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学论文可以向哪些学术期刊投稿?

柏辽兹
明王之治
中国科技财富科技风中国科技与工业机械与电子科学管理研究中国科技信息可写论坛都是比较专业的科学期刊可以在上边反表

刘俊华的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学位论文

毒气室
单行线
(1)Liu Junhua, Qiao Zhong. Better Atomosphere for Booming Agro Logistic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B. Publisher: Orient Academic Forum, Australia, Nov.2006.ISBN: 0-646-46467-1.(ISTP检索)(2)Junhua Liu, Huijun Xueb, Xiufang Chen .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ost controlling: A mixed methodof ABC and optimization .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Instrial Engineering,19-21 December 2008, Taipei,Taiwan. ISBN:978-0-7695-3435-0(ISTP检索)(3)刘俊华,乔忠. 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及其发展环境分析.科学管理研究,2006(3)(4)刘俊华,乔忠,徐建国. 我国农产品物流网络分析与重构.物流科技,2007(6)(5)刘俊华,梁治安.一类广义凸多目标规划问题的有效性条件. 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1)(6)Xu Jian-guo, Qiao Zhong, Liu Jun-hua. Study on Cost Control of Enterprise Reverse Logistic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st Drivers .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服务管理和知识管理国际会议,September 21-23, 2007, Shanghai, China(EI)(7)张奎,乔忠,刘俊华. 模糊随机向量凸集的结构和性质. 模糊系统与数学. 2007(2)(8)刘俊华,王昕,郭俐. 西部物流实践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物流技术.2009(1)(9)刘俊华,王鲁宁,长青. 基于现代物流构建内蒙古产业循环经济的分析.物流技术.2008(12)(10)Junhua Liu, Li Guo, Xin Wang. A Selection Too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for SMEs : Mixed method of SWOT and AHP.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B.(ISTP检索)(录用)(11)刘俊华,李弘,周黎,长青. 基于客户服务、成本与利润的企业物流服务有效性管理.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9(2)

蒋和平的论文专著

广告帮
归休乎君
蒋和平教授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农业技术经济》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45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等刊物全文转载。近年来,在国内出版10本专著。 1. 蒋和平等,《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思路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月;2. 蒋和平,《农业科技园专家大院运行机制与模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10月;3. 蒋和平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4. 蒋和平,《农业知识产权管理培训教材》,中国气象出版社,2006年12月;5. 蒋和平,《农业知识产权管理会议论文集》,中国气象出版社,2006年9月;6. 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北京传统农业思路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6月;7. 蒋和平,《当代农业新技术革命与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8. 蒋和平等,《农业科技园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中国气象出版社,2002年8月;9. 蒋和平,《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中国气象出版社,2002年1月;10. 蒋和平等,《农业现代化项目建设规划与评价》,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年10月;11. 蒋和平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2月;12. 蒋和平,《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4月。 1. 蒋和平,《北方干旱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与抗旱对策》,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第3期。2. 蒋和平,《北方干旱影响我国粮食和生态安全》,生态经济,2009年第3期。3. 蒋和平,《关于改善我国农业补贴的政策建议》,中国发展观察 2009年第5期 。4. 蒋和平,《推进中国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技术选择》,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年第3期。5. 蒋和平,《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世界农业,2009年第10期。6. 蒋和平,《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应走什么道路》,经济学家,2009年第10期。7. 蒋和平,《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及启示》,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20期。8. 蒋和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科技成果纵横,2009年第4期。9. 蒋和平,《湖南省汨罗市实施粮食补贴补贴政策的绩效评价》,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11期。10. 蒋和平,《建立粮食主产区对主销区转移支付的政策建议》,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第11期。11. 蒋和平,《美国构建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09年第8期。12. 蒋和平,《日本建设现代农业模式及借鉴》,科技与经济,2008年第2期。13. 蒋和平,《《我国种植业的现状与对策》,世界农业,2008年第7期。14. 蒋和平,《北京劳动力转移培训思路与对策》,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15. 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年增刊。16. 蒋和平,《建设丘区特色现代农业的实践与思考》,农村经济,2008年第4期。17. 蒋和平,《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证分析》,乡镇经济,2008年第1期。18. 蒋和平,《北京市农民收入构成及增收对策》,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2008年第1期。19. 蒋和平,《北京市农民收入构成及增收对策》,新疆农垦经济,2008年第1期。20. 蒋和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农业科技管理,2007年第5期。21. 蒋和平,《巴西现代农业建设模式及其借鉴和启示》,科技与经济,2007年第4期。22. 蒋和平,《新农村建设分类指导的政策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6期。23. 蒋和平,《中国现代农业建设成就》,农业展望,2007年第2期。24. 蒋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机制的运行模式》,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第2期。25. 蒋和平,《2006年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纪要》,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2期。26. 蒋和平,《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特征与模式》,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第2期。27. 蒋和平,《构筑北京新型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28. 蒋和平,《农业专家大院与农民进行科技对接的运行模式分析》,农业科技管理,2007年第1期。29. 蒋和平,《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7年第4期。30. 蒋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的运行模式研究》,科技与经济,2006.第6期。31. 蒋和平,《北京市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6.增刊。32. 蒋和平,《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评价》,科技与经济,2006.第4期。33. 蒋和平,《国外实施植物新品种管理规划及对我国的借鉴》,科技与经济,2006.第2期。34. 蒋和平,《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第2期。35. 蒋和平,《“十一五”期间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与发展重点》,科技与经济,2005.第6期。36. 蒋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导刊,2005年1期。37. 蒋和平,《改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农业科技管理,2005年6期。38. 蒋和平,《对试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重新定位的思考》,科技与经济,2005.第4期。39. 蒋和平,《高技术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3期。40. 蒋和平,《关于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建设的思考》,农业技术经济,2005年1期。41. 蒋和平,《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政策支持和前景展望》,农资导报,2004年第10期。42. 蒋和平,《中国农业技术产权运行管理的模式分析》,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第4期。43. 蒋和平,《中国科技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农业科技管理,2004年第5期。44. 蒋和平,《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对策措施思路》,知识产权,2004年第2期。45. 蒋和平,《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模式研究》,农业科技管理,2004年第2期。46. 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特点和类型分析》,科技与经济,2004年第1期。47. 蒋和平,《转基因抗虫棉专利分析》,知识产权,2003年第10期。48. 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运行模式》,农业产业化,2003年第5期。49. 蒋和平,《北京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基本思路》,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50. 蒋和平,《农业科技园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与增加农民收入模式研究》,农业产业化,2003年第6期。51. 蒋和平,《SARS对中国农村与农业经济冲击有多大》,调研世界,2003年第7期。52. 蒋和平,《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与功能的研究》,古今农业,2003年第4期。53. 蒋和平,《抗虫棉国内外专利现状及应对策略》,知识产权发展研究,2003年第5期。54. 蒋和平,《贫困地区农业补贴的政策选择》,调研世界,2003年第10期。55. 蒋和平,《中外农业补贴政策的比较分析》,农业科技管理,2003年第5期。56. 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基础理论、运行模式和机制研究》,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2002年12月。57. 蒋和平,《21世纪初中国主要农产品需求和生产能力的预测》,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 蒋和平 2002年12月。58. 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运行模式》,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年第4期。59. 蒋和平,《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体系》,农业技术经济,2002年第6期。60. 蒋和平,《北京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思路与对策》,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61. 蒋和平,《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与模式研究》,北京软科学优秀成果论文集,2002年8月。62. 蒋和平,《1995-1999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农业技术经济,2001年第5期。63. 蒋和平,《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的技术路线选择》,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1年第2期。64. 蒋和平,《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农业科技管理,2001年第6期。65. 蒋和平,《北京农业科技园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年第3期。66. 蒋和平,《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高科技产业化,2001年第3期。67. 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园的特点和类型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10期。68. 蒋和平,《建立农业高新科技示范项目风险防范机制的构想》,农业科技管理,2000年第2期。69. 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分类》,农业科研管理,2000年第3期。70. 蒋和平,《不同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项目的方向和重点》,农业综合开发,2000年第3期。71. 蒋和平,《正确认识和评价农业科技园区》,农业技术经济,2000年第6期。72. 蒋和平,《农业科技园区的特点和类型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5期。73. 蒋和平,《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调研世界,2000年9期。74. 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园建设特点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江苏农业,2000年第4期。75. 蒋和平,《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与对策》,大自然探索,1999年第69期。76. 蒋和平,《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科学管理研究,1999年第6期。77. 蒋和平,《关于加速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建议》,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9年第11期。78. 蒋和平,《北京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布局》,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年第六期。79. 蒋和平,《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应用及其发展现状与对策》,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80. 蒋和平,《农业高新技术的科学界定》,农业技术经济,1999年第3期。81. 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园发展现状及政策性建议》,农业技术经济,1998年第6期。82. 蒋和平,《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大自然探索,1998年第65期。83. 蒋和平,《我国农业离现代化还有多远》科技导报 ,1998年第4期。84. 蒋和平,《加强与完善我国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的构想》,经济体制改革,1998年第2期。85. 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经济分析》,经济学家,1997年第2期。86. 蒋和平,《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的技术体系》,科学学与科技管理,陆世宏 1997年第1期。87. 蒋和平,《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转化模式》,南方农村,1997年第2期。88. 蒋和平,《广东省发展“三高”农业的对策与措施》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年第2期。89. 蒋和平,《建立我国扶贫资金投入产出机制的设想》 调研世界,1997年第4期。90. 蒋和平,《优化政府调控中国农业的市场行为构想》 中国研究,1997年第4期。91. 蒋和平,《合理确定政府宏观调控农业的界限》,经济问题 ,1997年第12期。92. 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的研究》,管理世界,1996年2期。93. 蒋和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高科技农业的战略选择》,华南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94. 蒋和平,《农业高新技术创新运行模式的探讨》,科学管理研究,1996年第1期。95. 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基础理论和指导思想》,农业技术经济,1996年第6期。96. 蒋和平,《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传递系统的探讨》,农业现代化研究,1996年第1期。97. 蒋和平,《论我国农业工程技术开发的对策与措施》,大自然探索,1996年第2期。98. 蒋和平,《农业发展宏观调控制约及矫正思路的研究》,经济研究 ,1995年11期。99. 蒋和平,《沿海发达地区发展高科技农业的模式选择》,中国软科学,1995年10期。100. 蒋和平,《沿海发达地区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方向》,未来与发展,1995年第6期。101. 蒋和平,《沿海发达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科技导报,1995年11期。102. 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的指导思想》,科学学与科技管理,1995年12期。103. 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的运行机制》,科技进步与对策,1995年第11期。104. 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的运行模式》,科学管理研究,1995年第5期。105. 蒋和平,《广东省工厂化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农业技术经济,1995年6期。106. 蒋和平,《建立农业科技传递机制的构想》,农业技术经济,1995年5期。107. 蒋和平,《建立农业科技投入机制的探讨》,科技管理研究,1995年5期。108. 蒋和平,《建立农业科技导向的宏观政策体系的构想》,中国农村经济,1995年9期。109. 蒋和平,《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的对策与措施》,大自然探索 1995年第4期。110. 蒋和平,《农业工程技术创新》,科研管理,1995 第1期。111. 蒋和平,《农户技术行为的诱导》,科学学与科技管理,1995年4期。

王迎军的主要论文

爱不羁
“天津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第三作者)负责撰写“改造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模式选择与对策”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概况”两部分,收入《老工业基地的新生》,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年   “中国沿海地区产业竞争力的转移”(第二作者),开放导报95年   “集团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几个问题”(第三作者),中国企业集团管理与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96年   “环渤海地区产业技术战略的重要性及原则分析”(第一作者),科学管理研究,1994年3期   “高科技企业技术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科学管理研究1998年1期   “技术流动性的成因及其防范”,科学学与科学管理1998年3期   “资本经营的合理内涵与决策误区”,中华工商时报1998年2月16日,23日连载   “资本经营的认识误区”,香港商报98年5月18日。   “资本与价值”,香港商报98年5月19日。   “扩张的成本”,香港商报98年5月20日。   “企业并购后的管理中心”,香港商报98年5月21日。   “企业的资源与成长战略”(第一作者),现代财经1997年10期   “论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替代风险与监测”,现代财经1998年4期   “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竞争力取向”,环渤海经济了望1998年3期   “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南开管理评论1998年1期

科学管理研究只是发博士的文章吗

不将不迎
悠悠荡荡
区别在于以下几点:1、代表的内容不同: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在国外特指获得过博士学位的人,中国则把博士生也称为某某博士。博士后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2、工作性质不同博士后是有期限的工作人员,不列入正式编制,工作期满后必须流动出站,在其获得固定工作岗位前,实际上处于流动状态。博士只是一种称为,但是并不需要对于工作岗位的称呼。2、状态不同博士后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在博士后研究期间要与其他正式职工一样计算工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待遇外,还享受同本单位正式职工一样的各种待遇。博士还是在校学生,并不是社会工作人员,也不享受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等。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发表论文认定的期刊目录(75种)

五性
若恤其失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许成文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发表论文认定的期刊目录(75种)排序|期刊名称|代 号|主办单位|性 质|刊 期|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类(13种)|1|科研管理|ISSN 1000-2995;CN 11-1567/G3|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CSSCI源期刊|双月|2|科学学研究|ISSN 1003-2053;CN 11-1805/G3|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CSSCI源期刊|月刊|3|中国软科学|ISSN 1002-9753;CN 11-3036/G3|中国软科学研究会|CSSCI源期刊|月刊|4|研究与发展管理|ISSN 1004-8308;CN 31-1599/G3|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CSSCI源期刊|双月|5|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ISSN 1002-0241;CN 12-1117/G3|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科委|CSSCI源期刊|月刊|6|科学管理研究|ISSN 1004-115X;CN 15-1103/G3|内蒙古自治区软科学研究会|CSSCI源期刊|双月|7|中国科技论坛|ISSN 1002-6711;CN 11-1344/G3|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CSSCI源期刊|月刊|8|软科学|ISSN 1001-8409;CN 51-1268/G3|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CSSCI源期刊|月刊|9|科技进步与对策|ISSN 1001-7348;CN 42-1224/G3|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CSSCI源期刊|月刊|10|科技管理研究|ISSN 1000-7695;CN 44-1223/G

杜金柱的论文类

唐鉴
当家人
1、杜金柱、郭亚帆,“稳健统计理论及其应用初探”,第13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文集,2005.102、吕德宗、杜金柱,“购买力平价之谜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实证检验”,《财贸研究》,2005年 05期3、程士富、杜金柱,“对统计学的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统计教育》,2005年 07期4、杜金柱、肖红叶、程士富,“内蒙古自治区国际竞争力分析”,《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 04期5、杜金柱、程士富,“社会核算:从SNA到SAM”,《中国统计》, 2004年 12期6、杜金柱、“‘全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高校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高校经济统计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年 03期7、杜金柱、斯琴,“经济学研究中应用数学方法的思考”,《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 Z2期8、杜金柱、石艳芬,“加入GDDS与中国统计国际化”,《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年 06期9、杜金柱,“我国政府统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 04期10、杜金柱、斯琴,“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加强《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的教学”《内蒙古统计》2002年 06期11、杜金柱、斯琴,“敏感性问题调查的几种方法与比较”,《中国统计》2002年12期12、杜金柱,“有贫困陷阱的增长模型与反贫困”,科学管理与研究,2002.4。13、杜金柱、白锐锋,“试论地下经济核算”,《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04期14、杜金柱,“论潜在社会总供给的评价”,《内蒙古统计》,2000年06期15、杜金柱,“内蒙古自治区人口 五十年回眸与展望”《内蒙古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01期16、杜金柱,“‘脑流失’与西部开发”《科学管理研究》,2000年06期17、杜金柱,“西部开发中的三件大事”《人口与生育报》,2000年04期18、梁荣、杜金柱,“浅论基础设施分析在项目评估中的作用”,《北方经济》,1999年11期19、梁荣、杜金柱,“浅论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法的局限性”,《内蒙古统计》,1999年02期20、杜金柱,“GDP及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北方经济》,1999 增刊21、杜金柱,“浅论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的局限性” 《内蒙古统计》,1999年02期22、杜金柱, “浅论基础设施分析在项目评估中的作用”《北方经济》,1999年11期23、“优化生产要素的途径和前途条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5年04期24、宝日乐、杜金柱、陶克涛,“内蒙古财经学院民族预科教育改革初探”,《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3月,ISSN:1001-717825、杜金柱,“基于公司规模涉及投资因素的的偿付能力比率法估计”,《2009海峡两岸应 用统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5月17日。26、郭亚帆、杜金柱,《经典回归方法与稳健回归方法的应用比较研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27、郭亚帆、杜金柱,《我国区域农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经济论坛》,2010年第11期。28、郭亚帆、杜金柱,《我国区域农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经济论坛》,2010.1129、郭亚帆、杜金柱,《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比较分析》,《未来与发展》,2011.10

郭强的科学研究

适矢复沓
习常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主任基金1项,中欧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横向课题多项;主研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香港市政府、香港理工大学项目各1项。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05年、08年),三等奖1项(08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社科优秀奖各1项(2012年)。在国内、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国家精品课程“生产管理学”主讲教师。 (英文题目论著略)[1]郭强,赵晚花,孙勇. 考虑利润和效率的企业输出部门剥离决策[J].运筹与管理(录用)[3] 郭强,郭春香,郭耀煌.基于格序偏好距离的群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4] 郭强,郭耀煌,郭春香. 基于模糊相似度的群决策方案排序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 郭耀煌,郭春香,郭强.基于偏序结构相似度的多准则决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 郭耀煌,刘家诚,刘长青,郭强,张明善.格序决策[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专著出版基金[7] 郭强,李育安,郭耀煌.社区儿童接送服务车辆的线路优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 李良,郭强,李军.震后紧急搜救资源配置[J].系统工程[9]郭春香,郭强,郭耀煌. 基于区间概率偏好的随机格序群决策方法[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1] 郭强,郭耀煌,向必灯. 我国社区管理模式适应性研究[J]. 软科学[12] 郭强,陈井安,向必灯.可持续发展社区管理模式研究—以成都市金牛区为例[J].理论与改革[13]郭强,陈井安,李良.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可持续发展机制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 .[14]郭强,张林详.科技人才科学管理研究[J].软科学[15]郭强,谢秉磊.随机旅行时间车辆路径问题的模型及其算法[J].系统工程学报[16]郭强,李荣喜.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7]谢秉磊,郭耀煌,郭强.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现状与展望[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李军,郭强.组合运输的优化调度[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李军,郭强.车辆调度问题的改进表上作业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1]周黎明、郭强、蒋敏. 高速公路综合感知服务质量容忍区及影响因素研究.软科学,2013.09 1.“冲突分析的格序偏好及局势动态演化研究”,国家自然基金(主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主持,9.6万元2.“四川省中小企业创新机制研究”,四川省科技厅, 主持,5万元3. “雅安灾后县域经济发展预测及战略路径研究”,四川省教育厅, 主持,1.5万元4.四川什邡灾后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主持,5万元5.国内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和机制评述,国际合作项目“中欧环境管理合作计划”——“成都市金牛区可持续发展社区综合管理项目”的子课题, 主持,4万元6.四川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主持,0.5万元7.成渝“特区”对成渝高速的影响研究,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主持,18万元8.成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成都“十五”规划科研项目 ,主持,1万元9.什邡县域经济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什邡市政府项目, 主持,10万元10.客运量预测技术在国外铁路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中铁三院, 主持,25万元11.什邡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什邡市政府项目, 主持,15万元12.国有大中型企业部门剥离条件及策略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主持,5万元13.多岗位、多竞聘者人才同时选拔工作的机理分析与方法研究,西南交通大学校基金 主持,3万元14.四川高速公路综合服务质量研究,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 主持,48万元15.随机格序决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主研16.不确定信息条件下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主研17.香港市政府项目,垃圾收集车辆路线规划问题, 主研18.香港理工大学项目,校车路线规划问题 主研19.格序决策理论的实用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主研20.中铁二院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与完善研究,中铁二院 ,主研21.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中铁三院 ,主研22.大型枢纽地区客运站合理规模与选址布局研究,中铁三院 ,主研

马力的出版著作和论文

采薇
[1] 马力,臧旭恒. 企业衍生研究述评. 管理学报, 2012.10[2] 马力,陈学中,原雪梅. 高技术产业投资风险的多因素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7)[3] 陈学中,马力,李光红. 投资项目选择的评价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0)[4] 马力, 齐善鸿. 基于激励-保健理论的顾客满意理论与服务系统研究. 科研管理,2005(2)[5] 韩静轩,马力. 现阶段我国劳动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统计研究,2001(7)[6] 韩静轩,马力,苗丽安.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计量经济分析. 当代经济科学, 2001 (6)[7] 马力. 公司伦理的治理效用探析. 当代经济科学,2010 (2)[8] 马 力,齐善鸿.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述评.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 (2)[9]齐善鸿, 马 力. 顾客满意的双因素分析. 经济管理,2002(14)[10] 曾昊,马 力,齐善鸿. 面向突发事件与危机的企业管理新路径.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2)[11] 赵历男,马力,李垣.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化的利益机制探讨.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06 (6)[12] 马力,臧旭恒. 企业衍生:高技术产业集群成长的动力. 现代经济探讨,2012 (4)[13] 马力,臧旭恒. 企业衍生效应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4)[14] 马力,王悦,庞克锋. 产业集群机制与高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 科技管理研究,2005 (9)[15] 马力 赵历男. 产业集群对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影响探析. 科学管理研究,2005 (3)[16] 马力,王燕燕.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7 (5)[17] 马力,王悦. 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2006(3)[18] 马力,史锦凤. 15个副省级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12)[19] 张振鹏,马力.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探讨. 经济体制改革,2011 (2)[20] 边云,马力.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科技与管理,2009 (7)[21] 马力.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伦理道德视角透视.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5)[22] 马 力.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司治理危机启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 (5)[24] 马 力. 公司治理制度的失衡与失效及其改革新方向: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考察. 现代财经,2010(5)[25] 齐善鸿,马 力.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公司道德指数模型初探.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0)[26] 常相全,马 力. 基于神经网络的经济动员征用补偿估价模型的探讨. 科技管理研究,2006(3)[27] 陶峻,马力. 基于顾客价值的知识服务定价策略.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 (2)[28] 乐菲菲,马 力.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概率设定法. 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6(11)[29] 马力,韩静轩. 中国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思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30] 马力,乐菲菲,李晓冬. 微利经济与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4)[31] 马力. 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有效途径——组织学习,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32] 马力,曾昊,王南. 企业文化测量研究述评,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人大复印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05第10期全文转载[33] 马力,屈雅. 企业核心能力识别方法研究.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2)[34] 马力,苗丽安. 我国建材工业技术进步测定及预测方法研究.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5] 马力,韩静轩. 高技术项目投资风险评价及择优方法,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36] 马 力,韩静轩,陈学中. 我国基础设施业实践BOT投资方式的思考.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37] 马 力. 论重塑中国企业精神,青海社会科学,2004(2)[38] 张前,马 力. 独立审计市场失灵的相关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9(5),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39] 马力,李胜楠. 不完全合约理论述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40] 马力,齐善鸿. 伦理道德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本原. 学术界,2005 (2)[41] 马力,陶峻. 以顾客为导向的战略模式及实践启示. 云南社会科学,2005 (4)[42] 马力,柳兴国. 公司治理的道德审计现状与发展趋向. 现代财经,2005 (8)[43] 马力,齐善鸿. 道德治理----公司治理的基石. 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44] 马力,齐善鸿. 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企业管理,2005(2),人大复印资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45] 韩静轩,马力. 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的分析与测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46] 韩静轩,马力,苗丽安.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展演变的动态数量分析.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47] 马力,常相全. BOT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研究,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48] Li Ma, Jingxuan Han. Transforming Chinese government’s functions based on Knowledge Economy[J].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04(1): 29-34.[49] Ma Li , Han Jing Xuan,Zhang Bing-fa, Fuzzy Overall Evaluation of High-tech Projects Investment Risk, Proceedings of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August 2004, Harbin, ISTP[50] Li Ma, Lihua Li, Instiral clusters' recession risks: sources, manifest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 Innovation, Nov. 2012, EI[51] Li Ma, Shanhong Qi.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Motive –Hygiene Theory,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 August 2005, ISTP[52] Mali, Yuanxuemei, and Li Guguanghong, Evaluation of Investment Risk of Large-scale Real Estate Projects, Proceedings of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truction & Real Estate Management, December12-13, 2005, Penang, Malaysia, ISTP[53] Mali, Yuefeifei, Enterprises Emergency and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Social Capital Theory,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06, ISTP[54] Ma Li, Li Yuliang, Wang Yue, SOCA Framework for Enterprises Managing Emergency and Cris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truction and Real Estate Management 2006, ISTP[55] Li Ma,Yanyan Wang, Lihua Song, Instrial Cluste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High-tech Enterprises, The six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May 26-27, 2007, ISTP[56] Li Ma, Lihua Song,Yanyan Wa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Under the View Angle of Instrial Cluster, The Seven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May 2008, ISTP[57] Li Ma, Lihua Li. High-tech Spin-offs' Operational Risk Assessment System,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41(1), EI[58] Li Ma, Feifei Yue. Instrial Clusters’ Talents Agglomeration Effects on High-tech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ov. 2010, EI[59] Li Ma, Yanhui Zhao. Strategic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the City of Jina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gional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0 , ISTP[60] Ma Li, Chuxiao Mei. Instrial Clusters’ Effects on Promoting SMEs’ Financing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Forum of HR Strategy and Developmen, 2010, ISTP[61] Lihua Li, Li Ma.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in High-tech Listed Companies on Knowledge storage and spillover,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ervice System, June 2011, EI[62] Feifei Yue, Li M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of higher e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handong,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 ICEE2011 - Proceedings, 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