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与考博哪个难?

徐谓
感而后应
本科生考博比考研难如果是硕士考博就比较容易了,但要注意博士好考,毕业难

考博跟考研哪个难

寄生灵
劳动节
你好:这里纠正一个概念,研究生包括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是目前我国的最高学历!考博士研究生比考硕士研究生容易。因为考博士都是报考学校自命题,只考两门专业课和一门外语,试题都是报考学校出题,容易复习的。而考硕士,初试国家命题,而且考题有一定烦人难度,再者竞争也激烈,所以硕士比博士难考的。

考研试题与考博试题难度比较,哪个大

北使齐鲁
挥斥八极
首先考博英语有三大特点 即没有考试大纲、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量化的词汇表。这对于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确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最令考生痛苦的事情是,考博英语没有现成的复习资料,每个学校与每个学校的考试试题以及难度极其不同,能找到蛛丝马迹的是每年的考博英语真题,但是考博英语真题很多时候掘地三尺也很难找到或者找全了,有时候即使找到了或者是在淘宝上买到了,却发现是假试题。其次考博要想进入复试,初试的英语必须过线(也有破格录取的,这是幸运当年那所高校报考的人少或是导师实在找不到人了才降分录取,不要抱这种侥幸的心理。)。如果你是应届生,那你在研究生期间的英语有没有落下?有很多考生研究生期间几乎是没怎么接触英语的。如果是这样,你就应该好好复习英语;另外是你现在是不是在职的,平时工作忙的很,很长时间没有也没有机会接触英语了,但上学期间有一些基础,那你需要把它捡起来了。不少考生之所以能如愿考生自己理想的院校,主要是英语比其他同学的分数高,专业课的分数却没有别的同学高。所以这个难度就看出题老师了...没有可比性的

高考难还是考研考博难,最重要的区别在哪里?

呼拉圈
篮板球
你好:自然是考博难了!考研如果是参加全国统考,需要参加全国初试和报考学校的复试,统考试政治、外语、数学是国家出题阅卷,专业课是你报考学校出题阅卷复试是报考学校出题阅卷;考博是报考学校自命题,专业课是你导师出题,外语报考学校的外语学院出题,考博容易抓到复习的重点。但是,考博资格审查很严格,对出身要求的比较明显,考硕对出身要的比考试要宽松的。总之各有特点,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的!

高考,考研和考博的不同难度

命迂
达德
对于有些人来说,都简单。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这几年高考最简单,因为只要你不是排最后的那一批人,基本都能够上大学,觉得难是因为选择太多,在这一次考试里想考清华北大南开复旦,那肯定是很困难的。考研的这一个部分其实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能够在大学里仍然坚持高中学习劲头的人考研失败的,在目前,考研的笔试题目基本都没有那么难,包括英语或者专业课。考博,没考过,我估计考博难度很大点吧来自于丨启道教育考博网丨。问题问的条件不成立。也就没办法回答。而且没有指向性。纯属瞎想。正确提问方式是,我想学什么专业,考研考博难不难?或者我想考哪个大学,高考难不难?

考研考博英语难度哪个难

车魂师
类与不类
考研英语是全国统考,考博是所报考的学校出题,难易不一,但总的说来,考博英语应该难些,尤其是翻译题和阅读题如果你想报考中山大学,最好是能找到该学校的历年试题,有针对性的话应该好考些

高考,考研,考博,谁最难?

吉藏
大耳窿
考研、考博并不比高考容易,高校普遍扩招,而研究生招生人数是很有限的

如何度过我的研究生博士生活--一位研究生导师的肺腑之言(转)

法国版
人欲
  其实我以前也根本没读过原文,也看不懂。这儿有个好办法:找一本中文经典的书籍,仅看某一节你感兴趣或与你相关的内容,然后先找一两篇英文的综述(review)认真阅读一下,不会的单词可用金山词霸查一查,也许你读第一篇文章需要花两天,你过两天再读第2遍时,你也许只要一天;然后你再读第2篇时也许你只要半天!然后你一定会真正发现读英文文献的快感!人家的文章分析真的透彻,内容丰富!当你需要重点研究时,一般先通览一下近期研究的文献的摘要,有选择的读几篇好文。如果平时读得多了,自然会有感觉,找更高级别杂志的文章读。国外著名的科学家一般都有一个习惯,即每周都认真读1-2篇 Science,Nature,Cell等高级别文章。这个习惯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而且Science对中国人是免费的!Nature中也有许多内容是免费的,即使没有密码之类,也能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呀。2. 一个研究生导师的肺腑之言  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现在每周工作60小时,踏踏实实的60小时。阅读,实践,思考,讨论和请教,周而复始。其实这还不够用,因为我既要独立做这边自己的课题,还要协助各位完成你们的课题。那么对你们的要求降低一些,每周50小时吧。希望是真实而有效率的50小时,思维和四肢都处于激活状态的50小时。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有什么不得了的,跟国外就不用比了,单就国内而言,北大、清华、中科院研究生的工作状态,比50小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能否认我们学生的天赋,但我们的天赋大约不会比北大、清华、中科院或者Stanford, Harvard, UCBerkeley的学生高很多。一周工作40小时或更少,我们拿什么去竞争?上面说的比较抽象,那再给各位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请大家考虑:现在你阅读一篇自己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献,在字典帮助下,能否在3小时(研究生)或6小时(本科生)内完全读懂和理解?现在你阅读一篇本领域的文献时,能否自然地联想起3篇以上相关的文献?如果您还做不到,那就还没有跨入研究的门槛,还需加油。3. 再谈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  在此,我就本人攻读硕士、博士期间的想法及答辩感受再次尽量详细一点与诸位交流,请批评指正或讨论!  我个人觉得,研究生期间为人、为学确实要注意方式方法。  1、作为低年级研究生,你的师兄师姐(尤其是马上毕业,即将离开课题组的师兄师姐)是你不容错过的资源!无论他们的工作做得是不是特别出色,最好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向他们请教,将他们掌握或领悟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学到手,这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由于毕业有诸如发表文章等硬性要求,实验室内部也存在隐形竞争,有的师兄师姐不大可能在平时将所掌握的东西(尤其是自己花很大精力摸索总结的东西)全部告诉你,也不可能毫无保留地向老板汇报,而这些恰好是你需要的。也许他们教你,只需一句话,指点一个实验步骤,但对你来说可以节约几个月的摸索时间。放下你的架子,不要以为你师兄师姐掌握的东西你很早就完全学会了,很可能他们留了一手!但实事求是的讲,师兄师姐本身没有教你的义务,他不是你的导师!如何学到手,看你的表现了!记住:这可能节省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对于研究来说,文献是你的生命之一!注意多看文献,多看高档次杂志的最新文献;即使你的学校或研究所没有某种资源,你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文献传递等来获取你要的资料。文献是用来看(学习)的,不是用来收藏或向他人炫耀的,不要仅仅成为文献收藏家。而且要学会看文献,只有少数文献才需要精读或反复读,反复领会。  3、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将你要解决的难题分步骤逐渐解决。虽然全局很重要,但你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分成多个小问题,各个击破。不要急于三下两下就解决而弄得自己焦躁不安,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否则,研究生就不必几年才能毕业了。  4、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留意同领域人员的意见(虽然他们的意见未必正确),他们(包括导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综合你的思考,很可能对你解决问题很有帮助!留意你的导师对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指导(包括训斥),在你的工作中加以利用或避免。  5、对于有一定基础(高年级)的研究生来说,文献在你看来不可能十全十美,带着审视的眼光去读文献,从中寻找你的方向和突破口,你可能做出比你所看文献更好的东西。  6、向你感兴趣的文献作者请教,或与他们交流!你注意到他们的成果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尊重,不要担心自己是小字辈别人不理你。我曾给国外一大师级人物发电子邮件索要一篇较早的论文,他告诉我他也没有电子版,可以寄给我纸板论文,让我告诉他地址,最后真的很快就将论文寄给我了。

考研和考博的录取比例?

大巧若拙
考研录取大约是30%左右,以下是近10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2004年 2.9:12005年 3.6:12006年 3.2:12007年 3.5:12008年 3.0:12009年 2.6:12010年 3:12011年 3:12012年 3.2:12013年 3.3:12014年 3:1考博是比较难的,录取比例一般来说,一般专业5:1左右,热门专业 〉10:1,不过从近几年的录取上来看,录取比例是控制在10%以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