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哪个专业好

纳甲
柜里孩
其实说排名,很多人都是有很多的意见的,比如某学校怎么能排在这里呢,某学校明明很好,怎么排在后面了呢?可以说排名就是一个缩影。网页链接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电气与电子类、机械制造类、土木建筑类、护理医学类等专业是非常好就业的专业,当然处在21世纪这样一个数字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类、电商外贸类专业也是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同时还有传统的经管、金融类专业也是就业前景非常好的专业。女生在选专业的时候尽量还是避开偏男性化的专业,比如电气电子类、机械土木建筑类、计算机类。最好选一些经济管理类、金融类、医学类、教育类的专业。男生的话相反学金融、会计、医学等女少男多的专业反而很吃香。不过之前有篇文章说了赚钱的六个专业,其实不管是什么专业也好,都会有很多赚钱的人,也会有很多人不赚钱,为什么要考研?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增长?因为不管什么行业,你不仅要有学历,还要有能力。有人说学医不好,但是如果都不学医谁来救死扶伤?有人说会计不赚钱,如果没人学会计,公司的财务如何运转?不管什么专业,什么行业,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你不努力,你就会成为被淘汰的那个。

教育学考研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

堪坏得之
梦游症
就业前景 不管是哪个专业 还是教育学的具体专业 她都有好与不好之分但是 这个行业很好 自身不是很好也是不行的但是就教育学专业来说 前景整体都是很不错的 具体到专业的话 肯定也是要结合国家政策方面大势所趋像比较火的学前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以及农村教育也是很不错的!天道酬勤 更重要的是自己有意向从事教育 那就做好当下!

适合考研女生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有哪些

贝多芬
归故里
一、教师优势:教师专业是一个相对较好的专业,很多女孩子毕业都比较喜欢从事教育行业,以教书育人为目的,是一个当前社会崇尚并且充满极大社会责任感的行业。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农村,现在的人们都很重视教育,所以选择教师专业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劣势:相对现在的教师专业的就业来说,教师人才太多,入职教师门槛很高,要求也是很大。所以相对教师专业很多是望而生畏的专业!二、护士优势:相对女孩子来说护士专业也许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护士专业入职门槛比较低。而且全国各地,大小医院护士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岗位,很多崇尚白衣天使的女孩子当然乐于从事护士的行业!劣势:由于护士入职门槛较低,相对薪资水平也是比较低的!而其相对护士专业来说可能对于人生规划比较窄,可能这一辈子都是从事护士了。最后护士经常加班,作息时间不规律,加班强度大,习惯作息时间正常的女孩子需要慎重考虑了。三、计算机优势:计算机专业相对近十年在来说当然是就业前景不错的专业,因此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就业还都不错。劣势:对于女孩子来说,从事计算机专业可能很难从事长期的项目开发,毕竟项目开发,写程序都是需要太多的精力和体力,一般人是吃不了这个苦的!女孩子学计算机专业就算做,也是从事简单的计算机操作的岗位就业。而且随着计算机人才的增加,这个行业的风光已经不再。四、人事行政优势:人事行政专业,是一个女孩子比较合适的专业,入职门槛比较低,只要通过短期的培训,一般什么专业都可以从事人是行政的岗位。劣势:由于门槛低,相对来说当然薪资就是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了,而且这个岗位的工作一般都比较繁杂琐碎。没有耐心的女孩子需要注意了。

考研哪个专业最好考,就业率最高呀?

祛箧第十
意境
每年考研的时候很多的考生都在纠结,到底选择什么院校什么专业,那面对这么多战友们,我们该如何选择,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呢。那么有哪些相对来说容易考的一些专业呢。 首先就是教育类专业。这几年国家对于教育这一块还是比较重视的,所以其实现在教育类的硕士也是在扩招中,那么对比起其他专业的话,其实教育类的专业考试的话难度会比较大,还有就是教育类专业其实复试要求稍微没有那么严格,如果有跨专业的学生选择这个专业的话其实入门也会简单一点,专业课不会很多,前进也是蛮不错的,可以去重点中学里面当老师。第二个就是会计类的了。会计的话这几年算是一个大热门了,因为我们现在会计的稀缺性还是比较大的,上升空间其实不是很大,但是需要更加专业的会计师人才。所以很多人为了突破,就会考研。专硕初试的话是不需要考专业课的,所以其实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第三个就是农业了,其实这个专业的话稍微冷门一点点,很多学生的话呢,基本上看到农业就不想考虑,很多985的大学还降分录取呢,但是很多大学还是不想要报。其实农业确实比较冷门一点,大家都会认为你这个专业稍微冷门,所以就没什么人报名,但是录取几率就大很多了。还有一个历史专业。就历史专业来说,世界史比中国史要容易点儿,正因为都是中国人,所以中国史考试的深度明显要比世界史更深。中国史录取率极高的专业像陕师大,社科院等都是不错的院校。世界史录取率高的好学校不多,人大还是很不错的。哲学专业。哲学专业将来的就业难度比历史还要困难许多,毕竟文科类专业几十年来就业趋势一直比较惨淡,而哲学更是文科类专业中的就业困难户,所以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务必要小心了,除非你能继续深造,不然仅仅为了一纸文凭让自己毕业后失业也是悲催的事情。采矿类专业。此类专业就业根本不成问题,而且工资待遇要普遍高上不少,不过常年在外搞研究四处漂泊却是一大就业弊端。还有一点就是专业课偏难,但录取率较高。如果有学生以高薪就业为前提,此类专业是不错的选择。文物与博物馆类专业。非常冷门的专业,就业趋势在中小城市十分惨淡,只能寄希望于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找个博物馆或者文化局之类的工作。而一线大城市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不错的,拍卖公司、收藏公司等许多职位的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关于录取率,单独招生(研究生校企合作)可能是录取率最高的的研究生,单独招生就是单独试卷、单独划线、单独录取。某某高校2021年研究生单独招生基本就是1:1进入了考试,所以录取率近100%。在线客服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官方咨询考试动态考试大纲真题密卷成绩查询

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前景好,收入高的专业有哪些?

梦千年
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前景好,收入高的专业有哪些?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实学计算机专业的话,真的是一个非常有前途和前景的专业,而且相关的毕业生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找工作都不难。但是没有人不想自己以后会越来越好,所以这个专业考研毕业后收入会更高!  2、软件工程——这同样也是一个计算机类的专业,不过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不过软件工程这个专业在计算机类专业中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是最高的,也因此个人比较推荐理科生包括这类专业;  3、交通运输工程——前期是国内开设这类专业的院校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其实基层的人才并不算特别紧缺。现在缺少的就是能够从事交通运输组织、决策、生产与管理经营的高级技术人才,所以学历越高发展越好;  4、生物学专业——生物学类专业中,生物学属于理学类专业。这类专业其实大家都知道专业前景是十分好的。奈何现在的毕业生报考就业方面还是不算特别好,所以这个专业是最建议大家去考研深造,学历高才好就业;  5、土木工程——其实选择这个专业考不考研主要还是看未来想要发展的方向,如果想要走学术的角度就必须考研。毕竟想要进好一些的单位就录入时设计院之类的地方,最低标准就是硕士,所以逼不得已都要考研;  6、通信工程——很多人报考通信工程就是冲着就业率高这个招牌来的,不过这个专业也要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来决定,想当老师就要读博,但是如果想要好就业的话,读个硕士毕业是最好就业的,本科阶段竞争力太大;  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这个专业,如果未来真的一门心思要在这个行业发展的话,早晚都是要考研的。想要进一步学习发展,这个专业考研是很有必要的。更俗气一点,想要有晋升拿高收入,不考都不行;  8、工程力学——大学报考力学类专业考研方面选择面比较广,不过考本专业会好考一些。但是不管是转土木、机械、建筑等都是很适合的。一般来说这类专业能学好的话,学其他的专业难度会小很多

现在考研考什么专业就业前途好?

夔谓铉曰
小艾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教育学原理: 1.《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4. 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5. 鲁杰:《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外教育史: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4.的王炳照等编写的《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袁振国主编:《中外教育史》 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教育分支学科丛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 2.《认知教学心理学》吴庆麟,上海科技出版社; 3.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新印第2版李伯黍、燕国材 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育心理学》5.冯中良、武新春等编著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 1.裴娣娜:《教育科研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2.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华师大); 3.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5.上海教育出版社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2007 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2007 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1)I.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 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三、试卷考查各部分内容分值(一) 必答题为 270 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 100 分 中外教育史 100 分 教育心理学 40 分 教育研究方法 30 分(二)必选题为 30 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 I 道试题考查教育心理学 的内容,第 II 道试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 I 道试题的成绩 计人总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4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90 分 辨析题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简答题 6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90 分 分析论述题 3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90 分Ⅲ.考查范围 2007 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2)-教育学原理1.正确识记教育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概念,准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2.能够把握当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和教育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的现实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二) 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1.“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 西方国家中“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中国历史上“教育学”概念的出现与发展。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教育学的萌芽;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20 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3.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四)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1.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2.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3.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定义1.“教育”的词源 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2.教育的定义 中国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西方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二)教育的构成要素1. 关于教育构成要素的诸种观点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三)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本质问题2.教育本质的论争3.教育本质讨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四)教育的发展历程1.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2.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3.文化传统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4.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4.教育的人口功能(三)教育与现代化1.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教育现代化的内容。2.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1982 年的“战略重点之一”;1987 年的“突出战略位置”;1992 年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995年的“科教兴国”战略;1997 年的“优先发展战略”;2002 年的“实施优先发展战略”。3.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 育创新。四、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一)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1. 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2.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智力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等。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的定义;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的内涵;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4.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的内涵;个体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五、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2.教育目的的作用3.教育目的的类型 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4.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渊源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3.马克思主义论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社会条件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当代教育实践(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3.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六、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概述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2.学制确立的依据(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制及其改革1. 1951 年的学制2. 1958 年的学制改革3.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体制改革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 年《国务院关 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七、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1.课程的定义及其不同观点2.课程理论流派 经验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后现代主 义课程论。(二)课程类型1.课程类型的概念2.主要的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课程的组织与实施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特征;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2.课程内容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其他课程资源。3.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4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及其意义;课程评价的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型;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四)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影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 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2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八、教学(一)教学概述1.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2.教学的意义3.教学的主要任务(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1.教学理论概述 教学理论的概念;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的区别;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三)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概述 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矛盾。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四)教学模式1.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 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3 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五)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 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六)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2 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 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七)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的概念及意义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九、德育(一)德育概述1.德育的概念与意义2.德育的任务和内容(二)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概述 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的要素。2.德育过程规律(三)德育原则、方法和途径1 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2.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的概念;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方法。3.德育途径(四)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1.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背景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3.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十、教师与学生(一)教师1.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的概念;教师的地位;教师的作用。2.教师的职责和角色3.教师的专业素质4.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教师资格制度。(二)学生1.学生的基本属性2.学生的社会地位 学生的权利;学生的义务。3.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的特点;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2007 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3)-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 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2.认真阅读有关中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实施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 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3.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揭示特点与规 律,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一、中国古代教育(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教育起源与学校萌芽的传说2.西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3.“六艺”教育(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私人讲学的兴起2.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3.齐国的樱下学宫4.孔丘的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论教学内容;论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论教师。5.孟轲的教育思想 孟柯与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6.荀况的教育思想“六经”传人;“性恶论”与教育作用;培养“大儒”的教育目的;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 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教师。7.墨家的教育思想“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以科技和思 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8.道家的教育思想 老庄对社会文明的批判;“人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9.法家的教育思想 倡导“耕战”的学派;“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 为师”。10.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中庸》;《学记》;《乐记》。(三)儒学独尊与读书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1.“独尊儒术”2.兴办太学3.建立察举制度4.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5.王充的教育思想 对己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1.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的确立;中央官学体系完备;地方官学与私 学发展。2.科举制度建立 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 的影响3.中外教育交流开展4.韩愈的教育思想 振兴儒学的卫道者;“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思想;论尊师重道。(五)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1.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学校教育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兴文教”政策;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苏湖教法”。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精神;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沽经精舍、 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3.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与种类;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4.朱熹与理学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 子读书法”。5.王守仁与心学教育思想 王守仁与“阳明学派”;“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六经皆史” 与教学内容;论儿童教育。(六)早期启蒙教育思想的产生1.早期启蒙教育思想2.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实德实才”的教育目的;“实行”的教学方法;“六斋”与“实学”教 育内容。二、中国近代教育(一)洋务教育的兴起与近代教育的起步1.封建教育的衰败与改革派的教育主张2.教会学校的举办3.洋务学堂的兴办 洋务学堂的举办与类别;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4.留学教育的起步 幼童留美;派遣留欧。5.“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与张之洞的《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二)普及教育思想的提出与近代学制的建立1.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2. 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发行报刊;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 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5.严复的教育思想“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6.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学制的初步建立“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行政体制;制定教育宗 旨。(三)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的建立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2.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3.蔡元培与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4 二新文化运动与教育变革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观念变革;新文化运动与教育改革。5.新文化运动时期和 20 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收回教 育权运动。6. 1922 年“新学制”三、中国现代教育(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党化主义”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3.学校教育发展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战时期的学校西迁4.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加强 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卜学生的军训。(二)新民主主义教育实践1.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思想;论教育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2.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钊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3.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抗大”。4.群众教育5.普通教育 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6.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三)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1.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2.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3.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4.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四、外国古代教育(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2.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3.古代印度的教育 婆罗门时期的教育;佛教教育。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二)古希腊教育1.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2 古典时代的教育“智者”的教育活动;“智者派”的教育贡献。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苏格拉底方法”。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习即回忆”;《理想国》中的教育观。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灵魂论与教育;教育作用论。(三)古罗马教育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2. 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四)西欧中世纪教育1.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1.拜占廷的教育2. 阿拉伯的教育3.拜占廷和阿拉伯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五、外国近代教育(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1.人文主义教育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 主张;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3.耶酥会与天主教教育(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1.英国近代教育制度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培根、洛克、斯宾塞、赫胥黎等论教育。2.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涂尔干等论教育;法国大革命时期的 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3.德国近代教育制度教育概况;教育思想:康德、费希特、第斯多惠等论教育。4.俄国近代教育制度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论教育。5.美国近代教育制度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贺拉斯·曼论教育。6.日本近代教育制度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福泽谕吉论教育。(三)西欧近代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论学年制和班级授 课制;论教学原则;论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思想。2.卢梭的教育思想 论人的天性;自然教育理论;公民教育理论。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的思想。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伦理学的主要内容;赫尔巴特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赫尔 巴特的课程理论;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理论。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对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批判,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论教育与社会生产,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 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六、外国现代教育(一)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1.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梅伊曼、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2.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进步主义教育实验: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 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1.英国教育的发展《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 ;《1944 年教育法》;“罗宾斯原则”;“开放大学”;《雷沃休姆报告》;《1988 年教育改革法》。2.法国教育的发展 进一步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统一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中学课程的改革;《阿斯蒂埃法》 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高等教育方向指 导法》(《富尔法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课程宪章》。3.德国教育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纳粹德国时期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的倒退;《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高等学校总纲法》。4.美国教育的发展 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计划;初级学院运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一休斯法案));《国防教育法》;20 世纪60 年代的教育改革;20 世纪 70 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返回基础;20 世纪 80-90 年 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5.日本教育的发展20 世纪初期至 20 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救语》、《大学令》;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 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 世纪70-80 年代的教育改革。6.苏联教育的发展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统一劳动学校规程》;20 世纪 20 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 改革实验:“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学法”;20 世纪 30 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 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958 年的教育改革、1966 年的教育改革、俄罗斯的教育改革;苏联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的教育学说、赞科 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三)现代欧美教育思潮1.杜威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的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2.改造主义教育3.要素主义教育4.永恒主义教育5.新托马斯主义教育6.存在主义教育7. 新行为主义教育8.结构主义教育9.分析教育哲学10.终身教育思潮11.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2007 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4)-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实验事实,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2.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 实际问题。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二、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2.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3.那就要看你在所学专业里的情况了,看你适合那个了如果是混文凭那哪个专业都没啥前景反之,你也会说

考研:哪个就业形势更好

蛇杀手
盛以荚衍
一、从就业角度看,考研考什么专业比较好1.金融学专业——很有“钱”途的专业金融学是一门和财富打交道的学科,其就业前景非常好。考生除了可以选择传统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行业,还可以选择财务、审计、评估、企业融资、担保、信托等细分行业。金融专业对英语和数学的要求颇高,要想选择这个专业,考生需在英语和数学方面下苦功,同时专业课的分数也要达到120以上。这样才能有望过关。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科技时代的宠儿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谓是时代的宠儿,上到宇宙空间的开发,下到人们离不开的手机,无不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广泛,大到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小到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教育部门及企业,都需要该专业高质量的技术人才。3.外语专业——就业队伍中一支独秀近年来,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率非常高,几乎达到了100%。为什么外语这么火热呢?原因有三:第1是经济国际化,中国不仅走出去了,其他国家还走进来了,这就需要很多的翻译人才;第二是国际赛事在我国举办的越来越多,不仅官方需要办事人员,就连一些游客也需要翻译;第三就是出国热,现在国人经常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据报道,到2020年我国每年出国人次将达到13亿。4.建筑学专业——文武双全的艺术家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毕业生是武能工地搬砖头,文能墨室画中屋,可谓是文武双全的艺术家。建筑学的就业面也非常广,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幕墙设计、结构师、工程监理等,只要跟建筑扯上关系的都可就业。而且近几年随着海外工程的开发,建筑师输出也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就业途径。5.新闻学专业——新媒体成就的第二春随着传统媒体近年来的衰弱,新闻行业的就业前景很不乐观,但是,近两年新媒体铺天盖地的袭来,又让新闻专业遇到了第二春。新闻学细分的话有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网络等方面,几乎涉及了文化行业的各个领域。

跨专业考研毕业后 和本科毕业后哪个就业前景好一些?研究生找工作比...

微乎其微
神人
跨专业读研究生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个专业而且这个专业就业比较好的话还可以,如果只是一般的大学研究生出来找工作不一定就比本科生好找,在学历上是有优势一些但同样的专业要求就要对口了,不然你研究生出来找一个不对口的专业其实和本科生没什么区别,这要看学校和专业选择了。学历上有优势真找未必就业前景吗,一看学校,名声硬不硬。二看专业强不强

教育学哪个专业考研就业前景较好

而本无形
孝哉
教育学原理(专业代码040101)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基本问题、比如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问题、教育的本质与功能问题、教育体制创新问题、受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制建设问题等等。其中既有教育学原理传统的理论领域,也有近年来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新开拓的领域。主要研究方向:1、教育基本理论方向教育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教育理论问题。主要研究教育的发展规律、元教育学、教育与人之间的关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当代教育热点和问题、教育改革于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理论的比较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等。2、教育哲学方向教育哲学是多以一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学科,原本科哲学专业的学生再选择这个专业比较好。注重对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哲学考察研究,着重探讨在社会转型条件下教育的目的、任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中国传统教育的哲学思想,以及对西方教育哲学思想的借鉴和批判。3、教育文化学方向教育文化学是以人类的教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多角度地透视并理解人类的教育活动,重点是在深入诠释教育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比如研究不同国家教育观念里各自体现什么样的文化传统,教育制度中体现一国怎样的教育文化等。4、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学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同时,注重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学校发展与定位研究,区域教育规划研究等。如关于义务教育管理与资源配置的研究,关于高等学校定位研究,对学校管理与规划的研究。5、教育政治学方向教育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着重探讨教育与政治的区别和联系及二者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在国内的研究一般包括:教育与政治的基本关系、教育与政治主体及其行为的各种关系、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国际化与国际政治的关系等。6、教育法学方向教育法学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如何用法律规定一切教育中权利与义务问题,主要集中在研究教育法的制定、实施与完善。7、教育社会学方向教育社会学以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主题: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化过程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自身的结构和组织、教育分流研究等。8、教育人类学方向教育人类学是指用人类学的概念、理论、观点和方法,描述、解释教育现象的应用性学科,旨在提示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9、德育原理方向(含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主要研究对公民整体或个人怎样进行有效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比如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在私人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中的道德意识,揭示当前学校德育中出现的众多问题。10、家庭教育方向专门以父母对子女进行的教育为研究对象,揭示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提供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就业前景与方向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但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学原理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书行业。就业方向: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综合文科师资、高等教育人文教育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文秘、专业技术与管理等1、普通高校这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的主要的去向,但现在硕士生进高校越来越难,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学历,所以想考这些方向的研究生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读博士的准备了。2、中小学校现在全国中小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具有较强教育理论素养的人才特别缺乏,而且随着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比较稳定,越来越多教育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校,今年还出现了南京某中学几百个硕士竞争两个岗位的现象。3、出版社、报社出版社、报社尤其是和教育相关的出版社和报社也是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去处,主要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4、政府单位还有一些毕业生毕业后参加公务员 考试进入了教育行政单位,但要求教育类专业的公务员 招考很少,想当公务员 的同学可以努力一把,但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竞争的激烈程度会超乎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