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就业方向有哪些

铁皮鼓
菊池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中国人民大学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就业方向有:据中国人民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总体来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注:完全没有问题!请及时采纳!

17年考研,想考人大的新闻专业,不过不太清楚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啥区别,百度了,但具体还不是很明白?

纹身师
尽性
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区别:学术硕士符合条件的可以直接保送博士,专业硕士不可直接保送;学术硕士一般都享有奖学金,专业硕士很少听说有奖学金;学术硕士偏向科研和理论研究,专业硕士更偏向实践,所以课程设置上有一定区别;学术硕士指导教师一般来自学校和科研机构,专业硕士的指导教师也有来自企业、中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之外单位的行业一线从业人员,且有丰富实践经验;学术硕士学费一般8000/年,专业硕士最少8000,多的则达40000/年甚至,具体看学校 ---- 学校越好学费一般越贵,学校该专业实力越强一般越贵 大体上就是这些区别了,很多专业硕士也改为统考和双证了,这一点与学术硕士没区别!学术型硕士主要是做研究,研究生阶段主要导师一人,就是跟他做科研,专业型硕士更加注重实践,在学校有一个导师,在工作单位还有一个导师。新闻专业,学硕毕业叫文学硕士,专硕毕业叫新闻硕士。

考研考人大新闻系还是清华的新闻系

发烧友
乐与路
你错了 清华虽然文科弱 但是它的新闻很牛 比人大难考多了 国内新闻清华的地位相当高 是很多人的梦想 二楼真是很不负责任 我想你都不是新闻专业的吧 清华的新闻研究生不用太费神?真是笑话。名额那么少,还有保送的在内。留给非保研人考得名额各专业都是1,2个 你知道有多少报名的人吗 人大难度再大 好歹有充分名额让你拼

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学专业研究生哪个好?

顺其俗者
异故
中国传媒大学的好。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各种新闻媒介的特性、功能及其运用,新闻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新闻事业的管理等。下面海天考研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国传媒大学所设置的新闻学专业。  1.新闻史方向  作为新闻学的三大组成部分(新闻史、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之一,新闻史研究以人类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历史为对象,以探索人类社会的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与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以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为具体研究内容,通过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史纵向性的脉络梳理和横向性的对比研究,了解与把握人类社会系统中新闻传播事业体系的地位、功能与影响,奠定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扎实基础。  新闻传播史研究方向的重点研究内容包括:人类新闻传播思想史、新闻传播体制发展史、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史、新闻传播媒介演变史、各国新闻事业比较史等较为宏观性的领域,同时也对新闻传播业务史、新闻人物研究和媒介科技发展史予以充分的重视。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发展史观为主要指导方针,充分吸纳其他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理论与研究体系,通过扎实的文献资料法、横向比较法、田野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其它有效的历史学研究方法,探讨与发掘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信息传播规律,为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成果与参考信息。  本专业方向的具体培养目标是:通过两年系统扎实的专业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与掌握人类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路径,熟稔世界各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情况,能够前瞻性地把握新闻传播事业未来趋势潮流,成为具备丰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很强的专业历史视野与创新发展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毕业生将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从事传播实务工作的技能,能够进入传媒机构、科研院所从事相关工作。本方向师资队伍老中青结合,科研实力雄厚。除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中国新闻史研究、外国新闻史研究、俄罗斯大众传媒研究等专业核心课程。  2.新闻理论方向  新闻理论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其目的是认识新闻学的基本原理,探讨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自觉运用新闻规律指导新闻实践。新闻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新闻本体研究、新闻事业研究、新闻工作政治规范和业务规范研究、新闻从业者及新闻教育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注重思辨性,并适当引入实证研究,主要采用质化的研究方法,增强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研究重点和特色在于探索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开放性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  本方向强调密切结合理论学习、科研训练和媒体实践,引导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更好担负起信息提供者、舆论引导者和文明传播者的历史使命。使学生既具有正确的新闻观、厚实的政策理论水平、良好职业素养,又具有过硬的新闻传播实务技能,毕业后能够进入新闻媒体、党政宣传部门以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新闻宣传实务和理论研究工作。  本方向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在新闻基础理论、舆论引导、新闻政策、媒介批评等研究领域尤为突出。除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新闻理论研究前沿、媒介批评研究、新闻发言人理论与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

人大新闻专业考研科目与时间安排

常春庵
坏信仰
除去外语政治,专业课考:622-新闻传播史论829-新闻实务(含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广播电视)具体安排就是 上午8:30-11:30 下午14:00-17:00 1月19日 政治理论 外国语 1月20日 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实务是的。是人大的,你可以上人大研究生院网站去看一下。找专业目录——内地硕士生~~~人大研究生院网站上有很多信息的,参考书之类的都有,应该对你有帮助。参考资料:http://pgs.ruc.e.cn/pages/zsxx.php3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考研

大报复
伶海
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还好的,其实你还是很有优势的,在英语上你就超过新闻专业的学生很多,而新闻系的专业课通过短时间的加强和大量的阅读是可以提高的,至于你说的参考书目和资料,可以去博优人大考研网,那里面的参考书和资料,比较的专业和权威

人大新闻系考研的参考书

菅野
莫若无为
新闻学院考研分三个专业,分别是新闻学,传播学和传媒经济。新闻学考研要考英语 政治还有专业课.从09年开始,人大新闻学院的所有专业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三个专业考试内容一样,所以除了看新闻的书,还有传播,传经的相关书籍,真题也要涉猎。书名 主编 出版社 年版 备注 01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02 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 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03 当代新闻理论 郑保卫 新华出版社 2003 04 新闻理论教程 杨保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05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06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第二版) 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07 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 喻国明 华夏出版社 2005 08 新闻采访学(第二版) 蓝鸿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09 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徐泓、张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10 新闻写作精要 高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11 新闻编辑学 蔡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12 新闻评论教程 秦珪、胡文龙、涂光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13 新闻评论教程 马少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4 电子媒介新闻教程 饶立华、杨钢元、钟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15 《国际新闻界》杂志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近一年 辅助参考 16 《新闻与传播》杂志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近一年 辅助参考 还有2本杂志一定要看:1国际新闻界 2新闻与传播这2本杂志都是人大新闻学院那些老师编的,所以经常出热点问题.由于人民大学自2009年考研起不在指定参考书目,故官方网站上不再公布。据我们了解,人大新闻的参考书目具有很大的稳定性,没有发生很大变动,主要参考书目为: (1)中国新闻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方汉奇主编 (2)外国新闻传播史 人民大学出版社 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概要) (3)传播学教程 人民大学出版社 郭庆光/大众传播理论 (4)新闻理论教程 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保军 (5)新闻写作精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高钢 (6)新闻评论教程 人民大学出版社 涂光晋 除此之外,我们建议看好参考书目的同时,看看国际新闻界、新闻战线、新闻记者等期刊,以及传媒学术网等网站。同时,不要忽视了历年真题,好好研究真题,对于研究生备考大有裨益。初试:610-新闻传播实务 824-新闻传播史论01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版)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02 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 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03 外国新闻传播史 郑超然、程曼丽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04 新闻理论教程 杨保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05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或《传播学纲要》陈力丹、闫伊默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6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3) 陈力丹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307 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 喻国明 华夏出版社 200508 新闻采访学(第三版) 蓝鸿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09 新闻写作教程 刘明华、徐泓、张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10 新闻写作精要 高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11 新闻编辑学(第二版) 蔡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2 新闻理论十讲 陈力丹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13 新闻评论教程 马少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4 传媒经济学 张辉锋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615 新闻理论新编 郑保卫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或《当代新闻理论》 郑保卫 新华出版社 200316 传媒变革力 喻国明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17 电子媒介新闻教程 饶立华、杨钢元、钟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8、广告学教程 倪 宁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公共关系学 熊源伟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20、电子媒介新闻教程:广播与电视 饶立华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001、《国际新闻界》,杂志,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近一年,辅助参考。002、《新闻与传播》,杂志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近一年,辅助参考。复试:01方向新闻学综合笔试02方向国际新闻传播综合笔试初试复习书目中的专业课内容。陈力丹,喻国明等老师的研究专著、最新研究论文等。推荐阅读的比较好的业务的书:1、《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2、《全能记者必备:新闻采集、写作和编辑的基本技能》3、《创造性的采访》人大出版社,4、南方周末后台系列5、《在中逼近真相》6、《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密苏里大学版,人大出版社)7、《调查性报道》(威廉?盖恩思著)8、《南方报业采编经典案例》9、《南方周末特稿手册》评论类书籍:1、《时评写作十讲》和《拒绝伪正义》,曹林著2、《南都评论》3、《冰点时评》

新闻专业考研哪个学校最好?

夫君
西天
中国传媒大学太难考了。而且也不透明,是它很不错,你是三本还是慎重点吧。其实,综合来说,中国人大最好。复旦大学,中国人大,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也很厉害的985,新闻也不错。不过也有难度。985,湖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大这些也不错,难度小一些。华中师大,暨南大学,南京师大,安徽大学等211点下新闻也不错。具体考什么,因学校而定,简章上很清楚。虽然我是三本,但是我有信心!!我也不会害怕,考研路漫漫,我加油!!!

汉语言专业考研人大新闻学难吗

金发簪
鳲鸠
同学,很高兴为你作答。 我是12年考取人大新闻学院传播学学硕的研究生。因为经常有学弟学妹问我一些关于人大新闻考研的问题,结合别人的观点以及自己的感想,我整理了一些文字,希望可以给那些在考研院校选择上迷茫的后辈一些指点。人大难不难?这个基本上算是最常见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初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回答几个字就可以,但其实里头深含动态分析过程。 首先难与不难要确定一个基准。从近几年的报考人数来看,人大总报考人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前四,而人大本身在校人数却远远低于总报考人数前三名高校,所以实际上的是外校同学在竞争,竞争也更为激烈说惨烈也不为怪,这从一些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与招生之比例可见一般,而且这些比例都是常年无校可出其左。作为中国顶尖的新闻学院,以及位于首都的地理优势,它对生源的高要求也在情理之中。 通过前面对报录比的分析,大家也可以看到人大新闻学院的竞争达到了20里面挑1个的激烈程度。那么难,如果从竞争角度而言,无疑是比较难,但这个难只是从一个静态角度而言,我们还必须考虑各位报考同学备考的动态过程。通常报考时,什么都还没开始准备,此时衡量的标准又是在近一年后的考研试题难度,光这时间的差异造成的心理难度就已经不小了,再加上报考同学所在学校水平也参差不齐,自然难的感受就更是千差万别,难与不难的回答出现多有不同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有一点,最终考研用的是同一份卷子,录取也是统一的分数,谁在超过这一统一分数线赛跑中,跑得更快,做得更有效率,那么这个难度也就随之一步步在降低。当考上回过头来看时,一览众山小,难度就已经不再是考虑的问题了。但是研究生毕竟是一场选拔考试,是考试就有自己的考试规则和规律,抓住了人大新闻考试的规律,舍得下工夫,大家都是有希望的。就笔者的经验,北大的专业课非常难,尤其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想考及格难度都很大。复旦专业课本很少,但是题出的非常活,在备考的时候就很难有针对性。中传的话,给分非常高,但是刷人很厉害,对英语口语要求高。好不容易进去了再被刷,实在是不值得。而人大的题中规中矩却极其重视基础,考察的深度和广度都控制在很合理的范围。并且进入复试之后,刷人的概率没有那么大,即使初试成绩不好,复试完全可以通过表现扳回一局。人大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参考书繁多,但是这些书也有重点有非重点,大家只要紧扣参考书和老师的论文来复习,加上本资料的辅助,征服人大专业课不是问题。所以难与不难,本身并不是问题,只要努力,缩小差距,使自己符合要求,一切皆有可能。 反过来说,一所非常容易报考的学校,在毕业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将是社会承认度问题,与其浑浑噩噩,不如拼搏一把,毕竟拼搏对于人生问题不可或缺,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人大黑不黑?这个问题也是相当受关注。毕竟考研一年才一次,如果真的被黑,那一年的光阴着实可惜。其实这个问题稍有些判断力还是不难有所认识的。人大考研报考人数一直名列前茅,年平均报考人数达2万以上,但录取人数远少于其他报考人数同为众多的高校,竞争激烈前面也已提及,如此激烈程度,如果真的存在诸多的黑幕的话,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人大在媒体眼中也相当惹火,更有考生的眼睛雪亮,一旦真出现什么东西要想包住火,简直难以想像。所以,能有如此众多人数报考,那么要说人大黑,似乎有欠说服力。毕竟人之趋利避害之本性尚还不至于已经处于一种不能发挥作用的境地,那报考的2万多人更不可能只是为验证飞蛾扑火之简单道理而来。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每每到复试时,录取人数有限,人人都想如愿,似乎也不现实,这样势必会造成一定比例的考生不能录取。由此出现些可能欠妥当的言语,也不是不可能,我们也能够理解其中的艰辛。但屡屡碰及说黑之人,问及能否提供切实的证据,如专业、姓名等等,得之也都是大致听说的,至于确切的是谁被黑,则皆为茫然。久而久之,加之人大也曾低迷,人人得而骂之也曾为当时一景,一时显得人大天下黑之莫过于此。 不过以上也并不能否认人大在考研录取方面的诸多欠缺,但时代在进步,人大也在向前发展,相信这些欠缺也会逐步得到改善直至纠正,毕竟人大多少有些更偏重于人文社科方面,一些带有理工性质方面的工作经常会出现勉为其难或心有余而力不从之事,至少报考中人大的网络受诟病并不鲜见。 即使退一步,真的有被黑的,也完全可以依照合法程序向教育部投诉,甚至直接向法院起诉皆无不可能。至少我知道当年很多高校还在实行等额录取时,人大的差额录取有人觉得不公平,经投诉改之并加入等额录取,直至前两年教育部再行差额录取之规定。 还可退一步,再黑,大家考个第一第二,估计也不敢把大家黑下去,人大终归还没有像某高校当年直接把报考其校的专业第一总分第二的一人大国民经济应届考生判为不具备基本经济知识而不予录取的气魄。就我本人而言:人大黑不黑这个问题也是我以前一直怀疑的事情!我认为它基本上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你是二本三本的考生或者非本校本专业的考生就故意刁难你或者压分。初试和复试主要是看你的表现。只要你不是压分进去的,复试表现尚可,被刷的概率就不是很大。大家要做的就是摆正好自己的位置,你只是个考生,如果你坚定的选择了人大,你就做好你能控制的事情——努力学习,使自己的初试成绩尽可能排在前几名。别的事情不是你能控制的。考上人大新闻院专业一般要多少分?前页有分数线分析。总体来说,超过校线20分以上比较保险。新闻学院四个方向的录取难度是怎样的?如果你有了很心仪的转向方向,比如非新闻不上,或者对传媒经济情有独钟,就不要太在意难度太大(新闻学),招生人数太少(传媒经济,广电4个左右)的问题,认准了目标,抱着即使只招一个也一定是自己的必胜心态,努力前进就可以了。由于四个方向的题都是一样的,复习的范围也一样。不同的只是复试(2012年复试时的笔试也是一样的,只有面试不一样),所以学院最终划分的分数线各个方向是持平的,不会有相差很多分的现象出现。对那些还没有决定哪个方向的同学来说,先不用着急,按部就班的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慢慢对四个方向有多了解后再做决定也不迟。人数招生少的方向,报考人数自然也少,最终进入复试的也少。所以不要只看人数来决定难度。但是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传播学因为偏理论一些,人数招生也最多(2012年28个),所以相对成功的几率大一些。另外,新闻学方向可以调往国际新闻(国际新闻不满的情况下),传播学方向(考生分数很高,但在新闻学中排名较低),但是传播学就不可以调剂了。如果自考的是不是更难一些现在汉语言文学和新闻研究生基本上哪个学校都开设,但培养质量高的很少。北大的中文,人大的新闻全国最强,也最难考汉语言文学考研的话英语国家线要的高,是各专业最高的,这点千万注意就业的话其实汉语言文学大部分是做老师,也可以去报社,出版社做编辑,去电视台的较少但也有,优势是文字功底好,基本功扎实,另外中文的考公务员的很多新闻吧怎么说呢是个偏向应用的专业,新东西很多但不算难,毕竟不是基础学科,但是有摄影技术,实验室剪辑什么的专业课还是很有意思的就业方向两者是有交集的,其实都差不多,就业好坏第一要看学校的专业质量,第二看个人素质所以,考研时慎重选择学校,切勿好高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