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快速消费品如何走出销量的瓶颈

物怪
笑笑笑
  一个职业经理人价值,归根结底取决于他创造利润和创造新商业模式的能力!自觉、自尊、自信与自强的职业经理人是中国经济的脊梁。  从20世纪90年代中开始,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速。现在中国共有法定城市660多个。根据AC尼尔森的预测,今后15年中国的城市将达到1000个以上。估计到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48%左右,城市人口将增加到6。3亿左右。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正在步入城市化国家的行列。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现象将是中国进一步走向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  笔者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从事销售管理工作十余年,经历了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不同的企业类型和职位。深深地感受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城市经理,必需做好以下九项修炼。

想学快速消费品市场调研,有什么书可以推荐?急需一个实战性强,例子充实的市场调研书籍?求网友解答啊!

性空
霾没了
《品牌,你逃不出的围城》

谁有“关于一次性消费品的研究调查”结题报告

宁于祸福
  nihao :一次性塑料餐具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塑料制品,具有毒性较低、熔点较高、可塑性强、生产简便等特点,成为制造价格便宜、随用随弃的一次性餐盒的极佳材料。然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还会产生多种副作用构成对人体的直接污染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一次性发泡餐具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属臭氧层消耗物质的发泡剂,从而危及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由于我国政府已开始限制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所以市面上多有非法厂家所生产的餐盒。如此一来,产品质量尤其是卫生也成了问题;有毒有害物质(如发泡剂),在较高温度下会溶出并被食物吸收,从而对人体造成微量污染,长久沉积损害健康。如果有害物质超标,其危害更大;聚苯乙烯制造的餐盒降解周期极长,在普通环境下可达200年左右。也就是说,在很漫长的一段岁月里,它将“我行我素”,保持自己的高分子形态不变。因此它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较大的危害。  一次性木筷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却是出口一次性木筷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木筷150亿双,耗材130万立方米,相当于减少森林蓄积量200万立方米。筷子在加工过程中均采用二氧化硫熏蒸的方式漂白,熏蒸的时间越长,筷子越白,闻起来也越酸。制造者在以二氧化硫熏蒸的方式漂白后,通常忽略水煮步骤。残留的二氧化硫和其它物质结合便会成为亚硫酸盐,而亚硫酸盐在医学界被认为可能导致哮喘。同时一次性筷子运输、批发工序繁杂,整个过程多次由不同人经手,而且在运输储藏中为了防潮、防虫等,撒上不同的药品。一次性筷子不仅感官和理化指标达不到,即使最基本的细菌含量等卫生指标也很难达到,存在很大的卫生隐患,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媒介。  目前,国内不少宾馆已经意识到并开始限制一次性用品的发放。但我市的一些宾馆为招揽顾客,反而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造成巨大的消耗和浪费。记者在市环卫局了解到,每年我市要处理大批的一次性用品,不少塑料制品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提高市民的卫生以及环保意识,倡导市民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的频率。酒店也应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供应量。  一是说到树就让我想起一次性筷子,听我们老师说原来一次性筷子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是日本人发明并发展到中国的,那个时候日本有一个商人上中国来和黑龙江的政府协商一次性筷子的的好处,那时候是这么说的,我们日本出钱盖厂,出劳动力,你们什么都不用管就是出点木头就行了,什么时候都是钱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中国政府一想反正也对我们国家没什么伤害,就答应了。具我所知日本全年一次性257亿双,但日本国内的一次性筷子的产量只占3%左右,96%的一次性筷子却是从中国进口的,做为岛国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很少出现水土流失,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还不到14%,土地资源荒漠化,而且中国每年生产450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按照目前的速度计算,我国就要在20年内砍完所有的森林了,20年就可以毁了中国,如果还想让中国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200年也是不够用的,从狭义上来讲一次性筷子就真的卫生了吗?其实不然,一次性筷子的包装多数都印有高温消毒清洁卫生的字样,但实际中,因为一次性筷子价格低廉,市场占有率大,为了争夺这块市场,很多小企业都采用硫磺熏,双氧水,硫酸钠浸泡,漂白,滑石粉抛光,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达到卫生消毒的目的,而一次性筷子的外包装聚乙烯模给人民带来的危害就更大了,相信大家没有吃塑料袋的习惯吧,但是这种从生产线下来的东西,在高温下会产生的有害成份,会诱发人体产生很多的慢性疾病,怎么卫生啊,所以我劝大家还是不要在用一次性筷子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三大危害  一、损害呼吸功能: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磺熏蒸,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SO2,侵蚀呼吸道黏膜。  二、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胃肠造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清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三、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病等。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筷子比,即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于避免的污染,而其作用,显然是不清洁和浪费.  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其中600万箱出口到日韩等国.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不用自己国土上的森林生产,而且用过后回收用于造纸等.我国森林覆盖率不足日本的四分之一,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一次性筷子主要是用杨木、桦木、毛竹制成的;有部分一次性筷子由云杉和冷杉加工而成。所用的杨木、桦木和毛竹大部分来自中国的人工林和次生林;部分杨木、桦木来自俄罗斯的次生林;云杉、冷杉等则主要来自俄罗斯的原始森林,这些木材大多是以原木的形式进行加工。中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估计为800亿双。据海关统计,2006年有284亿双一次性筷子出口,其中41%出口到日本,35%出口到台湾,各有10%出口到香港和美国。  一次性筷子的环境影响  2006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其中近1/3是人工林。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仅0.08公顷,在全球排名134位。清查报告凸显了五大问题:森林资源保有量低,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林地流失严峻,以及林木严重过量采伐。中国木材供需压力巨大。目前,中国木材缺口在9578万立方米左右。大量使用包括一次性木筷在内的一次性消费品,无疑会给森林带来更大的压力  在中国,一次性筷子在使用后是不进行回收的。这与一次性筷子在日本被回收造纸的情况差别很大。一次性筷子大概已成为我国流转税负最重的农林产品之一。  一次性筷子的卫生问题  中国在2005年公布了一次性木筷和一次性竹筷的国家标准,对其加工工艺和卫生水平进行了规定。但很多调查显示,市面上流通的一次性筷子,大多都没有商标和厂家信息,因而也无从谈起其卫生品质是否达标。更有甚者,竟把已经用过的筷子简单处理后重新包装上市。  在生产一次性筷子过程中,大量化学品被用于漂白和“消毒”,其中包括二氧化硫、双氧水、次氯酸盐等。在印制筷子包装时,铅、油墨、荧光剂也是常用的化学品。很多无良商家售卖的一次性筷子里,这些成分大大超过安全水平。而那些泛滥的“三无”筷子,其品质就更让人担心有规定格式的报告吗这个基本没有,不好意思u了谢谢!!!

快速消费品的界定

民知力竭
板砖侠
快速消费品界定包括包装的食品、个人卫生用品、烟草及酒类和饮料。之所以被称为快速,是因为他们首先是日常用品,它们依靠消费者高频次和重复的使用与消耗通过规模的市场量来获得利润和价值的实现,典型的快速消费品包括日化用品、食品饮料、烟酒等;药品中的非处方药(OTC)通常也可以归为此类。与快速消费品概念相对应的是“耐用消费品”(Durable Consumer Goods),通常使用周期较长,一次性投资较大,包括(但不限于)家用电器、家具、汽车等。

超市的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神会
倒霉蛋
  10多天来,我跑了一些超市和商家,仔细观察了消费者购物的情况,并询问了一些消费者,总结如下: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购物习惯和消费需求,我认为精明的商家在经营过程中要不断的揣摩各种消费群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变化。  ■高收入消费群的消费行为及心理特征:  1、品牌偏好明显,受文化需求的影响大于价格上的诱惑。高收入群体多为高学历、高品位、高消费需求的“三高”消费群体,易于接受新事物和大品牌,并会由此产生相应的品牌偏好。他们往往会为了追求一个“男人的世界”,而不惜购买一条昂贵的“金利来”领带。在“株百”5楼的品牌专卖店,我发现消费者大多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他们买一套上千元的衣服、一条数百元的领带眉都不皱,因为他们看中的是品牌。  2、购买数量较大,购买频率和次数较少。高收入群体忙于工作,因而他们在生活上表现出极大的不规律性。除周末以外,逛街购物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种“奢侈”。但是若进商场购物,他们购买的数量很多,从吃的、喝的到用的,一消费就是数百元。据了解,这种“集中购物”的消费者并不少,在周末购物群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3、购物期望值较高。高收入消费者受其社会地位的影响,在购物时也期望商家能给予其特殊的关照,比方如售前服务和售后服务方面等等。我访问过几个公司白领,他们一致认为,购物时他们最重视的是商家的服务态度。  ■低收入消费群的消费行为及心理特征:  1、注重价格。很多人都有过手头拮据的经历,没钱的日子,他们总不得已掐算着一分一厘的支出。对低收入消费群而言,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用最少的支出满足尽可能多的消费需求是他们最为“奢侈”的美好愿望。在调查中,我发现商场的特价处,大多数是低收入群。因为对他们来说,低价是实惠。新入驻的“新一佳”就以这样的实惠吸引了众多的市民。  2、注重质量。目前,城市里的低收入群中的代表是下岗工人。在调查中,我发现下岗工人的消费习惯远远不同于农村消费者。因为他们曾经是都市里令人钦羡的工薪一族,他们曾经乐于购物、精于购物,他们已经具有了消费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健康生活、营养饮食的追求。即使他们为了节俭而去购买肉菜市场里的低价肉菜,但他们仍然担忧肉菜的质量,并渴盼“放心肉菜”的到来。因为质量是实在,东西在便宜的同时还要中用、中吃。  3、购物数量少,购物频次多。下岗工人尤其是其中的家庭主妇,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基本上是按时起、按时睡,按时买东西,按时看电视……他们的单次购物数额很小,但是购物频次很多,有时一天就会发生数次购买行为。

消费者对IT产品的调查报告(1500字)

嘉年华
北少林
2001年中国IT产品消费行为调查报告综述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1月19日 16:35 新浪科技   产品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不断推动着IT市场与产业的发展;信息渠道的网络化,带来了采购渠道的多样化发展;IT供应链从“单一受动式”的产品推广转向“多元互动式”的品牌消费;IT消费市场日益成熟的发展趋势,要求IT企业将品牌知名度提升到品牌美誉度,这是IT企业引导消费者认知和购买产品及服务的根本途径。以上是赛迪顾问“2001年中国IT产品消费行为调查”得出的基本结论。  上述调查从2001年6月开始,历时半年,经过严格的随机抽样、入户调查、质量控制程序,共回收有效问卷29247份。经过计算机统计处理和分析,赛迪顾问撰写出IT产品消费行为调查系列报告。经过审核和检验,各产品样本分布基本符合我国IT产品应用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推论价值。  ——产品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推动IT市场发展的持续动力  产品技术的进步是IT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消费需求的发展是IT市场发展的必要前提,产品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推动IT市场发展的持续动力。20世纪8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的引进与开发孕育了国内IT产业的发展,而20世纪90年代初期,IT技术与产品的应用真正开启了国内IT市场大发展阶段。  产品技术进步是刺激和推动IT消费需求增长的“主推器”。首先,产品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也淡化了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的陌生感。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和个人消费市场发展迅速,尽管中青年是消费群体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消费群体年龄、文化等分布的广泛性趋势也日益明显。67.8%的笔记本电脑个人消费者年龄为18—36岁,但是,比起去年的76%已降低了将近十个百分点。手机、信息家电等产品在老年人中也占有相当比重。其次,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发展培育出消费者对IT产品新的需求。P4和LCD技术的发展和新产品的推出,引发了消费者对数据处理速度与环保价值的需求。再次,产品与应用的革新,不断改变者人们的生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IT产品消费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和个人消费的迅速增长成为IT消费市场的重要特征。  消费需求的变化是丰富IT产品内涵,推动IT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激活了行业和中小企业应用市场,并带来了IT市场与产业的稳定增长。调查结果显示,商用PC消费者将功能、服务、品牌作为选购产品的重要参考因素,支持率分别为23.5%、19.8%、17.7%。在全球IT产业普遍低迷、国内PC市场增幅减缓的环境中,方正电脑销售稳定增长,既源自其产品的卓越,又得益于其渠道与服务两手抓的市场推广策略。方正PC系列产品(台式PC、笔记本、PC服务器)在消费者中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其商用台式PC还获得消费者满意品牌称号。随着IT市场竞争的重心从产品与技术转向应用与服务,IT企业业务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IBM、HP等国外企业是业务转型的先行者,联想、方正、同方等国内企业的业务重组也初见成效。“联想服务在您身边”,一句富有亲和力的宣传语道破联想对消费者的体贴和尊重,联想电脑成为家用电脑消费者满意品牌当之无愧。PDA、MP3等信息家电产品需求的快速成长,不仅丰富和改善了IT市场结构,还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IT产业的发展。“手机、呼机、商务通”可谓市场策划成功案例典范,商务通不仅是消费者知名品牌,也成为PDA消费者满意品牌。  图1:商用PC选购产品考虑因素    数据来源:CCID 2001,11  ——信息渠道的网络化和采购渠道的多样化,是IT流通领域变化的显著特征。  信息的极大丰富与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费者对产品及其提供商的认识与了解。但是,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的渠道与可信任信息的来源渠道并非统一。本次调查显示,互联网络是普通消费者了解IT产品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是大众媒体,专业媒体位居第三,这在网络基础设施较好的大中城市更为明显。37.7%的消费者认为互联网是重要的信息来源,30.1%的消费者曾经从大众媒体上获取信息。调查还发现,72.8%的消费者认为专业媒体是比较可靠的信息来源渠道,同时专业媒体仍然是专业人士了解IT产品技术的主流信息渠道。PC消费者知名品牌联想、方正、IBM、DELL、同方、TCL,以及打印机知名品牌HP、CANON等企业都是综合运用网络媒体、大众媒体、专业媒体等资源的典型企业。  图2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    数据来源:CCID 2001,11  调查结果显示,硬件产品消费者购买渠道由单一化趋于多样化。尽管消费者将电脑商城和专卖店作为购买IT产品的首选渠道,商场和网上/电话订购方式也被更多的消费者看好和使用。调查显示,有41.5%和33.1%的消费者选择电脑商城和专卖店,但与2000年调查数据相比,选择商场和网上/电话订购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分别为14.5%和9.1%。随着信息渠道的网络化和采购渠道的多样化,一大批国内厂商脱颖而出。在本次调查中,服务器厂商浪潮、软件厂商用友、笔记本厂商紫光等都表现出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  图3消费者购买PC的渠道选择    数据来源:CCID 2001,11  商场渠道的发展源于2000年以来家用电脑及家用软件市场的兴起,一些传统商场开设电脑专柜。联想、方正、TCL等硬件厂商的专卖店网络也进一步拓展,经销商渠道与专卖店的竞争与合作由此展开。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销售开始推动渠道电子化的发展,DELL直销模式在中国的成功也带动着国内IT厂商对扁平渠道的深入实施。渠道的多元化满足了消费者参与IT产品研发与流通的心理需求,深化了消费者与厂商的互动,推动着产品技术进步与应用需求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向着有利于IT产业结构创新的方向发展。  在选购打印机时,消费者最喜欢的渠道是专业市场和经销商。随着渠道的多样化和打印机知识的普及,商场和网络将逐渐成为打印机消费者关注的渠道。佳能喷墨打印机近来销售业绩不斐,而适宜于中国家庭消费者的产品性价比和渠道为其赢得了喷墨打印机消费者满意品牌称号。以激光打印机擅长的HP公司,凭借其对中国商业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在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和服务提供等方面获得了客观的业绩,在本次调查中,HP还是激光打印机消费者满意品牌的得主。  调查结果显示,软件产品的购买渠道比较单一。相比较而言,财务软件消费者除了从专卖店购买外,还有很多消费者从系统集成商或者厂家购买。而防杀毒软件、教育软件和翻译软件消费者主要从软件专卖店购买。不容质疑的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软件消费者选择产品的基本前提。财务管理软件厂商新中大、防杀毒软件厂商瑞星在产品、渠道、服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资源投入,为其赢得了消费者知名品牌和满意品牌称号。  图4消费者购买软件的渠道选择    数据来源:CCID 2001,11  ——从“单一受动式的”产品推广到“多元互动式的”品牌消费的转变,是IT供应链转型的重要表现。  随着IT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IT产品的微利时代即将到来,价格竞争将难以奏效,促销方式的创新成为众多厂商共同关心的问题。据赛迪顾问分析,名人效应、文化促销、分期付款等促销方式初具形态。促销方式创新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将产品推向渠道和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将一次性购买行为转换为持续的信息和服务互动,即将单一受动式的产品推广转化为多元互动式的品牌消费。调查结果表明,近60%的硬件产品消费者已经接触到除降价以外的分期付款、文化促销等促销方式,56%的信息家电和43%的手机消费者认为持续性增值服务是影响再次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HP激光打印机、方正扫描仪等在这一变革中走在了前列,被消费者誉为知名品牌和满意品牌。软件就是服务,网上升级、互动式服务为软件企业赢得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本次活动中防杀毒消费者满意品牌得主瑞星、财务管理软件消费者满意品牌得主新中大在供应链转型中的突出成绩有目共睹。三星显示器凭借其优质的产品、体贴式的服务和个性化的促销,获得了显示器消费者知名品牌和满意品牌等殊荣。总之,消费者已经习惯于厂商的价格战,只有大幅度降价才能影响到购买行为,分期付款和礼品包等促销得到特定群体的认同,而消费者对文化促销、名人促销等响应积极。  图5:消费者最喜欢的促销方式    数据来源:CCID 2001,11  名人效应、文化促销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不仅增强了电脑及IT精英人物的平民化色彩,还从满足消费者发展需求的角度吸引住消费心理。联想、TCL电脑在暑期发起了“总裁站柜台”的促销活动。清华同方电脑凭借清华大学的品牌效应,于6月25日至8月14日,启动了“胸怀成才梦,相约清华园”为主题的夏季促销活动,首先是“相约清华奖”,即活动期间购买同方电脑的消费者均有机会免费参加清华大学教育夏令营活动;同时,同方电脑创新推出“播种希望”助学活动,即活动期间购买同方电脑的消费者,其子女在2002至2013年间考上清华大学,均可获得一次4999元的助学金。方正电脑与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网校、TCL与北京四中网校的合作,也是文化促销的一种形式。关注消费者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是LG显示器、伦飞笔记本电脑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真正根源。  ——将品牌知名度提升到品牌美誉度,已是IT企业引导消费者认知和购买其产品及服务的根本途径。  赛迪顾问分析认为,加入WTO将为国内IT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新的契机。一方面,丰富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将为国内IT企业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关税的降低将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国内IT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国内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贯彻将带来国内市场特别是区域市场的发展,内需对国内IT市场的拉动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IT企业必须深入了解IT产品应用需求的发展形态,从而准确把握IT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制定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才能推动IT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已经成为产品及服务使用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的重要来源。这一点,需要引起国内外IT企业的高度重视。  本次调查特聘请行业信息化主管、IT业界专家监控调查过程,保证了调查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应广大消费者的要求,本次调查还借助因子模型分析,统计出消费者知名度品牌和消费者满意品牌。统计结果表明,国内IT企业品牌塑造和品牌推广初见成效,当务之急的是要提升品牌的美誉度。调查结果显示,联想、方正、IBM、HP、三星等老牌IT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品牌美誉度呈高度正相关,而部分IT新秀的品牌美誉度还在培育之中。总之,既要有优质的产品,又要有畅通的渠道和完善的服务,这是IT企业适应IT消费市场日趋成熟特征,是IT企业引导消费者认知与选购其产品及服务的根本途径。

生活中的快速消费品有哪些??

小秘密
雏苺
快速消费品,一般以饮料、小吃、快餐、酒类、食品、一次性餐具、车船机票、旅游景点门票、有价参观卷、一次性用具、游戏币等。

八宝粥消费习惯调研报告

金木讯之
无依无靠
八宝粥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一类食品,现今国内八宝粥市场也相对稳定。但是消费者在八宝粥方面的选择则各有看法,今天,小赚就为大家分析一下现今消费者对于八宝粥选购的态度和策略。八宝粥消费习惯调研 调查时间:2014年03月25日-2014年03月25日调研方式:赚零用APP在线调研样本设计:全国随机抽样,18周岁以上食用八宝粥人群,投放样本:1000;实际回收有效样本:740;报告要点: 1.八宝粥口味是消费者们最看重的因素,其次是成分;2.银鹭和娃哈哈八宝粥是消费者经常选购的品牌;3.三成多的人会把八宝粥当做早餐食用 报告摘要: 一、口味是消费者选购第一要素 九成多受访者表示在选购八宝粥时主要看重口味,其次66%看重成分,品牌(39%)和价格(36%)分别占到三、四位。口感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八宝粥的印象好坏与否,口味契合消费者的喜好才是一个八宝粥品牌的经营之道。二、银鹭、娃哈哈八宝粥成为市场龙头 在以上众多品牌中,大家最喜欢的和经常购买的八宝粥品牌如出一辙,第一位依旧是银鹭(57%),娃哈哈继续排名次席(37%),其他几个品牌都与这两大龙头有不小差距。由于长期大面积、高强度的品牌推广,这两大品牌才有今天的市场格局。当然前提是这两个品牌的八宝粥的口味和质量也受到普遍认可。三、33%的人因上班赶时间而食用八宝粥 根据调研数据,三成多的人因为上班赶时间所以把八宝粥当成早饭食用,另外25%的人将八宝粥作为临时充饥食品。还有28%的人通常不是因错过饭点就是宅在家中,故而食用八宝粥。其实,抓住消费者饮食八宝粥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量身定做产品,品牌关注度就会更高。

快速消费品行业什么特点???

世俗之人
庞朴
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供应链协同程度是相当低的,行业内供应链管理和协同管理的观念还非常淡薄,在订单协同、财务资金协同工作中主要采用电话通知、手工做帐处理的方式,效率很低,需求预测和计划的协同工作几乎都没有展开。改进的措施是在行业内逐步推动供应链管理的改革,应用供应链管理平台等信息化工具开展订单、对帐、预测和计划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