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来宾市寄宿考研的宿舍环境是不是很好?

纪念碑
亲知
答: 来宾市寄宿考研的宿舍环境还可以你若喜欢便是晴天环境好一些了学习心情才能好本地的不清楚,西安南极光寄宿考研氛围比较好住的宿舍还可以,在一所高校内,有四人间六人间和八人间,还有阳台和卫生间,一人一个衣橱,采光也可以学校会不定时的检查卫生,有人监督,卫生比较干净一个些

请问有人知道来宾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吗?主要是想知道硕士生的待遇。

何必
京义线
天津大学2007年研究生复试分数 工程(不包括护理专业) 总共315政治50外语50个业务类的业务类180 2 90 法理 总共315政治50外语50业务课190业务类2 90 注: 1,以照顾一个专业(一级学科)是指:力学(0801),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水利工程(0815),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 2目前在12个工作省(市),重庆,四川,陕西,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定向或委托培养回原单位的考生(不含单考生,MBA考生)复试基本分数根据单一主体减少了4分或得分10分。 3,工作单位在自治区宣布了国务院,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19个自治县(旗),并申请为原单位定向或委托少数民族的在职培训的人员考生(不含单考生,MBA考生),复试基本分数的基础上降低5分或20分的得分下降的单主体。教育部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少数民族考生,在国家政策 4,单独考试考生复试分数将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另行制定。 5,实施Ciefushi。复试比例一般为1:1.2。在学校各院系的基础上确定的复试成绩和复试的比例确定专业,参加复试??名单,由学院复试举办。 6,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研究生院将统一资格。 2007年3月30日整个一天的审查时间,在3月31日下午,天津大学科学图书馆是一个多用途礼堂一层(具体要求的通知)。本科以上学历,可以申请人才引进

来宾市寄宿考研的宿舍环境是不是很好?

解其桎梏
白酋长
环境好一些了学习心情才能好本地的不清楚,西安南极光寄宿考研氛围比较好住的宿舍还可以,在一所高校内,有四人间六人间和八人间,还有阳台和卫生间,一人一个衣橱,采光也可以学校会不定时的检查卫生,有人监督,卫生比较干净一个些管理也很好晚上会按时关闭楼门,想出去得和班主任先联系才行,每个月会消毒,每天有人打扫卫生。

吴宗宪考研男星定力的综艺节目叫什么

古之至人
其心之出
吴宗宪爆男星劈腿,都说娱乐圈乱,关系网错综复杂,男明星爱玩,女明星也不是省油的灯,但作为一线明星,应该说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形象,不会做出毁掉自己星途的事情吧,不过也说不准,文章也能出轨,黄海波也嫖娼,还有邱泽被指脚踏两只船。近日,台湾综艺天王吴宗宪就在节目中大爆料,称某一线男明星同时劈腿四女。吴宗宪的爆料来源于今天新一期的综艺《饭饭男友》,在节目第38分钟处开始大爆料,说某位一线男星的女朋友是他的好友,但这位一线男星,当年始终不肯公开恋情。因为公开恋情就等于分开,大家都是艺人演员,公开被大家知道那就糟了。谁知某天这位一线男艺人被拍到与另一位女生一起,恋情公开了。果然,一公开,就分开了。此外,吴宗宪形容男星在偶像电影、电视剧担任主角,遭劈腿的女友则是自己的好友、好妹妹,说完后还大喊“男人就是贱!男人是畜生,但是女人偏爱小动物。”令现场的女来宾鬼鬼听了都皱眉头,爆料掀起网友议论,台湾娱乐圈所有大咖、一线男星全都中枪被列入名单。节目影片在网络疯传引起骚动,对此吴宗宪接受《娱乐星光云》访问回应:“哈哈哈哈,节目里面没有讲,代表不能讲啊!吴宗宪此言一出,立即引发热议,网友纷纷猜测综艺大哥口中的男星究竟是谁。后来有媒体记者,吴宗宪只说:节目里面没有讲,代表不能讲啊!看来,他不愿意透露这个圈内劈腿渣男究竟是何许人也。宪哥透露,该一线男星一次性与三个女友分手,而宪哥的好友只排第三名。这个爆料一出来就让很多男明星躺枪,霍建华、余文乐、罗志祥都中招。

急需一篇1500字我的大学计划文章

理迹
乱之上也
我是一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社会,特别是当前社会闹经融危机,找工作难的境况中,想要获得优越的物质生活就更要有良好的资质证明自己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否则将会被无情的社会淘汰掉。 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学历只是发展职业的一个条件,社会同样需要懂技术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这就给予了我们这些高职高专学生的机会,因为实际操作和技术应用是我们别于其他学生的专长。 机会是平等的,但机会终究是有限的,我们应当很好的抓住每一个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只有理想而不去行动,理想就会变成空想。为了让我们的理想能够实现,因此我们应当要制定一个我们大学生活的三年规划。下面就是我的大学三年规化的具体内容。 第一年:先适应大学生活,熟悉大学环境,努力学好各门课程,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搞勤工俭学,把计算机四级证书和英语B级等级证书考到手,参加ISO内审员培训,并拿到ISO9000内审员资格等级证书,争取拿到奖学金。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找与专业有关的工作,为以后工作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第二年:集中精力搞好专业学习,计算机获得三级资格证书,参加英语3A考试,并努获得A级等级证书。把电工证,钳工证考到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机会继续搞勤工俭学。 第三年:这年大部份时间可能都在实习,只有少数时间在学校里学习,我就利用这些时间把英语学好,争取过四级,把上岗证资格等级证书拿到手。在实践的企业单位,认真工作,学 习和提高专业技能,在实践之中学得新的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以后工作做好准备,搞好人际关系。 上面所述的内容就是我大学三年的职业规划,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完成上面所说的每一项内容。

在电子科技大学读书是什么体验?

据轼低头
王骀
工科男生的烦恼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生怎么样啊,容易考吗?出路好吗?谢谢!

盒子
画戏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生当然不错了,教育部公布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名单中唯一一个国际关系重点就在复旦。复旦最难考的专业之一,出路很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也是很强,光是这块牌子就压死人.http://www.sis.pku.e.cn/Department/Department.asp人大的国际关系是老牌了。http://sis.ruc.e.cn/introction/index.htm社科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国家的智囊团。看看cctv国际新闻节目来宾里有多少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东欧中亚研究所 欧洲研究所 西亚非洲研究所 拉丁美洲研究所 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美国研究所 日本研究所就知道他们又多牛了。 个人认为学国际关系还得在北京,别的地儿发生国际关系也不容易。

被邀请上台抽奖怎么讲话?

乐未毕也
舍是与非
其实可以简单的说句话不要说太多,可以说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们来看看谁是下面的幸运儿。

中外关系文化的差异

捐赠者
喀土穆
这也是我需要的答案呀!兄弟,你也是学关系营销的吧??O(∩_∩)O哈哈~,遇到同班同学了!很难找到,现在提供一点相关的资料,看对你是否有帮助。 2、关于价值的断想 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切经济、政治、文化、习惯、心理和客观存在的稀缺程度之关系的总和。 世上发生任何事件,最终都会反映到价值上来。价值,也是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总和。任何单一因素都不能决定价值量。价值只能在各因素(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作用的体系中由均衡决定。 3、中西文化的盲点:结构理性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质是一个结构比重的问题。一切对单一和纯粹的追求都是偏见。人们常常在面对选择时进退维谷,这正是缺乏结构理性的表现。 有三种理性存在: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结构理性。 在中西文化中,只有前两种理性,缺乏第三种理性。 价值理性是人们用来判断是非好坏,应该或不应该的一套价值体系。 工具理性是为实现价值目标的手段体系,如策略、政策、程序、组织、制度、科技手段等。 结构理性是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构造价值结构的理性。例如,义的价值和利的价值都不能单一地适用任何情况。人有时自利,有时利人,两种价值同时存在于一身,那么在何时何地对待何人讲利或讲义,这就必须用结构理性判断。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持同一价值观。这就是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矛盾和价值观应该在结构理性的支配下统一起来,这就使结构理性的含义。 东西文化中为什么有结构理性的盲点呢?就是因为人类有偏执的共性。一旦价值理性形成后,人们就将它固定下来,向一切情况运用。 4、结构理性不是价值观 结构理性是一种方法理性,而不是一种价值理性,它当然与价值相对论和道德相对论扯不上关系。因为结构理性是一种中立于价值判断的方法理性。 结构理性不是一种价值观,而是一种构建价值结构的方法论。它不需要也不可能有一个分析衡量错对好坏的内容准则,按照结构理性的方法理解真理与价值,真理和价值都不是唯一的和绝对的。真理和价值的意义依赖于时空和情势。 5、信仰偏执与人间悲剧 由于人类在理性结构上有盲点,人类常常把信仰的追求推到了极度与偏执的程度。这种对信仰上的偏执,使得人们可以对信仰的追求不顾一切,对信仰的偏执导致了无数的人间悲剧。 人类没有信仰不行,但信仰过度和偏执甚至更加危险。信仰偏执可能是制造人间悲剧的最重要根源。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信仰是绝对正确的,也不可能有哪一种信仰是绝对错误的,人们应该有结构的,有条件的,有程度的接受所有相互矛盾的信仰,形成一个比重、多少、条件不同的信仰结构:“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6、上帝的公平 贫穷吗?上帝让你知足。富有吗?上帝让你贪婪。劳作吗?上帝给你胃口,让你健康。享受吗?上帝让你乏味,给你肥胖。追求幸福者,上帝让你感觉命短,遭受痛苦者,上帝让你感觉寿长。 人世间有各式各样的公平,都不如上帝公平。例如,机会均等,结果均等,起点均等,贡献均等。然而这每一种均等,都有它不可克服的不公平的一面,并且带有一定的负面效果。机会均等,其结果就不会均等。买彩票,每人赢钱的机会是均等的,但结果只有少数人赢得巨款。市场经济的竞争是机会均等的,但结果却只创造了少数富人。结果均等就绝对公平吗?也不!结果上的均等掩盖了贡献上的不均等,收入上的均等掩盖了成本上的不均等。 7、视角 转化视角看问题,不仅是了解事物的方法论,也是人类行为的道德要求。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不仅以此待人,而且以此待自然、待宇宙、待一切。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视角去看,会呈现不同的形象,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人与人之间,以个人的视角去观察别人,多少会带有感情的、利益的和理性的偏见。所以我们也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别人看自己。设身处地地看问题常能克服人与人之间的偏见。 首先,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利益,别人的感受,别人的经验和知识的角度去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只从自己的利益、感受、知识、经验去看他人,看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人类要学会站在自然的角度、站在其它动物和生物的角度看世界。如此,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其它动物和生物就会和谐得多。然而我们人类对自然物种的分类全是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判别标准的。 第三,作为一般规律,我们对事物所作的判断,所下的结论,都是从某一视角看问题所作出的,视角一改变,这些判断和结论的正确性就动摇了。 8、动机、手段与效果 一个社会的模式,或各个国家的社会区别,大致就是由那个社会和国家队动机、手段、效果的道德和法律约束标准、方式和侧重点决定的。 在动机、手段与效果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要实现动机,就必须要有手段,有了手段的实行,就一定会带来一定的效果。但社会必须对三者的好与坏、准许与不准许作出界定,也就是说这三者的关系必须受到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否则人类社会就会变成丛林世界。 当我们分析道德和法律对这三者的关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道德可以用来约束全部三者而法律却只能用来约束手段。因为动机无法用事实证明,而效果则有许多为人所不可控的因素。也就是说法治是不管动机与效果如何的,只要手段合法,就不能被治罪,虽然有可能受到道德的谴责,而这正是法治的短处。 道德的约束虽没有法律约束那么硬,却比之约束范围宽广得多,道德不仅约束手段,而且约束动机与效果。 我们能找到一套标准是使三者统一起来吗?回答是不能!因此,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不管它强调的是何种标准,总是会存在一定缺陷的。不过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任何一方面的标准若绝对化而完全不顾及其他标准就一定是不好的。在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的中庸之道似乎可以做得到的,所以一个社会应该是法治、德治与情治的有机结合。 9、替代的困扰 每个人几乎每天作出一些类似非经济的替代决策。当你作出这些替代决策的时候,你去追溯过躲在这些决策后面曾经困扰过你的那权衡替代的尺度吗?那就是你最深层的价值观。 例如对不同对象的爱如何替代。对生命、自由、爱之间的替代也是如此。 10、争名与逐利 追名逐利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驱动力。天下熙熙,皆为名利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利而往。大致而言,人是争名夺利的动物。所以有人把人类社会叫“名利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人逐利,与鸟无异。“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说人争名,与雁有同。 现代经济学,是用自利与理性解释人们的行为,即认为人类是逐利的理性人,又叫经济人。 按照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说法,以私产为基础的自由市场制度安排,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解,它使得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社会得益。 现代经济学,尤其是主流经济学,却很少研究人们争名的社会效果。人们争名也会像逐利那样有利于全社会吗? 人类争名,基本上是一类相互抵消的浪费性行为。 人争名的根源是来自人的嫉妒本性。对于整个社会利益而言,逐利优于争名,因此在经济活动中的争名之风不可长。 11、耻的标准和功用 有什么样的荣耻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 东方人以好、坏为标准,西方人以对错为标准。 12、信誉无价 一个人,一家公司都输不起信誉,何况一个国家? “一个鸡蛋吃不饱,一个名声讲到老。”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从此处得,将从他处失,并且是永远损失下去。 13、信心与价值 假若我们中国的自尊、自信心能增强,同样的出口商品定能换回更多的外汇。信则有,不信则无。这信字若指信心与自信更有哲理。 信心生产价值。 现在中国出口许多产品到国外,有些质量超过日本货,可价钱却低很多。我想这是我们中国人过谦吃的亏。 西方人什么都是先看重自己的。各种优惠、赔偿等,都是自己人先得,然后才考虑外人。 14、常输是游戏规则使然 一个人要赢得竞争依赖于他自己可控的优势与弱点,也依赖于外在于自己不可控的因素。更依赖于竞争的游戏规则和所用的是否符合道德要求。 首先,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增加自己的优势,减少自己的劣势。这是他自己可控的因素。当然可以增加赢得可能性。然而他是否真能赢,还依赖于外在机会是否存在,是否机会均等。如果机会足够小,威胁足够大,即使自身努力也难以成为赢家,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其二,如果一个人在竞争中总是输而无机会赢,这决非此人不想赢或他比某人低级愚蠢,而是竞争的游戏规则于他不利。在这种游戏规则下,他的优势不能被评价,而弱势反被评价,游戏规则有利于他的对手。例如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价高者得,价低者出”。有生意眼光的人总是赢家,有资本的人也总是赢家,而有些人无论怎样努力,最终还是赤贫,因为这游戏规则对他不利。 其三,一个人赢了,我们须问他是用什么手段赢的,一个人输了,必须问他是如何输得。 其四,任何一个人,总有他不可克服的约束条件。 最后,要问赢得目的是什么。 三、中西文化断想 文化的杂交有两种结果,一是优势杂交;二是劣势杂交。所以,两种文化交汇的时候,一定要有引导,以防止劣势杂交而保证交汇的文化优秀。 1、人类千年的功过 人类匆匆的脚步,很快又走完了36.5万天,21世纪的脚步,已迎面踏进人类的生活。回首千年,人类既聪明也愚蠢,既有功,更有过。人类的聪明使科学昌明,却使环境恶化;使物质生活改善,却使精神生活空虚;制度的实验一个接一个,几乎每个制度在制造繁荣时,也制造灾难;人类追求和平,却更好战争。人类并没有成熟,她还在人头马的阶段: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 2、治家与治国 西方以治国之法治家;中国以治家之法治国,各有优劣。 中西文化大致是互补关系,是以西补中,以中补西的关系,具体可为宏观西化,微观东化。 西法治国有效,中法治家治企业有效。即以法治与市场的方法治国,以道德秩序治理家庭、企业。 3、东西文化对比随想 东西文化之所以在文化上互相攻击,争论不休,就是因为他们各自都以自己的文化价值为尺度去评判他人的文化。 东方文化的主流是儒佛道,尤其是儒家文化。 文化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可见的行为方式;一是不可见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信仰。东西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两部分,有一些是共通的,如都认为和平和守信是好的。 (1)东西文化的第一个区别,也是最本质的区别,是责任、义务和权利之间的差别。儒家文化强调个人对社会、对他人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却不强调社会对个人权利的界定和保护,不强调人与人之间清楚的权利区分和对权利的互相尊重。西方文化恰恰相反,强调社会对个人人权和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却不强调个人对社会人对他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东西文化的第二个区别是价值判断的方式不同。西方人重效果判断,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重动机判断。对于西方人而言,什么是动机和出发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果好不好。对于中国人而言,首先判断人们的出发点和动机好不好,然后才看效果,这两种衡量好坏的不同方法,使得西方人特别重视达到目的的手段体系,达到目的的效率和效果。而东方人则特别强调证明自己是好人,是好的出发点和动机,对于效果和达到目的的手段反而不去尽量努力寻求。其结果是西方文化导致手段体系发达而道德不张,东方人则重道德而手段不张。 (3)东西文化的第三个区别是对人性的假设不同。西方文化假设人性恶;儒家文化假设人性善。故西方文化主张法治,儒家文化主张德治。 (4)东西文化的第四个区别是思维方式。西方人重演绎与分析,中国人重归纳与类比;西方人善于把整体分成部分,然后把每一部分都变成专业化、专门化。并且西方人也善于在纯粹的假设上作理论推演,以发现更为深层的东西。东方人则善于归纳与类比,从类比和归纳中发现一般规律,发现新的东西。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从一般到特殊,而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是从特殊到一般。 (5)东西文化的第五个区别是世界观上的一元世界和两元世界的区别。儒家文化重视现世,西方文化认为有帝国与王国存在。 (6)东西文化还有很多区别。例如儒家文化主张以治家的方法治国,西方文化主张以治国的方法治家;东方人重内容,西方人重形式;东方人喜欢内斗竞争,西方人喜欢外斗竞争;东方人讲情理法,西方人讲法理情;东方人讲谦虚,西方人讲自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4、东西方的价值判断标准 一个理想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应根据一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效果判断与动机判断的双重标准的比重,并且配合以完善的法治。 一个好的价值判断标准应是效果判断与动机判断二者的结合,而取一个适当的比重来判断好坏。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社会以效果判断为主,以动机判断为辅,并有严格的法治,其社会效果就会比较好,这是因为在法治的约束下,人们追求目的不能不择手段。 5、中国文化四论 要探讨中国落后之原因,改造之途径,未来之发展,不能不讨论中国文化问题。 中国的今日落伍问题是制度问题,也是文化问题。中国的制度是中国人的选择,而文化影响选择的价值标准。 (1)儒家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 儒家的治国文化,不利于甚至阻碍市场制度的产生,但给定市场经济制度,儒家文化则必西方文化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更具竞争力。 儒家治国文化,可归结为一句话,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曰以治家的方法治国。治家的法则主要是道德规范即人治,分等差而治之,家长治家,家人治于家长。 治家的方法,推广于微观组织例如公司的管理,是有效的,甚至是优越的。因为具有儒家文化的中国人家庭内部没有利益之间的相互算计、计较,但并不影响家庭成员尽力为家庭奉献。如果把这种文化和道德准则带入公司等微观经济组织中,使职员、工人感到公司就是家,那么公司的管理成本就会大大节省,而工人的激励程度与合作程度并不下降。 (2)工具道德与目标道德 中国是一个讲道德的国度,几千年前就鼓吹以道德治国,但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公德呢? 因为中国人把道德当手段,甚至当作治国的手段,这就使道德带有极强的功利目的。在人治的中国,人们讲道德、讲礼貌、讲敬老敬上,这是因为这样可带来功利,不这样做就要损失功利。在公共场所讲道德不增加功利,不讲公德也不失去功利使然。中国是一个讲工具道德的国家,人们的礼貌、笑脸相迎、点头哈腰、道貌岸然后面,总是带有某种目的的。 在法治国度,道德是作为目的本身即目的道德的。不守法就会失去功利,但不讲道德并不损失功利,讲道德也不增加功利,在此种情况下,人们仍彬彬有礼,这说明人们讲道德的后面并不带有功利的目的。就是说,人们把讲道德当作目的本身去享受。 要使国人讲公德,根本之法不是教育,而是实行法治。 (3)价值的理性与工具的非理性 中国人只管价值理性或曰情感价值理性常导致中国人忽视对工具理性的探求。工具理性(制度、法律、政策程序)不发达,科学和工具落后导致发展落后。 (4)人权自由平等 中国儒家文化缺乏人权、平等和自由精神,因为它是一种信仰等级特权的文化。 6、平等待己的功效 如果你不尊重本族,劣待本族,别族也就不会尊重你,更不会善待包括你自己在内的本族;如果你不尊重自己的家人,别人就不会尊重你和你的家人;如果你不尊重自己的老百姓,别人就不会尊重你的老百姓,也不会尊重你。这就是平等对待本族的功效。 我一直梦想有一天中国人能像对待外国人那样平等地对待中国人自己,我也一直梦想有一天政府能向上待外国人那样平等地对待自己的老百姓。否则,做一个中国人就太可悲了,到了外国受外国人的歧视,回到中国人的圈子中受中国人的歧视,到处不是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如此不自尊,如此劣待自己人,如此没有自信,如此崇洋媚外,悲哉! 7、尺度与公正 世间的公正要以一个适当的或最佳的尺度结构来界定。人类之所以把公正用一把尺度界定,是人类理性的盲点造成的。 任何单一尺度面前的人人平等都不是真正的公正。一个最佳的界定公正的尺度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社会中每个人,至少是每个利益集团的不同能力、优势和对社会的贡献要与他们从这个社会所获取的回报所适应。 第二、一个最佳的尺度结构必须正好消除每一个利益集团用非生产性活动破坏尺度本身的动机。 8、英雄与明星 现代传媒正把人类推向一个浅俗而缺乏理想的世界。因为理想、高深的思想和精神的极致没有足够的市场价值。这就使物质的富有与精神的贫困同步而行,“交相辉映”。 比较一下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20世纪末乃至21世纪初,我们会发现前者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后者则是明星辈出的时代,前者是英雄领导时代,后者是明星引导潮流。何因也?通讯交通传媒的发达与商业价值碰撞使然。 9、公德与私德 要取得公德与私德上的一种均衡关系,必须找到法治与人治的最佳结构,必须在重视义务与责任的同时,也要重视人的权利的界定。 10、负面的真谛 有负面的存在,追求正面才显出意义来。完全消灭了负面,人生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意义全无。一切东西的珍贵都在于它们的稀缺,而稀缺正是负面的东西。 11、观念比知识更重要 所谓观念,就是人们对事物对世界的看法,对好坏对错的认知标准,对行为方式、社会规范的概念。两个观念格格不入的人合作,其克服观念矛盾的合作成本会很高。 市场经济的存在与发展,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观念。比方遵守合同的观念,公平竞争的观念,交换、贸易相互得益的观念,讲信誉不欺诈的观念,别人正当致富发财不眼红的观念等。 12、宗教的经济效果 每一种宗教,都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都对信仰者产生强大的约束力。正是宗教的这种抑恶扬善的功能,对社会产生正面的经济效果。 13、领导风格 现代管理关于领导的理论的一般结论是有效的领导者,是由有效的领导风格所决定的。然而哪一种领导风格最有效却存在各种学说。 领导与管理是不同的,管理是管理事,领导是激励和鼓舞人。所以好的管理者不一定是好领导,反之亦然。领导有两种职能,一是维系和凝聚团队;二是领导团队完成一切任务。与此相应,也有两类领导风格:一是关心人,以人为导向的领导风格;一是关心任务,以完成任务为导向的领导风格。两种风格不同程度组合,又可派生出多种中间风格来,典型的风格有四种:一是重关心人,轻关心任务;二是重关心任务,轻关心人;三是关心人也关心任务;四是轻关心人也轻关心任务。 到底哪一种领导风格更有效呢?按目前流行的情境领导理论,任何一种风格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依赖于三方面情况组合:一是领导者的价值观、背景与能力;二是被领导者的价值观、背景与能力;三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所处的环境与阶段,按照这种变化不断调整领导风格才能有效。 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的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要求有不同的领导风格。在初始阶段,要重关心任务,轻关心人的关系。领导者必须以条规对下属严格管理,保证任务的完成。因为下属还不熟悉情况,缺乏自治能力。在第二阶段,随领导对下属的信任和支持增加,领导必须既高度关心任务,也高度关心人的关系。在第三阶段,下属有了更强的能力、成就感和责任心,因此领导的直接指导不再需要,但领导仍需支持与小心谨慎。在第四阶段,下属有了更多的自信、自我指导和经验,领导的支持与鼓励已不再那么重要了,因此,领导应该放手让下属自治,采用低度关心人的关系,也低度关心任务的态度。 14、情理法与法理情 在情理法的中国,人情味重,什么事都可以想想办法,托托人情,走走关系。这是一种自然保险系统,人们容易在艰苦的环境下度过难关。因此在中国人事关系极为重要。 在法理情的西方国家,人情似纸,相互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什么矛盾,先讲理,后上法庭,简单明了。西方虽淡薄人情,却十分讲公正、平等;中国人情味重,却易产生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