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奶牛养殖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罗盘经
蝶无影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任金金××市××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表:1、流动资金估算表2、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3、销售收入的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4、主要投入物和产出物估算表5、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6、无形、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损益表9、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10、固定资产借款还本付息表附件:1、××市××乳业公司××奶牛养殖生态园区建设项目可研编制委托书2、《××奶牛养殖生态园项目区地理位置图》3、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项目名称:××奶牛养殖生态园区建设建设单位:××市××乳业公司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建设地点:××县××镇××村1、××市××乳业公司××奶牛养殖生态园区建设项目可研编制委托书2、《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4、《××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5、《××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6、《××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7、农业部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8、××省农业厅制定的《××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建设规划》(该县地形随着太行山山脉走向,由东北向西南逐步倾斜,构成东北高而西南低的天然地形。整个地形东部和东南

关于养殖行业的可行性报告怎么写

灭而有实
小罪犯
2014-2018年畜禽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2018年水产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2018年生猪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2020年 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前景预测与商业模式分析报告2014-2018年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2014-2018年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4-2018年 中国奶牛养殖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4-2018年 中国海水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4-2018年 中国内陆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3-2017年 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与商业模式分析报告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百度下载个模板,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

1000头奶牛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故天下归
多于之赢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赵志学千头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6月6日附录一、附表附表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2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3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5新增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6损益表附表7借款还本付息表附表8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附表9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附表10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11资产负债表附表12资产负债表附表13敏感性分析表二、附图附图1盈亏平衡示意图附图2敏感性分析图附图3项目厂址位置示意图附图4项目总体布置图三、附件附件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附件2组织机构代码证附件3税务登记证附件4卫生许可证附件5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附件6动物防疫许可证附件7财务审计报告附件8供电证明附件9环评证明附件10土地租赁合同附件11银行贷款意向书××力源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千头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力源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2003年,注册资本50万元,地处××县大像山镇南环路,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经营范围包括养殖、牛奶、乳制品的批发零售。该公司占地面积9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建有奶牛养殖场、乳制品生产加工车间、办公楼等生产生活区,库房、配电室、锅炉房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现有职工(6)4表1-1(表2-1甘肃省原有大大小小乳品企业母犊、公犊、淘汰奶牛质量符

生态移民会得到国家的补助是什么?

飞龙斩
芙蓉屏
以灵武县为例,对新规划建设的奶牛、肉牛养殖园区场地平整、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经验收审定后给予一定补助。对流转枣树地的,给予田间灌溉管网设施一次性补助100元/亩。对批准自打抗旱井的流转大户,经验收审定后给予投资50%的补助,在土地流转期内无偿使用(电费、维护费等个人必须承担的费用除外)。流转协议期满后,自愿放弃土地流转的,所打抗旱井设施归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另行处置。对在移民区投资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厂的,经审批后,政府解决“三通一平”(机械设备除外),同时对企业生产用电给予0.05元/度补助。将移民地区土地复平、地力培肥、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维护、田间主干道及生产道维修等建设项目给予一定补助。规划集中连片新建标准节能日光温室,按照室内实际建设面积每亩补助10000元(按照施工进度拨付资金,完成土建、钢架焊接安装后拨付50%,完成作物定植后拨付下余50%)。扩展资料:2015年,白沙县启动生态扶贫移民工程,至今140多户黎族同胞已经全部完成搬迁。搬到山下,每户村民可以获得一套住房,人均安排10亩橡胶林,每户还提供一个护林员的工作岗位,预计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将从原来的2000多元增加到1.5万多元。海南生态移民,在坚守生态红线、立足绿色发展基础上,将生活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农村人口适度易地搬迁,按“美丽乡村”标准重建。目前,海南省正在推进涉及11个自然村、541户、2255人的扶贫移民工程,力争3年时间完成搬迁。参考资料来源:灵武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生态移民脱贫增收的政策措施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生态移民双赢

杭州市环境污染情况及原因

神思
麦克尔
2006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之规定,现发布《2006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述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发展、创新、节约、稳定、为民、和谐”的总要求,围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引领“和谐创业”, 打造“平安杭州”,加快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据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40.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关键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局具体指导下,全市环保系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环境立市”的战略目标,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以环境污染整治为重点,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经过全市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在生态省考核中连续第四年被评为优秀,为杭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钱塘江干支流44.4%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37%,较上年上升10%。钱塘江上游氮磷污染仍然较重,但水质有所好转,下游耗氧物质和氮污染较重。 苕溪流域水体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的监测断面比例有所提高,由上年的33.3%上升为42.9%,而功能区达标率由上年的50%下降到42.9%,超标项目以粪大肠菌群、石油类为主。 西湖水质总体提高,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相对上年下降。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绩效得到显现,近几年总磷、生物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体处于下降趋势,透明度不断提高。 千岛湖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平均水质为Ⅲ类,湖区自净能力较强,主要污染指标从入湖口至出湖口基本趋于逐步下降,透明度逐步上升。湖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29.5,仍属贫营养水平。 青山水库水质较上年未见明显改善,水质劣于Ⅴ类,未能达到水功能区目标水质Ⅲ类要求,主要超 标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库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7.0, 较去年上升3.6,属轻度富营养水平。 运河杭州段水质类别与上年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全项评价仍劣于Ⅴ类,但下降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溶解氧、氨氮指标较上年略有所好转,但溶解氧浓度仍然较低。总磷指标稍有下降,高锰酸盐指标与上年相比基本不变。运河污染来源多而复杂,自净能力极为有限、配水量的大小对其水质影响非常明显。 城市内河水质有所改善,但总体水质仍然较差,按全项评价,各监测断面均超过相应水功能区目标,且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溶解氧、氨氮、总磷、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等。 杭州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项目达标率在76%~88%之间,水质总体达标率为84.1%,比上年下降5.6个百分点,超标项目按超标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油类、溶解氧、粪大肠菌群、铁、锰、氨氮、氟化物以及总磷。县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达标率为84.2%,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 2、工业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7.65亿吨,比上年下降11.7%,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21万吨,比上年下降1.2%,氨氮排放量0.37万吨,比上年增加28.1%。 3、措施与行动 抓好重点区域整治。全面推进7个市级重点监管区域污染整治工作。萧山南阳化工区、桐庐钟山石材2个重点监管区已通过市政府验收;萧山区成立了东片环境重点监管区整治指挥部,确保2007年摘帽任务的完成;富阳市已关停76条造纸生产线,年削减造纸废水3240万吨;建德市化工企业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新增污水治理设施17套,减少废水排放757万吨。 抓好重点流域整治。完成了钱塘江、太湖(运河)水系流域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出台了《太湖流域水质明显改善三年实施方案》,下达了《2006年度杭州市运河综合整治工作任务的通知》,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展开。加大沿河(含支流)企业的查处力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推动市区截污纳管工作,完成了75个生活小区、149家公建单位、100个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实现新增纳管污水量4万吨/日。加大运河主要断面的水质监测频次,启动了运河(杭州市)出境断面水质改善课题研究和运河流域县(区)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工程。 开展了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截止到2006年11月底,完成清水河道建设169.4公里,超计划41%;累计完成715.38公里,超计划8%。完成了 51条河道的综合整治任务。完成13条河段的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示范工程建设。开展了河道水环境状况的突击检查,有效改善了市区内河的水环境卫生。 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整治。对电镀行业实施分类整治,鼓励发展先进生产工艺,创造条件促使电镀企业进园区发展,同时对位于环境敏感区域或规模小、管理差、工艺落后的电镀企业坚决实施关停并转迁;开展水泥行业整治,关停5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全市154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全部实现关停;责成全市103家重点危险化学品单位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应急设施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抓好重点企业管理,下达在线监测任务244家、限期治理任务100余家、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任务 60余家,以及环境审计20余家。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我市加快建设和完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市区七格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投入运行,处理能力达到了55万吨/日;萧山东污水处理厂一期(30万吨/日)已通水试运行;富阳污水处理厂三期主体已完成,春江污水回用工程一期(4.5万吨/日)已投入运行,八一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处理工程已投入运行,春南综合污水处理厂25万吨/日处理工程已完成2亿左右的投资,灵桥综合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处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大源综合污水处理厂10万吨/日处理工程将开工建设;淳安千岛湖镇污水处理工程已通水试运行;余杭塘栖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良渚和余杭两镇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建成;建德梅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临安锦城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设施正在建设中。目前,全市已建成或在建的县以上污水处理厂19个,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75.5万吨/日。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和巩固工作。为保障群众喝上放心水,把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列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一是编制了杭州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在已完成11个生活饮用水源达标区的基础上,2006年又完成了15个生活饮用水源达标区的创建,拆除了22个设在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拆除8条采砂船,削减采砂量40万吨。二是开展了重点水源地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工作,在开展有机污染物监测调查工作基础上,对有能力监测的项目开展了全面监测,并编制了杭州市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月报。三是为保障饮水安全,编制了《杭州市突发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基本建立起我市饮用水源水质预测预警应急体系。四是为保障杭州市饮用水长期安全,编制了《杭州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启动了闲林备用水源工程。 继续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2006 年,完成了省下达57家规模场及市下达的37家猪牛规模场、29家禽类规模养殖场的的综合治理任务。截止2006年底,禁养区和限养区内累计削减生猪 44.4126万头、奶牛10011头、家禽386.4650万羽;关闭养猪场20个,养牛场35个;城区限养区内养殖场全部实施了关停迁转,无新建养殖场。全市共有219个(其中省治理项目74个)合计存栏量在83万头左右的规模化生猪、奶牛和禽类养殖场(户),采用粪尿干湿分离、干粪作有机肥、污水经厌氧后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等综合治理方法, 完成了治理工程建设,通过了省、市验收(含5个养殖专业村和7个养殖小区)。 三、大气环境 2006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呈现煤烟与汽车尾气混合型污染的特征。全市大部分区域处于重酸雨区。 1、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06年,杭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优)、二级(良)的天数共299天,比上年减少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1.9%。影响空气质量的三项指标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达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超过二级标准,不容忽视。其余各县(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临安市、淳安县和富阳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总体各类污染物浓度较上年有所上升。 2、酸雨 酸雨污染较为严重,大部分地区处在重酸雨区。降水pH范围为3.31~7.27,最低值出现在富阳。中心城区pH年均值4.39。酸雨发生频率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以富阳下降最多。杭州市区酸雨频率为79.8%,较上年下降2.2%。 3、降尘 近几年中心城区、萧山区和余杭区降尘浓度呈波动状态。2006年中心城区降尘较去年略有上升,萧山区、余杭区有所下降,降尘年月均值分别为9.43、8.14和6.97吨/平方千米•月。 4、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6年,全市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如下: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12万吨,比上年下降3.7%,烟尘排放量3.36万吨,比上年下降6.1%,粉尘排放量为4.79万吨,比上年下降20.9%。 5、措施与行动 以专项工作以及各项创建活动为抓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逐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一是全面完成了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第四阶段)工作,主城区87家、萧山区22家和余杭区16家单位共125家单位完成了炉窑灶改造任务,累计发放“禁燃区”专项补助资金近500万元,并出台了杭州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第五阶段)工作方案,经市政府批复后实施。 二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大机动车污染监测、控制力度,强化对不达标车辆的环境监管力度,对冒黑烟汽车进行曝光。 三是控制扬尘污染。市环保局与市建委、市城管办、市城管执法局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城市扬尘污染的控制力度,推进建筑工地全自动车辆冲洗设施的安装,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建筑、拆迁、市政等施工现场、市区道路和运输以及市区各种露天堆放物的扬尘污染,初步遏止了扬尘污染上升的趋势。 四是继续实施《杭州市服务业管理办法》,全面开展餐饮业油烟气污染整治工作。餐饮企业均安装了油烟净化器等污染治理设施。 五是继续巩固和扩大“烟尘控制区”和“一部三沿”等烟尘控制工作,制定了今后5年的大气污染整治工作任务,并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应用,全面开展了脱硫工程和工艺废气达标治理工作。余杭、富阳、桐庐等3个县(市)扩大烟尘控制区,并通过市政府验收。 四、声环境 2006年市区声环境质量总体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交通和建筑施工噪声依然是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 区域环境噪声 杭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9分贝,为轻度污染。桐庐县、建德市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临安市、富阳市处于较好水平。 道路交通噪声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为67.3分贝,比上年下降0.6分贝,低于国家70分贝的考核标准值。杭州市中心城区、余杭区较去年略有下降,萧山区、富阳市与去年持平,其余均有所上升。 杭州市区道路交通噪声超标路段占总路段的10.8%,较上年有所下降。桐庐县、临安市、建德市和富阳市道路交通噪声超标路段占总路段长的比例分别为 40.9%、24.1%、34.8%和10.8%;淳安县无重度和中度污染路段,但轻度污染路段占到总路段长的56.7%。 措施与行动 一创建“绿色工地”。2006年共创建103个绿色工地。加强夜间建筑施工的审批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夜间建设施工审批程序,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在夜间施工审批工作中严把审批关,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坚决不批。同时坚持现场踏勘制度,对需审批的施工单位提出环保要求。根据群众反映的施工噪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解决,对发现不按环保要求的施工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使我市建筑施 工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 二开展“绿色护考”。中高考期间,市环保局会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联合制定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检查的方案,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120余人(次),对敏感区域重点查,检查工地 325家(次),查到一家,重罚一家,共查处违法施工单位15家(次),有效地打击和遏制了夜间违法施工行为,给广大考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创建“安静小区”。2006年共创建 43个“安静小区”,累计创建82个“安静小区”。 四加强工业噪声治理和管理,巩固深化噪声达标区工作。 五实施道路禁鸣,降低道路交通噪声。 五、固体废物 1、工业固体废物 2006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546.09万吨,综合利用量524.54万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10.23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4.29%。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5万吨。 2、生活垃圾 2006年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158.48万吨,通过填埋、部分焚烧,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率100%。 3、危险废物 按国家对危险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全市共办理危险废物交换、转移计划报批共1016家次,比上年度增加了49%,其中工业危险废物716家次,医疗废物345家次。 2006年全市产生工业危险废物61774.98吨,无害化安全处置15607.45吨,企业储存待处置209.12吨,综合利用45988.32吨。 2006年收集并无害化安全处置医疗废物8714.17吨,收集范围涵盖整个杭州地区的各医疗机构。 4、措施与行动 建设杭州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该项目的安全填埋场部分于2006年3月22日全面恢复施工,完成库区清基,地下水导排系统、截洪沟、锚固沟建设和首层粘土碾压,防渗漏检测系统首层电极安装,首层土工复合排水网铺设及值班室、变电所、调蓄池土建、场内道路路基、挡土墙、护坡、平基降坡等工程建设任务。 开展历史遗留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工作。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已处置铬渣约7000余吨,为我市无害化处置历史遗留危险废物和修复污染土壤开创了先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开展了西湖文化广场废油渣污泥处置工作。 建设杭州市第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为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环境安全,在建德市建设杭州市第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该项目已列入杭州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浙江省发改委已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 六、辐射环境管理 1、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放射源应用单位167家,放射源917枚,其中极高危险源和高危险源共计197枚。射线装置应用单位398家,射线装置1183台。全市共有辐射工作单位542家,涉及辐照、水泥、热电、建材、医疗、造纸、勘测等各个领域。 2006年,我市购买、转让放射源118枚,收贮27家辐射工作单位闲置、废弃放射源46枚,放射性废物24桶。 2、措施与行动 一是组织开展了放射性同位素专项执法检查和射线装置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摸清底数。我市下发了《关于开展放射性同位素专项执法检查和射线装置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开展了企业申报登记、管理部门地毯式排查核实等多种形式的排查工作。 二是加强监督管理与执法检查。我市开展杭州市2006年辐射环境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和辐射安全监管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和市卫生局多次对辐射工作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确定了75家辐射工作单位为市级重点辐射工作单位,通过加强对重点辐射工作单位培训和执法检查,强化我市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管理。 三是开展辐射安全许可证集中换证工作。我市已有116家辐射工作单位办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254家辐射工作单位持有有效的《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有100余家辐射工作单位正在进入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程序。 四是切实做好建设项目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和验收工作。根据省环保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意见》文件精神,目前我市共审批销售、使用Ⅳ、Ⅴ类放射源项目,新建、改建、扩建的丙级非密封性物质工作场所,医用X射线装备类等建设项目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19项。 五是协调解决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埋存点的安全隐患问题。经过多方努力,将浙江大学之江学院60年代遗留在山洞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及核废料全面收贮。 七、生态环境保护 为加大生态市建设推进力度,2006年,市委、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列为新一轮“十大工程”之一,并在原来每年不少于4000万元生态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又新增加5000万元的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市人大对2003-2005年《加快推进杭州市生态市建设的决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绩效评估。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为龙头,以 “1250” 生态建设工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及生态乡镇、村创建为抓手,扎实开展生态市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5个主城区、8个县(市)、区及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已全部完成生态建设规划;全市143个乡镇、55个街道中有142个乡镇、32个街道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并通过了论证;3686个村中有1342 个村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2006年,12个乡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8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称号、19个乡镇获得市级生态乡镇称号、19个村获得市级生态村称号。至此,全市已建成县(区)级生态村358个,市级生态村40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28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4个。继杭州市主城区、富阳、临安、淳安、建德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后,桐庐县又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至此,我市已实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片绿”。2003-2006年我市连续四年在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耕地/土地资源 据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数据,截止2006年10月31日,杭州市土地总面积2128亩,其中农用地20908800亩,占82.8%,建设用地2861792亩,占11.3%,未利用地1490537亩,占5.9%。 耕地变化情况。2006年我市耕地减少81946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减少49226.1亩,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1908.6亩,其他减少耕地 10811.3亩;耕地增加54445亩,其中通过土地开发增加耕地13512亩,土地整理增加耕地23140亩,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1039.8亩,土地复垦增加耕地1225.1亩,其他原因增加耕地15527.6亩。耕地净减少27502亩。加上可调整土地338192亩,全市2006年末耕地总量为3620270亩。 耕地占补平衡情况。2006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49266.1亩,通过我市自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补充耕地37877.1亩,通过有偿调入土地整理折抵指标等方式委托外市补充耕地17130亩,合计补充耕地55007.1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据农业局统计,2006年全市全年共使用化肥614515吨(折标),较上年减少0.44%;农药使用量9475吨,较上年增长1.70%,其中除草剂总量3240吨,杀虫剂总量4268吨,杀菌剂总量为1967吨。 水利/森林资源 据林业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09.8亿立方米。总用水量为48.7亿立方米,耗水量为21.0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656立方米。人均年综合用水量为735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人均为 72 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为44.4%。水资源量的空间分布总的趋势是由西部山区向东部平原递减。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725万亩,森林面积1592万亩,人均2.41亩,林木蓄积量3342万立方米,人均5.06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64.0%。较“十五”初期,全市森林面积增加23万亩,林木蓄积量增加9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1.4个百分点。 杭州市境内有森林植物155科1200多种,其中蕨类植物20多科39种,裸子植物8科49种,被子植物127科11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5类39目156科779种。 全市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5个主要类群,共642种,分属47目135科。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总种数的35%,占浙江省内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数的53%。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0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59种 。 措施与行动 土地管理措施和对策 一是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二是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是“保障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结合点。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的力度,工作重点逐步从农用地整理转向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内部挖潜,努力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同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筹措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建设用地需求。 三是努力提高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水平。通过推行工业用地招牌挂新政,提高供地门槛,促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同时积极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清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防止闲置、浪费土地资源。 四是严肃查处违法用地。通过扩大卫星遥感监控区域等手段,加强土地执法力度。对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做到查人与查事相结合,切实起到查处一件震慑一片的效果。 稳步提高耕地质量 2006年全市耕地质量稳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标准农田三位一体的农田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全市50%以上的农田基本消除了水旱威胁、主要粮油经济作物产区土壤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巩固与提高。据监测,全市主要土壤类型及主要理化性状(有机质、有效磷等)呈上升趋势。土壤次生潜育化、沼泽化进程受到较好的抑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与“肥药双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开展,达到了稳产优质、节本增收的成效。示范区基本达到控制标准,全市围绕着“控氮活磷增钾补微”施肥技术达到了预期目标。全市化肥使用日趋合理,总量呈现减氮、减磷、增钾、增复混肥的态势。 太湖、钱塘江两大流域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逐步深入,评价结果证实绝大多数地区农田土壤环境保持稳定,94.5%的区域土壤符合生产要求,个别重金属如镉、铅含量偏高问题调研正在深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评价成效明显,粮油及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估工作正在兴起,生态农业园区、新型畜牧小区及循环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废弃物利用率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水土保持 完成小流域治理11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7.6平方公里。 市区河道配水和保洁 加强对市区河道长效管理和配水保洁工作的考核力度,完成市区河道配水量23.7亿立方米,河道保洁率达97%。 建设三堡引水工程,引钱塘江水入运河,输水能力超过30立方米/秒,对运河及杭州市区河道水质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县、市(区)交界河段的违法采砂事件进行重点打击,维护了正常的采砂秩序。取缔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采砂作业,核实并削减采砂总量,全市全年实际采砂量比计划采砂量天猫美国普卫欣提示:雾霾天气出行记得做好防护。

管理职能分工有多个环节组成,都是什么

成者为首
非天布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每周3课时纳入国家课程计划。然而,许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对如何安排这3课时感到非常茫然。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到教室外,校外去调查、访问、考察、活动,结果学生盲目活动,缺乏真正的深度体验;有的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集中与分散灵活使用的原则,将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在寒暑开展,结果缺乏教师过程指导;有的教师以学科教学方式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导致课堂教学预设过多;有的教师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干部主持,缺乏及时指导,学生课堂活动流于形式......如此种种,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不够。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发现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实施几个基本阶段来看,每个阶段既要有课外实践环节,也不能缺少在课堂中交流学习的环节,而教师的有效指导大部分可通过课堂完成。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堂活动成为一线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总结几种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大家交流分享。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我们将课堂组织分为几种基本形式,即:主题确定阶段的组织形式、活动策划阶段的组织形式、总结交流阶段的组织形式,此外,还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教学的基本方法。下面,详细向大家介绍。一、主题确定阶段的课堂组织形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阶段,教师的指导体现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定活动组织形式,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主题确定阶段,教师的指导应重点围绕如下几个方面。1、学生自主汇报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平时在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需要强调的是:在主题确定课之前,教师要让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方式,在实践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引发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如有位教师布置学生进行一次“下海活动”,先让到社会中去进行社会观察与调查。随后,教师在主题确定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不规范运用汉字问题、不文明经商问题、街上的流浪狗问题、交通线路不便等问题等。这样,由于问题来源于实践的情境,研究的主题将更有针对性。2、组讨论分析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第一环节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此环节中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教学生学会将问题归类的方式,确定哪些问题可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所谓问题归类,即将学生的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方面归类,对于回答“是什么?”这一层次的问题,解决比较容易。而对于回答“为什么?”“怎么做?”这一层次的问题,研究比较复杂,研究的时间也较长,一般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二方面,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主题的价值,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确定最有价值的主题。如“灵芝盆景制作与研究”主题确定阶段,学生们在最初选题时有过“木洞、杨梅栽培技术”、“家电维修”、“速生丰产林研究”等十多个设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学生逐渐认识到“杨梅种植存在周期长、因素复杂的问题,家电维修课题陈旧、技术要求高,速生丰产林研究工程量太大,难以操作等问题”,最终选择了灵芝菌盆景制作与研究这一个课题。3、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然分组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确定活动主题后,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分组,组成3——8人小组。在此阶段,教师一般引导学生简单汇报自己小组研究的活动主题,并说说选择本主题的原因,其目的是给全班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并增强目标的针对性。下面,我们看一段这一环节的课堂实录。[1]师:请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研究的小主题,并说一说主题生成的原因。生:我们小组研究的主题是“无公害蔬菜的优缺点”。我们了解到各种蔬菜种毒事件很多,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就决定调查无公害蔬菜的优缺点。向广大群众进行介绍宣传。同时也让的农民改种水稻为种无公害蔬菜,让所有的人都能吃上新鲜无毒的放心菜。师:听了你们组的汇报,让我感受到了你们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行实践活动。这说明大家很有社会责任感。生:我们调查“无公害蔬菜使用的农药”。我们发现,菜农们把打有化学农药的蔬菜销向市场,而人们吃菜后只要没病,无异常现象,就以为没事。但是,毒素进入人体后,有的并不马上发作,如果沉积在人体的毒渐渐增多,就会引起各种疾病,所以我们想了解一下,什么是化学农药,为什么有害;什么是生物农药,它有些什么优点。师:你们研究的主题很有意义,注意到了人们的健康问题。......二、综合实践活动策划阶段的课堂组织形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后,活动进入策划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小组要讨论活动计划、进行活动策划,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将自己的计划在全班交流,并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即在别的小组汇报后,能充分的讨论,为每个小组完善他们的计划,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再修改完善计划。在活动策划阶段,教师的指导应重点围绕如下几个方面。1、学生进行活动策划这一阶段的活动策划主要是小组之内进行讨论。在此期间,学生要进行小组分工,完成活动计划。教师可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为了帮助学生将活动计划做得较规范,在起始阶段,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如,提供撰写活动计划的表格。2、学生将本组方案计划在全班汇报交流在此环节中,学生小组派出学习小组长,将本组活动策划在全班汇报,与其他同学交流。3、学生针对各小组方案计划情况讨论学生分组汇报本组的活动策划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帮助完善活动计划。下面,我们看《我为城市添光彩》主题在此环节的一段课堂实录。[2]师:在小组汇报完毕完后,其他组可以提出建议或意见,还可以对其他组的计划给予评价,下面开始讨论。第一小组:我们来!生1:我们决定从十月份开始进行活动,首先,我们认为宣传比较重要,所以我们先宣传,在宣传之前,我们还要写宣传单;然后,在社区开展一些活动,如:消除白色垃圾等活动。生2:我们的时间安排,是由杨同学出的,我们请他来解释一下。杨:因为我们都是寄宿生。只有星期六日,有时间,刚才我们还统一了意见,就定在星期六下午。生3:我们的宣传活动地点定在老百姓大药房前坪。师:他们的活动安排的怎么样?生:我想给你们提供一些经验:安排时间最好不要定得太死,以免有特殊请况的同学不能参加。第一小组:我们虚心接受意见。其他学生:为什么那么定的地点是老百姓大药房呢?第一小组:第一:那儿人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宣传效果会好些;第二:离小组同学们家近,活动方便。其他学生:你们在社区还将开展哪些活动呢?第一小组:我们有一个特色的活动,绘画宣传栏;还准备成立一个社区服务小队;还可以组建一个文艺小分队,或者组建巡逻小队;可能我们有些活动还必须与有关部门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可能我们还有一些地方考虑不周全,但是,等会,我们还会抓紧时间进一步完善的,看我们的行动吧!4、学生根据讨论情况完善计划此环节在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主要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小组的方法,反思自己计划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计划。三、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交流课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汇报交流。其课堂活动过程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1、学生分组汇报活动过程在此环节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汇报活动过程。下面,我们继续以“发展无公害蔬菜”为例说明。师:......下面就让我们各小组来汇报一下自己的调查过程。......生:我们在实地看到的结果,使我们感到很惊奇,觉得不可思议。当地王伯伯介绍了无土栽培的好处,栽培方法和一些相关的知识,我们还翻阅了书籍、杂志,刊物。找到了有关的资料,讨论如何栽培。(展示了两盆蔬菜)这一盆是黄瓜、这一盆是苋菜,都是我们亲自动手种出来的无土蔬菜。生:(展示照片和表格)这是我们制作的无土栽培和有土栽培技术比较表。无土栽培分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有机基质包括药渣、谷壳、木屑、棉子壳等。无机基质包括沙、砾、珍珠岩、岩棉等;有土栽培可分为有机肥料、化学肥料和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有人粪尿,家畜粪尿、绿肥等,化学肥料必需与有机肥料配合使用。无土栽培的温度是二十度左右,有土栽培是常态温度。无土栽培只有51年的历史,是由德国两位科学家发明的新兴的技术,而有土栽培属于传统方式。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蔬菜栽培:就生长速度来看,无土栽培比有土栽培要提早5—10天上市。......在学生汇报过程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说出来。我们继续看看这位教师是怎样引导的。师:刚才各小组都展示了这次活动的调查过程和实践成果,也提出了合理化和建设性的建议。相信大家肯定有许多的感想,有情感体验,对待困难和挫折、团结协作等等,下面就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生:这次活动让我们明白了怎样与人交流,也增长了我的见识,丰富了我的知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开心,悟出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虽然活动又苦又累,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只要用心去解决,总会越过这道坎,不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怎么会结出累累硕果呢?2、教师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分组汇报后,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将活动过程遇到的困难提出来,并给予制导与支持。如,在一次小组汇报过程中有位教师发现有个小组的学生研究“中国文化”的课题,学生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有关中国文化的资料。有关于饮食文化、军事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由于研究主题分散,学生小组合作时不知如何将课题深入下去。于是,向学生提问道:你们收集了这么多有关湖南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想研究湖南的饮食文化与其他各省饮食文化的区别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讨论与探究,开展了题为“关于长江流域饮食文化差别研究”的主题活动。同时,还对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议,由此,还生发有关环境保护等问题。这样,学生从研究中国文化现象到从饮食文化研究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到对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研究,到不吃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和身体力行,再到环境问题的研究,课题不断深化,学生整体、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3、引导学生发现生成的主题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新生成的主题。这样,将活动不断拓展深入。如,在一次“中巴出城,关注公交”主题活动阶段交流时,学生谈到:通过访谈,了解到居民超过一万人数的社区,可设公交车停靠站,而自己居住的社区有四万多居民,由于社区没有公交车停靠站,居民出行很不方便。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开展了“未来社区的规划应该注意什么”的问题研究。四、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基本形式当一个活动结束后,进入总结交流阶段。针对不同的活动主题,交流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静态的交流,也有动态的交流。活动主题、活动方式不同,活动过程也千差万别。总结交流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在这里,主要介绍一种答辩式总结交流课堂组织形式。答辩式总结交流活动的基本方法是在学生进行活动交流时,请若干教师或专业人士当评委,由评委老师提出各种问题,由学生进行答辩。其基本环节为:论文作者做论文陈述——教师与学生针对性提问,研究小组当场作答——主持的教师作总结性评价。这种类型的交流,可提供学生展示交流分享情感体验和方法的的舞台;指导教师了解学生活动过程及目标落实情况;发现活动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开展活动,也在终结性评价中运用。如,中考的加试。在答辩式总结交流过程中,答辩时教师的问题设计最为关键,问题的设计指向学生在活动中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达成。一般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你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问题由来,考察学生的问题意识)(2)选择这个主题以后,你们是怎样策划活动的?(考察学生是否有计划地学习)(3)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进行的?你们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你是怎样分析收集到的信息的吗?(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考察)(4)你的研究报告分哪几方面来写的?重点是什么?你认为你们的活动有什么意义?(考察学生方法性知识的落实)(5)在本主题活动中,你们运用平时学到的哪些知识?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认为哪些知识是课本上学不到的?(考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6)请举例说明在活动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吗?(考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价值:体验性、生成性特征)下面,我们看一段课堂教学实录片段[3]答辩展示实录——奶牛养殖的连锁效应答辩实录......下面,有请我们肖梦莹等同学对他们小组的论文《奶牛疾病不容忽视》进行陈述。肖梦莹:我们小组研究的主题是《奶牛疾病不容忽视》。.......主持人:下面请评委老师提问。评委老师:请问你们是怎样选择这个主题的?肖梦莹: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奶牛养殖户最担心的就是养殖的奶牛得病,要知道,每头奶牛的价格都在万元以上,一旦得病,特别是象“疯牛病,口蹄疫”等传染病,短时间内可以导致奶牛大批死亡,不仅将给专业户的经济带来重大的损失,而且所产牛奶直接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并且,优质健康的牛奶也是每一个消费者的首选。人们希望喝到优质的牛奶,养殖专业户更希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首先必须拥有健康的牛群。所以,我们这一组敏锐的意识到“奶牛疾病不容忽视”是一个既有实践研究的价值、又能为我们社区服务的好主题。......五、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讲座的课堂组织基本形式教师对学生活动全过程的指导中,缺乏必要的专题讲座和“过程与方法”的指引,“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没能得以实现。鉴如此,我们探讨了方法指导课的教学基本方法,下面作简单介绍。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论指导方面从小学3年级开始着重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表达与交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方法构成一个比较宽泛而不失系统的方法系列。专题讲座仅仅是辅助性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方法论讲座或关于活动主题的知识讲座也不应追求学科化的系统性。如,要让学生掌握“怎样做采访“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方式一:开设小讲座,介绍做采访的相关知识;方式二:采访活动后进行总结、归纳;方式三:开展我的第一次采访主题活动:学生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自己了解什么是采访?怎样做采访—确定采访对象——讨论如何准备采访(收集信息、拟订提纲)—实施采访过程—开展交流活动。需要补充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要求学校在实践安排上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从重建学校文化的角度,合理地安排课时。[4]时间的安排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只提供了具体的课时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实施中,是安排好,还是灵活安排好;在固定的课时制中,是安排长课时还是短课时,都要依据学校的、班级的、学生课题的具体情况来定。不过,不主张过分集中使用。一般来说,有下面几类安排形式,而且这几种安排形式也可以相互组合,甚至相互融合:第一种方式,每周固定课时式,即学校实施计划中,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一般来说,每周安排固定的一个下午;第二种方式,长短课时式,这种情况一般视课题(项目)活动的多少和复杂程度来提前计划好课时的长短,如果一个课时(项目)需要120分钟课时的话,以原有的45分钟作参照,可以灵活安排为“15分钟”、“30分钟”、“45分钟”等几个单位时间,而不拘泥规定固定的某一大块时间。例如,星期一上午可安排15——30分钟交流、汇报、讨论之类,便于及时反馈;星期五下午可安排15分钟,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要做哪些事,便于按时布置。第三种方式,分段固定式,这种形式适应于有的地区利用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学生到某一固定场所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可能需要几天、一周或更长时间;第四种方式,弹性课时式,学校不统一安排或规定固定时间,而是把安排权下放到年级(或班组),年级(或班级)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灵活的,弹性地安排。或者每周的时间不固定,或者某个环节的时间随时安排,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安排一天进行。

乳品系列项目产品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捕鼠机
魔法粉
  2.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乳业是农业中最具现代性,多功能性的产业,是一个需要高度协调的产业。国外的发展经验显示,农业产业化最主要表现为畜牧业的产业化,而畜牧业的产业化有突出的表现为乳业的产业化。在农业产业化中,乳业产业化最具有代表性。  2.1国际乳业状况  发达国家把乳业的发展水平作为现代农业特别是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都有发达的乳业,2000年世界乳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平均比重约为20%,中国只有3%。欧美及大洋洲各国乳业发展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高,乳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牛奶的生产、消费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发达国家。牛奶作为食品和食品加工业原料,对许多国家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牛奶产量的一多半产自于欧美发达国家,从人均占有量看,世界各地区差异较大,人均产量最高的国家是新西兰(2000年人均牛奶占有量为3 180kg),其次为澳大利亚(584kg)、北美洲(312kg)和欧洲(284kg),最低的地区是亚洲,人均产量只有25kg。近年来,亚洲国家奶业发展迅速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近年来也把发展乳业作为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和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其中印度奶业发展尤为迅速目前,印度已成为世界牛奶生产大国,人均牛奶消费量达到100公斤。中国也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  随着乳业的发展,乳业生产逐渐从增加奶牛头数转变到提高奶牛质量。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实行减少奶牛饲养头数,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以保持奶产量的稳步增长战略。发展中国家由于乳业生产力水平低,多年来乳业以粗放经营为主,奶产量的增长依靠的是奶牛头数的增加。亚洲乳业大国如印度和中国已逐渐重视乳业的集约化经营,在奶牛头数增加的同时,强调不断提高奶牛单产水平。  随着乳制品工业的发展,乳制品一体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荷兰,现有22家乳品厂中13家是产、加、销一体化合作社,其中包括供应本国80%牛奶及其制品的三家最大的加工厂。除此之外美国、日本、印度等奶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中,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程度也非常高。  2.2国内乳业状况  从地理位置上看,世界主要奶牛养殖基地集中在北纬45度之间,南纬45度之间。在这个纬度之间,由于其天然的气候优势,草原资源丰富,适合奶牛的饲养。北纬45度,有奶牛养殖集中的欧洲、加拿大。南纬45度,有新西兰、澳大利亚,都是奶牛养殖大国。在我国,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甘肃,都处于北纬45度之间,都是我国的乳业优势区域产业带。  我国乳制品生产增长迅速,自1999年以来,我国牛奶增长幅度逐年上升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要加大进口量进行补充。据统计,2003年我国良种和改良种奶牛年末存栏893.2万头,比1999年增长了102%,奶类总产量1848.6万吨(其中牛奶1746.3万吨),比上年增长34%。在乳品加工方面,2003年全国乳制品产量140.45万吨,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5.2%。人均乳品占有量上升到14.4千克。  在国内生产大幅增长的同时,从国外进口的乳制品数量也大幅增长,2003年1-5月,乳品进口金额为17399万美元,同比增长58.8%。乳品进口数量153152吨,同比增长了42.6%。进口额最大的是各种固态乳及奶油,占进口总金额的67.3%,其次为乳清及改性乳清,占进口总额的25.1%。  在消费需求上,呈逐年大幅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奶制品的消费仍集中在大中城市,增幅保持在20%-30%,并逐步向小城市及乡镇扩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4年1-11月,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月折合乳品消费量(包括鲜乳品、酸奶和奶粉)为2.09公斤,推算全年乳品消费量为25.3公斤,年均增长18.8%。  从乳制品的生产和消费趋势看,我国乳品行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极大的差距。目前,世界人均乳制品的消费量是105千克,欧美等发达国家高达220千克,亚洲地区人均消费量为40千克,而我国目前大中城市人均消费量仅有25.3千克左右,虽然在稳步增长,但市场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根据乳业专家预测,今后5-10年,我国乳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奶牛存栏和原料奶产量将继续增加,布局将向优势区域集中(主要是内蒙、黑龙江、华北北部)。加工企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产业化程度和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乳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将会加大。  2.3本项目提出的背景  本项目建设地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拥有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水、草资源丰富,生物品种多样,区域优势显著,生态条件优越,是我国保护相对完好的一块少有的绿色净土、北国碧玉、牧草王国和草原明珠,具有草原生态绿色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与大兴安岭天然林共同构成了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该市处于奶源优势地带,草类资源,粮食资源等丰富,是传统的奶牛养殖地区。但是目前在乳业发展上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限制了奶业发展。  2.3.1奶源问题  奶源是乳制品发展的根本,奶源的发展制约并决定着乳制品的生产、消费以及质量问题。目前呼伦贝尔地区奶源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 奶牛品种混杂、产量低,良种存栏量不足。  近3年,各地在奶牛养殖发展中,已开始从增加奶牛数量向提高奶牛单产量转变,但尽管我国奶牛数量呈两位数增加。但荷斯坦良种牛比重仍不足1/3,大约有240万头牛。2004年呼伦贝尔市奶牛存栏量仅21.3头,产奶量33.6万吨,平均每头牛产量仅为1570千克/每年,大大低于全国2800~3000千克的平均水平。  我国每年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口大量的奶牛,但由于进口国奶牛量有限,目前我国各地区对高产奶牛的需求依然旺盛。低产奶牛的饲养对粮食饲料和人力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提高奶牛单产质量成为呼伦贝尔奶牛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2、 饲养方式落后,缺乏科学的饲料配比  呼伦贝尔市范围内分布着农区、牧区、林区不同的经济状态,长期以来,处于牧区的牧民奶牛养殖以散养为主,粮食饲料摄入不足,造成奶牛产奶量低。农区奶牛养殖以青贮等粮食粗饲料为主,牛奶乳脂含量低。精饲料使用率低,全市范围没有1家专业生产奶牛精饲料企业。农民养牛没有科学进行饲料配比的意识,在养殖方式上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带动,也造成了进口良种奶牛产奶量下降,为达到预期高产效果。  3、 原料奶生产、运输方式落后,影响了原料奶价格和质量  呼伦贝尔地区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经营是目前较普遍的养殖形式,奶牛养殖量以2-10头数量居多,机械挤奶设备及冷冻储奶罐由于投资较大,不适合个体农牧户投资,大多数奶户依然采取手工挤奶方式,极容易造成牛奶的二次污染以及变质,使牛奶等级降低,人为造成了牛奶价格下降,并造成了食品安全的隐患。同时手工挤奶的方式也限制了农户奶牛饲养的数量。  鲜奶作为特殊的鲜活食品,须低温贮藏,常温运输下,常温运输半径只有50公里。呼伦贝尔地域面积大,农牧民居住较分散,鲜奶运输距离长,大多数农户没有专门的鲜奶运输工具,运输的问题限制了原料奶数量和质量的提高。运输难的问题也让中间商有利可图。由于鲜奶的容易变质,许多农户不得不以低价卖给中间商,致使中间商在其中牟取暴利,同时利益的驱使也使中间商掺假情况严重。  乳制品被公认为营养最丰富的健康食品,中国的乳制品消费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乳制品消费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多次出现质量问题,造成了消费量的下降。目前乳品市场有人认为是供大于求,实际上是消费量的萎缩,奶制品品质的不可靠,成为抑制消费欲望的重要原因, 从食品安全角度,只有保证了奶源的安全才能保证乳制品的食品安全,同时保证乳制品的消费。  2.3.2乳制品加工水平低  我国的乳制品生产及品牌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不规范,竞争无秩序。呼伦贝尔地区处理能力在20吨左右的小型乳制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档次低,质量难以保证,并造成了原料奶的无序竞争,同时,低品质产品又造成了原料奶的浪费。目前国内各乳品厂商纷纷将工厂进驻呼伦贝尔地区,但大多数厂商只注重奶源的争夺,而不对奶源进行投资建设,造成了该地区奶源竞争混乱。乳制品加工能力的不足,也造成了农牧民奶牛不敢大规模发展养牛,而持观望的态度。  有专家预测,中国入世5年内大多数的乳品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我国目前现有1500多家乳品企业,年产量800万吨,但90%属于小企业,日产量低于100吨,产品种类少,产品或者单一、或者“小而全”,无拳头产品,多数处于新产品上不去,成本降不下来,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规模又缺乏资金的困境。即使目前国内较知名的光明乳业的年销售额,只占世界排名第25位的新西兰乳业集团年销售额的1/10;国内乳品企业的销售总额加起来也难与瑞士“雀巢”年销售133亿元相比,实力相差悬殊。  我从项目建议书上扣的,好的话多给点分哈。投资不错的

杭州环境污染和保护的调查报告 200分 大家帮帮忙

长城长
说失屠羊
2008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一)http://hzbbs.soufun.com/2010064106~-1~230/54740771_54740771.htm2008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二)http://hzbbs.soufun.com/2010064106~-1~230/54740775_54740775.htm2008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三)http://hzbbs.soufun.com/2010064106~-1~230/54740777_54740777.htm2008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四)http://hzbbs.soufun.com/2010064106~-1~230/54740779_54740779.htm2008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五)http://hzbbs.soufun.com/2010064106~-1~230/54740782_54740782.htm2008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六)http://hzbbs.soufun.com/2010064106~-1~230/54740784_54740784.htm2008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七)http://hzbbs.soufun.com/2010064106~-1~230/54740786_54740786.htm2008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八)http://hzbbs.soufun.com/2010064106~-1~230/54740992_54740992.htm2006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之规定,现发布《2006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述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发展、创新、节约、稳定、为民、和谐”的总要求,围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引领“和谐创业”, 打造“平安杭州”,加快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据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40.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关键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局具体指导下,全市环保系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环境立市”的战略目标,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以环境污染整治为重点,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经过全市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在生态省考核中连续第四年被评为优秀,为杭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钱塘江干支流44.4%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37%,较上年上升10%。钱塘江上游氮磷污染仍然较重,但水质有所好转,下游耗氧物质和氮污染较重。 苕溪流域水体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的监测断面比例有所提高,由上年的33.3%上升为42.9%,而功能区达标率由上年的50%下降到42.9%,超标项目以粪大肠菌群、石油类为主。 西湖水质总体提高,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相对上年下降。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绩效得到显现,近几年总磷、生物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体处于下降趋势,透明度不断提高。 千岛湖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平均水质为Ⅲ类,湖区自净能力较强,主要污染指标从入湖口至出湖口基本趋于逐步下降,透明度逐步上升。湖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29.5,仍属贫营养水平。 青山水库水质较上年未见明显改善,水质劣于Ⅴ类,未能达到水功能区目标水质Ⅲ类要求,主要超 标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库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7.0, 较去年上升3.6,属轻度富营养水平。 运河杭州段水质类别与上年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全项评价仍劣于Ⅴ类,但下降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溶解氧、氨氮指标较上年略有所好转,但溶解氧浓度仍然较低。总磷指标稍有下降,高锰酸盐指标与上年相比基本不变。运河污染来源多而复杂,自净能力极为有限、配水量的大小对其水质影响非常明显。 城市内河水质有所改善,但总体水质仍然较差,按全项评价,各监测断面均超过相应水功能区目标,且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溶解氧、氨氮、总磷、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等。 杭州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项目达标率在76%~88%之间,水质总体达标率为84.1%,比上年下降5.6个百分点,超标项目按超标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油类、溶解氧、粪大肠菌群、铁、锰、氨氮、氟化物以及总磷。县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达标率为84.2%,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 2、工业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7.65亿吨,比上年下降11.7%,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21万吨,比上年下降1.2%,氨氮排放量0.37万吨,比上年增加28.1%。 3、措施与行动 抓好重点区域整治。全面推进7个市级重点监管区域污染整治工作。萧山南阳化工区、桐庐钟山石材2个重点监管区已通过市政府验收;萧山区成立了东片环境重点监管区整治指挥部,确保2007年摘帽任务的完成;富阳市已关停76条造纸生产线,年削减造纸废水3240万吨;建德市化工企业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新增污水治理设施17套,减少废水排放757万吨。 抓好重点流域整治。完成了钱塘江、太湖(运河)水系流域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出台了《太湖流域水质明显改善三年实施方案》,下达了《2006年度杭州市运河综合整治工作任务的通知》,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展开。加大沿河(含支流)企业的查处力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推动市区截污纳管工作,完成了75个生活小区、149家公建单位、100个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实现新增纳管污水量4万吨/日。加大运河主要断面的水质监测频次,启动了运河(杭州市)出境断面水质改善课题研究和运河流域县(区)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工程。 开展了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截止到2006年11月底,完成清水河道建设169.4公里,超计划41%;累计完成715.38公里,超计划8%。完成了 51条河道的综合整治任务。完成13条河段的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示范工程建设。开展了河道水环境状况的突击检查,有效改善了市区内河的水环境卫生。 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整治。对电镀行业实施分类整治,鼓励发展先进生产工艺,创造条件促使电镀企业进园区发展,同时对位于环境敏感区域或规模小、管理差、工艺落后的电镀企业坚决实施关停并转迁;开展水泥行业整治,关停5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全市154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全部实现关停;责成全市103家重点危险化学品单位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应急设施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抓好重点企业管理,下达在线监测任务244家、限期治理任务100余家、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任务 60余家,以及环境审计20余家。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我市加快建设和完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市区七格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投入运行,处理能力达到了55万吨/日;萧山东污水处理厂一期(30万吨/日)已通水试运行;富阳污水处理厂三期主体已完成,春江污水回用工程一期(4.5万吨/日)已投入运行,八一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处理工程已投入运行,春南综合污水处理厂25万吨/日处理工程已完成2亿左右的投资,灵桥综合污水处理厂15万吨/日处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大源综合污水处理厂10万吨/日处理工程将开工建设;淳安千岛湖镇污水处理工程已通水试运行;余杭塘栖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良渚和余杭两镇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建成;建德梅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临安锦城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设施正在建设中。目前,全市已建成或在建的县以上污水处理厂19个,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75.5万吨/日。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和巩固工作。为保障群众喝上放心水,把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列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一是编制了杭州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在已完成11个生活饮用水源达标区的基础上,2006年又完成了15个生活饮用水源达标区的创建,拆除了22个设在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拆除8条采砂船,削减采砂量40万吨。二是开展了重点水源地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工作,在开展有机污染物监测调查工作基础上,对有能力监测的项目开展了全面监测,并编制了杭州市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月报。三是为保障饮水安全,编制了《杭州市突发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基本建立起我市饮用水源水质预测预警应急体系。四是为保障杭州市饮用水长期安全,编制了《杭州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启动了闲林备用水源工程。 继续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2006 年,完成了省下达57家规模场及市下达的37家猪牛规模场、29家禽类规模养殖场的的综合治理任务。截止2006年底,禁养区和限养区内累计削减生猪 44.4126万头、奶牛10011头、家禽386.4650万羽;关闭养猪场20个,养牛场35个;城区限养区内养殖场全部实施了关停迁转,无新建养殖场。全市共有219个(其中省治理项目74个)合计存栏量在83万头左右的规模化生猪、奶牛和禽类养殖场(户),采用粪尿干湿分离、干粪作有机肥、污水经厌氧后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等综合治理方法, 完成了治理工程建设,通过了省、市验收(含5个养殖专业村和7个养殖小区)。 三、大气环境 2006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呈现煤烟与汽车尾气混合型污染的特征。全市大部分区域处于重酸雨区。 1、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06年,杭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优)、二级(良)的天数共299天,比上年减少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1.9%。影响空气质量的三项指标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达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超过二级标准,不容忽视。其余各县(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临安市、淳安县和富阳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总体各类污染物浓度较上年有所上升。 2、酸雨 酸雨污染较为严重,大部分地区处在重酸雨区。降水pH范围为3.31~7.27,最低值出现在富阳。中心城区pH年均值4.39。酸雨发生频率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以富阳下降最多。杭州市区酸雨频率为79.8%,较上年下降2.2%。 3、降尘 近几年中心城区、萧山区和余杭区降尘浓度呈波动状态。2006年中心城区降尘较去年略有上升,萧山区、余杭区有所下降,降尘年月均值分别为9.43、8.14和6.97吨/平方千米•月。 4、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6年,全市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如下: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12万吨,比上年下降3.7%,烟尘排放量3.36万吨,比上年下降6.1%,粉尘排放量为4.79万吨,比上年下降20.9%。 5、措施与行动 以专项工作以及各项创建活动为抓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逐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一是全面完成了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第四阶段)工作,主城区87家、萧山区22家和余杭区16家单位共125家单位完成了炉窑灶改造任务,累计发放“禁燃区”专项补助资金近500万元,并出台了杭州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第五阶段)工作方案,经市政府批复后实施。 二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大机动车污染监测、控制力度,强化对不达标车辆的环境监管力度,对冒黑烟汽车进行曝光。 三是控制扬尘污染。市环保局与市建委、市城管办、市城管执法局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城市扬尘污染的控制力度,推进建筑工地全自动车辆冲洗设施的安装,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建筑、拆迁、市政等施工现场、市区道路和运输以及市区各种露天堆放物的扬尘污染,初步遏止了扬尘污染上升的趋势。 四是继续实施《杭州市服务业管理办法》,全面开展餐饮业油烟气污染整治工作。餐饮企业均安装了油烟净化器等污染治理设施。 五是继续巩固和扩大“烟尘控制区”和“一部三沿”等烟尘控制工作,制定了今后5年的大气污染整治工作任务,并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应用,全面开展了脱硫工程和工艺废气达标治理工作。余杭、富阳、桐庐等3个县(市)扩大烟尘控制区,并通过市政府验收。 四、声环境 2006年市区声环境质量总体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交通和建筑施工噪声依然是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 区域环境噪声 杭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9分贝,为轻度污染。桐庐县、建德市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临安市、富阳市处于较好水平。 道路交通噪声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为67.3分贝,比上年下降0.6分贝,低于国家70分贝的考核标准值。杭州市中心城区、余杭区较去年略有下降,萧山区、富阳市与去年持平,其余均有所上升。 杭州市区道路交通噪声超标路段占总路段的10.8%,较上年有所下降。桐庐县、临安市、建德市和富阳市道路交通噪声超标路段占总路段长的比例分别为 40.9%、24.1%、34.8%和10.8%;淳安县无重度和中度污染路段,但轻度污染路段占到总路段长的56.7%。 措施与行动 一创建“绿色工地”。2006年共创建103个绿色工地。加强夜间建筑施工的审批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夜间建设施工审批程序,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在夜间施工审批工作中严把审批关,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坚决不批。同时坚持现场踏勘制度,对需审批的施工单位提出环保要求。根据群众反映的施工噪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解决,对发现不按环保要求的施工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使我市建筑施 工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 二开展“绿色护考”。中高考期间,市环保局会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联合制定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检查的方案,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120余人(次),对敏感区域重点查,检查工地 325家(次),查到一家,重罚一家,共查处违法施工单位15家(次),有效地打击和遏制了夜间违法施工行为,给广大考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创建“安静小区”。2006年共创建 43个“安静小区”,累计创建82个“安静小区”。 四加强工业噪声治理和管理,巩固深化噪声达标区工作。 五实施道路禁鸣,降低道路交通噪声。 五、固体废物 1、工业固体废物 2006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546.09万吨,综合利用量524.54万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10.23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4.29%。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5万吨。 2、生活垃圾 2006年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158.48万吨,通过填埋、部分焚烧,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率100%。 3、危险废物 按国家对危险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全市共办理危险废物交换、转移计划报批共1016家次,比上年度增加了49%,其中工业危险废物716家次,医疗废物345家次。 2006年全市产生工业危险废物61774.98吨,无害化安全处置15607.45吨,企业储存待处置209.12吨,综合利用45988.32吨。 2006年收集并无害化安全处置医疗废物8714.17吨,收集范围涵盖整个杭州地区的各医疗机构。 4、措施与行动 建设杭州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该项目的安全填埋场部分于2006年3月22日全面恢复施工,完成库区清基,地下水导排系统、截洪沟、锚固沟建设和首层粘土碾压,防渗漏检测系统首层电极安装,首层土工复合排水网铺设及值班室、变电所、调蓄池土建、场内道路路基、挡土墙、护坡、平基降坡等工程建设任务。 开展历史遗留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工作。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已处置铬渣约7000余吨,为我市无害化处置历史遗留危险废物和修复污染土壤开创了先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开展了西湖文化广场废油渣污泥处置工作。 建设杭州市第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为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环境安全,在建德市建设杭州市第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该项目已列入杭州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浙江省发改委已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 六、辐射环境管理 1、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放射源应用单位167家,放射源917枚,其中极高危险源和高危险源共计197枚。射线装置应用单位398家,射线装置1183台。全市共有辐射工作单位542家,涉及辐照、水泥、热电、建材、医疗、造纸、勘测等各个领域。 2006年,我市购买、转让放射源118枚,收贮27家辐射工作单位闲置、废弃放射源46枚,放射性废物24桶。 2、措施与行动 一是组织开展了放射性同位素专项执法检查和射线装置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摸清底数。我市下发了《关于开展放射性同位素专项执法检查和射线装置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开展了企业申报登记、管理部门地毯式排查核实等多种形式的排查工作。 二是加强监督管理与执法检查。我市开展杭州市2006年辐射环境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和辐射安全监管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和市卫生局多次对辐射工作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确定了75家辐射工作单位为市级重点辐射工作单位,通过加强对重点辐射工作单位培训和执法检查,强化我市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管理。 三是开展辐射安全许可证集中换证工作。我市已有116家辐射工作单位办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254家辐射工作单位持有有效的《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有100余家辐射工作单位正在进入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程序。 四是切实做好建设项目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和验收工作。根据省环保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意见》文件精神,目前我市共审批销售、使用Ⅳ、Ⅴ类放射源项目,新建、改建、扩建的丙级非密封性物质工作场所,医用X射线装备类等建设项目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19项。 五是协调解决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埋存点的安全隐患问题。经过多方努力,将浙江大学之江学院60年代遗留在山洞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及核废料全面收贮。 七、生态环境保护 为加大生态市建设推进力度,2006年,市委、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列为新一轮“十大工程”之一,并在原来每年不少于4000万元生态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又新增加5000万元的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市人大对2003-2005年《加快推进杭州市生态市建设的决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绩效评估。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为龙头,以 “1250” 生态建设工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及生态乡镇、村创建为抓手,扎实开展生态市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5个主城区、8个县(市)、区及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已全部完成生态建设规划;全市143个乡镇、55个街道中有142个乡镇、32个街道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并通过了论证;3686个村中有1342 个村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2006年,12个乡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8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称号、19个乡镇获得市级生态乡镇称号、19个村获得市级生态村称号。至此,全市已建成县(区)级生态村358个,市级生态村40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28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4个。继杭州市主城区、富阳、临安、淳安、建德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后,桐庐县又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至此,我市已实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片绿”。2003-2006年我市连续四年在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耕地/土地资源 据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数据,截止2006年10月31日,杭州市土地总面积2128亩,其中农用地20908800亩,占82.8%,建设用地2861792亩,占11.3%,未利用地1490537亩,占5.9%。 耕地变化情况。2006年我市耕地减少81946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减少49226.1亩,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1908.6亩,其他减少耕地 10811.3亩;耕地增加54445亩,其中通过土地开发增加耕地13512亩,土地整理增加耕地23140亩,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1039.8亩,土地复垦增加耕地1225.1亩,其他原因增加耕地15527.6亩。耕地净减少27502亩。加上可调整土地338192亩,全市2006年末耕地总量为3620270亩。 耕地占补平衡情况。2006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49266.1亩,通过我市自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补充耕地37877.1亩,通过有偿调入土地整理折抵指标等方式委托外市补充耕地17130亩,合计补充耕地55007.1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据农业局统计,2006年全市全年共使用化肥614515吨(折标),较上年减少0.44%;农药使用量9475吨,较上年增长1.70%,其中除草剂总量3240吨,杀虫剂总量4268吨,杀菌剂总量为1967吨。 水利/森林资源 据林业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09.8亿立方米。总用水量为48.7亿立方米,耗水量为21.0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656立方米。人均年综合用水量为735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人均为 72 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为44.4%。水资源量的空间分布总的趋势是由西部山区向东部平原递减。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725万亩,森林面积1592万亩,人均2.41亩,林木蓄积量3342万立方米,人均5.06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64.0%。较“十五”初期,全市森林面积增加23万亩,林木蓄积量增加9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1.4个百分点。 杭州市境内有森林植物155科1200多种,其中蕨类植物20多科39种,裸子植物8科49种,被子植物127科11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5类39目156科779种。 全市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5个主要类群,共642种,分属47目135科。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总种数的35%,占浙江省内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数的53%。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0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59种 。 措施与行动 土地管理措施和对策 一是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二是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是“保障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结合点。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的力度,工作重点逐步从农用地整理转向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内部挖潜,努力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同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筹措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建设用地需求。 三是努力提高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水平。通过推行工业用地招牌挂新政,提高供地门槛,促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同时积极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清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防止闲置、浪费土地资源。 四是严肃查处违法用地。通过扩大卫星遥感监控区域等手段,加强土地执法力度。对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做到查人与查事相结合,切实起到查处一件震慑一片的效果。 稳步提高耕地质量 2006年全市耕地质量稳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标准农田三位一体的农田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全市50%以上的农田基本消除了水旱威胁、主要粮油经济作物产区土壤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巩固与提高。据监测,全市主要土壤类型及主要理化性状(有机质、有效磷等)呈上升趋势。土壤次生潜育化、沼泽化进程受到较好的抑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与“肥药双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开展,达到了稳产优质、节本增收的成效。示范区基本达到控制标准,全市围绕着“控氮活磷增钾补微”施肥技术达到了预期目标。全市化肥使用日趋合理,总量呈现减氮、减磷、增钾、增复混肥的态势。 太湖、钱塘江两大流域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逐步深入,评价结果证实绝大多数地区农田土壤环境保持稳定,94.5%的区域土壤符合生产要求,个别重金属如镉、铅含量偏高问题调研正在深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评价成效明显,粮油及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估工作正在兴起,生态农业园区、新型畜牧小区及循环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废弃物利用率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水土保持 完成小流域治理11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7.6平方公里。 市区河道配水和保洁 加强对市区河道长效管理和配水保洁工作的考核力度,完成市区河道配水量23.7亿立方米,河道保洁率达97%。 建设三堡引水工程,引钱塘江水入运河,输水能力超过30立方米/秒,对运河及杭州市区河道水质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县、市(区)交界河段的违法采砂事件进行重点打击,维护了正常的采砂秩序。取缔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采砂作业,核实并削减采砂总量,全市全年实际采砂量比计划采砂量减少59万吨。 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以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为重点,完善林木采伐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推广林木采伐公示制,严格执行采伐限额。 加大木材检查执法力度。据统计,全市共检查运输木材车辆29185车次,查处违章运输木材案件4282起,查处违章运输木材16372.5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43406万元。 加强野生动植物宣传保护力度。举行“关注鸟类,关注人类,预防禽流感”为主题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暨“爱鸟周”活动。与国家濒管办杭州办事处共同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宣传活动。联合工商、公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先后开展了代号为“绿剑一号”、“绿锋二号”、“绿盾行动”的专项行动。启动候鸟疫情疫病监测项目——杭州野生动物疫情疫病(候鸟)监测项目。 深化森林火灾综合治理。加强林区野外火源管理,实施“清火行动”。在森林火灾重点防范区域新建生物防火林带210公里,在临安、淳安、建德和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合计建成5个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推进群众性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及武警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努力把火灾消灭在始发状态。全年森林火灾受害率0.1‰,发生率1.1次 /10万公顷,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加强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工程治理,积极开展生物、物理、化学和营林措施等综合治理。全市共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面积91345亩,同比下降26.5%;实施监测面积921.3847万亩,监测覆盖率为100%。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建立农村垃圾收集系统,采取户聚、村集中、乡镇中转、县(市)以上处置的办法进行处置,推广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示范工程,2006年全面完成了98个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工程建设;妥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采取了铺管进网、建设集中处理设施以及采用生物技术、土地利用、沼气工程等适宜处理措施和技术,建成了97个村的农民生活 污水处理工程。 二是大力开展“肥药双控”示范区建设。全市建立了“肥药双控”省、市级示范工程37个,示范方面积为33220亩,建成示范区核心方4600余亩。 三是逐步扩大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无公害基地和绿色品牌。按照建设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农业要求,大力推广

关于环保的资料!!!

银吉
人也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http://photo.163.com/openpic.php?user=yanrong.0539&pid=157062603&_dir=%2F7721231 http://photo.163.com/openpic.php?user=yanrong.0539&pid=185664563&_dir=%2F7721231 http://photo.163.com/openpic.php?user=yanrong.0539&pid=185664848&_dir=%2F7721231 http://photo.163.com/openpic.php?user=yanrong.0539&pid=185664939&_dir=%2F7721231 http://photo.163.com/openpic.php?user=tiger1816&pid=356648901&_dir=%2F15041129 http://photo.163.com/openpic.php?user=yanrong.0539&pid=157062182&_dir=%2F7721231 http://photo.163.com/openpic.php?user=zhangjinzhu66&pid=294919992&_dir=%2F12813889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iuxf520_csu&_dir=%2F16360646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tar.311&_dir=%2F16570588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aaaaaahyh&_dir=%2F16427511&page=1 http://photo.163.com/openpic.php?user=zhangjian615&pid=398392263&_dir=%2F16394677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amwayyc&_dir=%2F16374632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xingyu5566&_dir=%2F16003300 http://photo.163.com/openpic.php?user=67167895&pid=371300952&_dir=%2F15551330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67167895&_dir=%2F15551330&page=2 http://www.iecool.com/photo/1/1_0.htm 中国环境在线http://www.chinaeol.net/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网http://www.cae.org.cn/ 国际生态网http://www.21ceco.com/ 绿色学校网http://www.greenschools.com.cn/ 中国青年报绿网http://www.cydgn.org/ 野生动物之家http://animal.ioz.ac.cn/ 可可西里http://www.kekexili.com/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http://www.igbp.kva.se/ 保护母亲河http://www.momriver.org/ 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网站http://www.gvbchina.org/ 自然之友http://www.fon.org.cn/ 中国环保网http://www.ep.net.cn/ 生态中国http://www.ecologycn.com/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其内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液、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 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 的保护。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 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