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企业调研报告 纺织行业

何可易邪
红舞鞋
《2009年中国纺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2008产业运行外部环境变化分析 第一章 2008年中国纺织运行概况 第一节 2008年纺织重点产品运行分析 第三节 我国纺织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 一、在第二产业中的地位 二、在GDP中的地位 第二章 2008年纺织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第二节 2008年中国经济运行预测 第三节 “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第四节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 第三章 纺织行业2008年政策环境变化分析 第一节 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第二节 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第三节 国内纺织行业政策分析 一、行业具体政策 二、政策特点与影响 第四章 2008年国际纺织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世界纺织生产与消费格局分析 第二节 2008年世界纺织市场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 纺织重点产品2008年走势分析 第五章 我国纺织行业供需状况分析 第一节 纺织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纺织行业供给能力分析 第三节 纺织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 一、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态势 二、国内外产品的比较优势 第六章 纺织行业前十强省市比较分析 第一节 前十强省市的人均指标比较 第二节 前十强省市的经济指标比较 一、前十强省市的盈利能力比较 二、前十强省市的营运能力比较 三、前十强省市的偿债能力比较 第七章 纺织行业竞争绩效分析 第一节 纺织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 第二节 纺织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纺织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 第四节 纺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 第五节 纺织市场分销体系分析 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 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 第八章 纺织行业区域分析 第一节 我国纺织企业区域分析 第二节 山东省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山东省纺织行业产销分析 二、山东省纺织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山东省纺织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山东省纺织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第三节 广东省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广东省纺织行业产销分析 二、广东省纺织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广东省纺织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广东省纺织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第四节 江苏省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江苏省纺织行业产销分析 二、江苏省纺织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江苏省纺织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江苏省纺织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第五节 浙江省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浙江省纺织行业产销分析 二、浙江省纺织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浙江省纺织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浙江省纺织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第三部分 纺织行业融资及竞争分析 第九章 我国纺织行业投融资分析 第一节 我国纺织行业企业所有制状况 第二节 我国纺织行业外资进入状况 第三节 我国纺织行业合作与并购 第四节 我国纺织行业投资体制分析 第五节 我国纺织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 第十章 纺织产业经营策略分析 第一节 总体经营策略 第二节 市场竞争策略 一、细分市场及产品定位 二、价格与促销手段 三、销售渠道 第三节 行业品牌分析 第十一章 我国纺织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节 …………….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三节 …………….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四节 …………….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四部分 产业发展前景及竞争预测 第十二章 我国纺织产业消费量预测 第一节 我国纺织消费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 2009~2012年纺织需求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 第三节 2009~2012年纺织需求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 第四节 2009~2012年纺织需求总量预测结果 第十三章 我国纺织产业供给预测 第一节 我国纺织生产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 2009~2012年纺织生产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 第三节 2009~2012年纺织生产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 第四节 2009~2012年纺织生产总量预测结果 第十四章 纺织相关产业2009年走势分析 第一节 上游行业影响分析 第二节 下游行业影响分析 第五部分 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十五章 纺织行业成长能力及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 纺织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第二节 纺织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 第三节 纺织行业集中程度分析 第十六章 纺织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 2009~2011年纺织行业主要区域投资机会 第二节 2009~2011年纺织行业出口市场投资机会 第三节 2009~2011年纺织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 第十七章 纺织产业投资风险 第一节 纺织行业宏观调控风险 第二节 纺织行业竞争风险 第三节 纺织行业供需波动风险 第三节 纺织行业技术创新风险 第三节 纺织行业经营管理风险 附录一:纺织的定义和分类附录二:纺织行业重点发展领域和结构调整方向报告目录转自:www.hxbgw.com参考资料:http://www.hxbgw.com/dybg/2009126/10435.asp

广西纺织行业分析

夫精粗者
非乎
  广西前景还不错,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纺织市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纺织行业增速趋缓,纺织服装工业1-8月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7%,高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预计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年产值将突破7万亿元,全行业企业产值将突破9万亿元。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加速,行业整体依然运行平稳。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整个制造业增速减缓,但从2015年以来纺织业的主要指标来看,依然运行平稳,结构调整在加速。我国纺织行业增速减缓产业结构调整现节点。我国纺织工业今年1-8月综合增长率是6.7%,高于整个制造业6.3%,其中,化纤产量同比增长10.24%,产值同比增长11.4%,从产量来看,属于中低增长,运行还是正常的。在分析化纤产量保持增长的原因,高勇说,这得益于国际大宗商品降价,室友价格下降,导致化纤生产成本降低。预计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超过7万亿元,全行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超过10万亿元。纺织行业在整个工业增速排位处于前5.

中国纺织业的前景

大同
两个人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新型纺织纤维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纺织行业增速回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增速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7793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回落21.7个百分点,行业新开工项目数同比下降5.5%;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55747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较上年回落15.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943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上年回落18.0个百分点。 2012年以来,我国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尤其是对欧洲以及日本市场,这两个市场是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的两大主要市场,受欧债危机,中日关系的恶化影响,对欧盟和日本市场中所占份额继2011年再度下跌分别下降11.5%和5.7%。2013年1-10月份,中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继续下降,对日本出口有所回升,但是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 行业增长速度下滑甚至维多,业内企业迫切需要谋求转型,未来行业面临洗牌。 总体来说,我国的纺织行业整体处于下滑阶段,出口也大幅下降,需要改善企业发展理念,提高纺织创意与技术,才能摆脱行业困境。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浙江纺织行业调研报告资料

术数
汝恶之乎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李春雷中国银行浙江省纺织行业调研分析报告第一部分行业状况一、行业基本情况(一)行业概况纺织是指将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纤维加工成纱、丝、线、绳、织物及其染整制品的过程。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重要产业之一,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出口创汇﹑繁荣市场、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子行业分类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纺织业属于制造业门类的17大类(代码0C1700),主要包括: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代码0C1710)、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代码0C1720)、麻纺织(代码0C1730)、丝绢纺织及精加工(代码0C1740)、纺织制成品制造(代码0C1750)、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的制造(代码0C1760)等六个子行业。由于该分类方法已将染整精加工包含在内,考虑到染整加工的工艺复杂、从业企业数量众多、占纺织业总体比重较大,因此省行专门对染整加工进行调研并另制订印染行业授信指引。2、主要原材料纺织原料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即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天然纤维:包括棉、木棉、韧皮纤维(亚麻、苎麻)、叶纤维、果实纤维、毛发纤维、丝纤维(蚕丝)、无机纤维(石棉纤维)43(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主要内容2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中,中小企业的比重高达浙江省图表从中长期来看,在技术创新、品牌和渠道建

纺织行业销售述职报告

蛇曰
合气于漠
  2013年是考验纺织行业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棉花内外价差问题依然是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全年纺织行业国内外棉价差保持在 4000~6000元/吨,给纺织企业增加了明显的负担与压力,不少国际订单因国内原料成本偏高而流向了东南亚等地区,一些小微企业不得不因订单不足而关门歇业,非市朝的棉花供应也增加了企业按需采购原料的难度。  2013年是考验纺织行业的一年,但行业迎难而上,坚持结构调整和自我创新,2013年行业整体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扣除异常值及上年基数影响因素外,主要经济指标均平稳增长。1~10月,纺织工业增加值增速8.5%,略低于上半年0.4个百分点,出口月度累计增幅保持在12%~14%(扣除一季度异常值),限额以上企业衣着类零售月度累计增速在11%~12%。  2014年是行业值得期待的一年。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2014年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有望趋好的可能性较大,行业将可能超越底部徘徊的增长阶段,对行业来说,在国际总体经济环境不太好的情形下,只要不出现环境恶化的现象,或算是一个好消息。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家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对纺织行业来说,一直以来行业坚持市朝的发展思路,行业的市朝程度也已非常深入,2014年纺织行业的主题依旧是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自我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做成PPT格式吗?我会

纺织行业年底总结的文章(关于加工方面)

老牛仔
战区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2005年工作总结--------------------------------------------------------------------------------2006年3月14日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2005年2月21日开始,在为期四个月的时间里,中毛协全体党员积极参加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认真学习的情况下,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一、组织建设工作1、11月16—17日中毛协在杭州召开了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9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员代表大会。本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毛协第三届理事会,中毛协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彭燕丽再次当选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中毛协二届理事会秘书长黄淑媛再次当选第三届理事会秘书长。同时选举出21位副理事长。中毛协第三届理事会由名誉理事长、理事长、21位副理事长、秘书长,46名常务理事及73名理事组成。同时中毛协聘任了两名专家及羊毛专业委员会、人造毛皮专业委员会、毛毯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2、11月19日在常熟召开了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人造毛皮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回顾了前几年人造毛皮行业的发展情况、并对将来专业委员会开展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布置。3、召开毛毯企业联谊会,为毛毯专业委员会工作打好基础。二、技术交流活动1、五月份在江苏镇江组织召开了第十届全国毛染整技术应用经验交流研讨会,会议内容贴近企业,侧重染整新技术的交流,因此深受企业的欢迎。除会议上交流外,还印发了论文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在十月份上海面料展期间,组织召开了全国毛纺新原料、新技术研讨会,会议有8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交流了20余篇论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组织了全国毛针织服装名优精品的评比推荐活动,在近四年的评比中,共评出优质精品96个,优质产品153个,此项工作的开展,对近几年发展很快的毛针织服装的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深受企业的欢迎。三、国际合作方面1、五月份由中毛协组团参加了国际毛纺组织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74届年会,有近三十名中国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十一月底中毛协理事长彭燕丽又参加了在意大利比耶拉举行的IWTO2005年羊毛论坛。2、为配合吴邦国总理出访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中毛协为商务部提供了近年来中澳、中新羊毛合作方面的情况及今后加强双边合作的建议材料。四、帮助地方及企业拓展市场1、三月底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及第二届中国国际纱线展览会,中毛协配合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作好毛纺行业参展企业的招展工作。针织展参展的毛纺企业与去年基本持平,纱线展参展的毛纺企业比去年有所增加。2、2005年8月18日至22日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南京羊毛市场、澳大利亚艾德士经纪人公司首次联合组织的全球羊毛拍卖会在南京举行。本次拍卖的132个合并批含脂羊毛是澳大利亚东、西部地区今年生产的多种规格的超细及常规品种细支毛,由531个牧场批、5000包组成,近1000吨,平均细度17微米至24微米。所有参加拍卖的羊毛都经过澳大利亚羊毛检测局(AWTA)的检测。21家中外企业在南京参加了竞买,最终成交量达到82%,标志着外毛国内拍卖取得圆满成功。3、九月份在浙江濮院召开了中国(濮院)国际毛针织博览会,本届博览会由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中国流行色协会、桐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博览会展示了毛针织服装、工艺设备、原辅材料最新流行趋势,为海内外客商搭建了毛衫、原料和设备的采购平台。博览会围绕“时尚”这个主题,举办了毛衫时尚的系列活动,构建出精彩纷呈的时尚舞台和创造无限商机的专业平台。博览会期间,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中国流行色协会还联合组织了2005年全国毛针织服装研讨会,有国内外毛针织服装行业的高层领导、学术界、商界、企业界精英200多人,围绕毛针织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006年国际服装流行色展望、2006年毛针织产品趋势分析、零售业态的变化对毛针织服装行业发展的影响、毛针织服装生产技术及品质控制、多种纤维成分纱线的染色技术、新型纺纱技术介绍和功能性纤维在毛纺产品上的应用等行业重点科研成果、专题,作深入的研究探讨,对中国毛衫业、特别是濮院的毛衫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4、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和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 (大朗) 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于2005年10月19日在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开幕,有近6000名嘉宾与会。本次展会共设展位1800多个,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知名品牌近600个企业参展,同时,中毛协还将评比出来的2005年毛针织优质精品设了专门的展区,对企业间的学习、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与往届织交会相比,本届织交会参展企业和品牌更具代表性、展会规模更大、商贸机会、活动内容彩。大朗作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最早一批授牌的产业基地,作为大朗重要交易平台的毛织会,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它依托产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从2001年至今,大朗镇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毛织产品交易会。织交会一届比一届规模大、规格高、效果好,现已成为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5、中毛协羊毛专业委员会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全国毛纺原料交易信息交流会。除信息交流、原料产品展示外还组织了小型的外毛、国毛拍卖,丰富了会议内容,参会的国内外代表十分踊跃。6、参与清河国际羊绒及羊绒制品交易会的协办工作,2005年又协办了第十二届清河国际羊绒及羊绒制品交易会,我们亲眼目睹了清河展会的进步,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资本的投入,项目水平越来越高。五、综合工作1、为配合名推委的中国名牌产品评比工作,今年初对国内重点羊绒衫、毛毯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组织了羊绒衫产品的中国名牌产品复评工作,共有十个羊绒衫生产企业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秘书处组织编制了《毛纺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并提交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并根据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补充、修改。3、2005年6月中毛协秘书处派员参加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疆自治区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起草工作,深入到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奎屯等地实地考察,先后参观了总计十几家棉纺厂、毛纺厂、化纤厂,完成了“新疆毛纺工业十一五规划”(初稿),上述报告都与当地有关部门交换了意见,得到了认可。4、编写了2004/2005年版《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毛纺篇。5、定期出版中毛协会刊--《中国毛纺织信息》,为会员提供及时、详尽的信息。今年6月份开始,中毛协又同澳大利亚羊毛发展公司合作,共同编辑发行毛纺月通讯,免费提供给国内毛纺及相关单位,通讯重点介绍国际羊毛市场和毛纺行业发展信息,澳大利亚羊毛质量、价格以及羊毛产品研发推广等方面的信息以及中国毛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协会的活动动态等。8月开通了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网站www.cwta.org.cn,更加加强了与企业间的交流和沟通,使企业能更加及时的听到协会的声音,为企业参与协会的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6、配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毛纺企业中推广《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标准,在168家行业骨干企业组成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推广委员会中,北京雪莲毛纺服装集团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鹿王羊绒(集团)公司、维信(集团)有限公司、赤峰华源毛业有限公司、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协新集团有限公司、海澜集团公司、山东济宁如意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南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天香毛纺织有限公司等中毛协会员企业成为推广委员会的成员单位。7、中毛协组织翻译出版了《国际毛纺织组织仲裁协议及标准总汇》。总汇中介绍了国际羊毛贸易中通行的贸易规则和普遍采用的检测方法标准,包括国际毛纺织组织仲裁规则(蓝皮书)、原毛证书应用规则、检测方法标准(红皮书)及附录等内容,对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很有帮助。《国际毛纺织组织仲裁协议及标准总汇》发行后,深受企业欢迎,企业称这是协会为行业做的一件大好事。8、认真做好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时为行业及有关部门提供信息。9、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合作编辑的《中国毛纺织实用指南》2005/2006年版已出版。10、认真为会员企业作好咨询服务工作,今年上半年先后为部分会员企业提供免检、中国驰名商标方面的证明等。11、根据国资委和民政部的要求,认真做好中毛协2004年度年检工作及财政部帐号年检工作。12、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总体工作安排,完成政府及其他部门交办的工作。13、充实了秘书处工作人员,加强了秘书处的基础管理工作,清理了档案。 部分的自己去改下就行

纺织业前景怎么样

小甲
林莹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新型纺织纤维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纺织行业增速回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增速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7793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回落21.7个百分点,行业新开工项目数同比下降5.5%;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55747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较上年回落15.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943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上年回落18.0个百分点。  2012年以来,我国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尤其是对欧洲以及日本市场,这两个市场是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的两大主要市场,受欧债危机,中日关系的恶化影响,对欧盟和日本市场中所占份额继2011年再度下跌分别下降11.5%和5.7%。2013年1-10月份,中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继续下降,对日本出口有所回升,但是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  行业增长速度下滑甚至萎缩,业内企业迫切需要谋求转型,未来行业面临洗牌。企业转型面临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提高环保理念。节能减排是未来发展趋势,纺织行业高污染和不环保问题饱受诟病,对行业发展形成不利,环境污染成为行业发展瓶颈。其次,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第三,拓展销售渠道,2012年以来,行业虽然低迷,但是线上网络销售依然火爆,大大发挥了其威力。第四,加强成本控制,如新原料的研发利用,重新建立市场竞争优势。第五,开发多样化、差异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摆脱行业内目前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状态。求采纳为满意回答。很好感觉越来越惨淡了追答不会,坚持,当然有旺淡季

梅建华的纺织工程技术专家

迫胁而栖
金女郎
1931年8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1948年-1952年武汉江汉纺织专科学校学习1952年-1953年8月 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1953年8月-1956年2月 上海国棉十一厂技术员1956年2月-1969年8月 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技术员、工程师1969年8月-1970年3月 湖北安陆县五七农场劳动1970年3月-1978年7月 湖北安陆棉纺厂清棉车间技术员1978年7月-1983年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所纺纱组组长1983年-1997年纺织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1988年-1991年兼任纺织科学研究院劳动保护研究所所长1997年一2004年6月 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梅建华,1931年8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幼年时随父母迁入武汉。1948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武汉江汉纺织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中南纺织专科学校),1952年并入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系,攻读棉纺专业。1953年8月毕业,分配到上海国棉十一厂任清棉保养技术员。工作勤奋踏实,经生产实践熟悉了清棉生产工艺和保全保养维修技术,较好地完成了任务。1955年起,担任清棉、梳棉、并粗三个工序的设备保养负责人。1956年3月,纺织工业部委托华东纺织管理局副局长张方佐组团,从上海抽调一批骨干技术人员赴京筹建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梅建华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进院后分配在棉纺室清棉组,在组长张永椿的领导下,参加的第一个科研项目为“清棉机打手性能的研究”。梅建华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之一,提出了集三叶打手和梳针打手的优点于一体、打梳结合的新型综合打手,在京棉三厂清棉机上试验取得成功,1959年鉴定后至今还在清棉机上广泛采用。从此,梅建华与开清棉工程技术的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1958年初,被错划成右派,但他仍一如既往地专心投入科研工作,1959年9月摘掉了右派帽子。1960-1964年,他与北京纺织研究所祝尧封等同志一道,开创性地研究成功上抓式自动抓棉机和混棉机;1965-1968年,参加了棉纺A系列清棉设备的选型、定型工作。该项目在上海国棉十厂进行,他负责样机的试验工作。该设备随后安装在纺织研究院试验工厂进行全流程一条龙生产试验,梅建华参加了清花工艺试验,最后负责写出工艺实验研究报告。1969年,纺织科学研究院被撤销。同年8月,梅建华下放到湖北省安陆县“五七”农场劳动。1970年初,他被调往安陆棉纺厂清棉车间工作,先为工人,安装设备,后任技术员。由于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培养锻炼了他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他在以后的科研生涯中能亲自动手解决许多疑难问题。在安陆棉纺厂八年,他一方面为用好、开好、管好A系列设备做了大量工作,为新型清花设备在国内推广使用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又在车间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改进了一套下脚联合机,减轻了回花车间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深受工人欢迎。1975年,他又提出了取消A092双棉箱及用气流配棉机组取代电气配棉装置的建议。该项目与郑州纺织机械厂合作取得了成功,该气流配棉机组随后在国内各地推广应用。他以勤奋朴实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工人的爱戴,在安陆棉纺厂工作的八年期间,有五年被评为车间和厂级先进工作者,并在1977年被厂方推选参加纺织部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纺织工业科研技革经验交流会。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以后,纺织科学研究院恢复重建,同年7月,梅建华调回北京;1979年1月获得平反,恢复名誉;1980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9-1983年,他主持“中长化纤清棉混合设备的研究”课题取得成功;1983-1997年,任院副总工程师,在此期间,协助院长开展院内科技体制改革试点;1985年,负责院纺织试验工厂的规划及筹建工作,全面组织毛纺、合纤、印染、涂层等设备的基建和安装;1988年该院筹建劳动保护研究所,梅建华被任命为所长。1985-1987年,梅建华除在院内负责上述工作外,仍未放弃课题研究,并作为一线研究的负责人,参加了国产FA系列棉纺全流程设备的工业化试验。1988-1991年,在无锡马山纺机试验中心对新试制的清梳联合机进行试验。1991-1996年,已办了退休手续的他,再次投入清梳联合机“八五”国家攻关项目的研究,历时五年,使这套研制历时30多年没有完全过关的关键设备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为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纺织研究院决定成立纤维材料复合基工程中心,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北京廊坊建立水刺无纺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即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1997年,年已65岁的梅建华,再次被委任为总工程师。他从基本建设到扩大再生产,倾注了大量心血,一干又是八年,直到2004年6月,他74岁时才离开工作岗位。他为水刺技术的开发和水刺设备的国产化做了大量工作,为水刺技术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传统的混棉喂棉工序,是在五台混棉机组前排放20多个棉包,需两名挡车工用手把原棉撕成小块喂入机台。每班每人要喂入2500公斤棉花,体力劳动十分繁重,且尘土短绒飞扬,劳动条件很差。1958年,在大搞技术革新的热潮中,不少工厂研究自动抓棉机,有上抓式、下抓式、侧抓式等多种形式。当时国外已有自动抓棉机使用,但均为下抓式,且机构比较复杂。梅建华调研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后,提出了采用上抓式的设想,得到清棉组组长张永椿的支持。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梅建华亲自设计了实验样机,并在院试验工场试验,初步取得成功。为结合生产实际,领导决定与北京纺织研究所、京棉二厂合作。北京研究所派出祝尧封、京棉二厂派出多名老师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大量改进后取得成功。投入生产使用后,原棉混合质量出现问题,为此又进一步研究设计了一台横铺直取的自动混棉机与抓棉机配套使用。经过四年艰苦奋斗,一套国产的A005型自动抓棉机和A006型自动混棉机终于诞生了。它使清棉工人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混棉质量。这套设备还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等特点,深受工厂欢迎,1964年通过鉴定后很快在国内推广应用。上抓式自动抓棉机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 退休近六年的梅建华,于1997年经院领导返聘,赴河北省廊坊经济开发区协助筹建水刺无纺布产业基地——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他除参加进口设备的招标外,同时负责规划基地总体建设方案。他亲自绘制了生产厂房、办公楼、仓库及公用工程的设计图,对生产车间内机器的布局进行了安排,但考虑到进口设备价格较昂贵,他提出清花部分采用国内开清混合设备。经领导同意,决定请郑纺机试制并以优惠价格购入,为公司节约了资金。最后由梅建华负责设计出车间机器排列图,并写出工艺设计书,然后交设计部门正式设计。工厂建成后,由梅建华负责组织国产及进口设备的安装。1998年,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第一条水刺生产线顺利投产。随着产品市场销路的不断拓宽,梅建华看到该生产线机幅较窄,产量低、成本高,市场竞争后劲不足,于是提出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搞设备国产化,再上一条生产线的建议。经大家讨论并经院批准后,梅建华负责写出新增水刺生产线的可行性报告,经董事会批准后,与郑州纺织机械厂协商合作事宜,由双方组成研制试验小组,共同负责新技术的研制工作。新设备由郑州纺织机械厂设计制造。在此期间,梅建华再次负责二期工程规划。由于公司资金并不充裕,且土地也有限,加上二期产品的定位是搞轻薄产品,机器排列长达70米,在此条件下只能利用原来的库房。但原库房宽度仅15米,要将全部主辅机设备及公用工程全部装入有一定困难。他经反复思考,将二期新设备巧妙安排在这一窄长的库房内。有关水、电、汽及煤气、油锅炉等公用工程均由梅建华搞出初步设计,然后由公司的工人及技术人员自己组织施工,按期完成了任务。新设备制造完成到厂后,他亲自组织安装、调试。由于首次消化吸收国外新技术,试车中亦出现不少问题,但他坚持在第一线,不顾70多岁的高龄,在机器上爬上爬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大家艰苦的劳动,新设备很快投入生产。 1、梅建华,祝尧封。自动抓棉机自动混棉机工艺试验研究报告。北京纺织工程学会论文。19642、梅建华、郑寿孚等。LA003型清棉保全平车工作法。湖北省纺织局设备科出版,19743、梅建华。LA003型开清棉联合机组合机常见病的修理与改进。棉纺技术,1976(9)4、梅建华。清棉气流配棉试验研究。北京纺织学会论文。19815、梅建华、张士清等。FA022-10型多仓混棉机的研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论文。19846、梅建华、钱汝月。中长化纤清棉混合设备的研究。棉纺技术,1984(10)7、梅建华。纺织行业滤尘技术的发展和粉尘防爆的探讨。中国科技全国工业粉尘防爆与治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0-68、梅建华、赵强。新型国产清梳联合机及其工艺性能。棉纺技术,1996(3)

国家服装产量 排名

马里布
痴汉男
  2007-2008年纺织服装行业展望与市场预测  服装行业是纺织业中的支柱子行业,在拉动整个纺织业的经济效益方面起到极其重要作用,也是国内消费市场中的热点,更是我国对外出口贸易获得外汇顺差的主要产业之一。回顾2005年,我国实际完成服装总产量147.98亿件,比上年增长16.84%,企业绩效持续增长,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增幅高达32.55%,是“十五”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的第一年,纺织服装行业在05年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截止2006年8月,我国实际完成服装总产量106.27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1.02%,为“十一五”纺织服装行业的稳步发展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  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我国与发达国家纺织业的相互依存度高,纺织服装出口是拉动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之一。2005年,尽管受到了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不断、原材料价格波动等诸多的因素的不利影响,但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又上新台阶,出口额755.2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占纺织服装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7.1%;纺织出口产品附加价值提高,在国际高档服装市场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纺织产业布局调整,服装出口生产集中度提升。  2005年,世界各国取消了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配额,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永远告别配额时代,全面回归自由化,进入“后配额时代”。在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即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挑战,纺织服装行业进入大规模洗牌期,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加快,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国内行业竞争加剧,也必然驱动产业技术的升级,从而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本研究报告依据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服装信息中心、全球纺织、国家经贸委、国家研究发展中心、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中国行业研究网等以及国内外相关刊物杂志的基础信息,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了详实的分析,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是纺织服装行业及相关结构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脉搏,制定有效经营和投资策略的可靠参考依据。  参考资料:http://www.51report.com/research/detail/11587149.html  1  给你些资料 希望对你有用  阿根廷服装销售量约为330亿到350亿美元占南美市场整个年均市场总值的11%。阿根廷的纺织,服装部门产值也占整个工业部门总产值的11%。阿根廷正在进行纺织、服装以及主要原材料和耗材的国际化进程。阿根廷是南美重要的棉花生产地和羊毛生产地,也是主要的出口国。阿根廷生产同样多的天然纤维和人工纤维。阿根廷的纱线、面料及服装约占整个纺织工业附加值的60%,这三种生产活动中,面料的生产是最重要的,几乎占所有纺织产品产量三分之一。在南美市场中,阿根廷是毛纺织品(纤维,毛线,毛织物,毛衣)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也出口一小部分的绵纺织品。其中棉料服装出口量占产量的六分之一,而毛衣出口量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阿根廷附近国家及南美北部的国家都是其出口对象。过去几年来,阿根廷纺织工业一直是投资的目标国,为了应对国内的需要,大部分的投资都是用于提高质量,减少成本和扩大纺纱机的产能。阿根廷纺织业促进基金会日前称,2007年阿根廷纺织业资金投入达到3.17亿美元,与2006年同比增长48%,创造历史新高。据阿根廷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自2004年以来,该国纺织业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纺织业促进基金会最新的调查显示,阿根廷大多数纺织企业在去年四季度依然保持着积极投资的势头。纺织机械的进口由2002年2300万美元到2007年的1.48亿美元,增长了5倍以上。阿根廷从中国进口纺织机械的进口量由2003年的300万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343万美元,占到阿根廷总进口纺织机械的16%,增长了近750%,成为阿根廷纺织机械第二大进口国。阿根廷的产业升级换代,是中国纺织机械企业占领阿根廷市场不容错过的契机。  2  2008中国纺织工业的契机年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  ●2007年,我国纺织工业持续发展,运行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骨干企业成为主力军  ●2008年仍将是中国纺织工业比较快速和平稳发展的一年,也是加快结构调整、大力提高创新能力的一年  ●2008年,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仍将会有两位数的增长,但增速可能有所下降  ●创新是中国纺织工业2008年的主旋律  ●2007年行业发展四大特点●  2007年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的一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决定了前进的方向。  纺织工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2007年我们在良好的产业经济环境下,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上:  第一,持续发展。2007年,纺织工业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00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了30800亿元,可比价格增加了21.1%。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为2425万吨左右,同比增长84.5%。其中服装产量为600亿件,同比增长17.6%。由于主要产品的产量都是高速增长,所以全行业的加工总量达到了35600万吨左右,比2006年提高了15%。  第二,大幅提升。纺织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应得到了较快的提升。全行业主要业务的收入达到了26786亿元,同比增长22%。全行业的利润总额1到11月份为1063亿元,同比增长36.9%。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销量达到了97.3%,全行业劳动生产力大幅度提升,达到了10.044万元/人,比前一年增长了24.1%。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2007年是从业人数增加最少而产值效率最好的一年。  第三,国际竞争力增强。2007年,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2007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717亿美元,同比增长18.86%。其中,纺织品5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5%,服装1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0.9%。这是海外统计的数字。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出口竞争力的系数由2002年的0.62,上升到2007年的0.81。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从532亿美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1700多亿美元。全球经济的步伐加快,国际贸易的投资增长,给中国的纺织工业、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提供了机遇。同时,中国纺织工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制度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大大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可以说,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受到发达国家和其他各国的采购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为各国消费者提高消费水平做出了我们的贡献。  第四,骨干企业成主力。2007年,一批骨干企业成为纺织行业国内外竞争的主力军。大批中小企业完成了进一步调整、重组结构的艰巨任务。根据2007年1到11月份的统计数据,全行业43,309户企业平均利润为3.97%,利润率超过10%的企业为3069户,较全行业户数的7.01%。超过平均利润率3.97%的企业数量占到了31.48%,这些超过平均利润率的企业利润占全部利润的81.19%,平均利润率达到了8.43%。  上述数据告诉我们,1/3的骨干企业,由于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有好的产品,有品牌,附加值和效益都比较高,成为行业的主力军。而2/3的企业,由于常规产品没有特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竞争的优势,效益比较差。  这2/3的企业,出现了三个突出的矛盾:一是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与市场约束的矛盾;二是个性化、时尚化、功能化的消费趋势,与产品结构性的矛盾;三是生产成本快速上升,与市场价格传递不出去的矛盾。这些企业面临着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  ●2008年的新机遇●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同时也是国际上有影响的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年。  虽然国际市场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但总体来说,2008年仍然将是中国纺织工业比较快速和平稳发展的一年,也是加快结构调整、大力提高创新能力的一年。  国内外纺织品市场的拉动,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是潜力巨大的国内纺织品市场。目前,中国纺织品80%左右在国内消费,国内巨大市场是中国纺织品发展的主要动力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13亿人口的消费水平将日益提高。衣着类和家用纺织品的消费将持续增强。特别是城乡条件的改善,让家用纺织品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1到11月份的统计资料显示,1954户家用纺织品企业的消费增加了22%。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人群对于美的追求,加速了衣着和家用纺织品消费结构的调整。2007年11月,社会消费品的总额比上年同比增加了18.8%,同时,随着工业、交通、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纺织产业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纺织品的国际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也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二是国际纺织品市场。2008年,全球经济包含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影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需求的带动,国际经济调控力已经比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大大提高了,世界贸易不会大幅度地调整。在国际环境没有出现大的国际事件的情况下,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也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的局面。  2005年,我国的出口服装总额为5300亿美元,而从2005年到2006年,全球纺织品年贸易增长率是8.3%,这表明了国际纺织品的消费随着国际经济的增长而稳步增长。中国纺织工业这几年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产业能力的优势、产业档次的提高,让我们的出口价格有所提高,而提高的速度在减缓。  2008年,由于国内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中国纺织品和服装与欧美市场的价格空间仍然存在。因为我们的价格是他们本地生产价格的1/3到1/4甚至是1/5的水平。因此,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2008年,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仍然将会有两位数的增长,但增速可能比2007年有所下降。  创新是中国纺织工业2008年的主旋律。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要提高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加快结构的调整,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使中国纺织工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纺织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从一个缺衣少被的时代,转变为一个纺织生产的大国、纺织的出口大国和纺织品及相关产品进口的大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从1980年的341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3500万吨;纺织品出口从4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711亿美元。2006年底,中国的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的41%,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占全球的27.16%,中国的化纤产量占全球的49.6%,中国的纱产量占全球的45.7%。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要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其次是科技进步,其核心就是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科技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等。  新对策  调整自己 适应产业发展  欧瑞康纺织集团CEO 福格伦德博士  ●影响纺织行业发展的主要有四大因素:自然因素、市场因素、政治因素和企业家因素  ●创新、灵活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关注产品品质,是应对市场多变的最好措施  ●自我调整,不断改变,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毋庸置疑,近年来,中国经济和纺织行业一直保持着不断、高速发展,但是在增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小的波动。今天我的主题是:在经济增长的波动期间,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作为纺织企业,我们在中国经济大潮中比较关心的问题有以下这些: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我们行业的发展?在下滑及多变的市场当中我们的应对措施,以及我们怎样树立自己的品牌和怎样整合资源?还有各种网络的建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