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究竟是选择城市还是学校重要

十日谈
虎面人
五、高校地理位置与填报志愿的思考在填报志愿时,除了选择学校和专业外,学校的地理位置也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发展快,人口密度大、大城市分布多。大城市经济文化发达,科研机构多,高校不仅数量多且教育水平也较高;大城市基础设施好,交流学习机会多、各类信息广;更重要是大城市容量大,提供就业和发展的机会多,工资水平和待遇也高。当然,“北上广”等大城市吸引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竞争环境极其激烈残酷,生活成本也高。毋庸置疑,东部沿海城市对开阔人的眼界和培养综合素质起较好的作用。所以,近几年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城市的高校越来越成为考生和家长情有独钟、唯一不二的选择,高考志愿的“沿海行”正在成为一种潮流。但编者对此现象颇有微词。首先,众人捧柴火焰高,人为地推高了这类地区高校的录取分。例如,同是“211工程”院校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主体学科设置基本相同、实力水平也不相上下。代表两校最高水平的电子信息类专业,2014年在云南省最高录取分的情况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623分(第2488名),北京邮电大学658分(第501名)。所以,过分看重学校的地理位置,其后果是考生必须降低自己报考高校的层次或牺牲喜爱的专业,否则滑档落榜。第二,现今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要的是真才实学,讲的是竞争实力。学生今后能否得到发展,与能否学到知识有很大关系。好的大学可以受到好的教育,好的学校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前途,仅仅去一个大城市读书未必有的机遇。对于四年大学生活来说,校园小环境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所处城市大环境的影响力。第三,我们应该看到,高考毕竟是考大学而不是考就读城市和地域。毫无疑问,北京、上海、南京和其它等一些大城市集中了一批中国顶级的大学,但它们及其周边或沿海地区的城市并不是所有的大学教育质量都高,有些大学非常一般。在一个教育学术水平低的大学读书,无论在哪个城市,所受的教育都不如水平高的大学。上大学是学知识学技能,不是旅游观光,不能舍本逐末。第四,有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过分看重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不顾个人的兴趣和发展,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学科专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为人生留下遗憾。第五,有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不是报大学,而是报城市和地域,不管什么大学只要在“北上广”就行,认为这样“很有面子”。这与现在有的家长送孩子到国外留学一样,不管什么大学,只要能出国就行,结果很多学生成了“海待”。所以,相比选大学和选专业,选地域还是次要的。编者不仅认为一个发达的城市能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也从不否认城市地域对就业的重要性,但不是说我们非要去“北上广”读大学,当然一些非常有实力的考生除外。实际上,一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发展空间与院校所在地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不具有必然联系,院校所在地对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发展空间影响不很大。高考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大学,同样毕业后也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就业。既然高考时都敢报“北上广”的大学,即使不在“北上广”读书,毕业后增长了四年阅历和拥有更强专业知识,还怕在“北上广”找不到工作吗?平心而论,编者也非常重视城市的地位。在我国,只要是直辖市、高校较多的省会、计划单列市,它们的大部分高校都有比较好的办学条件,即使是欠发达地区的西安、成都、哈尔滨、兰州等城市也有不少好大学。不过,对于处于地州级城市的大学,如果不是“211工程”及以上大学,考生在报考是还是要慎重,原因是即使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地级市非名牌大学,其影响力也是有限的。因此,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尽量选择直辖市、高校较多的省会、计划单列市的大学。所以,编者认为在实力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大学之间,可以优先选择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但在实力有明显差距的学校之间,应该优先选择学校。总之,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地域来选择大学,但地域绝不能成为选择大学的首要因素。对选择大学不必囿于某个地域,要敢于放开思路,以学习知识能力和学科兴趣为导向,地域倾向为辅,在填报志愿时一定会柳暗花明。

考研是选一个好学校还是一个好城市

大理
百材皆度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看你你后的选择了。如果你以后选择继续读书搞科研方向的话,那么好学校的科研条件,学术氛围是会好点的,而且好学校的与国外交流的机会比较多。但是如果你要选择工作的话,大城市读书你会发现眼界不一样,工作的选择会很多。要选好一点的学校啦,研究生一般都是看学校的

考研时候先选择学校,还是专业,还是地区,还是就业前景?

孙盛
无欲
1、一般而言,好的大学对就业是个保证。2、专业可以放到其次,大多数毕业生从事的并非本专业,研究生也是如此。找到什么工作很大程度上看你的机会,现在的工作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工作,千篇一律,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想找一个比较体面的工作诸如:事业单位、央企、大型国企、著名外企,一般而言,在名校背景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综合能力、整体素质和个人形象等这些软实力,经管、社科等专业尤其如此,一纸成绩单或许要放在其次,很多HR专员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专业课成绩高低似乎并不能体现太多问题,也许仅仅是重视程度而已,同一水平的学校的学生智商并无太大区别,而且现在招聘对专业的限定越来越松,只是注明大类,比如招经管类、理工类、文史类、财务统计类等等,说明选择的机会多了,竞争也更激烈了。除非专业性很强的岗位,你会发现并没有很多地方用到你的专业课,甚至一辈子也不会用到,的是新问题,不断而来的新问题,需要不断学习,你也会明白为什么会有入职培训、项目培训等,在此不是否定你的教育,正是因为你的不间断的教育使你有能力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一个优秀的职业人,还需要具备一项:学习能力。3、地区,我觉得在大城市读书,使你的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这很重要。 建议读一下天地农大BBS上的《考研误区指导与答疑帖》,也许对你有帮助。读书和学手艺一样道理,都得学实用的、市场需求较大的、发展钱景好的、师傅也得牛逼!学校方面,根据个人能力选定吧,最好是211/985或中科院研究所;当下的金融、计算机、通讯、能源、材料、航天、船舶、建筑、管理、自动化、汽车、机械等专业的就业还是都不错的;考研择校建议选择学科方面有省部级或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或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较早的,这样的学科办学经验丰富、师资阵容强大点、培养质量和科研实力往往也好不少;就业市场上检验就业去向的唯一标准:能力主要体现在专业素养、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创新意识、综合素质等诸多方面;考研之前建议了解报考学校该学科的师资、科研、论文、毕业生去向、社会声誉和评价、学科方面获得的国家级科研奖项、对外交流等情况,然后综合考虑!有相当一部分硕士点都是很差很差的,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如果就读的学校的学科很弱,倒不如不读这样的硕士,免得浪费时间和金钱,到头来什么都没学到,到就业市场上毫无竞争优势,岂不笑话!?

考研如何选择地区和学校,北上广这些地方是第一选择吗?

虽少
欢乐屋
盛世清北教育认为:考研专业确定之后,接下来同学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结合“城市” 选学校。在选学校的时候为什么要考虑“城市” 的因素呢?有两个原因:第一,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我们发现70%的研究生就业是选择本地就业,因此在报考的时候就要认真思考自己毕业之后是否想留在高校所在地工作。第二,中国地大物博,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城市的高校培养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打上当地的烙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以及特点,因此当地研招办对于当地的生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最现实的考虑就是地域性因素对于研究生毕业找工作非常重要,例如首经贸、北工商、上海大学和深圳大学,这样的学校真的是跟外地的很多学校没法比,但是由于先天的区位优势,导致那里的毕业生竞争力并不比其他外地名校差,甚至还有本地化的过人之处。如果在上海读研,即使学校再差,专业再差,但你的导师这么多年也是有丰富的本地化人脉资源,给你推荐一个不错的工作应该不难。而如果你在兰州读研究生,你的导师就算想帮你,即使拥有上海资源,也一定比较有限。总之,你未来选择的大学或者研招单位,不单单是这所大学、这个研招单位对你的教育,而且是这所大学或者这个研招单位所在城市的综合资源对你的教育。你在一个城市上学,不管你是这个城市中哪所学校的学生,你都会受到这个城市的整体影响。不管上的是名校还是普通院校,你都没有办法独善其身,摆脱这个城市给你打下的烙印。既然城市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选择城市呢?盛世清北教育王老师认为,应当坚持“在哪工作,在哪安家,就在哪读研” 的考研地区选择的基本原则。但是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很多同学会在纠结“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选择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我们认为如果一定要进行地区的转换,那么一定要选择比自己现在所在地区更发达的地区,比如从郑州到北京,这种选择很有可能需要牺牲你的专业和学校排名,因为竞争太激烈了,发达地区即使是比较差的学校,分数线都会比较高。但是这种转化会给你带来的机会,研究生本身就属于高端人才,一定要选择对于高端人才需求量特别大的地区,只有这种地方才能消费得起高端人才,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机会才足够多、足够好。如果觉得北上广压力很大,那么你可以考虑选择自己的家乡,因为地区的转换意味着成本,成本意味着要额外的付出。选择在家乡生活和工作,你的成本是最低的。比如如果你是合肥的学生,并且是中科大毕业的,那么你基本可以在合肥像螃蟹一样横着走,出租车看见你都要让路。因为你是这个地区最好大学的学生,大家都很尊重你,家长请你做家教每小时都会多给10元钱。如果你的家乡是一个小城市,没有像样的大学,甚至没有大学,如果你不打算选择北上广,就应该选择离自己最近的考研热点地区,比如,你的家乡是丹东,周围没有什么好学校,那么就可以就近选择大连或沈阳,因为区域文化相近,生活习惯类似,而且交通成本低。

考研选学校,最好是选以后想要就业城市的学校吗

凡之亡也
微乎其微
是的,一是研究生几年下来我们可能对这个城市很熟悉了,留下来的可能性会很大,这对我们以后工作,生活都有很大帮助。还有就是本地的单位对本地的学校可能比较了解,同样的情况下,更倾向于本地毕业生。再就是我们研究生期间的所有人脉,也大都在这个城市,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都在这边,留下的可能性更大了。

考研如何选择专业和学校?

合欢
生非汝有
每年考研的时候很多的考生都在纠结,到底选择什么院校什么专业,那面对这么多战友们,我们该如何选择,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呢。那么有哪些相对来说容易考的一些专业呢。 首先就是教育类专业。这几年国家对于教育这一块还是比较重视的,所以其实现在教育类的硕士也是在扩招中,那么对比起其他专业的话,其实教育类的专业考试的话难度会比较大,还有就是教育类专业其实复试要求稍微没有那么严格,如果有跨专业的学生选择这个专业的话其实入门也会简单一点,专业课不会很多,前进也是蛮不错的,可以去重点中学里面当老师。第二个就是会计类的了。会计的话这几年算是一个大热门了,因为我们现在会计的稀缺性还是比较大的,上升空间其实不是很大,但是需要更加专业的会计师人才。所以很多人为了突破,就会考研。专硕初试的话是不需要考专业课的,所以其实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第三个就是农业了,其实这个专业的话稍微冷门一点点,很多学生的话呢,基本上看到农业就不想考虑,很多985的大学还降分录取呢,但是很多大学还是不想要报。其实农业确实比较冷门一点,大家都会认为你这个专业稍微冷门,所以就没什么人报名,但是录取几率就大很多了。还有一个历史专业。就历史专业来说,世界史比中国史要容易点儿,正因为都是中国人,所以中国史考试的深度明显要比世界史更深。中国史录取率极高的专业像陕师大,社科院等都是不错的院校。世界史录取率高的好学校不多,人大还是很不错的。哲学专业。哲学专业将来的就业难度比历史还要困难许多,毕竟文科类专业几十年来就业趋势一直比较惨淡,而哲学更是文科类专业中的就业困难户,所以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务必要小心了,除非你能继续深造,不然仅仅为了一纸文凭让自己毕业后失业也是悲催的事情。采矿类专业。此类专业就业根本不成问题,而且工资待遇要普遍高上不少,不过常年在外搞研究四处漂泊却是一大就业弊端。还有一点就是专业课偏难,但录取率较高。如果有学生以高薪就业为前提,此类专业是不错的选择。文物与博物馆类专业。非常冷门的专业,就业趋势在中小城市十分惨淡,只能寄希望于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找个博物馆或者文化局之类的工作。而一线大城市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不错的,拍卖公司、收藏公司等许多职位的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关于录取率,单独招生(研究生校企合作)可能是录取率最高的的研究生,单独招生就是单独试卷、单独划线、单独录取。某某高校2021年研究生单独招生基本就是1:1进入了考试,所以录取率近100%。

考研选择学校时,211好还是双非名校好?

何其下邪
谈玄
肯定985211最好啊,如果不行选其中一个也好但是得量力而为

我想考研,但面对那么多学校,我该用什么方法选择?

或谓之实
非命
这是困扰很多研友的问题,因为考研第一步就是要先确定好学校。那要如何确定考研学校?第一、确定报考专业因为报考专业会直接影响报考的学校的选择。在这温馨提醒大家,如果不是对本专业彻底失望或失去兴趣,或者觉得本科的专业没前途,最好不要随意跨专业报考,毕竟跨专业报考难度较大。还有一种情况,是可以跨专业报考,就是报考相近的专业。比如,学会计学、或学经济学的报考金融专业;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或电子信息工程的,报考自动化专业等,这些专业相近,专业课上有交叉重叠,跨专业难度相对小一些。第二、确定报考学校档次根据自己的实力,综合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切忌盲目。比如你是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建议报考211工程或普通的985大学,报考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这种风险很大,一来竞争太激烈,二来这些学校部分老师可能会对第一学历有要求。比如是211工程或985的大学,同等条件下,建议首选本校,或者选择比自己学校稍高层次的大学,专业上水平更高,就业前景更好的大学。第三、确定报考城市。大学是具有城市属性,城市经济越发达,大学也会随之跟着快速发展。这在我国大学历史上已经有许多案例,典型的如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还有地理位置不佳的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985大学。建议在城市选择上,决定以后在哪工作,就选择在当地或周边的大学。同等条件下,优选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或北上广等大城市。

考研德话,在院校选择及专业选择方面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其寒凝冰
乖乖女
你好,文都网校考研( wene  )为您服务。  一、考研目标  可以说专业和性格都是确定你的方向的问题,学校是决定你能不能考上的问题,同样一个专业,全国那么多学校开设,他的难度可大可小,所以定学校关键看成功率,建议考生以自己的实力是衡量专业,不要好高骛远。帮帮指出,考生在专业选好后,可以针对性的选择学校,而且要考虑是否符合考研目标。  考生在考研中一般会存在这样的心态:一种是必须考上好专业好学校的;另外一种是只要能考上就行的。前者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而后者则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概率。所以考生必须首先明确自己要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然后在根据各招生单位提供的有效信息来进行综合比较,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学校。  对于考研院校选择首先应考虑该院校是否有目标专业,以及目标专业的强弱等。事实上,院校与专业的搭配选择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讲,名校名专业考取的难度很大,就业前景很好;名校一般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小,就业前景也很好;一般院校名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大,就业较好;一般院校一般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小,就业前景一般;同学们可以参考这些特点,灵活的选择。  同时,考生在选择学校时,要对自己专业进行全国索引,了解它们的排名情况再行定夺。热门专业普通学校,热门学校普通专业都可以多加考虑,毕竟名校毕业后可以凭借它的名声来打响第一炮。相对看来,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是挑战系数最高的,也是最困难的。同时,该学校该专业的导师构成也要考虑在内,导师的教育背景、学术方向、科研成就、为人作风等都与学生日后的学业甚至就业前途息息相关,那么考生在选择学校时就要多加一份关注。  二、城市地域  考研专业确定之后,同学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结合"城市"选学校。在选学校的时候为什么要考虑"城市"的因素呢?有两个原因:第一,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帮帮发现70%的研究生就业是选择本地就业,因此在报考的时候就要认真思考自己毕业之后是否想留在高校所在地工作。  第二,每个城市的高校培养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打上当地的烙印,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以及特点,因此当地研招办对于当地的生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当然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钟情的区域,很多考生会选择到一线城市读研,他们认为,大城市上学可以开拓眼界,学到知识,还可以感受大城市各种前卫的东西,同时211院校和985院校确实较多集中于大城市。  对此帮帮表示,学校所处区域关系着考生就读期间接触的平台和视界还有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当然并不是鼓励大家一窝蜂的挤在一线城市,也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和发展前景等综合考虑,还是那句话,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三、院校竞争  各招生单位的招生自主权很大,因此必须详细了解:第一是看招生单位的录取分数线,是高于还是低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第二是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数。第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的录取比例,了解竞争的激烈程度。数据应该尽量往前多收集几年,有助于看出某种趋势。通过对比,确认选择哪个学校对自身有利。  同时在择校中考生还应考虑院校的招生人数,研究生招生人数一般由计划内和计划外构成,而计划内学生又分为免试保送生和统考生。另一种情况,一些学校的有些专业可能往年招生,今年不招,也可能有些学校以前没有这个专业,而近年新增。因此,学生们要多搜集预报考专业相关学校的内部信息,探清招生人数中的实际外部招生名额,勿将一腔热血化为乌有。  四、个人水平  很多考生都有一种"名校情结",对知名高等院校抱有的一种带有强烈偏爱的主观意愿和报考倾向。无论从学校的硬件条件还是软件环境来看都具有相当实力的高校,它们对考生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由于报考人数众多,竞争也非常激烈。考生要明白,考研不容易,读研的机会成本很高,一定要选一个能够实现个人抱负的大学,这样备考也有动力,读研也有激情。  帮帮认为,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建立在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所以建议大家对于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结合预报学校、城市的客观现实冷静剖析,全方位考虑,争取做出最理想、最理性的选择。  五、院校文化及资源  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大方向来说往往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小方面来说学术氛围浓不浓都是关系到我们的发展的。就像清华被誉为理工的天地,而北大是文综的圣殿一样,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质,个人的文化素养。  同时学校的图书资源,研究资源,导师资源等资源同样重要,当然导师选择也很重要,找对导师求学才更省力。或许因为某个知名导师跟自己所想研究的方向或兴趣是一致的,所以要报考其他院校和专业,这也是可能的。导师的重要性不在于学术本身,而在于他能为考生自己的学术之路提供大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