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新媒体方向研究生就业方向有哪些

法琳
好可爱
现在这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大学竞争力下降了,而是因为大学就业竞争力下降了,不然为什么这么多人找不到工作宁可改行,大学三年四年白读了;建议你可以多多参考一下现在社会热门行业,例如厨师和西点师,这一行行业缺口大,待遇高。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考研

彼于致福
乐斗
这个专业毕业后会从事媒体行业的相关行业,一般毕业后如果去公司或电视台,会做些行政类的工作,在栏目组做做策划。如果做研究的话,可能去做些经济论坛。08年的亚洲传媒经济论坛就在中传召开的。这个专业不属于经济类,属于媒体/文化方面的,是研究媒体管理和文化在经济领域中的问题,比如媒体在某一行业中拉动GDP增长所做的贡献,等等。 就业方面,该专业的研究生比本科生稍有些优势,不过研究生和本科生可能应聘的职位一样。就业率有70%左右,该专业在中传算不上王牌专业,但也算比较好的专业了。 考试难度并不大,除了中传的几个王牌专业特难考外,其他的都不很难,统考考过,英语分数高,优势大些。复试要考《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媒介经济学》、《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 传媒经济学教程(07版)》、《 媒介经营与管理总论》,认真复习就行 中传不以任何形式办考研辅导班,所以如果发现有中传的辅导班,肯定是作假。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可参考网站:http://yz.cuc.e.cn/ 以下内容来自中传招生简章:传媒经济学专业(050336)传媒经济学是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范围主要体现了经济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的交差和融合。本专业培养既懂得传播学的理论,具备经济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掌握传媒经济的特殊规律,又了解传媒产业的政策法规,熟悉传媒产业经营管理实践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为:⑴为各高校和研究机构输送传媒经济理论的研究人才;⑵为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培养高层次传媒经济管理人才;⑶为传媒企业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传媒经济学专业下设传媒产业系统、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传媒产业组织、国际文化贸易、文化产业研究和制片管理六个方向。1.传媒产业管理方向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我国传媒产业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系统的传媒产业分析理论和方法。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管理理论,站在国家传媒发展战略的高度探讨传媒政策与法规及其与传媒经济管理的互动关系,认真分析和总结我国关于传媒发展的政策与法规的历史轨迹、经验教训及其政策启示;深入研究传媒市场规律以及我国传媒产业经济管理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对传媒产业的组织深入研究,提出传媒组织运行的规律特征和管理措施;对传媒产业的集团化经营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传媒集团化经营的前提条件、目标战略和管理措施等。本方向研究生适合从事传媒产业的管理研究与实际工作。2.国际文化贸易方向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飞速发展呼唤既懂国际文化贸易理论,又熟悉国际文化市场的高级人才。国际文化贸易是一个崭新的,集传媒经济、国际贸易、文化研究、经济学、传播学等知识为一体的跨专业学科领域,瞄准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的前沿问题和最新动向。以国际文化贸易理论、文化市场理论、国际传播、传媒与文化经济学、影视贸易、图书版权贸易、演出会展贸易、应用传播学、WTO与国际文化贸易等为主干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掌握国际文化贸易基本理论与方法,广泛了解国际文化贸易前沿问题,熟练掌握国际文化营销与策划、市场运作、谈判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能在文化部门、媒体机构、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从事文化外贸管理、调研、开发和策划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型、实用型、创新型高级人才。3.文化产业管理方向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急需大量既懂得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又熟悉市场经济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现代的文化产业管理已经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文化艺术学、产业政策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领域,属于交叉学科,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方向从文化产业的基本发展规律出发,既注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的宏观领域研究,也注重对文化产业组织经营管理效率的微观领域研究,通过科学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专业素质和宽厚的知识背景,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研究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能够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本研究的毕业生应该能够在国家的政府管理部门、文化产业研究机构或者文化产业组织从事政策研究、产业管理、项目策划和运营等方面的工作。4.影视项目管理方向本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智慧又有创造能力、既懂艺术又懂经济管理和市场运作的影视策划人、制片人、发行人及其他高级项目管理人才。影视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影视项目(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及其他影视产品)的经营管理及市场运作规律。影视项目管理是一门交叉型学科,从学科上看它是影视艺术与经济管理的结合,要求既要懂得艺术又要懂得经济管理和市场运作;其次它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强调在提高学生综合理论素养的同时注重对学员创作实践能力及商业运作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本专业的导师都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艺术创作实践及项目运作经验,既懂理论又有实战经验,在科研及艺术创作方面均有显著成果。本专业将实行双导师制,我们将聘请有业界有名望、业绩突出而有深厚功底的著名制片人担任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一起负责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本专业的每个研究生都将同时拥有两位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兼职导师则主要负责指导艺术实践。本专业学制为三年(本科与本专业相近(如制片管理)的学生可为两年);第一年以理论学习为主,第二年要求学生到业界参与艺术创作和项目运作实践,学生毕业时除了完成毕业论文以外,还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部创作作品或项目运作策划书作为毕业设计作品。

考研,广告实务方向与广告媒介方向哪个就业前景会更好一些

业报
澄观
2.广告实务方向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从传播学和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对广告活动的普遍规律与一般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其中重点在于研究广告活动的策略及其效果,研究范围涉及广告活动的三个主体: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广告受众。广告学、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是本方向的学科基础,大众消费行为方式是本研究的支柱,传播效果研究是本研究的依据。 3.广告媒介方向 本研究方向重点在于培养传播学和广告学相结合的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使我国媒介产业经营的理论的发展能够紧跟媒介和广告业界实践的需要。 目前,我国媒介市场环境受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大环境变化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媒介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媒介广告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而且媒介经营还受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海外媒介集团的冲击。新的媒介经营环境已经形成,媒介业界(包括媒介组织本身、与媒介向关的边缘产业)在经营管理上、实务操作上都迫切需要理论指导,而我国目前的广告理论和媒介理论学说两者直接结合不够,媒介理论偏重于传播基础理论,忽视了产业经营管理的应用研究,而广告学理论偏重于广告公司的实际操作,忽视了媒介在广告活动中的作用。因此,从广告媒介研究这个方向出发,以学术研究和实证研究为方向,对媒介和广告相结合的学术和应用性资料进行系统地搜集、整理和汇集——这一任务都需要广告媒介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来实践。我从不认为做广告需要读研究生,特别是没有从业经历的人。谈到就业,显然第二个方向更务实,但如果没有基础,肯定前景不如本科生。第三个方向是为研究做准备,以后如果想做学术就选第三个。

数字媒体技术考研是否要跨专业?

生死线
斗牛舞
不需要,很多学校开设这个专业。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厦门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福州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考研

始吾弗信
大绝唱
今年不清楚,去年我考的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只有浙大,中传,山大,上大四个学校招收相关专业研究生。方向不一定,编程,计算机图形学,信号编码处理等等。附上大招生简章:081022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是以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切入点,注重技术与内容的融合,在影视、动画、游戏、互动媒体、虚拟展示等数字内容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是当前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热点。主要研究数字视音频技术、数字影视制作与设计、计算机动画技术与设计、数字媒体展示与控制技术,数字内容与创意设计等。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且有着很好的应用和产业背景。近年来承担了一系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和重点攻关及重点基础研究等项目,以及一批企业和社会委托的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并获得十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技术专利。 本专业旨在培养影视娱乐、数字内容、展览展示等业界急需的具备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的理论及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艺术文化素养,又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其中优秀者可直接提前攻读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学科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张文俊教授、王艳红研究员、陈一民教授、丁友东教授、蓝凡教授等。 研究方向:01. 数字视音频技术 02. 数字娱乐技术 03. 数字内容创作与设计 04. 数字媒体展示与控制 招生人数:6 考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 3.301 数学一 4.838信号与系统或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5.数字媒体技术(复试科目)祝你成功!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这个答案我已经看过了 我想知道考中山大学的

关于考研、就业方向,请教新闻媒体类的前辈!!!

名溢乎暴
马青霞
以个人看法来说是出来工作好一点。但这个事情也要看你弟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果他觉得要出来工作的话那就出来工作罗!!社会是个最好的学习场所,读了这么多年书是应该出来锻炼一下了!!我也迷茫这个问题,但核算过来一样的回报。

我本科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如果想往网络与媒体这个方向发展,应该选择考什么专业的研究生?

仁义
实自回也
应该是新闻方面的会比较好。中传的广播电视新闻学是电视系,不太适合这个,如果是作为记者,应该选择新闻、国际新闻、国际政治相关的专业就读。你可以看下和新闻、启道教育提供个。国际新闻相关的研究生专业。国际政治这个专业比较广泛,就读这个专业,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招聘中还是比较吃香的。作为一名记者,一定的新闻知识是必须的,但对政治、经济、西方经济史、国际政治史、国际关系史等等都要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完成采访、写稿的任务。参考书的问题:建议查看北大国际政治专业本科阶段的教材,或者各大高校研究生考试相关专业所列举的参考书目。希望有帮助。

考研想考媒体创意专业,现在有哪个大学开设啊

搜于国中
上海大学数字媒体创意工程专业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0810J3 研究方向 01. 数字视音频技术及应用02. 数字娱乐技术03. 数字内容制作与创意设计04. 数字内容传播05. 数字媒体展示技术与创意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1数学一4.872多媒体技术 或 828信号系统与电子线路 或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复试科目:数字媒体综合《数字新媒体概论》(第1版)张文俊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第1版)张文俊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7年

新媒体相关的研究生专业有哪几个?

不跟随
大阴谋
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本文将对2005年新媒体研究中的焦点话题做一个简要的梳理。 一、何谓新媒体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1) 也有专家提出:“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目前的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2) 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3) 二、新媒体的特点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对此,吴征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4) 周进指出,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同时,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节目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5) 郭炜华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6) 有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发布,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战。”张毓强还以“伦敦爆炸案”为个案提出了新媒体的多媒体整合态势。“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威力”。(7) 三、聚焦几种新媒体 研究2005年,学界除了对新媒体做了综合的研究之外,还有一些文章针对新媒体中的一些具体形态进行了详尽而独到的分析。 1.手机媒体,开创媒体新时代 杨春兰在她的文章指出:“如今的手机已不再单单是通讯工具,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8) 对手机广播的研究不外乎“政策支持”和“运营模式”的探索,有学者就此分析了其典型的运行模式,并且提出在手机媒体产业链中,“内容提供商、移动网络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制造商之间,如何相互合作发展是非常关键的。”(9) 还有研究者则着重在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广告互动上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政策上来看,手机媒体成为新广告媒介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并分析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广告之间的互动形式和广告互动中存在的不足。(10) 对于手机电视的发展趋势,有学者却认为,尽管新技术的狂热崇拜者及追随者们,坚信手机电视是新技术催生下的又一颗金蛋,但手机电视受到受众心理、内容和媒介繁荣的制约,因此“手机电视是辅助媒介的主流想像”,“技术的指挥棒为人类指向的下一站,有可能是‘技术的高地’,也有可能是‘技术的漩涡’”。(11) 有学者认为,“现在也许还没有人认为手机报纸的用户会赶上或超过报纸网络版或印刷版的读者数量。但是,手机报纸确实是用一种21世纪的方式向渴望得到新闻又忙于行路的公众提供了一种快乐阅读的享受”。(12) 2.IPTV,传受互动进行时 IPTV即交互网络电视,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络,特别是宽带互联网络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 互动性是IPTV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人指出,“IPTV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收视节目内容”。(13) 网络电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制度上的弊端。业界人士提出,“网络电视不仅是电信运营商的一场盛宴,对节目制作商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然而,“在新媒体产业领域,广播电视已不再享有原先的政策保护和市场垄断优势,与市场接轨的企业制度安排至关重要”。(14) 数字交互电视是集合了电视传输影视节目的传统优势和网络交互传播优势的新型电视媒体,它的发展给电视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有学者指出,数字交互电视“颠覆了电视观众的‘受众’定位与电视传媒的‘传者’定位”,“数字交互电视的互动传播,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位置不再是固定的或先在规定的,而是不断在互相共享的、移动的。”数字交互电视的发展还使得“大众传播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信息使用者”身上。(15) 3.数字电视,产业链有望增长 作为新媒体之一的数字电视同样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广电总局正式将2004年定为“数字电视年”,并计划2005年完成3000万用户的目标。2005年对数字电视的研究依然集中呼吁加快完善广电政策的制定,以有利于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增长。有人指出,“可以预见,快速增长的数字电视用户将推动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快速发展,虽然要实现市场意义上的盈利仍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但作为政府作用的体现,传媒产业政策的放开、数字电视产业政策的推进为传媒企业指明了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16) 还有文章从实证调查入手,对数字电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浙江传媒学院课题组通过市场调查数据说明:“数字电视点潜在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是影响数字电视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因素”。(17) 另外,还有学者提出了数字付费推广的USP(UniqueSellingProposition)发展模式,即认为数字电视应该有独特的销售主张,因为数字电视是“技术层面”和“内容层面”两者合一的综合体,而且必须以后者为核心,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18) 老年人收视群体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专家提出,老年受众是付费数字电视的潜在用户之一。因此付费数字电视要兼顾老年人,启动老年市场。(19) 4.移动电视,强制收视的是与非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移动电视的发展迅速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它具有覆盖广、反映迅速、移动性强的特点,除了传统媒体的宣传和欣赏功能外,还具备城市应急信息发布的功能。(20) 对于公交移动电视来说,“强迫收视”是其最大的特点。有学者认为:“公交移动电视的强制性传播使得受众身在公交车上,没有选择电视频道的余地。这种受众被动接收状态,无疑会降低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率,然而目前尚无良策改变这种状态”。(21) 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他们提出:“传播内容的强制性有利于拓展‘无聊经济’巨大利润空间”,“移动电视正是抓住了受众在乘车、等候电梯等短暂的无聊空间进行强制性传播,使得消费者在别无选择时被它俘获,这对于某些预设好的内容(比如广告)来说,传播效果更佳”。(22) 还有学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这种强制收视的缺陷:“公交移动电视虽然为乘客提供了电视节目,但也必须保护乘客的公共利益”。(23) 5.博客,颠覆传统的传播方式 从2002年博客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2005年对博客的研究依然方兴未艾,较之于以前的研究更加深入,而且考量的角度更加多样化。博客的发展使得有的研究者对其充满了信心,“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也的确需要具备信息收集、阐释、整理能力,同时提供个人想法的信息收集者,无论是否走向商业道路,无论是否代表个人或机构或政府组织,博客们有望成为公众的网络信息代言人。”(24) 还有学者对博客传播中的传者进行分析,认为博客实现了多重的传播效果,“即横跨人内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3种类型。”同时,还指出博客传者的传播动机与“外部环境的挤压、内心需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几方面的因素有关。(25) 从传播学角度对博客的研究中,有学者总结了博客的传播模式及传播性质,认为“博客突破传统的网络传播,实现了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26) 对于博客的自由问题,有学者认为,博客的即时性、自主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话语自由,这种自由颠覆了“把关人”的概念,但事实上,博客世界里的自由同时也带了很多负面的东西,需要网民有自律的意识。(27) 6.播客,新一代的广播? “播客”是2005年新闻传播学术期刊上的又一个让人们耳目一新的词汇。“同21世纪初低调诞生的博客相比,播客似乎一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特别关注。”“通常指把那些自我录制广播节目并通过网络发布的人称为播客。”(28) 2005年8月,上海还举办了中国首届播客大赛。对于“播客”的研究始终避免不了与“博客”的对比。有人认为,“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的报纸,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的广播。” 朱红梅撰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播客”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她认为,播客实现了从文字传播向音频、视频传播转化,增加了娱乐成分。播客还满足了人们自我表达、张扬个性的需求,同时还加强了媒介汇流与互动。并且,播客将来会从业余走向专业,从免费走向收费,免费与收费播客共存。(29) 四、简短结语 总体上说,2005年学界对新媒体的研究比较充分,研究的文章也比较多,各主要核心期刊都开辟了相关的专题,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相关的研究文章有30篇之多,但研究的重点基本上比较集中,话题相似,创新不多,一些文章给人以重复、雷同之感。一些学者所提出的观点比较肤浅,有的提出了问题却并没有阐述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