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通大学有法硕吗

杜鹃
龙之寿
没有,南通大学压根没法律类专业

南通大学法学专业与常州大学法学专业哪家强?

必有真宰
不吉
南通大学与常州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南通大学的历史比常州大学早,常州大学中的工科是出名的强项专业,常州大学的前身是江苏工学院,2010年升级为大学的。

大学中有法学硕士点的学校有哪些?越全越好!

鳟鲂
大辩不言
我们武汉大学的法律全国排行第一 来报考吧

法硕的名气问题!

及时爱
九个吻
我认识一个武大法硕毕业生,他本科学的是生物,中途转行考研考过去的。毕业后进了武汉中级人民法院,不过先在武汉中院挂名,在宜昌锻炼了几个月就调回来武汉了。但是武大的法硕在湖北以外地区影响力不大,如果你想考江浙沪一带的公务员,武大的法硕文凭不太好用。建议读中国政法或者人大的,全国通吃。或者你考华东政法大学或复旦。是不是名校,区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届校友都会互相提携,导师人脉很广,大家都是师兄师弟同门出身,可以给你推荐。学术水平倒在其次。任何一所大学在专业上都有自己的侧重,即使是北大清华这样的一流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能在全国排名前几,那么同济大学自然也不会例外。确切一点的说,同济大学应该是一所理工类大学,理科专业才是它吸引考生报考的最大资本,其中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已经达到了能够像清华叫板的水平。而它的文科专业就不敢恭维了,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今年同济大学在山东省文科一志愿招生计划都没有完成。众所周知,山东是高考重灾区,每年的考生数量在全国稳居第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竟然有如此多的文科高分考生没有选择同济大学,这就足以说明至少在山东,人们并不认可同济大学的文科专业。而且现在的招工单位不仅看学校的排名,更会看学校的某个专业在全国的排名。例如中国政法大学,论综合排名在全国根本数不着,但这所大学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确很吃香。所以单就法学专业而言武汉大学远胜同济大学。另外江浙沪一代经济发达,公务员待遇很高,因此报考人数也会更多。为了确保你能在成千上万的考生中脱颖而出,选择在法学专业上更有优势的武汉大学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想了解更详细的信息,那么你可以登陆这两所大学的官方网站。希望你能满意。附:中国法学专业大学排名100强 排名 等级 校 名1 A++ 北京大学2 A++ 中国人民大学3 A++ 武汉大学4 A+ 中国政法大学5 A+ 清华大学6 A+ 复旦大学7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 A 吉林大学9 A 浙江大学10 A 西南政法大学11 A 厦门大学12 A 中山大学13 A 南京大学14 A 华东政法学院15 A 南开大学16 A 华东师范大学17 A 苏州大学18 A 华中师范大学19 B+ 四川大学20 B+ 山东大学21 B+ 暨南大学22 B+ 南京师范大学23 B+ 中央民族大学24 B+ 北京师范大学25 B+ 华中科技大学26 B+ 外交学院27 B+ 云南大学28 B+ 西北政法学院29 B+ 首都师范大学30 B+ 上海大学31 B+ 湘潭大学32 B+ 兰州大学33 B+ 山西大学34 B+ 华南师范大学35 B+ 湖南师范大学36 B+ 黑龙江大学37 B 湖南大学38 B 西南财经大学39 B 安徽大学40 B 中南民族大学41 B 河南大学42 B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43 B 广西民族学院44 B 深圳大学45 B 湖北大学46 B 郑州大学47 B 上海交通大学48 B 扬州大学49 B 东北师范大学50 B 广东商学院52 B 西北大学53 B 福建师范大学54 B 宁波大学55 B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56 B 中南大学57 B 河北大学58 B 天津师范大学59 B 西北师范大学60 B 辽宁大学62 B 西南大学63 B 云南民族大学C+ 新疆大学C+ 南京财经大学C+ 东北财经大学C+ 烟台大学C+ 甘肃政法学院C+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C+ 同济大学C+ 内蒙古大学C+ 安徽师范大学C+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C+ 北京科技大学C+ 上海财经大学C+ 淮阴师范学院C+ 山东师范大学C+ 浙江师范大学C+ 西南民族大学C+ 汕头大学C+ 上海外国语大学C+ 南通大学C+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 浙江工商大学C+ 西安交通大学C+ 安徽财经大学C+ 海南大学C+ 河北师范大学C+ 温州大学C+ 东南大学C+ 烟台师范学院C+ 哈尔滨工业大学C+ 中国海洋大学C+ 徐州师范大学C+ 阜阳师范学院C+ 曲阜师范大学C+ 辽宁师范大学C+ 吉首大学C+ 大连海事大学C 贵州大学C 浙江财经学院C 华侨大学

法学院校排名

弟子记之
聚客镇
2006年中国大学法学100强排名出炉(附名单) 法学包括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公安学等5个学科类,共有12个本科专业。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法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3.67%,在1999~2003年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中,法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6.86%,法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3.56%。另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21406名博士生导师中,有781名是法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3.65%。法学是成长中的学科。2005年,开设法学专业的大学共434所。 2006中国大学法学100强 排名 等级 校 名 1 A++ 北京大学 2 A++ 中国人民大学 3 A++ 武汉大学 4 A+ 中国政法大学 5 A+ 清华大学 6 A+ 复旦大学 7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 A 吉林大学 9 A 浙江大学 10 A 西南政法大学 11 A 厦门大学 12 A 中山大学 13 A 南京大学 14 A 华东政法学院 15 A 南开大学 16 A 华东师范大学 17 A 苏州大学 18 A 华中师范大学 19 B+ 四川大学 20 B+ 山东大学 21 B+ 暨南大学 22 B+ 南京师范大学 23 B+ 中央民族大学 24 B+ 北京师范大学 25 B+ 华中科技大学 26 B+ 外交学院 27 B+ 云南大学 28 B+ 西北政法学院 29 B+ 首都师范大学 30 B+ 上海大学 31 B+ 湘潭大学 32 B+ 兰州大学 33 B+ 山西大学 34 B+ 华南师范大学 35 B+ 湖南师范大学 36 B+ 黑龙江大学 37 B 湖南大学 38 B 西南财经大学 39 B 安徽大学 40 B 中南民族大学 41 B 河南大学 42 B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43 B 广西民族学院 44 B 深圳大学 45 B 湖北大学 46 B 郑州大学 47 B 上海交通大学 48 B 扬州大学 49 B 东北师范大学 50 B 广东商学院 52 B 西北大学 53 B 福建师范大学 54 B 宁波大学 55 B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56 B 中南大学 57 B 河北大学 58 B 天津师范大学 59 B 西北师范大学 60 B 辽宁大学 62 B 西南大学 63 B 云南民族大学 C+ 新疆大学 C+ 南京财经大学 C+ 东北财经大学 C+ 烟台大学 C+ 甘肃政法学院 C+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同济大学 C+ 内蒙古大学 C+ 安徽师范大学 C+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C+ 北京科技大学 C+ 上海财经大学 C+ 淮阴师范学院 C+ 山东师范大学 C+ 浙江师范大学 C+ 西南民族大学 C+ 汕头大学 C+ 上海外国语大学 C+ 南通大学 C+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C+ 浙江工商大学 C+ 西安交通大学 C+ 安徽财经大学 C+ 海南大学 C+ 河北师范大学 C+ 温州大学 C+ 东南大学 C+ 烟台师范学院 C+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中国海洋大学 C+ 徐州师范大学 C+ 阜阳师范学院 C+ 曲阜师范大学 C+ 辽宁师范大学 C+ 吉首大学 C+ 大连海事大学 C 贵州大学 C 浙江财经学院 C 华侨大学参考资料:http://e.sina.com.cn/l/2006-05-15/1802133946.html法学包括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公安学等5个学科类,共有12个本科专业。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法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3.67%,在1999~2003年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中,法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6.86%,法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3.56%。另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21406名博士生导师中,有781名是法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3.65%。法学是成长中的学科。2005年,开设法学专业的大学共434所。 2006中国大学法学A级以上学校: http://e.sina.com.cn/l/2006-01-09/2245131990.html2005年1月,由武书连领衔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表了2005年度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及入选标准。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认为:中国一流大学是中国的顶尖大学,代表中国大学各学科门类最高学术水平。对于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说,平时学习成绩优异,希望进入国内最好的大学接受最好的专业教育,将来成为中国社会的精英。可报考中国一流大学最好的专业。2005中国大学法学前80名排名 等级 校 名 1 A++ 北京大学 2 A++ 中国人民大学 3 A++ 武汉大学 4 A+ 中国政法大学 5 A+ 复旦大学 6 A+ 清华大学 7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 A 吉林大学 9 A 浙江大学 10 A 西南政法大学 11 A 中山大学 12 A 厦门大学 13 A 华东政法学院 14 A 南京大学 15 A 南开大学 16 A 华东师范大学 17 B+ 苏州大学 18 B+ 山东大学 19 B+ 华中师范大学 20 B+ 四川大学 21 B+ 南京师范大学 22 B+ 暨南大学 23 B+ 北京师范大学 24 B+ 外交学院 25 B+ 云南大学 26 B+ 华中科技大学 28 B+ 山西大学 27 B+ 中央民族大学 29 B+ 上海大学 30 B+ 西北政法学院 31 B+ 首都师范大学 32 B+ 郑州大学 33 B+ 华南师范大学 34 B 安徽大学 35 B 兰州大学 36 B 湘潭大学 37 B 湖北大学 38 B 河南大学 39 B 湖南师范大学 40 B 黑龙江大学 41 B 中南民族大学 42 B 湖南大学 43 B 西南财经大学 44 B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45 B 东北师范大学 46 B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47 B 河北大学 48 B 扬州大学 49 B 深圳大学 50 B 广东商学院 51 B 云南民族大学 52 B 广西民族学院 53 B 烟台大学 54 B 内蒙古大学 55 B 宁波大学 56 C+ 西北大学 57 C+ 天津师范大学 58 C+ 辽宁大学 59 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0 C+ 中南大学 61 C+ 新疆大学 62 C+ 福建师范大学 63 C+ 西南师范大学 64 C+ 汕头大学 65 C+ 西北师范大学 66 C+ 河北师范大学 67 C+ 东北财经大学 68 C+ 浙江师范大学 69 C+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70 C+ 同济大学 71 C+ 上海财经大学 72 C+ 山东师范大学 73 C+ 哈尔滨工业大学 74 C+ 北京科技大学 75 C+ 西南民族大学 76 C+ 河南师范大学 77 C+ 西安交通大学 78 C+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79 C+ 南通大学 80 C+ 曲阜师范大学

中国高校法学专业排名?

魂魄将往
百合
  2016—2017年法学专业大学排行榜  法学是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大类,也是中国大学的十大学科体系之一,包括法学、政治学、公安学、社会学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上,业余人士和普通老百姓习惯将法学专业称之为法律专业。  全国共有20所开设法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2016法学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国政法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大学,以下是法学专业大学排名2016具体榜单:  法学又称法律学、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法律作为统治阶级制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

山东科技大学与南通大学相比,哪个文科专业好?

顺之则成
何必
本人是山科的,感觉山科文科不算好,不过和南通大学相比,山科的文科似乎好上一点。本人不懂如何比较,只是看硕士点的数目(南通无博士点,山科管理学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南通大学:文学院7个,政治学院2个,教育学院5个,外国语学院2个,其余不是文科,共16个 山东科技大学:找的是硕士点,粘贴在下面1.法学理论2.法律史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4.刑法学5.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6.诉讼法学7.经济法学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9.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10.军事法学11.法政策学12.英语语言文学13.俄语语言文学14.法语语言文学15.德语语言文学16.日语语言文学17.印度语言文学18.西班牙语语言文学19.阿拉伯语语言文学20.欧洲语言文学21.亚非语言文学22.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20.管理科学与工程121.工程项目管理122.资源管理与优化配置123.会计学124.企业管理125.技术经济及管理126.情报学加起来有22+8个硕士点。(这样罗列有点欺负南通大学的意思,主要是南通的不好复制,见谅) 这样比较起来,山科的文科似乎是比南通大学的好上一点的。如果选择报考山科的话,建议就报考有硕士点的本科专业,这样水平高一些。或者报考山科的管理类的专业,山科的管理学是有博士点的个人认为是山东科技大学更好一点。

河北师范大学保送研究生的条件是什么呢??商学院的学生都能保送去那个学校呢?

此下德也
银土
四年的成绩要排前几名,再综合考虑奖学金,班干部等因素,一般按班人数来定名额,比如班里有50人一般学校给2-3个保送名额,所以综合排名至少要前4名才有机会,当然有人会放弃保研,那后面的人就有机会了。具体商学院保送到那就不清楚了,想去哪个学校就自己申请,学校不干涉,如果有很强的资本(如全国英语竞赛获过奖等等),进重点应该没问题,如果只是成绩好,可能进稍弱一点的学校吧。及供参考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怎么样?07的文科高考本科分数大约是多少?

惠施
每一天
甘肃政法学院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甘肃政法学院,为甘肃省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校秉承“崇德明法,弘毅致公”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学校精神,经过51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的办学结构和培养体系,成为在我国有一定影响的政法院校和西北地区政法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甘肃政法学院地处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甘肃省兰州市,位于兰州市文化气息浓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科教中心安宁区。学校占地649,52 9.9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6,971平方米;图书馆藏书97万余册,中外文报刊近2000种。现设有法学院、公安分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行政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人民武装分院、东方现代管理学院等 10个二级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甘肃省政法干部培训中心及法学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甘肃省物证技术鉴定中心、民商法学研究中心、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中心、刑法学研究中心、经济法学研究中心、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有痕迹检验实验室、法医实验室、新闻综合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商务模拟实验室、报刊编辑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图文处理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等19个专业实验室以及2个基础实验室,有“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甘肃省司法鉴定中心”等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学校拥有覆盖行政、教学、办公、住宅为一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学校现设置法学、社会工作、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边防管理、禁毒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英语、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艺术设计等20个本科专业,涉及法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工学等5大学科门类。其中,法学、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为学校的优势专业。 学校现有民商法学、刑事科学技术等2个省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侦查学、工商管理、英语语言文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9个校级重点学科。其中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已成为在西北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优势学科,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成为甘、青、宁、新地区独有的特色学科。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等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扎根西部、默默奉献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26人,其中专任教师378人,教授、副教授135人,并在国内聘请了4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教授;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2名,多人受聘为其他院校兼职硕士生导师。学校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从英、美等国家聘请了6名长期外国专家,30多名短期外国专家。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2万余人。截止目前,共为社会培养、培训、输送了3万余名普高本专科学生、成人学生和在职政法干部。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出版专著、教材19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15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150余项。有《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及《甘肃政法学院报》等3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其中《甘肃政法学院学报》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强学报”,并连续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学校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多次举办或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与英国的英格兰科技大学、伍斯特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的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派遣多名学生赴英国、东欧、独联体国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多次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士、英格兰、马来西亚多国代表团访问交流。 2006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7年,学校面向全国14个省(区)在提前单独录取批和第二批招生。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按照“与时俱进抓发展,开拓创新抓改革,勤政廉洁抓管理、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推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基本建设为保障,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打造重点学科,培育优势专业,强化理论基础,凸显能力本位。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人才。 问:你校2007年招生概况如何?答:我校2007年分文史、理工、艺术三类,按照提前本科和普通本科两个批次,在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20个普通本科专业的学生2600人(含高水平运动员25人),另外面向甘肃省招收少数民族(本科)预科学生100人。 问:你校录取新生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答:凡报考我校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了其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委会确定的本科录取分数线,即依考生志愿顺序和高考成绩,按照德智体美全面考核,并注重相关科目(英语、语文、数学等)成绩的原则予以择优录取。鉴于报考我校的学生多、生源好,欲报考我校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最好填报各批次志愿的第一志愿。 问:你校录取新生时专业志愿安排的原则是什么?专业之间是否存在分数级差?答: 我校以调档线上报考我校的所有考生的志愿满足率最大为基本原则,按照考生高考成绩的实际考分和报考志愿安排专业,各专业存在一定的分数级差。分数级差一般在3-10分之间,同等条件下参考考生的相关科目成绩、特长等情况。 问:你校录取是对加分或降分投档的考生和有特长考生政策如何?答:我校对加分或降分投档的考生,按照教育部和当地招生主管部门有关规定进行录取,对有文学、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具有特长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并查验有关证书。 问:你校公安类专业对考生有何特殊要求?答:我校治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刑事科学技术、禁毒学等5个本科专业属公安类专业。根据公安部、教育部《公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办法》(公政治[2000]137号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公安类专业实行提前单独录取,对考生性别、年龄、政治条件、身体条件等有特殊要求。我校录取公安类专业考生时,将严格依照公政治[2000]137号文件的规定,参照考生电子档案进行招生录取。因此考生在报考上述公安类专业时,首先应根据自身条件,与《公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办法》(公政治[2000]137号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相对照,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方可报考。凡报考公安类专业的考生,根据考生所在省份公安司法部门安排的时间和要求,参加公安类专业面试、体能测试及政审。 问:你校录取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原则是什么?答:2007年我校招生专业艺术设计(本科)属美术类专业,录取该专业学生时,执行国家和相关省级招办关于艺术招生的政策,参照考生所在省级招办规定的艺术类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依据我校划定的专业课合格分数线,在文化课上线的基础上,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问:你校录取高水平运动员的原则是什么?答:经教育部批准,2007年我校面向全国招收足球(男子)和武术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25名。我校录取高水平运动员时,严格执行国家和各省招办的相关政策,在文化课达到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标准的基础上,依据考生参加我校专项水平考试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问:你校招收预科学生具体情况如何?答:2007年我校在甘肃省招收少数民族(本科)预科学生100名,文理兼收。录取时,凡属省招办投档的考生,我校将根据教育部及甘肃省教育厅少数民族预科招生的政策和规定,依照考生志愿及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预科生入学1年后,选择有关专业,经学校考核,成绩合格者转入下一级相应本科专业学习。 问:你校各专业对考生身体条件有何要求?答:我校对考生的身体健康考核,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公安类专业还必须符合公安部、教育部《公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同时外语类专业不录取口吃学生,美术类专业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 问:你校对招收男、女生比例有何规定?答:为适应学生毕业后工作的特殊需要,根据公安部、教育部关于招收新生的规定,我校公安类专业(治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禁毒学和刑事科学技术)招收女生比例一般不超过计划数的15%,外省不招收女生,其它各专业招收女生比例一般不受限制。 问:你校对外语语种有何要求?答: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限英语语种,其他专业语种不限,但入学后外语教学语种为英语。 问:你校教学管理制度方面有哪些改革措施?答:我校实行完全学分制,具体措施如下:1、弹性学制。我校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学生取得学籍后,在规定的3—6年学习年限内修业,学生修完全部规定学分后可提前至3年毕业,也可根据其学习情况和经济条件暂时停学,保留学籍,延长至6年毕业。2、选课制。学生修业期间,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习进程,确定每学期的修读课程,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上课的时间、地点、授课教师等。在完成本专业所必需的课程的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修读自己喜爱的课程。3、导师制。学校为每个学生指派导师,导师由具有教学经验的中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导师根据被指导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以主修专业为主确定修业计划、修读课程等,对学生学习全面负责。4、辅修制。每名在籍学生招生录取时确定的专业为主修专业,本科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按学校规定辅修其他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达到相关条件的,可颁发辅修专业毕业证明书。主、辅修本科专业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可申请授予双学士学位。 问:就读你校后,如要继续深造,学校可提供那些便利?答:学生在学期间可选择一定的专业方向纵深研究,可辅修第二专业,完成学业的学生可考取我校及国内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另外,我校与英国英格兰科技大学、伍斯特大学等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凡考入我校的学生、在校生、毕业生均有申请留学的资格,学校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便利。 问:你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答:我校学校毕业按教育部有关规定,面向全国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学校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各项服务,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就业。近几年毕业生主要面向全国以政法系统为主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机构就业,连续三年我校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80%以上。学校目前与武警北京市总队、云南省边防总队等单位签订协议,成为上述部队接收地方大学生基地院校。同时学校正在实行的学分制、辅修制等措施为学生的就业进一步拓宽了渠道。 问:你校今年的学费标准及住宿情况怎样?答:我校各专业新生的学费和住宿费等收费标准严格执行甘肃省财政厅、物价局、教育厅联合核准、规定的收费标准与办法。住宿情况为校内居住,四至六人一室,公寓化管理。 问:你校的奖、贷学金制度及对特困大学生的扶助措施如何?答:我校为鼓励学生奋发向上,进行创造性学习,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资助,建立了各项奖学金制度、国家助学贷款和对特困大学生的扶助措施:1、奖学金。我校奖学金设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和单项奖学金共五个等级,各奖项的总授奖面为学生总数的56%。2、国家助学贷款。对经济困难学生按现行国家规定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学校与中国工商银行甘肃分行签订了助学贷款合作协议,学生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向银行申请贷款。同时开展甘肃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3、特困生补助。我校对经审查确定的特困生实行补助政策。此外,学校还通过在校内、社会上安排勤工助学实践岗位、接受企业捐款、建立特困生基金等,多渠道多方式积极为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帮助。 四、公安类专业报考须知 一、公安类专业范围 我校2007年招生的公安类专业包括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刑事科学技术、禁毒学等5个本科专业。 二、公安类专业招生条件 一政治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政审不合格: 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言行的; 有流氓、偷窃等不良行为,道德品质不好的; 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的; 直系血亲或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旁系血亲在境外、国外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活动,本人与其划不清界限的; 直系亲属中或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旁系血亲中有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 其他原因不宜做人民警察的。 二身体条件 年龄不超过22周岁,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体重不低于50公斤;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体重不低于45公斤。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5%和低于标准体重15%者为不合格。标准体重的计算办法是: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10。 左右眼单眼裸视力应在4.8(0.6)以上,无色盲、色弱。两耳无重听,无口吃。五官端正,面部无明显特征和缺陷(如唇裂、对眼、斜眼、斜颈、各种疤麻等),嗅觉不迟钝,无鸡胸、腋臭,无严重静脉曲张、明显八字步、罗圈腿、重度平跖足(平脚板),无纹身、少白头、驼背,无各种残疾,直系血亲无精神病史。 无传染病,肝功化验指标必须在正常范围内,无甲肝、乙肝、澳抗阳性。 三、政审、面试、体能测试安排 凡录取为公安类专业的考生,学校寄发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寄发政审通知和《政审表》,以及面试、体能测试具体时间的通知。学生接通知后,在规定时间到当地派出所进行政审。学校在统一规定的全校新生报到注册前,组织学生参加面试、体能测试。 五、联系方式 甘肃政法学院教务处招生办公室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西路6号 邮编:730070 网址:http://www.gsli.e.cn E-mail:zfzb@gsli.e.cn 电话:(0931)7601433 、7601289 传真:(0931)76600232007中国大学法学100强名单 排名 等级 校 名 1 A++ 北京大学 2 A++ 中国人民大学 3 A++ 武汉大学 4 A++ 清华大学 5 A+ 中国政法大学 6 A+ 吉林大学 7 A+ 复旦大学 8 A+ 西南政法大学 9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0 A 浙江大学 11 A 厦门大学 12 A 中山大学 13 A 华东政法学院 14 A 南京大学 15 A 南开大学 16 A 华中师范大学 17 A 苏州大学 18 A 华东师范大学 19 A 山东大学 20 B+ 南京师范大学 21 B+ 暨南大学 22 B+ 北京师范大学 23 B+ 四川大学 24 B+ 中央民族大学 25 B+ 外交学院 26 B+ 华中科技大学 27 B+ 西北政法大学 28 B+ 云南大学 29 B+ 湘潭大学 30 B+ 上海大学 31 B+ 广西民族大学 32 B+ 兰州大学 33 B+ 湖南大学 34 B+ 首都师范大学 35 B+ 华南师范大学 36 B+ 上海交通大学 37 B+ 西南财经大学 38 B+ 湖南师范大学 39 B+ 山西大学 40 B 中南民族大学 41 B 东北师范大学 42 B 深圳大学 43 B 黑龙江大学 44 B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45 B 安徽大学 46 B 南京财经大学 47 B 河南大学 48 B 扬州大学 49 B 郑州大学 50 B 河北大学 51 B 湖北大学 52 B 宁波大学 53 B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54 B 广东商学院 55 B 天津师范大学 56 B 中南大学 57 B 辽宁大学 58 B 福建师范大学 59 B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360 B 甘肃政法学院 61 B 安徽师范大学 62 B 西南大学 63 B 西北师范大学 64 B 西北大学 65 B 同济大学 66 B 内蒙古大学 67 B 东北财经大学 68 B 上海财经大学 69 B 新疆大学 70 C+ 云南民族大学 71 C+ 浙江工商大学 72 C+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73 C+ 温州大学 74 C+ 浙江师范大学 75 C+ 重庆大学 76 C+ 西安交通大学 77 C+ 武汉理工大学 78 C+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79 C+ 河北师范大学 80 C+ 山东师范大学 81 C+ 中国海洋大学 82 C+ 上海外国语大学 83 C+ 烟台大学 84 C+ 淮阴师范学院 85 C+ 浙江财经学院 86 C+ 华侨大学 87 C+ 南通大学 88 C+ 鲁东大学 89 C+ 北京科技大学 90 C+ 东南大学 91 C+ 哈尔滨工业大学 92 C+ 中央财经大学 93 C+ 西南民族大学 94 C+ 汕头大学 95 C+ 阜阳师范学院 96 C+ 湖南科技大学 97 C+ 北京外国语大学 98 C+ 河海大学 99 C+ 宁夏大学 100 C+ 天津商学院参考资料:www.gsli.e.cn你好,尊敬的政法学院领导,我是一名2012年您校毕业的学生的家长,我们属于贫困地区,我孩子在你们大学四年学习期满,家长和孩子都很不容易,花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我孩子一次考试有点违纪,他刚拿出书就被教务处发现了,不听任何解释就按作弊处分:留校察看。我们当时当头一棒打晕了,我孩子一向是品学兼优,这件事对孩子和家长压力很大,说毕业时不发学位证,这种处分是不是太严重了?我是一名教师,我也查了有关国家学位证的规定,成绩全部合格,学术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应该颁发学位证,与学生的处分没有关系,你们的这种处分太严重了,我问了几所大学,像这种情况,毕业时都给了学士学位证,比如交大,我同事的一个学生受了处分又休学一年,照样颁发了学位证,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没有学位证,很多考试不能参加,你们这样做也太没有人情了,将来谁来敢报考你们的学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格、言而有情,家长在这里恳请校领导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不要坏了你们学校的声誉、影响生源,大多孩子还不懂事,不小心会犯错的,这样严厉处罚,谁还敢送孩子来你校学习呢?恳请领导取消这个决定,罚款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