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人大考研需要哪些参考书

瞻明
一乐也
不知道你考什么专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的版本分微观和宏观两册)  《政治经济学》, 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吴树青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新增)人大的专业课题考得很深,关键是看你是否有了自己的理解,以及对经济学的掌握,人大的老师说他们老师判卷子,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学生是否是以经济学的用语来答题,如果你是死背的,那就分数高不了。楼主要是考人大的话,给你推荐个网站,文星考研网,人大人创办的,专业提供人大考研资讯、资料及专业课辅导,需要参考书目的话,百度下登录这个网站就能查看了的。

求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考研的参考书目

鹤鸣
愛回來
中国哲学史是宋志明教的,他自己出了本书叫《薪尽火传——中国哲学史讲稿》,不过说实话,那本书写得真的是够水的,书店一般都有卖。中国近现代哲学是罗安宪老师教的,没有给具体的参考书,是按照人物讲的: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毛泽东。专业课有1.儒学源流,干春松教的,他自己出了本书,名字忘了,差不多同课程名字。2.周易杨庆中老师讲的,他自己也出了书,你上卓越上面有卖。3.经典导读读的是《朱子语类》。4.老庄哲学,用的陈鼓应的《老子注释及评介》。综上,可以看出来,中哲专业是没有具体参考书的。而且应该考研要考的是哲学大类吧,然后才分的吧。西哲你可以苗力田先生的《古希腊哲学》,张志伟老师的《西方哲学史》,近现代西哲我们课上给的是参考书是夏基松的,具体名字记不得了。美学找吴琼的《西方美学史》和牛宏宝的《西方近现代美学史》。科技哲学用的刘大椿的书。有一套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蓝皮的,人大出版社,这个相比之下还算官方了。然后我上学的感觉就是读原典,这个比较强烈。

请问考人大的马哲研究生需看哪些参考书,考几门

野孩子
黑灵官
科目一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科目三 622-中西哲学史 科目四 801-哲学专业综合(哲学专业综合科目包括哲学院九个硕士专业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美学,宗教学,管理哲学。考生选择与报考专业对应的一个单元答题)。 复试笔试科目 哲学专题,外语终极笔记:马哲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4、(多样性)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PS: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引申概念:系统(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a、(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b、(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成方式即结构。发展(永恒性、普遍性)1、(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质)是创新。2、(永恒性、普遍性)过程论5要点:a、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e、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质变量变律(区别与联系-转化与渗透)1、质、量、度a、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和事物存在是直接同一的。b、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要掌握适度原则。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a、区别: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中断(即非连续性)。量变一般不显著,速度缓慢,质变则变化显著、迅速;事物变化是否超越量变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具有相对性。b、联系: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相互转化: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相互渗透:量变中渗透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质变中渗透量变,即在质变中包含新质在量上的扩张。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1、辩证否定观a、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因素;b、肯定和否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客观的自我否定:它是发展和联系环节的辩证统一,即扬弃。2、否定之否定辩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对立统一律(矛盾规律)(同一与斗争、内因与外因、普遍与特殊、两点与重点)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区别:普遍(一般)只大致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之中;c、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和特殊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原理a、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b、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c、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辩证关系)现象与本质1、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2、区别与对立:a、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b、现象中有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不能把它同标志主观反映范畴的错觉混为一谈。c、现象和本质的区别与对立具体表现为:其一,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其二,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其三,现象表现于外,是表面的,可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深藏于内,是深刻的,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其四,现象是丰富多样的,本质是单纯的。3、辩证统一:本质是现象的根据,决定现象,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总是表现着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一切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必然与偶然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2、区别与对立:a、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b、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c、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3、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a、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b、偶然性一定与必然性相互联系而存在,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c、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原因与结果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2、关系特点:因果联系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非任何前后相继现象存在因果关系。3、辨证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a、相互依存: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因之果和无果之因; b、相互作用:原因引起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原因,使结果转化为原因,原因则转化为结果。c、相互转化: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在特定的因果链条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不能例因为果或倒果为因。在不断发展的因果链条中,两者的区分又是不确定的,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就是“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4、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PS:否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性-非决定论-唯心主义可能与现实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2、相互对立:a、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b、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各种趋势。3、可能性的复杂性及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依存和转化a、把握可能性这一范畴,要注意区分:可能和现实;可能和不可能;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即非现实的可能(看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前是后非);多种可能性(特别是两种相反的可能);性的量,即概率的大小。b、立足现实,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创造条件使事物的可能性成为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实践(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主观见之于客观)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2、基本特征:a、(物质性)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区别;b、(直接现实性)实践与认识的区别;c、(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与生物消极适应活动的区别;d、(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3、基本形式: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科学实验及精神生产实践。认识(反映论、能动性、创造性)1、(能动的反映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a、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c、强调能动性和反映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2、(能动性)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获取并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3、(创造性)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并且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真理(客观性、具体性)1、(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既有原则区别,又相互包含和转化)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2、(客观性)a、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3、(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a、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b、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阻碍或破坏实践。认识发展律(认识发展是从感性到理性、反复与无限的过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赖)1、相互区别: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b、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c、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2、相互依赖: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PS1: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1、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2、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3、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的作用。4、非理性因素对理性因素起着动力调控的作用,同时又要受人的理性因素的决定与制约。PS2: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1、经验属于感性认识范畴;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归根到底都源于实际;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是人类知识的来源;直接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最终来源。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与(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就某个具体事物而言,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就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又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也就是说,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反对割裂二者统一的“左”和右的错误。PS3: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1、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2、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真理发展律(真理发展过程中,真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与相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联结)1、相互区别:a、任何绝对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即真理是有条件的。从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近似)的反映。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2、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部分;无数绝对真理的综合构成绝对真理。3、相互联结: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1、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唯一、时间)a、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时间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2、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具体、过程)a、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b、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c、因此,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社会(物质要素、基础、本质、结构)(物质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总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PS1:社会与自然(可持续、协调)1、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b、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c、维护生态平衡,自觉控制人口增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a、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b、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c、将发展科技与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d、将人类生活的内在尺度和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的结合起来。(基础)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本质)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1、经济结构:基础性的结构;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结构所反映的内容是生产关系、经济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2、政治结构:又称政治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国家政权是核心)3、观念结构:又称思想(或观念)的上层建筑,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点、艺术思想和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及其联结方式。人(本质、价值、自由)(本质)(唯物史观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比较)1、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资产阶级“人性论”-生物属性。2、规定人的本质最主要的是(生产关系);资产阶级“人性论”-抽象的共性。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资产阶级“人性论”-永恒不变的人性。4、在阶级社会,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资产阶级“人性论”-超阶级的“人性论”。(价值)(唯物史观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1、人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存在。2、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内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3、人的价值关系就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PS2:真理与价值1、真理是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符合人的利益。2、价值体现的是客观事物对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意义,是一种主体尺度,它推动人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3、认识真理和实现价值对社会都是重要的。认识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和归宿。(自由)(自由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就是人类的解放)PS3:自由与必然1、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的统一;2、必然是事物发展一定如此的规律性;自由是对必然的正确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3、自由在于认识和把握必然并利用必然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4、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绝对的自由。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社会发展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重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它的产生、性质、变化和发展方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a、上层建筑必须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自发去服务)b、上层建筑利用政权力量和思想影响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不利于自身经济基础的旧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作斗争;(主动来干预)c、上层建筑对自身经济基础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主要看它是否适合自身经济基础的要求。(匹配是关键)3、上层建筑对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服务于先进生产关系时促进生产力及社会发展,反之阻碍。PS4: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1、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精神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社会意识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决定其内容、形式和产生、发展。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阻碍。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1、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力量;4、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受社会经济、政治、精神等条件的制约。附:毛邓三复习资料 http://blog.xiaonei.com/GetEntry.do?id=292449594&owner=229458026

人大法学考研参考书

大杂烩
卜商
这里有你要的内容http://www.ezkaoyan.com/HTML/paper/19/academyList.htm参考资料:http://www.ezkaoyan.com/HTML/paper/19/academyList.htm

考中国人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生应该用什么书啊?初试和复试。

不苟于人
并溃漏发
 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全人类及人类子孙的共同幸福,所以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人类及人类子孙和谐幸福的学说。  中国幸福学研究认为,因为所有的动人故事都是不满足的故事——因不满足而追求满足的故事,所以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就是指我或者我们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事物比别人的好。   中国幸福学认为,因为,(1) 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都存在有一个前提,即渴求。(2) 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的时候得到的。所以,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的愉悦感觉。渴求就是人们希望实现某个不太容易实现的事情的愿望。  中国幸福学认为,因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就会渴求满足,渴求满足就是渴求幸福,所以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幸福,所以人类的最终追求是幸福。  中国幸福学认为,因为人类(包括人类子子孙孙)的最终追求是幸福,因为公平、民主、正义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幸福,所以能给人类及人类子孙带来持续和谐幸福的社会就是人类最终追求的社会——和谐幸福社会。  无可否认的是,马克思不是神,所以马克思理论中必然有不适合马克思主义的部分内容,所以如果我们照搬照抄或曲解马克思理论都可能不属于马克思主义。  中国幸福学研究认为马克思的物质决定意识理论就属于马克思主义,因为它符合客观规律,有助于人类了解社会,中国幸福学也认为,人是时代的产品。  再比如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认为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就可以给人类带来幸福,但幸福学理论却否认了这个观点,即人类的幸福直接来源于渴求而不是金钱物质,金钱物质只能通过渴求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而且物质极大丰富的客观基础也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地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人类的幸福应该更多地来源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求。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是为了人类幸福这个目的。这应该是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

求助 谁知道人大考研的 哲学院美学笑面有没有参考书啊

谨奉千金
二世祖
如何选到便宜高质量的考研资料 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在备考过程中,购买专业课用书和各种辅导材料,是每个考生都必不可少的开销。不管你是哪类考生,报考什么院校,购买指定书目和辅导材料,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都是考研的首要支出。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考研复习所需的学习资料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专业课资料和公共课资料。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一般高校都会在招生简章后面附上招考各专业的指定参考书目,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这些参考书从几本到十几本、几十本不等。 此外,很多考研族为了更好地复习,还需要购买一些课程的辅导用书、考试大纲、模拟试卷、历年真题以及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随意到高校周围的书店走一走,你都会发现各个书店都有考研专柜,上面摆满了五花八门的辅导用书,海天考研官方网站发现这些辅导书的定价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如果把各门课程的辅导资料都购入囊中,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对于尚无经济能力的考生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掌握正确的省钱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考生选择考研资料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团体购买。 如果是大家都比较认同的辅导资料,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考生可以采用“团购”的方式来购买,海天考研官方网站团购一般都可以享受比较低的折扣优惠。 二,资源回收。 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要求考生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一是指定的参考书可以借用师兄师姐的旧书或是托朋友在报考院校里购买旧书;二是经常光顾图书馆,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在那里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 三,网上购书。海天考研官方网站据往届师兄师姐经验发现,网上购书一般比到书店直接购买价格上要便宜一些,如在当当网上购买,一般都会有很多折扣。另外,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认为某些院校历年专业课真题或公共课的模拟试题,也可以在网上搜索到。但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要提醒考生注意骗子。

考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研究生应如何备考

芒乎昧乎
韩愈
第一步,是要通过硕士生统考。统考的科目除了外语、政治外,专业课考中西哲学史和哲学综合中的现代西方哲学。考试题目难度较大,希望通过难度较大的题目,真正区分出不同水平的考生。要求是(1)掌握基本知识、(2)了解原著的经典段落、(3)有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第一个要求的是准确,第二个要求的是读书(原著精选),第三个要求的是思考,也就是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和清晰表达的能力。我们希望考生能够认真阅读教科书,关注原著中的重点章节,并能够对哲学问题有较为深入的思考。第二步,如果你通过了硕士生统考,顺利进入复试,那么,祝贺你,离成功已经很近了。接下来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学术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外语阅读能力。第三步,如果你通过复试,就可以准备入学,入学之前,要尽可能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好准备。1、试题的基本情况人大哲学考研题目的构成有过几次变动,目前的情况如下:专业课考试有两门,一门叫“中西哲学史”(622)一门叫“哲学专业综合”(801)。“中西哲学史”全是论述题,中、西分别有4道,选3道作答(也就是一共6道论述,每道题目25分);“哲学专业综合”全是论述题,一共6道,选5道作答(也就是每道题目30分),选择自己报考专业题目作答(外国哲学对应的题目是“现代西方哲学”)2、“常规题”和“拔高题”根据难度,我把人大哲学的考研题目分为两种。一种我称为“常规题”,它们的答案能在教材上找到。比如“试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四线段理论并分析其认识论内涵”(中西哲学史,2013),“简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中西哲学史,2012)。这种题只需要按照教材回答即可。另一种我称为“拔高题”,它们的答案在教材上找不到。比如:哈贝马斯谈到:“把科学史上的范式概念应用到哲学史上,并根据‘存在’、‘意识’和‘语言’对哲学史进行粗略断代,……可以相应地区分出三种思维方式,即本体论的、反思哲学的和语言学的思维方式。”如果你赞同这种观点,请给出简要的论证;如果你不赞同,请给出你的反驳和主要理由。(哲学综合,2009)又如: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根据什么标准认定“个别的具体事物(如苏格拉底)是第一实体”?在《形而上学》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又得出“事物的形式才是第一实体”的结论?(哲学综合,2009)这两道题在教材上基本是找不到答案的,我们必须想点对策。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说说常规题的对策。3、如何回答常规题?常规题的答案都能在教材上找到,所以我们就根据教材回答。对于中西哲学史来说,第一选择显然是人大自己编的《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不过,也不一定全都按照这两本来答。有两个原因:第一,这两本书是多人合写,不是每个部分都写得好;第二,对于一些重要的考点(比如康德),教材上的内容显得过于单薄。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些其他的书籍作为补充。比如中国哲学史方面,启道教育建议可以参考人大中哲教研室的《中国哲学智慧》;古希腊哲学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人大聂敏里老师新作《西方思想的起源》和他翻译的《布莱克韦尔哲学指南:古代哲学》;对于柏拉图、笛卡尔、康德这些几乎必考的人物,我则选择阅读《理想国》《第一哲学沉思集》《纯粹理性批判》等原著,等等。这里就不详细列书单了。之前说的是中西哲学史,那么哲学专业综合呢?刘放桐主编《新编现代西方哲学》早已过时了,赵敦华的《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二版)》和张汝伦的《现代西方哲学纲要》可以参考但显然不够。现代西方哲学最主要考的是分析哲学、现象学和后现代主义,其中每一个都有不小的难度,建议看一些介绍性的专著,如:M.K.穆尼茨的《当代分析哲学》、丹·扎哈维的《胡塞尔现象学》等等。常规题的考察范围并不大。西方哲学史主要考察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所以伦理学、美学等内容完全不需要准备。西方哲学史常规题的常客: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贝克莱、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等。中哲方面则主要是先秦诸子和宋明理学。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是弗雷格、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等。4、如何回答拔高题?只要背了教材,几乎人人都可以答好常规题;然而拔高题却不同,它是拉开差距的地方。拔高题的难度分为两种。第一种难度在于考点的冷门,比如“试述《周易》的言行观,并讨论该思想与《周易》天人关系思想的关联。”(中西哲学史,2014);第二种在于提问方式的变化,比如考验考生对原文选段的理解(如2012年中西哲学史第1题,考察对《论语》和《老子》给定选段的理解),或者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如2013年哲学专业综合中的“试在哲学上分析‘世界’这个概念”),或者是融会贯通的能力(如2013年哲学专业综合中的“试比较语言哲学和现象学对心物二元论的克服”),等等。一句话,这些题想考察的是考生的综合实力,而不是只是记忆能力。显然,光靠背教材是应付不了它们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曾深深地为这些题目感到头疼,直到我发现了一些“秘密”。比如前文提到的关于哈贝马斯的题,其实韩东晖老师在西方哲学史课上讲过:(后面还有很多页的PPT,限于篇幅就不发了)比如前文提到的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那道题,聂敏里老师在《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中曾著专文论述。比如很多年都有的黑格尔原文分析题,其原文都是出自《小逻辑》的序言。比如现代西方哲学的考试范围,大体上与人大《西方哲学史(下)》课程内容和推荐书目的范围重合。比如突然考了柏林和罗尔斯,是因为那年周濂老师参与出题。明白了,我们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来更好地准备拔高题。即便不能完全“押中”题目,至少也能极大地缩小范围。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专业课考研是一个信息战”。可用的资料包括且不限于:人大哲学史课程的PPT或讲稿、同学的听课笔记、期中和期末考试题、人大老师的新著作和新论文、人大老师推荐的阅读清单等等。由于这些资料大部分都不是公开的,所以想要搞到它们需要很多人脉、时间甚至金钱。地域也是很关键的——在北京的同学可以经常去人大蹭课,外地考生则很难做到。此外,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最好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原著。这样,当题目问得比较活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好地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阅读的篇目,我是按照人大老师的课堂推荐选择的。也可以参考一些原著选集——比如人大张志伟老师主编过一本《形而上学读本》,比常用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更贴合人大的出题倾向。5、如何答题和记笔记准备好资料后应该做什么呢?当然是提炼要点,记成笔记,记忆下来,最后在考试时写成一篇小文章。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有技巧,这里我只说几个点。答题时要做到两点:清晰和正确。清晰代表答案的逻辑结构明显,语言表达简洁清楚;正确则代表答案的观点正确,语言表述的细节上没有疏漏。这需要一定的写作练习。记笔记要做到两点:简洁和重点突出。简洁首先是方便记忆,其次考试时间有限准备太多也没时间写;重点突出则是要把重要术语和观点进行标记。这是我的笔记片段,供参考:以上是由考研考生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考研考几门啊、

十字架
相天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2-中西哲学史 801-哲学专业综合 我是从博优人大考研网上查找到的2013年的招生专业目录

考研中的政治参考书主要是那几本啊?!

狗仔队
是谓素朴
政治的方案将在7月大纲政治大纲公布的时候正式确定,在这之前,根据北京的各种渠道的消息,获得了有可能的改革方案: 1、把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一般原理和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管理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合并成马克思主义原理,分值在25-30分左右; 2、把原有的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合并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值在25-30分左右; 3、加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1840年鸦片战争考到1978年11届3中全会,分值在20分左右; 4、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取消 5、加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分值在10-15分左右。这个部分是现在最大的争议,到底怎么考不考或者考不考法律基础,现在还没有最终确定,我们会一直关注,给大家最新的信息; 6、形式与政策(时政)还是10分不变。 政治考试大纲调整后,政治理论课考试从6门调整为5门,分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已考多年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将不再列入考试大纲。政治各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从现在到大刚出来之前(也就是8月左右) 不用看什么书,有空的话看看网上的讲座和信息便可 第二阶段:大纲出来到十月中旬 这个阶段最好去上个政治强化班,今年政治要大改革,还是听听那些老师的吧,千万不要听多了,听一个足以,其实辅导班内容大同小异,只是讲课风格有所不同罢了。 这个阶段的参考书就是辅导班的讲义,把讲义真的弄懂足以,然后配上配套的训练题,及时订正即可。 第三阶段:十月中旬到十二月底 这个阶段是冲刺阶段,一定要看看往年的真题,报了班的话开始看看冲刺讲义,很多辅导班都有考前狂背什么的,这段时间一定要开始背一些东西了,不然后来根本背不完的。 第四阶段:考前20天 这个阶段是押题泛滥的阶段,一定不要这个也看,那个也看,选择其中一两本足以。这个阶段在继续背诵的同时应该重点复习一些东西,押题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基础才是取胜的关键。 启航20天20题肯定是要买的,还有的我建议是看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和导航领航最后三套题。你好我才考完研,你说的这些只是考试科目,不是参考书这些都不是考研的用书一般都是买那些机构整理好的教材,比较出名的有任汝芬的,人大的,然后领航考研的。。。。我用得任汝芬的,他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