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985大学的心理学能跨专业申请美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吗?

名利之实
方法:1、GPA要求:GPA越高,申请学校越有利。通常3.0是一个标准,而3.5以上则非常有优势;同时,如果你的成绩单上有数学和统计学,且考试分数较高,也是申请亮点之一。博士专业的通常更愿意录取主修过心理学专业的、自然科学、数学专业中的一些课程的学生。目前心理学博士专业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录取比例少于2%,远远低于任何学科的研究专业的录取率。同样也请注意如果你花时间去注意一下谁的研究方向和你的相似,即使你不打算从事全日制的研究事业,也会增加你被某一专业录取的可能性。2、经历:临床、认知、教育、工业组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业很注重你是否有相关的志愿服务、实习或工作经验;而神经、生理、统计测量等注重研究的专业会更看重你作为一个研究人员的经历。3、语言成绩要求:心理学是一个对语言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因此申请者最好TOEFL分高一些,而且最好考TSE。心理学普遍要求较高的TOEFL成绩,很多学校都会要求托福成绩最好能上100,比如HARVARD要求最低104的成绩。另外,不少学校还对托福口语单项的成绩做出了要求。很多学校都要求申请奖学金必须提供TSE成绩。有些学校心理学专业还要求申请者提供SUB,但实际上不考SUB也一样可以申请好的学校。要SUB的学校并不多,主要以加州为主,比如UCLA。但是大多数心理学名校都不是必须要SUB的。所以申请者如果不是非要去哪几个学校,就没必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准备考SUB,GPA和G/T才是最主要考察的因素,另外的就是专业相关的背景。心理学专业要求参加GRE考试,且成绩需要在1300甚至1350以上(新G分别为323和326),有部分学校还要求提供GRESUB的心理学学科考试,如Stanford。4、背景要求:学校对有统计、数学、生物、计算机背景的申请者比较感兴趣,可以增加竞争力。申请者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去申请有相关背景的专业成功率比较大,另外,数学和统计背景是任何心里学专业都需要的,尽量丰富一下这两方面相关背景。5、推荐信:不管申请者攻读哪一专业,推荐信都是很重要的。学生可以从那些你已做过研究的、临床的或其他相关工作方面的教授或顾问中得到有利的推荐信,推荐信中应重点强调你的能力。6、面试: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和人打交道的专业,在收到OFFER之前,很可能会被要求面试或者电话面试。因此申请学校时一定要先熟悉这个专业,至少阅读几本他们已经出版的文章或书籍,准备好和他们谈论自己专业兴趣和目标,展现你的优势和潜能留学美国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一般两年完成,但由于心理学论文需要通过长期实验得出结论,也不乏有许多四年才完成整个硕士学业的毕业生。心理学研究生的课程分为两种,一种是终极课程,另一种则是博士课程的前奏。一般来说,不建议学生选择那些把硕士专业当作最终专业的课程。因为对于心理学从业人员来说,是需要不断进修和提高的,多数会在读完硕士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继续进修。而许多博士专业不接受那些硕士终极课程的学历。对于心理学硕士,数据收集和分析,调查研究,心理咨询,培训和私人管理都是可行的选择。由于许多工作和执照申请需要博士学历,因此博士头衔对那些想要从事心理学的人是基本的要求。大多数临床心理学专业要求四到七年的时间完成。对那些专搞研究的学生们,课程要求可能更灵活一些,允许他们立即投入到他们感兴趣的专业上并很早开始他们的研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跨专业报考“教育心理学”研究生?

夺命屋
预言者
兄弟,先这么叫你了。因为不知道你是男的还是女的!心理学其实是一个专非常有趣的学科属。你能报考这个专业真的很有眼力。我谈我自己的想法,心理学发展前景最好的是应用心理学。因为实践的东西要相对对一些。你是跨专业考心理学说明你对心理学还不是很了解。我建议你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你要报考的学校。心理学最好的应该是浙大,其次北师、华师、东师都可以。你可以在这几个学校里选着一下。选好后,你要查一下这个学校最近一年的招生简章,上面会有各个专业学科要考的科目。因为这个东西每年的变动不大,你就可以按照上面提供的参考书去准备。心理学是一个边缘学科,偏向理科。一般学校主要都考这几科。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不同学校考的科目一样但不一定是同一本书。这要看你报考学校的要求。因为你是跨专业考心理学,我建议你可以先看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彭冉龄的《普通心理学》。对心理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对你以后学更难的分支学科有帮助。心理学要有一点高数的基础。不过不用太深。它是不考高数的。最后祝你能一举成功!52268410 jacky 你加吧

什么专业跨考心理学研究生容易?

变化齐一
清谈
像人复力资源方向跨度就没制那么大因为等到你读研的时候很多心理学的方向会设置人力资源的方向心理学专业跨考的话,只能说形势一年一年在变不过变化之前的那些年,很多跨考的考得比本专业的好很多很多所以形势变化不大只要你肯努力还是很有希望的加油

播音主持跨专业考心理学研究生的问题

精武魂
孔子闻之
若是想跨来专业考心理学,平常就自多看看心理学的那几本专业书籍,你现在是大一,没事可以去心理学专业蹭课,看看自己是否真正的喜欢心理学,真正的心理学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样。若是完成上面这些事,你还是不改初衷,大概说明你可以尝试一下考心理学研究生。心理咨询其实是不需要研究生学历的,关键是参加各种权威的培训,若是想通过读研来学习心理咨询,选择倒是很多,因为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心理咨询费方向。心理学顶尖的几所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大,清华,中科院,华东师大,华南师大,西南大学,华中师大等。真正打算考研的时候再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选择。今年我就认识一个浙江传媒播音专业的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跨专业的很多,所以这不是问题,关键是努力取得一个好的初试成绩。个人浅见,供参考。

关于跨专业考研究生,急!

贱有
不能下人
考研可以跨专业,很多同学在本科阶段所选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而通过跨专业考研可以去读自己理想的专业。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官方网站ACCACPA初级职称考研公务员

心理学好考嘛,尤其是对于跨考的学生来说,而且听说复试的时候导师不喜欢跨考的学生。是么??

红财神
久矣
不会的。心理学抄考研大部袭分跨专业的。心理学考研也不是很难考:心理学考研是统考,考试科目是政治、外国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好好复习的话,考一个不错的学校还是很有可能的,不过建议你从现在就开始复习,如果在心理学考研方面遇到了难题,可以到博仁的心理学考研网看看,上面的信息还是很全的。你好!心理学Nala老师告诉你,心理学跨专业的考生非常多,跨专业的考生并不稀奇,能力也不会回比本答专业差很多,导师们还是比较喜欢外语、计算机或者医学方面学科的学生。尤其是专业型硕士,对于是否科班出身要求就更不严格了。12年考入北师大的心理学专业的5个勤思学员,有三个都是跨考的。不过跨专业意味着你的复习难度会加大,基础薄弱,要开始早作准备,好好加油,祝你成功!

跨专业考东南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帮忙

恶女帮
榎本
好,你有勇气!列表如下努力去搞!另外还给你加一份考试大纲便于对照复习!!参考教材: 1、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①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②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伍新春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心理统计与测量 ①心理统计学 张厚粲主编:《心理与教育统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②心理测量学 郑日昌等著:《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戴海崎等主编:《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实验心理学 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杨治良著:《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普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心理学考研大纲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I.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普通心理学 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约70分 实验心理学 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 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Ⅲ.考查范围 普通心理学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 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种类 3.意识的功能 4.睡眠与梦 3.注意的种类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1.注意的生理机制 2.注意的外部表现 (四)注意的品质 1.注意广度 2.注意稳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五)注意的认知理论 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四、感觉 (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含义 2.感觉的种类 3.感觉测量 4.感觉现象 (二)视觉 1.视觉的含义 2.视觉现象 3.视觉的生理基础 4.视觉理论 (三)听觉 1.听觉的含义 2.听觉现象 3.听觉的生理基础 4.听觉理论 (四)其他感觉 1.嗅觉 2.味觉 3.触觉 4.动觉 5.内脏感觉 五、知觉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 2.知觉的组织原则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理解性 2.知觉整体性 3.知觉选择性 4.知觉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深度知觉 4.方位知觉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时间知觉 2.运动知觉 (五)知觉的信息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模式识别理论 (六)错觉 1.错觉的含义 2.错觉的种类 3.错觉产生的原因 六、记忆 (一)记忆概述 1.记忆的含义 2.记忆的过程 3.记忆的种类 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感觉记忆 1.感觉记忆的含义 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 3.感觉记忆的特征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含义 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4.短时记忆的特征 5.工作记忆 (四)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含义 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4.长时记忆的特征 (五)遗忘 1.遗忘的含义 2.遗忘曲线 3.遗忘理论 4.影响遗忘的因素 七、思维 (一)思维概述 1.思维的含义 2.思维的特征 3.思维的种类 4.思维的过程 (二)概念 1.概念的含义 2。概念的种类 3.概念的形成 4.概念的掌握 (三)推理 1.推理的含义 2.推理的种类 (四)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3.问题解决的策略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五)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六)表象 1.表象的含义 2.表象的特征 3.表象的种类 4.表象理论 (七)想象 1.想象的含义 2.想象的种类 3.想象的功能 八、言语 (一)言语概述 1.言语的含义 2.言语的功能 3.言语的种类 (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1.言语运动中枢 2.言语听觉中枢 3.言语视觉中枢 (三)言语感知和理解 1.言语感知 2.言语理解 3.句子理解 4.语篇理解 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九、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种类 2.情感的种类 (三)表情 1.表情的含义 2.表情的种类 (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五)情绪理论 1.早期的情绪理论 2.情绪的认知理论 十、动机、需要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 2.动机的功能 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5.动机的理论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 2.需要的种类 3.需要的层次理论 (三)意志 1.意志的含义 2.意志的特征 3.意志行动过程 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5.意志的品质 十一、能力 (一)能力概述 1.能力的含义 2.能力、才能和天才 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1.能力的种类 2.能力的结构 (三)智力理论 1.智力因素说 2.智力结构理论 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四)智力发展的差异 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2_人格的特征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2.人格类型理论 3.人格大五理论 4.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三)气质 1.气质的含义 2.气质的类型 3.气质的理论 (四)性格 1.性格的含义 2.性格的特征 3.性格的类型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5.认知风格 (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 3.能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发展心理学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横断研究 2.纵向研究 3.聚合交叉研究 4.双生子研究 (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3.维果茨基的文化一历史发展观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1.染色体、DNA和基因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3.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 4.显性和隐性基因 5.遗传疾病 (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 1.胎儿的发育过程 2.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四、婴儿心理发展 (一)婴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三)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1.动作发展的规律 2.动作发展的阶段 3.动作发展的训练 (四)婴儿言语的发展 (五)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1。婴儿感觉的发展 2.婴儿知觉的发展 (六)婴儿气质的发展 1.婴儿气质类型学说 2.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七)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1.婴儿的情绪发展 2.婴儿的依恋 3.早期同伴交往 五、幼儿心理发展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三)幼儿的游戏 1.游戏理论 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 (四)幼儿言语的发展 1.词汇的发展 2.句子的发展 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五)幼儿认知的发展 1.记忆的发展 2.思维的发展 (六)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心理理论 2.幼儿道德认知发展 3.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 4.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5.同伴关系 六、童年期心理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 (三)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 1.书面言语的发展 2.内部言语的发展 (四)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 1.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2.元认知及其发展 (五)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发展 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 3.品德发展 七、青少年心理发展 (一)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生理发育 1.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 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 (三)认知发展 1.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四)自我发展 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五)社会性发展 1.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 2.反社会行为 (六)情绪 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2.常见情绪困扰 八、成年期心理发展 (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 (二)认知发展 1.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 2.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 (三)人格发展 1.自我发展理论 2.稳定性与可变性 (四)临终心理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二、学习与心理发展 (一)学习的含义与作用 1.学习的含义 2.学习的作用 (二)学习的分类 1.学习主体分类 2.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 3.奥苏伯尔的学习性质分类 4.学习结果分类 (三)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 2.学习准备与发展性教学 (四)学习风格与教育 1.学习风格的含义及其特点 2.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的主要理论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3.社会学习理论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2.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学习的建构理论 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学习的人本理论 1.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四、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1.学习动机的含义 2.学习动机的类型 3.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2.学习动机的激发 五、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与作用 1.学习迁移的含义 2.学习迁移的类型 3.学习迁移的作用 (二)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 1.学习迁移的经典理论 2.学习迁移的现代理论 (三)学习迁移的条件与促进 1.学习迁移的条件 2.学习迁移的促进 实验心理学 【考查目标】 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 2.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3.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3.实验设计与实施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研究报告的撰写 二、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2.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3.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三)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 2.前实验设计与事后设计 3.准实验设计 4.真实验设计 (四)实验研究的效度 1.内部效度 2.外部效度 3.构思效度 4.统计结论效度 三、反应时法 (一)反应时概述 1.反应时的含义 2.反应时的种类 (二)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2.机体因素 (三)反应时技术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 (一)阈限的测量 1.极限法 2.平均差误法 3.恒定刺激法及其变式 (二)心理量表法 1.量表的类型 2.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 3.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 4.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 (三)信号检测论 1.信号检测论的由来 2.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 3.辨别力指数dˊ及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 4.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一)听觉实验 1.听觉现象的测定 声音的心理特性;声音的掩蔽;听觉疲劳与适应。 2.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 声音方向定位线索;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 3.语音知觉实验 语音及其声学特点;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二)视觉实验 1.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 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视敏度的测定;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 2.颜色视觉 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颜色的知觉现象实验。 (三)知觉实验 1.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 2.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 经验和知觉恒常性实验;大小恒常性实验;形状恒常性实验。 3.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 空问知觉实验;运动知觉实验。 4.知觉与觉察实验 无觉察知觉的测定;盲视的实验。 (四)学习实验 1.条件性学习实验 2.认知性学习实验 (五)记忆实验 1.感觉记忆的实验 2.短时记忆的实验 3.长时记忆的实验 4.工作记忆的实验 5.内隐记忆的实验 6.前瞻记忆的实验 7.错误记忆的实验 (六)情绪实验 1.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 2.面部表情的测量 3.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 (七)注意实验 1.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分听实验 2.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 3.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 4.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 5.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 心理统计与测量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 3.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解释。 一、描述统计 (一)统计图表 1.统计图 2.统计表 (二)集中量数 1.算术平均数 2.中数 3.众数 (三)差异量数 1.离差与平均差 2.方差与标准差 3.变异系数 (四)相对量数 1.百分位数 2.百分等级 3.标准分数 (五)相关量数 1.积差相关 2.等级相关 3.肯德尔等级相关 4.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 5.函相关 二、推断统计 (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 1.概率 2.正态分布 3.二项分布 4.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 5.抽样分布 (二)参数估计 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 (三)假设检验 1.假设检验的原理 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4.方差齐性的检验 5.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四)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4.两因素方差分析 5.事后检验 (五)回归分析 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 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应用 (六)卡方检验 1.拟合度检验 2.独立性检验 (七)非参数检验 1.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2.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三、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3.经典测量理论及其模型 (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测量的信度 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2.测量的效度 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3.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三)心理测量的误差 1.测量误差的定义 2.测量的随机误差来源及控制 3.测量的系统误差来源及控制 4.测量误差的估计 (四)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 1.题目的难度 2.题目的区分度 3.题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 (五)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 1.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2.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 3.题目编制技术 (六)心理测验的施测 1.测验的设计 2.施测的程序和步骤 (七)测验常模 1.常模与常模团体 2.分数转换与合成 3.常模的编制 4.几种常用的常模 (八)标准参照测验 1.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 2.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 3.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4.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 (九)心理测量理论的新发展 1.经典测量理论的局限 2.项目反应理论 3.概化理论 4.测验等值 四、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一)成就测验 1.成就测验的定义 2.成就测验的编制 3.成就测验的标准化 (二)智力测验 1.智力测验的定义 2.个体智力测验 3.团体智力测验 (三)能力测验 1.能力倾向测验 2.特殊能力测验 3.创造力测验 (四)人格测验 1.人格测验的定义 2.自陈测验 3.投射测验 4.情景测验 (五)其他常用的心理测验 1.心理健康测验 2.态度测验 3.兴趣测验 (六)心理测验的应用

跨专业考心理学研究生难吗?

外生
不要害怕跨专业,不要给自己设限。我也是跨专业考的。心理学现在是全国通考,水分版不太大。只要你对权心理学感兴趣,有继续发展的决心,就勇敢去做吧!由其是应用心理学方面,跨专业有跨专业的好处,而且对心理学实验等要求并不是像基础心理那么高深,所以加油把

社会人士想考华师大心理学研究生

而口阚然
撒哈拉
1.准备的工作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8666333很复杂,先看书一共六科,大约要看十本书左右。2.考研很困难,不要盲目去考,如果工作不错还是干着吧。3.政治英语是全国统考,不过各学校的分数线不同。书籍的问题,我从另外一个帖子上给你粘过来了:心理学统考书目推荐(1)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杨治良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 朱滢 北京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 孟庆茂、常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人民教育出版社《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心理统计《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心理测量《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崎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心理测量学》 郑日昌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心理测量》 金喻 华东师范出版社由(wanwan_yu - 试用期 一级)提供请一定要读带星号的,测量读一本就够了,分值不高,浪费时间。统计和实验的部分相对难些,你的多看两次一定看懂。彭聃龄的第一本书当时我们的辅导老师要求至少看6遍,我建议你也如此。所以如果你英语基础很好,现在辞职考10年勉强还来得及,如果英语较差,建议考11年的。其他考研信息你可以去搜狐等网站的考研版看看。建议政治、英语、专业课都报个学习班,1个就好,多了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