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 南开的企业管理研究生

服务员
雄节
如果是考研的话,一共有2关,也就是笔试和面试,比较确定的是南开大学商学院的研究生其实本校比例很低(仅限于考试部分)。保研的话关于企业管理专业的考研复习可查看名校企业管理考研网的置顶帖及其它版块,那里有很多经验建议及专业资料等供参考,能不能考上南开企管的硕士研究生跟本科学校没有任何的关系 ,而是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其次,根据往年南开企管的分数线开分析,一般在345或者350。最后首先考研其实并不难,只要有好的复习方法,必定会成功。百度搜 学易考资 视频课程很好的啊,包含新东方,文登,文都,海天,启航,恩波等好多辅导班的最新视频,是包含基础到强化一直到冲刺全程课程的,课程都是随当年辅导班同步更新.最新的考研视频课程已经全面更新上线了,官方原版视频。视频班,课时更加全面系统,而且没有干扰,最重要的可以反复听,自己静下心来学,效果当然很好。老师讲的很到位,板书也很清晰,可以免费下载电子讲义。加油, 你一定会考上的 !

请问,南开大学有工商管理学硕士吗?

黑猫
良价
南开大学有MBA:附:南开大学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简章(全国联考)一、报考专业及研究方向 专业:工商管理研究 方向:1、一般管理 2、市场营销 3、财务管理 4、国际企业管理 5、人力资源管理二、学制 两年半——三年三、招收名额 计划招收90名左右。四、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大专毕业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验者;研究生毕业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身体健康。五、报考手续 凡具备上述条件人员,持本单位人事部门介绍信、学历证书原件、本人同一底片一寸近期照片三张,于规定时间报名。考生可以填报两个志愿学校。六、报考日期 每年不一样,差不多十月份七、报名地点 南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芝琴楼103室)。八、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共五门:政治理论、外语、数学、管理学、语文与逻辑。“政治理论”由我校单独命题,其余四门为全国GRK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各科考试时间均为三小时,均为笔试。九、考试时间 与全国统考时间相同,春节前15天左右。十、复试和录取 初试合格后参加南开大学组织的复试。其他学科专业的考生,均不得转到工商管理专业,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按录取标准和原则及招生人数择优录取。十一、录取类别 委托培养、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研究生毕业后回委托单位;自筹经费研究生参照统考计划内学生就业,毕业时由学校予以推荐,学校所在省(区、市)毕业生调配部门负责派遣到接收单位。十二、考前辅导 我校考前将举办各科辅导班。政治理论和英语到南开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报名,其他科目到国际商学院MBA办公室报名。辅导班报名时间8月24-8月31日,9月初开始上课。6月份预定辅导教材。(不知道今年有没有)十三、入学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晚上和周末。采用学分制,学员修满45学分后,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方可毕业。南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23502121)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电话:23508269)

请问,南开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好考么。。

藉外论之
一多
南开大学的管理学没有天津大学好。跨专业考研绝对没问题。至于录取比例就不好说了。本人南开大学毕业。据说不是很好考,我认识一个老师是那里的,听老师说的

南开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

春秋不变
唇如激丹
也不是很难了,只要肯努力就没有不行的事情啊。我觉得考研最主要的就是一定要坚持住,如果觉得坚持不了的就不要考了,考了也没有用了。南开的行政管理分数不低哦,对英语的成绩要求也不是一般的高哦,还有,南开大学是自主划线的大学之一,属于A区的,所以对英语和政治的分数压的也很低,不如B区和C区的那么松,所以考南开是有点难度的。还是那句话,加油,坚持就一定能考上的,南开要求的参考数目一定是全部都要看,都要考的哦,加油!

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和管理的研究生的都考哪些啊?特别是综合的复习材料是什么啊?

王昭君
大雪谷
  因为太多了,所以我分着发,希望能帮到你,如果发不完的话,你可以看看下面的参考资料!  各阶段具体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2010年9月)  1)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该专业阶段的核心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目标2: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兴趣爱好,基本了解改专业的知识框架和理念,为下一阶段的复习夯实基础;平时每周一份南方周末了解社会热点和动向,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  2)学习任务  ①泛读指定的参考书,管理学和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②学习每本教材,需在结合自己的理解绘制知识理论框架图构,建知识体系。  ③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上报教务老师,并与教务教师沟通请教。  ④扩展知识面所需书籍  ⑤综合练习:检测前一阶段学习效果配有参考答案自测。  ⑥学生在8月30日上交每门课的理论知识框架图。  ⑦不要求记忆只要求理解!  3)详细规划  一、阶段目标:对指定参考书目进行“地毯式”学习一遍,了解全书内容,理解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  二、注意事项  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  2.本阶段学习重在理解,不需强制记忆,但一定要全面。  3.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  4.看进度,卡时间。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或本校老师。  5.看书过程中,有条件听课的一定要去听听目标院校导师的课。要是不方便的话,本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可以去听一下。  三、复习进度安排  专业课的复习不是特别着急,前期也不要占用太多的复习时间,以免影响到数学和英语的复习。由于考生为跨专业,考生对于专业课的真实水平会影响进度的安排,所以特别具体的日期安排我也不在此列出,但要有一个时间底线。而且由于历年考试经验证明参考书的重要性不同,特制定较详细的安排如下:  《管理学》 张玉利: 5月-6月  《西方经济学教程》 魏埙: 7月-8月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和《管理学》 周三多:5月-8月底  注:后面两本书穿插于期间看完,主要列出前面两本书的复习计划;另外,如果考生专业课开始时间较晚,本复习计划可以向后推迟一个月,到9月底,这是底线。  参考书一:《管理学》 张玉利  日期  学习内容  知识点及命题趋势  5月3日-5月9日  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发展过程  1.了解管理是什么,出题时可能会这样出:对于管理的概念,为什么不存在唯一的定义,你是怎样理解管理的?  2.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及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执行不同管理职能时所应用的时间  3.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4.掌握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书中分为了五个阶段  5、管理学的特征,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6、理解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霍桑实验等内容,了解不同的管理派系  5月10日-5月14日  组织的目标和环境分析  1. 这部分介绍的是管理基本职能的第一个要素,理解目标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 理解目标的特征和作用,理解目标管理的定义、特点、类型和实施的过程及其评价  3. 了解组织使命的相关概念  4. 研究组织与环境互动关系是最近管理学的一个热点问题,所以这章还是比较重要的。  5. 理解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6. 理解环境对组织的影响,组织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了解组织环境和环境的层次性分解,了解环境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5月15日-5月22日  决策和计划  1、 决策和计划是管理学考试的重点。  2、 理解决策的类型,了解决策的基本要素。理解计划的涵义和作用  3、 理解科学决策的原则和决心过程,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之间的关系  4、 了解常用的决策方法,计划的一般步骤和标杆瞄准等概念  5、理解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相关概念  5月23日-5月29日  组织设计和组织结构  1. 理解组织的概念和组织设计的任务  2. 了解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影响因素,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  3. 理解管理幅度的概念,  4. 理解几种典型的组织结构,记住每种结构的优缺点  了解组织环境和环境的层次性分解,了解环境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5月30日-6月4日  人员激励  1、了解人员配备的主要工作  2、理解内外部招聘额优缺点。,理解需求、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3、了解典型的激励模型  4、理解领导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掌握授权的相关概念  5、了解各种领导方式理论  6月5日—6月11日  领导方式和领导技能  1. 理解领导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掌握授权的相关概念,了解各种领导方式理论  2. 了解人性假设理论  3. 了解沟通的相关概念  4. 了解沟通的相关概念和时间管理的涵义  6月12日—6月19日  控制系统和绩效评价  1.理解管理控制和绩效评价的概念  2.理解管理控制的特点和功能,了解控制过程  3.理解控制和计划之间的关系,了解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的优缺点  4.了解绩效评价的作用和主要工作内容  5.了解构建评价体系指标的原则  6.了解平衡计分卡的相关概念  7.理解有效控制的基本特征和控制系统的构建  8.了解全面质量控制等相关概念  6月20日—6月23日  组织变革与创新  1.了解组织变革的类型和内荣  2.了解组织变革的基本过程  3.理解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这是本章的重点  4.创新也是最近大家关注较多的一个话题。要理解创新的涵义。了解简单的创新模式  5.理解创新的源泉和创新过程。  6月24日—6月30日  管理学前沿知识扩展  本章主要涉及的是管理学最近的一些热点问题,如企业的社会责任。.本章出题的话一般也是以大题为主,不会涉及到名词解释。如信息技术对管理工作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企业处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具体战略措施。  参考书二:《 西方经济学教程》微观部分 魏埙 (略)  注: 8—9月 要关注新出台的2011年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看与往年有无变动,变动往往就是出题的重点所在。  第二阶段:强化提高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1)学习目标:  2)学习任务:  3)详细备考方案  一、阶段目标: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  分清、整理、掌握重难点,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整理真题答案。  二、注意事项  1. 将参考书中的概念、原理要注意理解记忆,书中的例题要做一遍。  2. 课后习题尤其是指定习题要完成,要规范地写出答案。  3.把书上可能考到的名词解释、问答、论述等文字性的题目都整理在笔记本上。  4.将全书的重点归纳成一系列的知识点,一定要有系统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加深印象,并且对知识有更加系统的理解。  三、参考书深入复习计划  (一)新大纲复习计划:新大纲一般在9月中旬出台,具体复习会根据今年新大纲,编写重难点知识讲义,请一定要根据基础阶段的复习安排把参考书的知识点进行逐一突破。  (二)历年真题学习计划:  时间阶段  复习  资料  周次  建议学习时间  学习内容  备注  10月1日  —11月30日  共9周  历年真题  第1周  2-3小时/套题  做08年真题  本次浏览真题,不一定都要会做,但要弄清每一道题属于书中的哪一章、哪个知识点。通过做真题要了解考试形式、考试重点、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第3周  2-3小时/套题  做09年真题  第6周  2-3小时/套题  做10年真题  通过做真题的几次经验,总结考试重点和出题规律,做到考试时有信心。  第9周  3-5小时/套题  整理真题答案  整理所有真题的答案。真题答案一定要完整。整理过程中,每道真题,尤其是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题目不能少于三遍。  (三)配套习题集巩固计划:强化阶段一定要多做习题并进行思考,把习题考查的知识点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形成答题的思路和总结出答题的规律。  注:9-10月 研究生开始网上报名,谨慎填报志愿,牢记自己的报名信息。  11.10-11.14 研究生考试报名确认工作开始,考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并照相。  第三阶段:冲刺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  1)学习目标  2)学习任务  3)详细备考方案  一、阶段目标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分析真题的出题思路,做专业课模拟试题。  二、具体复习安排:参考书回归;历年真题回归;专业课比较回归;模拟考场测试。四管齐下,把前面复习的知识点逐一消化和提升。  时间阶段  复习  资料  周次  建议学习时间  学习内容  备注  x月x日  —x月x日  共x周  指定参考书、历年真题、专业课笔记、模拟题等  第1-3周  10小时  分析真题的出题思路,预测本年度可能考查的内容和出题思路  注意是预测,而不是押题,不能留死角。有时间的话,应当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兼顾零散知识点。  15-20小时  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  记忆性的重点和真题答案可以背诵下来,这样能够让学员融会贯通,理解更加深刻。  12-15小时  全真模拟,强化考点意识  1.要注意培养考点意识,学会用标准的答题方法解答相关问题,多做模拟试卷,进一步归类整理总结。  2.多做一些模拟练习是必要的,可以让自己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对以前没有充分注意到的知识点拾遗补缺  第4周  12-15小时  查漏补缺,看看哪些章节还没掌握好,再仔细复习一下。  1.将散落在各个题目中的知识点串成串,连成片,直至复原成完整的意象。  2.对照大纲,看看自己的知识点是否理解到位、准确。  第5周  6-10小时  全面回顾,回忆知识点、易考题目及答案,准备应考。  有个别重难点实在不好记,可以先标记一下,考前一两天,甚至考前一两个小时再看,但这种题目不宜超过3-5个。  七、心理准备:  一定要有吃苦的勇气和准备,要几个月如一日地看书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很容易迷茫、懈怠和没有信心,这时候一定要坚持,要和别人做做交流,千万别钻牛角尖,一定要学会坚持,成就竹子的也就那么几节,成就一个人的也就那么几件事。.即便最后失败,也要学会对自己说!!“吾尽其志而力不达,无悔矣!” 我对你的要求只有三点:  1、坚决果断,早做决定,决定了就全身心投入。  2、一定要有计划,一定尊重你自己定的计划。  3、跟时间赛跑。多一点快的意识,少一点拖拉和完美主义。考研说到底就是应试,总共就几个月时间,不要心存打好基础、厚积薄发的幻想,直接抓住要害,就可能成功。  这三点看上去容易,但真正做好很难,但是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做到最好.  总结上面的复习步骤,简单说,无非三步:  1、看教材,熟悉内容(最迟暑假完成)  2、整理重要资料(最迟十月完成)  3、背诵(十月左右开始)  以上三步做的好的同学,专业课上130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是你考上以及能否上公费的重要保证)。当然,这也相当程度归功于自己的努力,毕竟最后能否成功,还要看自己。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5ea40100kw8l.html

南开大学考研管理科学与工程

楚楚
秧歌
如果想考研 请用心 南开研究生院网站上现在至少能查到今年的分数线 应该还没查到近年的分数线和报录比 祝好

南开大学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考研比例、保研比例及难度?

德哈
亦趋
看一下南开大学研究生院的网站上,或者南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有没有难度,是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和实际录取分数决定的http://graate.nankai.e.cn/admissions/detail.asp?id=1299这个网址进去有历年报考人数及录取人数统计的表格,下载下来看看~

谁能比较一下武汉大学和南开大学研究生企业管理专业哪个更容易考一些??谢谢

连发枪
柴生乎守
两所学校都是自主划线因此总体来说难度都不小。需要努力的复习与准备。由于地区问题,包括企业管理的排名南开大学的相对更难考。分数线只是一个方面天津判卷压分要比武汉大学压分狠不少。即使这样仍然分很高~另外南开大学在考研复试中也会刷不少人即使初试成绩非常不错复试也很可能被拒,尤其是外校的同学这要求在准备复试时把专业知识掌握的牢固一些。武汉大学报录比和南开大学比要好一些,在这方面就略弱化一点。

考经济管理系的研究生考哪个学校好?

蝴蝶杯
滔滔不绝
最新的一级学科排名!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1204 公共管理 排名 学校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得分 1 10246 复旦大学 94 10486 武汉大学 3 10001 北京大学 92 4 10003 清华大学 90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6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89 10558 中山大学 8 10335 浙江大学 87 9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86 10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84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1202 工商管理 排名 学校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得分 1 10003 清华大学 94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3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92 10055 南开大学 5 10284 南京大学 90 6 10384 厦门大学 89 7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87 8 10001 北京大学 86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10558 中山大学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排名 学校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得分 1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95 2 10003 清华大学 94 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92 4 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90 5 10335 浙江大学 89 6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8 10056 天津大学 8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4 10533 中南大学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1203 农林经济管理 排名 学校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得分 1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91 10335 浙江大学 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90 4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85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6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83 7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76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9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75 10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 73 经济学排名 1 中国人民大学 A++ 2 北京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4 南开大学 A++ 5 厦门大学 A+ 6 上海财经大学 A+ 7 浙江大学 A+ 8 南京大学 A 9 武汉大学 A 10 东北财经大学 A 11 西安交通大学 A 1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13 西南财经大学 A 14 中山大学 A 15 清华大学 A 16 吉林大学 B+ 17 暨南大学 B+ 18 西北大学 B+ 19 湖南大学 B+ 20 四川大学 B+ 21 山东大学 B+ 22 中央财经大学 B+ 2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24 华中科技大学 B+ 25 北京师范大学 B+ 26 华东师范大学 B 27 江西财经大学 B 28 天津财经大学 B 29 辽宁大学 B 3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B 31 浙江工商大学 B 32 苏州大学 B 33 华南师范大学 B 34 东南大学 B 35 山西财经大学 B 36 云南大学 B 37 兰州大学 B 38 安徽财经大学 B 39 河北大学 B 40 南京财经大学 C+ 41 北京交通大学 C+ 42 上海交通大学 C+ 43 浙江财经学院 C+ 44 湖南师范大学 C+ 45 湖北大学 C+ 46 武汉理工大学 C+ 47 东北师范大学 C+ 48 华中师范大学 C+ 49 福州大学 C+ 50 重庆大学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