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哪里有历史学考研大纲?

百花香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Ⅱ、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史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 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约20% 世界近现代史 约30%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参考资料:博仁教育书店啊不行报班

历史考研大纲

迷途
殆而已矣
一般不会考,但超纲的情况偶尔也有,从小学开始就这样,不是吗?

09年历史学考研大纲

娓娓而谈
绿河
历史科目是统考科目,初试时考试内容是考研历史大纲上的内容。 考研历史专业大纲 内容: 世界古代史60分,世界近现代史90分,中国古代史90分,中国近现代史60分 题型: 选择题20个40分,名词解释8个80分,材料题2个60分,问答题4个120分 不指定参考教材,范围涵盖历史本科统编教材,包括史学理论和史学基础(史学常识,古汉语常识),世界通史(上古到1991年),中国通史(原始社会到1991年) 历史大纲 一、 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 约20% 世界古代史 约20% 世界近现代史 约30%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的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二、 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三、 考察范围 (一) 中国史 1、 中国古代史 (1) 中国历史的开端 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 氏族公社 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 (2) 夏商西周 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 夏朝的巩固和发展 商族的起源 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 周族的兴起和灭商 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灭亡 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商、西周的文化 (3)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 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4) 秦汉 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 汉承秦制与“文景之制” 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 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刘秀加强东汉统治的制度与措施 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 汉代的社会结构 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的农民起义 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 魏晋南北朝 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 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 “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及其意义 十六国的兴亡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出现 东晋门阀政治 南朝门阀的衰落和寒人的兴起 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 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 北魏府兵制的建立及其特点 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6) 隋唐五代 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唐朝相关制度对隋朝的继承和发展 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唐中叶政治、军事、社会各领域发生的变化 两税法的颁行与唐后期的经济 唐朝末年的社会问题 隋唐时期边境各少数民族概况 隋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7) 宋(辽-西夏、金)元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 宋代经济的繁荣 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 元代行省制度 元朝的民族政策 元末的农民战争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思想文化 宋元时期的海外交通 (8) 明清(前期) 朱元璋与明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郑和下西洋 “南倭北虏”问题 明中叶的社会危机与改革 东林与复社 耶酥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明末农民战争 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 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康乾盛世 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 明清海外政策与朝贡贸易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 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2、 中国近现代史 (1) 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俄战争 重要的不平等条约 (2)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结局和影响 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局 (3) 晚清政局的变化与清政府的自救改革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辛酉政变 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 清政府自救改革中的新旧思想冲突 (4) 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新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 著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及其代表人物 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 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与初步发展 (5) 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维新变法思潮(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严复介绍和传播进化论思想) 戊戌维新运动 清末立宪派和立宪运动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革命派的武装反清活动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袁世凯窃权 (6) 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北洋军阀的统治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7) 南京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全国“统一” 新旧军阀混战 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红军五次反围剿与万里长征 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8) 抗日战争 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高涨 西安事变 芦沟桥事变 正面战场的持续作战与敌后战场的开展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 西南大后方的建设 中共“七大”的召开 中国军队的对日军反攻 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 (9) 国内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的演进 国民党的腐朽统治 国共重庆谈判 内战爆发及其演进 国统区人民的反压迫斗争 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 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倾轧与中间路线的破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0) 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文化 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 现代新儒学思潮 民国年间的文学与戏曲成就 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 (1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内外政策 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 (12)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 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经济建设的曲折 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 (13)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从“五一六通知”到全国内乱 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 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 (14) 拨乱反正(1976-1978) 拨乱反正的历程 “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 (15) 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 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邓小平南巡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一) 世界史 1、 世界古代史 (1) 史前人类 人类的进化 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 史前文化 (2) 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 亚述帝国 新巴比伦王国 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 波斯帝国 (3)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的历史线索 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 古代埃及的文化 (4)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吠陀文明 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 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 (5) 古代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希腊城邦制度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战争 雅典民主政治 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 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6) 古代罗马文明 王政时代 罗马共和国 罗马的扩张及其后果 奥古斯都及其元首政治 罗马帝国 古代罗马文化 (7) 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 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 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拜占庭帝国 (8)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 (9) 欧洲基督教文明 法兰克王国 西欧封建制度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西欧封建国家的兴起与强盛 (10)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斯拉夫人以及俄罗斯的早期历史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中古印度:从德里苏丹到莫卧儿帝国 日本封建国家和古代文化 (11) 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中美洲文明 印加文明 2、 世界近现代史 (1) 16世纪的欧洲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宗教改革 (2) 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殖民扩张及其后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欧洲1848年革命 美国内战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德国的统一 10世纪后半叶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政治法律制度与社会政策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 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 列强瓜分非洲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一国际 巴黎公社 第二国际 (4) 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 19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19世纪后半叶亚非拉的民族主义运动 (5) 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蒸汽技术与电气技术 近代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 (6) 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维也纳会议与神圣同盟 德法矛盾与欧洲的均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 (7)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布列斯特和约 (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国际联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战时共产主义“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德国十一月革命 匈牙利革命 共产国际 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与改革 卡德纳斯改革 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 苏联的工业化与“斯大林模式“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大战前夕法西斯德国的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性战役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大战的结束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的建立 “铁幕演说“与冷战 两大阵营在全球的对峙 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当代科技革命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美国的内政与外交 英国的内政与外交 联邦德国的内政与外交 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赫鲁晓夫的改革 苏南冲突与“铁托主义“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东欧国家 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二、 试题举例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单选 1.《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A、沈括 B、贾思勰 C、宋应星 D、郭守敬 2、汉口是在下列哪个条约中规定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烟台条约 D、辛丑条约 3、建立古罗马元首制的政治家是 A、奥古斯都 B、奥古斯丁 C、戴克里先 D、君士坦丁 4、“伊斯兰“一词的含义是 A 、唯一的真理 B、安拉使者说的话 C、服从神的意志 D、审判的日子即将来到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题10分,共80分 (1) 市舶使司 (2) 百日维新 (3) 封君封臣制 (4) 权利法案 (三)史料分析: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 认真阅读以下史料,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加以解释 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候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与古,或地无千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听。)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选自《隋书》卷46《杨尚希传》 (2)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长素又曰:所谓奴隶者,若波兰之以属俄,印度之属于英,南洋之属于荷,吕宋之属西班牙,人民但供租税,绝无政权,是则不能不愤求自立而。若国朝之制,满汉平等,汉人***** ****************** 选自《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 A、 太炎为了驳斥“长素”的观点而发表的一封公开信,文中的“长素”是谁? B、 献中的沈、李‘翁‘孙’曾、左、李及恭、醇二邸都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具体名字。 C、 与“长素”的分歧何在?根本对立的实质是什么? (2) 对于善于管理产业和勤恳耕种土地的人来说,农业是最有效的致富手段。我的父亲就亲自管理这种经济并教会了我*** ***************************************** 选自色诺芬《古希腊》家政论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其内容与含义 (3) 阅读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1876-1913年世界各地区或国家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 项目 国家与地区 1876-1880 1913 初级产品 工业制品 初级产品 工业制品 出口贸易结构 英国和爱尔兰 11.9 88.1 30.3 69.7 欧洲大陆 61.0 39.0 61.8 38.2 美国和加拿大 85.7 14.3 74.1 25.9 其余世界 97.6 2.4 89.1 10.9 全世界 61.9 38.1 61.8 38.2 进口贸易结构 英国和爱尔兰 85.8 14.2 81.8 18.8 欧洲大陆 60.9 39.1 59.9 40.1 美国和加拿大 63.5 36.5 63.4 36.6 其余世界 30.9 69.1 40.2 59.8 全世界 64.9 35.1 65 35 [推荐]09年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吴于廑,齐世荣;定价21.10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吴于廑,齐世荣;定价18.10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吴于廑,齐世荣;定价21.10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吴于廑,齐世荣;定价18.30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吴于廑,齐世荣;定价19.90 《世界史现代史(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吴于廑,齐世荣;定价22.90 《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孔祥民主编;定价28元 《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宗绪主编,定价35元 《世界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建华主编,定价65元 《中国现代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王桧林,定价18.30 《中国现代史(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王桧林,定价20.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何沁,定价36.40 《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晁福林,定价27元 《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施建中,定价18.20 《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郑师渠主编,定价32元 辅导用书推荐 《2008年考研历史学备考核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岳庆平、许平、尤国珍、邹绍荣编,定价36元

哪里有2012年考研历史学大纲的完整版?

人谓之樗
回归
2012年的考研大纲已经出台,考研大纲是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的指南针。利用好了考研大纲能帮助考生准确把握住2012年研究生考试考点。  201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史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 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约20%  世界近现代史 约30%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  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古史传说  2.夏商西周  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  商朝及其考古发现  西周的盛衰  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与社会变动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  4.秦汉  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  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东汉的政治  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  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的民族关系  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东晋南朝的政治  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与科举  6.隋唐五代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  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  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  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7.宋、辽、西夏、金、元  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  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  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  宋、辽、西夏、金的关系  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  宋元的社会经济  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8.明、清(鸦片战争前)  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  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  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  明清国家制度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  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  二、中国近现代史  1.列强的对华侵略  列强历次侵华战争  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  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2.清统治的衰落  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  清廷政局  义和团运动  3.近代化的启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  早期维新思潮  洋务运动  商办企业  戊戌维新运动  4.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 太多了,就截取一部分吧。详细的在 97考研网 里有参考资料:97考研网你去博仁教育的官网看看。他们那里很全的 我刚刚跟他们索取完 免费的电子版。感觉不错哦。对考研帮助比较大。

谁知道2007考研历史学新大纲

冬歇期
芸芸众生
07年历史考研大纲一 、 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 约20% 世界古代史 约20% 世界近现代史 约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的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二、 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三、 考察范围(一) 中国史1、 中国古代史(1) 中国历史的开端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氏族公社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2夏商西周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夏朝的巩固和发展商族的起源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周族的兴起和灭商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灭亡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文化(3)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4) 秦汉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汉承秦制与“文景之制”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刘秀加强东汉统治的制度与措施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汉代的社会结构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的农民起义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5) 魏晋南北朝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及其意义十六国的兴亡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出现东晋门阀政治南朝门阀的衰落和寒人的兴起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北魏府兵制的建立及其特点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6) 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唐朝相关制度对隋朝的继承和发展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唐中叶政治、军事、社会各领域发生的变化两税法的颁行与唐后期的经济唐朝末年的社会问题隋唐时期边境各少数民族概况隋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7) 宋(辽-西夏、金)元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宋代经济的繁荣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元代行省制度元朝的民族政策元末的农民战争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宋元时期的海外交通(8) 明清(前期)朱元璋与明代中央集权的加强郑和下西洋“南倭北虏”问题明中叶的社会危机与改革东林与复社耶酥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明末农民战争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明清海外政策与朝贡贸易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2、 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2)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结局和影响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局(3) 晚清政局的变化与清政府的自救改革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辛酉政变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清政府自救改革中的新旧思想冲突(4) 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新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著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及其代表人物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与初步发展(5) 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维新变法思潮(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严复介绍和传播进化论思想)戊戌维新运动清末立宪派和立宪运动孙中山与三民主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派的武装反清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窃权(6) 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7) 南京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全国“统一”新旧军阀混战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红军五次反围剿与万里长征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8) 抗日战争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高涨西安事变芦沟桥事变正面战场的持续作战与敌后战场的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西南大后方的建设中共“七大”的召开中国军队的对日军反攻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9) 国内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的演进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国共重庆谈判内战爆发及其演进国统区人民的反压迫斗争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倾轧与中间路线的破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0) 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文化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现代新儒学思潮民国年间的文学与戏曲成就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内外政策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改造(2)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3) 文化大革命(1966-1976)从“五一六通知”到全国内乱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4) 拨乱反正(1976-1978)拨乱反正的历程“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5) 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邓小平南巡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一) 世界史1、 世界古代史(1) 史前人类人类的进化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2) 古代西亚诸文明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波斯帝国(3) 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埃及的历史线索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古代埃及的文化(4) 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吠陀文明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5) 古代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希腊城邦制度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战争雅典民主政治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6) 古代罗马文明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罗马的扩张及其后果奥古斯都及其元首政治罗马帝国古代罗马文化(7) 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拜占庭帝国(8)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9) 欧洲基督教文明法兰克王国西欧封建制度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西欧封建国家的兴起与强盛(10)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斯拉夫人以及俄罗斯的早期历史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古印度:从德里苏丹到莫卧儿帝国日本封建国家和古代文化(11) 古代美洲文明古代中美洲文明印加文明2、 世界近现代史(1) 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宗教改革(2) 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及其后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欧洲1848年革命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国的统一10世纪后半叶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政治法律制度与社会政策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列强瓜分非洲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第二国际(4) 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19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19世纪后半叶亚非拉的民族主义运动(5) 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蒸汽技术与电气技术近代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6) 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维也纳会议与神圣同盟德法矛盾与欧洲的均势第一次世界大战(7)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布列斯特和约(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战时共产主义“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共产国际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与改革卡德纳斯改革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苏联的工业化与“斯大林模式“(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前夕法西斯德国的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性战役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大战的结束(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的建立“铁幕演说“与冷战两大阵营在全球的对峙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科技革命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美国的内政与外交英国的内政与外交联邦德国的内政与外交西欧的一体化进程(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赫鲁晓夫的改革苏南冲突与“铁托主义“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东欧国家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一、 试题举例(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单选1.《天工开物》的作者是A、沈括 B、贾思勰 C、宋应星 D、郭守敬2、汉口是在下列哪个条约中规定开放为通商口岸的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烟台条约 D、辛丑条约3、建立古罗马元首制的政治家是A、奥古斯都 B、奥古斯丁 C、戴克里先 D、君士坦丁4、“伊斯兰“一词的含义是A 、唯一的真理 B、安拉使者说的话 C、服从神的意志 D、审判的日子即将来到(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题10分,共80分(1) 市舶使司(2) 百日维新(3) 封君封臣制(4) 权利法案 (三)史料分析: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 认真阅读以下史料,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加以解释 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候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与古,或地无千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听。)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选自《隋书》卷46《杨尚希传》(2)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长素又曰:所谓奴隶者,若波兰之以属俄,印度之属于英,南洋之属于荷,吕宋之属西班牙,人民但供租税,绝无政权,是则不能不愤求自立而。若国朝之制,满汉平等,汉人***********************选自《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A、 太炎为了驳斥“长素”的观点而发表的一封公开信,文中的“长素”是谁?B、 献中的沈、李‘翁‘孙’曾、左、李及恭、醇二邸都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具体名字。C、 与“长素”的分歧何在?根本对立的实质是什么?(2) 对于善于管理产业和勤恳耕种土地的人来说,农业是最有效的致富手段。我的父亲就亲自管理这种经济并教会了我********************************************选自色诺芬《古希腊》家政论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其内容与含义(3) 阅读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1876-1913年世界各地区或国家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项目 国家与地区 1876-1880 1913 初级产品 工业制品 初级产品 工业制品 出口贸易结构 英国和爱尔兰 11.9 88.1 30.3 69.7 欧洲大陆 61.0 39.0 61.8 38.2 美国和加拿大 85.7 14.3 74.1 25.9 其余世界 97.6 2.4 89.1 10.9 全世界 61.9 38.1 61.8 38.2 进口贸易结构 英国和爱尔兰 85.8 14.2 81.8 18.8 欧洲大陆 60.9 39.1 59.9 40.1 美国和加拿大 63.5 36.5 63.4 36.6 其余世界 30.9 69.1 40.2 59.8 全世界 64.9 35.1 65 35 A、 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分析1876-1913年间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B、 根据上表中提供的数据,分析这一时段“英国和爱尔兰”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四)简答题:31-3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1) 试比较“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建立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并结合相关史实,略述其历史地位或意义。(2) 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的异同(3) 古希腊城邦的特点(4)简述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原则及其主张。康有为,(1858~1927)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名祖治,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今广东广州)人。出身于士宦家庭。早孤,幼年受教于祖父。他早年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后来在龚自珍、魏源以来“今文派”经学和西方资产阶级“新学”的影响下,不断讲学、著书,成为19世纪后期中国政治学术界一个突出的思想家和活动家。曾任工部主事。他先后7次上书,请求变法图强,其中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的“公车上书”最为有名。他与梁启超等人一起创办《万国公报》,建立强学会,发行《强学报》,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1898年与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戍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其后他思想日趋保守,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他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创作。其诗歌想象奇特,辞采瑰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代表诗篇《出都留别诸公》5首,对国家危亡的命运,表现得十分关切,意气豪迈。其政论文打破传统古文程式,汪洋恣肆,骈散不拘,开梁启超“新文体”的先路。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南海先生诗集》等。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人。少从俞樾学经史,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和《经世报》编辑,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1898年避往台湾,任《台北日报》记者。1899年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1902年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号召推翻满清政府。旋回国与蔡元培等共组中国教育会,设立爱国学社。1903年在《苏报》上发表革命排满文章,被捕入狱。1906年出狱后东渡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主编《民报》。后与陶成章等重组光复会,任会长。辛亥革命上海光复后回国,宣传“革命军兴,革命党消”。宋教仁被刺后,参与反袁斗争。1917年7月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长。1922年在上海组织联省自治促进会,1924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立章氏国学讲习会。1936年病逝于苏州 此例文来自<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长素又曰:所谓奴隶者,若波兰之属于俄,印度之属于英,南洋之属于荷,吕宋之属于西班牙,人民但供租税,绝无政权,是则不能不愤求自立耳。若国朝之制,满、汉平等,汉人有才者,匹夫可以为宰相。自同治年来,沈、李、翁、孙,迭相柄政,曾、左及李,倚为外相,恭、醇二邸,但拱手待成耳。即今除荣禄、庆邸外,何一非汉人为政。若夫政治不善,则全由汉、唐、宋、明之旧,而非满洲特制也。然且举明世廷杖、镇盗、大户加税、开矿之酷政而尽除之。圣祖立一条鞭法,纳丁于地,永复差徭,此唐、虞至明之所无,大地万国所未有。他日移变,吾四万万人必有政权自由,可不待革命而得之也。夫所谓奴隶者,岂徒以形式言耶?曾、左诸将,倚畀虽重,位在藩镇,蕞尔弹丸,未参内政。且福康安一破台湾,而遂有贝子郡王之赏; 曾、左反噬洪氏,挈大圭九鼎以付满洲,爵不过通候,位不过虚名之内阁。曾氏在日,犹必谄事官文,始得保全首领。较其轻重,计其利害,岂可同日而道!近世军机首领,必在宗藩。夫大君无为而百度自治,为首领者,亦以众员供其策使。彼恭、醇二邸之仰成,而沈、李、翁、孙之有事,乃适见此为奴隶而彼为主人也。阶位虽高,犹之阉宦仆竖而赐爵仪同者,彼固仰承风旨云尔,易能独行其意哉!21111111111

历史学考研的主要考试科目是什么

母子行
世之所高
一、历史学考研的科目,历史学属于统考专业,所考科目有英语,政治,各一百分,历史学基础,三百分,历史学基础包含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当代史,还有史学史,历史,地理学等学科。考研相关内容二、考试内容: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学指先秦时期至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学,是指通过利用史料来研究和描述人类历史的学科,它包括人们占有史料、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历史编撰的理论和实践。2、史学史,研究和阐述史学本身发展的历史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主要任务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今历史著作,探索史学思想的源流与派别以及史学本身发展的规律,并考查历史知识积累的过程和历史编纂方法的演变。3、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内容也十分丰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然而,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了解的考试资讯,欢迎大家关注高顿考研。祝各位考试顺利!22届考研小白全程备考规划14天高分特训营¥12021注册会计师一年六科特训班限量1元学,领完即止¥1会计实操上岗训练营真账.真税.真实操¥6.6FRM金融风控专讲训练营¥12021税务师名师带学高效取证营4大模块迅速进入备考¥12021中级经济师1年两科高效技巧超值专享每节课3毛钱¥1CFA金融讲师直播课提升金融领域实战能力¥12021中级会计一年三科特训营大专及以上学历可报名¥1查看更多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官方网站ACCACPA初级职称考研公务员

考研历史统考是严格按照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解析出题的吗?尤其是名词解释只要背这上面的就行了吗?

神之末也
菊原
第一 大纲只是一个规范 其实每年出题都有超纲的第二 名词解释你全背了 也没用 每年的命中率很低 大纲只是一个规范 告诉你哪些是考点 但并不代笔 不列出来的就不是 历史的内容是很多的 没法全部或者具体的列出来 名词解释是复习用的 不是押题用的 事实上每年出的名解 名词解释书上能准确命中的并不多也就是说名词解释看到的我都需要了解,论述题背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解析上的内容够吗?名词解释是所有知识点的集合 也就是最后脱离书本的复习依据 重点记忆的主要是 比较偏的难得 其他的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论述题 大纲解析那本我一直就不推荐 基本上是鸡肋 还是回归 仝晰纲老师的历史学基础吧 目前最好的综合类辅导教材 虽然也有很多问题

谁有东北师范大学历史考研的大纲?跪谢😊😊😊

彭康
专诸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学校没有给出自己的大纲,建议考生可以参考统考的大纲:  另外,提醒,最新的统考大纲要等到今年9月份发布,在没有发布之前,可以先参考去年的考研大纲,等到发布最新的大纲之后,复习不一样的内容既可。考思政专业,但不清楚东师大对该专业考研方面的具体要求

考研历史统考是严格按照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解析出题的吗?尤其是名词解释只要背这上面的就行了吗?

初恋爱
老族谱
第一 大纲只是一个规范 其实每年出题都有超纲的第二 名词解释你全背了 也没用 每年的命中率很低 大纲只是一个规范 告诉你哪些是考点 但并不代笔 不列出来的就不是 历史的内容是很多的 没法全部或者具体的列出来 名词解释是复习用的 不是押题用的 事实上每年出的名解 名词解释书上能准确命中的并不多也就是说名词解释看到的我都需要了解,论述题背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解析上的内容够吗?名词解释是所有知识点的集合 也就是最后脱离书本的复习依据 重点记忆的主要是 比较偏的难得 其他的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论述题 大纲解析那本我一直就不推荐 基本上是鸡肋 还是回归 仝晰纲老师的历史学基础吧 目前最好的综合类辅导教材 虽然也有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