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研通用实验室建筑设计有什么规定吗?

吉格舞
戴震
SICOLAB整理通用实验室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通用实验室应采用标准化、模数化设计,以满足标准实验单元组合设计的建筑开间、进深的尺寸要求;2 通用实验室的设备区、隔墙、实验台、机电设备系统,应具有实验工作不同需求所带来的实验单元重新组合、实验室布置变化的灵活性与适应性;3 通用实验室设计应设开放实验室区与封闭实验室区与研究工作区(书写、记录、研究)。上述各功能区之间的分隔应符合本规范及国家有关规范的安全、健康等方面规定。4 通用实验室标准单元组合设计应满足使用要求,并与通风柜、实验台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布置、结构选型以及管道空间布置紧密结合;5 通用实验室标准单元开间应由实验台宽度、布置方式及间距决定。实验台平行布置的标准单元,其开间不应小于6.60m;6 通用实验室标准单元进深应由实验台长度、通风柜及实验仪器设备布置决定,且不宜小于6.60m;无通风柜时,不宜小于5.70m;7 由1/2个标准单元组成的通用实验室,靠两侧墙布置的边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60m。当靠一侧墙改为布置通风柜或实验仪器设备时,其与另一侧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1.50m;8 由一个标准单元组成的通用实验室,靠两侧墙布置的边实验台与房间中间布置的岛式或半岛式中央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60m。当靠侧墙或房间中间改为布置通风柜或实验仪器设备时,其与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50m。岛式实验台端部与外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6.60m;9 按第二条第7、8款的规定布置的通用实验室,如一侧墙或两侧墙靠近外墙部位开设通向其它空间的门时,其相应的净距应增加0.10m;10 由一个以上标准单元组成的通用实验室,实验台之间或实验台与实验仪器设备之间的净距应符合第二条第7、8、9款的规定。当连续布置两台及以上岛式实验台时,其端部与外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m;11 岛式或半岛式中央实验台不宜与外窗平行布置。必须与外窗平行布置时,其与外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30m;12 不宜贴靠有窗外墙布置边实验台,不应贴靠有窗外墙布置需要公用设施供应的边实验台;13 靠侧墙布置的边实验台的端部与走道墙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20m。中央实验台的端部与走道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当实验室设置向室内退进的门斗时,则实验台端部与退进门斗的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14 当通风柜的操作面与实验台端部相对布置时,其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15 通用实验室宜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标准单元组成;16 通用实验室宜集中靠建筑物外墙布置。设置空气调节的通用实验室宜布置在北向。

实验室项目建设成果总结

云飘飘
林与夕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蒋先芳实验室建设成果:我校实验室由院系级中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实验室三部分组成。共由48个分室,245个实验子分室。现有5个省级示范中心建设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县市级和校级重点实验室各2个,校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3个。建立了师范类实习基地35个和校外非师范类实习基地73个,其中后者面向理工类专业实习基地54个和主要面向人文经管类专业的实习基地19个。截止2010年底,全校单价大于800元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达1.32亿元,设备台套数为20981件。我校实验室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建设省内品牌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将实施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做法供大家交流参考:(一)深化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委第20号令)有关精神,实行实验室校、院(部)二级管理体制。成立由分管校长任主任,有关职能部门和部分专家及院、部负责人参加的实验室工作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建设规划、仪器设备布局及实验室管理、实验队伍建设进行研究、咨询,提出建议。学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教务处设备科负责全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各院、部成立实验中心,在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院、部行政领导下,依据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制订本院、部实验室的具体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实验中心主任由院、部分管实验(二)注重效益,(2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室建设

酷毙了
大雷雨
四川大学生物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建立于1995年,是四川省首批通过评估并挂牌的省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在“国家生物学基础学科基地建设”、“世界银行高教发展项目贷款”、“211”一期工程以及国家重点学科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建设,生物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成为了四川省省级基础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生物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于2000年搬到新校区,面积近3000平方米,目前中心拥有各种仪器设备2036台件,其中五万元以上精密贵重仪器24台,设备总值达1100万元人民币。中心共有教职工27人,在职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其他人员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90%,实验技术人员均为大专以下学历,平均近46岁。全体在职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1岁。中心对校内外开放,承担生物科学、医学及相关学科本科基础实验教学任务,现常年学生近2000人,年均实验教学量为16万人时数。开设的主要实验课程有:普通生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环境生物学实验、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生态学实验、地学基础实验、细胞及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共计172个实验项目。此外,中心还建立了稳定的野外综合实习基地,改进了实习方式,提高了实习效果。1997年经与当地政府合作,在峨边县黑竹沟建成了一个集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一体化的野外综合实习基地。2002年又在离成都70多公里的三江地区和平武县的王郎地区建立了新的野外实习基地。三江地区和王郎地区均为国家自然保护区,这两个地区都有原始森林、地貌景观奇特、生态原始、环境优美、气候独特、物种丰富,是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之一。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生态学家和森林学家到这两个地区考查后,都赞不绝口,从2000年开始有三届本院学生和两届中美合作创新班的学生(中、美学生)到上述两个地区进行野外综合实习,取得了非常好的实习效果。 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由我馆植物学先驱钱崇澍教授于1935年创建,后由世界著名植物学家方文培教授发展壮大,迄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经过我校植物学家们几十年的野外考察和国内外的馆际标本交换,目前我馆共收藏植物标本50余万份。其中经过研究发表的植物新种模式标本1000余份,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名列我国高等院校首位,仅次于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个别大型标本馆。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本馆就被收入世界著名植物标本馆专集。目前正在申报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野生植物科研标本交流豁免。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作为植物学的研究基地,汇集了丰富的标本资料,为编写世界植物学专著、国家及区域性植物志提供了充足的标本资料,为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化学、孢粉学、植物细胞学、古植物学及药用植物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物标本,也为农业、工业及医药卫生事业等生产应用部门提供了资料及依据。同时本馆还为大批国内、外植物学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完成学位论文以及教师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在科学教育上,我们曾先后接待了数以万计的大中专学生到此参观学习,为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作出了贡献。 四川大学动物标本馆是由原四川大学动物标本室和原华西协合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于1952年院系调整时合并建立的,最早的标本采集于1908年。著名生物学家周太玄、刘承钊、陈义、雍克昌、马德、胡淑琴等曾先后为动物标本馆的建设和发展付出过辛勤的劳动。经过历次野外考察和实习,数代人的卓越工作和艰苦努力,目前本馆的标本收藏已达到8万多号。其中,既有珍贵的模式动物标本、珍稀濒危动物标本,例如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等,又有国际间交换、赠送的珍贵标本,例如袋鼠、鸭嘴兽、针鼹、鸸鹋、食火鸡、犀牛、斑马等。很多标本的野生种在自然界中已很难见到,属于无价之宝。动物标本馆收藏丰富、种类较齐全、规模较大、历史久远,不但在西南地区首屈一指,而且在全国高校中也是名列前茅。本馆具有非常显著的地区性特色,标本收集长期侧重在西南地区,特别是包括在动物演化、物种形成上有着重要意义的横断山脉地带。对于研究物种形成、区系演变、生物多样性及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正在申报国家频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关于野生动物科研标本交流豁免。 实验室重点针对西部地区遇到的生物灾害猖獗,生态环境恶化,大量生物资源濒临灭绝,生产水平低下,食物安全危机等科技难题,依据四川大学及其生命学院特有的历史、地理和科技优势,以资源生物学与控制生物灾害(“控灾”)、保护生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食物安全(“三保”)为主要研究领域,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并集成有关高新技术,进行综合治理,达到有效控制生物灾害,保护生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食物安全,从而促进我国西部,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室通过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已建成一支人员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方向齐全的科研及管理队伍。现在固定人员43人,其中教授15人,博导10人,副教授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3人,具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29人。所有研究人员中,45岁以下的有35人,占总人数的81%,在固定人员中,有5人为设备管理人员,其中1人为高级工程师(副教授),3位为工程师,已从事设备管理8年以上.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植物学、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和生物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设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为本实验室培养研究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2.本实验室现有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25名。自1996年以来,已培养毕业博士生40余名,硕士生100多名,培养外国留学生7名;现每年招收博士生40多名,硕士生100名左右。现有在读博士生68名,硕士生172名。3.本室现拥有总价值2100多万元的仪器装备,有2000平方米实验用房和上百个实验操作台面和有关配套设施,可以满足研究生实验研究使用。 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特别是建立国家专业实验室10多年以来,本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方面都做出了较好的成绩。 自1996年以来,共承担国家、部省级及横向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级42项、省部级及其他项目43项),先后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96年以来获奖7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5项),研究开发出了6种农用生物制剂,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专著8部,在重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SCI和EI收录的60多篇。与国内外有关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本实验室成功地举办了三次全国草地鼠虫害防治学术讨论会和一次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学术交流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8人次,27人次大会发言或小(分)组发言。特邀来本室讲座的国外专家16人,国内专家10人次,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密执安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申请书

禅机
故群于人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贾王宝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申请书申报单位|:|实验室名称|:|项目负责人|:|联 系 电 话|:|项目建设周期|:|申报时间|:| |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制二○○八年十二月简表项|目|项目名称|申请经费|起止时间|项|目|组|主|要|成|员|姓名|职称|职务|专业|建设主要内容、目标及预期效益摘要|一、项目概况1、建设目的|2、可行性、必要性分析|3、建设内容|4、建设目标(层次、结构、规模、水平)|二、项目预期服务内容1、拟承担的本科实验教学任务专业|课程名称|实验项目|是否新开实验|学时数|组数|每组人数|学生人数|学生类别|总人时数/年|2、拟承担的研究生实验教学任务专业|课程名称|实验项目|是否新开实验|学时数|组数|每组人数|学生人数|学生类别|总人时数/年|3、拟承担的科研任务科研方向|科研实验项目|课题来源|实验时数|总时数/年|4、社会服务5、预期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成果三、项目现状及需求1、实验开出情况该项目建设前实验开出情况|实验总学时数|周学时数|计划开出实验项目数|实际开出实验项目数|实验分组数|每组人数|开出率|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实验开出情况|实七

如何进行现代化实验室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建设

道也
时生
建设一个国际智能化的实验室是所有实验室建设者的希望,如何打造完美的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同时也成为了所有实验室建设者追求!实验室的规划设计,无论是新建、扩建、或是改建项目,它不单纯是选购合理的仪器设备,还要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平面设计,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实验室里,先进的科学仪器和优越完善的实验室是提升现代化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增长的必备条件。“科瓦特实验室”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规划设计思路,下面就分三步为大家依次讲解。第一步:实验室整体情况与现场了解专业的上门勘察,精确的数据分析,实验室性质分析,确定规划方向并大师级的设计方案;第二步,确定实验室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实验室是为某一部门、行业管理或企业生产进行服务,所以实验室人员应该了解相关内容,这有助于更加合理地参与到实验室功能规划设计中来。第三步,实验室方案设计实验室建设设计工作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对于大型实验室工程设计在初步设计之前进行方案设计,小型建筑工程设计可以用方案设计代替初步设计。,可参考下

材料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十二五规划

皆原于一
更化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钱小宝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根据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促进材料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划。一、实验室现状1、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实验室于1979建立,是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基础理论研究、材料应用开发和材料工程测试的教学与研究的实验室。目前实验室拥有一支从事实验教学、材料研究和开发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实验教师7人,兼职实验教师2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3人,助教6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19人。2、实验室建设状况实验室主要由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材料化学、材料工程测试、材料高温制备、非晶态材料、水泥及混凝土、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等教学研究型实验室10个,实验室现有实验室面积244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038台套,设备总价891.7万元,配有国内外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20多台套,实验室建设现状见附件一。3、实验教学情况实验室目前承担了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等专业的21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主要开设实验课程有:开出107个实验项目(其中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项目二、建设目标2583

实验室建设与资产管理

乃今有恒
高兴
一、设备采购1.着力加强采购控制,圆满完成采购任务。2012年学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在强化采购预算、论证、执行、验收、评估等环节外,坚决推进执行力度,按照“早安排、早督促、早执行”要求展开工作,圆满完成全年采购任务,保障学校财政性资金的执行力度。全年共完成57个项目论证工作,完成141个项目、6620.17万元(约52.91%为进口设备)的招标工作。全年签订采购合同及技术服务协议141份,签订代理协议63份,审核签订采购合同1030份(涉及金额2898.91万元)。2.认真梳理采购流程,以人为本做好服务。进一步加强采购规范的同时,认真梳理了设备采购流程及环节,更加强化了仪器设备采购论证、执行、验收等关口。重点对单价40万元以上设备的验收环节进行了规范要求,大大降低了学校贵重设备采购的风险。二、资产管理1.日常工作强基固本,信息建设提升效益。2012年新增仪器设备6000多台(件)、8600万余元,家具630万余元,图书资料80万余元,标本68万余元,陈列品114万余元,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总价值达到9492万余元。在人员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应用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入库审核和数据库基础信息维护工作有序进行,在此基础上,及时、全面、准确地完成财政部、教育部各司局、国管局、市教委等上级部门的各类统计报表上报工作。完成2500余台(件)、1520万余元仪器设备,600台(件)、16万元低值设备,3339件、97万元家具的出库报废及固定资产增减工作。公开处置大宗物资9批次,对重大资产处置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及环保相关要求报批处理,确保程序规范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了学校利益,收回资产处置残值41万余元。2.圆满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工作。2012年4月至7月,完成了学校16个教学单位,5个科研单位,20个行政职能部门,10个辅助单位,3个群团及其他组织的全覆盖式固定资产清查。2012年9月至11月,针对仪器设备、家具、标本、图书、档案等实物资产开展了清查核查工作,完成了4354台(件)实物资产的逐一核查工作,并就单位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情况、自查工作实效、管理和使用情况、资产管理存在突出问题等内容对各单位资产管理进行等级评估,对学校的基本状况及固定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梳理和清查。3.稳步推进无形资产监管工作。截至2012年年底,共注册23件商标,19件已取得商标证书,其中校徽(图形)取得了第41类(教育培训)的注册商标,注册的其他类商标也抢得先机,赢得了主动地位,为学校下一步无形资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三、实验室管理1.充分论证坚决执行,完成建设任务。学校全年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2400万元。完成基础地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等14个项目的执行工作,完成率达到了100%。尤其充分利用好修够专项中实验室门禁系统项目,对学校的各级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进行了门禁系统项目的实施,从项目招标、施工、培训、验收等各个环节把关,保障了项目的执行。共计安装了278个门禁,发放门禁卡3000多张。为学校实验室的开放,创新人才培养及以后的效益评估工作做了很好的基础工作。2.科学规划分类建设,先进评审树立典型。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两个目标,建设重在“加强基础”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突出特色”的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平台以及“强化创新”的创新平台建设。已建成面向全校本科生的6个基础实验教学平台;9个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教学平台;成立了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合理利用好学校投入的实验室运行经费160万元,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保障学校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未发生一件因仪器设备问题引发的教学事故。3.加强指导强化特色,示范中心取得突破。学校目前已建成5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别是物理、基础地质学、计算机、地质资源勘查、珠宝与矿物材料。在认真总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学校的5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均进行了建设情况调研。同时,2012年学校地质资源勘查实验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统筹实验中心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辐射作用,加强学科大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同时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完善运行机制,推进学校实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4.加大投入提升水平,开放基金成果显著。2011~2012年度学校教学实验室开放基金申报80项,资助60项。按期完成的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初步统计,已发表文章15篇,其中SCI 1篇,EI 1篇,ISTP 2篇;完成实物制作15个,包括:机器人1个、系统软件2个、电路板2套、油气圈闭系统系列模型1套(60件),芯片、导航仪、简易红外监控器、数据图件、数字化标本库、实验设备模型及电路仿真、嵌入式系统教学实验扩展板各1件等;申请国家专利1项,获得2011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全国二等奖1项,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大赛一等奖1项。有17项结题项目入围参加本校优秀项目评选答辩,共评选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优秀奖9项。所有实验室开放基金完成项目均制作展板,在科研楼一层大厅进行展示,17个优秀项目还在十字路口宣传栏中进行展示。2012年教学实验室开放基金正式列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B类(教学实验室开放项目)共批准立项国家级40项,校级重点13项,校级一般项目57项,共资助金额63.6万元。目前正在进行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B类(教学实验室开放项目)中期检查。5.安全管理常抓不懈,制度建设保驾护航。树立“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做好实验室安全制度建设,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同各院系分管实验室工作的领导重新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剧毒化学药品管理责任重大,公安人员每年检查数次,并对学校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2012年4月,公安管理部门对剧毒品库的基础建设及规范管理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化管理要求,由于学校剧毒品库的使用率比较低、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比较大,因此调研了使用人及管理人员的意见,与学校及对口公安管理部门协商,撤销了剧毒品库,妥善处理了残存的剧毒药品。为保护好实验室及周边环境,做好“三废”统计、回收、集中处理工作,全年共计处理“三废”(主要是有毒有害化学废液)2800千克。放射性管理方面,定期组织放射性工作人员的体检、每季度剂量笔数据检测、仪器及周边环境检测、放射性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2012年发布了关于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放射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6.学校重视学院支持,基地建设初见成效。2012年6月份《关于建设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通知》发布了拟建设一批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广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科学研究、创造发明、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平台和环境,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2012年11月经过专家评审《关于公布首批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评审结果的通知》同意建设物理技能创新实践基地、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地球物理创新实践基地、宝石学创新实践基地、材料学创新实践基地、工程力学创新实践基地、海岸带生物地质过程创新实践基地等7个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012年争取到市教委支持学校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经费95.455万元。7.申报积极实施得力,专项支持力度加强。2012年教育部修购专项“教学实验室开放平台建设”项目教育部批复经费2400万元,严格按照财政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认真按照执行进度计划完成。8.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系统效果良好。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实验室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基本完成,对使用人员进行了培训。使用管理系统完成了实验室开放基金申报及教育部、市教委的“实验室任务及人员情况统计报表”,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效果良好。为2013年学生离校及野外实习工作借还实习用品做好准备,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完善“数字校园”一期建设系统,实现的实验室管理功能。9.学术研究广泛深入,能力水平得以提升。2012年,学校荣获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2011学术研讨征文先进单位”。2012年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北京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及技术物资研究会学术征文活动,提交论文21篇,促进实验室建设、宣传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被评选为技术物资征文“优秀组织奖”。做好教学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和内涵建设,营造有利于调动实验室人员积极性和激发学生走进实验室,乐于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创作的兴趣。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国家实验室?

卢令
其声挥绰
国家实验室是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竞争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我国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建设若干队伍强、水平高、学科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5个首批国家实验室至2000年底,全部通过验收。2000年-2003年,科学技术部陆续批准了5个国家实验室的试点。随后,又于2006年启动10个第二批国家实验室试点建设。截止到2016年底,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获批成立外 ,其余14个试点的国家实验室仍处于筹建状态

实验室的作用是什么

云飘飘
善夭善老
实验室的作用: 1、实验室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和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条件。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体系中,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和固定资产额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实验室集中了学校主要的技术装备与教学资源,特别是许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功能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对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形成了强大的支撑。学生通过对这些设备的使用了解,可以亲身并直观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与发展趋势,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技术氛围。 2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基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创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人才,二是装备。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聚集。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多学科交叉的影响,这些特点使高等学校成为产生新知识、新思想的沃土,是科技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摹地。 “十五”期间,高等学校研究与开发人员总数保持在25万左右。承担了2/3左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大量的“863计划”等项目,依托高等学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总数近2/3。实践已经表明,高等学校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大多数的科研成果是在实验室产生的,而新的成果也需要仪器的检测作为支撑。据统计,“十五”期间。“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科技计划经费的20%左右用于购置科学仪器,“985工程”、“211工程”以及知识创新工程更将大量的经费用于科学仪器购置。 3 、实验室是社会服务的基础高等学校利用自身的知识(智力)和技术优势,直接为社会解决迫切的生产实际问题和社会发展服务问题,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高等学校的需求。相关统计表明,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活动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基础研究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5年,高等学校参加R&D活动的人员达到22.7万人年,用于R&D活动的经费为242.3亿元,其中133.1亿元来自政府,88.9亿元来自企业,16.3亿元来自国内其他机构,4.0亿元来自国外。高等学校在技术市场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为4.2万项,其中68%被转让到各类企业,合同成交金额达122.6亿元(2005年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活动)。2006年高等院校输出技术项目18 401项,输出技术交易额65.0亿元(2006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分析报告),而这都离不开实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