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饮料市场调查报告的范文

同工同酬
疑神疑鬼
2008凉茶市场调查问卷设计 一.背景信息: 性别: 职业: 在广州居住时间:___年 省籍: 年龄:□12-17 □18-21 □22-25 □26-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 二. 问卷内容: 1. 你每周饮用多少罐(瓶)凉茶? 请填写具体数字。(找出重度消费者) 罐(瓶)/周 罐(瓶)/月 2. 你经常在什么地方购买罐装凉茶:(找出重点进攻渠道) □大型超市 □小型便利店 □居住社区内的士多或超市 □ 大街上的士多 □其他地方(请填写): 3. 请说出你知道的几个罐装凉茶品牌: (1) (2) (3) (4) (5) (6) (7) (8) 4. 你认为凉茶的功效好在什么地方? 5. 你认为凉茶美中不足之处在哪里? 6. 王老吉与其他凉茶相比优势在哪里? 7. 王老吉的不足之出在哪里? 调查目的: 设计本问卷的目的是为了对凉茶市场进行一个有针对性的调查,想了解消费者对凉茶功效的整体优劣评价, 并找出市场第一品牌“王老吉”的优势与不足所在,这样方便公司的新品牌罐装凉茶在市场上找到一个突破口。同时想找出重度消费者购买凉茶的渠道和消费习惯,为公司的渠道策略及其他推广策略找出依据。 1. 你每周饮用多少罐(瓶)凉茶? 分析: 大部分人83.3%的消费者每月饮用不足4罐凉茶,也就是每周1罐左右。16.7%的消费者每月饮用8罐以上,也就是每周多于2罐,甚至有8.3%的消费者是几乎每天饮用。 建议:公司多寻找一些每月饮用8罐以上的重度消费者,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消费行为和心理,以便开展后续的营销活动。 2. 你经常在什么地方购买罐装凉茶 购买凉茶的地点分布比较散,无明显规律,需要足够多的样本才能进一步分析。 3. 请说出你知道的几个罐装凉茶品牌: 王老吉是占第一位的,提及率达到100%,非常令人羡慕的品牌地位。黄振龙以75%的提及率排在第二位,邓老、徐其修、白云山、和其正以25%的提及率共同排在第三位,春和堂、夏桑菊、广东凉茶等以8%的提及率排在后面。 我个人认为,凉茶新品进入市场,最好第一阶段不要打广告,因为从以上数字可以发现广告宣传效果很大部分被行业第一名的广告给抵消掉了。 同时,也是这些凉茶品牌没有一个准确定位所造成的后果,比如,和其正打了很多广告但是没有人记得 准(不是记不住,是记不准确产品的差异化在什么地方),因为缺乏定位创意。 4. 你认为凉茶的功效好在什么地方? 答案都基本是“清火”,在广东,消费者对凉茶功效高度一直认同,没有分歧。 5. 你认为凉茶美中不足之处在哪里? 味道苦、没有美容功效、价格贵等。 6. 王老吉与其他凉茶相比优势在哪里? 品牌优势。 7. 王老吉的不足之出在哪里? 33%的消费者认为价格贵,16.7%的消费者认为其效果一般,同时也有16.7%的消费者认为其味道偏甜,25%的消费者认为其包装单一(有的认为单一包装不太方便)。 凉茶一罐3.5元的零售价的确在饮料同行中算偏高的了,所以竞争对手都把价格定在跟王老吉一样的零售价时,无疑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很多竞争对手把价格定的跟王老吉一样高,但他们没有想到消费者中的一部分已经对王老吉的高价有“意见”了。后来者要定同样的高价,代价会比王老吉更大,而且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且,大多数企业决策者拍脑袋的结果是,在没有任何证据之下,把凉茶的价格定的比领导品牌还高,结果有的企业亏损额还大过销售额。笔者真心希望这不是事实,是谣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写百事可乐的市场调查报告?

降鬼记
漫展
消费群体该饮品消费群体主要有三种:学生、白领和层次较高的自由职业者(广告人、自由撰稿人等)。消费群体以"小于16岁"和"16~30岁"这两个年龄段最为集中。以上职业和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正是年轻富激情、对时尚最为过敏的一族。购买因素在对"喜欢喝百事可乐的理由"一项调查中,可窥见其购买因素。在列出的诸多因素中,"品牌知名度高"、 "觉得气流喷出也体现着一种年轻的时尚感"、"包装时尚"依次位居三甲。对于鱼龙混杂的碳酸饮料市场,特别是对于百事可乐(有其强劲品牌对手--可口可乐),品牌是关键因素。饮用场合各列出项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看球赛时、思考时、聚会时、游玩时、口渴时、无聊时、身心疲惫时。可见,饮用该饮品的场合多与年轻、激情、时尚有关。购买场地在列出的诸多购买场地中,"想喝就买,不在乎在什么地方买"远胜于其它选项而高居榜首。这也符合该饮品消费群体的随性、洒脱的个性。提供 / 购买者统计表明,大约90%的受调查者是由自己"购买/提?quot;百事可乐的。这也与该饮品消费群体的独立性格相符合,证实了年轻人的"喜欢的,就自己去争取"这一理念。 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13年的历史。这种神奇的饮料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成为“世界饮料之王”,甚至享有“饮料日不落帝国”的赞誉。但是,就在可口可乐如日中天之时,竟然有另外一家同样高举“可乐”大旗,敢于向其挑战的企业,它宣称要成为“全世界顾客最喜欢的公司”,并且在与可口可乐的交锋中越战越强,最终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就是百事可乐公司。新可乐挑战老可乐世界上第一瓶百事可乐同样诞生于美国,那是在1898年,比可口可乐的问世晚了12年,去年是它100岁诞辰。它的味道同配方绝密的可口可乐相近,于是便借可口可乐之势取名为百事可乐。由于可口可乐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大力开拓市场,到这时早已声名远扬,控制了绝大部分碳酸饮料市场,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定势,一提起可乐,就非可口可乐莫属,百事可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不见起色,曾两度处于破产边缘,饮料市场仍然是可口可乐一统天下。尽管1929年开始的大危机和二战期间,百事可乐为了生存,不惜将价格降至5美分/镑,是可口可乐价格的一半,以致于差不多每个美国人都知道“5分镍币可以多买1倍的百事可乐”的口头禅,百事可乐仍然未能摆脱困境。在饮料行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个是市场领导者,一个是市场追随者(挑战者)。作为市场追随者,有两种战略可供选择:向市场领导者发起攻击以夺取的市场份额;或者是参与竞争,但不让市场份额发生重大改变。显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百事可乐公司发现,后一种选择连公司的生存都不能保障,是行不通的。于是,百事可乐开始采取前一种战略,向可口可乐发出强有力的挑战,这正是二战以后斯蒂尔、肯特、卡拉维等“百事英才”所做的。百事可乐的一代这时有一个对百事可乐的发展非常有利的环境。二战后,美国诞生了一大批年轻人,他们没有经过大危机和战争洗礼,自信乐观,与他们的前辈们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小家伙正在成长,逐步会成为美国的主要力量,他们对一切事务的胃口既大且新,这为百事可乐针对“新一代”的营销活动提供了基础。但是,这一切都是在1960年百事可乐把它的广告业务交给BBDO(巴腾-巴顿-德斯廷和奥斯本)广告公司以后才明白过来的。当时,可口可乐以5∶1的绝对优势压倒百事可乐。BBDO 公司分析了消费者构成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将火力对准了可口可乐“传统”的形象,做出种种努力来把百事可乐描绘成年轻人的饮料。经过4年的酝酿,“百事可乐新一代”的口号正式面市,并一直沿用了20多年。10年后,可口可乐试图对百事可乐俘获下一代的广告做出反应时,它对百事可乐的优势已经减至2∶1了。而此时,BBDO又协助百事可乐制定了进一步的战略,向可口可乐发起全面进攻,被世人称为“百事可乐的挑战”。其中两仗打得十分出色。第一个漂亮仗是品尝实验和其后的宣传活动。1975年,百事可乐在达拉斯进行了品尝实验,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都去掉商标,分别以字母M和Q做上暗记,结果表明,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更受欢迎。随后,BBDO 公司对此大肆宣扬,在广告中表现的是,可口可乐的忠实主顾选择标有字母M的百事可乐,而标有字母Q的可口可乐却无人问津。广告宣传完全达到了百事可乐和BBDO 公司所预期的目的:让消费者重新考虑他们对“老”可乐的忠诚,并把它与“新”可乐相比较。可口可乐对此束手无策,除了指责这种比较不道德,并且吹毛求疵地认为人们对字母M有天生的偏爱之外,毫无办法。结果,百事可乐的销售量猛增,与可口可乐的差距缩小为2∶3。1983年底,BBDO 广告公司又以500万美元的代价,聘请迈克尔•杰克逊拍摄了两部广告片,并组织杰克逊兄弟进行广告旅行。这位红极一时的摇滚乐歌星为百事可乐赢得了年轻一代狂热的心,广告播出才一个月,百事可乐的销量就直线上升。据百事可乐公司自己统计,在广告播出的一年中,大约97%的美国人收看过,每人达12次。几乎与此同时,百事可乐利用可口可乐和包装商们的利益纷争,以及联邦贸易委员会对饮料行业特许包装体制的反对,争取过来数家包装商,并且让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一次非常公开的挫折。1984年5月,负责官方饮料供应的快餐联号伯格•金公司因不满可口可乐转向其竞争对手麦当劳公司,于是交给百事可乐一纸合同,让它为全美2300家伯格•金快餐店提供3000万升饮料,仅此一项每年为百事可乐增加3000万美元的收入。伯格•金的“倒戈”,令百事可乐获益匪浅。百事可乐只有30多岁的经理约翰•斯卡利坚信:“基于口味和销售两个原因,百事可乐终将战胜可口可乐”。这一预言现在终于变成了现实。在百事可乐发起挑战之后不到3年,美国《商业周刊》就开始怀疑可口可乐是否有足够的防卫技巧和销售手段来抵御百事可乐的猛烈进攻。1978年6月12日,《商业周刊》的封面赫然印着“百事可乐荣膺冠军”。A•C•尼尔森关于商店里饮料销售情况的每月调查报告也表明:百事可乐第一次夺走了可口可乐的领先地位。色彩:红与蓝实际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商标设计可能最能反映二者的特色和定位。可口可乐选用的是红色,在鲜红的底色上印着白色的斯宾塞体草书“Coca-Cola”字样,白字在红底的衬托下,有一种悠然的跳动之态,草书则给人以连贯、流线和飘逸之感。红白相间,用色传统,显得古朴、典雅而又不失活力。百事可乐则选择了蓝色,在纯白的底色上是近似中国行书的蓝色字体“Pepsi Cola”,蓝字在白底的衬托下十分醒目,呈活跃、进取之态。众所周知,蓝色是精致、创新和年轻的标志,高科技行业的排头兵IBM公司就选用蓝色为公司的主色调,被称为“蓝色巨人”,百事可乐的颜色与它的公司形象和定位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从真空地带着手百事可乐不仅在美国国内市场上向可口可乐发起了最有力的挑战,还在世界各国市场上向可口可乐挑战。与国内市场完全一样,百事可乐因为可口可乐的先人优势已经没有多少空间。百事可乐的战略就是进入可口可乐公司尚未进入或进入失败的“真空地带”,当时公司的董事长唐纳德•肯特经过深入考察调研,发现前苏联、中国以及亚洲、非洲还有大片空白地区可以有所作为。肯特的至交,美国总统尼克松帮了大忙。1959年,美国展览会在莫斯科召开,肯特利用他与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之间的特殊关系,要求尼克松“想办法让苏联领导人喝一杯百事可乐”。尼克松显然同赫鲁晓夫通过气,于是在各国记者的镜头前,赫鲁晓夫手举百事可乐,露出一脸心满意足的表情。这是最特殊的广告,百事可乐从此在前苏联站稳了脚跟,这对百事可乐打入前苏联国家和地区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百事可乐虽然进入了前苏联市场,却未能实现在前苏联建立工厂,垄断可乐在前苏联销售的计划。于是,1975年,百事可乐公司以帮助前苏联销售伏特加酒为条件,取得了在前苏联建立生产工厂并垄断其销售的权力,成为美国闯进前苏联市场的第一家民间企业。这一事件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各家主要报刊均以头条报道了这条消息。在以色列,可口可乐抢占了先机,先行设立了分厂。但是,此举引起了阿拉伯各国的联合抵制。百事可乐见有机可乘,立即放弃本来得不到好处的以色列,一举取得中东其他市场,占领了阿拉伯海周围的每一个角落,使百事可乐成了阿拉伯语中的日常词汇。70年代末,印度政府宣布,只有可口可乐公布其配方,它才能在印度经销,结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可口可乐撤出了印度。百事可乐的配方没有什么秘密,因此它乘机以建立粮食加工厂、增加农产品出口等作为交换条件,打入了这个重要的市场。百事可乐在拓展国际市场时,一直将尼克松视为它的秘密武器。60年代尼克松竞选惨败后,百事仍然积极对其给予支持,肯特先生以年薪10万美金的报酬,聘请尼克松为百事公司的顾问和律师。尼克松则利用自己的关系周游列国,兜售百事可乐,并且在竞选美国总统成功后,任命肯特为总统经济政策顾问,使其有机会影响经济政策,借以创造百事可乐在世界市场与可口可乐竞争的有利地位。在与可口可乐角逐国际市场时,百事可乐很善于依靠政界,抓住特殊机会,利用独特的手段从可口可乐手中抢夺市场。另一种多元化由于饮料行业的激烈竞争,为了规避风险,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多元化经营。但是,多元化为两家公司带来的收益大相径庭,百事可乐在这场特殊的角逐中再次战胜了可口可乐。自70年代开始,可口可乐公司大举进军与饮料无关的其他行业,在水净化、葡萄酒酿造、养虾、水果生产、影视等行业大量投资,并购和新建这些行业的企业,其中包括1982年1月,公司斥资7.5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制片厂的巨额交易。但是,这些投资给公司股东的回报少得可怜,其资本收益率仅1%。直到80年代中期,可口可乐公司才集中精力于主营业务,结果利润出现直线上升。百事可乐就幸运多了。它从60年代起就试图打破单一的业务种类,迅速发展其他行业,使公司成为多角化企业。从1977年开始,百事可乐进军快餐业,它先后将肯德基食品公司(KFC)、必胜客(Pizza-hut)意大利比萨饼和特柯贝尔(Taco Bell)墨西哥餐厅收归麾下。百事可乐这次的对手是快餐大王麦当劳公司。肯德基、必胜客和特柯贝尔在被百事可乐兼并前,都只是一些忽冷忽热的餐馆,仅仅在自己狭小的市场内略有优势。百事可乐兼并它们之后,立即提出:目标和对手“不应再是城里另一家炸鸡店、馅饼店,而应是伟大的麦当劳!”于是,百事可乐又在快餐业向强手发起了挑战。当时正是美国通货膨胀不断高涨的年代,麦当劳的食品价格也随着物价不断上涨,百事可乐看准时机,以此为突破口,开始了它的攻势。公司不断设法降低成本,制定了“简化、简化、再简化”的原则(这不是指食品的制作和质量,而是指尽量减少非食品经营支出)。如预先做好部分食品,在店外烧烤牛肉,尽量减少厨房用地,降低人工成本;修改菜单,将制作快的菜放在前面,以加快流通速度等。结果销售额很快达到以前的两倍,而员工只有以前的一半。由于收入迅速增加,成本大大降低,利润猛增,已经能够与麦当劳抗衡,并且带动了百事可乐饮料的销售。百事可乐还首创快餐业“送货上门”的新型营销方式。当时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韦恩•卡拉维说:“如果只等着忙碌的人们到餐厅来,我们是繁荣不起来的。我们要使炸鸡、馅饼的供应像看时间那样方便。”百事可乐质优、价廉的食品,高效、多样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青睐,销售额年年创记录,很快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餐饮公司。许多老牌快餐公司在百事可乐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败下阵来,甚至麦当劳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70年代末80年代初,麦当劳公司的年利润率为8%,而百事快餐公司的年利润率却高达20%。百事可乐终于在它诞生92周年的时候赶上了竞争对手。1990年,两种可乐平分市场,在零售方面百事可乐甚至超出了1亿多美元。该年度A•C•尼尔森公司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的9000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排出了世界上最有影响的10大名牌,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均获此殊荣,分列第6和第8位。百事可乐已经实现了成为全世界顾客最喜欢的公司的梦想。1997年,百事可乐公司全球销售额为292.92亿美元,位列《财富》98世界500强第92位,荣登饮料行业企业世界冠军,可口可乐只能屈居亚军,销售额只有188.68亿美元,排名在201位。可乐在中国由于可口可乐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企业,具有百事可乐不可比拟的先人优势,百事可乐在中国同样处于挑战者的位置。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主要是:1.以年轻人和爱好体育的人士为目标市场。1999年3月,中国足球协会宣布,中国足协与国际管理集团经过友好协商,正式签订协议,由百事可乐公司买断今后5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冠名权,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甲A联赛将冠名为百事可乐全国足球甲A联赛,同时,合同规定,禁止其他饮料企业进入甲A联赛俱乐部和球队,一举独占了中国最大体育运动市场的宣传权。百事可乐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中国体育,扩大在体育爱好者中的影响。另外,百事可乐的广告也全部以时尚、新潮、青年或运动人士为诉求重点。2.集中开拓北京和南方主要大中城市。现在百事可乐产品已在国内12家合资的灌瓶厂制造,包括北京、深圳、广州、福州、上海、南昌、桂林、成都、重庆及长春等地,除了北京和长春外,全是南方城市,其中上海、福州、成都、重庆被认为是百事可乐最重要的领地。3.并购国内饮料企业。1993年,百事可乐在广州成立百事亚洲饮料有限公司,设立了两家浓缩液生产厂:一家负责生产百事饮品,而另一家则负责生产当地品牌。1994年,百事可乐又同天府可乐和北冰洋饮料公司达成协议,成立了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和北京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4.多样化经营。百事公司旗下的饮料和餐饮业务均已在中国展开。目前,百事可乐饮料在国内的产品包括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及激浪、北冰洋等,百事可乐餐饮在中国主要是肯德基炸鸡和必胜客比萨饼。自1993年百事可乐与中国国家轻工总会签订共同合作发展备忘录至今,公司已在国内相同项目上进行了7亿美元的投资,拥有12家合资灌瓶厂及3家浓缩液生产厂。百事可乐国际集团还计划于未来5年在中国设立9家新厂,联同本地的合伙人,公司将会转移先进科技及器材,同时引入现代的管理及市场系统。百事公司积极扩展的成绩十分显著,仅1994年,该公司在中国的销量就增加了50%。但是,在中国可乐市场,可口可乐仍然处于绝对优势。1998年的中国碳酸饮料市场上,前5名中有4名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1999年2月1日—28日,可口可乐公司在位于上海市人民广场的中国民生银行大厦上,挂起了四幅总面积近9000平方米的可口可乐巨型广告,公然在百事可乐的家门口向百事可乐挑战,可见其气势之盛。1999年2月2日,推出非常可乐的娃哈哈集团通过《中国经营报》,对全国的消费者进行了“为非常可乐打分”的问卷调查。北京市统计局计算中心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结果在参加调查的消费者中,63%的人在购买可乐时首选品牌是可口可乐,34%的人首选非常可乐,而百事可乐仅为3%。据分析,中国人有两种心态:崇尚外国生活和对国货潜藏在心的爱护。可口可乐以纯正的美国口味成为“可乐”的同义词,得到了前一种心态的一致喜爱;而非常可乐则争取了后一部分人;百事可乐面向年轻人的定位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所以位居末席。连初出茅庐的非常可乐都竞争不过,看来百事可乐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以百事可乐勇于向强手挑战的精神、杰出的经营销售经验,以及人才云集优势,百事可乐公司绝不会甘居人后,好戏还在后头。点评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双雄战早已打得不可开交,百事可乐在其中令人称道的是它勇于挑战的勇气和它的市场竞争手段。最终,百事可乐取得了一席之地。当我们的眼光投向世界,尤其是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的时候,我们深切地感到:中国的企业与它们相比是何等的渺小。但是,竞争是不可回避的,中国企业必须学习百事可乐的精神,勇于面对世界级强手。实际上,并不是一点机会没有。与新兴的小企业相比,规模巨大、历史悠久的企业也存在致命的弱点,百事可乐就抓住可口可乐管理机构调整和人事纠葛带来的良机,向可口可乐发起有力的冲击,并取得了赫赫战果。当然,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百事可乐如何向强手挑战。百事可乐在美国挑战可口可乐的主要方式,是其卓然超群的市场定位和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在可口可乐一统天下的年代,针对青少年对碳酸饮料的强大需求及未来的购买潜力,百事可乐将自身定位于“创新、年轻并富有活力”,这对于6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极具号召力,并且控制了销售渠道中的包装公司,因此能够异军突起。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鏖战可乐市场的时候,七喜将自己定位为非可乐,也迅速打开了销路。在国际市场上,百事可乐的竞争策略也很独特,它看准时机,占领了可口可乐的“真空地带”,不仅避免了后入劣势和两败俱伤的局面,还在大片地区形成了垄断。百事可乐对麦当劳等快餐公司的挑战主要是有针对性地“提供质优、价低的产品,高效、多样的服务,并不断创新”。都是眼光独到、精准,策略切中要害,深合顾客心理和需求,因此能够行之有效。最近,非常可乐、汾湟可乐、中华可乐纷纷出台,掀起中国的可乐大战。在向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强手挑战中,应当学习当年百事可乐的精神,特别是要学习百事可乐的竞争手段,找准定位,做好市场营销。但是,这三种可乐除了强调自己是国货外,似乎没有其他创意。以汾湟可乐为例,现在电视上播得比较多的是汾湟可乐的两则广告——《打抱不平篇》和《龙舟篇》。前者的内容是:手中的汾湟可乐被抢走后,小男孩无可奈何,这时成龙见义勇为,抢回可乐,小男孩对成龙的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又将手中的汾湟可乐抛出,要求再来一次。后者的内容是:大家扛起龙骨下水,人们挥汗如雨,这时一罐汾湟可乐出现了,成龙打开它,仰头痛饮,然后来了一句话,“汾湟可乐,大家齐欢乐”。专家评论说,前一则广告似乎是在为成龙的功夫而非汾湟可乐做广告,将可乐换成玩具一点不影响其完整性;后一则也无非是这样一种诉求:汾湟可乐能解渴,特别是大汗淋漓时,与其他可乐并没有两样。这两则广告的问题都在于:定位不准、不深,没有特色。其实,这正是汾湟可乐对自己产品定位把握不定的表现,其他两种可乐也是一样。在洋可乐横行的时代,宣扬“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当然能够赢得部分顾客,因而非常可乐首先以此为诉求,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消费者关心的不仅仅是国货,而是它们与洋可乐比,有什么新颖独特的地方,能否接受并喜欢,显然,这就不单是“国货”二字能达到的。如果非常可乐营销得法,能够充分利用“娃哈哈”对儿童的影响,培养未来“娃哈哈的一代”也并非无稽之谈。现在,在台湾,占软饮料市场60%以上市场份额的不是可口可乐,也不是百事可乐,而是一家当地饮料企业,它的诀窍就是独特的市场定位和对销售渠道的牢牢控制。这正是我们需要向百事可乐学习的。

怎么做产品的市场调查报告啊?

贵贱有仪
邓析
一般来讲,市场调查报告是由标题、导语、正文以及结语和落款组成。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式标题。标题同公文文体相仿,由“调查对象+调查事由+文种”构成。文章式标题,具体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用问题作标题,如《儿童究竟需要什么读物?》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 ,为正文写作作好铺垫。正文  前言之后、结语之前的文字,都属于正文。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作出的分析、综合 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这部分的材料丰富、内容复杂,在写作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的安排。盖洛特,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证明。

果蔬汁饮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其柢也
彤弓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赵成金喀左县利州工业园区储备项目朝阳天成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果蔬汁饮料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表:1.项目投资估算表2.建筑工程投资估算表3.设备投资估算表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5.财务现金流量表6.损益表项目名称:年产10000吨果蔬汁饮料生产项目地址:喀左县利州工业园区项目生产单位:朝阳天成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壹佰万元整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丰晓发本项目的选址拟建在辽宁省喀左县利州工业园区。1.《饮料通则》GBXX89—20072.《果汁最新生产工艺质量检验参伪鉴别及通用标准实物》3.《饮料标准化作业》4.《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GB19297-2003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产品质量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软饮料的分类》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0.项目承办单位委托书(1)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2)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市场分析与市场销售(4)设备方案与工艺流程(5)原料供应与公用设施(6)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研究结论与建议组织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进行座谈,根据朝阳天成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发展情况和年产1.6.4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建设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建设单位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建使用果蔬饮料已经进入到饮料的第

市场调查报告的具体格式

香魂女
弟子勉之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三一企管     三一文库(www.31doc.com)/总结报告/调查报告产品市场调查报告范本  (一)调研背景  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无线路由器市场更是硝烟四起,为了把握无线路由器的市场情况,也为了企业能够更好的作出经营策略,推出新产品,必须对无线路由器市场进行调研,形成对企业具有参考价值意义的数据。  (二)调研方法和时间本调查采用了典型调查的方法,抽出了对深圳无线路由器市场具有影响力  的2大地区:宝安赛格电子城和深圳华强北电子城。在调查过程中,综合实用了观察法,询问法,以获取有用的资料,时间:3月28号、29号。  (三)调研目的:寻找新产品的市场切入点,为新产品的研发做准备。(四)调查情况  (1)深圳无线路由器品牌总体状况:品牌众多,主要有:tp-link,d-link,磊  科,toto-link,netgear,斐讯,腾达,飞鱼星,linksys,,tp-com,思科等。端品牌主要以水星,迅捷,腾达为主,中端以磊科tp,网件,d-link为主,企业级路由器飞鱼星,思科较多。市场占有率tp33%,d-link12%,  (2)路由器竞争特点:  路由器消费需求特点:深圳地区近几年时间,家用2台电脑增多,一  些中小企业由于步线麻烦,扩大了对无线路由器市场的要求。路由器也从之前上千到现在几百甚至是几十元的价格,普通消费者对路由器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价格要求也越来越低,高档消费者则对路由器的稳定性和功能要求较高。  路由器品牌广告策略的特

请问上海哪里买的到统一纯吃茶饮料?谢谢

廷无忠臣
北京热
软饮料市场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被调查者对饮料通过软饮料在天津市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品牌荣誉度、各饮料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情况,消费者的购买因素及使用因素的实地调查,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及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为饮料生产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l 调查内容 饮料市场的分布情况。 被调查者对饮料品牌的了解程度。 被调查者对饮料品牌的喜好程度。 影响消费者对软饮料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l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天津市市区的全体居民家庭及各大院校的学生。 l 调查方法及抽样方法 用街头拦调查中主要采用访谈法,出采人外,还运用了重点抽样调查法,如,**学院,***学院,****学院。 l 概要 饮料作为一种饮用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饮料在人群中的消费比率将大大增加。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饮料除了其传统的解渴功能外,又衍生出了各种营养饮品,使人们能够更方便、更快捷、更健康的饮用。 为了了解天津市市民对各种饮料的认知途径、消费习惯及各种饮料在上海市市场上的知名度、美誉程度、市场占有率,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为各大饮料生产企业提供有用的市场信息,为消费者进行科学、理智、健康的消费提供帮助。 l 调查结果分析 一、品牌竞争格局 (一)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大致形成。 目前,中国饮料市场已形成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统一集团和顶新集团4大系列品牌相互角诼的态势。具体来看碳酸饮料、茶饮料和功能饮料的市场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说明竞争不在是一般意义上的完全竞争,而主要集中在几个少数寡头之间。由于存在一定市场壁垒,一般小型企业很难进入。 (二)品牌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此消彼长成为必然趋势。 中国饮料市场,各种各样的饮料层出不穷,如果某品牌处于优势,其它品类必然处于劣势。尤其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均对传统的碳酸饮料和瓶装水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瓦解。 (三)果汁饮料存在着两个种类的博弈 第一类是果汁含量仅为5%--10%的低浓度果汁饮料。在这一阵营中,以统一"鲜橙多"、康师傅"每日C"果汁和可口可乐"酷儿"为代表;另一类是屈臣氏的"果汁先生"和养生堂的"农夫果园",他们走的是高浓度的路线。 (四)竞争虽然激烈,机会仍然很多 软饮料在最近几年大规模的进入市场,其庞大的市场空间使国内外厂商纷纷加入,竞争十分激烈。但,软饮料仍然处于市场导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的消费量有所上升;二是中国饮料人均指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三是整个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每年平均增长率为21%,所以市场前景较大。 二、市场竞争深度分析 (一)消费者群体各有特点 因为产品的特点和市场定位不同,各品牌的饮用者各具特色。如女性喜欢美容养颜,而且她们的消费接近于儿童,所以露露和酷儿比较受到青睐;而可乐的饮用者中男性的比例占到50%以上。由于老年人更注重健康,喜欢饮用天然饮品,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追求新潮和口味,所以他们所选择的饮料也不一样。 (二)主要消费群体生活态度分析 我们生活形态用语言来考察各品牌经常饮用者的生活态度,我们发现,露露的经常饮用者更倾向于喜欢含有天然成分的产品并且比较注重健康,酷儿的常常饮用者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三、软饮料市场未来走势 近年来,国际饮料业的并购活动频繁,百事可乐分别于1998年和2001年并购了世界两大著名果汁 品牌—纯品康纳和桂格;可口可乐和鹊巢合作开始发展果汁饮料;与此同时,看到中国饮料市场的巨大潜力,海外饮料生产厂商纷纷抢滩中国,国内几家软饮料企业也不断壮大,一方面,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国际合作。 因此,今后国内的饮料品牌竞争格局,将是大品牌竞争时代,一个财团旗下的多个品牌将经过整合参与竞争,不同品牌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做到最大限度的渗透,无财团在背后支持的品牌将很难有生存空间。

针对上海饮料市场营销环境进行SWOT分析

泊车殿
目大不睹
企业通过大半年的市场运做,也投入了大量的促销传播活动可还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基础,使企业和产品的市场导入期过长迟迟未能将市场打开。 通过我们公司对饮料市场和对公司营销定位和运营执行的情况诊断分析,其主要原因表现为: A)定位不够精确 从产品的目标消费群定位上看:根据现在推广的这3个产品的功效是属于清热类的功能性饮料,口感的药味比较浓。而公司却简单将它们定位为15岁—25岁之间的广泛的目标消费群,并按普通茶饮料传统的营销策略去推广。然而,这种产品的目标消费群更确切的定位是25岁—45岁的消费群。 然而市场运作的最基本的目标消费群定位不够精确,那后面所有的传播和推广工作的结果将是事倍功半!事情首先要做对然后才是做好 。 B、在市场推广策略上,营销传播核心不明确,导致所有执行促销活动很凌乱,随意性很大。从传播的角度看信息的有效到达率几乎为0。因此传播的费用花了很多却都是在浪费。在终端推广执行上没有到位,监督、考核等管理工作不明确,也没有执行的标准。 C、品牌形象诉求凌乱,没有实现统一诉求传播。比如,企业视觉系统标志定位后,没有按照VI的应用原则,容易造成品牌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统一传播和有效整合。 D、主导产品包装过于贴近其他品牌的风格,没有个性。 E、终端促销没有很好运用,引起销势不好,很难拉动销售。 F、产品结构需要调整。目前企业的3个产品在短期内还不能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再说在细分市场上其市场份额也没有多少,这样的产品目标消费群本来就很窄。加上企业资金实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企业目前解决生存问题也是关键的。 G、再销售上看,市场强势企业经过多年经营所构筑起的几乎垄断的销售壁垒,别人的营销运营能力、资金势力、市场品牌价值、销售网络等都是XX公司所面临的挑战。 H、从大环境上,茶饮料的生产壁垒不高,其他企业能轻易进入。如果企业在短时间内不能建立根据地,在一定的区域市场不能形成一定的市场份额,那未来企业必将与其他新进企业一起在低断市场撕杀。 2、企业市场机会 我能分得一杯羹吗?这是许多市场拾遗者的心声,也是XX公司最为关心的问题! 1.市场机会 巨大的市场机会与风险的存在,使得许多欲进入茶饮料市场的企业不尽要问,我能分得一杯羹吗?市场的进入壁垒有多高?尽管目前我国茶饮料市场的垄断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但这并不等于没有给新进入者留有市场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从宏观市场分析:按人均消费量来,2000年中国人均消费茶饮料仅0.3公斤,如果与日本人均年饮用量的20到30公斤计算,我国茶饮料还有50倍以上的成长空间,即使从我国目前人均10公斤的饮料消费量来看,我国茶饮料的市场容量至少为1300万吨,而目前我国茶饮料的实际产量仅为185万吨,尚有1115万吨的市场成长空间,而且目前的销售还仅仅集中在重点城市,快速成长期估计至少还有3年。 以下具体通过生产与销售环节的壁垒来看一下新进入者的市场机会。 ● 生产壁垒 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生产茶饮料的直接成本并不高,一瓶饮料的成本约在1元左右,虽然目前茶饮料价格下调了6%-8%,但零售价仍可以卖到3元。因此对于商家来说,茶饮料的生产壁垒并不高。 ● 销售壁垒 虽然目前茶饮料市场的垄断程度较高,主要茶饮料企业的广告投放力度较大,品牌知名度较高,给新进入者筑起了很高的市场壁垒,但也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目前我国茶饮料尚处于成长期,目前市场中主要茶饮料企业所获得的成功,一方面是由于其经营上的成功,但另一方面是因为其进入市场较早,"吃得快",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只要找准市场的卖点,取得成功并不是没有机会。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茶饮料市尚未达到可乐市场那样高的品牌忠诚度,产品口味才是市场的真正卖点 。 ●区位优势 利用广西连接东南亚之区位优势,开发东南亚市场是XX公司一个重要的市场机会点。同时也是为将来全面开发全国市场的战略部署。 ●技术优势 XX公司的生产工艺有先进的技术,在行业上有自己的生产标准,是其他公司所不具备的,这为企业高科技品牌奠定雄厚的基础。 六、消费者特征与消费习惯分析 1.消费者特征 ●女性稍高于男性。调查显示,女性最常喝饮料的比例高于男性这与女性消费者看重茶饮料的健康、时尚特性不无关系,另外喝茶饮料不发胖是女性多于男性选择茶饮料的主要原因之一。 ●年龄:青年人是主力军。调查显示,15-25岁消费者是茶饮料的主要目标消费群,其次是26-35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这两年龄段占总体的69.5%成为茶饮料的消费主体。 2.消费者消费习惯 ●饮用频率: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茶饮料消费者多数为轻度消费者(1个月饮用3次以下),占消费者的55.9%,而重度消费者(每天喝)的比重仅为6.8%.这表明目前我国茶饮料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最常饮用的场合:从消费者饮用茶饮料的场合来看,"平时口渴时喝"是消费者最常饮用茶饮料的场合,占被访者的68.9%其次为外出/旅游时,而在平时吃饭时喝的消费者却较少。 七、整合行销策略 针对目前市场的状况及XX公司的现状,要想在这群雄纷争的市场上立足并稳健持续的发展。必须对企业和产品进行更好的规划,在营销运作策略上更需要创新。只要这样企业方可在这深不可测的危机层层的饮料市场上才能发展。 (一) 总策略 高端品牌定位,中国功能性茶饮料专家品牌形象的高科技品牌内涵!整合媒体资源,开展品牌先行的策略,充分展示企业品牌的个性。 (二)人才策略 人才,企业生存之本。可吸引好的人才讲究缘分,而自己企业培养的人才才是企业真正的人才。 组建自己的营销队伍为企业全面开发全国市场,甚至在将来开发全亚洲和全世界市场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 定期和不定期举办专业知识培训,有必要与国家高等专业院校联合将公司有潜力的人才委托培养。 条件要是许可也可尝试与高等院校联合招生,为企业培养的人才,对企业树立品牌也有很大的推动力。 (三)营销定位 1、企业品牌定位 中国功能性茶饮料专家品牌形象 企业以专业的功能型饮料专家形象的进入市场。配合媒体传播,公司统一服装,工作牌,销售人员的文件包。 必须坚持诚信行销、雷厉风行的态度和行为准则进入市场。 2、市场地位定位 针对公司的资本、人力、网络、运营经验等资源及饮料市场目前市场的状况,公司在未来1—3年的发展初期主要做个快乐的市场拾遗者,采取跟进的策略紧贴着市场的大鳄,虎口夺食逐步蚕食他们的市场份额。 资源的积累才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基础和关键。力求解决生存立足之本再谋求更大的发展。 3、目标消费群定位 以市场最大的消费群体15岁—40岁的年轻人作为新一轮营销推广的第一目标消费群体。有利于企业品牌的树立及产品的销售。 4、 产品策略定位 完善XX系列产品,以多个品种、多种口味的策略进行推广,并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和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里及各产品的市场成熟度调整主导的产品。 l 主导产品:今年内以消费群较为广泛的产品做为主导产品——XX激爽。 XX激爽。对甜叶茶进行调整,提高甜叶茶甜度,添加茉莉花香型或薄荷做为一个新品种(也可以另行开发)。通过对这个产品的推广带动企业品牌的树立及其它产品的销售。

小女子求问.如何写奶茶店的产品推广计划书啊.?

当然
陈立
  为你提供一点资料吧。看这个网。这些是行业案例。  http://www.google.cn/custom?domains=www.globrand.com&q=%C4%CC%B2%E8&sitesearch=www.globrand.com&client=pub-5896371956461914&forid=1&ie=GB2312&oe=GB2312&cof=GALT%3A%23008000%3BGL%3A1%3BDIV%3A%23336699%3BVLC%3A663399%3BAH%3Acenter%3BBGC%3AFFFFFF%3BLBGC%3A336699%3BALC%3A0000FF%3BLC%3A0000FF%3BT%3A000000%3BGFNT%3A0000FF%3BGIMP%3A0000FF%3BLH%3A58%3BLW%3A152%3BL%3A%2Fimages%2Flogo.gif%3BS%3A%2F%3BLP%3A1%3BFORID%3A1%3B&hl=zh-CN  近几年,中国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饮料市场已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2005年,饮料行业产销两旺,产成品、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都比上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增长。2005年全国共生产软饮料3086.96万吨,较2004年同期增长22.4%;软饮料产量逐年稳步增加,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745.95亿元,利润额达到201.13亿元。  2006年1-6月,中国规模以上全部饮料制造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达到182,730,025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5.39%;累计资产总计达到372,473,16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9%;累计产品销售收入达181,768,26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7%。  从以上的数据来看,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国内饮料市场发展前景仍然看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使饮料生产量和消费量的持续增长成为可能;消费者对天然、低糖、健康型饮料的需求,促进了新品种的崛起。但增长点将会转移,碳酸饮料的传统主流地位已受到挑战,而瓶装饮用水、茶饮料、果汁饮料、新鲜现做型饮料等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进入90年代,世界茶饮饮料以17.0%的年增长速度递增,被誉为新时代饮料而风靡世界。我国茶饮饮料市场也增长迅速,2000年产量达185万吨,市场份额直逼碳酸饮料、瓶装水,成为我国饮料市场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何实施有效的市场调研(上)  一、市场调研要火啦  市场调研终于要火啦,能接住火种不怕烫的还是少数。  叶茂中这厮琢磨市场调研已经有些年头了,一直没有好好的写点儿什么,最近有不少读者希望我能扯点儿什么,其实我懂什么呀,一直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怎么才能理出个清晰的头绪来?好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调研谁不会呀?只不过逗你叶茂中玩,好让你借机骗两文稿费罢了。  现代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种目标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满足的东西。而市场调研是企业了解目标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行动的真正有效手段。因此,随着营销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市场调研在全球范围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1993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用于市场调研的费用高达3.47亿美元,比贝尔公司实验室用于基础研究的全年经费还要高出一大截。据欧洲市场调研学会估计,在1990-1997 年间,欧洲各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于委托他人进行市场调研的费用足足增加了一倍,达到年均70亿英镑。而同时,各公司内部自己用于客户、消费者研究的费用增长速度甚至更快。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营销观念。尽管只有极少数企业能真正称得上达到“营销成熟阶段”,但残酷的市场像无形的巨手把企业纷纷赶入“营销初级实战班”,迫使他们学习营销理论,接受现代营销观念,从而重视市场调研。这也就给我们又造了一只大金碗。  我们在1998年底对境内企业作了一次认知调研,发现86%的企业认为“市场调研很重要”,54%的企业认为“自己的企业非常重视市场调研”,11%的企业认为“自己的企业能够实施有效的市场调研”,但只有2%的企业能准确解释一种常用的调研技术。这表明,境内企业虽然已经相当重视市场调研了,但对如何实施有效的市场调研可谓办法不多,虽然有些企业自认为能实施有效调研,那是因为他们对市场调研的认知还比较浅。  当然,这只是企业方面的问题,似乎不是很打紧的。令人担忧的是市场调研的从业人员状况。一个很现成的现象就能说明问题,我们的调研委托人经常拿着另一家营销咨询公司的调研提案来与我们砍价,“你们的提案虽然很好,很规范,但价格也比人家高得太多了。 ”事实是,居然有公司对600个样本的定量调研报出5000元的超低空跳楼价。我们实在觉得这样的调研肯定是不搞更好些。  再比如说,随着我们公司名声的传播,收到的求职信也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这些求职者中,十位有九位在自己的履历中写着有“市场调研”的实践经验。有的“主持过某城市纯净水调研”,有的“参加了方便面市场调研的访问工作”,特别是那些营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参加过的调研项目可以列出三七二十一项来。  然而,与求职者的面谈令我们十分惊讶,那些林林总总的调研竟是如此粗糙地被实施?主持过某城市纯净水调研的先生说:他的调研完成有效问卷4500份,复核率高达70%,这样大的样本量加上很高的复核率,其费用不知应该是多少,但他撰写的14页调研报告中那些所谓的主要发现竟都是我们的常识。我们对那些参加过多次入户访问的资深访问员进行面试,发现他们竟然都不知道如何应付“非被访者的插嘴”,至于如何应付拒访,如何提问和更是一问三不知。1998年我们在全国各大城市市场调研过程中,招募并培训过访问员500 名以上,参加培训者都曾有访问经验,但这些人当中只有十几个人曾接受过4个以上课时的访问培训。  从以上事实和数据中,我们得出结论:虽然市场调研确实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只有很少数的市场调研得到有效实施。市场调研终于要火啦,能接住火种不怕烫的还是少数。  二、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我在这里说句胡话:今后把信息从浩瀚的资料海洋中寻找收集出来的代价,将远远大于信息本身的价值。  我们必须用营销理念指导市场调研,让市场调研为营销服务。  市场调研的任务是为营销决策者提供信息,帮助他们发现并解决营销问题。所以调研人员必须牢记调研是为营销服务的,其目的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任何偏离主题的调研都不可能成为有效的调研。在每次起草调研提案之前,调研人员首先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对调研目的十分明确。  当然,明确调研目的这一任务不能单纯地交给调研人员来完成,而让委托人提供调研目的更是不对的。调研目的的明确,需要调研人员和委托人的深入沟通和分析。这是市场调研最重要的事,我一直在我们公司强调:市场调研不是为调研而调研,功夫花在刀口上才能奏效。  在这过程中,调研人员要了解足够多的背景知识,然后了解决策者将根据哪些信息进行决策,调研需要明确收集哪些信息。为此,调研人员要做以下工作:  1、与决策者沟通;  2、访问行业专家;  3、收集并分析二手资料;  4、定性调研。  调研人员与决策者沟通,首先要让决策者知道市场调研的能力和局限性。市场调研能提供营销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但它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虽然,在我们的调研报告里总要给委托人提出很多建议,但建议不是方案,方案需要通过决策者自己的判断才能形成。  其次,要明确得知,决策者希望从调研中获得什么?  一般地,调研人员面对的决策者,至少也是品牌经理,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是营销总监或者是总经理,很多时候还会与董事长或董事会见面。他们可都是大忙人哪,见一回可能要提前好几天预约,是不是可以让身边的人代替沟通?不可以,无论有什么困难,一定要与主要决策者直接沟通。  决策者往往更注意营销中的症兆了,比如说,企业的市场份额正在减少、新产品有需求却不能形成购买等,而对产生问题的内在原因往往无暇认真分析和注意,所以他们一般不会主动提及原因。调研人员在沟通时千万不要以为问到了“症兆”,就可以心满意足。一定要明确地问决策者“原因何在”。例如,针对市场份额的减少这一症兆,我们就应该马上问到“竞争者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销售推广活动?”,一定要让决策者说出自己对症兆原因的认识和分析。  在沟通前要准备问题构架单,以保证不会遗漏重要的内容,但也只能是“构架”,因为大多数问题是要在沟通中不断深入、不断挖掘、不断细化的,那只能依靠调研人员自己的营销知识了。因此,沟通时,带上问题构架单、嘴巴、耳朵、笔和本子,还不够,还要带录音机。  尽管,在我们服务的委托人中,已经没有一问三不知的决策者了;偶尔有一个,经过我们的一通盘问折磨,下次也必定是有备而来。但是,决策者对营销问题的模糊认识总是普遍存在的,而调研又如何容忍得了这种“模糊”,何况调研时间总是那么的紧张,我们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来提高效率。为此,很多时候,我们会对企业实施一次问题稽查,针对具体营销问题进行追溯,掌握所有可能导致营销问题的行为和因素,找准方向,以保证调研确实有效。否则忙晕了也白搭。  调研人员的行业知识,对调研项目本身有利有弊,利在它有助于调研人员把握问题,弊在它可能使调研人员有先入为主的偏见。我们坚持认为,行业专家自己实施市场调研是不合适的,他们应该帮助调研人员了解行业概况,让调研人员以中立者的身份进行调研。  调研人员需要了解行业知识,因此要与行业专家沟通,但要与多个行业专家沟通,尤其要听到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专家可以来自企业内部,也可以来自企业外部。研究开发专家、生产技术专家、营销专家,根据调研项目的不同应该有所侧重。还要预先拟定访问提纲,但所有问题都必须是开放的,因为凭调研人员的行业知识,根本不知道专家会给出什么样的建议。当然,还是要带上录音机,免得记不过来,耽误时间。  另外,真正意义上的行业专家还是很少的,这是调研的难题。有的专家是自封的,而且还很热情,千万不要图省事而全信了他们。而同时,有些人虽然不是行业专家,但他们关心我们要调研的课题,有独到的见解,又能帮调研人员指点迷津。我们在哈尔滨为“中国劳动力中心东北培训基地”调研的过程中,给我们启发帮助最大的不是劳动、教育部门的官员,不是培训基地的校长,而是《黑龙江晨报》一位关心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女记者。  调研人员要对专家有灵敏的嗅觉,几个问题就应该判断出被访者有没有独到的见解,他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尽快把它们挖出来。平时,调研人员要注意专家库的建设和积累。行业从业人员、行业管理人员、从事行业研究的社会学者、相关律师、记者等,建立公司自己的专家网络,这是营销咨询公司的财富,也是咨询公司令人眼馋的资本。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懂得出售智慧,同时也要懂得购买智慧。我在这里说句胡话:今后把信息从浩瀚的资料海洋中寻找收集出来的代价,将远远大于信息本身的价值。  二手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是了解背景信息的快速有效而又经济实惠的办法,没有充分分析二手资料之前,一手资料收集工作不宜展开,否则很可能徒劳地导致市场调研的无效。  当然,二手资料本身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常用的市场调研方法,完全可以作为调研实施的主要方法。  二手资料可以分成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内部数据是指来自企业内部的自有的数据。这些数据有的可以马上应用,有的要经过调研人员的进一步处理才能用。  外部数据可以有这么几块。  一是出版物类,如商业年鉴、民间组织或协会的统计数据、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报纸、杂志等;  二是计算机数据库,在我国已大量存在,但很少有人利用,如在线网络查询、国家或地方统计局的数据库、各大型零售商的进出仓货物数据库等。最近,国家几个部委已经把相关统计数据放在Internet上,查阅起来要方便些了。  三是向专业提供商业数据的公司购买。国内已有几家能提供这种数据的公司,其做法是对固定样本家庭的日常消费进行调研,形成一些基础数据,供企业和研究人员参考,我们称之为“数据公交车”(Ominibus)。例如,Ominibus会告诉你现在家庭使用的香皂、洗发水、鞋油的品牌分布和使用者的特征,但很难深入地告诉你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评价和认知,因为公交车承载的数据总是有限的。  很多时候,为了大规模调研能有效实施,我们要对较小的样本进行定性调研。定性调研往往是非结构化的,探索性的,其目的是能确定较明确的调研方向。  定性调研分为直接调研和间接调研,直接调研又称非隐瞒调研,也就是说调研对象在被调研时知道调研的意图,主要方法有焦点小组座谈法、深度访谈法。间接调研又称隐瞒调研,被调研者并不知道调研的意图,主要方法是投射法。  现在,研究人员对定性调研越来越重视,主要是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用定量调研无法解决。如我们曾经为某卫生巾作消费者研究,定量研究的发问显然会很令被访者尴尬,从而肯定会影响调研的质量和有效性,而在定性研究中,我们让女性专家主持座谈会,并大量运用投射技术,很顺利地达到了调研目的。  调研人员围绕调研项目认真完成以上四项工作后,就会对调研的目的、作用、该收集的信息十分有把握。知道了自己要干什么,就有了正确的方向,以后的工作是在正确方向指导下的深入程度。认真对待这个市场调研的“第一步”,并牢记古训:对一个问题作出恰当的定义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三、能保证达到调研目的吗?  市场调研的实施,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调研误差,我们必须承认误差的存在,谁要是说他的调研没有误差,那肯定是喝多了说的胡话。  这次,先给大家讲个调研案例:  联合利华公司的冲浪超浓缩洗衣粉在进入日本市场前,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Surf的包装经过预测试,设计成日本人装茶叶的香袋模样,很受欢迎;调研发现消费者使用Surf时,方便性是很重要的性能指标,产品又进行了改进。同时,消费者认为Surf的气味也很吸引人。联合利华就把“气味清新”作为Surf的主要诉求点。可是,当产品在日本全国导入后,发现市场份额仅能占到2.8%,远远低于原来期望值,一时使得联合利华陷入窘境。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一:消费者发现那么好的Surf在洗涤时难以溶解,原因是日本当时正在流行使用慢速搅动的洗衣机。  问题二:“气味清新”基本上没有吸引力,原因是大多数日本人是露天晾衣服的。  显然,Surf进入市场时实施的调研设计存在严重缺陷,调研人员没有找到日本洗衣粉销售中应该考虑的关键属性,而提供了并不重要的认知-“气味清新”,导致了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误解。而要达到这个调研目的,只要用合适的定性调研就能实现的。  失败的调研更能使调研人员认识到肩上重担,失败的调研设计更能使调研设计者多问自己一遍:能达到调研目的吗?  调研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明确需要收集什么信息;需要怎样的收集方法和测量手段;调研对象是谁;数据将如何分析。  调研设计要保证:所收集的信息必须有助于营销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所有信息最终都应该与营销决策有关。  调研设计的目标:收集相对于调研费用而言最有价值的信息。同样的调研问题在实施中可能产生不同精度的信息。信息的精确度是受很多潜在误差的影响的。不要使自己成为精算师,调研设计的目的不是想办法获取尽可能精确的信息,而应该在一个明确的预算水平上尽可能使潜在的误差小。  调研设计者首先要根据所需信息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调研方法。调研的类型一般从广义上分为探索性调研和结论性调研,后者又分为描述性调研和因果性调研两种。  探索性调研用以发掘问题的性质以及与问题有关的参数。探索性调研具有高度灵活性,并倾向于依靠二手资料收集、方便性抽样、小规模调研或简单实验调研等技术。  描述性调研则更注重问题模型中各参数的精确描述。消费者研究、市场潜力研究、态度研究、销售分析、媒体调研和定价研究等都是描述性调研,其信息源可以多种多样,但主要靠二手资料和访问调研。  因果性调研是用以识别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调研方法。例如,广告效果调研,我们往往用实验法来找到什么样的广告表现可以提高销售和消费态度的改善,其变化程度如何。  三种类型的调研方法各有千秋,有时也交叉使用。  信息收集方法总体上分为:1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优美乐的很不错哦。

我想知道当初百事可乐怎么样和先入为主的可口可乐竞争的

篮板球
古之道人
  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13年的历史。这种神奇的饮料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成为“世界饮料之王”,甚至享有“饮料日不落帝国”的赞誉。但是,就在可口可乐如日中天之时,竟然有另外一家同样高举“可乐”大旗,敢于向其挑战的企业,它宣称要成为“全世界顾客最喜欢的公司”,并且在与可口可乐的交锋中越战越强,最终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就是百事可乐公司。  新可乐挑战老可乐  世界上第一瓶百事可乐同样诞生于美国,那是在1898年,比可口可乐的问世晚了12年,去年是它100岁诞辰。它的味道同配方绝密的可口可乐相近,于是便借可口可乐之势取名为百事可乐。  由于可口可乐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大力开拓市场,到这时早已声名远扬,控制了绝大部分碳酸饮料市场,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定势,一提起可乐,就非可口可乐莫属,百事可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不见起色,曾两度处于破产边缘,饮料市场仍然是可口可乐一统天下。尽管1929年开始的大危机和二战期间,百事可乐为了生存,不惜将价格降至5美分/镑,是可口可乐价格的一半,以致于差不多每个美国人都知道“5分镍币可以多买1倍的百事可乐”的口头禅,百事可乐仍然未能摆脱困境。  在饮料行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个是市场领导者,一个是市场追随者(挑战者)。作为市场追随者,有两种战略可供选择:向市场领导者发起攻击以夺取的市场份额;或者是参与竞争,但不让市场份额发生重大改变。显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百事可乐公司发现,后一种选择连公司的生存都不能保障,是行不通的。于是,百事可乐开始采取前一种战略,向可口可乐发出强有力的挑战,这正是二战以后斯蒂尔、肯特、卡拉维等“百事英才”所做的。  百事可乐的一代  这时有一个对百事可乐的发展非常有利的环境。二战后,美国诞生了一大批年轻人,他们没有经过大危机和战争洗礼,自信乐观,与他们的前辈们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小家伙正在成长,逐步会成为美国的主要力量,他们对一切事务的胃口既大且新,这为百事可乐针对“新一代”的营销活动提供了基础。  但是,这一切都是在1960年百事可乐把它的广告业务交给BBDO(巴腾-巴顿-德斯廷和奥斯本)广告公司以后才明白过来的。当时,可口可乐以5∶1的绝对优势压倒百事可乐。BBDO公司分析了消费者构成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将火力对准了可口可乐“传统”的形象,做出种种努力来把百事可乐描绘成年轻人的饮料。经过4年的酝酿,“百事可乐新一代”的口号正式面市,并一直沿用了20多年。10年后,可口可乐试图对百事可乐俘获下一代的广告做出反应时,它对百事可乐的优势已经减至2∶1了。而此时,BBDO又协助百事可乐制定了进一步的战略,向可口可乐发起全面进攻,被世人称为“百事可乐的挑战”。其中两仗打得十分出色。  第一个漂亮仗是品尝实验和其后的宣传活动。1975年,百事可乐在达拉斯进行了品尝实验,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都去掉商标,分别以字母M和Q做上暗记,结果表明,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更受欢迎。随后,BBDO公司对此大肆宣扬,在广告中表现的是,可口可乐的忠实主顾选择标有字母M的百事可乐,而标有字母Q的可口可乐却无人问津。广告宣传完全达到了百事可乐和BBDO公司所预期的目的:让消费者重新考虑他们对“老”可乐的忠诚,并把它与“新”可乐相比较。可口可乐对此束手无策,除了指责这种比较不道德,并且吹毛求疵地认为人们对字母M有天生的偏爱之外,毫无办法。结果,百事可乐的销售量猛增,与可口可乐的差距缩小为2∶3。  1983年底,BBDO广告公司又以500万美元的代价,聘请迈克尔•杰克逊拍摄了两部广告片,并组织杰克逊兄弟进行广告旅行。这位红极一时的摇滚乐歌星为百事可乐赢得了年轻一代狂热的心,广告播出才一个月,百事可乐的销量就直线上升。据百事可乐公司自己统计,在广告播出的一年中,大约97%的美国人收看过,每人达12次。  几乎与此同时,百事可乐利用可口可乐和包装商们的利益纷争,以及联邦贸易委员会对饮料行业特许包装体制的反对,争取过来数家包装商,并且让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一次非常公开的挫折。1984年5月,负责官方饮料供应的快餐联号伯格•金公司因不满可口可乐转向其竞争对手麦当劳公司,于是交给百事可乐一纸合同,让它为全美2300家伯格•金快餐店提供3000万升饮料,仅此一项每年为百事可乐增加3000万美元的收入。伯格•金的“倒戈”,令百事可乐获益匪浅。  百事可乐只有30多岁的经理约翰•斯卡利坚信:“基于口味和销售两个原因,百事可乐终将战胜可口可乐”。这一预言现在终于变成了现实。在百事可乐发起挑战之后不到3年,美国《商业周刊》就开始怀疑可口可乐是否有足够的防卫技巧和销售手段来抵御百事可乐的猛烈进攻。1978年6月12日,《商业周刊》的封面赫然印着“百事可乐荣膺冠军”。A•C•尼尔森关于商店里饮料销售情况的每月调查报告也表明:百事可乐第一次夺走了可口可乐的领先地位。  色彩:红与蓝  实际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商标设计可能最能反映二者的特色和定位。  可口可乐选用的是红色,在鲜红的底色上印着白色的斯宾塞体草书“Coca-Cola”字样,白字在红底的衬托下,有一种悠然的跳动之态,草书则给人以连贯、流线和飘逸之感。红白相间,用色传统,显得古朴、典雅而又不失活力。  百事可乐则选择了蓝色,在纯白的底色上是近似中国行书的蓝色字体“PepsiCola”,蓝字在白底的衬托下十分醒目,呈活跃、进取之态。众所周知,蓝色是精致、创新和年轻的标志,高科技行业的排头兵IBM公司就选用蓝色为公司的主色调,被称为“蓝色巨人”,百事可乐的颜色与它的公司形象和定位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从真空地带着手  百事可乐不仅在美国国内市场上向可口可乐发起了最有力的挑战,还在世界各国市场上向可口可乐挑战。  与国内市场完全一样,百事可乐因为可口可乐的先人优势已经没有多少空间。百事可乐的战略就是进入可口可乐公司尚未进入或进入失败的“真空地带”,当时公司的董事长唐纳德•肯特经过深入考察调研,发现前苏联、中国以及亚洲、非洲还有大片空白地区可以有所作为。  肯特的至交,美国总统尼克松帮了大忙。1959年,美国展览会在莫斯科召开,肯特利用他与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之间的特殊关系,要求尼克松“想办法让苏联领导人喝一杯百事可乐”。尼克松显然同赫鲁晓夫通过气,于是在各国记者的镜头前,赫鲁晓夫手举百事可乐,露出一脸心满意足的表情。这是最特殊的广告,百事可乐从此在前苏联站稳了脚跟,这对百事可乐打入前苏联国家和地区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百事可乐虽然进入了前苏联市场,却未能实现在前苏联建立工厂,垄断可乐在前苏联销售的计划。于是,1975年,百事可乐公司以帮助前苏联销售伏特加酒为条件,取得了在前苏联建立生产工厂并垄断其销售的权力,成为美国闯进前苏联市场的第一家民间企业。这一事件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各家主要报刊均以头条报道了这条消息。  在以色列,可口可乐抢占了先机,先行设立了分厂。但是,此举引起了阿拉伯各国的联合抵制。百事可乐见有机可乘,立即放弃本来得不到好处的以色列,一举取得中东其他市场,占领了阿拉伯海周围的每一个角落,使百事可乐成了阿拉伯语中的日常词汇。  70年代末,印度政府宣布,只有可口可乐公布其配方,它才能在印度经销,结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可口可乐撤出了印度。百事可乐的配方没有什么秘密,因此它乘机以建立粮食加工厂、增加农产品出口等作为交换条件,打入了这个重要的市场。  百事可乐在拓展国际市场时,一直将尼克松视为它的秘密武器。60年代尼克松竞选惨败后,百事仍然积极对其给予支持,肯特先生以年薪10万美金的报酬,聘请尼克松为百事公司的顾问和律师。尼克松则利用自己的关系周游列国,兜售百事可乐,并且在竞选美国总统成功后,任命肯特为总统经济政策顾问,使其有机会影响经济政策,借以创造百事可乐在世界市场与可口可乐竞争的有利地位。  在与可口可乐角逐国际市场时,百事可乐很善于依靠政界,抓住特殊机会,利用独特的手段从可口可乐手中抢夺市场。  另一种多元化  由于饮料行业的激烈竞争,为了规避风险,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多元化经营。但是,多元化为两家公司带来的收益大相径庭,百事可乐在这场特殊的角逐中再次战胜了可口可乐。  自70年代开始,可口可乐公司大举进军与饮料无关的其他行业,在水净化、葡萄酒酿造、养虾、水果生产、影视等行业大量投资,并购和新建这些行业的企业,其中包括1982年1月,公司斥资7.5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制片厂的巨额交易。但是,这些投资给公司股东的回报少得可怜,其资本收益率仅1%。直到80年代中期,可口可乐公司才集中精力于主营业务,结果利润出现直线上升。  百事可乐就幸运多了。它从60年代起就试图打破单一的业务种类,迅速发展其他行业,使公司成为多角化企业。从1977年开始,百事可乐进军快餐业,它先后将肯德基食品公司(KFC)、必胜客(Pizza-hut)意大利比萨饼和特柯贝尔(TacoBell)墨西哥餐厅收归麾下。百事可乐这次的对手是快餐大王麦当劳公司。肯德基、必胜客和特柯贝尔在被百事可乐兼并前,都只是一些忽冷忽热的餐馆,仅仅在自己狭小的市场内略有优势。百事可乐兼并它们之后,立即提出:目标和对手“不应再是城里另一家炸鸡店、馅饼店,而应是伟大的麦当劳!”于是,百事可乐又在快餐业向强手发起了挑战。  当时正是美国通货膨胀不断高涨的年代,麦当劳的食品价格也随着物价不断上涨,百事可乐看准时机,以此为突破口,开始了它的攻势。公司不断设法降低成本,制定了“简化、简化、再简化”的原则(这不是指食品的制作和质量,而是指尽量减少非食品经营支出)。如预先做好部分食品,在店外烧烤牛肉,尽量减少厨房用地,降低人工成本;修改菜单,将制作快的菜放在前面,以加快流通速度等。结果销售额很快达到以前的两倍,而员工只有以前的一半。由于收入迅速增加,成本大大降低,利润猛增,已经能够与麦当劳抗衡,并且带动了百事可乐饮料的销售。  百事可乐还首创快餐业“送货上门”的新型营销方式。当时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韦恩•卡拉维说:“如果只等着忙碌的人们到餐厅来,我们是繁荣不起来的。我们要使炸鸡、馅饼的供应像看时间那样方便。”  百事可乐质优、价廉的食品,高效、多样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青睐,销售额年年创记录,很快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餐饮公司。许多老牌快餐公司在百事可乐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败下阵来,甚至麦当劳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70年代末80年代初,麦当劳公司的年利润率为8%,而百事快餐公司的年利润率却高达20%。  百事可乐终于在它诞生92周年的时候赶上了竞争对手。1990年,两种可乐平分市场,在零售方面百事可乐甚至超出了1亿多美元。该年度A•C•尼尔森公司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的9000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排出了世界上最有影响的10大名牌,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均获此殊荣,分列第6和第8位。百事可乐已经实现了成为全世界顾客最喜欢的公司的梦想。1997年,百事可乐公司全球销售额为292.92亿美元,位列《财富》98世界500强第92位,荣登饮料行业企业世界冠军,可口可乐只能屈居亚军,销售额只有188.68亿美元,排名在201位。  可乐在中国  由于可口可乐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企业,具有百事可乐不可比拟的先人优势,百事可乐在中国同样处于挑战者的位置。  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主要是:  1.以年轻人和爱好体育的人士为目标市场。1999年3月,中国足球协会宣布,中国足协与国际管理集团经过友好协商,正式签订协议,由百事可乐公司买断今后5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冠名权,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甲A联赛将冠名为百事可乐全国足球甲A联赛,同时,合同规定,禁止其他饮料企业进入甲A联赛俱乐部和球队,一举独占了中国最大体育运动市场的宣传权。百事可乐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中国体育,扩大在体育爱好者中的影响。另外,百事可乐的广告也全部以时尚、新潮、青年或运动人士为诉求重点。  2.集中开拓北京和南方主要大中城市。现在百事可乐产品已在国内12家合资的灌瓶厂制造,包括北京、深圳、广州、福州、上海、南昌、桂林、成都、重庆及长春等地,除了北京和长春外,全是南方城市,其中上海、福州、成都、重庆被认为是百事可乐最重要的领地。  3.并购国内饮料企业。1993年,百事可乐在广州成立百事亚洲饮料有限公司,设立了两家浓缩液生产厂:一家负责生产百事饮品,而另一家则负责生产当地品牌。1994年,百事可乐又同天府可乐和北冰洋饮料公司达成协议,成立了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和北京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  4.多样化经营。百事公司旗下的饮料和餐饮业务均已在中国展开。目前,百事可乐饮料在国内的产品包括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及激浪、北冰洋等,百事可乐餐饮在中国主要是肯德基炸鸡和必胜客比萨饼。  自1993年百事可乐与中国国家轻工总会签订共同合作发展备忘录至今,公司已在国内相同项目上进行了7亿美元的投资,拥有12家合资灌瓶厂及3家浓缩液生产厂。百事可乐国际集团还计划于未来5年在中国设立9家新厂,联同本地的合伙人,公司将会转移先进科技及器材,同时引入现代的管理及市场系统。  百事公司积极扩展的成绩十分显著,仅1994年,该公司在中国的销量就增加了50%。但是,在中国可乐市场,可口可乐仍然处于绝对优势。1998年的中国碳酸饮料市场上,前5名中有4名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1999年2月1日—28日,可口可乐公司在位于上海市人民广场的中国民生银行大厦上,挂起了四幅总面积近9000平方米的可口可乐巨型广告,公然在百事可乐的家门口向百事可乐挑战,可见其气势之盛。  1999年2月2日,推出非常可乐的娃哈哈集团通过《中国经营报》,对全国的消费者进行了“为非常可乐打分”的问卷调查。北京市统计局计算中心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结果在参加调查的消费者中,63%的人在购买可乐时首选品牌是可口可乐,34%的人首选非常可乐,而百事可乐仅为3%。据分析,中国人有两种心态:崇尚外国生活和对国货潜藏在心的爱护。可口可乐以纯正的美国口味成为“可乐”的同义词,得到了前一种心态的一致喜爱;而非常可乐则争取了后一部分人;百事可乐面向年轻人的定位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所以位居末席。连初出茅庐的非常可乐都竞争不过,看来百事可乐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以百事可乐勇于向强手挑战的精神、杰出的经营销售经验,以及人才云集优势,百事可乐公司绝不会甘居人后,好戏还在后头。  点评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双雄战早已打得不可开交,百事可乐在其中令人称道的是它勇于挑战的勇气和它的市场竞争手段。最终,百事可乐取得了一席之地。  当我们的眼光投向世界,尤其是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的时候,我们深切地感到:中国的企业与它们相比是何等的渺小。但是,竞争是不可回避的,中国企业必须学习百事可乐的精神,勇于面对世界级强手。实际上,并不是一点机会没有。与新兴的小企业相比,规模巨大、历史悠久的企业也存在致命的弱点,百事可乐就抓住可口可乐管理机构调整和人事纠葛带来的良机,向可口可乐发起有力的冲击,并取得了赫赫战果。  当然,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百事可乐如何向强手挑战。百事可乐在美国挑战可口可乐的主要方式,是其卓然超群的市场定位和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在可口可乐一统天下的年代,针对青少年对碳酸饮料的强大需求及未来的购买潜力,百事可乐将自身定位于“创新、年轻并富有活力”,这对于6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极具号召力,并且控制了销售渠道中的包装公司,因此能够异军突起。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鏖战可乐市场的时候,七喜将自己定位为非可乐,也迅速打开了销路。  在国际市场上,百事可乐的竞争策略也很独特,它看准时机,占领了可口可乐的“真空地带”,不仅避免了后入劣势和两败俱伤的局面,还在大片地区形成了垄断。百事可乐对麦当劳等快餐公司的挑战主要是有针对性地“提供质优、价低的产品,高效、多样的服务,并不断创新”。都是眼光独到、精准,策略切中要害,深合顾客心理和需求,因此能够行之有效。  最近,非常可乐、汾湟可乐、中华可乐纷纷出台,掀起中国的可乐大战。在向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强手挑战中,应当学习当年百事可乐的精神,特别是要学习百事可乐的竞争手段,找准定位,做好市场营销。  但是,这三种可乐除了强调自己是国货外,似乎没有其他创意。以汾湟可乐为例,现在电视上播得比较多的是汾湟可乐的两则广告——《打抱不平篇》和《龙舟篇》。前者的内容是:手中的汾湟可乐被抢走后,小男孩无可奈何,这时成龙见义勇为,抢回可乐,小男孩对成龙的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又将手中的汾湟可乐抛出,要求再来一次。后者的内容是:大家扛起龙骨下水,人们挥汗如雨,这时一罐汾湟可乐出现了,成龙打开它,仰头痛饮,然后来了一句话,“汾湟可乐,大家齐欢乐”。专家评论说,前一则广告似乎是在为成龙的功夫而非汾湟可乐做广告,将可乐换成玩具一点不影响其完整性;后一则也无非是这样一种诉求:汾湟可乐能解渴,特别是大汗淋漓时,与其他可乐并没有两样。这两则广告的问题都在于:定位不准、不深,没有特色。  其实,这正是汾湟可乐对自己产品定位把握不定的表现,其他两种可乐也是一样。在洋可乐横行的时代,宣扬“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当然能够赢得部分顾客,因而非常可乐首先以此为诉求,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消费者关心的不仅仅是国货,而是它们与洋可乐比,有什么新颖独特的地方,能否接受并喜欢,显然,这就不单是“国货”二字能达到的。如果非常可乐营销得法,能够充分利用“娃哈哈”对儿童的影响,培养未来“娃哈哈的一代”也并非无稽之谈。现在,在台湾,占软饮料市场60%以上市场份额的不是可口可乐,也不是百事可乐,而是一家当地饮料企业,它的诀窍就是独特的市场定位和对销售渠道的牢牢控制。  这正是我们需要向百事可乐学习的。参考资料:http://info.food.hc360.com/2006/04/011144766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