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是国家级期刊么?

性善
过而弗悔
是国家级的,我手里有一本,在同级别刊物里,算是非常不错的了,评职称看你是什么单位,评什么级别了,一般中级以下职称,国家级足以了。中级以上就要发核心了。

什么杂志是讲一些科学的?

卡门线
可以保身
报刊代号 报刊名称 全年价2-129 家电科技 288.002-185 工程热物理学报 480.002-193 中国照明电器 120.002-281 自然辩证法通讯 48.002-299 科学新闻 288.002-305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300.002-319 现代电影技术 120.002-440 中国烹饪 180.002-623 新材料产业 216.002-647 电器 180.002-652 世界发明 180.002-663 世界标准信息 144.002-734 科学技术与工程 480.002-781 水利建设与管理 120.002-795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144.002-859 中国工程科学 300.002-862 中国防伪报道 120.002-872 科技导报 360.002-875 汽车之友 240.002-878 中国科技论坛 180.002-933 中国基础科学 90.002-944 国防技术基础 120.002-947 中国科技术语 54.002-972 中国品牌与防伪 192.004-263 世界科学 72.004-324 化学教学 108.004-328 电镀与环保 30.004-362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84.004-386 无线电与电视 96.004-431 建筑施工 96.004-433 华东科技 192.004-464 印刷杂志 84.004-585 工业工程与管理 72.004-598 上海调味品 48.004-599 国际商业技术 90.004-672 噪声与振动控制 72.004-675 粮食与油脂 60.004-685 科技创业 120.004-780 上海世博 180.006-24 针织工业 180.006-42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80.006-122 燃烧科学与技术 60.006-236 消防科学与技术 192.008-15 土壤通报 150.008-19 皮革与化工 120.008-30 真空 60.008-43 色谱 90.008-68 水泵技术 48.008-70 压缩机技术 48.008-71 风机技术 60.008-104 信息与控制 90.008-109 五金科技 36.008-143 科技成果纵横 48.008-145 管道技术与设备 30.008-198 软件工程师 120.008-215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36.008-216 控制工程 90.008-261 低温与特气 90.008-273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588.008-300 非织造布 90.0012-44 物理实验 84.0014-106 材料科学与工艺 120.0014-160 应用科技 69.6014-166 学术交流 192.0014-252 煤炭技术 180.0014-322 测绘工程 60.0016-31 内蒙古科技(蒙) 27.0016-36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汉) 163.2016-72 身边科学(蒙) 54.0018-79 中国新产品新技术 216.0018-118 中国电梯 240.0018-145 电镀与精饰 72.0018-153 勘察科学技术 60.0022-14 测试技术学报 60.0022-53 车用发动机 60.0022-108 山西科技 60.0022-173 辐射防护 60.0024-22 国外铁道车辆 30.0024-30 中国烟草科学 48.0024-57 中国海洋药物 45.0024-72 科技信息 72.0024-105 山东陶瓷 48.0024-112 中国动物检疫 120.0024-132 山东纺织科技 48.0024-136 中华纸业(中国造纸协会会刊) 192.0026-28 治淮 48.0026-71 安徽科技 78.0028-174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96.0028-179 环境科技 48.0028-212 江苏科技信息 180.0028-253 改革与开放 96.0028-302 科技与经济 36.0028-305 江苏电机工程 60.0028-343 面粉通讯 48.0032-23 今日科技 120.0032-55 照相机 96.0032-95 科技通报 60.0036-33 烟草科技 96.0036-175 河南科技·综合版 48.0036-211 创新科技 120.0036-219 全球定位系统 30.0036-260 电波科学学报 180.0036-373 资源导刊 120.0038-58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42.0038-106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72.0038-316 测绘信息与工程 24.0042-15 陶瓷科学与艺术 216.0042-17 机车电传动 36.0042-60 企业技术开发 180.0042-138 家具与室内装饰 240.0042-146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30.0042-180 模糊系统与数学 90.0042-337 大功率变流技术 36.0044-66 科技广场 120.0046-9 养禽与禽病防治 42.0046-11 控制理论与应用 180.0046-39 电子质量 180.0046-57 润滑与密封 120.0046-104 分析测试学报 144.0046-112 深圳特区科技 240.0046-115 音响改装技术 240.0046-120 科技管理研究 96.0046-155 电镀与涂饰 72.0046-158 食经 60.0046-213 数码先锋 120.0046-250 IT时代周刊 240.0046-339 海洋与渔业 60.0046-349 现代食品科技 96.0046-354 日用电器 120.0046-359 南方电网技术 60.0046-361 汽车零部件 144.0048-50 企业科技与发展.上半月 72.0048-64 超硬材料工程 60.0048-94 大众科技 240.0048-134 安全生产与监督 60.0048-158 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 240.0052-117 情报杂志 180.0052-125 纺织器材 48.0052-126 现代电子技术 360.0052-172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360.0052-174 钛工业进展 120.0052-225 应用化工 180.0052-281 中国材料进展 120.0054-21 遥感技术与应用 180.0054-38 甘肃科技纵横 48.0054-77 甘肃科技 240.0058-15 知识-力量(维) 30.0058-21 石河子科技(汉) 21.0058-165 学习与科普(哈) 12.0062-36 电子元件与材料 120.0062-58 资源开发与市场 180.0062-61 软科学 120.0062-77 机床电器 30.0062-81 电焊机 120.0062-111 纸和造纸 96.0062-125 技术与市场 100.8062-170 建筑电气 144.0062-195 钢管 60.0062-200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90.0062-208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180.0062-247 四川食品与发酵 72.0062-287 实验科学与技术 60.0062-300 内江科技 216.0062-304 通信技术 144.0064-13 民营科技 72.0064-20 动物学研究 150.0064-26 红外技术 120.0064-45 蜜蜂杂志 66.0064-63 云南科技管理 48.0064-65 印刷世界 96.0066-56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54.0074-3 宁夏农林科技 30.0078-70 科学咨询 168.0078-72 移动信息 144.0078-92 内燃机 36.0078-93 材料导报 288.0080-101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64.0080-112 颗粒学报(英文版) 300.0080-126 资源再生 240.0080-139 互联网天地 180.0080-169 演艺设备与科技 60.0080-208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信息科学 1440.0080-209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英文版) 1440.0080-213 科学通报 2880.0080-214 科学通报(英文版) 2880.0080-215 自然科学进展 780.0080-216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900.0080-249 中国认证认可 117.6080-294 高分子通报 192.0080-347 中国科技奖励 216.0080-443 中国勘察设计 240.0080-450 中国军转民 144.0080-533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16.0080-569 认证技术 180.0080-587 华夏星火 180.0080-609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120.0080-635 科技创新与品牌 192.0080-782 科学时代 240.0080-930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360.0082-17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84.0082-48 中国包装工业 103.2082-74 城市发展研究 192.0082-129 国际木业 192.0082-315 科学学研究 168.0082-398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20.0082-415 中国科技信息 768.0082-442 中国科技产业 180.0082-451 中国软科学 264.0082-455 科学观察 1560.0082-526 数码 180.0082-537 全球科技经济了望 96.0082-550 中国发明与专利 120.0082-552 电子产品世界 192.0082-58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90.0082-590 高保真音响 240.0082-592 科学中国人 180.0082-651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120.0082-658 海洋开发与管理 144.0082-675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60.0082-741 高科技与产业化 360.0082-771 玻璃钢/复合材料 54.0082-781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60.0082-862 工程力学 630.0082-880 科技中国 192.0082-905 中国科技财富 180.0082-929 中国印刷 180.0082-976 安全 120.0082-979 中国科技投资 216.0082-986 数码印刷 60.0082-988 印刷技术 120.00大科技 4 博物 10新知客 10环球科学 这个杂志非常不错 12元。代号和全年订价自己去网上找。

思维工具方面的权威著作

形迹
乘彼白云
作品名称思维论主要内容系统研究人类思维规律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作者乔俊武文学体裁科学论著创作年代2009年5月书评国内著名权威学术杂志《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年第1期)发表评论文章——《吹响人类思维规律的集结号》,从“什么是思维怎样研究思维”、“思维的本质”、“推动对思维的研究和利用”三个方面,大篇幅对《思维论》作了较详细的评述。其中讲到:“作者对于思维本质的挖掘与描述精准而简练”;《思维论》作者以“探索思维规律,普及思维知识,追求思维绩效,推进社会理性”为主旨,站在“为了我们人类素质的脱胎换骨”的高度,围绕“什么是思维,怎样思维”作了科学、全面、深入、系统的阐释和论述;“这些宝贵的付出和可佩的劳作,取得了堪值珍视的成果”。《科技日报》称《思维论》为“国内首部系统研究思维科学的学术性理论专著”;评这部著作将对“人们用科学思维把智慧凝聚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上,用在改造人自身上,进而实现推动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人民代表报》评《思维论》“堪称当代大脑使用说明书的科学专著”。《陕西日报》评《思维论》“这是一部体大思精、系统科学研究人类思维规律的学术理论专著”。《法治与社会》称《思维论》是“一部国内迄今少有的系统研究思维的科学论著”、“一位在思维科学领域踽踽独行者20年的呕心之作”。《陕西农村报》评“《思维论》吹响人类思维规律集结号”。《渭南日报》评“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为什么有人屡屡成功,有人每每失败?为什么有人的成功或失败是偶然的,有人的成功或失败又在预料之中?如果想探寻这些耐人寻味的问题的答案,就请到乔俊武著述的《思维论》中去寻找”。《民声报》对《思维论》的基本内容和情况作了介绍。

北大核心又叫中文核心,科技核心又叫统计员核心,那北大核心和科技核心又是怎么来的?它们有什么分别?

虎狼
施及三王
一、北京大学的核心(中文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许多权威的学术界专家合作确定的。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制定了核心期刊的审定标准,各高校图书馆的评审标准和入馆标准也有所不同,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科技核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1987年起,开始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心工作,编制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并通过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对我国每年的研究成果进行各种分类统计和分析,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发布年度报告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统计分析结果。公开出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广大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决策支持。二、区别:1、选择:北京大学核心:科技核心期刊每4年评选一次。如果这些影响因素达到了标准,就可以成为汉语的核心。科技核心:科技核心每2年可在所有定期期刊上评选一次。2、声明:北京大学核心: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每四年出版一次。科学技术核心:科技部每2年出版一次。3、不同的出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与许多权威学术专家合作,确定了北京大学的核心。摘要根据期刊被引率、转载率和文摘率指标,确定了我国几所高校的图书馆。4、不同的学科类别:以自然科学为主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目前比较认可的科技统计类期刊目录。北京大学的核心是中国学术信息网络期刊。它是一种按期刊影响因素等多种因素分类的期刊。扩展资料: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资讯网类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1992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1996年推出(第二版),2000年推出(第三版),2004年推出(第四版),2008年推出(第五版),2011年推出(第六版),第七版(2014年版)于2015年9   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大核心                      百度百科-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百度百科-学术期刊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是省级期刊吗

至矣
大魔神
你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杂志是省级普通期刊。《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隶属于河北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杂志创刊于1992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期刊。于2008年7月起改为旬刊,该杂志自创 刊以来,始终坚持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宣传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管理经验,推广其科研成果,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己任,以面向社会、面向市 场、面向未来、服务于经济工作为办刊宗旨,努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杂志以第一线科技、管理、教育工作者为读者对象,追踪科研、管理、教育工作新动态,反映科教工作者的言论和呼声,关注基层科教工作者在其理论领域内的探索、创新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成果,是广大科教工作者阐释观点的理论平台。本刊以服务科研创新为导向,以科技与经济、金融及产学研相结合,推动科技进步为主要目标,重点刊发科技政策、科研动态、创新经验以及各类优秀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的具有国际、国内公开刊号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管理咨询、市场信息等丰富资讯的彩色、权威、大型刊物。本刊重稿、科教视野、高校讲台、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企业与经济管理、建筑与工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机械与电子、电力与能源、图书与档案管理、农业科学苑、法制论坛、理论纵横、煤矿天地、财税科技、金融之窗、学术探讨等。该刊面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财务人员、技术人员、医务工作者、科技管理人员、经济管理人员社会科学工作者等人士征集科技创新,教育、财经、 计算机、基础科学、建筑工程、医疗保健、图书馆及科技管理、人事管理、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创新工作经验及学术论文。如果不明白,可以。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请采纳。欢迎 学术资讯网 络交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的省级优质期刊,中国知网收录,万方、维普、龙源收录,四大学术网站收录。我找的社内编辑苏苏,一个多月就拿到杂志了他是Ass1286

我国重大科技成果有哪些

踉位其空
性善
中国近年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升天;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扩展资料:基本特征:(1)是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中把“科技成果”定义为: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并经过鉴定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技成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是核心期刊吗

还善款
大廉不慊
目前查询不是核心期刊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Management & Technolosy of SME)《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1]  创刊于1992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月刊。杂志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宣传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管理经验,推广其科研成果,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己任,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未来、服务于经济工作为办刊宗旨,努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杂志是广大经济界、管理界、科技界、理论界人士进行学术探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的最佳平台。主管单位: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封面主办单位: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国际刊号:ISSN1673-1069国内刊号:CN13-1355/F邮发代号:18-169出版地:河北省石家庄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的科研机构

画之魂
道不可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实验室主要从事工商管理的理论研究与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主要研究领域 战略管理(集团公司战略管理、竞争战略研究、职能战略研究、集团公司管理控制模式研究与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岗位设计、岗位评价、绩效管理、薪酬体系设计等) 实验室共有6位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0多位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实验室每年发表论文达30多篇,承担了多项政府委托项目与企业委托项目,有着良好的社会服务信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与运作管理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10月。目前,实验室拥有Dell网络服务器1台,Dell工作站1台,微机9台;有较先进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和统计与优化工具软件。主要研究领域 供应链管理 大系统优化 生产运作管理 新产品开发 预测和决策 实验室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4名,研究生17名。实验室承担了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等项目的科研任务。实验室已发表或接受国际学术期刊论文4篇,已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2篇。开发完成三个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战略管理与政策分析研究室成立于2004年6月。主要研究领域 战略管理 危机管理 政策分析知识管理 研究室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6名。管理科学与工程、行政管理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多名。研究室目前承担了来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合肥市、及多个企业的多项研究课题。目前正在承担的研究课题包括: “巢湖流域经济发展及其与生态环境变化关系研究”,国家科学基金项目 “提升合肥城市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合肥市软科学重点招标项目 “天昌公司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整合研究”“天昌公司组织设计、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研究”,公司委托 “胜利油田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研究与设计”,委托研究 “平煤六矿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委托 “巢湖市战略发展规划”,巢湖市政府委托 研究室每两周组织一次成员学术报告会,对前沿性、理论性的问题进行探讨,不定期的进行论文研讨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来提高研究室成员的研究能力。通过与政府、企业进行项目合作研究,利用现代科学知识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信息与决策研究所主要基于对组织各类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整合、深度分析与广泛利用,采用各种定性决策、定量决策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对如何将决策模型和信息系统有机结合的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形成完整而成熟的组织信息化建设与决策支持系统的解决方案,实现组织决策支持的智能化,从而提高组织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研究所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同时承担了政府或企业委托的管理项目数十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300多篇。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多项。研究所与国际上具有广泛的交流,与香港和台湾地区具有紧密的合作。与加拿大和美国的多所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机制。双方在合作研究与科研项目的联合申请等方面已经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科技法学研究室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两所科技法学教学与研究机构之一,是教育部科技法学重点教材主编单位,科技法学杂志常务理事单位。研究室曾主持召开全国首届科技法学理论研讨会以及全国高校科技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等重要会议。主要研究领域 高新技术产业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国际环境与动物保护法 研究室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4名,国内外兼职教授6名,研究员3名。研究室主持并完成国内外研究课题30余项,参与国家科技法律的立法咨询,并与欧美及东亚国家的高校及研究机构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融合知识产权管理、法律、政策、经济分析和实务于一体的研究机构之一。主要研究领域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技术转移与技术贸易 研究中心目前开展的研究主要包括全球知识产权与工业标准部署、科技与知识产权竞争战略分析、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体系、知识产权援助和融资等项目的研究,同时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知识产权预警分析、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知识产权竞争力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竞争策略的个案研究与设计、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咨询方案等。研究中心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8名,国内外兼职教授6名,研究员3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多名。研究中心对知识产权问题综合应用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分析,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科技部、司法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安徽省知识产权局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委托的多项课题。中心研究人员还多次就国内外知识产权管理实施方案提供专家咨询报告。研究中心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在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同时,为国内一些高校、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管理公益服务。研究中心还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活动,与欧美及东亚国家的高校及研究机构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意大利、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分会(ABA-IP Section)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OTL)的知识产权专家保持密切的学术联系。

谁能帮我讲一下关于中科院的信息?

迈克尔
大海风
中国科学院 于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包括5个学部(数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技术科学部),以及11个分院(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新疆)、84个研究院所、1所大学、2所学院、4个文献情报中心、3个技术支撑机构和2个新闻出版单位,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此外,还投资兴办了430余家科技型企业(含转制单位),涉及11个行业,其中包括8家上市公司。 学部 中国科学院学部(以下简称“学部”)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负责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提出研究报告,对学科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目标提出建议,对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 学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目前有院士687人,其中外籍院士41人。学部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院士大会,其常设领导机构是学部主席团,由中国科学院院长担任执行主席。学部现设有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和技术科学部五个学部。 学部成立初期,即组织院士参与制定了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86年,在89位院士建议下,中国科学院建立了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4位院士联名建议加强中国高科技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1993年,在王大珩、师昌绪、张光斗、张维、罗沛霖、侯祥麟等院士的倡议下,成立了中国工程院。 近年来,学部围绕西部开发、国家安全、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教育、学科发展战略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报送国务院和政府有关部门,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基础科学研究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已逐步建立和发展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天文学、生命科学、地学与环境等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和天文学领域,现有16个研究机构,其中有10个研究所、2个研究院、3个天文台和1个授时中心,拥有近9000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也是基础科学方面的重要研究力量。目前,在这些研究机构中建设有基础科学领域的国家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院重点实验室19个。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先后启动了国际量子结构、核心数学、聚合物科学与材料、交叉科学理论物理和复杂系统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主要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开展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通过团队的带动作用,培养出在中国本土成长的一流科学家。为推动国内纳米科技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中心的基础上,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成立国家纳米科技中心。 中国科学院已经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托卡马克和激光聚变装置、长波授时台等重大科学工程装置,以及2.16米光学望远镜、多通道太阳磁场望远镜、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等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目前正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有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大型非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含谱仪)重大改造工程等。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先后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如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τ轻子质量精确测量、新核素合成、超新星观测、高温超导、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应用、非线性光学晶体、过渡金属原子簇结构和性质以及金属有机化学等等。同时,为我国信息、能源、材料、资源、农业、医药、空间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形成科技战略储备做出了重要贡献。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吴文俊院士、半导体研究所黄昆院士分别荣获2000年度和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院士刘东生荣获2003年度,2004年度空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2005年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院士李振声荣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现有23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26个国家和院重点实验室、12个植物园、22个标本馆、9个典型培养物保藏库和11个野外生态学研究台站,拥有6800多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 在北京的7个研究所以农业高技术和生态环境研究为主要方向;由7个研究所(中心)组成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人口与健康为主攻方向;在西南的4个研究所组成了西南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基地,主要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湖北的3个研究所重点研究水生生物学和病毒学及其生物技术;另外在青海和广州各有1个研究所,分别进行青藏高原生物学和植物学及退化生态学的相关研究。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国科学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结晶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完成了366卷中国植物志、动物志和孢子植物志的编研;创建了最完整的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完成了1%的测序任务;完成了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粳稻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蝗虫生态学与治理、恢复生态学、害虫防治、作物品种选育、水产养殖、创新药物等的研究为国家的生态安全、农业经济发展和人口与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用二步发酵法生产Vc中间体、黑曲糖化酶酶活的提高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人干扰素超高表达、转基因鱼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牛等重要研究成果,有些已实现产业化。在新药研究方面,共创制新药50多种。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是我国首次被美国仿制、经FDA批准上市的药物;抗疟疾药蒿甲醚是我国出口的唯一首创新药,1995年被列入世界药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地奥心血康”等药品年产值已达14亿元人民币。 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在资源环境领域,中国科学院现有24个研究所、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院重点实验室和47个重点建设的野外观测试验台站。野外台站分属于生态系统研究、大气本底观测、地磁台链、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等四大网络,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长久性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目前,资源环境领域拥有近9000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较为齐全的综合研究体系。 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涉及固体地球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与资源、遥感、农业等多个重点学科。多年来,广大科技人员积极面向国家需求,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地球早期生命研究、进化古生物学研究、国际界线层型研究,以及各门类化石总结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通过在东亚季风环境系统、黄土、岩溶、冰芯、湖泊、古海洋学和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以及海洋生态动力学等方面开展古环境变化和过程研究,重建了东亚自然环境演化规律;积极而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全球变化研究。陆相生油理论、层控矿床地球化学、东亚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环境污染机理、青藏高原隆升及环境效应等研究工作,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根据地域分异、地表水热平衡、元素迁移转化和生态环境特征,完成了各种自然区划、生态环境区划、农业和经济区划,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沙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环境污染控制和海水养殖、海洋药物等方面,提供了一批实用的技术和模式。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地球信息科学在政府决策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高技术研究与发展 在高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中国科学院共有28个研究所、2个技术支撑单位、1个国家实验室、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重点实验室,14600余名科研技术人员。主要工作涉及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光电科技、材料、能源、交通、化学工程和空间科学技术等领域,曾为我国计算机、激光、合成橡胶、“两弹一星”等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近几年来,在高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进一步加强了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为了强化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工业配套能力,已建成31个国家工程中心和院工程中心,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形成一个高技术企业群体。 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的任务是:从事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高新技术研究;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解决国家急需的重大科技问题;提高我国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在提高我国高技术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等方面,起到有显示度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研究所积极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和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小型化超强超短激光、纳米材料、有机合成化学、40万千瓦蒸发冷却电机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龙芯”高性能CPU芯片等大批创新研究成果,为我国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化工与材料、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写下了新的篇章。 高技术产业化 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中国科学院按照新时期办院方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同时,积极建立高技术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企业化,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资兴办的企业,分布在11个行业,其中已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19家。院直接投资的企业(含首批转制单位)有82家,如著名的联想集团控股公司等;研究所投资的企业有356家,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突出的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科合臣化学公司等。目前,全院已有8家院、所投资的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在31个国家和院级工程研究中心中,有14个已经完成公司制改造。此外,在建和筹建中的科技产业园区有21个。 中国科学院依法设立了“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代表院对院直接投资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并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 2001年度,院、所投资企业营业收入434.54亿元;利税总额42.99亿元;创汇额2.94亿美元;所有者权益117.22亿元;从业人员约5.24万人,其中为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4万人。 中国科学院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十分重视与省市的技术经济合作,近年来陆续与23个省、市、自治区及有关地(市)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多渠道、多途径、多层面地推进与产业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在烟草、纺织、石化、机电等行业加强技术合作,并与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大庆油田、上海电机集团、上海广电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与3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多种合作关系。为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合作,向全国29个省(市)的170个地(市)、县和一批企业选派了科技副职,同时接收地方和企业选派的挂职干部在院短期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院与地方合作项目在2001年度为地方形成销售收入152亿元人民币,利税33亿元人民币。另外,创造社会效益折合114亿元人民币。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56人,占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的39.8%;中国工程院院士53人,占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的8.6%。全院有专业技术人员3.7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0.75万人。全院在读研究生2万余人,在站博士后1千余人。 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聚集在中国科学院,为“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了历史性贡献。80年代开始,为培育中青年科技骨干,解决人才断层问题,中国科学院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90年代初推出了“百人计划”,以吸引和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全院人才队伍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以来,在全院推行了以队伍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人员总量控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用人制度和“三元”结构分配制度等人事制度改革,为中国科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9年和2001年分别启动了“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 与“海外知名学者计划”,加大了对国外优秀青年学者的吸引力度。目前,全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科技岗位中,45岁以下科技人员已占科技人员总数的75%以上,全院人才队伍呈现出人员精干、结构合理、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国内地位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 为保持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和竞争能力,中国科学院自1978年开始选派优秀的科技人员和管理骨干出国深造,迄今已公派1.6万名访问学者、研究生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和访问进修,目前已有近1万余人学成回国工作。同时,在院内初步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为龙头,以京外若干基地为依托的继续教育网络。 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层次科技人才,是中国科学院对国家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于1951年与高校一起开始实行统一计划招收研究生制度,1977年率先恢复因“文革”而中断的研究生招生,1978年经党中央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50年来,中国科学院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7万余名研究生,其中包括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第一位工学博士、第一位女博士和第一位双学位博士。2001年,经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成立,现有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基本覆盖了理科所有的学科领域,同时还具有相当数量的工程技术学科和一定数量的人文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全院形成了一个以北京为主体、联系和覆盖全院的研究生教育网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创办、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以科技为背景的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建校40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近5万名高层次人才。中国科技大学也是首批获准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国家重点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科学院将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促进现代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已同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际组织和企业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签署了院级合作协议70余个,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国际合作。目前,国际科技合作人员交流每年逾万人次,全院有380多位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不同层次的领导职务,并聘请了140多位外国专家学者担任院、所的名誉职务和客座教授。 国际合作工作以围绕国家、院重大项目开展实质性合作为重点,取得了数百项成果,其中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沙尘暴的防治、1%人类基因组测序、中日大学群合作、德国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实验室、英国石油国际公司中国中心、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等项目成绩显著,在全院科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国科学院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加强了与第三世界科学院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吸纳了外资外贷 ,扩大了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同时也加速了人才培养。 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中,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促进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科学出版与文献信息 文献服务与出版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也是提升科研创新活力的基本要素。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国科学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已初步形成了以院文献情报中心为中心,以上海、兰州、武汉、成都四个地区学科文献情报中心为分中心,连接全院相关研究机构图书信息室以及国内外主要大型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立足全院、面向全国、开放互联的网络化科技文献情报服务体系。其文献收藏总量达3300多万册(件),已建成国内最具规模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和高技术文献收藏体系,并建成了包括多种联合目录、文摘杂志和文献数据库的自然科学文献检索体系和国际联机检索终端,每年向院内外数十万用户提供服务。两三年内,将基本建设成为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具规模和地位的、面向全社会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 在出版事业方面,中国科学院也已初步形成以科学出版社为中心的科学出版集团和以科学时报为主体的报业体系,出版范围从传统纸质出版物到现代数字化电子出版物,从学术专著、科普著作到各种杂志、报刊。依托中国科学院一流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科研工作,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它们每年出版上千种包括学术专著和科普著作在内的科技图书和电子出版物,以及290多种科技期刊,其中不乏在学术上具有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知名出版物。文献服务和出版工作的紧密结合和协同发展,将为中国科学院成为国家知识库、思想库和人才库构筑起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平台,并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院组织高等自考教育,实行免试入学,根据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划和教材,采用全日制大学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每门可程参与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成绩合格,由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合格,有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主考院校联合颁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 并获得国际认可中国科学院你怎么个进法?学生的话,就考研进来学习;博士的话,拿着论文和履历来应聘,最近中科院在招聘;去 www.gucas.ac.cn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