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求历史考研专题总结

如愚
野心勃勃
历史学考研论坛上分享的资料中用,可以下载下来看看,起着纲领性作用,具体还是参照课本。还可以看看仝晰纲的《历年真题详解》,这本书不错目前最好的就是 仝晰纲的 历史学基础(俗称大本)

历史考研都考什么

玉观音
出乎形哉
历史学考研考试科目如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俄语、日语、德语任一门  ③历史学专业课基础综合拓展资料:历史学考研介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历史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应具备掌握历史学专业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与才能,毕业学生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事业单位与组织机构从事相关的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从事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应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水平。

历史考研都有哪些专业可考

大剑
进乎技矣
答: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历史学专业从2007年改为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科目为:政治、外国语、历史学基础三门。思想政治理论(上午8:30——11:30)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外国语(下午14:00——17:00)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80分钟,根据考的不同语种,考试内容也有所差别,一般参加英语考试的最多,英语考试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主要考查词汇及语言运用能力,另外还有俄语和日语,考生可以根据所学外国语语种的不同来选择考试语种。历史学基础(上午8:30——11:30)满分300分  历史学基础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四门基础学科,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历史学研究生(学术型)考试虽然是全国统考,但是教育部并没有指定参考书。以下推荐历史学考研的权威的11本书:1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1.20 7-04-004704-7 2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18.30 7-04-004705-5 3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1.10 7-04-009439-8 4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18.10 7-04-009440-1 5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19.90 7-04-005325-X 6 《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2.90 7-04-005326-8 7 《中国古代史》(上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36.00 7-211-04782-8 8 《中国古代史》(下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27.00 7-211-04783-6 9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华书局 李侃 21.00 7-101-01295-7 10《中国现代史》(上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18.30 7-04-011057-1 11《中国现代史》(下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20.70 7-04-012243-X

考研 历史方面

恋之罪
红豆杉
哈哈,楼主你好,我今年刚刚考上历史的研究生,跨专业,考上的学校是985.同样是应为感兴趣才考的。 报考要求,专科考研学生的身份是,同等学历。你可以上各学校网站查他们对同等学历考生的要求。 具体要求:1,专科毕业有毕业证, 2,毕业两年以上, 3,这个最重要,要求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三条只是部分学校有,比如北大) 4,同等学历考生复试的时候要加试专业课,国家硬性规定。 以我的经历来说,现在历史统考,很多老师对这种形式不满意。所以对跨专业的学生有歧视,不知道你本科学的什么。还有一点考研的时候一般对专科生也有歧视(可能你不爱听,但这是事实)。实际点考虑的话,你不要把目标放到太高,除非你保证初始你能第一名。 历史统考的信息2,3楼说的很清楚。就是那个形式。历史大纲你可以参照09年的。今年的八月份就该出来了估计变化不大。没有参考书目,网上推荐的有一套经典的教材,我们都叫这套教材为11本。具体是 1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1.20 7-04-004704-7 2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18.30 7-04-004705-53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1.10 7-04-009439-84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18.10 7-04-009440-15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19.90 7-04-005325-X6 《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2.90 7-04-005326-87 《中国古代史》(上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36.00 7-211-04782-88 《中国古代史》(下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27.00 7-211-04783-69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华书局 李侃 21.00 7-101-01295-7 10《中国现代史》(上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18.30 7-04-011057-111《中国现代史》(下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20.70 7-04-012243-Xhttp://bbs.freekaoyan.com/forum-149-1.html 这里有电子版本的 但是这些是不够,比如去年的名词解释 德雷福斯事件 11本里面没有,所以你还应该看看其他的历史教材,我考研的时候看了2套。 复习的话,你时间比较充裕,就看教材吧。2年时间看2套教材完全可以了。时间不够的话,有另外的方法得高分,但是基础打不牢。你现在和我当时一样,对考研一无所知,比较迷茫。总结一下:1,你有报考资格,各个学校要求不太一样(主要是看看要不要发表论文),可以去各学校查。还不明白,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上 有各学校老师的在线回答。你可以去看看往年别人的提问。很多提问问的都是报考资格的问题。2,历史学考试 的专业者得天下。专业300分,总分才500了,想有学上尤其是比较好的要注重专业复习。3.学历史的不会怕政治,主要是英语。应为考试要求每科都过线,注意英语的复习。 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给我发站内信息问我。同学要懂一点历史学的基础,你必须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如果连看古文书的耐心都没有,根本不能去做历史研究。所以建议你先想清楚一下,免得后悔。历史又分为8个2级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史学史及史学理论,专门史,考古及博物馆学。历史专业考研分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1991年)两大范围。中国古代史 约30%中国近现代史 约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约20%世界近现代史 约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每个学校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具体你可以看看相关学校的网站。 试卷题型结构:(总分300)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关于历史专业考研

如临
魔唇劫
历史学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分析,本学科研究生毕业后有着较为宽阔的就业门径,既能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也能进入各级党政机关、教育单位、新闻出版和文化事业等部门从事管理和专业工作。 从历史学研究生整体就业范围来看,毕业生的择业面不是很广。但本学科研究生毕业后有着较为宽阔的就业门径,既能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也能进入各级党政机关、教育单位、新闻出版和文化事业等部门从事管理和专业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学的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与长时间的专业知识的积累,该专业毕业生多数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馆等单位任职。而这些单位对应聘者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还是很高的。 1、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该专业研究生去向主要为政府、企业、教学、科研等部门中负责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出版社等。 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文物、考古、博物馆系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目前全国范围内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就业势态。只是前些年的毕业生大都留在北京等中心城市,许多省市文博系统长期得不到相关的毕业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或地区毕业生的需求始终供不应求。 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全国省、市、区各级文物考古研究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各系统的博物馆文化部门,国家及省市机关(公务员),全国各高校(任教),出版部门(编辑、记者)。同时,部分毕业生出国深造,部分毕业生毕业后在相关领域工作。 3、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一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专业,具有跨文、理两大学科的特点,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由中国学者引领世界潮流,长期以来国外学者们难以企及。它是一门理论性强、宏观用途广泛的实证性学科,五十多年以来为国家建设贡献巨大,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该专业就业情况都比较理想,毕业生去向以从事文职为主的企事业单位。 专业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作专题研究等。 4、 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这三个专业的毕业生的择业面看似狭窄,但凭借该专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厚重感,完全可以在媒体的文案策划、企业的企划部门、图书出版界、旅游等岗位或领域闯出一番天地,而不一定限制在研究或教学领域。 主要的就业去向有: (1) 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历史与社会学教师历史教师; (2) 大专院校党校电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师 历史系教师 (3) 博物馆:从事历史研究,博物馆管理其他 (4) 旅游:导游主要是历史文化旅游 (5) 档案管或单位公司档案工作。 (6) 图书馆;从事图书相关工作 (7) 编辑:文字编辑 (8) 政府部门:教育局,政策研究,党史研究室,其他人文岗位 包括革命纪念馆,历史文化遗址管理保护等文化有关工作,以及地方志工作,宗教民族相关工作 (9) 各报纸新闻单位 (10) 进社会科学院系统从事专职的历史研究 5、 专门史 专门史专业的就业选择范围可能相对窄一些。但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专门史专业研究工作,以及中等学校历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也可在行政、经济、文化等部门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文笔好的可从事公关文秘,行政管理等 6、 世界史 世界史专业毕业后能够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科技政策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管理工作以及有关咨询、宣传、编辑和出版工作;国家各类文化、宣传、出版、文博、涉外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在就业形势很严峻的今天,作为一直冷门甚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冷门的历史学类专业就业形势甚为严峻。曾经有一个很著名的历史学者说过“把历史当职业是一种悲哀!”这话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有重大意义的!但如果你仅仅把它作为你谋求功名的一种职业,那对你来说是一种悲哀,因为在历史行业出人头地的人凤毛麟角;对历史学本身也是一种悲哀,因为怀有这样的心态来研究历史的人,不会对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任何贡献。历史学是所有学科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斗争最激烈的一门学科。所以想选择历史专业的考研学子,一定要审慎思考,充分做好思想准备,也许会减少很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煎熬的痛苦。历史学类专业重在思维的训练,如果希望有所造诣,必须深造。

历史考研

惊梦魂
宾退
英语一定要看张剑的那本黄皮儿的真题,另外新东方出的那一系列英语书很不错,我几乎买了一套。背单词还是看星火的,星火的万能作文也很不错。政治现在还没怎么买,可以先翻翻教材吧,熟悉一些基本内容。山东人民出版社 仝晰冈 主编的一本辅导全书是很不错的书,一定要看透了。我觉得上面的考点整理的很全,比较适合应试用。可以根据上面的内容建立一个思维框架,把课本上的东西都理顺了。书多了也压不死人啊,我觉得北师和金圣才的书也是不错的。可以作为参考啊。关键还是自己要根据书建立自己的体系和框架。其实大家用的书都差不多,也没有哪本书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关键的问题是自己如何用的问题,看透、看细、看精华很重要啊。不知楼主考哪个学校啊,加油吧!政治和英语报了辅导班也没用,,就看自己学了。政治参考书最好用任汝芬的,英语把真题做上N遍就OK了,什么资料收视浪费钱。历史课本还是要买的,哪怕是当课外读物的闲书来看,也是有意思的!

历史考研

其动若水
不可亏也
现在准备就可以,跨专业考有点难度。首先,要选择考哪个部分,是世界史还是中国史,仅仅是中学那点东西是不够的,考卷里应该还包括历史要籍或是历史文献部分。据说现在都是综合卷了,你不妨作些真题,看看差距。历史里的热门专业应是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就业还是可以。其次,选择学校,这很重要。教授的水平和学校的学术氛围对于未来的学习非常重要。最后,要有长期抗战的准备,要读博得准备。硕士学历对于未来从事研究和就业,不具有优势。不要想得太乐观,如果真的真的非常喜欢,想从事研究,你就考吧。还有,好的大学,导师还是看成绩的,面试也是考知识面的,不是在哪没根没据,在那侃大山,导师不喜欢很虚,夸夸其谈的学生。特别好考 找好导师就行

考研考历史需要看哪些书啊 最好注明作者出版社 很急

变更易常
去知与故
历史学属于统考专业 教育部统一命题(考古专业 学校单独命题)历史学考的科目有 英语 政治 历史学基础历史学基础包含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当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当代史 还有史学史 历史地理学等学科教育部目前没有指定教材(十一本书肯定不包括这些所有内容 有时间多看看课外书籍)通用的考研教材是各辅导班更具自己经验列出来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传说中的11本 1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3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4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5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6 《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7 《中国古代史》(上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8 《中国古代史》(下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9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华书局 李侃 10《中国现代史》(上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11《中国现代史》(下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一个是是北师大的版本( 淘宝书店或者三人行 博仁等考研辅导机构都有卖)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宁 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相比较而言 两套书各有所长十一本内容较多 版本经典 但是由于作者长时间不做大的修订 部分内容比较滞后 加上内容较多 比较复杂对于时间不足的跨考生看起来难度较大北师大十五期间 北师大受教育部之托编写的教材 体系清晰 内容简洁扼要 适合跨考生备考 不过内容相对少点一般也可以这样组合使用 中国古代史(上下) 朱绍侯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s: 版本问题无所谓 不用刻意追求版本 中国当代史基本上不考 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那本书可以不买 我的建议是 看政治里面的内容或者借高中的历史教科书 过一遍 历史地图册 可买可不买 只是作为参考资料使用 作用并不是太大辅导书: 仝晰纲主编:《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 以及他主编的《历史学名词解释》仝晰纲、刘长林主编:《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 历史学》(“考研直通车”真题解析系列丛书),齐鲁书社如果是用的北师大版本的教材 那么建议必备北师大自己出的三本辅导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历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历史学基础实战练习》以及《模拟真题》各个学校都有推荐书目,到大学网站研究生院去看吧

历史考研需要学什么

猫街
无时无刻
1、多读历史方面的书籍。全面回顾历史知识点。2、就试卷内容而言,近三年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趋于平衡。2007年和2008年,历史试题以政治、经济内容为主,思想文化内容约占总分的10%。3、2009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基本趋于平衡,思想文化内容占总分20%以上。因此,学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全面复习,不能忽视对思想文化内容的复习。4、历史研究生考试试题是关于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因此复习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必须对知识点进行全面分析,如改革运动,要从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性质、意义、影响、评价等方面把握。只有对知识点进行如此全面的分析,才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还需要对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加强基础知识。6、整理和总结知识点,无论是学科班的考生,还是交叉考试历史的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都必须对自己的知识点进行组织和总结。咨询书籍可以作为参考。7、不要买一本咨询书,一劳永逸地背诵。自主整理和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只有整理、总结,才能回答所看到的问题,在考场上获得高分。8、以教科书为基础,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必须多读参考教材。我们要在通读和精读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掌握教科书中的知识点。9、自2007年历史改为全国统考以来,教育部考试中心一直没有指定参考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是很好的参考教材。10、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首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即从时间推移的角度考察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探索历史的发展趋势。11、也就是说,发展相关知识点。例如,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演变,皇权与权力的纷争,国际关系制度的演变,工业革命等等。12、近三年来,考试加强了这方面的考查。2007年的史料分析考察了唐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演变。2009年,它考察了19世纪后建立全球民族国家的四次浪潮。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有必要对知识点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思路。13、其次,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即通过空间扩展,把一个历史现象与其他地区的相似或相反现象同时类比分析,或者把一个历史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综合起来。与同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14、好的。例如,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和60年代的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曾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60年代出现了改革,通过这种横向比较,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认识,把握了宏观的历史观。2007年,我们考察了第一世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5、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扩展资料:1、参考教材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何沁,高等教育出版社2、世界通史:《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现代史》,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学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