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关于香港读研一年的狗血生活,有人要看么

惠栋
甜妹妹
让一切从现在开始说起: 一个人,在宿舍,看着随机播放的《老友记》,让自己感觉不是一个人。一个人吃着饭堂打包回来的残羹冷炙,一个人闷头喝啤酒,这就是上班以后的生活。突然之间什么都变成一个人。 才想起前几天,大家明明还聚在一起,瞎扯些毫无营养的话题,他也还没走。那个住在楼上的他,只要想起,便可以随时上去找他索取一个温暖的拥抱,微笑着回宿舍继续和舍友排练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剧。 但现在,他们都走了。剩下我一个,回忆着发生在宿舍和宿舍走廊的曾经,一切都像是个梦,仿佛从来没有真实发生过。 看着《老友记》里的六人,十年,一直相依,那种感情,那些羁绊,连身为“外人”的我都无法不为之动容。而陪着我的这些伙伴,只不过相处了一年不到,却也让我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老友记》的结局其实也是离别,似乎也印证了那句话:聚少离多。是啊,大家都会离开,但送走他们的我,似乎承受的离别之痛会,也更残忍。 是啊,不管之前发生了什么事,不管好的坏的,不管这些事情在当时的我看来有多痛苦,可一旦什么都结束了,这种惆怅比当初的伤害还要令人难以忍受。 突然好想一件件开始回忆在这里发生过的点点滴滴,为了证明之前发生的一切不是梦,也可以让这些回忆陪我度过这段或许是前所未有的孤独的日子。

去香港读硕士研究生的问题

过云雨
北极光
1、专业不同学费不同,大概10W左右,比如我学工科是87600,一个学期交一半生活费的话还行,因为汇率便宜了租房子很贵,我们5个人合租一个大约70平米(香港那边算就700平方呎),每个人平均3000港币一个月,也就是这个房子月租上万了(港大附近,中文城市那边应该稍微便宜点儿,不过也上万了)伙食费的话看情况,我们自己在家做,一个月3000肯定够了;在外面吃的人要6000吧(个人猜测)这样给你举例,一碗白粥最便宜的6港币,所以早饭一般在15港币左右交通费也贵,最便宜的叮叮车2块一次,地铁按照距离收费的课后打工机会很少,除非会说广东话(因为好多香港人完全不会普通话,英语还不行)授课制的硕士学校都不提供住宿2、申请授课制硕士不面试,一般说英语,如果打学校办公电话,很多会说普通话(就是说的不好)3、教授哪里的都有,台湾人大陆人挺多的(个人感觉),用英语授课,没有教材,都是发讲义,教材也是全英语的4、香港硕士比本科好申请(对于大陆学生),今年门槛高了,一般211学校均分80以上,双非均分85以上,雅思6.5(不要求小分),托福100以上吧(或者110?具体我忘了,一般都是用雅思申请的),城大6级也可以(有这个规定,但是真用6级成绩不知道成功率怎么样)只要专注学习就能申请上,那些活动都是浮云,GPA才是王道另外说一下,一般大陆学生只能申请到授课型硕士,也就是一年制的那种,研究生硕士两年制的很难申请1.我在内地6月份本科毕业,其实大四下学期都不用上课,主要写论文,找工作。如果要赶到当年9月入学?什么时候就要开始做好准备,开始办手续?从开始申请到正式入学,需要走哪些程序?2.在香港读商科会计类研究生,是主要搞学术理论研究,还是上上课,做下作业实习,实践应用比较多?商科本科生与商科研究生毕业后,出来工作,差距大不大?3.香港的大学的饭堂是不是比大陆高档很多?费用大概多少?多不多人去饭堂?1.我在内地6月份本科毕业,其实大四下学期都不用上课,主要写论文,找工作。如果要赶到当年9月入学?什么时候就要开始做好准备,开始办手续?从开始申请到正式入学,需要走哪些程序?2.在香港读商科会计类研究生,是主要搞学术理论研究,还是上上课,做下作业实习,实践应用比较多?商科本科生与商科研究生毕业后,出来工作,差距大不大?3.香港的大学的饭堂是不是比大陆高档很多?费用大概多少?多不多人去饭堂?1.我在内地6月份本科毕业,其实大四下学期都不用上课,主要写论文,找工作。如果要赶到当年9月入学?什么时候就要开始做好准备,开始办手续?从开始申请到正式入学,需要走哪些程序?2.在香港读商科会计类研究生,是主要搞学术理论研究,还是上上课,做下作业实习,实践应用比较多?商科本科生与商科研究生毕业后,出来工作,差距大不大?3.香港的大学的饭堂是不是比大陆高档很多?费用大概多少?多不多人去饭堂?1.我在内地6月份本科毕业,其实大四下学期都不用上课,主要写论文,找工作。如果要赶到当年9月入学?什么时候就要开始做好准备,开始办手续?从开始申请到正式入学,需要走哪些程序?2.在香港读商科会计类研究生,是主要搞学术理论研究,还是上上课,做下作业实习,实践应用比较多?商科本科生与商科研究生毕业后,出来工作,差距大不大?3.香港的大学的饭堂是不是比大陆高档很多?费用大概多少?多不多人去饭堂1.我在内地6月份本科毕业,其实大四下学期都不用上课,主要写论文,找工作。如果要赶到当年9月入学?什么时候就要开始做好准备,开始办手续?从开始申请到正式入学,需要走哪些程序?2.在香港读商科会计类研究生,是主要搞学术理论研究,还是上上课,做下作业实习,实践应用比较多?商科本科生与商科研究生毕业后,出来工作,差距大不大?3.香港的大学的饭堂是不是比大陆高档很多?费用大概多少?多不多人去饭堂1.我在内地6月份本科毕业,其实大四下学期都不用上课,主要写论文,找工作。如果要赶到当年9月入学?什么时候就要开始做好准备,开始办手续?从开始申请到正式入学,需要走哪些程序?2.在香港读商科会计类研究生,是主要搞学术理论研究,还是上上课,做下作业实习,实践应用比较多?商科本科生与商科研究生毕业后,出来工作,差距大不大?3.香港的大学的饭堂是不是比大陆高档很多?费用大概多少?多不多人去饭堂

去香港念硕士

合于天伦
不忘天下
一般研究型硕士录取后都会有奖学金,录取是关键。申请主要看GPA,英语成绩,论文发表和省级以上奖项。此外还要结合预申请导师的方向和课题。专业是可以不那么严格的的,只要导师同意。楼主的专业,香港理工和香港科技要特点突出些,香港大学的也不错。祝顺利。在读msc忠告:香港msc甚至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 刚才看到同班同学在此论坛发的主题之后,终于按捺不住心里的冲动,把这半年心里面郁积的一切一切恨不得一刹那间一吐而快。作为一名在读的msc,我秉承着自己做人的良心和绝对客观的判断告知后人,千万不要来香港读msc,这种一年制的培训班绝对对你日后的工作之路害远大于利,来香港读msc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只要你不是一个很烂的人,单纯是花父母十几万来这里买个其实一点用都没有的文凭的人,来读msc绝对会让你体会多更多的滋味:后悔,悲哀,歧视,惶恐,无奈。。。 总而言之,来了才会真正验证,无数的前人说得没错,这种一年制的课程真的是很差,无论是从课程本身的性质内容还是到这种文凭到就业市场上找工作的认同度。内地是一个很文凭崇拜的地方,现在的校园招聘稍微好一点的岗位都要知名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才准申请,香港这些学校打着自己较高的世界排名的旗号,一年又一年地忽悠了一批又一批无知而纯真的大陆善男信女带着爹娘的六位数钞票双手交给香港人去读msc,收到个AD真的好像新股中签一样狂喜(呵呵,去年的我也是这般的无知)。实情却是:香港乃至英联邦国家的硕士,性质绝非中国大陆的硕士,香港地区的msc名义上也叫硕士,实际上无论是从雇主还是从校方的角度看来,这种学位都不是完整的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必不可缺的很重要的一环,反而是!就是一种校方用来收生用来迅速牟利的短期培训班。就好比内地除了全日制硕士还有很多什么硕士研修班,在读硕士那种很烂的文凭。你来到香港就会发现,很多学院的办公室门口都放了很多彩色小册子就是宣传你报读什么msc in XXX , 还有走上街都有很多人派传单上面就宣传你报读什么msc in XXX…同学们,你不觉得心都凉了吗?在香港其实全香港都知道这就好像些培训班之类的东西,你想想世界各地有什么好学校的好学位,要这样搞的?所以当你找工作的时候,内地的很多好公司早就很不喜欢这种读一年制的人了,而且在香港本地更是如此,在香港如果你是一个msc,你竞争不过本科生,那是100%你本身身份就决定的事情。很多同学以为香港金融中心,有更多好机会,现实却是:做梦!我找工作的时候已经仔细分析过了,香港招聘应届生的,投行没错很牛,第一年就一百万了,不过不要傻了,能进的绝对是凤毛麟角中的凤毛麟角,一个投行的mm上次和我说过了他们RBS来开宣讲其实只是做show, 真正招的人90%都是暑假实习转正的,如果你本科阶段没有N个投行,咨询,大券商的实习经验,压根别想进投行,不要以为中港科是投行的target school 你就也进了投行,我一个朋友是港大本科,当年高考比状元低6分,她是巴克莱资本09年全香港唯一招的一个。所以如果你觉得你没有这个水平的话,呵呵。。。香港的各大商业银行,汇丰,渣打,DBS…已经公开说得很明白了,请非香港籍学生,不要来申请我们的职位…香港的四大,据说最新月薪只有9000HKD了。。。也是把绝对的优先放在香港学生身上…我只知道在内地很多好学校的学生四大全部都是拿来当保底的,去年6月我在学校就业中心看到的毁约记录,毁四大去国税,国企的,简直是一批批的…其他的我大半年天天看JIJIS,Jobsdb 的招聘信息,通篇盖地都是去证券公司拉客户啦,保险公司卖保险啦,这样的职位…我只能说我所观察到的范围,我完全没有看到香港的应届生可以去应聘的机会怎么个多法.没错,香港还有很多很多很牛的VC, PE,hedge fund 。。。别指望他们一丝缝会向应届生打开. 回内地找工作的话,你才知道什么叫做噩梦的开始,我只能说我读了这个msc比我本科大四的时候去应聘觉得还困难痛苦了好多好多。请各位不要再作任何的幻想了,9个月时间就说自己是硕士研究生,你在国内top名校那么多三年打造的哥哥姐姐和面试官的质疑声前真是说出来都觉得底气不足。我以前学校的一个师姐已经告诉我了,内地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总行是绝对不会把这种一年制的当成是研究生的,简历关不过是100%绝对的。上次我在深圳面试一个搞投资的小公司,面我的那个博士一上来就问,哦,香港的学校挺好的,可你这硕士怎么读一年就完事了?你才念了三个月就过来面试了?你在香港的导师是谁?你研究的方向是哪个?你现在做过什么项目了吗?每个问题全部点中msc的死穴。我真是羞得都想立刻起身走人了。。。我真是再受不了很多人为什么还能厚着脸皮说内地的读个两三年还不是在混,我们这一年课业压力很忙的,我们有多认真学怎样怎样。。。说这些,有一点的用处吗?读书最终目的是为了有一个更高更好的就业平台,是要让雇佣你的人认可你的学历,而不是你自作主张的说什么你在这9个月天天去刨书刨到凌晨,是又怎样?别人根本不鸟你。事实上,我所认识的一些在内地的985学校的研究生,他们真的是起早贪黑地像头牛一样,上课,作业,考证,论文,项目,实习,就是为了让自己简历变得更好来找工作。反而我现在读msc的同学,就有每天打游戏到凌晨4点第二天中午起来的。请大家再也不要相信什么主要看个人,有能力到哪都行这样骗人的完全经不起推敲的鬼话了。你只要读了msc,你已经被社会把你归为一个次品的类别,就是你牛得飞上天,又怎样,我在简历关就可以一脚踢你出去。你在内地好的985学校读研,两三年时间,可以有N个好的实习,还能把CFA,CPA,司考等证攻下来,什么发论文啊做项目。这些都很能成为你找工作时候的有利武器,而去读那9个月msc, 我看你除了一到香港就每天诚惶诚恐地狂投简历和收拒信之外,我不认为你还有任何余地能美化下你的简历。说到底,这种一年制的课程,其实就是只利于校方敛财的工具,牺牲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且话说回来,我更深的体会是,千万不要被所谓世界排名这个东西忽悠了,你看港大科大和清华北大一样的排名,可是港大科大的硕士和清华北大的硕士的出路,相差得可不只是几个光年那么的远。就连科大自己的老师都在公开出版的书上标明,我们历届的经济学硕士,就业情况都不甚理想。在内地找工作,地区排名远远比所谓世界排名来的实在。你在内地哪个地方找工作,你是内地的好学校毕业的,绝对远远胜于你是什么港大科大毕业的,哪怕港大科大比他牛几千万倍,so what ? 最悲剧的事实,我一个msc同学,本科是A省top 1 的985学校B,一等奖学金加国家奖学金,网申A省农行,农行要求控制关键词,只让A省前3学校的学校以及全国排名前几的学校通过,后来找关系问了农行搞招聘的人才知道,因为我同学“最后毕业学校”一栏填的是香港牛校,而非填B校,立刻被鄙视。我大四的时候很漫不经心地随便乱填投个中行它家让我去笔试我都不鸟他,结果今年甚至把CFA都考了,就是因为填了是香港的学校毕业的,连笔试都不让我去了。现在才真的明白,真的没有必要出国留学,现在的留学生本来很无辜,却被这个社会当做是瘟疫一样,彻底抛弃了…大家去应届生的海归求职版上感受下里面有多么深得哀怨就能体会下我们当时最真实的心情。我一个师姐告诉我,内地银行的人,都非常不喜欢海归,说海归不仅学的东西一点都不实用,反正就是讨厌你们出过国的。后来我爸也和我说了,他很多朋友同事的子女,本身也是很优秀的,就是因为出去留学了回来了,几乎现在100%没一个找到好工作的。这半年,真的是感觉很痛苦很悲哀,真的是好多次哭得好伤心,为什么要来了香港,以前十几年辛劳考上个好的学校,就是因为错误地选择来了香港读书,反而别人连你以前的学校都不承认了。说句实话,我前两个月去了很多面试和招聘会,实在是看到了太多上一届香港毕业的msc, 没找到工作的,怨声载道的… 以前认识的一个上届城大MSAE的姐姐,她和我说她们班60号人,只有3个留在香港工作的,其中两个还是卖保险的,1个是安永的。同学们,这真的是硕士级别的就业吗?醒醒吧!! 现在真正吃香的绝对是内地top 985学校的硕士,这一点,太完全不容质疑了。 说到就业,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应届生”身份问题,而且这个实在是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都很致命的问题。你会发现,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好点的公司都会写清楚,招聘针对2010年6月的应届毕业生,据说是有关部门为了舆论的好听,保证应届生的就业率水平,所以牺牲往届生,让企业一定要优先要第二年6月毕业的学生,所以,如果你还怀着一丝期待,在香港熬过一年再在香港或者内地找的话,呵呵,只能说很同情你将来的遭遇。只要你是已经从香港或者国外毕业再来参加下一届的校园招聘的话,就属“往届生”身份。已经无数人怨气冲天了,中华英才网的网申系统只要你写的毕业年份不是他要求的2010年6月毕业的,全部out。有很多同学去参加些宣讲会,hr也肯定回答,不会接受往届生的申请的。你去应聘四大,还会被安永的hr骂,你怎么搞的,毕业了才来找工作。不要以为腐朽的天朝才有这样的规定,香港的外企全都是这样的,上次credit sussie 的hr 也说得很清楚了,we will only accept candidates graating next June. 所以你再优秀却死在简历关的时候,只能说违反了这个社会的一些恶心规定的人,也只能默默地吞下全部苦果。所以上学期我就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再辛苦都要趁是应届生的时候找工作,下一年你只会更惨。。。 即使不说工作问题,香港这些msc课程我看来也是和垃圾一样差,学的东西全部是最枯燥最理论的,我都想知道谁还敢厚着脸皮说学到真知识,开拓视野,而且,内地学生在这里永远是最被歧视最没有地位的一群人,好多好多的科大msc就是因为轻信了学校,被强买了学校暴贵的校外宿舍,每天在路上往返耗上3个小时。我很多同学都已经气得无话可说了。然后还可以每天回学校看着大字报辱骂内地学生,打开邮箱还能收到群发的学生会骂内地人的短信。呵呵,这些都可以说是一张“增长见识和学习”啊,哈哈哈哈,让你学习一下,什么是残酷的社会。我只能说度过了痛苦的半年我熬过来了,再辛苦,我通过自己的不屑努力,终于收到了内地一个银行的offer了,本来心情实在是开朗了很多,本来想把心里的这些话都搁下去了,可是最近学校恶心的选课问题实在是又唤起了我对香港的黑色的记忆,也许有些人就是要逼我把事实都全部抖出来。我能带给以后的师弟师妹的话就是:不要听信其他人的忽悠和表面的噱头,你的前程只有你自己能负责,很多人会在收了你的钱后的一瞬间露出最丑恶的面孔。所以依我看,就算你现在已经收了AD叫了留位费,也扔了那几万,给自己保个平安吧。 本文针对对象:以找工作而非以读博士为目标的一切同学,家里没有非常巨大的背景比如爹妈是局长厅长能保证在一单位没有任何招聘指标情况下都能把你塞进里面一个好岗位的,家里不是是巨富钱多得没处烧且不是开着大公司以后回来不用找工作直接继承家业就行的 我再稍微补充几句话把,本文描述的主要针对经济金融类的就业和msc,对于其他专业的我真的不了解, 所以不发表意见。有人说,去面试的时候骗面试官,说你本来读1.5年的,提前毕业了,你想想现在那么多 香港和英国澳洲的msc去应聘,你以为人家公司就只见过你一个人吗?你以为人家一点都没有了解过,你 想骗就骗吗?什么研究课题,导师的,你以为人家面试的就都是白痴,你随便乱吹人家也一点不懂吗? 有人说,msc最大优势就是省时间,多两年工作经验,其实这个观点,绝对是一个赚小便宜吃大亏的观点, 历届msc的就业和就业层次真的很差,不能去应聘那些硕士研究生的岗位,就意味着你以后很多年都只能在 一个很低的平台,绝对能够郁闷死你,例如你去证券公司拉客户,就算你拉个20年人家也绝不会让你去投行部 和研究部的,你去银行里面坐个10年柜台想要跳去总行也是比登天还难,当然我说的这些都只是针对金融经济这一块 的情况,以上所说绝无虚假和偏激(现在在内地因为竞争太激烈,拉客户和坐柜台都要是名牌大学本科生了) 。你在这么次的岗位干两年我看你钱包也攒不了两分钱。我并没有认为内地的研究生本身有多优越,他们也有很多很水 很假很无奈很潜规则的地方,我也认为呆在学校里面无论是内地和香港学的都是很理论很没用的东西,可是我们的 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个更高的工作平台。还有,不要说msc们都是眼高手低才找不到工作,来读了msc,你想找回一个 本科水平的工作都不容易,我当时找工作都已经完全不把自己当做是硕士而当自己去本科生那样子去应聘了, 我们是已经来读了msc了,深受其害又无法改变了,才把自己过去的教训告诫后人,希望大家有一个客观的判断。 很多人说有能力有实力的去哪都不怕。这种这么虚伪的说法都亏有人说的出来。什么是能力?how do you define "能力"?在你找工作的时候,你的学校,学历,专业,成绩,证书,社团,实习,科研,还有你的长相,家庭背景, 这些就构成了你和别人竞争的“能力”。你的学校和学历人家一看就不喜欢的,网申都自动排除的,你还有什么资格 说你有什么能力?硬是跑去霸面,说我“沟通能力很强,思维能力很强,学习能力很强,抗压能力很强。。。??? 有人说msc也有找到好工作的。清华北大都有下岗卖猪肉的,呵呵,这种愚民政策也会有人相信?msc里面找到个稍微好点的工作 的,一届能有几个人?内地好学校的研究生拿着n个offer的实在是太多了。我本科学校的管院的一个研究生师兄和我说,他们同学 一毕业年薪有十几二十万的,很多很多很多(非北京上海)。你说现在找工作难不难?我只能说真的是很难很难,就业市场真的是 很萧条,正因为是这么的难,我们才要更尽一切努力让自己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中,而不是给自己套上枷锁。反正不相信我的同学们,把香港牛校看得比上帝还要神圣的同学,你大可以自己去试一下,去看看我有多少骗你的地方,反正你的生活,你的未来是你自己的,你烧出去的钱是你的父母的,不是我的,不是任何其他人的,一下了这个论坛,谁认识谁呀... 再次鄙视一下这个恶心的学校,本来答应下学期可以让msc选择UG和金融类的课,结果选完后又不让你选,说你们全部 去选那些phd的课吧。在这里根本就没有msc level 的课,msc只能去上那些最艰涩最倒胃口的phd level 的课。还好我 再熬四个月就解放了。msc 绝对是一个花钱买罪受的差事,我只记得上个月18号我一考完高宏高微高计一出考场就把满满 一个书包的三高资料一股脑全部倒进了旁边的垃圾桶,那一刹那,叫一个爽快和潇洒啊~~ msc bull113 其实想进国内券商,本土top 5就可以的了. 根本用不着去国外读书啊~ 不要过分迷信什么课程设置,如果你是要回国找工作的话, 国外的东西并不适用. 你考个上财,复旦,北大,清华,人大等大学的金融硕士+ CFA一级就够了. 如果你想留在国外,尤其目标为WALL STREET或伦敦金融城的话,那你就要申请象样的国外名校了. 比如LBS,LSE,OXFORD, CAMBRIDGE, HARVARD, YALE这种.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金融强校. 这些强校也不一定就牛在课程设置上. 主要是有钱,能请得起名教授. 有很牛的校友网. 但你想想,如果你自己不够牛, 那些校友也不会带你玩的. 名教授再牛,其实跟你没啥关系的。这些名教授因为太牛,太忙,你平时根本没机会见到,跟没啥机会聊天. 不要过分迷信什么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基本都是CFA的内容,就那些,你回国完全用不上的. 在国外还是能得上. 你看国内券商研究员有几个人能用得上CFA知识的呀,除非你做金融工程. 国内其实也没有真正的金融工程: 金融衍生品几乎为零. 最近才上的股指期货,还是资金门槛设定. 基本都是大型机构在玩套保的. 所以说白了,课程设置这些都是浮云~~~ 找工作还跟个人能力有关,当然有时也靠运气的. 如果要出国,那就要端正心态. 想清楚自己为啥出国. 我觉得CD上好多人太盲从了,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出国. 这就是很多MSC FINANCE希望有工作经验的人. 工作过两年的人往往比较清楚自己的CAREER GOAL. 比应届生更理性.

去香港读文学硕士值得吗

利害不通
莫阿娜
本来我是想说很值得的,因为确实换了一个环境,而且是一个更Open的环境,对你的专业技能,眼界、思维模式确实都是一个新的机遇的挑战,多多少少都会蛮提高的。但是当我看到贷款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不值得。首先,谈谈专业。且不说你读的是文学专业(没有歧视意思,只是就事论事,毕竟不是一个特别好就业的专业)。就算你是去香港读非常热门的金融,或者是去北美读很牛逼的IT……回大陆都不一定能有很好的Offer。你去之前要做好,你可能回来会做原本本科学历就可以做的老师/文员/or other. 或者你就打算留在香港不回来,那我只能说岗位不是很多,要加油。其次,谈谈你贷款去香港读研的压力。你要知道,海外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真的不是像国内那么好拿的(此处没有国外的月亮圆的意思,因为他们确确实实是低门槛进高门槛出。)你需要在背负父母的巨大期望和贷款的压力下努力让自己毕业,甚至让自己多拿几门A~对我而言,我真的觉得是蛮累的事情。说说我自己,学计算机的,在香港期间,熬夜到3、4点交作业都是常见的事情,印象中从开学起就一直在赶大大小小的assignment、paper、tasks、quiz……当你都赶好了,基本就忙着final了。一想到挂科会延毕,会让爸妈的心血扑空,还要再跟家里要几万到十来万(因为学分很贵,租房也超贵,生活成本也高),还会影响找工作……那段时间经常掉头发。最后呢,其实我觉得现在大趋势来讲,本科学历确实不够用了,读研确实是个好的出路。但是既然家庭条件并不是那么能负担这个费用,好好看书在国内读研吧。只要学校是211/985,有时候真的不比海外TOP前200差~

为什么要去香港读语文硕士啊?

葛洪
两家人
因为去香港读语文硕士,可以在上学期间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就业环境,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我已在香港读硕士一年,然后又拿工作签一年,准备再在香港读博士五年,之后满7年算香港公民吗

请治剑服
胎息
1、个人教育背景本科和硕士在两所不同的985高校,都是社会学专业。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也可以登录文都国际教育官网进行一对一的咨询。由于种种原因,本科期间成绩非常一般,60、70多分的课程不在少数,也有不及格的。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符合自己研究方向的专业课程如“城市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成绩较好。没有获得过奖学金。英语成绩较为稳定,一年时间内一次性通过四级和六级考试,并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公开发表论文1篇。本科期间成绩较差,这恐怕是我申请不顺利的一个重要原因。硕士期间成绩稳定,仅有一门课程低于80分。跨院系选修了数门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获得校级优秀研究生荣誉和奖学金共5次。公开发表论文共计7篇。参加过一次院系级的学术论坛,递交论文入选优秀论文集并做PPT报告。2、对香港高校的直接了解参加了一个由香港学联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到深圳和香港参观了一星期。期间参观了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树仁大学,有讲座等活动。尤其是在科大的讲座还是很有帮助的。对香港的城市生活和高等教育有了直观的了解。3、学校选择申请之前对香港高校了解最多的就是香港中文大学,在申请过程中中大也一直是我最中意的学校。不过老牌学校香港大学也一定要考虑。其他学校了解的不多,一是名气稍差,二是专业设置不是很符合我的兴趣。最终只选择了中大和港大。其实后来才发现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都可以试试。在专业上我也有一个选择过程。之前考博一直是做跨专业的打算,所以申请时也想跨到该专业。但在与中大联系的过程中,发现跨专业困难确实较大,加上之前跨校跨专业考博因为单科差3分受限而惜败,虽然还有一次跨专业考博机会,但信心很受打击,所以随后把目标依然锁定在本专业社会学。4、研究计划9月考了雅思之后,主要精力都放在准备11月跨专业考博上,所以这段时间基本没有为研究计划做准备。但在备考过程中读了很多书,有一位老师写的两本书让我非常有启发,我觉得我找到了从事我的相关研究的一个非常好的理论框架。因为考博的题目中经常有关于博士期间做什么研究之类的题目,所以认真准备了相关回答。这些是我写研究计划的最初框架。考博结束成绩尚未出来的时候,也就是12月初,我开始认真写研究计划。一开始先把之前写的东西翻译成英文,然后就开始直接用英文增加和修改内容。使用的写作框架是香港大学提供的。在很短的时间里需要看很多书和论文来扩充内容,尤其是要看英文资料,很费大脑,而且写综述也需要对有关研究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虽然费了不少功夫,但恐怕也是挂一漏万,单是英文原著就欠缺很多。5、成绩单和学位证明本科成绩单以及学位证、毕业证是让在本科所在学校读研的同学在学校档案馆办了寄给我的。成绩单中文的直接打印盖章,英文的按照模板翻译了发过去打印盖章。毕业证、学位证是把原件用相机拍下来,然后放在WORD文档模板里填好一起发过去盖章。要了盖章的学校信封用于密封。硕士成绩单先到系里复印中文成绩单后盖章,然后按照模板翻译成英文,再到研究生院盖章那信封。不过手写输入的中文成绩单实在让我深不以为然,有的课程没有登记成绩或学分,害的我跑了好几次才办好。另外在研究生院开一个在读证明。6、推荐信港大中大各两封推荐信,一共四封。分别找自己的导师和帮我看研究计划的本系教授。导师是国内社会学界的元老人物,那个教授是目前社会学界在西方社会理论方面比较活跃的学者,所以两人的分量都还比较重。港大的推荐信是WORD格式,我全部打印了找老师签字就行了;中大的推荐信是PDF格式,用ACROBAT打字上去显示的很奇怪,只好麻烦老师抄上去了。7、报名和缴费网上报名,感觉港大的报名系统比较好,查询状态也方便。到招商银行办了一张YOUNG卡,网上支付申请费,比用汇票又省钱又方便。感觉招行的服务不错。8、个人简历在网上找到模板,认真写了2页。包括contactinformation,ecation,experience,personal,publication,award.9、材料寄送顺丰速运,材料一公斤之内都是30元,一般第二天就能到香港,很不错。材料包括研究计划、本科硕士成绩单、本科学位证毕业证证明、硕士在读证明、雅思成绩单复印件、简历、发表论文复印件、奖学金证书复印件。1月底港大截止日期当天寄到港大,因为当时正闹雪灾,整个城市都被大雪埋了,高速公路封了,快递公司送不出东西。当时我简直要疯了。幸好29号放晴,下午发出材料,31号终于达到港大。2月下旬寄到中大。因为想精益求精,所以寒假在家里又做了修改。10、联系导师之前因为想着跨专业,所以跟那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大的教授有几次邮件联系。后来确定了申请社会学之后,急急忙忙在港大和中大网站上搜集到所有老师的邮箱,把自己研究计划的论题简单讲了几句,然后全部一一发过去。大多数老师都回复了,不过大多说不熟悉我的研究方向。有几个则说描述太笼统,希望详细讲讲研究计划。不过我那时还没写完,也拿不出手。所以总体来讲我基本算是没有联系导师。11、等待2月中旬全部寄出材料,一直到3月初收到港大的面试通知。说实话我对申请香港的学校一点底都没有,毕竟一直都没有像很多人一样把它正经当一个事业在做,而是当作业余活动,主要目标总是考博,中间一直有其他事情。考虑再三,我最终放弃了希望渺茫的第二次考博,选择了去该公司实习,于是在随后两个月在两个城市实习。进入公司我才发现,把房地产策划当作自己的业余爱好偶尔搞搞挣点小钱还感觉不错,要是正儿八经的全职去做,我实在是无法接受,因为在心底里,我还是觉得自己应该是搞学术的。而且发现公司的体制建设不规范,工作内容也不是我喜欢的策划,而是偏于数据分析,不令人满意。于是内心总是处于挣扎之中,对实习越来越消极了。12、电话面试3月初当我接到港大社会学系的电话通知我电话面试的时候,我内心可以用狂喜来形容,仿佛前景一下子光明起来。于是开始查阅各种相关信息,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面试技巧,还发动我的女友全力帮助我搜集资料。因为在外地实习,所以在面试之前的两天跟单位请假,到当地一个亲戚那里全力准备,认真的看资料,练习英语听力和口语,通过QQ语音跟女友模拟面试。13、WAITINGLIST港大用邮件通知我网上查询申请结果,结果是WL。中大却没有任何通知,我发邮件问了只得到非常模糊的回答,之后自己在网上查到同样是WL。得知都是这样的结果,我真是万念俱灰。我觉得自己在申请方面的所有努力都是白费了,读博的梦想完全破灭。实在不想在那个房地产公司待了,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换了工作,被一个高校录用做行政工作,发现还是高校的氛围吸引我。之后直到毕业我只上网查过一次申请状态,依然是WL,也完全放弃了奢望。我的计划是先在那个高校做行政工作,同时不放弃看书。14、CONDITIOANLOFFER来到那个高校工作的第二天,7月2号,看到港大的邮件,说目前正在做我的conditionalofferletter,希望我确认一下地址。我当时还没回过神来,就回了我的地址,其他什么都没问。当天下午才兴奋起来。先弄清楚了什么是conoffer,之后让港大提前把电子版的发给我。知道主要内容是要硕士期间成绩单,并且平均成绩80分以上,还有硕士毕业证、学位证证明。顺便查了一下中大的申请状态,已经明确被拒。因为已经在外地工作,于是又请还在硕士所在学校即将读博的同学帮忙办理。办理还是老办法,社会学系和研究生院两个地方,都有模板。不过糟糕的成绩单管理方法再次害了我。办了之后港大收到说成绩单不完整,因为第三年的没有记录。实际上我研三确实没选课,但成绩单上也没任何说明。关键的是早就已经通过答辩了,成绩单上关于毕业答辩的地方依然是空白,没有任何相关记录。此时学校已经放假,我又特意联系了系里的教务员,让她把成绩单补充完整再开一份,然后跟研究生院联系,让他们在方便的时间再回一次学校帮我办一下。终于搞定,此时已经是7月21号了。15、申请香港入境许可因为听说办理很慢,我拿到conoffer之后就立刻准备材料申请,还特意申请10月入学,以免时间不够用。填好ID(C)936表、港大担保书、信用卡支付授权书,准备户口、身份证、港澳通行证、offer、简历、信用卡的复印件,寄到CEDARS。户口是落在单位的集体户口里,就到派出所,他们给我一张盖章的户口登记表,就让我自己填一下就行了。16、UNCONDITIONALOFFER7月23号收到offer的电子版,用universitynumber申请港大宿舍,申请了所有4个宿舍:GraateHouse,MorrisonHall,PRH,StJohn’s。本来时间就已经很晚了,网上申请之后忘了传过去offer,到8月中旬才把offer的扫描文件用邮件发过去。不过非常幸运的是8月20号看到MorrisonHall邮件给我发offer了,双人间。于是赶紧签字之后传真过去,很快得到确认以及hall的一系列通知。第一年搞定宿舍还是很重要的,省的人生地不熟的还要辛苦租房。学费的事情还真是费了好多神,因为购汇办汇票比较麻烦。最后发邮件给CEDARS申请延期交,很快就被批准了。收到package之后签好offer和studentship,填好personalrecordform,寄回港大。8月5号。申请状态转为acceptance。17、办理逗留签注入境许可的办理比我想象的快,8月5号收到。然后再拿户口、身份证、港澳通行证、入境许可、护照照片、到单位所在区公安局办理逗留签注。寄到香港的那张户口登记表不行,又到派出所打印了一张户籍证明才行。发现香港那边其实不太在乎大陆的户口,所以上次那张简陋的户口登记表也没有问题。

为什么香港的硕士只读一年,但是含金量,性

衽席之上
白之恋
一年制的是特殊专业的研究生啊,你没看明白吗?香港的某大学,极个别的专业确实招收一年制的研究生。普通的学科专业,基本上都还是三年制的硕士。

教育部承认一年制的香港硕士吗?

草薙
根据2004年教育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签订的《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 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已获得由认可的香港高等学校颁发的硕士学位者(全日制),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后,可以申请攻读内地高等学校博士学位或在内地就业。内地承认的拥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香港高等院校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树仁大学、岭南大学。大多数选择去香港读一年制硕士的学生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香港读硕士刷文凭很容易”,其实香港留学并非一张文凭的收获而已。因为香港的课程无论教育水平还是自由度都很高,课程形式也很开放,以学生为主,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总的来说学术方面香港一年制硕士的含金量是很高的。而且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香港的经济、文化发达、开放,且受英国影响,英语语言环境也非常适宜,并且香港无论是教育方式还是师资力量,在亚洲都是数一数二的。以自己的水平能申请到什么层次的大学?可先在这里对自己目前的情况评估下院校,将你的雅思成绩、GPA、专业名称、院校背景等信息输入进去,查看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请到哪些大学和专业。

香港读硕

寄居人
鱼藻
至于毕业后的情况,现在读工科的毕业想留在香港很难,就连好多读EE或者ME的香港local本科生最后还是派驻到大陆工作了,我认识的一些Phd师兄差不多都回国内工作了,大部分都是去研究所或者大学了,因为在这边作研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Paper会比国内容易很多,所以一般读完Phd差不多都会有几篇牛Paper了回国很受重视的,Mphil一般都是继续留下来或者出国读博士了。Msc也大部分回国工作了,因为香港这边有法律规定的,一定的学位就要拿一定的工资,所以香港公司一般倾向于招本地本科生,至于一些研发机构就招Phd或Mpil了,所以Msc就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地位。我去参加了一些香港公司的career talk,有些还好用英文宣讲,大部分还是粤语的,听都听不懂就别说参加面试什么了,虽说现在香港大力推行普通话,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只会说粤语,所以要想留下来工作的话,粤语会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而且香港每年也毕业大批学生,而且招大陆学生还要帮其申请工作许可什么的,所以会很麻烦,除非你准备从事那种香港人做不来的工作,没办法只好请你了。至于拿Msc作跳板去美国加拿大什么的,因为Msc就是一年,所以如果想毕业就出国的话,需要在这一年内就开始准备材料了,会很累而且这个时候Msc课程也没进行完,学校不会给你开成绩单,而且在你期末成绩没有证明是A以前,这边的教授也不会给你写推荐信的(因为他们很看重这个,推荐信差不多要亲自写的),所以读Msc几乎用处不大。不过我也认识几个牛人,在国内考完GRE,GPA也很高,一开始申请Mphil或Phd的可惜教授名额满了,只好先读个Msc委屈着,结果边读边和教授们接触,表现得巨牛,终于有几个教授答应帮他写推荐信申美国走了,不过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表现得还是不尽人意,因为来读Msc的大都不是很牛而且有些钱的人,所以来了之后照应继承了国内懒散的作风,在香港吃喝玩乐想早点把学位混到手毕业了事,即使当初报着这样那样的决心,但是往往意志不够坚定。申请香港学校的Phd吧,比国内稍微好点就是可以和教授直接接触了,但是个人感觉有些教授还是对花了那么多钱来读Msc的有些偏见的,可能也受英国高价硕士名声差的影响吧。总之Msc毕业了留下来读Phd的也很少,每年也就不超过两个吧每个专业。  回国找工作嘛,也是有点麻烦的,因为身在香港,不可能回国去参加一些大企业的校园宣讲会,即使网上投简历的话,对方公司的HR一看你留了个香港号码,也不会傻到用公司的电话或者自己的电话去打个国际长途,即使侥幸得到一个面试机会的话,不是在上海就是在广州,需要长途跋涉旷几节课不说还要花掉一笔不小的路费。所以一般都是趁寒假或内地去参加一些毕业生双选会什么的,或者等毕业了按社会人员去各个公司上门推销自己,但是往往会错过一些大公司的校园招聘机会。  不好意思,上面好像一直在讲Msc的坏话,不过也好让大家有个清醒的认识,其实和去英国一样,无非就是开开眼界,体验另一种生活和教育方式罢了,毕竟在这里能学到许多国内学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