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交流会是怎样的

孙娟
四叶
非常有必要去听一下,自己筛选有用的信息。我听过别人的考研交流会,当我考上研后,也给别人做过交流会。一般是请几位考上不同大学研究生的学长学姐来交流经验,包括考前准备,复习情况包括参考教材、复习计划、作息时间等等,还有你们之间的提问和互动,很有用的。当然不同的人经历不同,你要筛选其中对你有用的信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最适合你的学习计划。研究生招生咨询会应该是由专门的机构或校方举办的吧,如果是考研机构办的多半是诱惑你报辅导班了。

研究生和博士生参加学术会议有用吗

旋爱
旅程
有用,在很多大学规定硕士和博士每年应当参加不少于多少场学术会议。研究生去参加学术会议有利于自己学术水平的提高

请问2012年考研我要上名校这个研讨会请到了哪些嘉宾?

神农隐几
环堵之室
北京大学胡文杰同学,光华管理学院。人民大学胡永科先生,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 外经贸王琳女士,现就职于中信银行。还请到了很多知名院校一些研究生协会的代表,他们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的解洋同学;人民大学王龙飞部长,北京林业大学许向东部长,中国矿业大学黄孝波部长,中国人民大学何森先生,北京化工大学汤岚清副主席,北京林业大学魏东主席。

研究生加入研会意义大吗

缉毒警
荡妇心
如果你所读的专业是人文类学科,将来的就业方向是偏管理的,那么可以加入研究生会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对将来求职就业也有好处。另外要考虑你本科是否加入过学生会,如果本科阶段就已经是学生会成员,经过充分的锻炼,可以不必加入研究生会,如果本科阶段没有机会加入学生会,那么可以利用研究生阶段竞争小的机会,加入研究生会,锻炼一下自己。如果你打算留校工作,或者将来的职业方向是高校辅导员,那么最好加入研究生会,一个是锻炼自己,再一个是和学校领导和老师搞好关系。

考研 联系导师与学长的问题

百日红
胡寅
交大计算机并不难考啊,分数线比较低,大概考330就差不多了。最近有专场的交大考研讲座和计算机考研讲座,交大指南针教育组织的,好几场呢,都是免费的,你可以留意一下,能去听听最好。至于联系导师或者学长的话,现在根本不急,因为计算机是统考,等你复习到后期的时候再说。另外,如果你确定报考交大的话,交大指南针教育有计算机考研的辅导班,交大老师面授的,辅导效果很不错,暑假有强化班,考前有串讲班,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一下,班里能认识很多考友。联系导师不急,那是过了初试后的事。现在找关系太早了。可以等到暑假时找找关系,看看家里有什么熟人的,实在没有的话再联系同学什么的,把导师的电话要来,再和家长商量见见导师,运作一下,而且无关的人你送再大礼人家可能也不会要的。毕竟学校里的学生没有什么经验,也没有什么面子关系的,而且是西安交大这样的不错的学校,导师的关系肯定不是个学生就能搭上的。所以社会上的事还是社会的人联系比较好。还有一个方法比较不错,但是也要碰运气。就是联系联系本校的相关专业的老师教授,因为一般教授们是会开各种各样的研讨会之类的,说不定就能认识交大的老师,那样再运作的话成功率较高。历年的录取线,参考书目等可以去西安交大的网站查看,网站很重要的,要常常关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过了初试~加油~

在工作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区别

齿如齐贝
拉夫特
首先硕士和研究生有的区别:一个是学位。一个是学历。 研究生是学历。硕士是学位。

新闻学考研: 人大、复旦?

惮我
玉面侠
如果是我 我会选人大 不仅仅是因为我现在就在北京海淀区读大学 其实力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各种排名多居第一 且人大旁边的北大,清华,北理工,北外,中央民族,首都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 交流方便,学术交流多 当然复旦的也很棒!以上为我的个人观点,还是自己权衡吧! 下面是一些资料 希望对您有用!祝您顺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1950年,在毛泽东、刘少奇同志的亲自主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命名组建。1955年,党中央、中宣部和高等教育部决定将燕京大学新闻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划入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中国的正规新闻教育事业正式起步。 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教育在党的新闻教育事业中占有特别的历史地位。早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华北大学、北方大学、华北联合大学时期,学校便为党的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新闻宣传干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新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科研领域始终处于排头兵位置。1985年,在原新闻系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正式成立。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业已成为业界公认的新中国新闻事业重要的人才库、智囊库、理论创新基地和国内外学界、业界的交流平台。五十年来,学院共培养了7000余名毕业生,他们为中国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东方风来满眼春》等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闻报道,皆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撰写完成。 “七五”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承担国家重大课题最多、获奖成果最多的新闻院系,许多专家学者担任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首席顾问。国家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设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被评估为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第一名。目前,学院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 21世纪是信息和传播的时代,新闻和传播教育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人民大学开始了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进程,新闻学院在学校的总体部署下,制定了建设国际一流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规划和“十五”学科建设规划。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利用五年的改革、调整和发展,在继续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学科,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建成(1)本学科专业最齐全、最具有发展活力的全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心;(2)新闻传播学的教学与科研中心;(3)为知识经济和媒体产业提供多种服务的智能中心;(4)在本学科领域拥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为建成现国际一流新闻学院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专业始建于1955年,以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课程和教材体系完备以及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著称,是全国新闻专业中唯一的重点学科点。45年来,新闻专业已向我国新闻界输送了近6000名各类专业人才,享有“国内新闻界,相逢皆人大”的称誉。新闻学专业下设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报纸编辑、新闻摄影五个教研室;并分设新闻摄影和新闻事业经营管理两个专业方向。新闻学专业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目前全国仅有两个新闻学博士点之一。1988年,它又被国家教委评定为全国新闻学科中唯一的重点学科点。专业共开设各种层次的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40多门。它面向全国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设有历史新闻学、理论新学、应用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四个研究方向。 50年代新闻系学生在制作报纸 新闻专业本科的学科基础课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新闻出版伦理与法规、媒介经营管理等,各专业方向核心专业课程有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摄影概论、摄影技术、图片编辑、摄影造型技巧、网络传播概论、网络传播实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经营管理等。此外还可以选修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和广告、出版专业的有关课程。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到新闻媒体接受一个学期的实习和业务实践。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中,85%以上在报社、通讯社、广播电视台或党政机构中从事新闻或宣传工作。新闻学专业含新闻学、新闻摄影、网络新闻三个专业方向。 新闻系学生在上报纸编辑课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建立于1985年,毕业生史论功底厚,综合素质好,具有较强的采访、报道、节目创意、策划和制作能力。创办以来,已送出14届毕业生,他们大多人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台的骨干人才。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新闻出版伦理与法规、媒介经营管理。核心专业课程包括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电视新闻制作、广播电视栏目编辑、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电视摄像、纪录片创作、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专题等,此外还可以广泛选修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的有关课程。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到有关新闻媒体接受一个学期的实习和业务实践。 广电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制作节目 我院广告专业设立于1996年,迄今为止主要为媒体广告部或广告公司培养策划、创意和管理人才,已培养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在“十五”期间,我院将在广告设计制作方面,尤其是在电脑广告设计、广告摄影等领域形成人大广告学的特色和强项。同时,适应我国媒体产业和广告业发展的旺盛需求,加速新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广告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新闻出版伦理与法规、媒介经营管理。核心专业课程包括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广告媒体策略、广告创意与设计、广告文案、广告摄影、摄影造型技巧、图片编辑、广告专题研究等。此外,还可以广泛选修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出版专业的有关课程,以及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的课程。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到广告媒体或公司接受一个学期的实习和业务实践。 广告专业学生在学习拍摄商品广告 正在建设中的新专业。创办编辑出版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书刊出版业发展和出版市场国际化、全球化的需要,培养能够具备国际视野、与国际接轨的高级出版人才,包括版权贸易、书刊市场营销、出版策划与创意、出版社经营管理以及各种掌握现代出版科技手段的业务人才。2003年度招收第一批本科生。 编辑出版学专业一级学科基础课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新闻出版伦理与法规、媒介经营管理。核心专业课程有出版学概论、出版策划与编辑、音像编辑与制作、出版经营管理、版权贸易实务、出版评论、读者学、装帧设计与鉴赏、世界出版导论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选修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广告以及其他有关专业的课程。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到出版社或有关媒体接受一个学期的实习和业务实践。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名仰海内外的新闻教育机构。7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6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2000多名专科生和进修生,其中不少毕业生担任了党政部门和重要的新闻、教育、科研机构的领导职务,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新闻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面向世界,争创一流是新闻系的光荣传统。早在建系之初,第一任系主任谢六逸教授即提出了“期与国外大学新闻学科媲美”的办学目标。 1935年,新闻系举办“世界报纸展览会”,展出33个国家的2000多种报纸,被誉为“中国新闻史上的创举”。 复旦大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陈望道教授于1941年出任新闻系主任, 确立了“宣扬真理,改革社会”的指导思想,并把“好学力行”作为系铭。1945年,由他发起筹建的“新闻馆”举行开馆典礼,同时举办第二 次“世界报纸展览会”。“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的著名对联,使集教学、科研、实验于一体的“新闻馆”名闻遐迩。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由王中教授任系主任,并进行教学改革,将“有巩固基础、有发展前途的新闻文字工作者”作为培养目标。1956年, 新闻系创办了《新闻学译丛》杂志,介绍国外新闻学研究的成果与动向;王中教授提出《新闻学原理大纲》,就新闻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活跃的新闻学研究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系经过拨乱反正,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81年和1984年先后建立了硕士点和博士点,形成了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完备的教学体系。本科生学制为4年,硕士生和博士生学制均为3年。为了适应学科发展和对外交流的迫切需要, 在新闻系不断壮大的基础上,1988年6月成立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这是新中国高等学校建立的第一所新闻学院。 学院现辖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和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设有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与出版学(筹)等专业。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500多名,其中硕士生80多名,博士生50多名,外国留学生20多名。 校外大专生、本科生和硕士生教学点6个,学生3OO多名。1996年,我 院新闻与传播学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999年起,设立国内新闻院系中唯一的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现聘有教职工45人,其中正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4人。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新闻界和实业界还聘请了一批学识精湛、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和兼职研究员,并聘请外藉专家担任顾问教授。本校中文、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管理等学科的专家教授也常为该院学生授课。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承担国家教委(教育部)、上海市各类社会科学基金科研项目50多项,多人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的主要编撰和审定工作。出版教材、专著60多部,其中《新闻学基础教材丛书》、《广播电视业务系列丛书》和《宣传学丛书》,都在国内居领先地位。《中国新闻事业史稿》、《中国编辑史》、《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等专著都获得了国家或部委级奖励。1981年创办至今的《新闻大学》季刊,是国内知名的新闻学术刊物,在全国历届新闻学核心期刊评选中名列前茅。 学院图书报刊资料收藏丰富,教学科研优施先进。资料室藏书 20000余册(其中外文图书2200多册),报刊合订本26500多册,1949年以前的报刊1800多种,其中不少是罕见的珍贵报刊。摄影实验室、广播电视实验室、电子采编实验室等拥有数百万元的先进设备,其中1999年 5月建成的电子采编实验室为国内首创,适应了当今网络传播迅速发展的需要。 学院继承面向世界、开放为学的优良传统,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 10多年来,已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 瑞典、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近20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有关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接待了数十个外国新闻访问团, 接受了数十名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学院还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经常派遣教师出国和赴台、港、澳地区讲学访问、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定期选派优秀学生赴美国和香港地区的有关新闻机构实习,以利于开阔视野、增进了解。 学院积极依靠社会力量办学,1995年4月,在上海及海内外新同界、实业界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董事会,并创设了“中国复旦新闻教育发展基金”。海内外各界还先后在学院设立了多种奖教奖(助)学金,为学院发展新闻教育事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新的世纪,任重道远。学院将发扬光荣传统,继续开拓奋进,加大领先优势,培养更好的新闻与传播人才,为建成世界一流的新闻院系而努力奋斗!楼下的同学,人大的新闻系应该比传媒的好吧!我也有同学在传媒呢!我的专业也算传媒类。。起码我所知道的。。中国传媒大学比较好。你说的两个专长并不是新闻

以后研究生会很普及吗?

儿女们
黑带仇
怎么会普及呢,我是一名在校研究生,研究生确实是社会的精英,这不是自卖自夸,我现在的团体比以前要优秀很多!以前读本科时,很多都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但现在的集体整体很优秀,但是哪个集体都有坏分子,个别的就那么回事拉

研究生会还有必要加吗

明姑娘
关不住
北京大学在读研究生谈其复习方法以及技巧 朱向春(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因为我考的是国际关系学院外交与外事管理学,当时考两门专业,一门叫《国际政治概论》,另一门是《近现代中国外交史》,这两门专业课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内容多,书本多,信息量大,背起来比较困难。 来源:考试大 这两门专业课怎么样复习,因为最后一个月,考试方式是这样,首先是名词解释,接下来就是简答和论述,三种类型的题,名词解释的分值最少,40分左右,简答类的大概也就占50分左右,最后50分是两道题,两道论述题,通常来说,名词解释这种准备,因为分值比较低,通过平时的积累就可以对付过去,一定要有丰富的资料,一般来说,说话要把书本上的这种相关的名词,可能出现的名词解释大家把它积累起来,不要一道一道写出来,但是一定要把题目积累起来,再就是通过网络把这些东西找出来积累起来。 来源:考试大 最后我们背只背这部分就可以,不要再看书找了,只要把这部分对上就可以,关于简答类的东西一般来说照猫画虎就行,一般大家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东西,真题问你猫是什么,你可以通过自己总结,狗是什么,猪是什么列一堆,对应着这些题自己所归纳的题复习和准备,把这些题完善,通过答题的方式完善了,最后一个月复习这些内容即可。 再就是大题的准备,一般来说,就我的专业来说,外交学和国际政治,通常不会单考一个知识点,会把几个知识点串起来,比如说它考不同历史时期的问题,因为有一定的历史连续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怎么样把它串起来,怎么个解决过程,所以需要大家把不同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要求归类起来,归类起来然后最后把它总结成一个大题,然后进行解答,这种类型的题一般来说,通常把不同的小知识点总结起来,归类起来,不要去答,一般情况下不要答,最后一定要想,解答的时候再答。 来源:考试大 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有丰富的资料积累,这些资料的积累通常一方面包括真题,另一方面包括我们所学的这种专业课的书,再就是其他的你要所报考的学校的本科学生的笔记,甚至他平时期末的考试题,把这些东西都收集起来之后,按照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归类进行分类整理,这是比较有必要的,如果社会上有这种专业课的辅导班或者是这种信息或者资料的这种地方,我们可以去收集一下,当然需要鉴别真伪,如果拿到这些资料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来源:考试大 刘贵彬(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硕士,北大研究生会主席助理):我们如果要报考一个很好的学校,首先我们必须在专业课上面拿到高分,而且政治英语都要拿到高分,但是相对来讲专业课比较容易拿到高分,这方面对于外校的学生来讲比较难,但是并非不可能,每年都有很多外校的学生考很高的分数。 对专业课的复习来进,首先要找到这个科目的每年真题,特别是最近两三年的真题,真题可以通过以前考上的这些同学,还有一个是到网上一些网站也会提供,当然对专业课复习的指导,现在不像英语有那么多的培训班,现在培训的也有,但是正规的不是太多,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 大概每个专业课都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我们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我们预测一下今年的名词解释有哪些题?今年的简答又有哪些题,论述又有哪些题,从分类这块把有可能考的记在一个本子上。 我们把土地历年真题的分析可能考简答题论述题也记在一个本子上,而且对它们的答案进行整理,通过三个方面的整理和加工,我们就掌握了这个考试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和知识,对这些知识和理论进行融会贯通。 第三,我们一定要对本专业课里边的基本知识和热点问题,以及理论进行非常熟练的掌握,通过刚才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的预测,和对本专业的理论,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有了综合的把握,我想这样我们就具备了考核专业课的实力。 赵书骞(北大经济学院硕士,北大经济学联合会主席,宏观经济学助教):我考的是经济学院,对于经济学科来说,我觉得各个学院指定的参考书、资料,所考试的范围,可能差别很大,所以,我只是就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一个就是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有些同学很关注参考书或者辅导材料的问题,我觉得就经济学理论来说,发展到现在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各个院校所讲授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在深度、广度或者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拿我来说,原先在哈工程学习的时候,可能只学习了初级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