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新闻类专业考研具体都有哪些专业

赤胆情
率则不劳
好一点的学校会有国际传播专业,如北外、人大、武大等,这个你可能有优势。现在专各校属基本按一级学科招生,我新闻相关的只有两个:新闻学和传播学。录取后再细分方向的。至于考试,很多学校考的都是一套题,所以关键是考哪个学校,而不是哪个方向。

新闻学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

擅生是非
半兽人
新闻学考研可以考院校新闻学院下设专业。以下专业都是对口专业。新闻学院专业科目新闻学广播电视学舆论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传播学国际新闻学广播电视(专业学位)

考研新闻与传播学院有哪些专业

毕业
伦敦梦
专业很多,但是每个学校开设的专业都不一样你还没选好学校的话,首先把学校确定专下来,这个一是看学校的地区,属二是看学校的实力,去考研论坛网或其他的考研网站,分类比较细,学校也比较齐全,比我们这样说全面多了,我可以给你列举几个新闻传播学很牛的学校,比如人大、中传、厦大、武大、南大、川大等等,具体的不多说了,你去找找看看吧。专业的话就得看学校情况。比如新闻史专业,中西方新闻比较,传媒经济等等,你选好学校后登陆其研究生网站,看看往年的招生简章,会有恨详细的介绍。

新闻学专业可以考什么专业的研究生

和之至也
救世之战
1、跨专业考新闻的话,首先得看你英语怎么样,考研的时候是英语、政专治和专业课,英属语不好的话,跨专业难度会增大。所以一般都建议英语专业的跨专业考研。英语本身 比较好的,很有优势。2、新闻学研究生考试,分传播学和新闻学两种。然后这两种下面才是更详细的专业分科。新闻学相对更活一点,可能涉及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等,也有背的比如中外新闻史;传播学理论性更强,背的比较多,比如传播学导论、教程、传播史、大众传播学等等哈~。各有难度,看你对哪方面感兴趣。3、你选学校的时候,首先你要考虑你想考到哪个地区,留在本地还是出省,具体到哪里。这关系到你以后毕业的就业城市问题。研究生考试分ABC三个区,依次从发达程度排下来,英语要求 依次更低。所以你想容易点,就选BC区吧。具体划分你可以百度看下有哪些省市。4、综合这些后,你可以看这些区的学校,选几所有意愿的来对比,它的招生人数、报考人数,上线比例,招生透明度。如果你确定了是传播学或者新闻学,你还可以把参考书页对比下,有些学校参考书多得令人咂舌。

三本新闻专业的学生应该怎么准备考研

伴郎团
列子
给你分享人大新闻专业考研高分经验分享,看看能不能帮到你。一、一个二战考研的故事我的考研成绩:政治72,英语79,专业一121,专业二112,总分384分。取得这个结果固然欣喜,但是也会想起自己二战考研的心酸。我第一次考人大时,初试成绩351分,以一分之差,无缘复试。我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发现并不是因为我不够努力。整整八个月的复习时间,我几乎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点半回宿舍。我没有做到每天第一个进自习室,但是我几乎做到了最后一个离开自习室,门卫大爷都记住了我。我每天都去学习,周末也不舍得休息。所以,对于自己的付出,我问心无愧。但是我为什么失败了呢?考研是一件不确定性很大的事情,并不是只有努力这一个因素。本科学校教学水平、学习的基本功、当年的报名情况、考研现场的发挥、是否换了出题人、还有一点运气成分……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都可能导致一个没有考上的结果。但是这些因素之中,只有自身的努力是可控因素,其他都是无力改变的事情。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改变你能改变的,接纳你不能改变的,用智慧区分二者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过多考虑那些不可控因素,应该努力把自身努力这个因素最大化,才能尽量少犯错,才能离成功更近一步。我对人大新闻的向往并没有因为考研失利而击碎,痛定思痛之后我选择了再来一年。二战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原因有三。一是压力更大,我一直受到“二战再考不上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困扰,我承受着家长的期待,我失去了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我失去了很多热情洋溢的鼓励。二是不能接触新鲜事物的空虚。一旦选择了二战,就要立刻投入到考研备考状态之中,又要开始早起占座、晚睡背书、三点一线的生活,又要拿出英语真题做它一遍又一遍。与考研无关的事情,都会慢慢与我隔绝,考研的世界剩下的便只是英语、政治、专业课。三是看熟悉的东西却没有更深层理解的失落与自责。由于是二战,看的书都是看过的书,做的题都是做过的题,本以为会看出一些新意,有感悟,但是实际上新东西很少很少,我们在做的只是重复过去一年做的事,回顾那些曾经背过又忘记的知识。所以,我真心不建议任何人二战,浪费的时间很多,而且结果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可是这个世界又是这样残酷,如果不考研就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学历水平,就会一直被心仪的工作拒之门外,就会在内心留下遗憾不知多久才能释然。所以任何选择,都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内心呼唤的那个声音,就是指引你前进的方向。二、两年奋战积累的经验1、内心要足够坚定考研是一条比较辛苦的路,既然选择了就不要被各种困难所吓倒,更不要被一些传闻所迷惑。人大的报录比是多少?今年保研人数又增加了!是不是有招生黑幕啊?不要被这些问题所干扰,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考研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不接触这些信息,但是我希望你能够心如止水,不要去抱怨命运的不公,也不要去害怕前方的困难,只要坚持走下去,不抛弃不放弃,每个人都是胜利者。2、复习要趁早对于考名校的小伙伴,尤其是本科出身与名校差距非常大的同学,或者是跨考的同学,我认为早点开始复习是有必要的。这个提前并不是建议你从大二就开始复习,而是希望你能把复习时间设定在8-10个月。因为人大的参考书有接近30本,第一遍看书就要花费2个月。二轮边看书边做笔记的时间大概是3个月,还要余出2个月时间背诵和做真题。这样加起来正好8个月。每个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很多任务实际执行起来是会打折扣的,所以准备时间充裕能够让自己复习地有条不紊,但是时间紧迫就很可能落得复习不完的局面。最崩溃的莫过于,“我后天就要考试了,现在还没开始怎么复习,你的笔记能发一份电子版的给我吗?我打钱给你。”3、没有最努力只有更努力有些同学喜欢听“复习一个月考上XX校”“英语阅读的猜题技巧”“帮你押题”这类的分享,仿佛他人的成功可以轻易复制一般。我不否定有轻易成功的例子,他们自有他们成功的理由,但是我想说他人的轻易成功并不是你偷懒的理由。与其听这些经验,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一套题,背一个名词解释,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比你优秀的人此刻正在努力。所以,我始终愿意相信天道酬勤,也希望通过自己辛勤的付出换来一个问心无愧。如果你实在对复习不自信,可以听听天道考研网校的课,我二战时一个研友报的,然后分享给我听了一部分课,讲的还是有些用处的。三、具体复习方法A、 新闻学:陈力丹老师的《新闻理论十讲》是入门书籍,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把一本理论性的书写成这样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这本书虽然基础但是却非常重要,我两年一共看了7遍。每年从这本书出的题都会超过20分。杨保军老师的《新闻理论教程》是补充书目,也要认真看,把《十讲》里面没有提到的内容补充到笔记中,才能算准备得比较全面。另外,新闻学是应用性很强的科目,一定要多关注热点,多看老师的论文。在看得时候不要看热闹,而要看到一个热点事件便思考一下这个可以用什么理论来回答,多关注老师论文中的新研究,毕竟课本的内容远远赶不上现实环境变化之速度。B、 传播学:我认为传播学是相对难度大的一门学科,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陈力丹的《传播学纲要》、刘海龙的《范式与流派》都要看。以前学界主要研究经验学派,考试也主要考经验学派,但是近些年学界加大了对批判学派和技术控制学派的研究,相应的考试重点也在向这两个学派倾斜。一本《传播学教程》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时代早就一去不返了,所以大家要加强对批判学派和技术控制学派的学习,有备才能无患。C、 中新史:中新史的学习有两点:一是要形成一个框架,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先记住有哪几个时间段,再记住每个时间阶段中有哪些重要的事情发生。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定不能错,形成一个框架有助于我们的背诵。二是站在历史观的角度思考每个新闻事件的意义。所谓历史观,通俗地说,就是指人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总的观点或看法。在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理解新闻史实。通俗一点讲,我们聊报刊史的时候,很重要的是在聊,这份报纸对革命有没有帮助。D、 外新史:我认为外新史的复习是所有科目中最简单的,大国的复习(英美法俄)要全面,小国的内容只记重点的报纸、通讯社和新闻事件,特别偏的内容不会考。外新史在考试中所占比重比较小,大家在复习的时候注意分清轻重缓急,背过重点内容便可以应付考试了。说到背诵我想说几句,我们所有人都会经历背完就忘的郁闷状态,请大家不要怀疑自己的记忆能力。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很痛苦,但是不能因为痛苦就放弃,第二遍背诵的时候自然就快了,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中新史和外新史的知识点多而且琐碎,很容易产生厌恶情绪,但是这部分内容也是思考力度比较小的,你只需要使劲背就够了。要相信,多背几遍肯定会背过的。E. 传媒经济学:喻国明老师的《传媒经济学教程》为主,近一两年喻国明老师的论文为辅。虽然喻国明老师即将离开人大,但是《传媒经济学教程》并不是他一个人写得,其他老师还在人大,所以这本书不能排除在书单之外。传媒经济学相对而言应用性比较强,所以传媒领域的热点要多多关注。考试的时候纯理论的内容很少,多数是与热点结合的问题,这部分需要你广泛的积累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自己没有独到的见解怎么办?那就是要多看传媒经济领域的新论文,把大牛老师的观点变成自己的观点,把大牛学者的话内化于心,再结合一些答题技巧,便可以应对这部分的考察。公共课,英语多做真题,政治多做选择题练习以及背一些大题。考人大新闻对我而言是一条艰难的路,途中的心酸都已经成为往事,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都成了人生的财富。希望我们都能心怀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越是艰难的路,越值得挑战不是吗?你的勇气与坚韧一定会换来一道不一样的风景,你的付出与努力也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感悟。愿执着地追逐梦想的人都能迎来梦想实现那一刻的热泪盈眶。朋友们,加油。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北大新闻学专业考研参考书有哪些?

其一也一
老兵传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来真自题?北大新闻学专业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可以去北京大学研究生网站上看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北大新闻学专业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可以去北京大学研究生网站上看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北大新闻学专业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可以去北京大学研究生网站上看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北大新闻学专业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可以去北京大学研究生网站上看

新闻学跨专业考研有哪些相近专业?

梦中剑
盗墓人
既然想跨专业,又为什么要相近的?这样还不如不跨呢。跨专业考研比较困难的。你是还想选新闻吗?新闻传播不错的,与它相近的就是中文、历史、哲学了吧文科类都可以,像文史哲法都可以,另外一些对数学要求不高的文科专业也可以,如会计~~~

考研的话哪个大学的新闻类专业比较好?

才情
观鸟者
国家教育3238643734部、NTOO高等学校学科调查组联合推出—— 2007年中国境内大学新闻传播类专业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实力量化 01, 复旦大学(上海1) 100.00 02, 武汉大学(湖北1) 96.35 03,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 95.83 04,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2) 95.26 05, 清华大学(北京3) 94.99 06, 南京大学(江苏1) 92.44 07, 北京大学(北京4) 92.36 08, 西北大学(陕西1) 91.93 09, 厦门大学(福建1) 91.82 10, 兰州大学(甘肃1) 90.31 11, 四川大学(四川1) 86.28 12, 吉林大学(吉林1) 83.87 13, 辽宁大学(辽宁1) 81.62 14, 山东大学(山东1) 80.30 15, 浙江大学(浙江1) 78.01 16,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2) 75.63 17, 南开大学(天津1) 75.28 18, 同济大学(上海2) 73.00 19, 中山大学(广东1) 72.12 20, 湖南大学(湖南1) 70.24 2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5) 68.41 22,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2) 67.32 23,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2) 65.17 24, 南昌大学(江西1) 62.12 25,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2) 59.98 26, 郑州大学(河南1) 58.85 27, 云南大学(云南1) 55.32 28, 广西大学(广西1) 54.77 29, 湖北大学(湖北3) 52.11 30, 江苏大学(江苏3) 51.66 31, 深圳大学(广东2) 49.08 32, 宁波大学(浙江2) 48.22 33,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1) 45.83 34, 山西大学(山西1) 42.65 35, 河北大学(河北1) 41.63 36, 延安大学(陕西3) 40.00 37, 燕山大学(河北2) 38.38 38, 暨南大学(广东3) 38.37 39,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6) 37.29 40,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3) 36.67 41,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7) 34.28 42,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2) 31.49 43, 苏州大学(江苏4) 29.93 44,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8) 28.65 45,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4) 24.73 46, 西南大学(重庆1) 22.33 47, 安徽大学(安徽1) 19.02 48, 上海大学(上海1) 17.83 49,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5) 15.88 50, 湘潭大学(湖南2) 14.62

考研究生,“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学”有什么区别???如果以后想当记者,应该考什么专业??

天门
仁可为也
 简单来讲,传播学是大类,新闻学是小类,新闻学属于传播学。  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1994年以前,国内有新闻学类专业点66个,1995~1997年增加了35个,1998~1999年又增加23个,2000~2001年新增专业点竟达104个,即目前已经有专业点230个以上。据估计,目前全国新闻专业本、专科的在校生人数达到4~5万人。 新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满足传播媒体的需要。近3~5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据调查,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传媒对本科毕业从事一般新闻采编工作的人才需求量已接近饱和,今后不再录用大专层次的毕业生。同时,各类非新闻专业毕业生也蜂拥至媒体希望分食一杯羹。研究显示,2000年以前大约50万新闻从业人员中,只有3万人员来自新闻专业,也就是说,95%的从业人员来自其他专业。《北京青年报》每年招聘记者,报名与录用的比例在50:1左右。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但收效不大。当然,在政策范围内媒体的增多和扩容,还是给了新闻人才一定的空间,据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场最急需的人才是媒介、咨询等行业,而不再是前几年的IT、商务行业。只是市场对新闻人才的要求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