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课题研究应把握哪些原则

極真拳
课题研究中要遵循的原则有:1、科学性原则;2、需要性原则;3、创新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对于应该如何来做的细节,你可以来,亿百出版网,看看。

小课题研究的原则是什么

被控者
而侈于德
互联网上获得的知识,与人分享。小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发表时间:2012-3-29 14:13:46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作者:石玉国 浏览次数:69 1、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应用性研究。小课题研究以课堂为现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实践经验来指导、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使之符合教育规律。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索的过程,内省、反思是小课题研究的起点,对问题的求证是小课题研究的本质。在“反思”中“研究”,在实践中求证,小课题研究以校为本,立足课堂,围绕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开的研究,研究的目标与教育教学目标,研究内容与教育教学内容、研究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实为一体,因此,小课题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式。这种“田园式的研究”将教育任务和研究任务合为一体,不仅在研究时间上提供了保证,也符合教师研究扬长避短的精神。2、小课题研究是微观研究。小课题研究是广大一线教师以职场为起点,以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为己任的教育科研方式。它研究的内容来自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困惑或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有体验的、有积累的、有浓厚兴趣的、长期关注的,而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小问题。因而,广大一线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是小课题研究的主体。小课题研究关注的是教师自身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把本校、本学科、本班内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范围和方向。就教学活动而言,它既可以进行单科研究,也可以进行单项研究。单科研究是对某一学科的教学法体系的研究,例如对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单项研究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某一环节或构成教学活动的某一细节进行的研究,如教学方案的设计、新课导入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评价等等。就管理工作而言,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局部性研究。着重点是管理过程中师生的情感、态度、需要、动机以及管理的方法、途径和手段的等等。除学校和班级内部的管理活动之外,对学校与家庭、社会及其他重要组织机构联系的研究,是对学校内部活动研究的重要补充。3、小课题研究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以“理论的批判”和“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行动。在小课题研究情境中,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则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关系。小课题研究完全是出自教师自身的需要,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自主意识的觉醒,是教师自我完善的积极姿态,具有“属己”的特性。这种“属己”的特性反映了教师不再只是研究成果的操作者或教育行政指令的执行者,教师成为研究的行动者,亲自参与研究的过程,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并在自己的反思性实践中观察研究的过程,收集、分析有关研究资料。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从过去的教科研“被试”转变为“主试”,这种转变也意味着教师由过去教科研的旁观者转换为教科研的中心人物。小课题研究的“价值”可以归结为“改进”和“参与”。其中“参与”是指教师参与整个研究的全过程。在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教师的声音。行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进教育实践,不是构建教育理论,构建和利用理论从属与且依赖于这个基本目的。教师“参与”研究是为了科学地“改进”自身的工作,“改进”不仅仅意味着教师通过内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学行为,还意味着通过研究改变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使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扩展。在传统的教育研究中,教师的个人化知识以及内隐知识被当作毫无意义的东西,被忽视了,而行动研究关注的正是那些被传统教育研究冷落的教师的“个人化理论”,这种关注将导致教师的专业意义发生变化,由此小课题研究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中小学教师选择研究课题,应遵循哪些原则

王有所成
亲而行之
研究要想出成果,中小学教师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课题应该从教学实际工作中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完全可以作为研究问题,甚至上升为科研课题。比如,有的小学生只顾听不去做笔记,有的太重视笔记而影响了听课效果。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听课跟笔记的关系?如何指导学生做到听课、笔记两不误?努力研究这些问题,必将取得一定的成果,这样的成果一经推广应用也必将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成绩的提升。总之,课题来自身边的教学实际,研究更具针对性,研究结果才有实际推广价值。  二是课题宜小不宜大。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工作,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太大、太深、太难的课题研究;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不是专门的科研人员,教育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有限。多研究些“小微课题”“草根课题”,既符合自身实际,也有利于自己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比如,“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就过大、过宽泛,如果分解成“预习习惯研究”“复习习惯研究”“作业习惯研究”“课堂习惯研究”“考试习惯研究”等,课题就变小了,研究的面就窄了,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宜小不宜大,应该成为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重要原则。  三是课题应侧重应用型研究。中小学教师不是理论家,搞课题研究应该少些理论探索,多侧重应用方面的研究。纯粹的理论研究不是教师的强项,也难以出成果。教师的优势就是教学实践活动丰富,这是不教课的专家学者难以比拟的,因此,侧重教学实践和教学行动的应用型研究契合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特点,研究下去也容易出成果。比如,“课堂学生心理变化研究”就过于学术性和理论化,而且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如何提高复习课学生专注力研究”,则是偏向实践应用的好课题。不少学生因缺少好奇心和新鲜感上复习课往往容易走神,注意力不够集中,研究这一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四是课题研究应遵从学校科学规划、教师积极分担的原则。有些学校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从教师专业成长和改进工作的角度看,鼓励人人搞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但学校应对研究课题进行统筹管理,并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比如,“如何提高我校英语教学水平研究”,该研究用几年?有哪些子课题?不同年级如何分工协作?每个英语教师担负什么研究任务?对此,学校层面要进行设计和管理。课题共同研究、共享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出科研成果,也有利于学科整体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学科组的一员,中小学教师在研究自己喜欢的课题的同时,还应遵从学校的规划和统一安排,积极完成好自己承担的课题研究任务。

确定调查课题的原则具体有哪些内容

化妆室
乃下求之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从理论方面看,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对于课题研究中的各个注意事项问题,大家也可以来期刊目录网看看。

科研选题应注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集报王
选题的原则 要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首先要明确选题的原则,明确了选题原则,就能比较容易地选定一个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符合自己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因而较有成功把握的题目。一般来说,选择毕业论文题目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 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科学研究的选题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所谓论文的实用价值,就是指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干百万人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能使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运用,而且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急需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抑制通货膨胀,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廉政建设等等。二是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就会遇到诸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等等。三是作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提出来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等等。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党和国家或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这类问题关系国家发展方向、速度,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因而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吸收外国的经验和技术,引进外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等问题。在当前贯彻十四大和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中,要注意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强法制建设,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等等。二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类问题虽不是全局性的,却是人们关注的、或期待解决、或有疑虑需要进行理论探讨和解答的问题。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具体政策,像工资改革、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物价的调整、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建设、社会治安、法制教育等等。还有各行各业的经验总结、改革预测、研究决策等。另外,有些题材看似具体小事,却关系着干家万户,也可作为选题。如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勤俭持家问题等。三是虽属具体又未引起社会重视,却代表一定倾向的问题。一种是意义尚未被认识,作者用理论观点分析、预见到它的生命力。如农村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选送农村村级干部上大学,为农村培养致富带头人等;或预测到危害、恶果,及时提出问题,引起社会重视。如农村盖房、修坟挤占破坏耕地,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户引种、引养外地产品不经市场调查,一哄而上,等等。另一种是群众议论纷纷,反映很大的,要作出理论分析,引导正确对待。如在分配问题上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等等。 第二,要注意选题的理论价值。我们强调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也绝非提倡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作用。作为论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区别。一般说来,它由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构成,文章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在事实的基础上展开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它着重探讨和研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自己对这些规律的了解与认识,给人以认识上的启迪。因此,选择现实性较强的题目,还要考虑其有无理论和认识上的价值,即有无普遍性的意义,能否能进行理论的分析和综合,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具体上升为抽象。有些题目也并不一定直接与现实挂钩或有直接的实际用途,如对历史问题、典籍问题、外国问题的研究等。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这些题材能够表示某种趋势,或对现实有借鉴的作用,因而也就具有理论价值,这样的题目当然也是可以选的。我们所要反对的只是那种脱离现实、咬文嚼字、繁琐考证、追求时髦等毫无意义的东西。 二、勤于思索,刻意求新 毕业论文成功与否、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是否有新意。所谓新意,即论文中表现自己的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有了较新颖的观点(即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能给人以启迪),文章就有了灵魂,有了存在的价值。对文章的新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第一,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这类论文写好了,价值较高,社会影响也大,但写作难度大。选择这一类题目,作者须对某些问题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写作经验。对于毕业论文来讲,限于条件,选择这类题目要十分慎重。 第二,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题材,是前些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已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老题材了。可有的人敏锐地抓住了企业实行股份制后,职工思想出现的波动和变化,收集了大量新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股份制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方法》一文,读后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第三,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如同样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题材,有的学员针对近几年来纺织行业大量使用农民合同工,职工队伍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自然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从小生产者向产业工人的转化,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化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了农民合同工的思想特征以及对整个职工队伍思想的影响,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措施,这样的文章同样具有新意。 第四,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 以上四个方面并不是对“新意”的全部概括,但只要能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认为文章的选题有了新意。 要发现有新意的题目,首先要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就像一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事物及其矛盾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我们面临新旧体制转换、市场经济的发展、党风和社会风气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仅原有的理论要再认识、再发展,而且需要创立许多新的理论。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索,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事物的运动、发展中寻找适合自己撰写的具有新意的毕业论题。其次,要善于积累和分析资料。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过去已经形成的理论,包括教科书上的一些观点,随着实践的发展,研究的深入,还可以进行再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收集资料、积累资料、分析资料。对有关方面的问题要弄清楚别人写过什么东西,有些什么论点,有何争论及分歧的焦点是什么,目前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如何,等等。在深入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材料作一番加工整理的工作,把别人认识的成果作为自己的起点,在前人和他人认识的基础上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论文。 三、知己知彼,轻易适中 (一)知己知被,量力而行 毕业论文是对学员学习知识相成果的综合性考核,选题的方向、大小、难易都应与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经验相适应,要做到“知已知彼”。 所谓“知己”,首先,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靠一次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来个突飞猛进。所以选题时要量力而行,客观地分桥和估计自己的能力。如果理论基础比较好,又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那就可以选择难度大一些、内容复杂一些的题目,对自己定下的标准高一些,这样有利于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如果自己觉得综合分析一个大问题比较吃力,那么题目就应定得小一些,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把某一问题说深说透。其次,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应当看到,大学生的学识水平是有差距的。有的可能在面上广博些,有的可能在某一方面有较深的钻研,有的可能在这一方面高人一筹,而在另一方面则较为逊色。在选题时,要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学有所得、学有所感的题材。同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深厚,研究的欲望就强烈,内在的动力和写作情绪就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所谓“知彼”,一是要考虑到是否有资料或资料来源。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没有资料或资料不足就写不成论文,即使勉强写出来,也缺乏说服力。资料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作者亲自考查获得的,包括各种观察数据、调查所得等。第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图书馆和资料室的文献资料。二是要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大致掌握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避免盲目性和无效劳动。要注意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寻找薄弱环节,即他人研究中存在的疑点、漏洞或不足。有疑点、漏洞的问题,不少是重要的学术论题,以此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在理论上修正、补充或丰富已有的结论。只要做到了知己知彼,就能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毕业论文题目。譬如,政治专业中从事党政工作的学员,写“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题目;党史、党建学得好的,写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反腐倡廉和党纪党风等问题,就容易写好。学经济专业的,在经济部门或企业工作,写“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题目,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在流通部门工作的写市场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流通体制改革、价格体系、清理三角债等,在外贸系统工作的写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等,也易奏效。在农村工作的,写小城镇建设、土地问题、乡镇企业问题、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问题等,也容易写到点子上。 (二)难易适中,大小适度 要选好毕业论文的题目,把握“适中”的原则是很重要的。 首先,题目的难易要适中。选题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许多人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跃跃欲试,想通过论文的写作,将自己几年来的学习所得充分地反映出来,因此着眼于一些学术价值较高、角度较新、内容较奇的题目,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难度过大,超过了自己所能承担的范围,一旦盲目动笔,很可能陷入中途写不下去的被动境地,到头来迫使自己另起炉灶、更换题目,这样不仅造成了时间、精力的浪费,而且也容易使自己失去写作的自信心。反之,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条件,却将论文题目选得过于容易,这样也不能反映出自己真实的水平,而且也达不到通过撰写毕业论文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目的。 其次,题目的大小要适度。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题目太大把握不住,考虑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因为大题目需要掌握大量的材料,不仅要有局部的,还要有全局性的,不仅要有某一方面的,还要有综合性的。而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有限,业余学习的学员还要受到工作、家务等牵累,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学的几年学习,对学生来讲还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而要独立地研究和分析一些大问题,还显得理论准备不足。再加上缺乏写作经验,对大量的材料的处理也往往驾驭不了,容易造成材料堆积或过于散乱,写得一般化。选定小题目,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选个小题目,二是在大题目中选定小的论证角度。比如,有这样三个题目:《论妇女权益的保障》、《论妇女经济权益的保障》、《论妇女财产继承权的保障》,第一个题目显然太大,因为妇女权益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婚姻家庭权益,等等。一篇文章如果要涉及这么多的内容,是不容易写好的。第二个题目比起第一个来要小一些,但经济权益包含的内容仍较复杂,作为毕业论文写起来还嫌太大。第三个题目抓住了妇女经济权益中的财产继承权这一侧面,显得角度小,针对性强,容易深入研究。 当然题目大点好还是小点好,每个人情况不同,难以一概而论。有的理论素养好,情况了解多,写作水平较高,也可以写大一点的题目。但一般来说,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为好。小题目容易驾驭,只要写得丰满深入,同样很有价值。此外,题目大小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界限。大题可以小作,小题也可以大作,这要根据作者的实际来加以确定。 毕业论文的题目要具体些小些,但也要注意不能把范围限得太小太具体,以致失去典型意义或使理论水平发挥不出来。如《××厂行政科岗位责任制刍议》,这样的题材写个意见书就足够了,如硬要写论文,意义也不大。 再次,选题还应注意千万不能随大流或者赶时笔,写自己并没有弄懂或没有条件研究的问题。如有的一鳞半爪地接触到一点国外的材料,收集到几个新名词、新概念,为了“求新”,为了一鸣谅人,就把别人的东西照搬过来,囫囵吞枣,东拼西凑,这样的论文当然是写不好的,选题时要引以为戒。

课题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注意哪些问题? 为什么?

落花生
选择课题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需要性原则 3、创新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课题的来源有哪几种? 1、总结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典型经验升华为课题研究 2、针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选题研究 3、从理论文献和对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 ※课题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 1、选题要力求明确具体 2、选题要紧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 3、要注意提高研究者自身的素质 ※课题选择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提出问题 2、制订课题的研究方案 3、进行课题论证 4、课题的申请、评审与确立 ※课题方案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课题方案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2、课题方案的设计要明确具体 3、课题方案的设计要实事求是 4、大型课题研究方案应设计系列子课题 ※教育科研基本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 开展校本教研可用哪些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集体备课、说课、评课和公开课等,校本教研还可以采用以下五种形式:1、课例引领;2、反思教学;3、案例教学;4、定向研讨;5、沙龙会谈。 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意课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 难度过大,目前的能力还无法完成,如“夏商周的断代”问题。 如果课题过于简单,小学生也能完成,就不能够使自己综合运用在高中阶段学过的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题的大小要适中。 题目过大(往往难度也过大),限于时间和精力,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如“《红楼梦》研究”,“中国诗歌的发展与演变”这类课题难度大,需要搜集大量资料,而且花费时间长,不适合高中生研究。不过我们可把它缩小为对其中某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的研究,如“贾宝玉是怎样一个叛逆形象”,“格律诗是怎样产生的”。 第三,课题的陈述要简洁具体明了。 确定研究课题,应当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来陈述。例如,有一个学生想研究高中生开设的阅读课对阅读成绩的影响,他把题目定为“高中阅读课”。这种宽泛的不包含任何问题的陈述显然不合要求,可以改成“高中生开设阅读课程对提高阅读成绩的影响”,这样就比较具体,也包含了问题在其中。又如:"洗衣粉、洗洁精、工厂废弃物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研究题目,因为仅洗衣粉、洗洁精就有许多种类。另外"工厂废弃物"到底指那些,有多少也无法确定。这样一来,研究范围太广,而且无法操作。因此,这也不是一个好题目。

科研选题一般步骤及问题

老头儿
解放者
1、课题调研 调研与考察是对有关课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要掌握前人对有关课题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已经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经验和教训,以便在新的起点上选择课题。 2、课题选择 根据调研和实际考察的结果,初选出诸个科学问题,认真分析其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制约科研能否顺利进行的其他因素等。 3、课题论证 论证是指对课题进行全面的评审,看其是否符合选题的基本原则,并分别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性、根据性、创造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以确定选题的正确性。课题论证一般采取同行专家研究评议与管理决策部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课题确定 经过课题论证之后,该课题若通过,即课题确定。若没通过,该课题则被淘汰,需再按照选题的程序和原则,另行选定其他课题。

国家级科研课题都有哪些?一般在什么时候申报?

五逆
科学研究工作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选题是科研工作的真正起点。科学研究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课题和如何选择课题的问题,这是整个科研工作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对日后的科研工作具有战略性意义。它决定着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奋斗目标,规定着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正因如此,科学家们都十分重视科研选题。著名科学家维纳说过,知道应该干什么,比知道干什么更重要。选题是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因为许多有价值、有吸引力的课题会激发研究人员去思考、去学习、去研究,问题总是在研究活动的前方,是未知世界的最早的拓荒者,也是全部科学探索的出发点。选题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选题并不是一个简单随意的问题,而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科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一个科研选题比解决一个现实问题更困难。因为选到一个有价值有创造性的课题,既要懂得课题的来源,又要有相当的科学素养,要理解选题的价值意义,要富有想象力,对选题要有浓厚兴趣,有相当的知识储备等等。选题是科研人员才能的体现。选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将产出什么样的成果,甚至关系到科研工作的成败。科学史表明,研究成功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多样,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原因是选题得当,研究者只有选出恰当的课题,才有成功的可能。由于选题得当,科研人员可以把自己的学识、智慧用到最有效的科研工作上。从培养研究能力的意义上说,特别是新参加研究活动的青年科研人员,需要有意识地培训选题能力,这是从事研究工作的一项基本训练,科研人员的基本功。二、科研选题的角度 发现有价值的科研选题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也是一项灵活的研究艺术。事实上,在社会生活中,各门学科中存在着大量可供选择的问题。科研选题有多种来源多条渠道。1.从现实生活中选题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面广量大,选题的内容极为广泛,大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小至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用行,只要深入探索,不难发现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马克思就从人们司空见惯的商品中,研究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作为科研选题并不是那些表面的肤浅的问题,而是那些在一定深层上的价值的问题,这需要一定的思考甚至调查研究才会发现。现实的需要,是科研课题的首选目标。本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的最低潮,如何摆脱经济困境,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成了许多经济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美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对经济理论的兴趣或研究,多数都是从30年代开始的。米尔顿•弗里德曼说他从事经济学的学习研究,是“时代感召的结果”(《我的成功之路》辽宁大学出版社第82页)。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为盈的问题、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政治生活中许多使人困惑的问题也很值得研究。例如,为什么二次大战后社会主义是人心所向,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资本主义成了许多人心中的丰碑;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几乎葬送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前途,而市场经济体制下主宰中国命运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却亏损严重;多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抓党风建设,也采取了许多实际措施但腐败之风却有蔓延之势……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2.从理论研究中选题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理论的真理性只是相对的,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理论体系的完备性也不是永恒的。即便是曾经“结论”了的理论观点,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扩展和深化。因此,用探索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已有的、传统的理论观点,常会从中发现新问题。比如,传统文化理论中的继承发展问题,历史事件、人物评价中的问题。以疑古擅名于现代史学的“古史辩学派”创建者顾颉刚先生,1922年夏,在编写中学历史课本时,他从尧舜禹的地位问题及有关传说的演变,发现古史结构的层次,原是层累地造成的。他认为神农、黄帝、尧舜等历史人物被提出的时间与他们在历史中排列顺序的先后正好相反。1923年他正式向学术界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打破了传统的观念,引起了一场关于古史问题的学术论战。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经济学家许涤新是在30年代开始研究恩格斯提出的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当时以《资本论》为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不能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特别不能适应青年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经济理解的需要,许涤新决心写一部广义政治经济学,该书第一、二卷1949年出版、第三卷1954年问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贡献。对那些自相矛盾的理论问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课题,通过研究,分析为什么会产生矛盾,矛盾的焦点在哪里,后一个结论对前一个结论是发展还是修正。3.从不同学派、观点的学术争论中选题。 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创造性思维,对同一观点、理论常会发生分歧和争论,甚至形成不同的学派。如人猿之间界河、界限之争,中国封建社会起点之争,经济决定论与文化决定论之争,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之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与趋同论之争,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等。在争论中,会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即便是基本正确,也会有不完备之处,争论的双方都会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因此,关注学术之争,深入了解争论的历史、现状和争论焦点,是发现问题、选择研究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著名作家、杰出的文艺理论家何其芳,抓住了文艺理论界争论较多的一个理论问题,即艺术典型问题进行研究,他以理论家的胆识和勇气打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流行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即典型“共名”说。他说:“在实际的生活中,在文学的现象中,人物的性格和阶级性之间都并不能划一个数学上的全等号。”坚决反对文艺理论中的简单化和形而上学的倾向。4.从学科渗透、交叉中选题 学科渗透、交叉是科学在广度、深度上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事物都在普遍联系之中,各门学科也在普遍联系中,以往人们注意从学科相对独立性上进行研究,现代科学注意了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研究,在学科渗透、交叉“地带”存在着大量的新课题供选择。这样的地带主要有,比较学科:对不同系统,通过比较分析,探索其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比如,比较哲学、比较史学、比较法学、比较管理学中的课题;边缘学科:在二、三门学科的边缘地带,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研究对象,如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中的课题;软科学:以管理和决策为中心问题的高度综合性,智能性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大多是与国民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相关的复杂系统,比如管理科学、领导科学、决策科学、预测学、政策学、战略学、咨询学中的课题;综合学科: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从各不同方面进行立体研究的课题;横断学科: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各事物中的某种共同属性;超科学:从更高层次上研究一般规律,如科学学、哲学中的课题。 郭沫若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很注意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学习研究。他为了把古代史研究置于更加坚实的基础上,用了很大的精力钻研中国的古文学,在古代甲骨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劳伦斯•克莱因把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了美国经济的新模型。5.从科研管理和规划中选题 国家、省市及各种学术团体也经常提出许多科研课题,如国家、部省市的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年度课题,这些课题一般都是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上比较重要的课题,应当是科研工作者选题的重要来源。这类课题属指南性选题,其中许多课题的难度、规模很大,选题时,科研人员应从自己的优势出发,把课题加以具体化,以保证其可行性。此外,在各级政府、科研部门制订的各种科研规划中,也提出许多研究课题,也都是选题的重要来源。6.从直觉思维、意外发现中选题科研人员对研究对象富有浓厚的探索兴趣,也是科研选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大量值得研究的选题,首先表现在各种社会现象中,科研的任务就是现象认识本质。现象问题是人们最容易感觉到的。这时,选题常常得益于科研人员的想象、灵感、直觉,以及对这些直觉思维、意外发现带来的机遇的捕捉。当然,这类选题开始时可能是幼稚的、肤浅的,尚需深入思考和论证。郭沫若在追踪调查有关郑成功的事迹中,意外发现了郑成功铸造的钱币,从而把中国自铸钱币的历史上推了将近200年,并进一步发现了郑成功的财政政策和复国宏图,从而推进了晚明史的研究。 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常说,他对逻辑的兴趣是在“巴黎街头”产生的。1924年的一天,金岳霖和张奚若等在巴黎大街上散步时,遇到一群人在激烈辩论,引起他的好奇,他想有没有一个可靠的(逻辑推理)的解决争论的办法。以上概括的各项来源,仅是选题中可供参考的若干方向线索,并不能包罗所有研究方向和课题,对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值得研究的课题层出不穷。能否选择恰当的课题,需要科研人员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造才能。三、科研选题的一般原则科研工作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无穷无尽,对于一个科研人员来说,只能选择其中适当课题。如何选择,并无固定模式,总结科研选题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以概括出若干条原则 1.目的性原则科研选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当是“为什么”,目的性是选题工作的首要原则。 选题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党的十三大曾明确指出,发展科学技术的首要任务就是振兴经济。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正以更大规模向着广度深度进军,需要解决和研究的课题越来越新、越多、越复杂和越困难。比如能源问题、交通问题、粮食问题、管理、贸易问题、就业问题、人口问题、人权问题等等,解决其中一现实问题,就是一种贡献。科研一定要满足社会需要,才会有真正前途。 与选题的目的性、需要性相联系的是课题的价值性。只有科研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比如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理论价值、学术价值等,才会达到满足社会需要的目的。所以课题的价值性就成了衡量选题目的性、需要性的标准,在选题中,目的性原则、需要性原则、价值性原则是一致的。在选题中,贯彻目的性原则、应当注意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一般选择实用较大课题。第二、既要注重当务之急的课题,也要重视科学预测的课题,现实需要与长远需要相结合。第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都重要。第四、充分利用本地区本部门的条件,同时注意利用外来条件。 第五、积极开展和承担协作课题,特别是官、产、学三结合的研究课题。怎样才能使选题达到目的?在选题中充分贯彻创造性原则至关重要。2.创新性原则科研的本质就应当具有创造性,评审科研成果质量的最重要原则就是看成果有无创新,因此,科研选题从一开始就应当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国家对学位论文有明确要求,其中硕士论文应当有新见解,表现作者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者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博士论文应当是创造性成果。科研选题切忌重复别人解决了的课题。所谓具有创新性的选题,指的是那些尚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的、预料经过研究可获得一定价值的新成果的课题。如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新设计、新概念、新理论、新手段、新产品、新质量、新效益等。创新性具有新颖性、探索性、先进性、风险性等特点。它进一步体现了课题的需要性、价值性。选题中,贯彻创新性原则,关键在一个“新”字上。这种创新的课题在哪里?一般而言,在各种各样的矛盾点上,尤其是新旧之间的矛盾点。比如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新理论与旧理论的矛盾,不同学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突出表现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地带、学科之间空白地带、不同理论观点、学派相争论的地带,研究工作遇到挫折失败的地带等等。这需要科研人员目光敏锐,抓住线索,跟踪追击,以求突破。这些要求,对研究工作者来说,一般也是比较困难的。许多有经验的导师在指导学生科研时,常从这样三个方面入指导:第一、在局部性的课题上具有创新性。即解决一个多因素的大课题中的尚未解决的某一个因素,或者能作出深入透彻合理的分析见解;第二、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扩大,有自己的补充,新的见解或改进;第三、纠正别人的错误。总之,创新性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如何选题,根据各人具体条件而定。选题需要有价值性、创新性,选择并完成这样的课题,不能想入非非,脱离实际,要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因此,选题需要遵循求实性的原则。 3.求实性原则选题的求实性是指选题要有真实的可靠的依据,或者事实根据,或者科学理论根据,选题要事出有因。任何新课题以至新成果,都是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提出的,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从事理论研究,要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从事应用研究,要有一定理论根据,正如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的那样,实事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实事,永远飞腾不起来。坚持求实性原则就是坚持辩证的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在选题中,不能违背一定范围内由实践检验过的事实和规律,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实质上也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客观规律性为依据。然而,对事实和理论的理解也应当是辩证的。在选题时依据的事实和理论并不是全面的、彻底的,也有一定的局限,况且都是变化、发展的。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化发展,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新的发明还会对已有事实和理论进行新的审查,所以,求实中的“实”字并不是僵化的、呆板的。因此,求实性原则要求在选题时,既要尊重事实,又不拘泥于事实,既要接受已有理论的指导,又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束缚,采取辩证的有分析的态度。 符合上述三原则的选题,是否就可以着手开题工作呢?还需要分析完成选题的主客观条件。还有一个现实可行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科研工作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探索性、创造性活动,总要受到一定条件限制。正如恩格斯说的,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条件下进行认识,而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可行性原则体现了条件性原则。如果选题不具备可以完成的主客观条件,再好的选题也只能是一种愿望,因此,可行性原则是决定选题能否成功的关键。 选题,必须考虑将要遇到的困难。如理论方面的、技术主面的、资料方面的、各种人际关系方面的等等困难。应当均有解决这些困难的可能性。选题有难易不同,有工作量多少不同,一般常犯的错误是选题过大,试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项过大的课题。选题中,应当充分分析估计以下条件:第一、现实的主观条件。主要是指,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对课题兴趣、理解程度、责任心等。第二、现实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资料、经费、时间、协作条件、导师条件等,对应用性课题,还应考虑到成果的开发、推广条件,用户采用接受条件。第三、积极创造条件。所谓条件,除已具备的条件外,对那些暂不具备的条件,可以通过努力创造条件。如知识不足可以补充,设备经费不足,有的也可以艰苦奋斗克服一些困难,情况不明,可以先进行调查研究等。选题时应根据已具备的、或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条件,扬长避短,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选择基本符合自己情况的研究课题。上述选题原则,分别体现了选题的社会需要、社会贡献、科学依据、基本条件,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四条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对选题要从严要求,作出最佳选择,即作出最大的努力,完成最富有创造性、最有价值的课题。以此作为自己研究工作的奋斗目标。 四、课题的立项和评估科研选题实质上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其结果有恰当、不妥、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一时的兴发,更不是随心所欲,特别是那些意义重大、难度大、代价高的课题。为了确保选题正确无误,需要认真对待。在课题选定之后,正式开题之前,尚需对选题作出科学论证和评估,就最佳方案作出决策。在评估决策中,以下程序不可少。 开题报告(即项目申请书)。包括课题来源,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的创新性及难度,主要研究方法、措施、步骤、阶段成果及最终达到的目标,研究人员的素质、水平,研究结果的先进性、效益、经费预算等。论证评估。通常采用五种方法或步骤,即调查法、比较法、预测法、综合法、决策法。 历史比较 ← 现状调查 ← 未来预测 → → ↓ 系统综合 ↓ 优选决策专家评审。是能否立题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程序和依据。专家评审组主要评审项目申请书。对其中逐项评议,如有关键性条件不符合要求,即被淘汰。主管审批。主管部门的审批工作,主要是掌握方向、抓出重点的工作,也是一项综合平衡合理分配经费的工作。未被批准的课题,一般是开题条件不成熟、不符合要求的课题,尚需创造条件再次申报。当然也可能出现专家组评议不充分、领导水平不足、未能真正识别课题的情况。如果条件许可,这类课题仍可作为自选课题研究。参考资料:百度一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怎么写课题

玉面侠
慢慢来
课题研究设计  教育科研课题确定之后,就要进行课题研究设计。教育研究设计是对教育研究活动开展的全过程的设计,是确保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尽管不同类型的教育课题研究,对设计有不同要求,但从现有的教育课题研究设计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提出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变量,确定研究方法,最后形成研究方案。   一、提出研究假设   (一)假设的内涵   所谓假设,简言之,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作假想性的回答,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问题作出的一种推测性和假定性说明。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必须是对问题的解答。假设的提出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用来回答特定问题、解释一定事实和现象的;   第二,必须是对未经证实的问题的解答;   第三,必须有相关事实或理论依据。   (二)假设的类型   1、按复杂程度分:   (1)描述性假设。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和外部表象的一种描述。目的是向人们提供关于事物的某些外部联系和大致数量关系的推测,如,“教育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变化的影响”的研究。   (2)解释性假设。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以说明事物的原因。   (3)预测性的假设。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这种推测没有对现实事物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是提不出来的。   2、按假设中变量关系变化的方向分:   (1)条件式假设。是指假设中两个变量有条件关系,在表述上采用“如果……那么……”的标准逻辑句型,   (2)差异式假设。是指假设中两个变量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关系。   (3)函数式假设。是指假设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共变关系,并且用数学形式表达,即Y=f(x)。   3、按假设的性质分:   (1)一般假设。是推测一般种类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普遍的、抽象的、可推广的事例。   (2)特定假设。是推测特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事例。   (3)虚无假设。又称统计假设,是推测某种不存在的、无倾向的关系的假设,指向中性的、无差异的、无区别的事例。   虚无假设的本意是想通过事实的检验来否定自己,否定了虚无假设,结果的倾向性也就明显地显现出来了。   3、按假设在表述变量关系上的倾向性分:   (1)定向假设。在陈述中示意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指出变量之间差异的特点和倾向。   (2)非定向假设。在陈述中不提示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而是期望通过收集数据、检验结果来揭示变量间的差异,常用虚无假设来表示。   (三)教育研究假设的特征   (1)推测性。任何假设都是对于外界各种现象的猜测,尚未达到确切可靠的认识,因而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科学研究来检验或证实。   (2)科学性。假设不是随意的幻想和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人们根据已经认识并掌握了的有关科学知识或经验知识,以一定的确实可靠的关于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为基础,并按照科学逻辑的方法推理而成。   (3)逻辑性。假设不是经验事实的简单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逻辑体系。   (4)多样性。即对同一现象及其规律可以做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理论假设。所以,假设具有多样性。   (四)假设的重要作用   1、假设能集中反映前期探索的成果;   2、假设能指明后续研究的方向;   3、假设可以提高研究活动的创造性。   (五)好的研究假设的标准。   ①科学性。   ②预测性。   ③新颖性。   ④可验证性。   ⑤简明性。   (五)教育研究假设的检验   假设的检验就是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包括逻辑分析和实验验证。   逻辑分析,主要用逻辑论证和反驳的方法;   实验检验又分为:(1)直接检验;(2)间接检验。   二、选择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对象划分教育科研类型:   (一)总体研究、个案研究和抽样研究   1、总体研究。“总体”一词含有总数、全体的意思,即研究对象的全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全部研究对象的总和。   总体的大小,由研究者所界定的范围而定。   2、个案研究。   由于个案研究一般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其过程与解剖麻雀相似,因此也有叫“解剖麻雀法”。   个案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 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   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目的和作用   优越性:   局限性:   ?3、抽样研究   是研究者按一定的规则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根据对样本进行研究的结果来获得有关总体认识的研究   抽样按一定的规则从一个确定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组成研究的样本。   抽样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或元素。   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直接被研究的对象。   抽样的目的和作用:   抽样研究相对于总体研究来讲有许多优越性:   ①解决总体研究的困难;   ②节省人力、时间、费用,缩短资料整理时间;   ③可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度;   ④抽样研究所得结论,有推广应用到同类对象中去的意义。   抽样研究也存在许多缺点,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存在抽样误差。   (二)抽样的基本要求   正确的抽样应遵循随机性原则。   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此外,抽样时还应注意:   (1)确定抽样范围。关键是明确总体的界限。   (2)保证样本代表性。   ①被研究对象的均匀程度,越均匀,误差越小;   ②抽样数目,抽样数目越多,误差越小;   ③抽样方法。一般而言,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误差小,机械抽样比随机抽样误差小,分类抽样比机械抽样误差小。   (3)样本容量合理。即根据总体的性质,抽样的方法及推论所需的正确程度来确定样本的大小,尽可能抽取足够大的样本,以使它能够真正代表总体的特征。   (三)抽样的一般程序   说完整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清楚界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即规定总体;   (2)设法取得一份包括完整而正确的抽样单位的总体名单;   (3)确定样本容量,然后根据名单,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   (四)常用的抽样方法   抽样的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条件来选择具体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取样。是全凭机遇来抽样,每个抽样单位在抽样过程中有着同等的被抽取的机会。   ①采用抽签的方式。   ②使用《随机目录表》。   2、等距随机取样。也称系统随机抽样、机械抽样或间隔抽样,是将抽样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然后有系统地间隔若干个抽样单位抽取一个个体,从而形成样本。其步骤是:   ①将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按顺序排列编号;   ②确定间隔距离;   ③采用随机方法确定抽样的起点号码;   ④从起点号码开始,依间隔距离,按顺序抽取足够数目的个体作为样本。   3、分类随机取样。也叫分类抽样、比率抽样、配额抽样,是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变异度的大小)分成若干个类别,然后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容量和各类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分别抽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其步骤是:   ①决定分类所依据的标准;   ②确定总体数量,每类的总数和取样的总数;   ③计算出每类所占比例,并以取样的总数乘以比例,得到每类所应抽取的数量;   ④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每一类别中抽取应取的数量。   4、整群随机取样。也叫整体抽样,是把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体,然后依据随机原则,抽取一个或几个群体作为样本。   5、多阶段随机取样。也叫多级抽样法,是将总体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级,依次在各级中进行抽样,每一级的抽样都用随机的方式。   6、有意抽样。也叫按目的抽样,是研究者按一定目的要求选择某些研究对象作为样本。进行有目的抽样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样本必须拥有最大的信息量;   ②不追求样本容量大,而应以能提供信息为基本原则;   ③事先确定一些抽样标准;   ④研究者清楚课题研究目的,以引导出清楚的抽样标准。   7、双重抽样。是指进行两次抽样,以抽取两个样本进行比较。   抽样的标准、方法以及抽样的大小之是否适当,关系到研究工作的进程,特别是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是研究工作开始时必须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样本大小的确定   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研究对象总体的性质。   (2)研究目标、方法和研究者的经费、经验、时间、精力等主客观条件。   (3)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   三、明确研究变量   科学研究必须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变量的含义   变量是相对于常量而言的。   常量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所有对象都具有相同的状态或特征。   例如:江西师范大学   变量(variable)是指在一个研究中研究对象具有不同的状态或特征,具有不同的值,即研究中涉及到的可以变化的因素。   如:教学   (二)变量的种类   1、按形式划分   (1)连续变量。凡是在本质上能以连续数值表示其特性的变量,称为连续变量。   (2)类别变量。凡不能以连续数值表示,而需以类别表示其特征的变量称为类别变量,即不连续变量。   2、按来源划分   (1)主动变量。凡可以由研究者主动安排或操纵的变量称为主动变量。   (2)属性变量。代表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是研究者无法主动操纵、只能通过观察和测量得知其特征,称为属性变量。   3、按变量间的关系划分   (1)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又称刺激变量,即研究者掌握并主动操纵,能够促使研究对象变化的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又称反映变量,指因自变量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有关行为、因素或特征。   (3)无关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也称控制变量,是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   (4)调节变量(moderator variable)。又称减缓变量。是一种特殊的变量,具有自变量的作用,也叫“次自变量”。   A、B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A教学方法对智力高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显著;B教学方法对智力低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明显。   (5)中间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又称中介变量,是介于原因和结果之间,自身隐而不显,起媒介作用的变量。   (三)界定研究变量   1、确定主要变量。所谓主要变量,是指与研究目的直接有关联的变量,是研究者操纵或测量并希望从中获得研究结果的变量,通常在研究的题目中显示。   (1)选择自变量。   (2)明确因变量。   例如:用智力测验分数反映智力发展水平,用科学测验成绩表明学业成就。   2、确定相关变量。相关变量是指与研究目的无直接联系,但如果纳入研究中,会使研究结果更严密、更可靠的变量,通常有两种:   (1)背景变量。   (2)调节变量。   3、确定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加以控制,才能提高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变量。   4、确定变量名称。务必使变量名称简洁、易懂,名副其实。   (四)定义研究变量   给变量下定义,要尽可能清晰、准确,不得含糊其词。给变量下定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般说来,是先下抽象性定义,然后下操作性定义。   1、抽象性定义(Abstract definition)。又称概念性定义,是对研究变量共同本质属性进行概括的定义。   如: “智力”界定为“思维的敏锐”或“抽象思考的能力”;“兴趣”界定为“人对现实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特殊认识倾向”;“动机”界定为“激发一个人去行动或抑制一个人行动的主观原因”等。   2、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含义。   例如:“智力”界定为“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测量所得的分数”; “合作”界定为“对别人的活动给予支持,并直接参与活动,成为其中的一员”等。   给变量下操作性定义要注意:   第一,研究课题中的重要变量要下操作性定义。   第二,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变量的性质下操作性定义。   第三,操作性定义的设计要具体、明确。   第五,操作性定义必须兼顾排他性和普遍性。   四、确定研究方法   在明确了研究变量之后,就要考虑并确定研究方法,以收集完整、可靠的研究资料。   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多种多样:   无论那种方法,既有优势,又存在不足。人们通常是根据课题研究目的和条件来选择资料收集方法,并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关系。   五、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形成研究方案,是依据确定的研究项目,对研究过程进行周密、科学、完整地构思、确定、规划和表述。   (一)课题研究方案的含义   教育课题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初步归纳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   (二)形成课题研究方案的意义   1、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2、是使研究课题具体化的中心环节。   3、是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   4、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   5、有利于协作研究。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   1、课题名称。   (1)明确表述研究问题。   (2)揭示研究对象。   (3)用语规范、科学。   2、研究背景、现状和意义。   (1)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问题提出)。   (2)阐述研究的意义。   (3)国内外研究状况(文献综述)。国内外作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达到什么水平   3、阐述研究目标、内容。   (1)明确研究目标。   (2)阐述研究内容。   4、选择课题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要尽可能写得细致一些。如用调查法,可写明调查方式是问卷还是访谈。如果用问卷调查,最好能将设计好的问卷附上。   5、明确研究程序、步骤。研究持续的时间、阶段划分、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达到的要求   6、阐明成果表现形式。   7、课题研究资源的配置   (1)研究组成员及其分工。   (2)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   8、参考书目及有关附录。   (四)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要求   1、保证研究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合理的、可靠的和经济的。   合理,指针对一定的假设或研究内容,采用的方式方法能够满足检验、论证和解释研究内容所需要的功能和潜在条件;   可靠,指研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式是可以信赖的,可以重复的,即使换了他人来做同样的工作也能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   经济,指对经费、人力、物力、时间的整体考虑和精打细算,既要力所能及,又要以较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效益。   2、保证研究是有效的、客观的和明确的。   有效,首先指研究所使用的变量之间存在着真实的确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相关关系。   客观,指研究的程序和控制必须要保证研究变量之间的影响能以真实关系发生变化,不能是虚构的、或随心所欲的,收集的数据是反映真实关系的、准确的。   明确,保证研究是明确的,指设计要使得研究所反映的关系能以比较突出和鲜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研究结果以明白无误的、有说服力的、可靠的数据或材料表述出来。   第一、认真细致。认真细致地查阅资料,认真细致地进行思考,认真细致地讨论修改,教育科研计划才能制定出来。   第二、明确具体。教育科研计划必须明确具体,但不应该有套话、废话,不应该有不必要的修饰词。   第三、科学性。研究计划的制定要符合教育研究方法的要求,要在掌握一定理论和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计划的制定又要切实可行,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