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选哪个专业就业最好

其为人也
呜呼
考研这3个专业最热门,而且就业很好

考研还是就业,该如何选择

长青树
有勇有谋
有好的工作优先工作,没有工作,或者不满意现状考研

考研如何选择专业和学校?

不要脸
大音
每年考研的时候很多的考生都在纠结,到底选择什么院校什么专业,那面对这么多战友们,我们该如何选择,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呢。那么有哪些相对来说容易考的一些专业呢。 首先就是教育类专业。这几年国家对于教育这一块还是比较重视的,所以其实现在教育类的硕士也是在扩招中,那么对比起其他专业的话,其实教育类的专业考试的话难度会比较大,还有就是教育类专业其实复试要求稍微没有那么严格,如果有跨专业的学生选择这个专业的话其实入门也会简单一点,专业课不会很多,前进也是蛮不错的,可以去重点中学里面当老师。第二个就是会计类的了。会计的话这几年算是一个大热门了,因为我们现在会计的稀缺性还是比较大的,上升空间其实不是很大,但是需要更加专业的会计师人才。所以很多人为了突破,就会考研。专硕初试的话是不需要考专业课的,所以其实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第三个就是农业了,其实这个专业的话稍微冷门一点点,很多学生的话呢,基本上看到农业就不想考虑,很多985的大学还降分录取呢,但是很多大学还是不想要报。其实农业确实比较冷门一点,大家都会认为你这个专业稍微冷门,所以就没什么人报名,但是录取几率就大很多了。还有一个历史专业。就历史专业来说,世界史比中国史要容易点儿,正因为都是中国人,所以中国史考试的深度明显要比世界史更深。中国史录取率极高的专业像陕师大,社科院等都是不错的院校。世界史录取率高的好学校不多,人大还是很不错的。哲学专业。哲学专业将来的就业难度比历史还要困难许多,毕竟文科类专业几十年来就业趋势一直比较惨淡,而哲学更是文科类专业中的就业困难户,所以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务必要小心了,除非你能继续深造,不然仅仅为了一纸文凭让自己毕业后失业也是悲催的事情。采矿类专业。此类专业就业根本不成问题,而且工资待遇要普遍高上不少,不过常年在外搞研究四处漂泊却是一大就业弊端。还有一点就是专业课偏难,但录取率较高。如果有学生以高薪就业为前提,此类专业是不错的选择。文物与博物馆类专业。非常冷门的专业,就业趋势在中小城市十分惨淡,只能寄希望于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找个博物馆或者文化局之类的工作。而一线大城市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不错的,拍卖公司、收藏公司等许多职位的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关于录取率,单独招生(研究生校企合作)可能是录取率最高的的研究生,单独招生就是单独试卷、单独划线、单独录取。某某高校2021年研究生单独招生基本就是1:1进入了考试,所以录取率近100%。

大学生就业和考研该如何选择?

下武
玻璃湖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面临毕业时,有人会选择考研继续攻读研究生,有人会选择参加工作开始为事业拼搏。那么对于本科的毕业生来说,到底是该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工作呢?这其实是很多毕业生都非常纠结的一个问题。首先我们来说什么情况下会读研究生,一般来说是成绩优秀者,直接保研甚至保到博士都有可能。但也有一部分是自己考研的,考研相对来说难度就更大一些,这一部分有些是进入大学时就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所以他们考研的问题应该也不大。而直接参加工作的话,优秀的人也是早就被企业给签走了,其次就是校招时,也签订了一部分毕业生,但是还有一部分,既没有保研,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此时如果参加工作的话,没什么好的选择,简而言之就是喜欢的企业进不去,能进入的企业又不想进。此时这部分人就会产生去考研的想法。那么这个时候再去准备考研,是否合适呢?一位学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如果家庭条件还可以,足以支撑的起自己考研,那么可以选择去考研,即便是没考上,再工作也是一样的。反之,如果是急于为家庭减轻负担,那还是早早工作的好。"综上,大学生在考研和就业方面的选择,还是要早做决定的好,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坚定不移的往前走下去。

就业和考研如何选择

合欢
义纵
如果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可以工作。如果没有合适的工作或者想互相深造。可以选择考研。提升自己能力

考研与就业如何选择

桀溺
其殉一也
我并不向楼上几位那么认为.因为现在社会的就业压力很大,现在的形势就是:即使你是研究生毕业,都不见得能找到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虽然现在的文凭也是很重要的,但我个人的观点还有本科毕业如果能有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的话,那就先去工作吧.你也可以在工作中,再去复习考研,不过那需要很大的毅力.因为毕竟"骑着驴找马"比较容易.如果你想等三年后研究生毕业再找工作,那一定要比现在还要困难(这是个人的观点,不过也是经过全局思考后得出的).毕业三年的时间谁都不知道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所以我的观点就是,能就业先就业.能"骑着驴找马"是比较保险的方法.

考研,如何选择考研院校????

空中的
可人儿
一、思索  一旦决定了考研,那么选择报考志愿,这是所有人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应该打无准备之仗。在考研之前做充分的准备,研究自己的选择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总的说来,志愿分为两种,专业和学校。而专业和学校的选择永远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有时候,说得很直接和现实一点,这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选择,热门的专业,名牌的高校,无论何时都是大众的情人,时代的宠儿,永远是会受到众多考生的青睐,因此有时候大家的选择往往会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想报更好的,担心考不上,选择有把握的,却又对它不够好而遗憾,有时候由于自己一时选择的失误,或者与自己的理想失之交臂,或者本应该能够上一所比较好的学校比较好的专业,结果上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学校,不怎样的专业。很显然,不同的专业,不同考研经历的人其看法各有不同,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报考志愿呢?  首先,在报考之前,你要先想好这样几个问题:  1.你最向往哪所院校或研究机构?  2.你有为了考这所院校而不惜一切的决心吗?万一第一年考不上,你的意志能否坚强到一直考上为止?  3.你觉得你的实力能使自己在许可的年限(如三年)内考上吗?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理性一点,报考一个相对容易的院校,或者干脆就不要考好了,要知道考研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与其高估自己,鸡蛋碰石头,倒不如静下心来找个好工作。  在这些问题上对于自己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真正地开始选择自己的志愿了。  目前,我们国家共有各类高校1000多所,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开办研究生院(包括由科技部主管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校不过100所的样子。无疑这些具有研究生院资格的学校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它们的科研实力、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在全国来说都是排在前面的,将来毕业所拥有的校友资源也最为丰富(这里想提醒各位的是千万不要忽视校友资源的作用,它将来会给你很大的帮助),每年报考的学生也多,将来从这些学校出来前途也相对比较不错。  而在这些学校里面,又大概分为几个档次:  第一类,就是所谓的名校,即国家教育部钦定的“2+7”:定位为世界一流的清华和北大,定位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的复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和哈工大。它们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重点,是重中之重,能到这些学校深造是很不错的选择。  另外,中科院的实力也是相当不错,毕竟它代表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水平,也和以上9所高校一样,代表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最高水平,而且其研究生院下属的大部分研究所待遇都很不错,不仅可以不用交昂贵的培养费,而且每个月给学生补贴的生活补助也较其他普通高校为高,对于那些家庭不是很富裕,而且喜欢踏踏实实地做些学问的同学来说,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第二类,就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自主定线的除了以上10个科研院校(“9+1”)的学校,即所谓的重点,也是很不错,这些学校的名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像北京的人大、北航、北师大、北理工,天津的天大、南开,上海的同济、华师,南京的东南、南航,武汉的华工、武大,成都的川大、成电,西安的西工大、西电,广州的中山、华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类,就是“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的一些高校(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学校)。有关名单,大家可以从相关网站上查到。  考生如果报考的话,建议尽量选择这些学校。一来它们的专业实力较强,名气比较大,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都不错,社会认可度比较高,发展潜力较大;二来它们是自主招生,有些东西比较标准化一些,而且它们往往在其他院校之前招生,实在不行可以调剂,同等条件下一般较普通学校考生优先考虑。  二、注意问题  选择学校的时候,必须关注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历年招生情况(包括报考和录取的人数),必须看清楚目前的考研形势。从90年代初开始,考研年年升温,考录比例一年一年拉大,尤其一些名校的热门专业。也就是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可有些朋友就是不顾这样严峻的事实,盲目报考名校,结果呢?十之八九分数低到羞于告人的地步,而且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去想考研的事了!这样的心态可算是极端,我们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情况,量力而行。  一般说来,我们在报考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情况:  (1)历年推免生所占的比例:推免生比例过高的学校,由于可供考取的名额过少,无形中提高了考取难度,一般不应选报。  (2)历年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的比率:应尽量选择比率大的学校报考,考取率较高。  (3)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考取率较低,一般不应选报。  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供求的影响,文科类的法律、工商管理、金融经济、MBA、会计,理工科类的医学、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社会需求量比较大,找工作普遍比较容易,待遇薪水也比较高,属于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通过最近几年的报考情况分析,可以看到这些专业报考的考生往往很多,竞争十分激烈。  对于考生来说,显然不能以专业的报考集中程度的高低来决定自己的取舍,集中度高低并不简单地代表竞争的激烈程度。因为专业报考人数的多少,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设置这些专业的学校的数量;二是专业是否是各个学校的大专业,如果本科生多,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多,那么报考的考生当然也多。我们知道往往报考考生最多的专业都是绝大数学校都设置的专业,而且是属于大专业范畴,因此虽然部分专业总体的报考人数很多,但并非所有学校的竞争都很激烈,考生应该全面分析,不宜仅以报考人数来判断专业的冷热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而且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跟从大众的潮流,报考所谓的热门专业,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准确地为自己定位。  三、建议  首先,建议选择喜欢的专业。绝大部分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将决定一生所从事的职业,从这个方面说应尽量选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如果不喜欢,即使考取了研究生,学习也很无味,毕业后从事这方面工作,也很难有所成就。同时,如果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往往在复习时能够得心应手,比较容易培养自己的兴趣,发掘自己的潜质和特长,  再者,建议选择与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这种情况下,由于大学四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本专业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复习起来往往会顺利一些,比较得心应手。将来从事进一步的研究通常也会上手更快一些。  最后,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实力。只有既认清形势,又认识自身实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自身实力并非指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这是两码事。一个基础较差的人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意志足够坚强,加上一定的客观条件,总是可以成功的。很多考上的朋友在本科时成绩都不是太好。这里的实力是指由你的意志力、智力、复习时间、试卷难度等决定的你大概能达到的一个水平。  如果自我感觉实力较弱,那最好选报本专业,专业知识有基础,可以节约时间弥补弱势学科。如果不喜欢本专业且感觉实力不强,那最好选报自己喜欢且竞争力小的专业。  如果感觉自己的基础很扎实,而且很早就有换专业的打算和准备,可以考虑换一个相对不错的专业。但是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应更早作准备,以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因为,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各个专业有自己的学科范畴,因此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在知识体系和结构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为跨专业报考增加了难度。因此需要在专业课上面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弥补自己同本专业考生竞争的劣势,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考研哪些冷门专业好考还有高就业率

不违
烈文
在考研择校择专业的过程中,热门专业报考人数多,分数高,就业竞争压力大,并不适合每一位考生。反而冷门专业,由于报考人数少,分数低,挺适合小众群体的追求,以下数据供各位考研er参考。NO1:动物科学专业这个冷门专业,不少家长和考生表示没有听过。那么,这个专业学什么?养猪还是养羊?甚至有家长疑惑,将来就业不怎么样啊。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动物科学专业在报考中属于相对冷门的专业,录取线比不上热门专业。不过毕业时就业是相当的火。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社会需要量大,用人单位每年来校招聘岗位平均需求人数2000人以上,为毕业生总人数的8倍以上,年就业率高达100%。NO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几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正在悄悄变“热”。一是国家的政策导向使它的关注度日益上升。二是思政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将来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关系很大,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比任何其他学科都更重要。而学生的品行、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一世。2015年南京晓庄学院的思政专业协议率、就业率均达到100%,位列学校各专业之首。近几年毕业生考研率达20%。NO3:天文学传统印象里,天文学属于比较高冷的高校专业。近年来,包括厦门大学在内的国内诸多一流高校却在开设或者恢复天文学专业,在四川省内,2015年,西华师范大学也首开天文学专业,这又是为何呢?随着国力提升,我国对天文事业的投入加大,大量天文和空间项目的建成,对天文学人才的需求正变得旺盛。此外,随着我国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和深入,各种天文场馆,中小学基础教育在天文学方面的投入,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据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顾秋生教授介绍“由于天文学专业学生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且天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多出自名牌高校,社会认可度较高,所以就业的选择面十分广泛,连续多年就业率接近100%,超过了许多热门专业。”NO4:茶艺看到专业名称,也许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听都没听说过!泡茶还要去大学学?茶学还能学些什么呀?以后工作肯定不好找,还是不要选好了……茶艺专业学生可在全国高档茶艺馆从事茶艺师、领班、经理等岗位工作;茶艺专业学生可在茶产品营销企业,从事茶产品经营、管理等工作;茶艺专业学生可在茶文化旅游景点讲解员、茶文化旅游导游等工作;茶艺专业部分优秀毕业生可胜任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推广及国际文化交流工作。近几年来,茶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进入广阔的东、西欧市场,茶叶贸易的前景逐年看好。茶艺本专业就业率连续几年100%,目前仅有云南农业大学一所本科院校开设此专业。NO5: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测绘类专业中,遥感专业算是一个新型而小众的学科。测绘类工作难以成为最热门的职业,但市场永远需要专业人才,缺了它不行。除了各地质、环境所等事业单位、从事理论研究工作,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型公司做测绘地理信息的越来越多,对遥感专业的人才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但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并不多,毕业生规模仅为800-900人。但从连续三年的就业形势来看,该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呈持续上升趋势。NO6:古生物学专业冷门专业界的“巨无霸”非古生物专业莫属。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是“六代单传”——连续六年该专业只有一名毕业生,这绝对体现了专业的权威性和高要求。古生物学之所以成为冷门除了它对考生本身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以外,主要受到市场就业的影响,所以专业招生人数有限,若你是家长,你会让你的孩子去选择这样的专业就读吗?但在特定领域中,古生物专业或者类似考古学、历史学研究性比较强的专业一直都在发光发热,可谓是充满价值与成就的一个专业。古生物的跨学科特性决定了它选择很多,因而就业不是问题。近年全国各地博物馆建设高潮迭起,研究展览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也相当大。NO7:博物馆学专业听到博物馆三个字很多人应该会感到比较枯燥和无聊吧,心想这个专业难道就是专注于教授博物馆管理的相关知识吗?这个十分耳熟的专业在大家心里却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对博物馆学专业认知度不高是这个专业爆冷的重要原因。很多人并不愿意去博物馆就业,便不会考虑选择这个专业。即使是本科为博物馆学的同学也大都选择被调剂过来的,毕业后还是选择跨专业考研。17年3月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对人才的需求也就大大增加了,所以再也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啦。

就业与考研

使物自喜
马德里
  论文~~~~:  数据后附。。。。自己要改呀,抄也要抄出水平啊  对于大四学生来说,现在他们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便是选择就业还是考研。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2005届毕业生的就业招聘已拉开了序幕,而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也已开始。一边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一边是日趋激烈的考研竞争,那么究竟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呢?  “就业还是考研”难取舍  目前应届毕业生之所以选择考研,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首先,目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考研能够暂缓就业压力、扩大就业门路和增加就业砝码;其次,考研是提高学历和自身能力的一种方式,便于以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是直接就业好,还是考研好呢?对于这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大四学生实在是难以选择。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大四女生胡隽永道出了其中的苦衷:如果现在选择就业,单单一个本科学历含金量实在不是很高,能否成功地敲开意向的用人单位的大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现在只做考研的打算和准备,两三年后再就业的形势可能就不同了,会有什么样的变数谁也无法预测。在采访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本科生在面临毕业时都存在这样一种两难的境地。  考研能规避就业风险吗?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考虑到了用考研的方式来减少和规避就业风险。一份初步意向统计表明: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6%的人表示曾经考虑过要考研。面对如此庞大的“研民”队伍,就业指导专家表示此情形并不容乐观。他们解释道,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增长速度的考研队伍,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想通过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  再者,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那么两三年以后他们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式与现在一样吗?事物总在千变万化,这种变化谁也不可能很准确地预料到。  第三,研究生毕业后即使起点高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与已经就业数年的同行比起来,必定会显得单薄些,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利于就业。  考研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位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结合自己的事例建议说:考研前,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自己的优势,认识自己的劣势,充分评估自己勤奋、吃苦等各方面的情况。如果自己确实没有与别人竞争的优势和实力,那就不要错过现有的就业机会。  两年前,他对自己认识不足,加上自己自制力不强和身体等原因,不仅在考研队伍中名落孙山,而且还因为考研错过了许多次比较好的就业机会,结果是既丢了西瓜,又没有捡到芝麻。直到今年年初才找到工作,说到这里他后悔不迭。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考研,这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身体素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做任何事情的先决条件。考研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付出充沛的精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做保障,就等于说在起跑线上就输了别人一程。  精神素质 考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超出常人的毅力意志。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精神素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很难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研民”队伍中胜出。  经济后盾 考研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复习资料名目繁多,目前图书的价格又普遍偏高,是一笔不能小视的数目;而且即使考上了研究生,其学费也是比较高的。这就要求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否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将前功尽弃。这一点对于那些经济尚有困难的学子来说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先就业再考研两全齐美  在如此庞大的考研队伍中,外语系的大四女生郑同学选择了暂时放弃考研而先就业,她的理由是,现在考研的人如此之多,竞争如此之激烈,倒不如先就业。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觉得知识累积不够,发展受到限制,再来考研也不迟。  不少专家称,“先就业再考研”也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在有较好就业机会的条件下就先就业,经过几年的职场历练后,就可了解目前的市场所需,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考研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而且此时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用太担心考研而带来的经济压力。  究竟是选择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呢,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这一点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学习、身体和经济等方面的条件都是不同的,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考研是否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选择就业还选择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认清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利于自身特点的结果。  ----------------------------------------------------------------------------------------------------  先看一组数据:  2003年中国十大著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调查(节选):  复旦大学:2003年本科生人数为3019人,其中20%考研,11%出国深造,65%左右参加就业,  浙江大学:2003年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6600人,其中考研的占3%,出国深造的占5%,参加就业的占92%  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本科毕业生总数为3507人,其中当年考取研究生的占15%。准备明年考研的占3%左右,其余82%的学生就业。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以上各校本科毕业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而这个比例在其它非重点类院校可以达到60%-70%,有的甚至百分之八、九十之多。  所以要说出身,光从数量一项,就已经说明不了问题了。而名校的学生如果考取研究生,一般情况下也只有一些大的研究所,中科院或者十来所名牌学校可供选择。这是人之常情和一个基本的事实。  如此一来,最后录取的结果好象是自家人收自家人,名校收名校学生。但这个过程是公正和公平的,结果必将公正和公平。  狭路相逢勇者胜。问题的关键在于考生自己的正确努力和合理付出。而非这些托词或貌似有理有据的理由。就业VS考研:洗礼与突围(转贴)[ 2005-10-25 22:13:16 | By: 纵横四海 ]大学毕业,无非就三条出路:就业、考研、待业。当然,任何人都不希望遭遇待业的惨痛。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自己身边的人都在辛苦拼搏,我当然不能置身事外。这几年就业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其实我们都很焦灼,因为有时辛苦的努力未必就能有所收获。但由于惯性的力量,我们中的许多人仍固守着一些不切实际的梦。 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我,没有“好风凭借力”的家世背景。由于家里情况不怎么好,与同学相比,我多了几分实在。父母初中文化程度,他们的工资全部花在小孩读书上了,两个姐姐大专文化程度。刚进大学,我就想着大学该怎样度过,毕业后干什么。因此,找出路的紧迫感日益加重。 ※开始,我打算就业※ 我经常自问读完大学后自己到底能干什么,将干什么。当时那种茫然使我心慌,于是我成为坚定的就业主义者。 很多人说,专业知识固然重要,而用人单位更重视实际能力。从老师学长那里得到这样的提示:专业学习重要,能力培养也重要。于是,我就尽量使自己忙碌,每天总是整栋楼起得最早的人之一。早上,读英语背古文诗歌;白天,除上课之外就是到处“跑”——搞活动、做采访、写稿子,到处找事做,找机会锻炼自己;晚上有时也是忙这些,偶尔也到教室自习,做作业或看一些感兴趣的书。在学生会,我干得很出色,做到学生会“头头”;做学生记者,在校发表几十万字文章,在十几项征文获了奖;做青年志愿者,被评为校十佳青年志愿者。通过各种锻炼,能力确实获得巨大提高,也增强了个人对就业的自信心。 工作干得好学习却吃紧。如何处理工作和学习,我现在都不知道如何才算协调好,首先是时间调配,算起来,那时搞活动比读书学习的时间不会少。实践的巨大“成绩”在一段时间内确实也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也一度冲淡了学习的压力。但整天应付那些与学习关系不大的琐碎事情,心变得疲惫,焦虑不断强烈,终于不堪重负了,大二时学习大滑坡。 于是我很不满自己的生活状态了。与刚入校时相比,这时思想深刻了很多,我对自己原来的想法产生了怀疑。同时,我也发现一个现象,许多优秀毕业生选择了考研,于是我对考研渐渐关注起来,思考就业与考研的问题。 ※我有考研的想法了※ 刚进大三,亲戚、朋友、老师、同学一个个都问起来,还有一些不是很熟悉甚至陌生的人见面就喜欢问考研还是就业。问问还罢,一些不懂实情的人还要说上那么一阵子,研究形势分析利弊什么的。对他们的好心实在不忍“腹诽”,可本来就烦躁的心不免又多了几分焦灼。(和我一样即将毕业的朋友们都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吧!)其实,用不着谁多说,内心里,我已经就道路问题想了很多次。 大三寒假,在痛苦的反思中我将一点点将心拉回来。读书,我要读书,从内心响出这样一种强音。我成了怀疑论者,在就业和考研中不断摇摆。我简单地认为这问题是二选一的单项选择题,而事实应当是不定项。 大三下期刚开学时,有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平日里熟悉的几个在学校混得不错的朋友中,理工科有几个保送了研究生,文科也有两个提前考上了研,这给我极大冲击,我想我也一定要考上去。 大三下期我开始了我的新生。认真上课,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到教室自习,我终于收复学习上的“失地”,恢复了学习的信心。这次,我还拿了奖学金。 和以往一样,我又得到了我的家人老师朋友的支持。对他们,我一直怀着深深的谢意和敬意。学工办丁老师默许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的我渐渐淡出那些学生活动,支持我搞好学习。低我一届的女朋友也给了我巨大的支持,她是个很有活力、学习也很棒的女孩,她鼓励我考研,考研期间,她经常不顾自己学习忙,帮我找东西 、复印资料,还经常想办法逗我高兴,减轻考研压力。 ※考研上马※ 学校和专业是考研的首要问题,至少应当考虑三个因素:一实力;二兴趣;三关系。实力是英语和专业学习怎样;兴趣是指个人的爱好;关系是指对所报学校、所报专业及近几年录取情况是否了解,是否有熟人,最好是在读的学生和老师。一般情况下,一流大学热门专业风险最大,一般大学的热门竞争也比较激烈,一流大学冷门较容易考,所以对形势应当有清晰的认识。我在学校和专业上经过了慎重的考虑,选中山大学,主要是因为我有个关系很好的老师在中山念博士。于是我报了同专业的硕士,在整个考研过程中,他都给了我巨大帮助。 大三下期伊始,我开始不疾不徐的进行考研复习,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悄悄来临。我想,这不止是和其他考研者竞争,还要和自己斗争。虽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这种痛苦是甜蜜的,与先前悬在空中截然不同,那是一种脚踏实地的舒畅。 有人说,考研是一场毅力的竞争,谁坚持了谁就胜利。这话一点也不假,经过后才体验到它的真谛。备考的日子确实苦,而取得成功的唯一办法就是坚定信心始终坚持。考研不单是身体的考验,更是意志的“炼狱”。 那段日子,我近乎枯寂,很少与外界联系,列大小计划,先期重点英语,后期突击政治,专业复习贯穿其中,每天早六晚十一。英语是我的弱项,我搞得比较扎实,每天五个小时以上,背了七遍《星火单词》,认真做了四本阅读理解,其中两本文章我翻译出来了,每天听听磁带;政治任务压在后期,弄清系统结构,关注时事热点,注重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虽然没参加任何一个培训班,但也从那些培训班资料中受益不浅;专业书看了八遍,注重体系和基本点,有时写点感想,有问题我就问在中大的老师。 ※考研VS就业:依然徘徊※ 考研过程中,我的最大的冲击来自这样想法——有合适单位就把自己“卖”了。 自始至终我都不是纯粹的考研主义者。2004年10月后,随着来学校招人单位的增多,渐渐我有些不安了,想看看形势,于是去应聘,每次应聘过后内心总是不安,压力很大,差点崩溃——我在考研啊! 机会也有几次,几乎可以签约了,有两个学校一个企业,条件也可以,心里觉得不合适就拖了下来。还有一次考公务员的经历。10月中旬我到广东南海考公安,简单的复习后,居然以较好的成绩通过初试,可惜复试安排在研究生考试的前一天,我只得把机会留给别人了。在离研究生考试只15天的时候,我与广州军区达成协议,工作基本敲定,这样我才一心考研了。 研究生考试的日子更近了,最后十天糊糊涂涂过的,心态还好,就是每晚睡不好,尽失眠。挨到考试,两天终于过了,当时也不怎么紧张,觉得专业还可以,成败都在英语。考完了就没事了,心里反觉得一种空虚。考完后我睡了三天饱的,管它,考完就行,我还得过日子吧。 等待的日子没有什么太多的复杂的想法,一晃就到了2005年3月,成绩出来了,我顺利通过了笔试。 4月,复试也顺利通过。 ※再回首,一场洗礼※ 别人问我考研有什么特殊感受,我最大感受恐怕是想好了就全力去做这句话。谈到具体的,我也说不清。不过有两点是想提出来的:首先,考研一定要有信心,大家在考研这条线上开始并没有太大的差距,能产生差距的是个人后来的努力程度,复习方法和计划科学与否,以及心态怎样和坚持程度,影响考研的因素很多,但决定命运的只有自己;其次,要认清自己选好学校和专业,复习讲究方法,英语始终不能大意,要抓重点和弱点,专业复习尤其如此,同时要善于自我评估,在理解中不断提升。由于复习时大意,一个没搞懂基本知识点以25分专业大题在笔试中出现,没答好,考完后懊悔不已,但又并没设法弄清,结果复试又考了,结果我吃亏不小,所以复习要全面细致,特别是一些基本和关键的知识点。 就业、考研是两个紧箍咒。刚入大学,每个学生就都戴上了,只是对具体个人而言,它们发生作用的时间有早晚,症状也不同:有人受就业折磨,有人受考研困扰。而我何其不幸,两样都来得如此强烈;而我又何其幸运,姑且不把这种经历当成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找到了较满意的工作,考研我也尽心尽力了,结果还算差强人意吧!这引起了所有人的羡慕,有人说,我“鱼和熊掌”兼得——可能是吧。但我想说,其实大家都有机会,只看能不能把握自己,珍惜机会,可以说,我对自己忙碌的大学四年还算满意,就业、考研给我巨大压力的同时也给我巨大的动力和勇气,左冲右突,我终于艰难渡险登陆。累死了,给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