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请问软件工程考研都是考哪些科目?

美神
毕业
北京大学计算机技术硕士复试形式:上机3365663431+面试(差额复试)一、上机程序设计导引及在线实践。二、面试面试很重要(基础一定得扎实,最好对要报考的方向有一定的了解)调剂:可以调剂深圳(分数达到深圳的复试线)或软院(分数达到软院分数线)北京林业大学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一、外语听力及口语英语听力,难度不大,大致是四级听力水平,耳机不用准备,是用教室多媒体直接播放的。英文口语考试,事先要准备一个英文自我介绍,大约2-3分钟就行。面试开始之前会发给每位考生一个小纸条,上面会用英文写一两句话,大致就是告诉考生进去之后就某方面话题陈述下自己的观点,纸条是提前准备很多,到时候随机发给每位考生,在考生进去之前会有一段时间来就这个话题准备一下。进去之后会看到有3-4位老师,老师会用英文让考生做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完后老师会就考生所做的自己介绍提问几个问题,再接下来就是让考生对手中小纸条所提问的问题陈述你的观点,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就行,老师再提问几个问题就结束。二、专业课上机考试复试笔试科目是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上机操作),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科考试是复试中的重点,导师会很看重考生的动手编程能力的。上机考试是在学校机房,到时候是一人一台电脑,老师会给4道编程题,编程语言不限,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开发工具用VC++6.0。三、面试面试的老师是本专业的5-6位老师,一般都是在本专业比较有地位的老师,这个面试内容不固定,就是先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导师会问一些你本科时学过哪些课程,并就某个课程问你一些具体知识点,还有就是你的实习经历都是导师们比较关心的。下午面试回答老师问题,一定要实话实说,表现的真诚点,导师最哪些有点自负的学生。其实这个环节完全取决于你选的导师,如果复试之前你跟导师沟通很好,导师对你也很满意,那面试正常发挥就行了。复试参考书:(1)陈志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C++》(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

软件工程考研都考哪些科目?

分分失失
王季为适
例如,若考生的目标是北京大学,可进入北京大学的官网查看当年的招生目录及想报考的专内业对应容的考试科目及考试内容。考生需要先登录北京大学官方网站,找到研究生招生专栏,查看当年发布的招生目录,找到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及方向,即可查看初试及复试的考试科目及考试内容啦!个别学校还会发布专业课的考试大纲,考生可记住自己的专业课考试的科目代码查找对应的考纲。雅思专区2020雅思考情了解详情托福专区托福备考建议了解详情SAT专区SAT备考全攻略了解详情查看更多

软件工程专业考研考什么科目?

实诚
耕战
数学一,英语,政治,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其中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包括:数据结构(占版约权60分),操作系统(占约20分),计算机网络(占约20分),计算机组成原理(占约50分)得数学者得天下,英语政治不能太差。数据结构分最多,组成原理最头大。每天学习10小时,包你考上心中校。^_^现编的,我今年(09)考上北大的软件工程现在要刚开始复习可要抓紧了。

软件工程硕士为什么可以自主命题?软件工程硕士自主命题是什么意思?

暴力链
一鳞一爪
"目前可通过自抄主命题考试攻读的在职研究生专业不是很多,可以说仅限软件工程硕士专业。为什么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可以自主命题呢? 软件工程硕士是专业硕士学位的一种。与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同,先考后读专业硕士学位是为了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而推出的一种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途径。全国只有34所拥有自主命题考试权利的学校,而能够自主命题考试的专业又只有软件工程硕士这一个专业,所以对考研人来说,这样的选择是少之又少。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是自主命题考试院校之一,而云南大学招收在职研究生,对很多IT行业从业者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软件工程硕士既可以参加GCT考试,也可以参加学校自行组织的入学考试。硕士学位容易拿到,最后颁发的学位证书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大学可以自主命题呢?这是从2002年开始的,国家自2002年起陆续成立了一批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共38所到目前为止。这38所高校都是重点大学,拥有自主命题资格。这其中就包括云南大学。"怨为前

软件工程考研考什么科目?

白华
未也
考研考试科目: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

在职考研,怎么选?

光之旅
息息相关
在职研究生的要求并不高,大专学历或者是以上学历都是可以参加报名的,但是针对不同的报考途径或是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招生要求。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官方网站ACCACPA初级职称考研公务员

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需要注意什么

不自说也
心辩
报考在职研究生,首先要考虑你的工作情况和是否对你工作提供帮助。报考条件:一般来说都需要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满三年以上才可以。最重要的你要了解在职研究生的考试形式:1、在职研究生里含金量最高的是1月份的MBA、MPACC(会计硕士)和法律硕士,因为是双证的(包含学位证和学历证),其他的都是单证,所以那个也是最难的;1月份的在职考试还有MPA(公共管理硕士),不过是单证。2、5月份的考试是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考试,这种考试形式是先入学,后考试。一般情 况下为免试入学,参加研修班,修满学分后(一般3年左右)参加每年五月份的考试,通过后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书,通过率较低。专业上都是学术性专业,如经济学、工学、哲学等200左右个专业。3、10月份的全国联考,是包含GCT在内的在职研究生考试,其形式是先考试后入学。在你通过“十月联考”后,可以开始在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修满学分、通过答辩后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GCT考试包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风景园林硕士等专业。其中,电子与通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可不受工作年限限制。GCT科目是四门: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基础、逻辑推理、英语。(具体考试形式及题型试卷,在GCT-online网上可以找到)10月联考在每年7月份报名、10月底考试。除了GCT,10月联考还有教育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等十几专业可以报考。4、还有一种是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在职研究生软件工程硕士,全国只有35所高校,如同济大学等。

在职研究生难考吗

短片版
笔记本
现在在职考研的难度也在增大,与应届考研是一样的,但随之含金量也在上升。边工作边考研,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每年都有大量在职生因为焦躁、压力而中途离场。学习时间碎片化,复习进度特别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所打断,再想“重新启动”就会很难。给你如下一些建议:1.协调考研与工作一般来说,大多数单位都不愿意自己的员工考研。因为在单位看来:在职人员考研一方面会影响工作,另一方面会造成单位人才流失。因此,在职考研人员在复习期间一定要保持低调,不要张扬。根据成功者的经验,在职考研者处理这个问题最理性的做法是:工作的时候尽心尽力,复习的时候全力以赴。这样虽然很累,但是两不耽误。认认真真地工作,既不影响工作也会为考研的后续问题带来一路绿灯:全力以赴复习,不管是否考上,都问心无愧。2.制定清晰的规划表可以制定清晰且可行性高的规划,方便把握复习节奏和进度。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要学哪些内容,达到怎么的水平,都要明确地规划出来,并及时地进行总结和调整。在职生白天工作,只有晚上和假期时间才能复习,但是考试难度并不比应届生简单,因此虽然每届报名人数众多,但真正坚持到底的在职考生却并不多,超过一半的考生都没有完成一轮复习就上了考场,大部分人的考研变成了碰运气/划水。坚定决心不动摇每年报名考试的人很多,但是中途放弃的人也有很多,考研是一段很艰难的旅程,我们都明白,困难会接踵而至,所有担心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决心不够坚定,如果是抱着无比坚定的信念,相信任何困难都是难不倒你的,至于没时间,那完全就是借口了。鲁迅先生曾经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可见,只要你愿意,总还是有时间的。分阶段学习建议把全年复习分为四个阶段:3月前,入门阶段,对各个考试科目初步了解,知道考查什么,应该怎么学;3-6月,奠定基础的主要阶段,对知识的脉络充分理解,消化吸收;7-9月,强化阶段,把每科考点过1-2遍,了解考试规律并且进行提高训练,掌握重难点,搞熟搞透真题;10-12月,冲刺阶段,大量做模拟试卷,通过实战查缺补漏,提升应试策略。大家要分阶段做好时间规划表。利用好零碎时间平时乘车、工作空闲的时间可以用在需要背诵的内容或者科目上,不需要太强的理解,只需要反复、机械的熟悉、背诵。例如乘车时就可以背单词,背公式。此外下载些复习资料、课程的视频也是很好的,适合在路上听,记不住内容,反复听也会产生印象。本回答来自:云逸未来,专注考研教育,有最适合在职考研的辅导,有最多、最权威的考研信息等你来发现!

软件工程专业考研一般都考什么?专业课方面?

黄海怀
立体声
软件工来程也参加计算机自统考啊。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重点考查考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C语言版) 严蔚敏吴伟民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等主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 唐朔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复习指南(2010版) 》 复旦大学出版社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析(2010年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