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京云锦的研究院所

晋魏为脊
常卒乎乱
南京云锦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是新中国第一家工艺美术类研究所,作为中国唯一的云锦专业研究机构,承担着云锦继承和保护的历史重任。南京云锦研究所是中国云锦研究、开发、生产专业机构,也是南京云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单位。2009年南京云锦研究所被国家质检总局核批为首批地理标志使用企业,以及文化部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南京云锦研究院 万紫千红 有价值吗?

木棉
圣人不死
都是纯手工织造的,织造工人两个人分工,一天只能织一点点,艺术价值很高,而且云锦还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款值多少?不知道具体尺寸 这款有多个尺寸,一般小号的内芯尺寸27*38cm,价格在一千三四左右,还有中号的35*60的 大概三千多 再大号的 也有 根据尺寸来收藏品都是你说他有价值就有价值

南京云锦研究所的云锦围巾多少钱一条?

小红帽
乃不自得
江苏云锦研究所云景围巾需要¥980.1条非常漂亮。

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的历史沿革

夫子言道
据南梁殷云《月令广义·七月令》记载,手工织造的南京云锦开始于东晋末年,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至明、清时期,其生产规模与水平达到鼎盛。清康、嘉年间,南京云锦生产达到高峰,全城有织机3万多台,秦淮河一带机户云集,机杼声彻夜不绝。随着封建王朝的崩溃,作为皇家御用贡品的南京云锦,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南京云锦这一宝贵的民族科技文化极为重视。1956年毛主席、周总理先后指示,要把云锦工艺继承下来,发扬光大。1957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南京云锦研究所”,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工艺美术类研究所,作为全国唯一的云锦专业研究机构,承担着云锦继承和保护的历史重任。南京云锦研究所先后整理出版了大型彩色图案集《南京云锦》和黑白图案集《南京云锦》,恢复了失传品种“双面锦”、“凹凸锦”,开发出人民大会堂江苏厅装饰用锦“雨花锦”等。同时征集购买了相当一批云锦匹料、块样、实物资料,为云锦的研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南京市云锦研究所的前身为1954年成立的“云锦研究工作组”,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专家陈之佛教授担任研究工作组组长。这是新中国建国初期最早的工艺美术研究机构之一。1956年10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一定要南京的同志把云锦工艺继承下来,发扬光大。”1957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南京市云锦研究所”,这也是新中国第一家工艺美术类研究所由南京市手工业局(市二轻局前身)领导,南京市文化局业务指导。从此,南京市云锦研究所作为全国唯一的云锦专业研究机构,承担着云锦继承和保护的历史重任。1973年,研究所扩充了近百人的年轻队伍,建立了试验工厂。为了抢救开发我国各民族的民间织锦,1982年国家轻工部,拨专款决定在云锦研究所基础上建立“中国织锦工艺研究生产实验中心”,成立了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领导下的织锦专业委员会,研究所为主任委员单位和学会所在地,同时在所内筹建了《中国织锦工艺陈列馆》,使研究所成为全国织锦行业中心。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和支持下,研究所于1986年成为文物局古代丝绸文物复制研究试验基地。1994年和市旅游局合作筹建了《中华织锦村》,使我国各民族的织锦工艺得以完整的保护并以实物、实景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的眼前。2004年7月21日,南京市文化(文物)局以“宁文字(2004)113号”文批复了云锦研究所《关于成立“南京云锦博物馆”业务归口的请示》,正式批准成立“南京云锦博物馆”。同年,在由南京市园林局与南京日报社联手推出的“南京新55景”评选活动和由《金陵晚报》发起的“新金陵48景”评选活动中,南京云锦博物馆同时被收入“南京新55景”和“新金陵48景”的名录之中。2004年12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外发布公告:授予“南京云锦”原产地域产品称号。

张学锋的研究成果

其口虽言
寿
一 学术专著   1、《东晋文化》(合著者:傅江),南京出版社,2005年9月。2、《中国墓葬史》(编著),广陵书社,2009年7月。  3、《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月。二 合著、参著  1、《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修订出版。  2、《中国历史文献学》(张大可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3、《中华文物鉴赏》(罗宗真、秦浩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  4、《隋唐考古》(秦浩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5、《六朝经济史》(许辉、蒋福亚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6、《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大辞典》(唐嘉弘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7、《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范金民主编,分卷主编胡阿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  本人执笔:1,《六朝农业经济概说》,第170-227页;2,《再论六朝江南的麦作》,第271-305页;3,《东晋的“度田税米”制与土断的关系》,第306-343页;4,《论江南在唐帝国时期的地位演变》,第344-356页;5,《20世纪日本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研究》,第440-497页。  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苏新宁主编)第6章《考古学》,第222-27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三 译著  1、《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2、《中国文明记》,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又收入张明杰主编“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丛书,中华书局,2008年。  3、《日本国立三馆所藏国宝数位处理作品解题》,平凡社(东京),2001年。  4、《中国·南京云锦》(日文版),南京出版社,2003年。  5、《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合译者:伍跃、杨文信),总804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  6、《内藤湖南的世界──亚洲再生的思想》(合译者:马彪、胡宝华、李济沧),总380页,三秦出版社,2005年。  7、《居延汉简研究》,上、下册,总604页,500千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四 学术论文   1、《论唐代江南在唐帝国地位的演变》,载《古代长江下游的经济开发》,三秦出版社,1989年。  2、《唐代江南灾荒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  3、《试论六朝江南之麦作业》,《中国农史》1990年第3期。  4、《滂民考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5、《后赵浮海抄略散论》,《南京史志》1991年第3期。  6、《江苏境内的汉代王陵》,《江苏侨声》1992年第3期。  7、《唐代水旱赈恤、蠲免的实质与实效》,《中国农史》1993年第1期。  8、《菰菜、莼羹、鲈鱼脍与吴人的相思》,载《六朝史论集》,黄山书社,1993年。  9、《曹魏租调制度につての一考察——特にその租额问题を中心として——》,《史林》(日本京都)第81卷第6号,1998年11月。  10、《〈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跋》,《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11、《〈观世音应验记〉の六朝隋唐における著录と流布》,《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1卷第6号,1999年6月。  12、《幕末明治时期的中国见闻录与宇野哲人的〈中国文明记〉》,《中国文明记》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  13、《战国秦汉大小亩制新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八期,1999年。  14、《〈观世音应验记〉的发现、研究及其在六朝隋唐时期的著录和流布》,《传统文化研究》第7辑,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  15、《论曹魏租调制中的田租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4期。  16、《论东晋的度田税米制——特别是从其与土断的关系来看》,《中国史研究》(韩国大邱)第8号,2000年。  17、《西晋の占田、课田、租调制の再检讨》,《东洋史研究》(日本京都)第59卷第1号,2000年。  18、《东晋の哀帝——哀帝を通してみた东晋前、中期の政治と社会》,《古代文化》(日本京都)第52卷第8号,2000年。  19、《遣唐使的虚像与实像》,《日本新华侨报》第37-40期连载,2000年7月8日- 8月8日。  20、《西晋诸侯分食制度考实》,《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  21、《评点校本〈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文史》2001年第4期。  22、《东晋的哀帝——东晋前中期的政治与社会》,载《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社,2002年。  23、《九品相通:再论魏晋时期的户调》,《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3年第1期。  24、《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亟需认识的两个问题》,《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6日遗产周刊。  25、《日本对文化遗产的界定》,《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13日遗产周刊。  26、《日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财政预算与相应政策》,《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0日遗产周刊。  27、《日本京都、奈良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7日遗产周刊。  28、《千年历史、百年大计:日本奈良、京都文化遗产保护四例》,《中国文物报》2004年3月5日遗产周刊。  29、《书评: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中国学术》第16期,307-313页,2004年3月。  30、《南京司家山出土谢氏墓志研究》,《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32-40页。  31、《读西安出土姚无陂墓志》,《华夏考古》2005年第2期,第97-102页。  32、《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志研究》,载牟发松主编《“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319-336页。  33、《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的新思路》,《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26-38页。  34、《论南京钟山南朝坛类建筑遗存的性质》,《文物》2006年第4期,第58-68页。  35、《四—五世纪における东アジア世界の形成と东晋南朝 ——中国侧の史料を中心として——》,载田中良之、川本芳昭编《东アジア古代国家论》,すいれん舍,2006年4月,第298―323页。  36、《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上)》,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4辑,群言出版社,2006年,第257―264页。  37、《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唐代官文书三种(下)》,载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编《传统文化研究》第15辑,群言出版社,2007年,第319―322页。  38、《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墓主身份蠡测——以随葬品的考察为中心》,《文史》2008年第1辑,第31―49页。  39、《日本入唐求法僧最澄所携明州、台州官文书三种》,载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编著《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40―248页。  40、《中国考古学研究领域作者、机构和地区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8卷第6期,2008年11月,第32―43页。  41、《论洗砚池晋墓出土漆器的官工产品性质》,《南京博物院集刊》第10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12月,第47―50页。  42、《中国考古学研究概况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1期,2009年1月,第50―55页。  43、《四至五世纪东亚世界的形成与东晋南朝》,载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61―275页。  44、《六朝建康城的研究、发掘与复原》,载《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编委会编《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9年,第276―292页。五 译文   1、《回教传入中国及其批判——隋开皇年间说》,《中国回族研究》第1辑,1991年。  2、《简牍的古文书学研究》,《简帛研究》第3辑,1998年。又载《安作璋》,泰山出版社  3、《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商周春秋历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5期。  4、《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6期。  5、《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7期。  6、《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  7、《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8、《1999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清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  9、《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3期。  10、《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9期。  11、《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5期。  12、《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0期。  13、《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战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6期。  14、《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五代宋元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10期。  15、《礼忠简、徐宗简研究的展开——以居延新简的发现为契机》,载本书编委会编《安作璋先生史学研究六十周年纪念文集》第357-372页,齐鲁书社, 2007年。  16、《关于东汉边郡统治的一个考察——以放弃和重建为线索》,载《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刊行会编《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 2006年度》第109-1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教学情况本科: 隋唐考古、中国历史文选  硕士:汉唐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史料学、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史研究与方法、中国古代史通论   博士: 中国中世文物资料研究、汉唐基础史料研读、中国古代史研究

世界遗产 中国有哪些遗产属于复合遗产

罂麦
金屋泪
截止2011年6月25日,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3处。文化遗产  (26处)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2.长城(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10.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1.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2.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环秀山庄(江苏)1997.12(狮子林、沧浪亭、退思园、耦园、艺圃(江苏)2000.12 世界文化遗产)  13.颐和园(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14.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15.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  16.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18.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20.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  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  22.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世界文化遗产)  23.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世界文化遗产)  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世界文化遗产)  25.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  26.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2010.8.1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  (8处)  1.九寨沟(四川,1992.12)  2.黄龙(四川,1992.12)  3.武陵源(湖南,1992.12)  4.三江并流(云南,2003.7)  5.大熊猫栖息地(四川,2006.7)  6.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2007.6.27 )  7.三清山(江西,2008.7.8)  8.中国丹霞(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含龟峰)、浙江江郎山,2010.8.2)双重遗产  (4处)  1.泰山(山东,1987.12)  2.黄山(安徽,1990.12)  3.峨眉山—乐山(四川,1996.12)  4.武夷山(福建,1999.12)文化景观  (3处)  1.庐山(江西,1996.12 )  2.五台山(山西,2009.6.26 )  3.西湖(浙江,2011.6.25)其他形式世界遗产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34处)  昆曲  中国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福建南音  南京云锦  安徽宣纸  贵州侗族大歌  广东粤剧  《格萨尔》史诗  浙江龙泉青瓷  青海热贡艺术  藏戏  新疆《玛纳斯》  蒙古族呼麦  甘肃花儿  西安鼓乐  朝鲜族农乐舞  中国书法  中国篆刻  中国剪纸  中国雕版印刷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中国端午节  妈祖信俗  京剧  中医针灸  羌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麦西热甫(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活字印刷术(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忆遗产(7处)  传统音乐录音档案(1997,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清朝内阁秘本档(199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代大金榜(200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纳西东巴古籍文献(2005,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  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案(2007,中国国家图书馆等)。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南京有哪些地方是一定要去的

血统
彼其充实
钟山风景区交通:地铁2号线至苜蓿园站门票:中山陵免费,明孝陵70,音乐台10,明孝陵音乐台灵谷寺套票115,学生票半价57.5景区小火车每人次通票15元,单程每人5元注意:中山陵上去时跟导游听讲解,下去的时候拍照,否则会比较无聊音乐台建议买两元一袋的鸽食,吸引鸽子且足够明孝陵虽然是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只有秋天的时候比较美,另外明孝陵的地导不厚道特色:中山陵在建筑上非常讲究,例如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等,感慨一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音乐台的鸽子非常有爱,完全不怕人的类型明孝陵的神兽道是南京的名片之一,还不错时间充裕的话灵谷寺、美龄宫(门票15元)等也是可以选择游览的。2. 夫子庙交通:地铁1号线至三山街站门票:夫子庙大成殿、江南贡院、王谢故居、李香君故居四景联票40元夫子庙游船白天每人55元,晚上每人70元,一小时左右,夫子庙码头上船注意:建议下午四点之后再去夫子庙,这样既节省时间,同时可以同时看到白天和晚上夫子庙的不同风景不过个人认为夫子庙的商业气息太重了,可能和大家印象中秦淮景有区别特色:个人认为夫子庙的特色在小吃,比如最著名的秦淮八绝,在随后的美食篇会详细介绍同时可游瞻园(票价50),属于园林类的古建筑3. 总统府(也是熙园)交通:地铁2号线至大行宫站门票:全价40学生票20体会:门口是最好看的,里面内容较多,主要包括民国时期,太平天国时期,两江总督时期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展示,景区分为三部分,中庭基本是民国时期的展览,西面是孙中山总统的办公室和西花园,东区是行政院旧址和东花园同时可游梅园新村,就是八路局谈判的地方,周恩来在此办公过,有点爱国主义的感觉4. 玄武湖交通:地铁1号线至玄武湖站门票:2010年11月起免费开放特色:环洲烟柳、樱洲花海、夏秋荷花、梁洲秋菊、菱洲山岚、翠洲云树。一年四季各有其景,可以选择一段行走,也可以选择全程暴走,我就是用了半天时间暴走玄武湖一周。同时可游鸡鸣寺(门票7元,香火钱),不过鸡鸣寺最好每年三月底去,因为樱花真的很美。台城城墙(门票15元),可以东眺钟山,北赏玄武,南观九华,西览鸡鸣5.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门票:免费注意:每周一闭馆,建议两个小时,很沉重6. 莫愁湖公园交通:公交至莫愁湖公园或者莫愁公寓站门票:30元特色:3月下旬开始到4月底海棠节,5月初去看鸢尾游览时间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即可。7. 阅江楼交通:下关区大观天地(金钱豹附近)门票:40元特色:与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位于南京古城西北角,临近长江,可以登楼眺望距离市区较远,如果去金钱豹的自助餐的话可以顺便去,专门过去有点远同时可游天妃宫(需要门票)和静海寺。8. 南京长江大桥交通:地铁鼓楼站乘坐168路至南桥头堡站,火车站乘坐159路至南桥头堡站门票:免费体会:桥上的南堡和北堡的公交站台都取消了,如果想徒步行走过大桥那就要从引桥开始走,差不多徒步两个小时,不过大桥很壮观。9. 燕子矶交通:有点远,在此省略一万字门票:15元特色:长江三大名矶之一,三面临空,是观赏江景的最佳去处,康熙乾隆江南游时曾到过,不过距离市区比较远,处在南京北面,所以人也不是很多,在南京生活的人可以去一下,不过外地游客就不是很推荐了10. 雨花台路线:地铁1号线中华门站附近门票:免费体会:作为南京著名景点,陪同朋友去过3次,实在觉得没有什么内容,清明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不错,但是景区内较为幽静,如果雨后去会比较好11. 栖霞山交通:和燕子矶一样,距离市区较远,要到地铁2号线学则路站再转公交门票:枫叶节35元特色:这个必须是在11月底至12月初赏枫的时候去了,其他时候去的话真的一般了。二、民国学府游作为民国都城,当年的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等都曾叱咤新的风云,历尽岁月虽旧名不再,但已脱胎换骨成一批院校,而旧校的建筑保存完好,所以非常有特色。在此介绍具有特色的东大、南大、南师、南农、南林等。2002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这9所高校迎来办学一百周年纪念的时候江苏省政府分别给这9所高校赠鼎纪念。今年,这些大学将迎来110周年校庆。鼓楼珠江路附近高校1. 以科学名世,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母校)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东大特色建筑图书馆、大礼堂、六朝松、校门等,不多赘述,直接上图。2. 思如潮,气如虹,金陵大学——南京大学有“江东之雄”的美誉,金陵大学建筑群最早融入西方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群。南大的特色建筑有中山楼、何应钦公馆、赛珍珠旧居、北大楼等。3. 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师大随园校区被称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金陵女子大学华夏图书馆极其漂亮。4. 河海大学5. 樱花——南京林业大学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7. 南京农业大学三、民国建筑篇1. 颐和路民国公馆传奇建议行走路线:云南路-北京西路-莫干路-江苏路-宁海路-牯岭路-颐和路-西康路-上海路“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主干道叫“颐和”,两侧有“珞珈”、“牯岭”、“普陀”、“灵隐”、“赤壁”、“天竺”、“莫干”、“琅琊”、“西康”、“宁夏”诸路,琅琅上口,分外优雅。主要公馆有:宁海路5号——马歇尔公馆、宁夏路2-1号——于右任公馆、颐和路6号——阎锡山公馆、颐和路38号——汪精卫公馆、宁海路11号——蒋锄欧公馆、珞珈路1号——毛邦初公馆、牯岭路10号——胡琏公馆、珞珈路5号——汤恩伯公馆、琅琊路9号——周至柔公馆、西康路33号主楼——美国大使馆、北京西路67号A、B大楼——美国军事顾问团顾问旧址、武夷路13号——意大利大使馆、天竺路3号——加拿大大使馆2. 1912时尚街区交通:地铁1号线至大行宫站1912并不是一家酒吧的名字,而是这一条云集酒吧和餐饮店的街区的名字。南京1912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与太平北路交汇处,由17幢民国风格建筑及“共和”“博爱”“新世纪”“太平洋”4个街心广场组成。公元1912年是民国元年,南京作为当时全中国的首都经历了她历史上最繁华最鼎盛的时期,那个年代对于南京来说是美丽又辛酸的一段绮梦。依托于总统府的“南京1912”,体现的也是民国建筑的精神。17幢建筑,其中5幢是原有的民国建筑。现在入住1912街区的酒吧有:99HOUSE bar,立煌酒吧,乱世佳人,苏荷酒吧,TOUCH&TOUCH2,7CLUB,TNTCLUB(TNT潮人会所),TT酒吧,往事吧,百度酒吧,棒棒堂KTV,后街酒吧,传奇1912酒吧,乌克兰风情吧。3. 中山大道沿线国父孙中山灵柩经津浦铁路运抵南京北站后,乘船过江至码头,再沿这条路运往紫金山陵寝,因此码头定名为中山码头,改朝阳门为中山门,这段路定名为中山大道。道路两侧广植法国梧桐,为当年迎接国父灵柩时所栽。大道两侧及附近,遍布大量原国民政府建筑,或为机要,或为官邸,或为国立机构,此外还有大量重要的古代、现代建筑,因此是极具研究价值的一条路。缺点:中山大道太长,各建筑分布较密,只能骑车或步行,而且要花很长时间,许多地方还不能进,因此不推荐游客参观,在南京的学生们可以重点考虑一下四、文艺青年篇1. 先锋书店地址:鼓楼区广州路12号(南京大学广州路校门附近)如果你想和文艺青年沾上边,就一定要来泡泡号称“南京最棒的书店”——先锋书店。这是一个宁静的书店,隐藏在繁华的广州路地下,摒弃喧嚣,偷得半日闲暇,淡淡的咖啡香,舒缓的音乐,没有打扰,一本好书,一片好心情,一个理想的下午。注:是由地下车库改造的。2. 上海路的时光地址:南大和南师大的一段路这条路上林立了众多的咖啡馆和茶馆。喝壶茶、磕点瓜子,打发时光的去处。3. 浦口火车站、中山码头地址:下关中山路尽头,过长江轮渡即到浦口码头浦口火车站特色:轮渡看长江风景,浦口火车站观民国特色和朱自清背影中所描述的情景五、美食篇湖南路美食街回味(超多连锁店)南京大牌档:糖芋苗、烤鸭包、煎饺、虾黄豆腐尹氏鸡汁汤包(超多连锁店)韩复兴:盐水鸭、鸭油烧饼小肥熊冰糖葫芦天尝里脊(10元3串)马台街,韦氏梅花糕糯米+小元宵+红豆沙+白糖+红枣+红绿丝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有多少个?

卢格
大人物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单(37处)【文化遗产】(25处)长城北京故宫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明清皇家陵寝澳门历史城区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大足石刻都江堰——青城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山西云岗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开平碉楼与村落福建土楼【自然遗产】(7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文化景观】(1处)庐山风景名胜区**此外还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处,世界记忆遗产4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4处)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记忆遗产】(4处)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大金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部分)】云居寺塔及石经(北京房山) 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建国门)北海公园(北京西城区) 安济桥(河北赵县)独乐寺(天津蓟县) 云岗石窟(山西大同)丁村民宅(山西襄汾县) 永乐宫(山西芮城县)牛河梁遗址(辽宁朝阳市)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闪电河)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 汉长安古城遗址(西安)杭州西湖良渚遗址(浙江余杭) 路南石林(云南路南)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丝绸之路(中国)程阳永济桥(广西三江,即风雨桥) 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即“木塔”)卢沟桥(北京丰台) 开元寺塔(河北定州)佛光寺(山西五台县) 殷墟(河南安阳)汉大明宫遗址(西安) 桂林漓江(广西)文房四宝、传统医药、藏医药等(拟申报)

世界遗产在中国一共有多少集

放松日
芙蓉屏
  世界遗产在中国(World.Heritage.In.China)  集 数:38集   影片简介:  《世界遗产在中国》项目集合了中国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国际化的视角,对中国的自然文化和人类口述非物质遗产进行了一次最具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的介绍与诠释。为了保证影片质量,制作方投入了2660万元人民币,还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国内外纪录片创作人员;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清(HD)制作技术;运用航空拍摄、水下摄影等多种特殊拍摄手段。据不完全统计,七年来,先后有超过两百人次的创作人员深入到中国的33处遗产地(项目),采访专家学者等近300余人,行程十万公里,拍摄素材约5万分钟。这个项目成为了中国纪录片史上制作时间跨度最长、制作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创作活动。  《世界遗产在中国》将中国灿烂的自然文化遗产首次以系列纪录片的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集中展示,是向世界敞开一个个东方文明的窗口。也力图激发观众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使观众对于中国的世界遗产不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而是投入的关注和关心,自觉地保护中国世界遗产,以及其他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