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是工作的人,准备考在职研究生,已经报考了宁波大学在职研究生,找不到适合的考前培训机构。

至愿
笛卡尔
不要把赌注放在培训机构上,他们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方便选择,可能会让你入门容易些。据说在职研究生考试一般情况下是宽进严出,您可以针对自己想考的专业联系一下那个大学的导师或研究生,让他们给您指点一下更好。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GCT培训班有听说过吗?怎么样啊不好意思,我没有听说过,如果您实在找不到那所大学的导师或学生,而该机构培训费不贵或者您的经济承受能力绰绰有余的话,花点钱找点思路也未尝不可。

宁波大学对大专生考研资格具体有哪些要求?能不能跨专业?在职考研怎样要求?

如也
小宛
我刚看了他们的招生简章,没有要求,你可以跨专业报考。在职考研也没有要求。大专要求毕业后有两年工作经验,才可以。在职要有工作单位的证明。

宁波大学的研究生值得考吗?

丘得之矣
丁一山
看你怎么想,跟名校自然没办法比,但是毕竟宁波大学现在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了,综合实力还是很可以的,并且在宁波市非常好的学校了。

考研去宁波大学,好考吗

三日不谈
臣工
宁大科院 宁波大学的研究生是否难考,这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涉及到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年份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比较笼统的谈这个问题。 近年来研究生考试参加人数很多,但是有一个趋向就是大家基本上都往好的一流学校考,所以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好大学生源爆满,实力一般的大学研究生生源质量一般。所以对于宁波大学,近年来的生源不是很好,大多都是调剂生占多数,因为宁波大学的调剂生是全公费的。在一个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宁大学校所在的城市宁波不错,这两点算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了。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考宁波大学的人不会很多,而且从历年来的招生情况看,一志愿很多专业都招不满,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调剂生,所以考宁大不会很难。唯一比较难的也许就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研究生英语,因为在A类地区所以就是A类线。因而,只要英语比较好能过线的话,专业课也就不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对于想考宁波大学的同学们,只要好好准备,充满信心,宁波大学是不会很难的。

宁波大学学前教育考研接受跨考吗?

花生帮
性者
具体的可以的去宁波大学官网查看招生简章,会很详细的加群交流群内答疑更及时点击入群关注有礼关注提问专人解答点击关注线上学习免费公开课等你来点击听课在线题库各类考试模拟练习点击做题查看更多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宁波大学的进!关于考研调剂的问题。

三玄
时代
你现在有没有接到复试通知?如果没有就赶紧修改志愿吧。因为我370分调剂教育硕士都没有消息宁大的经济法学专业不比民商法,以往几年都是招不满的,所以调剂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宁波大学英语专业考研好考吗

天狗
赅而存焉
不知道你大学背景如何,宁波大学好像不是211吧,英语专业也不是全国一流的,如果你个人能力不错,考研成绩又好,就不难

宁波大学考研调剂

对立面
计子之德
宁波大学考研调剂 ?你问问题也说明白啊,比如什么专业,多少分数啊。宁波大学历年一志愿招生并不是很好,但是由于其公费多,几乎全公费,所以是众多考生调剂的对象,所以调剂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考虑的是你第一志愿报的是否是重点大学,考了多少分数,本科学校怎么样,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和其他人竞争。如果够强,那就不用找导师。如果不好,总有一方面比较好吧,那就拿这方面去吸引导师,看导师是否愿意接收你。记得,宁大调剂一般是由学院主管研究生的副院长决定的,如果你要找导师,一定要上档次的导师,否则,导师说了也不算数的。最好还是找找有没有什么关系,比如你们学院和宁大也没有合作之类的。

宁波大学研究生怎么样

夫有土者
发烧友
宁波大学的研究生是很好的,因为宁波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院校,属于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宁波大学建有7个省一流A类学科、6个省一流B类学科。据ESI公布的数据,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动植物科学5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现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这些强大的学科建设也让宁波大学的研究生成为了出色的学者。扩展资料:宁波大学有教职工2890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901名),其中正高职称人员452名,副高职称人员782名,博士学位人员1297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其中1名为外籍院士),加拿大两院院士1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名,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特优人才23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3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