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的话,名校会歧视双非或者专科生么?

突驾
功之怒
考研通过初试之后会有复试,在面试环节中导师会对你的背景能力进行考察。如果存在忽视能力优先录取985/211院校的学生,那么这就属于“出身歧视”。在考研学校中,确实有少数院校并不是完全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而是更加偏向本科学校更加优秀的学生,可这种情况不多,而且更不会有学校明目张胆地把这样的信息收录在招生简章里。但是,在考生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导师很大程度上会选择本科学校更加优秀的考生。导师也不是评判机器,如果换做是你,在同等水平下是不是也会选择本科更加优秀的考生呢?总而言之,同样分数下,导师更倾向于选择本科好的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初试分数才一定一定往高里考,给自己争取尽可能多的优势。

双非考生考研选985院校如何面对学校歧视?

夫三子者
莫富于地
首先可以选没有学校歧视的985院校,其次努力提高自己履历上的一些科研经历

考研不歧视“双非”,还保护第一志愿的“良心”大学?

灵异日
舜之将死
考研倒计时24天“考得好不如选得好”,选一个“对”的学校真的很重要!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40所“不歧视本科,保护一志愿”的“良心”大学!这些院校对普通高校的考生真的很“友好!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东华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大学、河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福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还有这些大学也不歧视“双非”,且保护第一志愿: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昌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厦门大学、外交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加群交流群内答疑更及时点击入群关注有礼关注提问专人解答点击关注线上学习免费公开课等你来点击听课在线题库各类考试模拟练习点击做题查看更多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双非研究生有必要考吗

恶魔女
君吻
双非一本研究生,这个要看具体学校具体专业。首都医科大学是双非,但是他的医学专业绝对是国内一流水平,比绝大多数985都要强

考研考一个双非院校真的啥用没有嘛?

裹以四时
范缜
1、考研考一个双非院校不是啥用没有。2、读研属于学历教育,其意义在于解决部分岗位入职和升职的门槛。3、能够考上重点大学读研固然好,因为重点大学的学风和导师水平不同,但双非院校读研也一样有用。至于以后的发展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和机会。

如何看待本科是985、211,考研却去了一个双非学校的学生?

硕人
断肠草
如今考研的人数逐年都在增加,选择一个好的学校,是很必要的。本科虽然是985、211,但是也不见得本校这个专业就是最好的。而且本校本来就竞争激烈,选择一个有把握的学校,一次成功不也挺好的么。每个人都想法不一样,考虑的问题当然也是不同的。就好比我和闺蜜,我考研择校就不会考虑地区或者学校是否是名校的问题,我就只想要一个研究生学历,想要求稳一点。但是闺蜜,就只奔着一流大学去的,她就只考985、211高校的,这就是选择不一样,想要的也会不一样的。双非院校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金牌专业的。朋友天骄本科就是211的高校,他们学校就是竞争很激烈,每年保研的人就很多,招收的人数很少。自己考本校的机率都不是很大,所以她就选择考了一个双非的院校。当时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本科这么好,又认识导师,干嘛还这样。但是她知道,自己本来成绩也平平,能力也不强,周围很多同学都考本校,压力真的挺大的。所以她就选择其他学校了,真的是好在选择了其他学校,不然她肯定没有办法考上的。她选择的这个双非院校也不是瞎选的,她也是看了要考的专业才选择的。虽然学校排名比较靠后,但她的专业在这个学校,是很不错的专业。老师也是很厉害的,相对来说,分数线低一些,招的人数多一些,把握更加大。考研择校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很多人考研失败就是学校没有选择好,所以一定要慎重。要考虑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把握,不要意气用事,瞎选学校。

考研考双非难吗

力与美
沔水
考研当然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如果你考一个比较普通的学校,那么困难就会小很多,因为考这个学校的,成绩都不是特别的好。

应用心理考研二战是选择双非还是211院校

费密
盗道道
不管几站都肯定尽量选211大学特别还是像心理学这种鸡肋专业

考研:我该怎么选择目标院校

墨子
对门儿
考研如何确定最终考研的目标院校可以依据三点: 1、省份。全国的招生单位有很多,确定招生单位的省份有利于缩小选择范围。明确省份后就可以去研招网了解有哪些招生单位。通常可以根据生活习惯、气候、就业、城市偏好等考虑,如南方和北方的差异还是比较大。 2、招生单位的类型和名气。主要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偏好进行选择。 3、考取的把握。备考不容易,尽量选择自己认为有把握的招生单位。主要依据往年的复试分数线以及自己的备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