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1987-1996考研数学二真题及答案

和以天倪
野马
我记得西安交通大 的武忠祥有本《数学考研历年真题分类解析》是从1987年开始的。那本书我看过,是把1987-1996年的数学三题目当成数学二了。最大特点:1987-1996年的数学三和1997-2003年的数学二是没有关于多元函数微积分的内容的,但是1987-1996年的原数学二是有多元函数微积分的内容。国内很多教材都把1987-1996年的数学三题目当成数学二了,因为它更接近现在的数学二

从哪一年开始考考研数学二

不亦难乎
1987

考研数学二实行了多少年

鲂鳢
鬼也笑
数学二从1987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开始一直都有,30余年了。1996年以前叫做数学卷(三),1997年开始正式更名为数学二,但是考纲内容和现在的差距很大,考试的题型和分值分配也和现在不同;从2013年开始,数学二的考纲基本稳定,题型和分值分配也一样了,截止到2017年一直都是这么考。

哪位朋友有1987年至1996年的考研数学一真题详解,如有发我邮箱505643912@qq.com。多谢了!

佐光
美神
我有是一本书pdf....上面有1987-2011年所有真题的讲解,不过是按章节分出来的,不是按每年试题那样编排的~~~~~要不??

考研数一历年真题从哪年开始做?96年行吗?一个月能搞定么?

多米诺
完完全全
96年!?太古老了吧!现在你才做题吗??注意考试的动态吧,题不是做得越多越就越好,主要是要认真,搞清楚细节,踏实,都是些老生常谈的,最主要是自己能理解这些话

考研数学真题要多做多研究吗

寄性虫
西蒙
我是2009考过研究生,数学真题每个题目研究透彻,那考研就没问题了,我记得我考数学之前,有很多问题没彻底搞懂,只是看真题这么做,看明白了,就没关注了。最后考研题目换个样子。就傻了。。。后悔啊。政治真题就没必要做了,考过的永远不会考,只要看那些辅导班提供的预测,虽然说不完成准确,但是还是很多考试点被预测对了。点达到了久给分,我真题都没看过,也能马马虎虎过的去。不知道你的要求一样不。政治永远拉不了分,最大差距的还是数学。

考研专业电气工程,政治65,英语一47,数学一96,电路116,总分324,各科成绩怎么样?总分呢

不监于道
少焉
录取最低分数线是国家颁布的,就你这成绩不敢恭维--玄!尤其是外语成绩,你有外语六级成绩单吗?如有机会进入面试不妨带上,以证明你外语还是可以的。去年外语国家线38分,而且英语一太难,还是旱区改卷每年的分数线都不一样的,祝你好运!相对而言,你成绩但中最薄弱的一科你在面试时要做准备。啥情况,分数都出来了???

考研时,西方经济学应该怎么复习?

凹凸
有天
考研成绩刚出来,数学栽了,不过西经120+,故手痒胆大来回答这个问题。类似的问题之前答过,照着这个具体问题改改放上来。复习西经之前先保证学过一些高等数学,不要求水平很高,但完全不会的话还是有影响。然后就是根据报考学校好好复习教材,大部分题目还是书上的,另外如果教材有配套练习册最好做做。现在说教材。我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指定书目是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后来换了学校,换成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另外大二的时候看过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先谈谈我对前两本的认识吧。高鸿业是最早将西方经济学引入中国的学者之一,1946年就去美国读经济学了,《西方经济学》这套教材是1996年印刷的第一版,我看过这套书的第四版和第五版,除了开本变大,排版、字体、页码、附录略有不同以外,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根据我们老师的说法,最新版和第一版也没有大的区别(他甚至觉得还不如第一版好)。罗里吧嗦说了这些,我是想表达这么个意思——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虽然你拿到手的是当年或去年的新版,但其实是一本老书了,因为老,所以它跟不上最新的经济思想变化;因为老,所以没有人敢轻易推翻,不断的修订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因为老,所以受政治因素影响比较深(官方评价这两本书的两大特点:1.参考广泛,尊重原著;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关于政治因素,翻翻开篇和结尾的章节就会懂得,咱们就心照不宣笑而不语了吧。这套书的编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教材,长句太长看不懂,短句太短看不懂。过于注重概念性的涵义而非实际应用,下定义太多描述性讲解太少,通篇就像标准答案似的有一说一,不像给人讲知识,倒像说明书。另外举例死板,读起来乏味不堪,宛如酷刑。另外作为一个数学不咋地的经济学学生,我格外注意教材的数学内容。高鸿业这本书里用到了很多的数学推导,看起来很吓人,因为没有太多讲解直接就是啪啪啪的字母公式,微分积分搞得很热闹,但如果你拿起笔实际划一划就会发现根本不难,只要高数低空飞过(比如我)的水平就能理解。我觉得经济书里的数学要求低有三种可能性:第一,本身这个理论就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第二,作者是高手,深入浅出的用简单的数学把复杂的事儿说明白了;第三,数学模型没有把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这本书里的数学模型(或者公式)我不敢说都不好,很多还是很不错的,但仍然存在不少连我这个数学白痴都能看出的鸡肋,这些内容虽然貌似颇有道理,逻辑也无懈可击,但实际上推了跟没推一样,一点也没帮助理解经济理论。(宏观部分讲消费和储蓄那里有好几个公式推来推去全是废话)再来看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先从题目上就清清楚楚的能看出来,现代观点,从现代的视角出发来谈微观经济学,与时俱进,多好。另外不知题主有没有看这本书的前言,我的书是第八版,书的前面不仅仅有当版的序,还收录了之前若干版译者的前言,里面仔仔细细的阐述了每一个版本做了怎样的修订,如何考虑了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并且提到了很多其他经济学家的著作作为参考。虽然译者前言与范里安同志无关,可是稍微想想也知道,只有原书编写的严谨,修订的认真,译者才能从中不断体会到新的东西,像高老先生那本书,别人我不知道,反正要是让我来写修订前言,恐怕只有一句话——“无他,唯脸越来越大耳”。仔细的修订对于书为什么重要?不仅仅是纠错或者加入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修订应该是作者回头重新思考这本书的过程,我记得之前在知乎看到一个老师说,他每个学年都要重新备一次课,其实讲的内容不变,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学生,根本没有重新备课的必要性,但从头重新做一遍,能够迫使自己对所有问题再做一次分析,也许这一次就能有不同的看法,修正之前的错误,发现新的观点,或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提高的过程。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看范里安的书很顺畅——因为范里安自己已经把这本书梳理了八次了。再看看范里安这本书的数学内容。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范里安对于数学模型的巧妙处理,首先他摒弃高数讲完了所有的知识点,然后在每章的附录里补充了高等数学的推理和模型,而且配套练习册也是这样安排的,大多数题目用初等数学就可以做出来,但每一章大概还有一两道题需要用高数,旁边也都做了标注。打个比方,同样是算矩形面积,小学生可以用长乘以宽做,大学生可以画个坐标轴用定积分做,但殊途同归,都能得到正确答案。数学只是工具,大家选趁手的就好,不用盲目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但对于作者来说,必然需要水平很高才能给读者提供样式不同但效果都不错的武器。不知题主是否知道有一本书叫《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我觉得范里安这本书可以叫《低起步的中级微观经济学》。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说,高鸿业的书讲的是初级微观经济学,范里安的书是中级微观经济学(当然还有些书讲高级微观经济学)。我曾经问过老师区别在哪里,他说一般认为数学模型要求较高,分析较为复杂的就等级更高。比如说斯勒茨基方程在范里安的书里用了整一个章节来讲,很明显是重点,但在高鸿业的书里只在页脚附注里提到了而已,并不做要求。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可以认为范里安的书比高鸿业的更难。首先是要勤动笔勤画图,这一点对两者都一样。数学推理且不谈,反正这事儿我也不擅长,但好好画图真的给我帮助很大,很多图看一遍过去你觉得理解了,其实你没有,耐下心来自己画一遍才能体会到里面的精华。比如高鸿业书里的垄断竞争厂商的长短期均衡那两套图,如果你画线的顺序错了最后很难恰好均衡;而要画对顺序,就必须理解长短期内的均衡到底是怎样的过程,究竟是谁决定谁的。还有斯勒茨基方程,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光看书上的几条线似乎不难,但合上书很容易又搅乱了,不如动手把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自己推一遍,马上就门儿清。有时候我觉得理解好一幅图,就能很轻松的弄明白整整一章的内容。第二,看高鸿业的书要背,一定要背。当然背到什么程度请参考你报考学校的历年真题,但我想选择这本书作参考的学校恐怕就是愿意考名词解释这种“死”题的学校,所以相信我,对待这本书切不可看懂了就算,条条框框的东西该记就辛苦一点记吧。而看范里安的书呢,一定要理解,做做配套的练习册你就明白了,光知道书上在讲啥可不行,甚至全背下来也不行,练习册有些题目貌似简单(主角都是小花小熊玛丽杰克之类的,特可爱),但如果没有真正搞懂做出来就一塌糊涂。既然高老先生的书有那么多缺点,为什么众多学校将它定为考研参考书呢?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容易备考,容易出题。范里安的书噼里啪啦就读过去了,学的是很开心,但要找出考点很难,也就是说虽然你感觉自己学会了,可拿不准会怎么出题;老师也一样,看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考。但高鸿业的书就很好,随便一翻就全是考点:先从附录中英文对照表里搞几个名词解释,再把黑体字一二三四五拖出来搞一道“请问XX有几点意义”的简答题……对于中国的考试,还是中国的教材比较配套。以上分析仅针对高鸿业的微观部分和范里安微观的对比,宏观不谈,宏观理论分歧太大,你看不同的书有可能讲的完全不一样,要比较起来太困难了。另外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就不展开了,通常考研不考这本,但是很适合放到床头随手抓来看一看,浅显易懂,严谨清晰。经济学备考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是找对方法,别走弯路。

2017计算机学硕考研调剂 总分326 政治53 英语一63 数学一96 专业课(数据结

夺魄
柳如是
你好,首先我觉得你的要求有点过高,要求公费这个问题有点严重,而且我觉得你的专业课成绩一般吧!其次,我觉得这个分数在我们学校都不一定申请到公费到,除非是我们学校的,我们只是个一般的二本。所以我觉得你还是去找几所c区的学校看看,可能可以,但是地理条件不是很好。或者你不要公费,可能可以找到比较好的211希望能帮到你吧,呵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