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内的衰老研究的研究所或相关公司

相对
航标灯
中国老年学学会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 浙江省老龄科学研专究中属心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老年学研究中心 国际老年学会 联合国老龄研究所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老年学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组 中国中医研究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老年营养研究室 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湖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 既然是老年研究所那么肯定会研究老年衰老问题的 如果你指的是衰老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很前沿的基因问题了 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人类基因组研究所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http://..com/question/32284034.html?si=1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安徽永兴抗衰老研究所有限公司版中国八正堂权国际集团有限公司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HANGZH..

老龄人口有哪些消费热点?

爱之谷
噫嘻
5月15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蓝皮书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但与此同时,老年人的消费热点不断形成。一是照护服务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当前高龄老人3000多万,失能老人4000多万。空巢、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增加,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凸现。二是老年旅游消费受到青睐。从未来一年出游的计划来看,我国13.1%的老人明确表示未来一年有出游计划,9.1%的老年人表示有可能在未来一年外出旅游。三是部分老龄用品的消费持续增长。目前老年人消费规模比较大的主要是老年保健品和老年医药用品。老年人消费保健品规模持续增加,如果按照2010年数据来测算,老年保健品市场产值超过500亿元。从2015年调查数据来看,我国城市老年人平均医药费支出2341元,占到消费总支出的11.6%,农村老年人平均医药费支出1395元,占到消费总支出的15.7%。随着我国老年人规模的日益庞大,未来老年医药用品会持续增长。四是网络消费成为新宠。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的老年人经常上网,其中城镇老年人这一比例为9.1%,高于农村老年人;低龄老年人网络消费的比例最高,高达12.7%。网络购物的实现,极大方便了空巢或者独居老人,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来源:经济参考报

全国老龄委信息中心健康科技研究所有这机构吗

有滋有味
贾谊
应该是: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怎么样?

心斋
简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是我国唯一专门研究老龄科学的国家级科研机版构。于1989年3月成立。主要任务是权:调查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做好老年人口发展的预测、预报工作,为做好研究老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出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老龄问题的战略对策;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老年人口学、社会老年学、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政策、老龄科学信息的基础理论研究;制定老龄科学研究的长期和短期规划;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 。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老龄科学研究》如何投稿

久矣
尚志
现在《老龄科学研究》的官网登不上去,你可以给通过发邮件方式进行投稿

南加州大学老龄科学专业如何 好就业吗?

剖击而知
傲娇
南加大算是复美国老龄学最好制的院校了,这所老龄学院成立于1975年,是创立最早,规模最大、世界排名第一的老龄科学研究学院。这个不需要“吹”的,老龄学专业专业本来就冷门,院校选择也不多,南加大就是最好的,不需要去吹捧,对于留学了解的人都知道!专业肯定不水,师资挺强大的,有来自分子生物学、神经系统学、老年医学、人口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公共政策研究学等多领域的专家;研究方向广泛,涵盖人体老化研究、交叉学科研究、健康医疗管理和全球政策研究等与老龄学有关的内容。担心的无非是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这个专业比较冷门,就业的选择面也很窄,但是行业整体是向上发展的,除了老人院之外,其它就业领域包括:医学、健康管理、科研院所、社会服务机构、政策部门、商业和市场营销、法律机构、建筑和城市规划、娱乐和广告策划等。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当然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留美比较好,回国目前前景一般。

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神人
初夏
  新华网上海5月17日电 上海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上海市民政局、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上海老年人口最新3236356562统计信息显示,2006年上海户籍老人比前一年增加9.25万人。目前,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75.62万人,占总人口比例首次突破20%,达到20.1%。  统计还显示,截至2006年底,上海8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有46.78万人,10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有680人。目前健在的上海最高寿的老人是静安区的曾乐君老太太,今年109岁。  此外,统计显示,2006年底,上海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赡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赡养系数为28.1%,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平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就要赡养28.1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桂世勋介绍,上海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变缓。2005年,上海增加了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5.15万人,但2006年这个数字只增加了1.66万人。他指出,这意味着上海适龄劳动力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  外来人口缓解上海老龄化问题  记者是在昨天召开的一年一度的老年人口信息发布会上了解到上述信息的。统计数字表明,上海的人口老龄化已提前进入中速增长期;上海的老年抚养系数持续增长,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趋势加剧。  根据本市有关单位在1996年的预测,2005年前应是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平缓发展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约2万。但是本市近5年的户籍人口数据显示,在户籍人口总数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老年人口呈加速增长态势。从1999年到2001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增加数依次为2.95万、3.24万和4.85万,明显超过原来的预测数,这意味着上海的人口老龄化提前进入了中速增长期。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使本市的老年抚养系数不断上升。在一个地区里,平均每一个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个非劳动年龄人口(即少儿与老人)被称为抚养系数。总抚养系数由老年抚养系数与少儿抚养系数相加得出。  统计表明,2001年底的户籍人口中,老年抚养系数已达26.4%,少儿抚养系数为15.2%,即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同时要负担26.4个60岁及以上老人和15.2个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虽然本市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但由于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专家预计,2010年后,本市户籍人口的总抚养系数将突破50%,到2025-2030年上海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时,老年抚养系数将超过60%,总抚养系数也将高达85%,也就是说100个人要养活85个人。  高龄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本是社会文明进步标志,但由此带来的高龄老人生活护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市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桂世勋指出,上海的高龄老人中,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已有8万多人,他们大多由子女照顾,但由于子女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又没有充裕的时间服侍老人,老人得不到必要的护理。现一些区县已开始探索采用“时间储存”的方式实行老年人生活护理互助,但是建立可持续的有信用的管理机构等还需长期探索。  据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振新介绍,国际上对高龄老人实行护理保险。上海在这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面对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问题,现在上海市政府每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些特困老人、老劳模以生活护理方面的补贴,这种补贴的范围以后还会逐步扩大。  枫叶红敬老院的护工对入住的老人视为亲人,悉心照料他们的生活。图为护工为手脚不灵活的老人喂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华网上海5月17日电 上海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上海市民政局、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上海老年人口最新统计信息显示,2006年上海户籍老人比前一年增加9.25万人。目前,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75.62万人,占总人口比例首次突破20%,达到20.1%。  统计还显示,截至2006年底,上海8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有46.78万人,10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有680人。目前健在的上海最高寿的老人是静安区的曾乐君老太太,今年109岁。  此外,统计显示,2006年底,上海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赡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赡养系数为28.1%,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平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就要赡养28.1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桂世勋介绍,上海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变缓。2005年,上海增加了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5.15万人,但2006年这个数字只增加了1.66万人。他指出,这意味着上海适龄劳动力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  外来人口缓解上海老龄化问题  记者是在昨天召开的一年一度的老年人口信息发布会上了解到上述信息的。统计数字表明,上海的人口老龄化已提前进入中速增长期;上海的老年抚养系数持续增长,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趋势加剧。  根据本市有关单位在1996年的预测,2005年前应是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平缓发展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约2万。但是本市近5年的户籍人口数据显示,在户籍人口总数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老年人口呈加速增长态势。从1999年到2001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增加数依次为2.95万、3.24万和4.85万,明显超过原来的预测数,这意味着上海的人口老龄化提前进入了中速增长期。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使本市的老年抚养系数不断上升。在一个地区里,平均每一个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个非劳动年龄人口(即少儿与老人)被称为抚养系数。总抚养系数由老年抚养系数与少儿抚养系数相加得出。  统计表明,2001年底的户籍人口中,老年抚养系数已达26.4%,少儿抚养系数为15.2%,即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同时要负担26.4个60岁及以上老人和15.2个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虽然本市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但由于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专家预计,2010年后,本市户籍人口的总抚养系数将突破50%,到2025-2030年上海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时,老年抚养系数将超过60%,总抚养系数也将高达85%,也就是说100个人要养活85个人。  高龄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本是社会文明进步标志,但由此带来的高龄老人生活护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市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桂世勋指出,上海的高龄老人中,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已有8万多人,他们大多由子女照顾,但由于子女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又没有充裕的时间服侍老人,老人得不到必要的护理。现一些区县已开始探索采用“时间储存”的方式实行老年人生活护理互助,但是建立可持续的有信用的管理机构等还需长期探索。  据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振新介绍,国际上对高龄老人实行护理保险。上海在这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面对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问题,现在上海市政府每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些特困老人、老劳模以生活护理方面的补贴,这种补贴的范围以后还会逐步扩大。  枫叶红敬老院的护工对入住的老人视为亲人,悉心照料他们的生活。图为护工为手脚不灵活的老人喂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华网上海5月17日电 上海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上海市民政局、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上海老年人口最新统计信息显示,2006年上海户籍老人比前一年增加9.25万人。目前,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75.62万人,占总人口比例首次突破20%,达到20.1%。  统计还显示,截至2006年底,上海8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有46.78万人,10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有680人。目前健在的上海最高寿的老人是静安区的曾乐君老太太,今年109岁。  此外,统计显示,2006年底,上海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赡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赡养系数为28.1%,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平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就要赡养28.1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桂世勋介绍,上海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变缓。2005年,上海增加了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5.15万人,但2006年这个数字只增加了1.66万人。他指出,这意味着上海适龄劳动力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  外来人口缓解上海老龄化问题  记者是在昨天召开的一年一度的老年人口信息发布会上了解到上述信息的。统计数字表明,上海的人口老龄化已提前进入中速增长期;上海的老年抚养系数持续增长,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趋势加剧。  根据本市有关单位在1996年的预测,2005年前应是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平缓发展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约2万。但是本市近5年的户籍人口数据显示,在户籍人口总数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老年人口呈加速增长态势。从1999年到2001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增加数依次为2.95万、3.24万和4.85万,明显超过原来的预测数,这意味着上海的人口老龄化提前进入了中速增长期。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使本市的老年抚养系数不断上升。在一个地区里,平均每一个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个非劳动年龄人口(即少儿与老人)被称为抚养系数。总抚养系数由老年抚养系数与少儿抚养系数相加得出。  统计表明,2001年底的户籍人口中,老年抚养系数已达26.4%,少儿抚养系数为15.2%,即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同时要负担26.4个60岁及以上老人和15.2个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虽然本市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但由于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专家预计,2010年后,本市户籍人口的总抚养系数将突破50%,到2025-2030年上海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时,老年抚养系数将超过60%,总抚养系数也将高达85%,也就是说100个人要养活85个人。  高龄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本是社会文明进步标志,但由此带来的高龄老人生活护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市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桂世勋指出,上海的高龄老人中,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已有8万多人,他们大多由子女照顾,但由于子女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又没有充裕的时间服侍老人,老人得不到必要的护理。现一些区县已开始探索采用“时间储存”的方式实行老年人生活护理互助,但是建立可持续的有信用的管理机构等还需长期探索。  据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振新介绍,国际上对高龄老人实行护理保险。上海在这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面对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问题,现在上海市政府每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些特困老人、老劳模以生活护理方面的补贴,这种补贴的范围以后还会逐步扩大。  枫叶红敬老院的护工对入住的老人视为亲人,悉心照料他们的生活。图为护工为手脚不灵活的老人喂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华网上海5月17日电 上海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上海市民政局、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上海老年人口最新统计信息显示,2006年上海户籍老人比前一年增加9.25万人。目前,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75.62万人,占总人口比例首次突破20%,达到20.1%。  统计还显示,截至2006年底,上海8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有46.78万人,10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有680人。目前健在的上海最高寿的老人是静安区的曾乐君老太太,今年109岁。  此外,统计显示,2006年底,上海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赡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赡养系数为28.1%,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平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就要赡养28.1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桂世勋介绍,上海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变缓。2005年,上海增加了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5.15万人,但2006年这个数字只增加了1.66万人。他指出,这意味着上海适龄劳动力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  外来人口缓解上海老龄化问题  记者是在昨天召开的一年一度的老年人口信息发布会上了解到上述信息的。统计数字表明,上海的人口老龄化已提前进入中速增长期;上海的老年抚养系数持续增长,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趋势加剧。  根据本市有关单位在1996年的预测,2005年前应是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平缓发展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约2万。但是本市近5年的户籍人口数据显示,在户籍人口总数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老年人口呈加速增长态势。从1999年到2001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增加数依次为2.95万、3.24万和4.85万,明显超过原来的预测数,这意味着上海的人口老龄化提前进入了中速增长期。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使本市的老年抚养系数不断上升。在一个地区里,平均每一个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个非劳动年龄人口(即少儿与老人)被称为抚养系数。总抚养系数由老年抚养系数与少儿抚养系数相加得出。  统计表明,2001年底的户籍人口中,老年抚养系数已达26.4%,少儿抚养系数为15.2%,即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同时要负担26.4个60岁及以上老人和15.2个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虽然本市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但由于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专家预计,2010年后,本市户籍人口的总抚养系数将突破50%,到2025-2030年上海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时,老年抚养系数将超过60%,总抚养系数也将高达85%,也就是说100个人要养活85个人。  高龄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本是社会文明进步标志,但由此带来的高龄老人生活护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市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桂世勋指出,上海的高龄老人中,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已有8万多人,他们大多由子女照顾,但由于子女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又没有充裕的时间服侍老人,老人得不到必要的护理。现一些区县已开始探索采用“时间储存”的方式实行老年人生活护理互助,但是建立可持续的有信用的管理机构等还需长期探索。  据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振新介绍,国际上对高龄老人实行护理保险。上海在这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面对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问题,现在上海市政府每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些特困老人、老劳模以生活护理方面的补贴,这种补贴的范围以后还会逐步扩大。  枫叶红敬老院的护工对入住的老人视为亲人,悉心照料他们的生活。图为护工为手脚不灵活的老人喂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华网上海5月17日电 上海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上海市民政局、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上海老年人口最新统计信息显示,2006年上海户籍老人比前一年增加9.25万人。目前,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75.62万人,占总人口比例首次突破20%,达到20.1%。  统计还显示,截至2006年底,上海8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有46.78万人,10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有680人。目前健在的上海最高寿的老人是静安区的曾乐君老太太,今年109岁。  此外,统计显示,2006年底,上海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赡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赡养系数为28.1%,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平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就要赡养28.1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桂世勋介绍,上海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变缓。2005年,上海增加了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5.15万人,但2006年这个数字只增加了1.66万人。他指出,这意味着上海适龄劳动力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  外来人口缓解上海老龄化问题  记者是在昨天召开的一年一度的老年人口信息发布会上了解到上述信息的。统计数字表明,上海的人口老龄化已提前进入中速增长期;上海的老年抚养系数持续增长,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趋势加剧。  根据本市有关单位在1996年的预测,2005年前应是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平缓发展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约2万。但是本市近5年的户籍人口数据显示,在户籍人口总数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老年人口呈加速增长态势。从1999年到2001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增加数依次为2.95万、3.24万和4.85万,明显超过原来的预测数,这意味着上海的人口老龄化提前进入了中速增长期。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使本市的老年抚养系数不断上升。在一个地区里,平均每一个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个非劳动年龄人口(即少儿与老人)被称为抚养系数。总抚养系数由老年抚养系数与少儿抚养系数相加得出。  统计表明,2001年底的户籍人口中,老年抚养系数已达26.4%,少儿抚养系数为15.2%,即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同时要负担26.4个60岁及以上老人和15.2个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虽然本市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但由于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专家预计,2010年后,本市户籍人口的总抚养系数将突破50%,到2025-2030年上海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时,老年抚养系数将超过60%,总抚养系数也将高达85%,也就是说100个人要养活85个人。  高龄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本是社会文明进步标志,但由此带来的高龄老人生活护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市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桂世勋指出,上海的高龄老人中,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已有8万多人,他们大多由子女照顾,但由于子女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又没有充裕的时间服侍老人,老人得不到必要的护理。现一些区县已开始探索采用“时间储存”的方式实行老年人生活护理互助,但是建立可持续的有信用的管理机构等还需长期探索。  据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振新介绍,国际上对高龄老人实行护理保险。上海在这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面对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问题,现在上海市政府每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些特困老人、老劳模以生活护理方面的补贴,这种补贴的范围以后还会逐步扩大。  枫叶红敬老院的护工对入住的老人视为亲人,悉心照料他们的生活。图为护工为手脚不灵活的老人喂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是在昨天召开的一年一度的老年人口信息发布会上了解到上述信息的。统计数字表明,上海的人口老龄化已提前进入中速增长期;上海的老年抚养系数持续增长,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趋势加剧。  根据本市有关单位在1996年的预测,2005年前应是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平缓发展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约2万。但是本市近5年的户籍人口数据显示,在户籍人口总数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老年人口呈加速增长态势。从1999年到2001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增加数依次为2.95万、3.24万和4.85万,明显超过原来的预测数,这意味着上海的人口老龄化提前进入了中速增长期。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使本市的老年抚养系数不断上升。在一个地区里,平均每一个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个非劳动年龄人口(即少儿与老人)被称为抚养系数。总抚养系数由老年抚养系数与少儿抚养系数相加得出。  统计表明,2001年底的户籍人口中,老年抚养系数已达26.4%,少儿抚养系数为15.2%,即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同时要负担26.4个60岁及以上老人和15.2个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虽然本市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但由于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专家预计,2010年后,本市户籍人口的总抚养系数将突破50%,到2025-2030年上海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时,老年抚养系数将超过60%,总抚养系数也将高达85%,也就是说100个人要养活85个人。  高龄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本是社会文明进步标志,但由此带来的高龄老人生活护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市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桂世勋指出,上海的高龄老人中,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已有8万多人,他们大多由子女照顾,但由于子女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又没有充裕的时间服侍老人,老人得不到必要的护理。现一些区县已开始探索采用“时间储存”的方式实行老年人生活护理互助,但是建立可持续的有信用的管理机构等还需长期探索。  据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振新介绍,国际上对高龄老人实行护理保险。上海在这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面对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问题,现在上海市政府每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些特困老人、老劳模以生活护理方面的补贴,这种补贴的范围以后还会逐步扩大。  枫叶红敬老院的护工对入住的老人视为亲人,悉心照料他们的生活。图为护工为手脚不灵活的老人喂水  】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得脑痴呆或脑萎缩

逃于深蓁
大搜捕
所谓老年痴呆是指由许多原因引起的老3231396239年人的痴呆。所谓痴呆是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障碍。进而出现认识功能障碍,如计算力、判断力、抽象思维及综合能力的障碍,从而发生工作能力、生活能力及社交能力下降、随着病程进展,智能进行性衰退,最后达到显著的痴呆。 引起老年人痴呆的原因 从临床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老年痴呆最为常见:一是脑血管病性痴呆;二是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前者是由于脑血管病严重发展的后果,后者至今原因不明。 脑血管病性痴呆主要发生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皮质下白质脑病、多发性脑梗塞。多伴有偏瘫、半身感觉障碍、失语症。病前多年往往有高血压病、全身动脉硬化、高血脂症及糖尿病等。头部CT及MRI(磁共振)均显示有明显的相应病变。病程相对迅速,病情呈阶梯式进展。老年性痴呆多发生60-70岁的人群,且年龄愈大发病率愈高,如60岁组患病率为2%-3%,70岁组为7.9%,80岁组为32%。本病患病有遗传因素,本病家家庭发病率为20%-25%。其病程较缓慢,精神症状进行性加重。头部CT及MRI显示普遍性脑萎缩,但以顶、前额最为显著,脑回变平,脑池增宽,晚期可有皮层下萎缩,脑室扩大。 针对不同的病因,这两种痴呆的治疗及预防也不一样。 脑血管病性痴呆的治疗及预防 主要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发展,首先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脑血管病性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肥胖症及禁烟酒等。这就要求持之以恒的治疗高血压,生活规律,饮食合理,乐观的心态,规律性运动及合理的用药。如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斯匹林)及降脂药物等。把以上几种危险因素控制在正常或较轻的范围内,就会大大减轻脑血管病的发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生脑血管病要分秒必急的迅速地送往医院,即时确诊及恰当治疗。如急性梗塞必须在时间窗(6小时)内,及时准确的应用溶拴或抗凝治疗,以大大减轻已造成脑损伤的程度,减少致残率,减少痴呆的发生。也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除药物外,针灸、按摩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已经发生脑血管病性痴呆,则继续应用抗动脉硬化药物,配合生活条理,适当活动,合理的饮食及注意体育锻炼等。 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及预防 困本病原因不明,治疗及预防缺乏明确措施。目前,试用治疗的方法有脑血管扩张药(如尼莫地平、脑通、喜得镇等),提高脑内乙酰胆碱水平的药物(如卵磷脂,胆碱脂酶抑制剂及间接加强脑内胆碱功能的药物,如脑复康、生长因子等)。也有人提倡应用维生素sB12及叶酸治疗。 老年性痴呆的预防方法仍处在探索阶段,生活规律,良好的心态,合理用脑,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及增加社会活动及人际交往等会有一定成效。 随着科学的飞速进步,老年痴呆正日益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脑科学研究在国际、国内为重要课题,其成果定会造福病人和人群。 老年性痴呆早发现 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一过50岁,就觉得记忆不行了,以前看一眼、听一次就能记住的东西,现在特别爱忘。虽然有时觉得该想点办法,可常常是一句“老了,脑子不行了”之后,便不会太在意了。也许您不知道,这样有时会耽误大事,本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的老年性痴呆却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机。 美国前总统里根是个最典型的例子。在90年代初,里根就有记忆下降的征兆,比如忘记刚说过的话。有次聊天中他女儿说起里根演过一个电影角色,里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不出一年,里根就被诊断为老年性痴呆,可已过了疾病的早期。最后,他除了认识夫人南希外,谁也不认识了,甚至不记得自己担任过两届美国总统。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有药物能够对老年性痴呆进行治疗,并有望在疾病早期用药来延缓疾病的发展。 老年性痴呆是常见的一种能够引起记忆力、计算力、语言和认知思维能力等智能障碍的神经变性疾病,记忆力下降是其核心症状。老年性痴呆通常起病缓慢,最初表现一般不很明显,以后在5~10年内病情逐渐加重直到死亡。 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表现一般是忘性大,通常也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所以经常不被病人和家属注意。此时老人突出的症状是记忆(尤其是短期记忆)障碍,病人总爱忘记刚发生过的事情,而对以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却记得颇清楚。家属有时还会误认为病人记忆力不错。具体表现举例如下:1、随做随忘,丢三落四。做菜时已放过盐了,却不知道放过没有;明明锁了门出去,半路上却又觉得门没锁;上街去买菜,忘了拿篮子或钱;本来去接孙子另带买瓶醋,孙子接回来了醋却没有买。 2、词不达意,唠里唠叨。本来想表达一种意思,说出来却是另外一种意思,对一件事总是反复不停地说。 3、忘记熟人的名字。走在街上,明明是老熟人却叫不出对方的名字。 4、多疑猜忌。自己东西找不到了,总怀疑别人。 5、情感冷漠。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甚至对过去很感兴趣的事情也觉得索然寡味。 6、计算力下降。上街买菜,挺简单的账算起来很费力,甚至根本不会算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年性痴呆早期,尽管有明显的记忆力下降,语言空洞,概括和计算能力有损害,但仍有不少病人能继续工作,这是由于在做很熟悉的工作,只有向他提出新的要求时,其工作无能才被发现。有一位高中物理特级教师高老师,在退休前一年,就有同事反映其讲课质量比过去差,他则认为同事嫉妒自己。此时,这位特级教师的儿子办了一所私立学校,于是高老师退休到私立学校任教,继续教物理。同学们反映很多,说高老师讲课经常将已说过的话翻来覆去地说,同学提问经常回答不出来。高老师的儿子不得不亲自调查其父亲的讲课能力,结果在医院高老师被医师诊断为老年性痴呆。医师说,其实在两年前高老师就丢三落四,而且常常叫不出老同事的名字,那时就该到医院看病。 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则远记忆和近记忆都明显受损,如忘记用了多年的电话号码,记不住自己哪年结婚。有些老人表现出明显的性格和行为改变,如以前脾气温和、为人宽厚,现在变得脾气暴躁、心胸狭小;以前脾气很坏,现在却特别听话。多数病人表现为对周围的事情不感兴趣,缺乏热情,不能完成已经习惯了的工作。有些病人表现为不安,如无目的地在室内走来走去,或半夜起床到处乱摸,开门关门搬东西等。有些病人走得稍远一点就有可能迷路,有的甚至在很熟悉的环境中迷路。 到晚期,病人不认识周围环境,不知年月和季节,算10以内的加减法都有困难,日常生活需要照顾,最多只能记起自己或配偶等一两个人的名字。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可以以较小的费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当你身边的老人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丢三落四、神情淡漠、唠叨多疑等现象时,不要以为是正常的老态,应及时找专业医师诊治。 老年性痴呆的预防措施 1 生活起居 1.1 生活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坚持午睡,看电视时间不可过长,有适度的性生活。 1.2 饮食要清淡,品种多样化,保证蛋白质的供应,多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品,少吃动物脂肪,饮食要低盐、低糖、控制铝的摄入。节制饮食,不可过饱。戒烟、适量饮酒。 1.3 积极用脑,劳逸结合。一般连续用脑1小时后应休息15分钟。脑力活动多样化,如看书、下棋、做智力游戏等,或到老年大学去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患者如有睡眠障碍,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逐步改善睡眠状态,才能有利于智力恢复。 1.4 作适当的体育锻炼,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切忌剧烈运动。 1.5 保持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及舒适美观的居室环境,并可在家中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养花、养鱼、画画等。 2 情志调养 2.1 保持乐观的情绪,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接受外来的有益刺激,以延缓脑功能减退。如:读书、看报、下棋、听音乐等,对防止精神衰退具有重要作用。 2.2 多与他人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3 创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建议与子女同住,保持情绪的稳定,尽量避免不良的情志刺激。 2.4 注意进行智力训练,其中包括记忆力、理解力、计算力、定向力。 3 气功疗法 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气、宁神,达到自我身心锻炼和强身健体的活动。人体入静后,神气藏于心,精气归于肾,魂归于肝,意守丹田,使肾精充足,上填髓海,使脑髓充实,灵机记忆得以恢复。现代研究发现:气功可使大脑皮层细胞电活动有序化,协调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为大脑活动提供良好环境,挖掘大脑潜力,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创造最佳情绪,增进智慧。 4 按摩疗法 按摩健脑就是运用手掌、手指或简单器械,在体表一定的部位,施以不同手法的按揉,使经脉宣通,气血调和,达到醒脑安神,通利关窍,增进智力的目的。 4.1 按摩百会穴:以食指左右旋揉轻压百会穴50次。 4.2 按揉足三里穴:以拇指或中指左右旋揉轻压两足三里穴各50次。 4.3 按摩涌泉穴:坐在床上,抬起右脚,以左手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摩涌泉穴36次,然后以同样的方法按摩左脚的涌泉穴。 4.4 按揉内、外关穴:将右手拇、食指按在左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内、外关穴上,顺、逆时针方向旋揉36次。以相同的方法旋揉右侧内、外关穴。 4.5 按揉劳宫穴:以一手拇指按压或按揉另一手劳宫穴2~3分钟,然后交换双手,重复上述操作。 4.6 干洗脸:将两手平放于脸上,五指并拢。 老年痴呆有几种类型和如何选用中西药 老年痴呆是大脑慢性功能障碍,起病较隐蔽,早期不易发现。由于老年人口不断增长,老年痴呆的病人也逐渐增多。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10%的人群不同程度的患有痴呆,而80岁以上则占有20%左右的比例。 老年痴呆的症状根据类型不同其表现各异。 阿茨哈默氏痴呆:1906年阿茨哈默医生首次报告一名老人发生进行性痴呆,伴有失语、遗忘等症状,且脑组织中发现特有的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变性,于是将这类病称为阿茨哈默氏痴呆。本病以近事易遗忘,而几十年前的事还能记忆犹新,病情逐渐发展,对往事亦遗忘为特点,且出现易怒,睡眠秩序颠倒,言语单调,喃喃自语,判断障碍。如裤子当上衣穿,对时间、人物和地点的定向力发生障碍,不认家门,四处游走等。晚期还可有口、面不自主动作,如吸吮、噘嘴、厌食或贪食,大小便沾满全身。 血管性痴呆:多伴有高血压,有反复多次的小卒中发作,一次比一次加重,易激动、记忆力减退、头痛、心悸、食欲不振、睡眠欠佳,甚至偏瘫、肢体麻木,脑CT检查可发现脑梗塞、脑出血病灶,渐渐形成血管性痴呆。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老年痴呆,但可选用下列几种药物来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这些药物据病情可单用或配合用。 吡拉西坦(脑复康),每次0.8一1.6克,每日3次,口服,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氧,促进思维记忆。一个疗程为6周,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有效,重度无效,与安定合用还可提高疗效。 都可喜,每次40毫克,早晚各1次,口服。本药为大脑代谢促进剂,国外已广泛使用,对智力恢复有较好的作用,用得越早,效果越好。 长春西汀(卡兰),每次5毫克,每日3次,口服,可改善脑代谢,恢复脑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对血管性痴呆总有效率可达85%以上。 还可加服大剂量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以及烟酸、三磷酸腺苦、细胞色素C和中药六味地黄丸等。 老年痴呆有哪些表现? (1)记忆障碍:记忆力下降常常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也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早期从近记忆下降开始,常描述其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特别是对数字(如日期、年代、电话号码)、人名、地名和不常用的术语记忆很差,甚至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存折密码也记不住,放置的东西立即忘掉位置。对日常小事也常常事过之后就忘记了,如昨天吃的什么饭等。在家中常常忘了正在烧的水而烧坏炊具,炒菜忘了放盐,或重复放盐使菜咸得不能吃。此阶段对已熟悉的工作可能还能胜任,但学习新知识困难,工作稍有变动则难以完成,后期连远记忆(过去发生的事件)也发生障碍,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不能回忆,或胡乱回答问题,用虚构来填补他记忆中的空白。最后连亲人也不认识。 (2)计算力下降:早期计算速度变慢,复杂的不能完成,逐渐出现计算错误,连简单的也不会计算,买东西不会算帐。临床上常让病人计算100-7=?连续演算减7,如100-7=93,93-7=?......等,来判断其计算力是否下降。 (3)空间定向障碍:表现为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位置,伸手取物时未达该物而抓空,或伸手过远将物品碰倒。放物品时不能正确判断应放的位置,如不能将锅或水壶准确地放在炉灶的火眼上,因放偏而致锅或水壶歪倒掉到地上。回家时走错方向,经常迷路,甚至在自己家中找不到自己的房间,不知哪个床是自己的。穿衣时分不清上下左右和正反,甚至把裤腿当衣袖。不会使用最常用的物品或工具,如反拿汤匙盛汤。不能画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4)语言障碍:部分患者以语言障碍为首发表现。早期词不达意,词汇量减少,谈话中因找词困难而突然中断,不能说出物品的名称,或不适当地加入无关的词汇或变换主题,给人以“说话东拉西扯”的感觉。逐渐所说的话不能使人理解,写的信让人看不懂,也不能理解他人提出的问题,不能参与交谈。最后患者仅能发出别人不可理解的声音,终至缄默。 (5)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大事被忽略,琐事却纠缠不清,工作能力下降。在临床上,常用解释成语的寓义、区别两种东西的异同,以及出一些问题让病人判断应该怎么办等方法来测查病人的理解力、判断力。如要病人解释“‘过河拆桥’是什么意思”、“苹果和香蕉有何相似处”等。 (6)情感与行为障碍:表现为坐立不安、多疑、易激动、淡漠、抑郁、焦虑或欣快。可出现妄想、错觉、幻觉,而出现冲动性的伤人、毁物行为。有的病人一改以往的生活习惯,变得不注意衣着,不修边幅,甚至收集废物。有的表现性欲亢进,纠缠妻子或其他女人,甚至发生不轨行为,有的经常无目的地来回走动。 痴呆晚期很容易诊断,但早期难以发现。因此,当老年人出现记忆力下降及情感改变后,应尽早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参考资料:http://www.wl120.com/jbdq/neike/laonianchidai/

老年人适合在什么环境居住

爱出轨
梅拉妮
1、可以在屋子里养几条观赏鱼,鱼缸里的水循环流动发出的微弱声音,有助于老人的睡眠和健3433616138康。2、在家里用电脑或手机放一些轻音乐,如古典吉他曲、钢琴曲等。轻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其节奏韵律还能激发大脑活动。3、老人早上起床半小时后,可打开电视机看看新闻、听听戏曲等。一边听电视节目,一边在屋内做些运动或手工,也是一种不错的消遣方式。4、经常邀请身边的邻居和朋友来家里坐坐,在一起拉拉家常,回忆往事,评论社会奇闻轶事,或者下盘棋、打打牌,能让屋子里摆脱寂静,充满欢声笑语。5、老人要经常走出去与外界交往,和朋友一起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散步,让自己感到身边有朋友,生活有乐趣,驱散心灵上的孤独。扩展资料老年人膳食搭配要均衡每日膳食应选用富含营养素的食物,这是保证膳食营养的基本条件;食物应保持新鲜,在烹调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其营养,且易被消化吸收。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素不同,所以应广泛摄取各种食物,全面养护身体健康。膳食营养要均衡,应做到有荤有素,有粗有细,合理搭配。对于老年人来说,适当多些新鲜蔬菜、水果也是必需的,这对老年人健康有益,也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和排便。老年人饮食要清淡,饮食不宜太咸,烹调加工宜低盐、低糖、低脂肪。许多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就是在每日三餐中长期食用过咸、过甜、过油腻的食物逐渐形成的。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老人居住环境太静并不好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