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跨专业考研需要准备什么???

而生阳也
嬴柱
隔行如隔山啊~~~ 你要尖锐严格地审视自身,而不是盲目跟风, 报考准备: 第一,细分专业和学校,确定报考目标。然后,尽可能地多找一些这几个可选学校可选专业的历年试题,仔细研究,看看哪一类的试题自己更有把握。跨专业准备时间越早越好,需要“酝酿”。可以不用过早开始真正的复习,但至少要比别人早两个月到半年开始寻找学校、涉猎与新专业相关的期刊、书籍、寻找对于新专业的亲近感和对于新学校新未来的向往感——这是真正复习开始的前站,用这段时间弥补跨专业的不足,在真正的战役打响时,我们将更加坚定更有信心。 第三,专业课教材到位。前面把工作真正做到细致,4月份到5月份一定要定下最终要考的学校和专业。定下之后,就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要犹疑,快去买专业课教材!按照学校列出的书目买全专业课教材,还要找出一两个能帮上忙师兄师姐、找同学、找亲戚,甚至找网友去打听没有列出的那些。 自己能买到的书,尽量自己去买,实在不行了,去找师兄师姐,最重要的是问题要明确。随便说:“我要考你们学校某专业,请帮助我”是没用的。要明确说出你的具体问题,要考哪些书,重点看哪些泛读看哪些,打听到哪里能买到自己却没办法,请他们帮忙——听到这么明确的问题,人人都会乐意帮忙。6月底之前,主要的专业课教材一定要到位。 第四,复习时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基础课不能偏废。前面说了,基础课要有一定把握,才可能跨专业考研,否则到关键时刻就会感到分身乏术。在主攻专业课时,基础课一天都不能停。可以用早晨、吃午饭前、吃晚饭前以及睡觉前的时间去复习英语:阅读、单词、听力,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每天坚持,就是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都足够英语的复习准备。政治也一样,最好报一个秋季班,几个月上下来,有老师领着复习,比自己摸索更有效率,大致的知识脉络也会清晰起来了。请相信自己,从初中就开始学的这门课,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也要在心里培养对它的兴趣,一讨厌它、搁置一段日子,一切都晚了;反过来,每天花两个小时,只要坚持,就会既轻松又有成就感。 跨专业考生往往把一腔热情放在专业课上,有意无意地就偏废了基础课,等发觉时间紧迫的时候,回头一看基础课落下一大截,这会大大影响后面冲刺和考试的信心。 其次,专业课复习。11月份报名之前一定要把专业书踏踏实实至少细读一遍。这一遍不要欺骗自己,质量至上,一定要全部弄通弄懂。这样在后面的两个月才会更有底。 笔记一定要做。当11月报名时间来临时,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们讨论起复习进度。那时候本专业考生和别的跨专业考生所做的准备和进度会让你大惊失色——有那么多人准备得那么好!本来就对不熟悉的专业容易产生的“心虚”这个时候会更加强烈,那么回过头总结一下自己的成果,只有实实在在密密麻麻的几本笔记会成为自己的强心剂,数数看,几本笔记,七八万字是少不了的。加上政治英语,你会为自己所做的上10万字的笔记而惊讶的。这是积聚信心、抬头挺胸的重要来源。 第五,全力复习:坚持到底,毫不畏惧 首先,研究历年试题,自己划重点。历年试题非常非常重要,报名之前即11月初,一定要把学校相关专业的历年试题弄到手。这需要积极调动网络资源,自己能下载的下载,能买到的去买,最后一招:求助师兄师姐。这时提出的请求也一样要尽可能明确。有一个女生,考某大学某专业,通过同学的同学的姐姐,找到一位师姐,打电话给她:“我知道你们学校图书馆五楼的阅览室有历年试题的专柜,可以借出来复印。请帮忙复印某年到某年某专业的……”该师姐大惊:“我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你怎么知道的?”这个女生慢慢说来,怎么从网上找到该学校专栏讨论、怎么了解到的,师姐大开眼界,兴趣高涨,帮她把相关专业能找到的试题全都复印一通寄去。 接下来就是更仔细地研究试题。只需要一个晚上时间,把历年试题全都摆在桌面,总结规律和重点难点,老师出题的习惯等等。借此可以划出下一步复习的重点(甚至是考试的重点),不再一律通读,而是有头脑的、有目标的复习。不要怕系内老师改朝换代,再改也有一脉相承的科研风格,掌握了大体,以不变应万变。 划完重点,一股“运筹帷幄”的气势油然而生,趁着这股气势,投入到更深入的复习中去,一定事半功倍。 其次,为考试做准备,掌握专业答题习惯。在剩下的两个月当中,一定要找点时间去学校的自己要考的专业宿舍混混,目的是了解专业答题有什么惯例、有什么特殊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随便哪个学校都行,自己方便找的、正规的大学就可以;当然,方便的话,最佳选择就是所考学校研一同专业学生宿舍,这样就不仅了解试题情况,还可以挖掘这两个月应该注意的问题。 考试的时候,和复习中所强调的一样——一定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经过了周密的计划、万全的准备。

跨专业考研如何准备

功夫爹
至贵
1.首先明白什么是跨专业考研。因为复试的时候,有的人需要调剂,结果去了学校发现并不是跨专业调剂,而是专业内部调剂,那么他先前准备的一些复试加试内容可能就没有用了。所谓的跨专业考研是指与大学所学的专业完全不一样,比如说,本科是学中文专业的,想报考的专业确实理工科方向的,比如机械专业,这就是跨专业报考。事实上,是否是跨专业考研,主要看所报考的院校是如何划分的,也就是说,一定要弄清楚报考院校的报考专业指南。2.了解跨专业考研的资格。一般情况下,学校是允许跨专业考研的,也就是说只要符合研究生报考条件,就符合跨专业报考。但是有的学校有的专业例外。比如说北京大学2013年法学院招生专业中就有一个法律硕士专业,其中要求是非法学专业,也就是只接受跨考学生。也有的学校会明确说明不接受跨考等等。所以,报名时,一定要弄清楚所报院校是否接受夸专业报考。3.要做得准备。选择跨专业报考就是说明,在平时已经做好了准备,比如自学过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或者旁听过相关课程。所以,只要有所准备,就不会无从下手。一般情况下,数学、英语、政治都是全国卷,只有专业课是学校自己出的。也就是说,跨专业报考的最大障碍就是专业课。要事先了解所报院校考哪一门专业课,有没有指定专业课教材,或者有没有相关习题,专业课考试考几门等等。这些都是事先要弄清楚的,越详细约好。4.明白是否有加试。这个也很重要,一般情况下,都会在复试的时候加试,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所以事先弄清楚才是最主要的。有的学校都是考一些本专业内所学的课程,如果是复试加试,那还好一点,但是如果是初始的时候就加试,那么就要花出的时间去看这些主页课程。就考生而言,自学能力是跨专业的必备素质。其次,就是要有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能够较快地投入新的专业学习并熟练掌握其学习方法。再次,就是要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因为在短时间内消化所考专业的内容,理解比记忆、应试更重要。就报考科目而言,学问就更多了。第一,跨专业占有优势的学科一般是数学和外语,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首先在全国统考中就占了“便宜”。而且,理工类各门专业基础课都与数学相关,学好了数学,转经济、自动化、计算机就具有“比较优势”,基础也比较扎实。第二,相对而言,考生比较认同的规则是“理转文易,文转理难”。纯文科如历史、中文等专业更侧重于感性认识,所有专业都可尝试报考。但是文转理就不同了,高等数学就是第一个大门槛。所以,文科转理工科要慎行。另外,转专业的方向最好遵守“就近原则”,即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考。最安全的方法还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化学转药学,数学转理论经济学,电器转电子,自动控制转电信,机械转力学,土木建筑转水利工程等。总而言之,最好能够在跨考前找到专业间的“交集”。如果不是自身实力雄厚,切忌跨度太大。另外,跨专业考研也要“投石问路”,就是说在备考时找准相关院系和导师。有的学校和院系欢迎鼓励外专业报考。另外,在查看招生简章时,也要细读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比如新闻学专业,有的导师研究中西比较,就特别欢迎外语系学生报考,因为这样在科研中就能够翻译一手的外文资料;有的导师研究方向是中国新闻史,就更愿意要历史、古典文学专业的考生。有的生物学导师做的项目涉及生物芯片制作,所以对于应用型的计算机专业考生也不排斥。考生切莫抱有“浑水摸鱼”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据某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介绍,有些考生报考文物古籍这一冷门专业,并通过了笔试,但一到复试时,导师问他看了几本古典文献,考生立即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如果确定了报考志愿,复习时除了要吃透书本外,还要从以前的学科中转换过来,重新培养并习惯于本专业的思维方式。同时学会利用学术话语,熟练把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不能只浮于皮毛,不解精髓。复习也要得“要领”。如果条件允许,可到报考学校旁听相关的专业课程或借阅课堂笔记;查看学术期刊,了解该领域的热点、焦点、新课题等。例如,很多人认为新闻是“万金油”专业,只要把教材背下来就能考上。其实不然,新闻专业研究生考试非常灵活,考题会就现实问题对考生的新闻敏感、采写能力进行具体考查,而这些能力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得来的。

跨专业考研要准备些什么?

天当
一字一板
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过程。初试考试科目包括政治、外语、数学、专业课一、专业课二。复试内容包括专业面试、专业笔试、外语口语、听力等内容。

跨专业考研,一个大二生需要准备些什么?

故曰不同
贝多芬
第一:全国统一考试的话,是要考英语二和综合联考,综合联考有数学逻辑和写作,这个考试主要难点就是英语,其中数学是初等数学,基本是高中学过的,逻辑难一些,写作一个是论证有效性分析,一个是论说文,这个综合整体来说不难,不过要在三个小时内答完想得高分也是不容易的,需要勤练!这个辅导书,大多数都是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你可以去书店好好看看,看自己适合哪种!第二:复试的时候会考专业知识的,对于跨专业的人来说,专业课也是要在统考前复习的,可以去学校研究生网上查一下去年的复试专业考什么以及用什么教材。第三:就是学习了,考研是一个坚持的过程,战线特别长,希望你有耐心。

跨专业考研什么时候开始准备?需要哪些准备?步骤是什么?

刘基
麻冕
  一、跨专业考研从大三的时候开始准备,需要准备的事宜:  1、确定报考单位和报考专业,这是所有准备工作的开始,只有这一项确定了,其他的才能确定。  2、根据报考单位的要求准备初试科目,一般考试科目为4门。  3、初试结束后开始复试的准备。  4、关注一切与考研相关的时间节点,不要错过时间。考研的预报名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正式报名时间在10月中下旬,报名之后要进行现场确认,初试之前要打印准考证。初试时间在每年12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进行,复试时间一般在次年的3-4月份进行。  二、考研的步骤如下:  1、选定报考单位、报考专业和初试科目。这个不是规定的程序,但是是最重要的前提工作,只有这一项确定了,其他准备工作才有明确方向。  2、网上报名与缴费。网上报名时间为10月中下旬。  3、现场确认。根据报考点的公告,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和规定材料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并采集个人电子照片。  4、打印准考证。按照报考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打印准考证。  5、初试。初试一般安排在12月份最后一个周末进行。  6、复试、体检、资格复审。复试一般为次年的3-4月份。如果没有满足初试分数线,则需要自己关注调剂信息进行调剂。  7、录取与通知书发放。录取结果在复试后一周内会公示,录取通知书一般在次年6月份发放。

跨专业考研要做什么准备?

鹤无双
苏辙
当然是考心理学啊,不然怎么是转专业呢大学只是学生们玩的几个智力游戏,出来后也不一定从事你的专业的,考研难,跨专业考研更难都大三了啊如果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建议还是别改了

跨专业考研考新传具体应该怎么准备

客大人也
不然
新闻传播专业是属于文学专业,文科专业首先就是要考虑自己要考虑的学校是哪个,是准备考专硕还是学硕。之后再决定备考复习。给你分享一个新传专业课复习经验,看对你有没有帮助。具体复习方法A、 新闻学:陈力丹老师的《新闻理论十讲》是入门书籍,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把一本理论性的书写成这样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这本书虽然基础但是却非常重要,我两年一共看了7遍。每年从这本书出的题都会超过20分。杨保军老师的《新闻理论教程》是补充书目,也要认真看,把《十讲》里面没有提到的内容补充到笔记中,才能算准备得比较全面。另外,新闻学是应用性很强的科目,一定要多关注热点,多看老师的论文。在看得时候不要看热闹,而要看到一个热点事件便思考一下这个可以用什么理论来回答,多关注老师论文中的新研究,毕竟课本的内容远远赶不上现实环境变化之速度。B、 传播学:我认为传播学是相对难度大的一门学科,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陈力丹的《传播学纲要》、刘海龙的《范式与流派》都要看。以前学界主要研究经验学派,考试也主要考经验学派,但是近些年学界加大了对批判学派和技术控制学派的研究,相应的考试重点也在向这两个学派倾斜。一本《传播学教程》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时代早就一去不返了,所以大家要加强对批判学派和技术控制学派的学习,有备才能无患。C、 中新史:中新史的学习有两点:一是要形成一个框架,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先记住有哪几个时间段,再记住每个时间阶段中有哪些重要的事情发生。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定不能错,形成一个框架有助于我们的背诵。二是站在历史观的角度思考每个新闻事件的意义。所谓历史观,通俗地说,就是指人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总的观点或看法。在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理解新闻史实。通俗一点讲,我们聊报刊史的时候,很重要的是在聊,这份报纸对革命有没有帮助。D、 外新史:我认为外新史的复习是所有科目中最简单的,大国的复习(英美法俄)要全面,小国的内容只记重点的报纸、通讯社和新闻事件,特别偏的内容不会考。外新史在考试中所占比重比较小,大家在复习的时候注意分清轻重缓急,背过重点内容便可以应付考试了。说到背诵我想说几句,我们所有人都会经历背完就忘的郁闷状态,请大家不要怀疑自己的记忆能力。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很痛苦,但是不能因为痛苦就放弃,第二遍背诵的时候自然就快了,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中新史和外新史的知识点多而且琐碎,很容易产生厌恶情绪,但是这部分内容也是思考力度比较小的,你只需要使劲背就够了。要相信,多背几遍肯定会背过的。E. 传媒经济学:喻国明老师的《传媒经济学教程》为主,近一两年喻国明老师的论文为辅。虽然喻国明老师即将离开人大,但是《传媒经济学教程》并不是他一个人写得,其他老师还在人大,所以这本书不能排除在书单之外。传媒经济学相对而言应用性比较强,所以传媒领域的热点要多多关注。考试的时候纯理论的内容很少,多数是与热点结合的问题,这部分需要你广泛的积累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自己没有独到的见解怎么办?那就是要多看传媒经济领域的新论文,把大牛老师的观点变成自己的观点,把大牛学者的话内化于心,再结合一些答题技巧,便可以应对这部分的考察。公共课,英语是学新传专业,最需要重视的一科,因为是文学专业,分数线都比较高,所以必须考虑过线问题。我的英语四六级都过了,英语对我来说没有什么难度。政治英语没有花我多大的心思。直接就在网上花了几百块钱报了天道的网课,后期就是多做题,最后分数还可以,英语70+,政治70+,总体还不错。 考人大新闻对我而言是一条艰难的路,途中的心酸都已经成为往事,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都成了人生的财富。希望我们都能心怀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越是艰难的路,越值得挑战不是吗?你的勇气与坚韧一定会换来一道不一样的风景,你的付出与努力也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感悟。愿执着地追逐梦想的人都能迎来梦想实现那一刻的热泪盈眶。朋友们,加油。

跨专业考研???

落水狗
蓝骨
考研可以跨专业,很多同学在本科阶段所选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而通过跨专业考研可以去读自己理想的专业。

考研能跨专业吗?

耳欲听声
祖庚
当然可以.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如何看待跨专业考研 “没有考不了的,只有想不到的”,近几年,跨专业考研的队伍愈发壮大,许多考生不仅跨考相关专业,甚至还有人进行文理科间的“大转行”。众所周知,“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的难度系数在考研中是最大的,“剑走偏锋”,既有“满盘皆输”的危险,也可能会带来出奇制胜的效果。 那么,对跨专业专研的情势进行冷静的分析,并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就显得特别重要。一般情况下,跨专业考研应遵循以下规律: 第一,跨专业占有优势的学科一般是数学和外语,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首先在全国统考中就占了“便宜”。而且,理工类各门专业基础课都与数学相关,学好了数学,转经济、自动化、计算机就具有“比较优势”,基础也比较扎实。第二,相对而言,考生比较认同的规则是“理转文易,文转理难”。纯文科如历史、中文等专业更侧重于感性认识,所有专业都可尝试报考。但是文转理就不同了,高等数学就是第一个大门槛。所以,文科转理工科要慎行。第三,转专业的方向最好遵守“就近原则”,即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考。最安全的方法还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果自身实力不是特别雄厚,切忌跨度太大。第四,跨专业考研也要“投石问路”,就是说在备考时找准相关院系和导师。有的学校和院系欢迎鼓励跨专业报考。 从近几年的考研情况来看,跨专业考研的所跨专业主要有以下几个: 经济类专业要考数学,对于理工科学生选择该类专业要考虑以下两点: 一、该专业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可能对理科生有利,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系的金融与证券专业。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会计学等要考数学(一);二、考的专业课科目比较少,这样理改文考生成功的可能性也许会更大一些。 社会学是一门领域广阔的学科,根据历年的招生情况看,应届考生居多,社会科学专业出身的比例也较大,带着其他学科背景进入社会学,都有其独具的优势。社会学相对于其他专业性更强的学科而言,比较容易入门,只要准备充分,复习得法,考取希望还是很大的。 法学院在读研究生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非科班出身,这个事实本身就证明了专业的鸿沟并非是不可跨越的。非法律专业的考生往往能融专业素质于法律学习中,他们视野广阔,看问题的角度新颖而独特,要是再加上复习得更加充分,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理科之间跨专业报考,选择专业时,最好选择与自己本专业相近的专业,隔行如隔山,文科、社会科学之间还稍好一点,理工科之间差别更大,报考其他专业就要另起炉灶,从头开始学习,自然要付出的辛苦。当然,这座山也不是翻不过去的。 总之,决定是否跨专业报考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慎重选择,不可追逐一时的热门、潮流,要尽可能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 如何准备跨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的初衷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一、进入大学时成绩不理想,被调剂到非己初衷的专业,几年的本科学习下来,依然不甘心;二、当初年少无知,随便填的一个专业,以为自己会喜欢,却发现全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样,至少不是最爱;三、几年下来(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已工作若干年),仔细思考,觉得自己若坚持本专业或现工作定然无前途无钱途,需要投身到人们公认的热门专业中去,才觉得踏实、前路光明;四、并非不喜欢本专业,而是求知欲强烈,真正希望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不管初衷究竟如何,想要跨专业的考研人绝对都是不失梦想,充满挑战意识的人们。 然而,跨专业,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做出的选择,它可能让你浪费很多的时间和金钱,而最后只能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也有可能让你振翅一飞,从此找到正确的方向,扶摇直上快意翱翔。所以,从一开始,这就必须是一个认真而严谨的决定。也惟有如此,无论最终是成是败,才能无怨无悔。 一、慎重选择:不要轻易下决定 不断地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是所有有求知欲的人们的美好愿望,然而,这同样会成为朝三暮四的借口。 其实,很多考研人本来就存有逃避现实社会的压力,而选择继续呆在学校的心理;而在跨专业考研的人中,更有许多人根本就没有好好学过原来的专业,甚至从没认真考虑过是否自己适合它,只为了逃避,才选个看起来容易的专业去考。 如果是这样,请先停下来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再说。因为一颗对待生活从不认真的心,是不会因为换了个专业就能有起色的。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也请三思。就因为一直认真,这次更要谨慎。 首先,考研复习将是艰巨的历程。隔行如隔山——这句古谚将贯穿之后的整个求学过程。 自己原来的专业,再不济也学了三四年,耳濡目染,基础知识一定比没学过的扎实,细节也许没钻研,但大的格局和概念、思维方式是存在于脑海中的,即使是每次考前一个月的突击,突击了四年,也不是没有用的。这就是本专业对于外专业的一大优势。反过来,即是跨专业者相对于本专业者的劣势。 复习的时候,要花的时间在专业课上,使得基础课很容易就被搁置了,而任何一科的掉队,都会影响整个复习过程的心态和考试结果。 其次,备考中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 不熟悉专业试题的答题惯例,会莫名其妙丢掉不该丢的分。而且,笔试通过了,复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使跨专业者总是难以拥有“尽在掌握”的自信,而它确实也是难以“尽在掌握”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考上之后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不管是面对基本功扎实的同学们,还是面对有一定要求和标准的导师,还是面对也许让自己一时找不到坐标点的新求学生涯——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重拾自信,如何建立对新专业的“新感情”,如何规划以后的职业和人生,这都是需要付出比别人心力去克服的问题。 所以,是否要转变方向,换一个专业,需要尖锐严格地审视自身,而不是盲目跟风,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是否真正热爱将要为之付出心血的新专业? 长远来看,这个新领域是否有自己的天赋和性格发挥的空间? 是否可以肯定学习三年之后真能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剃头担子两头塌? 最后也是最基本最当前的问题:基础课是否有自身优势?没有优势怎么拨得出的时间给专业课的复习? 二、审时度势:了解自己,踏实去做 经过了自我的拷问,还坚定地要跨专业考研的朋友——相信你一定是个头脑清醒、梦想坚定的人。 在此,我们不得不再次强调跨专业考研的理由和标准:第一,热爱;第二,基于对自身才智和优势短处进行全面评估而做出的决定;第三,要自信,更要不怕苦不怕累。 可以举个例子。一个在学校并非不认真对待自己学业的考研人,在经过四年的学习之后,发现仍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数学专业,而爱好文史哲。如果基础课英语政治还不错,那么他就具备了考虑跨专业考研的最低要求。那么,接下来怎么确定专业呢?首先,看爱好。对新闻传播、考古、文学皆有兴趣,怎么办?一个一个排除。对于新闻,多搜集资料,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比如,敏锐的新闻感、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健康的身体。直面自己的优缺点,如果有敏锐的新闻感,却没有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甚至都无法面对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强度,那么放弃。对于考古,作同样评估;另外,如果这时你的父母亲反对你的考古梦想,请把他们的忧虑考虑进去,一意孤行并不可取,要考虑到家庭的实际情况;并且,父母也是了解你的人,他们对你的性格、天分其实很了解。那么如果你认为父母意见的可接受性大过你对于考古的热忱,考古这一项,也被划去。最后剩下文学,如果经过一系列评估,觉得可行,那么它之下还有很多专业细分,是中国文学还是世界、比较文学,是古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要根据自己平时看书的偏好、积累的多少、考试试题能否应付等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来决定。这些将和下一部分联系起来谈。 这只是一个例子,跨专业的方向转变五花八门,几页纸不可能描述详尽,我们只能通过这个例子,了解一下需要考虑和平衡的各方面因素。 当然,请牢记,内心的热爱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在选择中最为重要。有了这两点,相信你的选择会是对你而言最好的选择。这将是一个美丽的决定,决定之后,一定有云开见日的感觉。方向确定了,就朝着那儿毫不回头地走吧。 三、报考准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让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第一,细分专业和学校,确定报考目标。一定要看自己喜欢哪个城市,既然想借助这次的考研改变现状开始一段新的求学历程,一直想去哪个(或哪些)城市念书就不要将就。圈出大致范围,再找到那里学校的招生简章、专业招生表——网上查找或动用一切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你有意向的专业是否拒绝跨专业考生。在进行认真细致的对比之下确定两到三个你想去的名校和你喜欢的专业。这一步可以和前面确定城市同时进行,每个人情况不同,自行制定每一步适合自己的计划是必要的,而且能从中得到极大的充实感,总之,它让我们感到: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然后,尽可能地多找一些这几个可选学校可选专业的历年试题,仔细研究,看看哪一类的试题自己更有把握。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步不可省略也不可推后,它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考试发挥。经过这一步,学校和细分专业几乎都能定下来了。 这一阶段什么时候进行呢?越早越好。我们不提倡把战线拉得太长,真正有效的复习从4月到次年1月足矣;然而跨专业不同,需要“酝酿”。可以不用过早开始真正的复习,但至少要比别人早两个月到半年开始寻找学校、涉猎与新专业相关的期刊、书籍、寻找对于新专业的亲近感和对于新学校新未来的向往感——这是真正复习开始的前站,用这段时间弥补跨专业的不足,在真正的战役打响时,我们将更加坚定更有信心。 第二,专业课教材到位。前面把工作真正做到细致,4月份到5月份一定要定下最终要考的学校和专业。定下之后,就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要犹疑,快去买专业课教材!按照学校列出的书目买全专业课教材,还要找出一两个能帮上忙师兄师姐、找同学、找亲戚,甚至找网友去打听没有列出的那些。 这里有两个问题:买书和找师兄师姐——自己能买到的书,尽量自己去买,有学校可以邮购,有书店可以搜寻,再不行,去图书馆系统或网上找出这本书的出版社,找到出版社电话,打电话、汇款去邮购。不要一开始就事事麻烦别人,自己能解决的自己找渠道解决。后面有更重要的事去麻烦他们。实在不行了,去找师兄师姐,最重要的是问题要明确。随便说:“我要考你们学校某专业,请帮助我”是没用的。要明确说出你的具体问题,要考哪些书,重点看哪些泛读看哪些,打听到哪里能买到自己却没办法,请他们帮忙——听到这么明确的问题,人人都会乐意帮忙。6月底之前,主要的专业课教材一定要到位。 第三,复习时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基础课不能偏废。前面说了,基础课要有一定把握,才可能跨专业考研,否则到关键时刻就会感到分身乏术。在主攻专业课时,基础课一天都不能停。可以用早晨、吃午饭前、吃晚饭前以及睡觉前的时间去复习英语:阅读、单词、听力,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每天坚持,就是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都足够英语的复习准备。政治也一样,最好报一个秋季班,几个月上下来,有老师领着复习,比自己摸索更有效率,大致的知识脉络也会清晰起来了。请相信自己,从初中就开始学的这门课,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也要在心里培养对它的兴趣,一讨厌它、搁置一段日子,一切都晚了;反过来,每天花两个小时,只要坚持,就会既轻松又有成就感。 跨专业考生往往把一腔热情放在专业课上,有意无意地就偏废了基础课,等发觉时间紧迫的时候,回头一看基础课落下一大截,这会大大影响后面冲刺和考试的信心。 其次,专业课复习。11月份报名之前一定要把专业书踏踏实实至少细读一遍。这一遍不要欺骗自己,质量至上,一定要全部弄通弄懂。这样在后面的两个月才会更有底。 笔记一定要做。当11月报名时间来临时,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们讨论起复习进度。那时候本专业考生和别的跨专业考生所做的准备和进度会让你大惊失色——有那么多人准备得那么好!本来就对不熟悉的专业容易产生的“心虚”这个时候会更加强烈,那么回过头总结一下自己的成果,只有实实在在密密麻麻的几本笔记会成为自己的强心剂,数数看,几本笔记,七八万字是少不了的。加上政治英语,你会为自己所做的上10万字的笔记而惊讶的。这是积聚信心、抬头挺胸的重要来源。 四、全力复习:坚持到底,毫不畏惧 首先,研究历年试题,自己划重点。历年试题非常非常重要,报名之前即11月初,一定要把学校相关专业的历年试题弄到手。这需要积极调动网络资源,自己能下载的下载,能买到的去买,最后一招:求助师兄师姐。这时提出的请求也一样要尽可能明确。有一个女生,考某大学某专业,通过同学的同学的姐姐,找到一位师姐,打电话给她:“我知道你们学校图书馆五楼的阅览室有历年试题的专柜,可以借出来复印。请帮忙复印某年到某年某专业的……”该师姐大惊:“我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你怎么知道的?”这个女生慢慢说来,怎么从网上找到该学校专栏讨论、怎么了解到的,师姐大开眼界,兴趣高涨,帮她把相关专业能找到的试题全都复印一通寄去。 接下来就是更仔细地研究试题。只需要一个晚上时间,把历年试题全都摆在桌面,总结规律和重点难点,老师出题的习惯等等。借此可以划出下一步复习的重点(甚至是考试的重点),不再一律通读,而是有头脑的、有目标的复习。不要怕系内老师改朝换代,再改也有一脉相承的科研风格,掌握了大体,以不变应万变。 划完重点,一股“运筹帷幄”的气势油然而生,趁着这股气势,投入到更深入的复习中去,一定事半功倍。 其次,为考试做准备,掌握专业答题习惯。在剩下的两个月当中,一定要找点时间去学校的自己要考的专业宿舍混混,目的是了解专业答题有什么惯例、有什么特殊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随便哪个学校都行,自己方便找的、正规的大学就可以;当然,方便的话,最佳选择就是所考学校研一同专业学生宿舍,这样就不仅了解试题情况,还可以挖掘这两个月应该注意的问题。 考试的时候,和复习中所强调的一样——一定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经过了周密的计划、万全的准备。拿到试卷的时候,要像热爱专业书籍一样热爱它们,冷静的头脑,热情的心灵,一定战无不胜。 最后,就是复试了。关于导师是否要找,各有各的说法,能找到最好,没找过的也不用惴惴不安。相信自己最重要。 其实接到复试通知书的时候,一般都没有时间去扩展知识面了,这些是最初就应该做的。这时候跨专业考生常常担心自己的基础不够,再次心虚。那么与其瞎抓一把,不如把以前看过的书拿出来再翻一遍,总有用得上的,做生不如做熟。对于某些领域的熟悉或精通,比泛泛而谈更能显出自己的特色。用真诚的微笑和哪怕是使劲鼓才能鼓起的信心和勇气,去直面导师。好歹经过这一年的学习,我们也算复合型人才了,怕什么! 说到这里,整个过程看起来完了——其实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一个开始。 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个更自主、更专业的学习过程,跨专业学生一踏入这片天地,肯定会受到冲击。不熟悉的领域,老师觉得应该是常识自己却闻所未闻的知识,难以找到的新生活定位……这些都要有心理准备。建议在5月到8月这段天堂般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看看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并非专业课本),继续打基础,进入研究生生活根本没有时间给你去打基础。 总之,对于勇敢的跨专业考研人,继续用韧性和信心,在开学前调养好身心,并不放弃不断学习的好习惯,为进入一个新的求学生涯做好准备,都是必要的。相信这样贯穿始终的准备,一定会迎来新的局面,实现挑战人生充实自己的梦想。对生活认真,生活也会认真地回报你。要相信,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