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是先考试还是先决定报哪个学校?

许谦
人道
  考研复是先决定报考制的学校再进行考试。  首先,因为相同专业的不同学校的考试科目可能会不同,所以有考研打算的初期就要选定学校和专业,初试准备的时候可以明确方向,不做无用功。  其次,每年考研正式报名是在10月中下旬,报考的时候就必须选定学校和专业,而考试是在每年12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考统招研究生的话是选择学校重要还是选择专业重要?

其性过人
狗故事
考统招研究生是选择学校重要还是选择专业重要,这要看两者之间的差距有多大:1、如果差距不是很大,肯定首选985学校,其次是211,如果是非211则意义不大。因为很多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只了解学校的大致情况,一般都不清楚专业排名。2、如果差距很大,如一些照顾性的211学校或者名校的新办专业和老牌的专业学校相比,肯定首选专业强的学校,因为师资不同,将来的学习效果也不一样。你好,专业 和学校都很重要!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报考研究生时如何选择导师和专业方向?

老摇滚
松树
大部分学校都要在报名时把方向也选了,但也有不用选的学校。一般来说,在招生简章或招生专业目录里列出专业方向的学校都要求在报名时选方向,如果不需要选,在专业方向栏大都写“入学不区分专业方向”。一般每个学校在一个专业方向的导师就一两个,选了方向导师大概也就确定了。不区分方向的学校则是在入学基础课程完成或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大概都是第一个学期内),根据学生表现及个人意愿分配导师(其实这种方式学生的选择面更大,因为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老师的主要领域,而能不能成功拜入导师门下,在正式开始导师分配之前学生心理都有数)。具体如何选择各学校不同,但大体都是双向选择。学生先向老师表明想正式拜入门下的意愿,然后导师决定是否接受。如果有多个学生选择同一导师,落选者则会被调剂到其他老师门下,调剂过程中也会听取学生意愿,但选择面比较窄,学生也不享有决定权。

考研是先选择学校,还是先考试看分数而定,和高考一样

声如乳虎
库克郡
考研的话,首先要先选择专业即院校,一般是在2月-9月,报考志愿的决策可以分为三个基本步骤:专业选择、报考单位选择、两者结合,综合考虑。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搭配就形成了报考的4种基本模式:本专业本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跨专业本校报考;跨专业跨校报考。其次就是网上报名,确定要院校专业,那么就可以等报名的时候了。网上报名的时间是9月-10月,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网上报名是指考生通过互联网登录报名网站进行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必须通过网上报名。应届生是需要注意的有预报名,然后是正式报名。

想考研究生~本专业是会计学,请问应该如何选择学校?

好叶
像你说的那样,全国来说最好的就是厦门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另外人大也很好,但都比较难考了。我推荐一下重点大学吧。(1)北京:中央财经大圩、对外经贸大学这两所大学的会计学也很好。考研难度比上面三所低。(2)天津:天津财经大学(3)大连:东北财经大学(4)成都:西南财经大学西财会计也是全国重点学科,但因为地理位置偏,所以分没那么高。(5)广州: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难度中上、就业很好的学校。(6)武汉: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一般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会计不错,但地理位置....分不高)深圳大学(会计不强,但在深圳就业easy)就看你喜欢哪个城市咯,然后看看历年分数吧。我个人也觉得选个好点的城市很重要。

我是学会计的,考研选专业重要还是选学校重要啊?

屠羊说曰
棒棒堂
其实每个人都会纠结这个问题。如果是内行的话他会选择专业性比较强的员工。我觉得选专业比选学校重要

考研,是选择专业重要还是学校?

游侠
以忠
摘要: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谚语: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其存在有其本身的道理,恰是如此导致了很多人在做出考研决策时有一个常见的误区,急着考虑先选学校,而不重视专业的选择。太过片面的选择显然是不正确的,那么考研到底先选什么?启道教育认为一味地考虑先选择学校或是专业是不理智的,就好像你蒙着眼睛在选哪条道路,无论选哪条也不会抵达目的地。从论坛上随处可见的“XX大学难不难考?”“二本学生考985院校会不会被歧视?”“拼一把考名校还是随便考个有把握的学校?”之类的问题,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选择目标院校时,基本处于“双盲”状态,对学校的情况一无所知,对自己的实力缺乏认识。仔细阅读你就会清楚自己的目标院校以及专业。一、选择障碍症障碍一:对自己的实力缺乏认识,想摸清自己的实力其实很简单。考研开考一般在当年12月份月底。报名确认一般在9、10月份。你只需要在9月份把学校确定下来就行。到了这个时间,你已经基本完成了考研复习的大部分进度,这时候你的水平跟正式考试时的水平不会差太多。通过模拟考试,你就可以确认自己的实力在什么档次。太早考虑学校有两个弊端:1、浪费时间。做出选择是个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尤其是在“双盲”状态下。那么多学校会让你眼花缭乱,一会想去这个一会又看上了那个,一会向往名校一会又担心被歧视,反反复复,苦不堪言。与其纠缠这些,还不如踏踏实实先把基础课学好,专业课的复习等到9月份完全来得及。2、有句话说:世界上最遗憾的事是:我本可以。你在不了解自己真实实力的情况下,妄自菲薄,把目标定的偏低。根据心理学上的“自我设障”理论,你最终能达到的高度也会潜移默化的降低。如果把目标定的过高,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与其仰望星空,虚无缥缈,不如脚踏实地,打好基础。‍障碍二:对学校的情况一无所知当复习的火候差不多,要开始学专业课的时候,就需要决定目标院校了。可以通过正面和侧面两个渠道:正面渠道:学校官方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过这两个网站,你可以了解该校往年的招生信息(每年招生计划一般变化不大,前几年的招生计划很有参考价值),包括: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初试专业课参考书、复试内容、复试分数线(这个线是最低分数线,跟最终录取的分数线是两码事)、导师信息等等。侧面渠道:各大考研论坛。首推小木虫,上次被质疑给小木虫写软广,太冤了。不上小木虫是你的遗憾,不是小木虫的遗憾(这广告够不够硬)。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论坛上能了解不少一线科研人员的真实声音。比如,某些学校存在严重偏袒本校或者本地学生的情况,珍爱生命,远离这种“黑校”。再比如,有些学校名气虽小,但某个专业在业内口碑很好,那就可以考。另外侧面了解最重要的一点是,查清楚你的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往年最终录取分数线大致是多少。如果能同门师兄师姐建立联系,那就更幸运了。要以正面了解为主,侧面为辅,多查少问。很多学生一上来就到论坛发帖大问一通,不仅麻烦别人,自己也听得云里雾里。解决障碍一,得到模拟考试的分数;解决障碍二,得到目标院校的录取分数。通过比较这两个分数,即可准确地判断出自己的实力可以达到哪个档次学校的要求。二、该如何正确选择大家都知道,考研院校与专业的选择很大部分决定着考生们以后的发展,据一项调查显示,正确选择学校和专业会让考研成功率至少提高50%。可见,在考研过程的悉数选择中,如何择校选专业成为了考研胜利至关重要的一环。1、专业范围选择(1)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如:某学员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该一级学科下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10个专业。对于该学员而言,这10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2)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如:某学员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与该一级学科平行的一级学科为“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6个专业。对于该学员而言,这6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3)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不属于本科就读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则为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2、意向专业选择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前面两个步骤,确定自己想考的专业,确定是否跨专业考试。3、意向地区选择(1)就业原则未来打算在哪儿就业,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这是读研选择地区的第一原则。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学校较多,同理每年的各学历层次的应届毕业生较多,工作竞争相对激烈。例如,如果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学员将回到家乡所在省的省会就业,则选择在本省省会读研为更好的选择,既利于人脉积累,也便于利用好地缘优势。(2)安家原则未来打算在哪儿买房子、组建家庭,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这是读研选择地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未来每位研友都需要组建自己的家庭并照顾父母。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买房压力大,如北京房价动辄几万元每平,成家安定下来相对非常困难;而其他的省会城市或中小城市相对轻松。例如,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是特别富裕,原则上不建议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作为安家的城市。(3)经济原则相比较而言,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读研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固比其他省会城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要求更高。例如,在北京、上海读研的学费、生活费、其他开销,将远远大于在武汉、成都等其他城市。一区、二区选择按照地域原则,教育部将不同的省份划分为一区、二区,每年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也分为一区线和二区线。相比较而言,每年国家二区总分线比国家一区总分线要低10分,单科分数线也更低。4、选择选哪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看它是不是适合自己,而不是它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排名靠前;另外还要看自己能够考上的可能性。如果你基础很好,又能抽出时间来复习,应该考重点学校;反之则是一般的学校。再有报考是否方便也是要考虑的。一般地说,还是就近报考、学习比较好。5、自我竞争力分析个人的能力,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如果选择的学校很好,但考取的概率几乎等于零,这就没有意义。这一点与第二点似乎有些冲突,其实并不矛盾,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考研择校的首要条件对于不同的人各不相同:有人要完成自己的名校梦,有人要奔向一个喜欢的城市,有人要跨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等等。再回到问题本身:若提问者考研择校的首要条件是学校牌子和专业排名的话,那就看你是要名还是要学术了。牌子好的学术未必好,专业排名靠前的未必牌子很硬。要名就选牌子好的,要学术就选专业好的。要是同时满足,大家可以选一个牌子又硬,专业又好的。

2017年考研,但是还不知道选择什么考研的学校,关于考研择校有什么好的建议么…

今宪贫也
谋稽乎弦
  考研择校就好比过独木桥,一个不小心就会失足,所以考生要慎之又慎,读研之路能否顺利,就业大门是否大开就看你如何去选了。下面关于择校,有以下建议,希望同学不要在纠结,勇敢的选择学校吧!  1、全国所有的研招机构档次一般有如下的几大类:  第一类,就是所谓的名校,例如清华、北大、复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和哈工大等。名校的概念大家都比较清楚,这里就不再详说了,近年,名校热已成为研究生报考的另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考生希望通过考研这条途径,实现自己的名校追求,同期也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就业去向选择的几率。  第二类,就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自主定线的除了以上10个科研院校的学校,即所谓的重点。这些学校的名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像北京的人大、北航、北师大、北理工,天津的天大、南开,上海的同济、华师,南京的东南、南航,武汉的华工、武大,成都的川大、成电,西安的西工大、西电,广州的中山、华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类,就是“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的一些高校(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学校)。具体信息,大家可以通过相关网站上查找。  2、要理性  对于专业和院校的选择一定要理性,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近年实际情况确是考生“扎堆”的现象仍然让业内人士忧心忡忡。  例如,去年报京61所研招单位的考生中,报考“人、北、清、师”这四所传统名校的约占了全部人数的1/3,这种现象越来越激化,学生只是有增无减,我们建议考生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来迎接考研大军的人数上的竞争压力。  考生报考的专业和院校层次须与考研实力相符。最好选择既具有挑战性又力所能及的专业和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报考分数要求高一点、质量好一点的学校。这样才会使你更加努力地复习。  考生在衡量选择报考院校时,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比较。尽量获取招生单位真实有效的信息并对其几项指标进行综合对比:  一是看招生单位的录取分数线,是高于还是低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二是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数;第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的录取比例,了解竞争的激烈程度。此外还要看复习资源。考生应该尽力收集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  确定院校及报考方向时,考生要注意如下问题:  1、收集和分析所要报考院校和专业的情况。包括招生情况,即报考和录取的人数。每年有部分考生单追求名校、热专业,不考虑院校录取的实际比例及竞争情况,盲目跟风,最后由于报考院校及专业不符合个人能力,败下阵来,甚是可惜。所以,提醒考生尽量准确定位院校和专业,量力而行。  2、历年推免生所占的比例:推免生比例过高的学校,由于可供考取的名额过少,无形中提高了考取难度,一般不应选报。  3、历年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的比率:应尽量选择比率大的学校报考,考取率较高;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考取率较低,一般不应选报。  另外,我国教育部批准的开办研究生院的单位不过100所。其科研实力、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无疑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在院校定位上,除了网络信息和外界的书面信息以外,校友资源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每年有不少考生在回忆当初确定院校时表示,自己曾借力于曾经的校友,得到了最准凿的报考院校信息。  3、忌盲目  如果确定自己要报考,那就下定决心争取胜利吧。不过,考生应参照以下因素:该院校专业的报考情况、未来发展及就业情况、该校研究生培养侧重及专业水准、并结合个人综合实力与经济能力做出理性的决策。  考生要考虑个人的综合实力和经济能力。读研时的花费不是一笔小数目。同时,如果不具备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不妨仔细研究一下国家西部计划、强军计划,师资计划以及热门城市院校以外的研招院校和科研院所,还有一些新增的硕士点。  选哪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看它是不是适合自己,而不是它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排名靠前;另外还要看自己能够考上的可能性。如果你基础很好,又能抽出时间来复习,应该考重点学校;反之则是一般的学校。再有报考是否方便也是要考虑的。一般地说,还是就近报考、学习比较好。总之,一方面要完全清楚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完全了解对方学校。  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梦想与实际相结合——总之,大家要考虑周全、面面俱到,在走好第一步的基础上,走好第二步、第三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相信大家必定会迎来最后胜利的曙光。01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应该先选专业,再选学校。专业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而学校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院校竞争难度。选择了意向专业之后,我们的选择面就会变小。接下来我们可以再去看全国900多个招生单位,有多少招生单位在招这一专业的研究生,再去判断这些学校里面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只有先选专业再选学校,最终才可能选得出来。02择校择专业要避开哪些误区(1)盲目追热门热门不等于好,冷门不等于差。是否热门,是一个数量标准;而好与不好其实是一个质量标准。(2)混淆兴趣和志趣在审视自己是否真的对一个专业感兴趣时,要思考三点:是不是做好准备在这个专业领域中“奉献终生”;是不是对这个专业熟悉,还是仅仅凭感觉喜欢;是不是真正具备在这个专业领域学习的潜力和资质。(3)拘泥于本科专业选专业的时候不一定要跟自己的本科专业相结合。换句话说,跨专业完全可以跨一个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热门专业是跟着整个产业结构走的,什么产业将来有饭吃,什么产业比较好,是你现在判断不了的。建议大家最好学一个稍微宽一些的专业,以便将来在读研的过程中,根据社会产业的变化方向,去积极地调整你的研究重点。03选择考研目标需侧重考虑哪些点首先要搞清专业和未来职业之间的对口关系,而二者是否对口,主要是看你选的是技术性专业还是实践性专业。技术性专业,如一些工科类、机械类专业,将来工作对口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并且从毕业生的意愿来讲,大部分是学这个专业,就在这个圈子里面工作。这类专业在选择考研目标时需看重专业学科实力。而实践性专业,比如经济类、管理类或语言类专业,本质来讲并不是在学这个知识本身,而是在学这个知识内含的一种思维。读实践性专业的研究生,其意义在于:去一个比较好的平台。这类专业在选择考研目标时需看重学校名气和实践机会。04选定院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首先分析院校名气大不大。学校是不是双一流、985、211,或者学科领域内的名校。还要看学科实力,查一下学科排名。如果是在工科领域前五十,院校基本不会特别差;如果是在实践性专业的领域,例如管理学、经济学,前三十的院校也都是非常不错的。此外,还要看地理位置。大体可以划分为中国的东部、西部、南边、北边、沿海、内地。比如说互联网相关专业,一定要去互联网土壤最好的几个城市,如北京、杭州、深圳;如果学金融、经济,最好就去中国的华东地区,因为那边是金融中心;而华东地区的南京、苏州、上海,对工科同学来说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最后是院校的就业及培养特点。这个必须要深入到学校里面去了解。05选择学校有哪些指标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内部指标,一个外部指标。内部指标其实就是看自己的水平、能力、实力;外部指标就是要去了解跟你报考同一学校的学生,目前到底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竞争力。同学们可以综合四点衡量:自身基础怎么样;目标是否有刺激性;目标学校的报录比;自身的内心有多坚定。06如何确定要不要跨专业首先要看本科的核心课程是什么?将来要考的这个专业,它的专业课考的那个科目,在你的本科阶段是否是核心课程。其次是否跨学科。要看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内在的逻辑关联。例如本科学数学,你考经济学、统计学,可能会得到老师的青睐;本科学外语,你考新闻传播学可能有一定优势,你和其他同学相比就有了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最后,考虑你考研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就业?由此决定你到底是要考学硕还是要考专硕。此外还要考虑,如果跨专业,你要去跨什么样的专业,是跨那些统考的专业,还是跨那些自主命题的专业?07选定院校有哪些步骤第一步是先定自己准备考什么专业。如果专业定不下来,就要定准备考什么学科门类、准备考什么一级学科。建议小可爱们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一下,全国总共有多少所院校在招这个专业,做一个列表。第二步是把这些学校中你不可能考的学校剔除。剩下的学校按照是不是双一流、985、211,是不是34所,学科实力,全国排名进行排序。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搜索,把信息查出来,做一个综合测评及排序。第三步是对这些院校的性价比进行综合分析,缩小目标范围。第四步看实力,看实力就看复试分数线和招生人数这两项。一个学校的复试分数线会有起伏,比如说一年350、一年340、一年370,大家可以粗略地算出它的平均复试分数线,然后往上提15分作为初试成绩目标,或者就取它的历年最高标准去做准备。招生人数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一个专业招生人数不到四五个,那就属于难度非常大的;如果招生人数比较多,我们考研成功的概率也会大一些。

考研中选学校重要还是选专业重要!

谋杀令
得车数乘
高校有好坏,考研是你再次迈向理想殿堂的机会,可3262373432是你心中的殿堂果真是理想的吗?很多人都是道听途说,某某学校如何如何。劝君不要太相信自己已有的信息,毕竟你没有身处其中,不能真正知道它的真面目。有人或许看到了什么高校排名之类的东西,内行人士不问这些的,那种东西只是在哄骗那些喜欢徒有虚名的人。有些学校即使是“211”或“985”的,但只能说明它的综合实力,可是你最终选的是专业,最好问问知情人的看法吧,研二,研三的人们,为什么没有研一呢,他们刚刚考上研究生,很多还处在胜利的喜悦中,不能分清好与坏,没有深的体会到底什么是研究生或是研究生生活。一个学校既然存在了,肯定有它的优势学科,这在内部人士都是很清楚的。如果是一个名声学校,在外人看来你是好的,可是最后后悔、对自己负责的还是你自己。同学们啊,睁开你的慧眼,选好自己真正理想的学校吧,不要为了一时的面子毁了自己3年的时间甚至以后的前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考进最好的学校,不要因为困难就逃避,只想考上随便一所就算了,那样当你走进它后,后悔会一直跟随你的。没有做的事,不要言困难,不要说做不到。祝大家考进自己最理想的天堂。学校,其实是选好专业以后,就是选导师的问题了,这比选学校更难了,他直接关系到你未来的生活是怎样的。现在的研究生尤其硕士生导师参差不齐,很多其实都是没有资格的,只不过在中国他能混下去罢了,其实连好的讲师都不如。大家看一个导师切忌只看招生简章上的介绍,那些冠冕堂皇的辞藻都是在引诱你上钩呢,好的导师从来不会吹嘘自己,他的工作是好的,所有人都知道,根本用不着来玩文字游戏。什么博士后、科研项目、论文数量,大家要看得仔细些,博士后就没有混日子的吗,科研项目就没有造假的吗,论文数量更是虚的,论文有好坏,是国际期刊的还是国内不入流的?很多的吸引你眼球的东西未必就是好的,大家还是要理智的对待这些。问问在那个导师手下的研究生,还有那个专业其他导师的学生,获得全面的信息后再作判断!(最好还是研二、研三的学生,他们对很多情况会看得比较清、深)导师是你研究生生活最重要的一环,在中国几乎没有可能机会换导师的,大家千万慎之又慎!从学术到为人,最好了解的多一点,对你没有害处的!学府考研祝您考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