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时,西方经济学应该怎么复习?

内省
石榴花
考研成绩刚出来,数学栽了,不过西经120+,故手痒胆大来回答这个问题。类似的问题之前答过,照着这个具体问题改改放上来。复习西经之前先保证学过一些高等数学,不要求水平很高,但完全不会的话还是有影响。然后就是根据报考学校好好复习教材,大部分题目还是书上的,另外如果教材有配套练习册最好做做。现在说教材。我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指定书目是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后来换了学校,换成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另外大二的时候看过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先谈谈我对前两本的认识吧。高鸿业是最早将西方经济学引入中国的学者之一,1946年就去美国读经济学了,《西方经济学》这套教材是1996年印刷的第一版,我看过这套书的第四版和第五版,除了开本变大,排版、字体、页码、附录略有不同以外,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根据我们老师的说法,最新版和第一版也没有大的区别(他甚至觉得还不如第一版好)。罗里吧嗦说了这些,我是想表达这么个意思——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虽然你拿到手的是当年或去年的新版,但其实是一本老书了,因为老,所以它跟不上最新的经济思想变化;因为老,所以没有人敢轻易推翻,不断的修订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因为老,所以受政治因素影响比较深(官方评价这两本书的两大特点:1.参考广泛,尊重原著;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关于政治因素,翻翻开篇和结尾的章节就会懂得,咱们就心照不宣笑而不语了吧。这套书的编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教材,长句太长看不懂,短句太短看不懂。过于注重概念性的涵义而非实际应用,下定义太多描述性讲解太少,通篇就像标准答案似的有一说一,不像给人讲知识,倒像说明书。另外举例死板,读起来乏味不堪,宛如酷刑。另外作为一个数学不咋地的经济学学生,我格外注意教材的数学内容。高鸿业这本书里用到了很多的数学推导,看起来很吓人,因为没有太多讲解直接就是啪啪啪的字母公式,微分积分搞得很热闹,但如果你拿起笔实际划一划就会发现根本不难,只要高数低空飞过(比如我)的水平就能理解。我觉得经济书里的数学要求低有三种可能性:第一,本身这个理论就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第二,作者是高手,深入浅出的用简单的数学把复杂的事儿说明白了;第三,数学模型没有把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这本书里的数学模型(或者公式)我不敢说都不好,很多还是很不错的,但仍然存在不少连我这个数学白痴都能看出的鸡肋,这些内容虽然貌似颇有道理,逻辑也无懈可击,但实际上推了跟没推一样,一点也没帮助理解经济理论。(宏观部分讲消费和储蓄那里有好几个公式推来推去全是废话)再来看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先从题目上就清清楚楚的能看出来,现代观点,从现代的视角出发来谈微观经济学,与时俱进,多好。另外不知题主有没有看这本书的前言,我的书是第八版,书的前面不仅仅有当版的序,还收录了之前若干版译者的前言,里面仔仔细细的阐述了每一个版本做了怎样的修订,如何考虑了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并且提到了很多其他经济学家的著作作为参考。虽然译者前言与范里安同志无关,可是稍微想想也知道,只有原书编写的严谨,修订的认真,译者才能从中不断体会到新的东西,像高老先生那本书,别人我不知道,反正要是让我来写修订前言,恐怕只有一句话——“无他,唯脸越来越大耳”。仔细的修订对于书为什么重要?不仅仅是纠错或者加入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修订应该是作者回头重新思考这本书的过程,我记得之前在知乎看到一个老师说,他每个学年都要重新备一次课,其实讲的内容不变,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学生,根本没有重新备课的必要性,但从头重新做一遍,能够迫使自己对所有问题再做一次分析,也许这一次就能有不同的看法,修正之前的错误,发现新的观点,或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提高的过程。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看范里安的书很顺畅——因为范里安自己已经把这本书梳理了八次了。再看看范里安这本书的数学内容。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范里安对于数学模型的巧妙处理,首先他摒弃高数讲完了所有的知识点,然后在每章的附录里补充了高等数学的推理和模型,而且配套练习册也是这样安排的,大多数题目用初等数学就可以做出来,但每一章大概还有一两道题需要用高数,旁边也都做了标注。打个比方,同样是算矩形面积,小学生可以用长乘以宽做,大学生可以画个坐标轴用定积分做,但殊途同归,都能得到正确答案。数学只是工具,大家选趁手的就好,不用盲目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但对于作者来说,必然需要水平很高才能给读者提供样式不同但效果都不错的武器。不知题主是否知道有一本书叫《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我觉得范里安这本书可以叫《低起步的中级微观经济学》。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说,高鸿业的书讲的是初级微观经济学,范里安的书是中级微观经济学(当然还有些书讲高级微观经济学)。我曾经问过老师区别在哪里,他说一般认为数学模型要求较高,分析较为复杂的就等级更高。比如说斯勒茨基方程在范里安的书里用了整一个章节来讲,很明显是重点,但在高鸿业的书里只在页脚附注里提到了而已,并不做要求。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可以认为范里安的书比高鸿业的更难。首先是要勤动笔勤画图,这一点对两者都一样。数学推理且不谈,反正这事儿我也不擅长,但好好画图真的给我帮助很大,很多图看一遍过去你觉得理解了,其实你没有,耐下心来自己画一遍才能体会到里面的精华。比如高鸿业书里的垄断竞争厂商的长短期均衡那两套图,如果你画线的顺序错了最后很难恰好均衡;而要画对顺序,就必须理解长短期内的均衡到底是怎样的过程,究竟是谁决定谁的。还有斯勒茨基方程,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光看书上的几条线似乎不难,但合上书很容易又搅乱了,不如动手把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自己推一遍,马上就门儿清。有时候我觉得理解好一幅图,就能很轻松的弄明白整整一章的内容。第二,看高鸿业的书要背,一定要背。当然背到什么程度请参考你报考学校的历年真题,但我想选择这本书作参考的学校恐怕就是愿意考名词解释这种“死”题的学校,所以相信我,对待这本书切不可看懂了就算,条条框框的东西该记就辛苦一点记吧。而看范里安的书呢,一定要理解,做做配套的练习册你就明白了,光知道书上在讲啥可不行,甚至全背下来也不行,练习册有些题目貌似简单(主角都是小花小熊玛丽杰克之类的,特可爱),但如果没有真正搞懂做出来就一塌糊涂。既然高老先生的书有那么多缺点,为什么众多学校将它定为考研参考书呢?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容易备考,容易出题。范里安的书噼里啪啦就读过去了,学的是很开心,但要找出考点很难,也就是说虽然你感觉自己学会了,可拿不准会怎么出题;老师也一样,看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考。但高鸿业的书就很好,随便一翻就全是考点:先从附录中英文对照表里搞几个名词解释,再把黑体字一二三四五拖出来搞一道“请问XX有几点意义”的简答题……对于中国的考试,还是中国的教材比较配套。以上分析仅针对高鸿业的微观部分和范里安微观的对比,宏观不谈,宏观理论分歧太大,你看不同的书有可能讲的完全不一样,要比较起来太困难了。另外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就不展开了,通常考研不考这本,但是很适合放到床头随手抓来看一看,浅显易懂,严谨清晰。经济学备考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是找对方法,别走弯路。

急求考研西方经济学复习方法

奢曰
1,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建议第一遍先看入门级教材,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要一点不落地看,但要有重点地看。2,做不做笔记根据你个人的学习习惯。不在笔记做得有多好,关键在你自己脑袋里装了多少。为达到记忆的目标,记一些笔记帮助自己记忆或复习是可以的,不必求全。笔记上可以自己整理一些题,这些题是你根据你所报考专业历年真题总结出的重点题。平时整理可以详细些,但不一定要达到论文那种详细程度。试卷上题答得好不好,不在字多,而在是否答到给分点。如果你不清楚给分点,可以写得多点,但不建议写太多。设想一下,在考场上,时间是有限制的,如果太多,你能否写完是个问题。3,是否需要做练习题,取决于两点:一是你所报考专业的历年真题;二是你的掌握程度。如果做题,做与真题类似的题;如果你觉得掌握得不够好,课后习题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他题就是建议不要做了,投入多收效少,不值。4,第一遍需要记忆。对于基本概念,必须一字不落地背下来。题目就不必背了,记忆答题要点即可。5,历年不考,不代表不可能考,只能说考计算题的可能性小。所以,建议只做少量计算题。对补充题的答复:1,你09年1月考试,现在都已经08年6月了,现在开始已经算晚的了!2,数学、英语、专业课都需要在08年9月之前完成第一轮复习,如果你希望有个好成绩的话。另外,复习时间与复习效果没有必然联系,你应该问的是,第一轮要达到怎样的水平,而不是第一轮要多久。

西方经济学怎么复习?最好有详细点的计划 高手进!!

容闳
所谓圣者
我不知道你报考的哪所学校,用的哪本书,我当时要求考的刘厚俊的那本,这本相对容易些你最好先弄到你报考学校的历年真题,看一下以往出题的内容和方向,心里复习就会有数了而且有时以前的题会反复考到的,所以弄会以前考过的题目也是必要的我的复习心得就是:反复的看、反复的琢磨!经济学理解的东西比较多,看一、两遍不一定就能明白,所以得多看,要理解着看,而不是文科那样的死记硬背。每多看一遍,既能加深印象,也能深刻理解涉及到计算的题一定要动笔做,不要自认为会了就不做了图形要动手画画,重要的概念、公式整理一下因为我这个专业不是纯理科的,所以经济学考的不是太难,考试时还有可能涉及到当今的热点,我当时就考金融危机了如果你那个专业要求很高的话,你还得多做些题目,就不能仅限于看书了

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考研怎么复习?

口将营之
物怪
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的题目相对其他院校经济类专业的考题难度不小。特别是2013年之后,考试风格有很大变动,考上学员平均分在100—110,难度进一步提升。而且大家也可以看到,每个专业的招生人数非常有限,而报考人数又非常之多,竞争压力不可小觑。因此,考生若有志于人大经济学相关专业,一定要早做准备,认真备考。关于是否要报考辅导班,跨考教育郑炳老师建议考生应该根据自己考研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会计考研总共考哪几门课 怎么复习

词与物
兼名
政治、英语、数学三、专业课,其中专业课因招生单位的不同可能有异。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三轮复习:当年3月份开始,10月份报名,12月底或次年1月初进行初试,记住这些关键时间点。

考研在大二时要做什么

卡门线
木石同坛
现在是大二的下学期,对于跨专业的考生复习时间往往要提前到大二暑假,但是大家要注意,大二复习就是打基础,不必要把自己弄得特别紧张,给自己制定个规划,哪个阶段学什么,能给大三整体复习奠定个基础就可以。 现在要将考试用书找全,政治包括马哲、政经、毛概、邓论和“三个代表”,至于时政一般是在大三的下学期根据大纲的要求复习。现在大家盛传2010年研究生政治考试要改革,我咨询过考研教育.网的老师,他们也对此表态,说历年考研政治变化都很大,2010年考研政治将在政治科目等方面有个变动,具体的仍旧需要关注新出的考试大纲。所以大二期间考生可以关注每年7月份新出的考试大纲,了解考研政治改革情况,另外一方面,复习政治可以先按照大学政治教材进行。 数三包括高数、线代、概率统计,也是用大学课本就行。一般情况下,大家复习高数和线代,用的都是同济大学出版的,概率则用用浙江大学盛骤老师等编写的。 英语就不用说了,先找本考研词汇啃吧,啃完单词就开始啃历年真题,这样的方式绝对保险。 找全书后大二的暑假就别出去玩了,开始看书吧,复习重点是政治,英语和数三三科公共课,其次是金融学基础,这阶段需要持续到大三上学期结束,复习的重点是打基础,对考试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 在大三上学期结束时你必须将这些科目细致复习一遍,习题方面主要是以基础题型为主,把书上的练习题都做一遍。 大三的寒假在家好好过个年,转过年来建议你报个辅导班,跟着上课,复习就OK了,前提是你之前一定要把所有科目细致复习一遍。我当时报的是考研教育.网的公共课辅导,整整听了将近一年,所以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提高上也就很自然的上去了。其他辅导班你也可以考虑,但是只听一遍,我觉得效果不是很好,记不住,想要考高分,必须重复,毕竟人的记忆曲线是那样的。 此外你还得在自习室或者图书馆找个固定的复习地点,坚持复习。还得指出,大三的暑假很关键,建议你留校复习。 总之考研很需要耐力,你全程都坚持下来了,打好基础,重点强化下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初试肯定轻松过。

金融考研要怎么准备?

汪中
金融类研究生考研,主要是专业课,专业课每个学校不一样,有的学校要求金融联考(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例如上海财大、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其实金融联考就是专业课是统一命题,考的科目就括号里面4个。有的大学是非联考大学,考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综合,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大学,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业课考西方经济学和专业英译汉。另外还有一些大学,只考微观经济学,那些学校一般实力不好,所以为了生源,专业课考得简单。你现在的话,可以看下西方经济学,西经不管是金融联考还是非联考都是必考科目。所以必须看。推荐你用国内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这是目前国内西经最经典的教材了。高鸿业的教材属于初级系列,配套的话,可以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尹伯成的《西方经济学习题集》是一个小绿皮书,分微观和宏观,结合知识点再做做习题可以加深印象。初级看完了就可以看中级的经济学了,推荐你用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和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非常经典的,很多案例,是外国人写的,比国内水平又稍微高点点了。如果你只是应付考试,现看这几本书可以了,若是为了爱好,可以看看博迪的《金融学》,再去买本《投资学》看看。这些东西都需要钻研,要多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另外说明下,国内金融就业比较好的,北大清华就不说了,除了他们还有中国人民银行五道口研究所、人民大学、中央财经、上海财经、西南财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复旦、厦门、中山岭南学院。其他的就业都很一般。这里面有的学校专业课是要求金融联考,有的是不要求,看你报哪所大学了。给你一个参考:专业课要求金融联考的大学复旦大学 南开大学 苏州大学 浙江大学 辽宁大学 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湖南大学 山东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其他的比如人民大学、北大、西南财大、五道口是不要求联考,是学校自己命题。

我要考研,西方经济学怎么通过

霜露既降
爱无声
学英语的考经济??你太狠了。。西经先看尹伯成版的吧。。比较基础,,然后看高鸿业的,,人民大学出版社的 是两本 一本微观一本宏观。。。慢慢看,看仔细,一遍肯定看不懂,多看几遍就ok 了想考哪个大学的研究生?去哪个大学听西经的课~现在大学上课都是公开的~听一学期就会了。。。比自己看书强~我们学之前也一点都不会。。=跟你一样没基础都是上课老师讲完会的~

考研应该如何准备

鸡先生
缓急相摩
最好先有几个目标院校,找到自己想读的专业,以及想读的专业需要考哪些专业课,相应的课本,练习题,还要向师兄师姐们打听一下,该专业有无题库之类的。如果目标非常的明确了,最好跟你想要报考的导师交流一下,写邮件就行。你大二就开始准备,应该是朝着比较牛的院校奔的吧。 你的英语四六级都过了吧?如果还没有过,最好要过掉,因为有的专业的导师非常想招收一些英语水平好的学生,英语四六级不管怎么说都相当于一点资本吧。 考研科目的学习,我自己认为越早越好,尤其是你那个需要理解的数学,不是说你看了几遍的问题,重点是你能够理解,会应用,所以先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搞明白,理解透彻再说,如果时间很紧的话,那就先从真题入手,看到把真题中考到的知识点都一个一个的在课本上标出来,这样复习起来心 里也有数,虽然这样做,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相当有用。 英语我自己觉得应该从真题入手,只是去硬记单词,对我来说,效率太低。我当时上的是商志的辅导班,那个牛人也不知道现在怎样了。从文章入手,一篇阅读理解一篇阅读理解的弄,甚至一句话一句话的弄,其实历年真题也没有多少啦,你最初开始弄可能一篇文章完完整整的分析掌握下来可能要花费半天或一天时间,不用担心,等你回过头来看的时候,你的英语水平已经很高了。不知道你的课是不是很多,但是时间总是有的,可以做个计划,历年真题花四个或五个月搞定,这算是第一遍,等这个第一遍过去了,你会发现原来考研英语真的是很有意思。然后再一遍一遍的多次重复,单词自然而然也就记住了。你现在是大二,贵在坚持,不能总想着现在才大二,以后有的是时间,其实一转眼,就到了你该考研的时间了,如果你想考个高分的话,你就得有一个详细的计划。 关于政治我应该没有发言权吧,就算是顺带说一下了,因为我当初备考准备的太晚了,政治就跟着辅导班的老师溜了一遍,课下也没有时间看书,真题也没有做完,买了本练习题啥的,就做了前几页,就这样上了考场,原以为政治完了,没有想到考了60多分,真的是好险,差一点晕掉。这个不足取,太吓人。我觉得政治需要理解的东西,应该早作准备。不过你现在还要上课,还要准备高数,还要搞英语,四六级不知道过了没有,专业课方面也得全面发展,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啊。还有,我觉得大学期间最好要参加一些实践活动,锻炼一下自己,导师们不希望自己招到一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如果只会读书,将来研究生就业也是一个大难题,如果你的综合素质很高的话,面试的时候会很占优势的。罗嗦了这么多,权当路过吧。祝君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