你做事的过程中没有高人指点、引路,与你讨论问题,你走的弯路将很多、很长,学业可能也很艰难。如果是混文凭,花上宝贵年华的几年时间没有得到实际的长进,文凭拿到手走向社会仍旧没有竞争力: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文凭也在大幅贬值。那么最终还是要看真本事,这本事本该在读研期间培养的,因为导师没选好,你没什么长进,走入社会可能还不如直接工作的同学,境遇与失落感可想而知。三、如何判断导师是否符合以上标准?(1)先通过电话、再通过电子邮件的沟通过程去判断、了解老师的人品、 性格。一个为人正直、肯体谅学生的老师一般心胸都比较开阔,会认真回答你的问题和邮件。你在联系的过程中除介绍自己外,可以主动询问老师的在研科研方向、计划开展的方向、实验室条件、在读研究生数目及对学生的要求等等。一般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考生的老师在接到学生联系邮件后会主动告诉上述事项(除非他对你不感兴趣或者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2)通过老师的周围人——在读研究生了解导师对学生的要求、导师的为人、性格和实验室条件等,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语气,如果你给未来的师兄师姐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就麻烦了。如果从老师现在的学生口中你都能感觉到他们的不满和冷漠,那么这个导师你就敬而远之。反之,你可以考虑到这个导师这里读研。(3)在初步联系后利用面试前的时间到导师实验室见见导师,可以亲身感受未来学习、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凭亲身感觉判断你是否适合、是否想到这个实验室深造。导师的能力、水平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考生来说比较难以判断,但从导师实验室的条件、科研经费状况、导师的一些头衔和论文及在读研究生那里可以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四、若导师对你漫不经心,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老师很忙,没空理你、了解你。(2)他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不屑理你。(3)这个老师不太重视招生环节与学生的必要沟通,到面试后随便定个学生就行。无论出于上述原因的哪一条,你都不必把他做为重点联系对象了。当然,只是想混个研究生文凭,能读研就行的学生可以不关心这些。如果你本人就很困难,在发愁有没有导师肯带你的话,以上因素和准则均不是你有资格可以考虑的。

研究生应该如何选择导师~~~

世丧道矣
沙耶
很多学生选研究生导师,喜欢选那种名头特别大的,或者当学校、学院领导的,其实我个人觉得这种方法特别盲目。因为越是社会职务多的导师,越是没有时间指导学生。特别是那些有行政职务的导师,自己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就特别有限,更不用说指导学生了。所以,选导师关键还是看下面几点:1、研究方向。一般来说,热门的研究方向,就业前景会好很多。如果还能和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契合的话,就更加完美了。2、教学投入。这个可以通过咨询学校的师兄师姐获得。愿意跟学生打成一片、乐意指导学生的导师,是最受欢迎的。3、导师资源。一般来说,科研经费充足的导师,既能给学生支付助研津贴,又能提供实际的项目给学生练手,比那些空对空谈理论的导师,对学生的帮助更大。4、导师声望。不得不承认,拥有更好声望的导师,学生发论文或将来就业会更容易得到好的推荐。我就遇到过一位院士的学生,因为院士的就业推荐就轻松找到了一份高校的工作。但是,跟着这种导师,你要做好靠自己的思想准备。上面几点,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的,重要性逐一递减,供大家参考。欢迎关注“苏苏快跑”微信公众号,邀你一起关注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问题。

考研初试之后,如何选择自己的导师

汤放其主
红豆杉
所谓“选择导师”强调的是选择合适你的导师,关键的要求是你是否能比较明确的把握住自己的研究兴趣。这是你选择导师的参考点,如果对自己的学术兴趣没有清醒的认识,那么,选择也只会是盲目而轻率的。对于“候选”导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力比较和选择:1.人品好的导师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2.科研能力强的老师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另外,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看看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科研课题是否比较多,是否比较前沿。3.与自己性格相符的老师首先要分析自己是什么性格,是主动型、外向型,开朗活泼型的,还是被动型,内向型,沉默少动型的。不同性格的老师有各自行事的风格,喜欢不同类型的学生,而通常你是没有资格要求老师来迁就你的个性的。4.导师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相符要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科研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课题来了解。此外,务必注意以下几点:看自己是喜欢理论还是喜欢实践。如果自己喜欢理论研究,在选择导师时就应该偏向于做理论方面的导师,最好找一个教授级别的老师;而感觉自己适合偏重实践方面,在选择导师时也应有所偏向,最好找工程项目多一些的导师,至于导师级别倒不是很重要。还要看自己今后有没有出国和读博的打算。想出国的话最好选一个有海归背景的导师,想读博的话最好选一个教授级别的导师。如果想毕业后就业,导师选择就相对没那么重要。

如何选择研究生导师?主要是看他哪方面?谢谢

败酱
可以尽年
1. 导师最佳年龄:30~35 一定要选择年轻的导师。年轻的导师在单位历浅,做事情比较小心谨慎,对学生负责的几率比较大。带不好学生可能会影响升职。年轻老师社会阅历浅,比较单纯,不会那么黑。年轻老师富于创新精神,有朝气,对新事物敏感。 不要选60岁以上的导师.正所谓"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缟也".其实45岁以上的导师基本上已经不做研究了. 2. 职称考虑: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为最佳 职称越高,名气越大的导师,往往不把带学生当成一回事情。在他们眼里,当博导带学生就是“踢着玩儿”的事情。有博士学位这一点很重要。还有,一定要看你未来的导师有没有在国外高级期刊上发表过文章。3. 不要选胖子做导师 常言道,“心宽体胖”。身体胖的人,往往比较懒,不喜欢费大力气做事情,也不喜欢替他人操心。他们投机取巧,精于钻营。给这种人当学生会很累。因为他们早就盘算好把最累的事情让你来干,然后据为己有。这种人往往心黑。个子矮的人也不要考虑。瘦高个老师最好! 4. 不要选有行政职务的人做导师 有行政职务的人时间太少,这些人心思不在做学问上。5. 不要选择有项目的导师 你会成为廉价的打工仔,会很累也学不到学问,满足以上1,2的除外。 6. 要读博士一定要到国外 最好是英美,其次是法、德、瑞士。也可以考虑日本。日本的导师非常认真。 7. 不要选择名下带很多博士的导师物以稀为贵。人也一样。导师的精力有限,多了带不过来,所以干脆不带。最后,我最强调的是第3点:不要选胖子做导师,切记!祝你们好运!

大学考研应该怎么选择专业跟导师!

米妙
董小宛
  研究生选导师的方法:  1、看导师愿不愿带你,再好的导师,如果他本人不愿意带你,你再强求也不会有很好的结果,导师不带你可能因为几个因素:  第一,专业不对口,你的本科专业与他想招的不一样。  第二,感觉你不适合跟着他,这是为你好,以免耽误你的前程。  第三,他已经招够人了。  2、看导师的实力强不强,知名导师一般都拥有着很广的人脉关系以及很多项目,跟着他对以后的发展会很有帮助。  3、看导师的为人好不好,有些导师虽然学术成就斐然,但是个人性格、品德可能不太好,这时就要好好想下是不是合适自己。  4、看导师的科研方向是不是符合自己的目标,同一学科会有很多方向,每个导师研究的方向也不同,这时要根据自己希望从事的行业选择研究方向,然后根据研究方向选导师。  5、看导师未来两三年的发展规划,如果在未来的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里,导师要去国外进修什么的,那你就瞎了,可能一年都见不了导师几面。  6、看导师的学术水平高不高,在选择导师前,一定要先了解他的专业特长、学术观点等, 这些信息可以再网上搜,也可以去看一些老师发表的论文、书籍等。  注意事项:  在选择导师时需尽可能多的收集导师的信息,不要只看一位导师的信息,说不定会有更合适你的导师。  选好导师之后,就需要跟导师联系了,联系导师时尽量实话实说,不吹嘘,但也不要谦虚,把自己做过什么、可以做什么都让导师清楚,  在联系导师时不要心虚,大胆的去联系就可以,也不必为被导师拒绝而沮丧,继续选择下个合适的导师。

研究生如何选第二导师

大间谍
挥斥八极
  (1)人品好的导师。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  (2)科研能力强的导师。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做准备,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另外,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很可能意味着导师的科研经费少,科研经费少就无法保证一些实验的顺利进行。所以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看看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科研课题是否比较多,是否比较前沿。当然,对大部分名校来说,导师的科研经费是不成问题的。  (3)导师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专业追求相符合。要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科研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课题来了解。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

秃而施发
孰为圭璋
导师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是研究生的科研“导航人”。当好一名导师是一门大学问,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们言传身教,将“治学必先做人”贯穿于培养全过程,落实在细节中,强化思想引导与行为示范相结合,思想培育与业务培养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研究生。研究生导师的英文是supervisor,是监督者,管理人的意思。私底下也有被学生称为boss的。做一名合格的导师,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做一名合格的硕士生导师,应该德才兼备,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扎实而广博的专业素养。治学必先做人。硕士生导师对学生人格精神的形成和研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亚于小学教师对小学生形成各方面特征的影响。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在学识和品质方面的影响。新硕士生导师不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有扎实的基础,还要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保持学科前沿的位置。同时,要注意加强自我修养,用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勤奋刻苦的敬业精神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做人做学问双方面都得以受益。第二,做一名合格的硕士生导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本科生教学相比,研究生教学没有更为系统和严格的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因此导师的责任心就显得尤其重要。要对学生负责,导师首先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创新,不断有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与研究,使他们在研究中得到锻炼和培养,不断提高从事研究和进行创新的能力。在带领学生共同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关心他们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学习和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导师的责任感要体现和贯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真正落到实处。第三,做一名合格的硕士生导师,要成为研究生的科研“导航人”。硕士生导师应了解硕士生培养的基本程序,熟悉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掌握硕士生培养的具体方法。在培养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适时的引导,为其提供多方面条件,把好关口,注重四种精神的培养。1、进行正确、适时的引导硕士生导师不是teacher,不需要手把手的教自己的研究生特别具体的技能,不需要灌输式的教育,需要的是引导式的教育。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广泛地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鼓励学生多渠道地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以使他们增加知识储备,开阔学术眼界,在此基础上才能广开思路,形成敏锐的学术眼光和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2、为研究生提供多方面的条件开展学术研究没有具体的科研项目做支撑,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研究生导师要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为研究生们提供必要的支持。没有科研项目,不做科研就谈不上是合格的导师。要在科研中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形成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具体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纠正空想提纲然后用材料按逻辑顺序组合论文的填空式写作思想和作法。还要为研究生提供研究条件,包括实验设备、研究场所、经费的支持等,同时组建研究团队,为研究生提供就职和工作的机会。3、把好关口,增强交流科学研究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关口需要导师把好。研究生初次走上研究的道路,难免遇到有很多实际的问题,在学期初给每一位学生安排具体的学习计划表,并督促和检查他们的执行情况。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使他们养成勤奋刻苦的精神,才会学有所成。同时对如何选题、开题、查资料、写研究报告、写学术论文把好关口,以切实培养研究生自身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科学研究中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违反科学规律和学术道德的现象并不鲜见,因此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导师必须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实践中引导和培养研究生形成实事求是、刻苦拼搏的科学精神。培养奋斗精神。热爱科学、为科学事业献身是每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必备的素质,同时也是科学工作者人生的奋斗目标和价值体现。缺少奋斗精神,没有人生的正确追求,科学研究中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功和作为。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还要发挥团队作用,特别是新研究生导师,要多听取同事和其他导师的意见,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例如在举办论坛,进行论文开题和答辩等工作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团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