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历史硕士博士论文怎么写

心辩
达妮卡
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样本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样本全日制硕士的招生考试主专要是全国硕士研究属生入学考试(简称"统考"),英语、思想政治理论、高等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部分专业通过全国联考的方式进行命题)。我提供些思路。

历史学博士

得之者生
鸱鸮
  历史博士很难考,因为很多人写不出高水准博士论文,所以考上是一回回事,拿到答毕业证,又是一回事,博士论文必须在某些高水平的历史专业刊物上发表,还要进行论文答辩,才能拿到博士学位,有些人写不出,甚至去自杀。但请你相信第一句话,只要你喜欢、有兴趣,那些都是小意思,真要下决心,往前看.

一篇历史论文

淚眼俠
小杂种
首先,您应当了解学术论文的相关写作知识,所谓“欲工其事,必先利3262363730其器”。网上有一篇很详细地介绍如何写作与发表论文的文章:http://www.csscipaper.com/how-to-write-papers.html。其次,网上论文网站多如牛毛,面对这些网站,我们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受限制太多,要么是收费,要么是一篇好端端的论文被分成数十页,相当地破坏了阅读的心情。最后,当然,最重要的是,无论哪个领域的学术论文,我们应当参阅那些在该领域的著名学者、教授、研究员写作的或者已经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的论文。阅读他们的文章,一个最大的便利之处就是能跟踪学术前沿研究成果,何况它们本身就相当于一篇很不错的学术论文范文。综合上述几点,我要向您推荐“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我觉得这个网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论文网站,除了完全符合以上几点想法之外,他们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免费找论文网”(http://freepapers.csscipaper.com/),如果您在网上没有找到特定论文,您可以去那里发布寻找论文的文章,他们可以免费为您找到,不论学术论文,还是硕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学位论文,只要是被中国知网或者万网收录了的。至于历史方面的论文,cssci学术论文网上有不少这方面的论文,我这里给您稍微列举一些栏目,剩下的就是您自己去查看啦:历史地理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历史学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lishixue/1、历史学研究论文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hisstudy/2、历史学理论论文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histheory/3、历史学动态论文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histrend/4、历史学概论论文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introction-to-history/5、历史学前沿论文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frontier-history/6、古代文明史研究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ancient-civilization/参考资料:http://www.csscipaper.com/曹操,以前把他骂为乱臣贼子,后来为他平反,认为他是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当然不管如何评价,曹操是个绝对有能力的能臣是绝对不可否认的。 先看他的出身,应该说,他的出身在高干子弟中并不是很出色的,宦官的养子的儿子。这为真正的高贵的士族不耻的,尤其是在党锢之后。不过曹操是之中的异类,他和大多数的士族子弟如袁绍等人关系都不错,而且也反对宦官弄权,不过,这也正常,有弄权的宦官,也有忠于皇帝的宦官,汉代宦官的权力毕竟有限,假如后代能漂白为士大夫那是更好。 所以曹操年轻时,到是结识了许多朋友,不过那时的交友方法,自然不是什么好办法,我们也不必深究了,贵族有贵族的结识方法。这点曹操袁绍就比刘备孙家他们有优势多了,刘备一介平民,认识的也就是草莽英雄,之后好不容易挂了个汉室后裔,但是也就在之后和刘表刘璋之类的本家兄弟上用用,那些实权派根本不理他。至于孙策原来还是做强盗的,最多也就算地方豪强,比起曹操在中央有势力,差的不是一大截。 曹操后来做官,有了父辈的支持自然很便利,宦官那有祖父支持,士族那因为交游广泛对他的印象也不错,之后为政和宦官捣了一把乱,在宦官那有祖父保住没事,在士族那可是大大得分。 再下来就是黄巾起义了,说实在的,黄巾起义比起西汉末年的赤眉绿林起义要弱的多了,远没达到颠覆政权的能力,和太平天国起义也比不上,虽然很多地方势力借此机会有了自己的武装,但是只要中央政权保证稳定,还是可以支撑下去,来一个中兴的,偏偏何进只会杀猪,不会做事,先要外兵入京,再被宦官设计杀了。之后袁绍杀宦官,当真是乱了,(不过此时曹操一家已经不算宦官势力了,不然挂了也难说。)这一乱才真正断送了汉家江山,据说宦官头目被杀前说朝廷完了,这句话到是没错,就算宦官掌权,士族势力还可以对峙,宦官也灭不了汉朝,但是宦官和外戚两大势力覆灭,由外兵士族掌权,汉朝真是完了。之后董卓入京,他一个西北乡巴佬能有什么威望,只能靠强力压制,这时地方势力就有借口了,汉朝从此进入了割据时刻。 这时的曹操还是很忠于朝廷的,之前镇压黄巾起义说实在他没捞到什么油水,(黄巾起义主要得利的是原地方大员。)地位也不如袁绍那般高,不过在讨袁的联军中是比较一心一意的,不能否认他有争风头的情况在里面,但是此时的他还是想做一个能臣,为汉室尽忠的。(讨董成功的话,那最得利的应该是联军主帅袁绍,但是看他后来的动作,一直不迎接献帝,看来还是胸无大志,想在一方割据做土皇帝。)在这次行动中大家都有私心,出力的两个一个是曹操,宦官子弟,一个是孙坚,原来是地方黑社会头子。其他的官员都有私心,汉朝最终要靠这些官员支持,当真是要倒霉了。 群雄割据之后,曹操回家招兵买马,当然和袁绍那种三世五公比起来,曹操要逊色一点,但是比起刘备白手起家,孙策那种靠老爸留下的部曲和自己的老朋友打天下,要好的多了。他曹家家大势大,搜刮的钱财多,招兵不缺了,还有他曹家和夏侯家两族兄弟多,而且一个个都是能征惯战的主,上阵不离父子兵,曹家夏侯家的兄弟不用象外姓那样担心,用起来得心应手,再加上曹操本身就是不世出的一代兵法大家。外加曹操收罗的那些谋士,曹操对人能所用其才,不拘一格,能连续击败北方诸雄,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当然,其中最关键的是两点,第一点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汉朝天子虽然没了实权,但是名义上的权威还有,还是中央朝廷,是大家公认的。你曹操要讨伐某人也就是军阀混战,但是天子下令就是师出有名,我讨伐你你反抗还就是造反,天下人人可讨之,这武器可是重要的很,你看那些恨曹操的,都也不得不打着复兴汉室的幌子,不过老百姓可不管你谁是谁非,首先看谁给饭吃,其次看天子在哪?中央朝廷在哪?至于谁是贼,就没这么好研究的了。不过天子这个香馍馍谁都想要啊,要不是袁绍目光短浅,想做土皇帝,懒得迎汉帝,刘备实力太弱,孙坚被人暗杀。这个天子还真保不住。不过,在曹操迎接汉帝之前谁都没想到,可见曹操判断之英明。第二点就是打败袁绍,之前曹操虽然控制了天子朝廷,打败了一些小势力,但是总体实力和袁绍比起来还差的多。从号召力上,曹操虽然有天子,但是在官衔上还不如袁绍,而且曹操已经成为众矢之的,而袁绍三世五公,在士族中的号召力要远远超过曹操,名声也比曹操好的多。从实力上说,曹操虽然兵强马壮,但是地盘,兵力,粮草都远不如袁绍,又腹背受敌,就算他手下的大将也不比袁绍手下的河北诸将高超多少,就拿官渡之前的形势看,曹操的战术上虽然获得了许多胜利,但是在战略上还是处于劣势。袁绍虽然犯了很多错误,但是靠实力就要把曹操慢慢磨死。官渡对峙,曹军缺粮,又不能退兵,一退兵,就立刻溃败,曹军中大量人员向袁绍投降,这已经说明形势的危急。要不是许攸投降,乌巢被偷袭,北方就成了袁绍之天下,那之后的局势就完全不同了。而打败袁绍之后,在北上收编北方四州,一统北方,曹操成为天下之雄已经是大势所趋了,之后赤壁,汉中的受挫,只是伤其一指,没有伤到根本。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孙权还能三分天下不愧为世间豪杰,尤其是蜀汉,几度北伐,压制了北方。 曹操本有一统天下之心,但是赤壁汉中受挫,外加年事已高,也只有暂时放下一统雄心了。他曾经说过,假若没有他,“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虽然事实如此,不过也是自誉了,没有他,袁绍,孙权,刘备等人都可能统一天下,其实他也就是其中的一个胜利者罢了。 曹操为什么没有称帝,这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时他已经是魏王了,已经破了刘姓不能为王的惯例,为什么不再进一步呢? 是曹操想为自己留后路?曹操知道自己很遭人恨是一定的,而且他也不敢保证他之后曹家是不是能够掌权,所以他给自己布置了很多假坟墓,是不是因为这点使他有顾忌,想为自己留个后路呢?应该不是,即便他不称帝,别人也不会不恨他,而且自己称帝,和自己的儿子称帝,效果是一样的。 是曹操还有汉臣之心?这也不好说,假若说以前的曹操,他效忠汉室是有可能的,但是现在的曹操已经是一代霸主,天子已经成为他手中的玩偶,何况他已经成为魏王,破了刘姓不能为王的惯例,这样的作为已经不能称为汉臣了。(之后刘备称王到是没什么问题,他姓上就占了便宜。)不过,或许他真有一点忠臣之心吧,只想做周文王而已。 是曹操有顾忌?确实很多手下的大臣反对他称帝,连他也知道,孙权劝他称帝是要害他在火上烤,但是他手下还是有很多想做开国元勋的大臣,就是这些大臣将曹丕送上皇帝宝座。 也许是什么方面的关系都有吧,总之曹操没做皇帝,不过他儿子曹丕马上就做了。曹操马上就追封为皇帝。 假如曹丕不篡汉,而象日本那样作为幕府将军的统治会如何呢?这里有几个问题,天皇只是作为傀儡,而汉朝的皇帝是有过实权的。中国时常有北方强敌入侵,需要强大的由皇帝控制的中央政权把握一切,而日本岛国不太会发生那种情况。而且日本没有更换皇帝的传统,中国自秦到汉,西汉到新再到东汉,已经换过两次了。而且,历代将军其实都有天皇血统,与其说将军专权,还不如说是外戚专权更好。 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西汉当年被王莽篡权,之后赤眉绿林进京都选刘姓为王,这说明汉家的天下在大家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要不是东汉末年朝政太过腐败,民心有些偏离,曹魏也说不定真以魏王之号令天下,尤其是在刘备以汉室后裔号召天下的情况下,以这种名义号令天下更好一些。不过,怎么看由刘备再建汉室的可能性都大于曹魏开幕府的可能。 而且日本那种情况确实比较少,就算日本天皇也不是没受到威胁的时刻,只是日本的将军并不能真正的象中国那样完完全全的控制各地,所以不得已才留下天皇作为幌子。而当年织田信长以武力开始统一天下时,其实也展露了想取天皇而代之的念头,尤其是自号为神,明显是和天皇是神的说法相同,要不是之后的本能寺之变,说真的日本天皇也难保。

历史小论文

藏山于泽
播抗战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精品教育历史小论文的解题历史小论文,集论3433646366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作为一种训练题型,能较全面地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各项能力,具有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作用。(一)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1、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A.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B.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2.表述成文: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3.语言精炼: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二) 解题技巧1、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很多学生,在提炼观点时没有根据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十分可惜。由于题干中的观点并不全面,我们不能完全获悉,因此,就必须要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何为“关键词”?那就是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如

历史学博士,有好奇的吗

希迁
鲁班
 历史博士很难考,因为很多人写不出高水准博士论文,所以考上是一回事,拿到回毕业证,又是一回事,博士答论文必须在某些高水平的历史专业刊物上发表,还要进行论文答辩,才能拿到博士学位,有些人写不出,甚至去自杀。但请你相信第一句话,只要你喜欢、有兴趣,那些都是小意思,真要下决心,往前看.

历史上谁拿过的博士学位最多

为了谁
大家族
胡适1927年3月,37岁的胡适由英国赴美国,向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补交了博士论文(著作)《中6336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亚东书店版)100册,完成了哲学博士学位手续,得到了第一顶博士帽。胡适的第二顶博士帽,是1935年1月5日,香港大学授予胡适的法学名誉博士学位。 1936年8月,哈佛大学授予胡适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是为胡适的第三顶博士帽。 同年,美国南加州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是为胡适的第四顶博士帽。 其余的博士帽分别是: 1939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名誉法学博士(6月6日);芝加哥大学的名誉法学博士(6月13日)。 1940年,美国8所大学分别授予胡适8个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形成“博士高峰年”:韦斯尔阳大学、杜克大学、克拉大学、卜隆大学、耶鲁大学、联合学院、柏令马学院、宾州大学。仅在三个星期内,这位博士疲于奔命,先后到这些大学出席典礼,发表演说。至此,他的博士帽有14顶了,但胡适先生却说。“这些玩意儿,毫无用处……一个是四年苦功得来的,十三个是白送的。” 是年胡适五十岁。他老家安徽绩溪为庆祝这位在海外为国效力的“博士爷”50岁大寿,由县长朱亚云出面,制作了一块“持节宣威”横匾,率乡绅们,浩浩荡荡送到上庄村胡氏宗祠悬挂,并将上庄村改名为“胡适村”。 1941年,胡适在美国被授予博士学位有5个,在加拿大被授有2个。前者全是名誉法学博士,分别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森林湖学院、狄克森学院、佛蒙特州的密特勃雷大学、密达伯瑞学院;后者是麦吉尔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和多伦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42年是胡适拿博士帽的第二个“高峰年”,达10个之多,都是美国大学授予的。其中两个是名誉文学博士:达脱茅斯学院、纽约州立大学;其它8个是名誉法学博士,分别是: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奥白林学院、威斯康辛大学、妥尔陀大学、东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第纳逊大学。 至此,胡适已获得博士帽31顶,而最后的5顶是:美国柏克纳尔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943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1945年11月赴伦敦以中国首席代表身份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美国柯鲁开特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949年),美国克莱蒙研究所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950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授予的名誉人文学博士(1959年)。

中国第一批历史博士学位获奖者名字

夫君
美味男
1983年10月19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生周振鹤、葛剑雄被该校授予历内史学博士学位并颁发容了学位证书周振鹤,1941年生于厦门,1959-1963就读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矿治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擅长政区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的研究。葛剑雄(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15日出生于浙江湖州。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论文

数匝
穆斯林
过秦论,美芹十论,九议,种子《过秦论》、来《论积贮疏》、自《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贾谊(前200~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

美国的历史 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文

菊池
仁者居之
礼让文化  美国是个竞争激烈的国家,生活节奏3335303532快,工作压力大,由此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电 影和新闻中的美国经常与暴力事件联系在一起,让人感到这是个不安全的国家。然而到 了最能代表美国人典型生存状态的中小城市,我却发现自己置身于分外安宁的世界,人 对人的友好让我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构成美国人日常生活主旋律的实际上不是争斗和 暴力,而是礼让。  我用礼让这个词表达双重的意思:礼貌和避让。美国人的礼貌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 方面:在小区里见面,不管认识与否,必打招呼(早晨好,下午好,晚上好等),打电话 和见面时总是甜蜜地寒暄(他们习惯于甜言蜜语),在公共活动中相遇至少要点头致意, 与他人说话时要尽可能专注地注视对方,等等。而且这种礼貌一般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 来,仅仅通过微笑来示意是不行的。刚到美国时,我不习惯于与陌生人打招呼,总是以 微笑代替寒暄,很快就发现美国人对我的微笑没有反应,只好开口说话,逐渐适应了这 种时时需要以语言向他人致意的生活方式。  与礼貌对应的是美国人相互礼让的日常生活习惯。在超市里人们总是自觉地不挡住别 人的路,如果有人要从你身边走过的话,他几乎必定要说“Excuse me”(对不起)。不 说任何话而硬从他人身边走过会被视为极不文明的举动。礼让文化最多地体现在路上: 行人与机动车互不相让在发展中国家(自然包括咱中国)是普遍现象,但在美国我却从未 看到。美国人开车时总是左右张望,到了路口都要停下来,确定没有行人和其它车辆后 才缓缓驶过。要是恰好有行人走过路口,司机都会耐心等待,等行人走过后,才继续前 行。行人有时也有让汽车先走的意思,但开车的人几乎百分之百地挥手示意行人先走。 有一次我走过某个没红灯的路口,看见有汽车正要驶过,便示意汽车先走,司机看见我 在等待,连忙将车倒回数米,挥手让我先行。在一些文明程度高的小城市,通常开车的 人会在离行人十几米远甚至二十几米远处就停车了。汽车让行人是美国的规矩,据说是 写在交通法规中的,违反者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美国的开车人不仅避让行人,而且要相 互避让。两辆车相遇时,司机通常要相互挥手,示意对方先走。这种路上的礼让文明令 不少来访的中国人惊叹不已。中国虽然有儒家的礼让文化,但这礼让必须服从等级秩序 ,所以,总是等级低的人礼让等级高的人。开轿车的人在中国不是属于有权阶层,就是 先富起来者,避让行人对于他们来说是不符合登记秩序的。有的地方还制定了所谓“撞 死了白撞”的法律,以为此乃现代化的标志。这些规则的制定者可能没有想到在最为现 代化的美国,礼让第一是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法则,也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所 以,我觉得追求现代化的中国人应该认真地学习美国的礼让文化。  礼让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是对他人权利的承认,也是自己已经成长为个体的标志— —它意味着你已经有对他人负责的能力。个体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是礼让文化的基础 ,也是美国人现代意识的核心。它造就的是每个人的生活空间都得到尊重的公共文化。 这种礼让精神是目前大多数中国人所不具有的,所以,在足够深的层次上理解美国的礼 让文化对中国的现代化必有裨益。  助人文化  我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美国人不但非常有礼貌,而且十分乐于助人。到美国第二天,我 去超市购物,但不知道超市的确切地址,正在附近寻觅时,一位美国小伙子走了过来, 很有礼貌地问:“你好像在寻找什么?”我问:“超市在哪里?”小伙子满脸笑容地指点 到:“就在那儿!”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为自己能帮助一个异乡人而感到非常高兴 。  我在美国曾有几次迷路的经历,在问路的过程中更真切地体验到了美国的助人文化。 当我向一个女公交汽车司机问路时,她甚至停下了本职工作,专注地为我查地图,用几 分钟的时间为我找应该走的道路。我下车走向正确方向的过程中,她在车上不断挥手向 我指点方向,直到确信我走对了路,才开车离去。美国大多数城市的大街上都行人稀少 ,有时候整条道路上都没有行人,问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只要遇到了其他人,他们 必然认真地为你指路,其热情和真诚常常令人感动。  美国的助人文化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助人者通常不会妨碍被帮助者的自由,并且尽 可能地不涉及金钱。我的房东莎丽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人很善良,她见我没有汽车 ,几次带我外出办事。每次她决定让我搭车时,总会礼貌地问:“王博士,我不知道你 有没有空?如果有空,可以搭我的车出去,反正我要去办事。”实际上到了目的地后, 我发现她并没有自己的事要做,她这样说是为了让我这个被帮助者没有心理负担。她让 我搭她的车,本是为了我的方便,但她却认为帮人做事也要征得对方的同意。这正是美 国精神的体现,助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自由。美国的助人文化是以个 人主义为基础的,所提倡的是一个独立个体对另一个独立个体的帮助,助人者的自由和 被帮助者的自由在这个过程中都必须获得尊重。这与东方群体主义的助人文化有根本的 不同。  对财产权的尊重使得美国的助人文化有着鲜明的资本主义品格:帮助人通常以不涉及 金钱为原则,在涉及金钱时一定要订立合约,被帮助者或者要以某种方式偿付所涉及的 金钱,或者要有明确的感谢方式。但是一些在美国的华人则超越了这个原则,为美国的 助人文化增添了东方风格。洛杉矶有个在华人圈中影响很大的企业家曾庆华,便以无私 助人而著称。只要中国的来访者到了那里,不管多晚,只要给他打个电话,他总会去接 送。在华人知识分子聚会时,他常常担当司机的角色,接送年长者和来访者。他的资产 并不十分雄厚,但却常常向华人文化基金会和华人学者捐赠,并且不求回报。我与他有 过几次深谈,知道他的助人主义除了受基督教影响外,更源于儒家文化对仁、义、忠、 诚的提倡。由于他早已加入美国籍,所以,我把他的助人行动也当作美国助人文化的一 部分。虽然这种超越金钱原则的助人文化在美国还不是主流,但我从中看到了令人振奋 的东西。这是华人对美国助人文化的独特贡献。  感恩文化  在许多中国人的想象中存在着一个声色犬马的美国,不少人甚至是带着对艳遇和狂欢 的期待到美国的,但是到了美国以后他们会失望地发现美国人大多十分严肃和保守。嬉 皮士、崩克、垮掉分子已经集体退向历史深处,代替他们的是中规中矩的当代美国人。 这与基督教文化在美国的主流地位有因果关系。美国人大多数都是基督徒,对于神、世 界、他人的感恩情怀支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基督教强调人的幸福源于神的恩典,所以,人应该对神和神所创造的世界怀有感恩之 心。这种思想对美国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美国人的集体活动无论规模大小,基本都有 短暂的感恩仪式。主持者是牧师、召集人、与会者中最有声望的人。感恩辞有一定的模 式,但具体内容由主持人现场创造,参会者则与主持人一起朗诵或默念感恩辞。大体内 容是感谢神赐予我们丰饶的食物、相遇的机缘、幸福的生活,愿神的恩典永远与我们同 在。我在美国参加的大部分活动都有一种感恩的氛围,美国人对此是非常认真和虔诚的 。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造就出原子般孤独的个人,因为对神、世界 、他人的感恩意识使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中蕴涵着一种以神为中心的集体主义。每个人都 是感恩者和感恩的对象,是与神圣存在和他人联结着的个体,所以,感恩文化实际上是 以个人为基本单位和现世目的的群体文化。  感恩文化体现在美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神的感恩意味着对他人的感恩,因为在他 人身上体现着神的爱。“Thank you”(谢谢您)是美国人最常说的话之一,而被感谢者 总要以“You are welcome”(意思比“不用谢”多,包含着对感谢者的肯定)。甚至许 多夫妻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说“Thank you”和“You are welcome”,这在中国人看来 既没必要(夫妻间何必如此客气),又过于程式化(干吗总用一种方式表达谢意),但由此 可以看出感恩文化在美国是多么深入人心。在美国,你对他人的感恩之情是必须说出来 的,这是一种诉诸语言的感恩文化(大概是因为上帝是通过话语创造世界的,西方人总 是努力把一切都变成话语),不将自己的感恩之情化为语言会显得很没有礼貌,在公共 场所中更是如此。顾客在美国不会被当作上帝(将人比作上帝是对神的不敬),但却会实 实在在地是感恩的对象。你购买了商家的货品,既为商家带来了利润,也为政府纳了税 (在美国买东西均要上税),自然是感恩的对象,所以,商店的雇员一定会说“感谢你” 和“祝你今天一切好”之类的感恩之语(中国的商家也开始引入感恩文化)。我这次在美 国演讲完后,大多数前来听讲的人(其中不少是大名鼎鼎的学者)都与我握手致谢。我知 道他们不一定从我尚显笨拙的英语中获得多少享受,但他们认为我既然付出了劳动与诚 意,就应该感谢我。这种感谢看似程式化,但却是完全真诚的。  美国的感恩文化将基督教思想与现代社会对个人的尊重结合起来。它将神圣存在、他 人、自我在日常生活中联结为整体,乃是终极关怀和世俗关怀的统一。美国的现代化获 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固然很多,但感恩文化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中国要实现现 代化乃至后现代化,也应该建立和弘扬自己的感恩文化,以让个体主义有更深厚的根基 。  我在这里所说的是占主流地位的美国日常文化。它在居民文化水准和生活水准比较高 的中小城市表现得比较纯粹。在穷人和外来人口较多的大城市,上述四种日常文化虽然 仍存在,但却被复杂的语境所弱化了。通常我们所说的美国病作为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主要存在于这些大城市中。由于美国人的生活重心已经完成了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的位 移,所以,本文所说的四种日常文化乃是美国民间文化的主流。理解这一点对理解美国 文化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