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的通过率是多少?

鼓角角动
不多辟异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2017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01万,较2016年177万,增长13.6%,其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显。在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高校毕业生数量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就业压力依然是影响考研人群报考的首要原因。研究生报名选择院校依旧热衷于名校,专业选择上,工商管理、会计、法律、金融选择较多,远超其他专业报名人数。在赴美留学的专业选择上商业、管理占比较高,接近30%,与国内如出一辙。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每年研究生考试中"弃考族"也占不小比重,弃考率约在10%-20%之间,显然,高弃考率反映了考生的迷茫与盲目。从2014年起,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留校限额取消,名校及优质专业推免生比例逐年攀升,在高校推免生的比例中,985,特别是C9高校的推免生比例远超其他高校,在院系或专业推免生比例中,大量国家重点专业学科推免生比例接近九成,甚至100%,远超教育部规定水平。高校尤其是名校对于推免生普遍持积极态度,但与高校评价对立的是,近70%受调查学生对推免政策持反对态度。在"双一流"建设影响下,高校学位授权点大幅调整,突出重点学科导向鲜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25个省市的175所高校主动撤销了576个学位点,其中绝大部分是985与211高校,地方院校屈指可数,显示出优秀大学在迅速收缩战线,试图聚焦资源争取双一流。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致研究生报名人数创新高1.1 研究生报名人数大涨,增幅为13.6%根据教育部数据,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177万,比2015年增加12.1万人,增幅7.3%,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后(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导致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达到201万,增幅为13.6%。其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显,北京、江西报考人数占比达到13.1%、10.7%。数据来源:教育部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起连续两年下跌,到2016年止跌回升。数据来源:教育部20年来,受经济、就业等因素影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增长率在2008年、2014年、2015年分别出现负增长,其中以2008年波动最大。2016年报名增长率出现反弹,达到7.3%。数据来源:教育部近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竞争度、录取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1998年报录比在4.8:1,到2009年达到近年最低值2.8:1,从2014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两年下降,但招生计划并未减少,2015年报录比再次低于3:1,达到2.9:1。1.1.1全国多地报名人数呈大幅上升趋势 非全日制占比明显自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出现反弹后,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上升,多个省市报名人数激增,北京、江苏、辽宁等地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幅均超过20%。 2017年全国报考北京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考生为28.9万人(不含推免生),比2016年增加18.9%。在京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106,155人,较2016年增长20.8%。2017年在报考北京市研究生招生单位考生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为37,949人,占13.1%。2017年江西省考研报名人数达到52,125人,比上一年的43,982人增加了8143人,增长18.51%。报名考生中,普通高校应届本科生32,645人,占62.63%;其他考生19,480人,占37.37%。在2017年江西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中,其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550人,占10.65%。2017年黑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67189人,比2016年增加了10544人,增幅为18.6%。为黑龙江省历年来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年。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40189人,占报考总人数的59.8%,非应届本科毕业生27000人,占报考总人数的40.2%。在2017年黑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中,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6289人,占比9.4%。2017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144,839人,比2016年增加28,803人,增幅24.82%,其中往届生增加16,375人,增幅37.62%。。2017年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84460人,比2016年增加14200人,增幅为20.2%。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为52341人,占报考总人数的62%。其中沈阳、大连、锦州等地区的考生人数已大幅度超过本地区普通高考的报名人数。2017年河南省硕士研究生报名确认考生15.66万人,比去年增加2.07万人,增幅15.2%,报考人数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请问每年考研的录取率一般是多少?考研中的面试一般都考核哪些内容?

实者伦矣
索香
每年不太一样一般工科类要比文科类低那么十来分 至于卡人那得看报考人数了,就你一人报谁都不会卡了吗口语吗~个人觉得不太难都是一般内容考研都是有最低分数线的 如果因为一门没达线就像我第一次考那样就惨了 呵呵 once again英语有六~平时在注意点口语就行拉 问题不大了这样根据你所报考的专业所招收的人数来判断,复核时考专业课还有英语。

大学里考研录取率是怎样的一般

当我昏乎
穿越侠
你好,一般国内各重点高校的考验录取率都公布在其招生就业网站上,你登录学校网站然后查看招生网站上面研究生招生链接里就可以看见. 一般,各专业录取率都有的.通常公布最近2年的录取名额和录取率.

研究生录取比例

斑夏
给我钱
听我们老师说,考研过程很难,能把所有课程都考完就基本能考上,其实很多人报了名却没有恒心,所以比例很低。我们学校去年是28/100.

考研 或考公务员的录取比例是多少?

大有径庭
城市化
考研录取比例是60%多,公务员的录取比例是5%左右! 公务员相关信息,请关注四川中公教育网站 http://sc.offcn.com

全国考研升学率是多少?

迟暮
慧文
今年200多万考研,最终录取65万,大概20%左右;全国每年900多万人参加高考,700多万专科以上,300多万本科,近几年差不多170多万左右考研,最终录取50万。也就是近六分之一的本科生都读了研。

关于考研录取比例 下面几个学校的专业研究生往年录取比例 近3或4年的

预言者
没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能有个官方统计数据可以参考下,如果没有,建议大可不必如此迷茫。本人是中国农业大学论坛/天地农大BBS管理员,以下是给农大考生就这个问题的答疑,你也看看,都是一样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关于农大所谓的“录报比”》 大家衡量一个专业考取难易的标准是录报比,其实这个数据参考意义不是很大,这个比例是录取人数/报名人数。考研招生不是按照比例录取,招生有计划,学校的师资、硬件资源都是固定的,每个导师带几个研究生都是固定的。录取人数是固定的,变数是报名人数。 第一,报考人数:完整考下来的人数 <考试人数<报考人数。考过研的同学的清楚,考场里会有很多空位,因为研究生录取不仅要求总分还有单科成绩最低限制,如果某一门没考好,过不了资格线,继续考就没有意义了,所以随着考试的进行,空位越来越多,完整考下来的仅仅是一个比例(陪太子读书的得有10-15%的比例,与下面数字相加,再对照录取人数/复试人数=5/6至2/3(复试人数按招生计划的1.2-1.5倍参加复试),其实考上的机会是很大的。 第二,对于自主划线院校,每年都有复试资格线,达到资格线才可进入复试,才有机会录取。这个复试资格线线会参考考生总体绩、往年复试线以及国家线等划定,即使报考人数低于招生计划,学校也不会自降身价不管成绩多低也录取,多数学院接受调剂,也就是说录取的不完全是报考本校的考生,还有其他学校调剂的高分考生,不少学院的部分专业也接受学科相近专业的校内和院内调剂,尤其是对于普通院校,大多是接受调剂的。所以这个报名人数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了。 第三、本人主张参考历年复试资格线,合理安排各学科考试成绩目标。这个数据本人一向没什么兴趣,仅仅做个参考还可以。哦 谢谢都不是211.。建议考个211.。要不然就像中医本科跑保险去了。。我觉得那种会比较难考 是不是这样? 表示我是菜鸟 请指教

全国每年考研的总录取率大概是多少啊?

大公调曰
30%左右吧,不太清楚。具体你可以去看那个全国考研的

考研报录比多少正常

不际之际
红土地
全国各院校历年考研报录比定义报录比是指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比如考研报录比5比1是五个人报名只能录取一个人。1、考前阶段:考试前的报录比是指报考的人数和拟录取人数的比例,因此报录比可以小于12、考后阶段:考试后的报录比是指实际报考的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作用报录比的高低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专业或岗位的好坏。因为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决定报录比,比如个人喜好,学校或其他企事业单位所在城市等。可以帮助考生了解院校报考人数、拟录取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之间的比例。了解院校报录比信息,可以在考生选择院校时起到相应参考作用。考研大致要经过以下过程。  一、联系学校  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  二、考研报名  考研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网上报名一般在每年的10月,现场报名确认在每年11月三、考研初试  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  四、考研复试  考研复试是考生在通过初试的基础上,对考生业务水平和实际能力的进一步考察。考研复试关系到研究生是否能最终入选,是最后一道程序,因此在考研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考研调剂  考生如果符合复试条件而不能在第一志愿院校参加复试的,考生档案应送至第二志愿院校或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