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怎样选择自己的考研方向?

创时代
赵章
  如果要读研究生,该读什么专业的研究生呢,好象大多数人都选择读自己原来本科读的专业的研究生。可是,我觉得这样的选择未必是正确的。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当年可以保送读本专业的研究生,那我相信我一定不会读的,因为我虽然不讨厌自己本科的专业,可是也一点都谈不上喜欢,而且分配的前景也不太好。我一定要读自己喜欢而且前景比较光明的专业,如果考上了研究生仍然对前程一筹莫展,那不过是给自己推迟了面对难找工作的局面的时间而已,最终,你不可能逃过这一劫,你必然要面对现实。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我看来,无论是对男同胞还是对女同胞来说,婚姻和职业是否理想,都是影响极大的事情,而总的说来,职业理想与否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工作不理想也会影响到婚姻的状况。在一个早就过时落伍的行业里,你累死累活也远没有在新兴行业里的普通人的工资高。不要听信那些辅导员之类的爱系教育的胡吹海侃,说自己的专业前景多么好,要听听那些已经大四或是已经毕业了的同专业的大师兄师姐们的看法,他们的观点才有真正的参考价值。现实是残酷的,会让许多人清醒,早一点清醒对你绝对有好处,所以请你早一点打听自己的专业去向和分配状况为好。  由于各个人的情况不同,我无法说你一定要读哪个专业,不过如果你对一个东西特别感兴趣,那就应该去学,那个专业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对什么东西都没有很浓的兴趣,那么我认为你最好选一个分配还不错,自己也相对比较喜欢的专业。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自己的性格特点,再选择那些可以发挥自己长处而不是短处的专业。比如说,如果你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聊天聚会,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呆在房间里,那么你也许适合去做律师、。管理类或是销售类的工作,不该去做技术性或研发性的工作。当然,如果你只喜欢而且适合搞技术,那你还是搞技术好了。  由于你不是活在真空里,你的心境常常受到周围人的看法和境况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专业时考虑到社会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前景也是极其必要的。  就目前而言,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热情,甚至极其不喜欢,那么虽然你考本专业相对更容易考上,我还是奉劝你不要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你读研究生最好要和你的职业理想联系起来,不要为了读研究生而研究生。如果你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不能使你离职业理想更近,那么你三年的时间就接近于浪费。如果你以后要转到你觉得比较有前景或比较喜欢的职业和在本科毕业时的难度几乎一样大,那么与其如此,还不如早点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早点准备考研,考到自己想读的、觉得比较理想的专业去,即使降低学校的档次也是合算的。  如果说在本科时读个好学校比读个好专业更重要,那么我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在研究生阶段,专业的好坏可能比学校的名声更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你能进入什么样的行业,而行业的好坏是极其重要的。在一个没落的行业里,不仅难以得到别人的尊重,收入通常也和好行业相差极大,不可不重视!  我知道在理工科之间要跨专业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如果你努力得早,是完全可能的。我以前在浙大学了一个分配很一般的工科,不是电子类,但是我就有一位同学考到了浙大信电系,另一位考到了计算机系。他们能考上是因为他们大学辅修了这两个专业,而且准备得很认真,所以考得都很不错。  如果你觉得在理工科内跨专业考研究生很困难,那么我建议你可以考虑转学法律类、经济管理类、新闻广告类,因为这些专业的专业壁垒很低。你根本不用担心考上了会跟不上,没有听说理工科的同学会在这种专业读研究生还会跟不上,你通常都可以学得很好,因为这些专业的东西比起理工科那些书来说,都是很容易的。不仅如此,一旦考上这些专业的研究生,你将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在找工作和实际工作中都会有优势。  不过在这些大类也有非常热门和相对不那么热门的专业,比如说法律里面有比较热门的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民法,其次有刑法,也有不太热门的行政法、宪法、法理学等专业,还有招生数比较多的法律硕士。经济学里有比较热门的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专业,其次有财政学、国际贸易学,也有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等。管理有比较热门的会计、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也有招生比较多的MBA(需要工作经验)。  在这些专业里你究竟选择什么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考热门的专业的确会前途很好,风险也相对更大些,因为好专业竞争都比较激烈。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能进好专业,即使学校差一些也可以考虑。当然,如果觉得考该专业最热门的专业风险太大,那么也不一定要考该类专业中最热门的专业,可以考虑进该类别里相对不是那么热门的专业,这样风险较小,毕业后的前景也比读原来的专业要好得多。只要进了该大类的专业,你可以在研究生期间学任何你最想读的东西。比如说,很多人非常想考金融学专业,可是对考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又不太有信心,那么也可以考虑先考比较有把握的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或产业经济学等等,然后在研究生求学期间,把精力完全放在学习金融学上,在毕业时,你一样可以进入金融证券业。其他专业也一样,以法律类为例,如果你很想去做法律类的工作,但是觉得考经济法的研究生难度太大,那么完全可以考虑先考法理学之类的专业或直接考法律硕士,然后在读研究生期间多读经济法方面的书籍,并且发几篇经济法方面的论文,就可以了。同一大类里到了研究生差别不大,进入大的行当最重要。当然,如果对自己非常有信心,那多打听有关情况,并充分复习,直接考这些热门专业,考上也是完全可能的,跨专业考研并且考分为该专业第一名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  在选择考何专业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情况来决定。我有一个老乡和一个高中同学,大学都毕业于上海某著名高校,可是学的都是非常差的工科专业,工作后收入很低,想改专业。在没有辞职,复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先后报考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国际金融和金融学专业,结果考了两次也没有考上,就没有信心了,最终到现在还只能呆在原单位。我觉得他们的决策有严重失误。他们想换专业的想法是对的,可是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总想一劳永逸,一招致胜。他们并不是那种自己都老觉得自己特牛的那种人,对他们来说,其实只要能考进经济管理类读研究生就可以了,不仅可以改换工作,而且不管学经济管理类的那个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都比原来好得多,即使他们真的非常想进入金融界,也完全可以在考上研究生之后再朝金融学方向靠。  我知道许多学理工科的学生对这些“文科”专业颇有偏见,认为它们没有什么东西,这是大错特错!法律没有很深的学问吗?经济管理没有很深的学问吗?新闻广告没有很深的学问吗?只要你对这些专业的东西钻研得多一些,你就会发现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底洞。  话说回来,如果你的专业分配不好,你学得再好,觉得它有再多学问,你都用不上它们。如果你在一个没有前途的行业里工作一辈子,你的发展机会有限,会很难受的。如果你在毕业后肯定要要转行,那么你本科学的专业知识大部分都是没有用的。就像我的大学同学,几乎没有几个人干本行,不干本行的同学都活得很滋润,而还在干本行的就很一般化,甚至有一些活得非常落寞。只要是分配一般的系科,情形都大抵如此!所以,如果你已经知道你的专业分配前景很差,那么,请不要只知道埋头读书!请在读书的同时也看看自己未来的路!你理想的职业在哪里?为了实现这个职业理想你该做哪些准备?多学一点能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服务的东西!  

关于考研方向怎么选择?

各复其根
爱智
考管理也行,看你侧重自己专业的深造还是对管理这方面自己比较有能力与信心!

怎样选择考研方向啊?

黑兰花
十九年矣
  一、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成功必不可或缺的因素。很难想象一个人在不感兴趣的学业或者事业上还能做出多大的成绩。所谓兴趣所致,灵感所至,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才可能在研究上有所建树。选专业最忌讳盲目跟风,因为别人所选择的不一定适合你;也不要迷信所谓的热门专业,热门专业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你投入的时间、精力等未必能换回你期待的利益效应。  二、实事求是。兴趣归兴趣,有些专业是需要天分的,盲目的喜欢也是非常愚昧的,所以考生所选择的专业一定要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一方面,考生在选择某个专业时,一定要考虑到自己在这方面的实力。譬如说,你要考逻辑学专业,你的辩证思维能力如何?理工类的学生要考文史类的专业,你的语言文字能力又怎样?也许研究生入学考试能够靠突击恶补专业基础知识,但是这些专业所要求的更高层次的能力不是短期就可以突击提高的。另一方面,大学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专业实力,如果要报考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学校的热门专业,一定得先掂量自己的学习成绩。在此,要特别提醒那些跨专业的考生,不要盲目跨考,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所学专业与所跨考专业的联系,以及自己在跨考方面具备的优势。  三、专业前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前期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个人发展服务。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因此毋庸置疑,比较迎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就业前景要好些。不要选择那些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太多的专业,尽量选择那些比较有实用价值、或者能够最大程度地学以至用的专业,这样的话,就业相对更加容易一些。

历史学考研如何选择方向?

当家人
天网恢恢
历史学考研跨考的很多,但是也并非很容易。如果本科学校一般,自己水平一般,建议考一个比较稳妥的,而非211或985,因为复试一般不会获得通过。建议报考一些统考的学校。报考统考类院校建议就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史6本书,加上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李侃的中国近代史和王桧林的中国现代史总共11本书就可以了。另外参考资料建议山东大本山大出版的历史学基础还有北师大版本的历史学基础,另外推荐长孙博的名词解释和山大版本的论述题。2006年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排名出炉(附名单)排名 等级 校 名 1 A++ 北京师范大学 2 A++ 南京大学 3 A++ 北京大学 4 A++ 复旦大学 5 A+ 南开大学 6 A+ 四川大学 7 A+ 华东师范大学 8 A 武汉大学 9 A 中国人民大学 10 A 华中师范大学 11 A 厦门大学 12 A 中山大学 13 A 东北师范大学 14 A 陕西师范大学 15 A 吉林大学 16 A 山东大学 17 A 浙江大学 18 B+ 暨南大学 19 B+ 兰州大学 20 B+ 首都师范大学 21 B+ 郑州大学 22 B+ 西北大学 23 B+ 上海师范大学 24 B+ 河北大学 25 B+ 苏州大学 26 B+ 安徽大学 27 B+ 天津师范大学 28 B 华南师范大学 29 B 河南大学 30 B 云南大学 31 B 中央民族大学 32 B 山西大学 33 B 内蒙古大学 34 B 西南大学 35 B 湖北大学 36 B 河北师范大学 37 B 南京师范大学 38 B 徐州师范大学 39 B 西北师范大学 40 B 辽宁大学 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C+ 曲阜师范大学 C+ 湖南师范大学 C+ 山东师范大学 C+ 安徽师范大学 C+ 中南民族大学 C+ 四川师范大学 C+ 上海大学 C+ 福建师范大学 C+ 西北民族大学 (以上摘自武书连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2006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书,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武书连直接联系。)参考资料: http://e.sina.com.cn/l/2006-05-15/1823133952.html考研方向不着急--只要知道考什么专业就好了方向是复试以后才定的==2014年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排名出炉(附名单)排名 等级 校 名 1 A++ 北京师范大学 2 A++ 南京大学 3 A++ 北京大学 4 A++ 复旦大学 5 A+ 南开大学 6 A+ 四川大学 7 A+ 华东师范大学 8 A 武汉大学 9 A 中国人民大学 10 A 华中师范大学 11 A 厦门大学 12 A 中山大学 13 A 东北师范大学 14 A 陕西师范大学 15 A 吉林大学 16 A 山东大学 17 A 浙江大学 18 B+ 暨南大学 19 B+ 兰州大学 20 B+ 首都师范大学 21 B+ 郑州大学 22 B+ 西北大学 23 B+ 上海师范大学 24 B+ 河北大学 25 B+ 苏州大学 26 B+ 安徽大学 27 B+ 天津师范大学 28 B 华南师范大学 29 B 河南大学 30 B 云南大学 31 B 中央民族大学 32 B 山西大学 33 B 内蒙古大学 34 B 西南大学 35 B 湖北大学 36 B 河北师范大学 37 B 南京师范大学 38 B 徐州师范大学 39 B 西北师范大学 40 B 辽宁大学 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C+ 曲阜师范大学 C+ 湖南师范大学 C+ 山东师范大学 C+ 安徽师范大学 C+ 中南民族大学 C+ 四川师范大学 C+ 上海大学 C+ 福建师范大学 C+ 西北民族大学我已经工作了基本都 是全国统考吧追答统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想考研,不知道选择什么方向

何为不仁
困在爱
好,那么咱们先看看这三个问题在做决定吧: 问题一:你能考什么? 我认为专业选择要考虑自身水平。也就是说你要考虑你的学科基础,建议专业学科跨度不要太大,例如:文学类可以跨法学、教育学、哲学,我认为最好不要跨经管类、理工类、医学;经济和管理之间可以互跨,如果数学不好,我认为可以考行政管理,或者可以跨考法硕、教育、历史、心理;建议理工科最好不要跨考偏文的科目,因为学习的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但我认为可以跨考经管类等,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求学最终是看个人的。 问题二:你想考什么?也知道高考时所选的专业一般都是父母定的,他们认为什么专业热门,什么专业好就业就选什么,结果就有一大批人选择医学、计算机、新闻、法律、经济、管理等等热门专业,我认为也许这些专业正中同学们下怀,让你们一路顺利前进、攀升;但也许你们另有长处和兴趣,于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大学阶段就换了专业,还有的会通过考研来更换自己的研究方向。因此,前车之鉴之下,我认为选择考研专业的机会就显得更为宝贵,应当更加慎重。但是我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适合什么专业,这是最头疼的一个问题。这时候,我建议考生根据自己本科期间参加的社团、做过兼职引导、拓展自己的思维。我建议考生想想学生会哪个部门自己很感兴趣、学校哪个社团让自己流连,做哪项兼职做的比较顺手,我认为这些都显示着你的才华和潜力,对于自己拿手的和感兴趣的就有挖掘潜力的空间了。 问题三:社会需要什么? 对于冷门专业和现在遇冷的专业硕士是不是就业前景就不好呢,我认为这还需要组合分析后再去选择。我认为热门专业固然好就业,但是报考的考生人数也是在前几位,所以我认为竞争形势肯定比其他专业要严峻。而且我还要考生考虑到适合不适合热门专业的研究生生活,很多考生在上了研究生之后发现专业不喜欢自己专业的上课模式或者发展方向。我认为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报考的时候放弃就业的考虑,说不定将来还能在喜欢的领域有大作为。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请点击我做过家教,做过销售员,这两个比较我更喜欢销售员,因为接触的人。但我妈说做家教好

报考研究生,怎么选择研究生的方向啊?

靠背石
地道战
这个是在专业之下的分类。是报名的时候选择。但也只是一个意向罢了。主要是看以后你分到的导师研究的方向才能决定你的方向了。而又的学校甚至研一不分方向,研二才分的。所以方向不用过多考虑,关键是了解你的导师。

毕业一年,想考研,不知道方向如何选择。

花瓣舞
三盗
周嘉烨老师:其实我建议你要知道考研会给你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然后再去选择,到底考不考研,到底考研需要考哪个方向。不太了解你,但是我觉得迷茫的人大部分是有点闲的人,如果你不知道未来要走向哪里你一定会感觉到迷茫的。先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未来发展的定位,然后考一个对未来发展有帮助的专业就会更好的发挥研究生期间所学知识。就像我本科学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后来发现了就业也就那回事,这个跟几十万年新错的太远,远到自己甚至无法企及,一个偶然的机会放我听了一节考研的课程,后来我被老师讲课深深地魅力迷住了,我觉得讲的太好了,实在太好了,后来我就问老师,我说:老师您讲一天课多少钱,他说没多少,也就1万多吧,我一听就傻了,原来一天可以赚一万多,当天我就决定了去考研,以后做一名考研老师,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如果你能给自己一个未来的清晰定位,你就知道你该不该考研,该考取什么专业了。问别人不如问自己,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只有自己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要什么样的人生。

研究生导师 方向 这两者之间如何选择

两个人
其于物也
  这两者都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并无对哪个方向特别偏爱,建议注重导师选择,如果有的话建议坚持自己的方向。  专业方向决定了研究方向,也决定了以后找工作的对口方向;而导师则直接决定能否取得好的研究成果。总结起来就是先选学校,再选专业方向,再选导师。  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教”而在于“导”。  1.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这是进入硕士生学习和研究的一个前提性的条件。由于硕士生自身学科背景、学术水平的差异,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工作极为重要。没有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状况的基本了解,不熟悉本学科的学术规范,不会运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博士生的学习和研究就没有一个科学的基础。  2.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把读书、思考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学术品位和研究水平。

如何选择法学考研专业方向

逛山
独闻和焉
初试时不同学校的考试科目都不同,你可以到目标学校的官方网的研究生院看一下招生简章(一般会附有初试复试的参考书目),专业课一般在复试进行。至于如何选专业,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如果自己确实喜欢,那就选自己喜欢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两科都属于热门的专业,,如何选择,还要多考虑自身的情况,兴趣是一方面,学校,社会关系,导师,自己更适合干什么等等都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