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评价2020年中科大软件学院复试?

乐以道和
不贷
个别人复试发挥的不好被怼,就在网上说科软不公平?部分人是考完了,那8号和9号复试的同学们呢,他们也不想成为刷下来的那批人。个别不代表全部,好好复习就行了。才第一天复试就上热搜,给老师给学校造成舆论压力,对后边还没复试的同学公平吗?

2020中科大金属研究所每年招生多少名额?

独成其天
大搜查
它每年的招生名额都要跟着实际情况来考虑的

2020年国内大学分档排名,中科大一档,南科大三档,你怎么看呢?

茉莉
我觉得这个排名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中科大确实是比较厉害的大学

2020年全国理科院校排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跃居第1,同济大学排第几?

倒计时
何与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对于招聘门槛有着较高的要求,许多公司的硬门槛基本是本科及以上,即使是本科有些公司也有着更深层次的要求,比如说非985/211不要,非重点一本不要,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本科毕业去考研,想要以硕士研究生的学历谋求到更好的职位,而有些本科生没有的精力和能力去考取研究生,那么为了得到一份稳定和收入不错的工作就选择去考取公务员,毕竟公务员对于本科的层次没有着细致的要求,只要是本科就行。但是,也有一些人不满足于公务员的固定生活,他们想要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但是奈何自己的本科学校不是特别突出。其实有的时候是选择大于努力,有的时候只要自己做出了非常好的选择,那么可以说是走上了非常大的捷径。但是还是有许多人非常的努力,即使他们没有在高考的时候进入985大学的本科,但是仍然在本科阶段认真学习,让自己的绩点名列专业前茅,或者是参加省赛国赛获奖,然后使得自己可以保研进入985高校,或者是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使得自己最终进入985大学的校园。但是其实985大学也是各有分工,比如有的大学在理科方面强劲,有的大学在工科方面强劲,而有的大学在文科等方面无人能及,比如在今年的理科排名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举夺魁无人能及,夺下了中国大学理科排名第一的宝座。而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个成绩,相信很多人都并不会感到惊讶,因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理科上面的发展确实非常强劲,而中科大的定位和使命也使得其在理科上面的发展自然会领先绝大部分的竞争对手,经过六十年风风雨雨的发展,中科大在全国大学大扩招的潮流下依然坚定着初心,坚决不扩招,潜心钻研学术与科研,因此也有许多人说只有中科大才能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同为985大学的同济大学在2020年的理科排名中也表现强劲,荣获中国大学理科排名的第四的荣誉同济大学是典型的工科强校,学风非常踏实,上海的用人单位通常都会对同济的毕业生竖起大拇指,给出踏实肯干的好评。提到同济大学,一般人脑子里面冒出来的强势专业,一般就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车辆工程、建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德语这些专业,他们也是同济大学的名片。此次排名同济大学排名第四,而除了中科大外,排在其前面的分别是排名第二的天津大学以及排名第三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年中科大环境科学与光电学院研究生第一批复试拟录取名单出来了吗?

其一人美
假王子
可以到学校官网看一下录取之后 学校官网都会公示的

中科大研究生新闻与传专硕2020年预测复试线多少?

使耳不聪
试往观焉
应该是能调剂的。去年湖大是350的线,当然京都的很多大学竟然是390以上的复试线,令人讶异,看来国家线不会很高,可是个别大学的复试线却很高,那么你可以看看中西部地区的大学211之类的,应该可以有调剂的资格。

2020年中科大有多少人参加了计算机专硕考试?

老地方
群己
中科大有多少人参加了计算机专硕考试?这一个说的。没人统计,建议做好复习

2020大学怎样办理退学手续而不影响下年报考志愿哪?

奚之
可以保身
一、开场介绍各位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耿向顺 ,同学们叫耿老师或老耿,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填报志愿和大学学业、生活规划的相关事项,本次讲座是公益性讲座,不向大家收取任何费用。我来自四川凉山州的一个偏远小山村,七八年前,成了家族里第一个考上一本线的大学生,成了全村的骄傲,但当我报考志愿的时候,家里人都没啥文化,没有人能指导我,也没有现在那么发达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填志愿只能靠翻那本《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填,对大学、对专业、对未来要做什么一无所知,后来随便选了一个当时最热门、最好就业的土木工程专业,但上了大学以后才发现自己不是那么喜欢这个专业,当然我现在已经毕业,工作几年了,做了和本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工作,目前在准备读在职硕士研究生。每年高考,我都义务给大家高考志愿分享,今年,我为大家建设这个群,给大家一些填报志愿、大学规划的经验分享,给一些建议,防止小伙伴们走弯路,少掉坑。由于收到就收到几千人的高考志愿咨询,由于私信我的人非常多,我只能选择其中一部分回答,不能每一个都详细回答,十分抱歉,所以我选择写成长文公开和在群里开公开讲座的形式分享。我主要从几个角度来说:第一是填报志愿的先后顺序,第二是填报哪些大学靠谱,哪些大学比较坑,第三是填报怎么选专业、哪些专业将来就业、未来几年前景比较好,什么专业是天坑,背后有一些什么信息你可能想了解;第四是对各位读大学和人生职业规划给一些建议。必须说明,我所讲的内容,仅仅可以给你作为参考意见,仅供参考,仅供参考,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还得听取父母、老师、兄长、师兄师姐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一些平台软件的推荐,更重要是你自己的决定哟!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二、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经验分享:(一)关于高考成绩和高考志愿高考成绩出来了,如果你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那先恭喜你,不过高考考好只是第一步,还要填好高考志愿,得好和大学志愿填得好都很重要,合理填报志愿对于考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未来在哪里读大学、在哪个大学上学、上大学学什么、会遇到什么人、在大学里做什么,都将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你考得不理想甚至严重发挥失常,考试成绩已经成为定局,无法改变了,唯一要做的就是坦然接受,考得不理想的同学,也不要过度难过,可以认真报志愿,尽量挽回损失,减少遗憾,填志愿填好了可以挽回没考好的劣势。其实填报高考志愿,就是在挖掘自己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理想未来,选择未来要去读书的城市、大学、专业以及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多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意愿、人生理想,即喜欢什么样的城市、大学、专业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大学录取的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传统高考实行「院校平行志愿」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学校+专业」志愿考生可填报不超过 5 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可填报不超过 6 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考生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专业调剂」,也就是投档后将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志愿。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新高考实行「专业平行志愿」,也就是所谓的「专业+学校」志愿,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类)作为一个志愿单位。更大的变化体现在志愿数量上,近百个志愿既赋予考生更大选择权,也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现在的新高考开始推行以后,可以报很多个志愿,有的选择了,虽然难度变大了,但是滑档、没报上学校的可能性就变低了,只要认真按自己的分数水平去填的,通常都能收到录取通知。我们需要明白,高考和高考志愿,会影响人生的发展,会影响你的人生走向,但是高考并不能决定你的人生,更不能决定你人生未来的职业和成就。进入大学、走入社会后,你会发现,评价一个人的维度不再只有分数,而是多维度的,竞争也不再只是考试成绩的竞争,而是全方位的,高考分数只能证明你考试能力、学力强,却不能证明其他的东西,你还需要全面发展自己才行。高考结束后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一定要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奋斗,自律自强,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才能、有品德的青年人。关于高考志愿填报,我给了一个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基本确定自己想做什么: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看不清的话可以私聊我要高清的)(二)关于填志愿的步骤和选择权重:我的建议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按个人情况(兴趣爱好、愿望理想、天赋特长)>分数水平限制>家人建议>师长前辈和专家建议>同学推荐做筛选,然后列出一些多个目标院校和专业,最后在做最终做选择的时候,按城市>学校>专业的顺序来做。也就是说,我建议填志愿的时候,第一步是先看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理想、天赋特长与什么专业、什么职业匹配,自己才是最终做主的人;第二步是看自己分数能报什么大学的什么专业,分数是主要的限制条件;第三步是征求家里人的建议和期望,因为家人最了解你,也最熟悉你的情况;第四步是向师长、前辈、专家咨询给建议;然后找同学问,但同学说的仅作参考,因为他们也不太懂。列出自己想去的、分数能上的、家人和师长专家都建议的多个(建议不少于10个学校和3个专业)院校和专业,然后根据第一选城市,第二选学校,第三选专业的步骤进行排序,决定出最终的高考志愿,大学专业如果进学校读了不满意还可以转专业、修双学位,城市和学校只能选一次,所以如此排序。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1、选城市你将会在要读大学的城市学习、生活至少四年,大学所在的城市,将会是你的第二故乡,将来读大学的城市,也极可能是你进入社会谋求第一份工作甚至终身生活的地方,因此要慎重选择。不论你能考上的学校是重点高校还是三流院校,如果你不打算一辈子做个安稳生活的人,想趁着年轻到外面世界去闯一闯,去体验的生活方式和精彩,我建议一定要选在大城市的学校且东部的城市更佳,因为大城市资源丰富,机会多,对未来就业、实习、学习深造、人生体验,都非常有利。我现在就很后悔当年没有去北京读大学,现在到我这来实习的实习生,很多都是北京念大学的,他们的能力、眼界、思想,让我感到非常优秀,根本不像还在读本科的大学生,这是因为他们在大城市有很多可以实习、体验锻炼的机会,经过大学四年积累出来的。读大学,不再像高中时代一样,以考试为目的的,而的可能是寻找人生方向,锻炼综合能力,让自己能顺利从学生过渡到社会,让自己能有一技之长,能在社会安身立命。无论是走学术道路,还是创业,还是工作,还是从政,还是做其他工作,资源越集中的地方,机会越多,视野就越开阔,对未来发展也就越有利。因此建议优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大学,其次是省会城市大学,然后才是地级城市大学。推荐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香港、澳门,成都、武汉、杭州、重庆等省会或新兴城市,杭州和成都两个城市的学校,也很不错的,未来空间大。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新一线城市当然,也有人不想出门远行,就想留在家乡,如果你一心想做学术研究或以后只打算回到老家小县城做个公务员、当个中小学老师且追求安稳踏实的生活,不像追求丰富体验、挑战的话,那么就优先选自己省内省会城市的学校。千万不要去那种特别偏僻、地方特别小的学校,信息少、工作机会少、实践实习机会少、资金预算也不足,对 你个人未来发展十分不利。我也不建议离家太远,以后难以和父母亲人见面,也是一种苦恼。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2、选学校:无论你是什么一本专业还是二本专业,毕业证上都是本科,学位都是学士,但是是哪个大学发的就不一样了,所以大学尽量往最好的选。选大学最大的限制条件,是自己的分数啦,学神请选清北复交,学霸请选985211、双一流大学,一般学生请选普通本科校,学渣请选大专院校,以防滑档。如果有小伙伴特别热衷985211院校但分数不够东部沿海双一流大学的,可以选择去西藏大学、青海大学、兰州大学这样西部、偏远冷门一点的好大学试试,说不定就被录取了呢,但机遇比不上大城市。选好城市之后,在选具体大学的时候,如果你不是真的一心想只读圣贤书,要做学术派、做到博士博士后的,选大学的时候建议选学校就在市区或邻近市区的大学,不建议特别偏远选郊区的学校。想冲击一下比自己分数能上的学校更好点的学校,可以选择复读;也可以选择填报提前批、公费生,但是提前批和公费生也是有一定弊端的,比如失去人生选择的自由;也可以选择报一些冷门学校,不过要慎重哟。我毕业以后,经常和在做招聘的朋友打交道,其实用人方最看重的,并不是你考的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因为在社会大众、用人单位的眼里,其实只有清华北大、名牌大学、普通本科、专科的区别:清华北大是顶尖大学,复旦浙大中科大川大武大等是名牌大学,然后其他是一般本科大学、专科院校。只要你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在哪个学校毕业其实都是“普通本科”和“大专”,而用人单位往往写明“本科以上学历。”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当然,有一些大学,虽然不是985211双一流,但也是很好的,比如深圳大学、汕头大学等,是非常好的选择。因此,如果你考上了本科线,但是是擦线的,能读本科一定要想办法尽量读本科,就算擦线读本科也要读本科,别相信别人说的好专科比本科强的鬼话,虽说专科学技术也好就业,但本科学历和专科学历,就是一道门槛,会对你的求职就业、考公考证考研、评职称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自己在自己成绩能考上、最想去的城市的基础上,罗列出几所你最想去的大学,以供选择,做更深入的调查。关于选学校的内幕,在百度、知乎、微博、贴吧、QQ群、公众号搜索,查一查学校的:综合排名,王牌专业,社会口碑,八卦负面舆论,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学校的知名校友,知名教授、师资力量,学校的硬件设施,自然环境,住宿环境,学校内的校园文化(社团活动、文化活动、学生自治情况等),学生的学生激励、资助政-策等,这一切都和自己息息相关,未来几年是否满意,就要靠这时候了。最靠谱的方式,当然是能找到目标院校的老师和学长学姐咨询内部情况。然后去详细了解情况,记住,选一个住宿环境好的,伙食好的,校园环境好的学校很重要哈。有些学校的设施很差的,四年下来痛苦,冬天冷,夏天热,为了自己不受苦,还是先仔细了解一下, 我原来读大学,四年没空调、没有独立浴室卫生间,过得可苦逼了。注意:别报了野鸡大学,有些大学是假的,记得先查一下正规学校名录。。你现在的学校是全日制学历还是非全日制学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

道兼于天
抱其天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中国科大,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已经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居第九。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2015)在“中国梦”指引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本书贯彻教育部鼓励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原旨,持续引领全球大学评价趋势,透视大中华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引导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战略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潮流。本书利用大数据解决方案和云计算开放平台,对全球大学和大中华区2800余所高等学校进行多维智能评估,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公正性、透明性、参考性、可读性、公益性、比较性”八大特色,既可作为教育学门下各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材教参,也可作为大中华区考生和家长填报高考、考研、公务员等志愿的权威指南,还可作为教育研究机构和人员从事科研教学的参考文献,更可作为政府、企业和民间投资兴教、捐资助学、选才用人的决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