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想跨专业考研,但是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无己
尝言移是
  跨专业考研是考生寻求人生转折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机会难得,且挑战很大,不要选错了专业,走错了方向。关于2017要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一定要做好分析再下手,下面新东方在线就为大家引路,分析一下跨专业考研的可行性和要注意的问题。  ►跨考专业选择具体分析  1、经管类,相近专业可跨考,考生可以在经管专业大类中跨考,如会计跨考财务管理、工商管理跨考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跨考金融学等。相近专业间的跨考成功率高。  2、文史类,跨考“经管类”难度大,文史类考生普遍数理能力较弱,很多考生在大学甚至没有接触过高等数学,所以想要跨考经济管理、理工类专业,面对几本完全陌生的专业书籍,备考难度较大。  3、理工类互相跨考成功率高,理工类考生往往拥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其选择范围相对较宽,可以在理工大类中跨考,也可以跨考经管类专业。  4、医学类跨考风险较大,这个群体相对非常独立、特殊,他们的学制是五年,学习的内容、专业技能具有非常强的行业属性。跨考难度较大,风险较大。医学考生往往很少选择跨专业报考,多是跨地域、跨院校。如果确实对本专业不在行,考生通常考取与医学相关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如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等,难度较低。  ►跨考专业的选择  1、如何确定专业  Tip1 就近原则:  即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考,最安全的方法还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化学转药学,数学转理论经济学,电器转电子等。总而言之,最好能够在跨考前找到专业间的“交集”。复习的时间很紧张,要复习的内容多,走“就近路线”无疑会有一些优势,选择相关相近专业,专业知识和思维方法有相通性,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自信心。  Tip2 兴趣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兴趣的前提下选择的专业和学校将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激情。但是我们首先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真正的兴趣需要一个深入了解的过程,当我们自愿地、无意识地把专业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时候,这种对专业的兴趣就算建立起来了。抱着这种态度去继续深造,考试的成功率一定会提高。  Tip3 备考难易程度:  首先,自身实力不是特别雄厚,切忌跨度太大;  其次,因为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起点很高,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导师不会再讲基础理论知识;  最后,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自身能力,比如金融学,这个专业很有诱惑性,但这个专业对数学要求很高,要选这个专业就得有很好的数学基础。  Tip4 发展前景原则:  专业的发展前景也是跨考考生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都要对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有清晰的认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所要选择的专业的发展前景。例如:国家的相关政策、历年的就业信息、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程度、想专业人士进行咨询。  Tip5 考生的考研目的:  考生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影响很大;一是以考一个好专业好学校为主要目的,那么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时当然主要看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二是只要能考上就行,这样就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概率。  2、选择专业时要注意什么  Tip1 文科转理工科要慎行:理工科一般都要考数学,另外相对来说理工科对于知识的积累有一定的要求;  Tip2 选择包容性较强的专业:例如法律硕士;  Tip3 避免鼠目寸光、人云亦云:判断专业如何,就业前景好坏,是否有市场,不要只看眼前;大三起码要大概地看到研究生毕业时专业的发展趋势。  Tip4 扬长避短:首先,在优势科目选择上,必须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选择一些可以通过突击的形式迅速接受和提高的专业;其次,要避开弱势科目,数学是考研公共课中最难且最容易拉分的科目,数学不甚得心应手的同学可以选择避开数学而跨考不考数学的专业。  3、跨考的热门专业  经过调查显示,最受跨考考生青睐的专业依次是会计硕士、金融学、新闻传播学、法律硕士、翻译硕士等7个专业。  Tip1 会计硕士: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这是在调查中跨专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其中报考MPACC的人数占了44%。虽然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专业性也较强,但相比类似的金融学专业,它更偏向于一种“工具”,涉及分析层面的内容没有金融那么深,因此对数学的要求没那么高,对于经管类专业考生,抑或是本科阶段开设高数课程的考生来说,跨专业考研还是比较容易成功的。  注意:会计的最大特点是易获得金融等高成长行业的工作机会,就业层次和薪酬均较高。但目前的会计从业人员中,普通财政人员已供大于求,高级会计人员却十分短缺。考生在选择的时候应考虑全面。  Tip2 金融学:理工科报考最多的专业,跨专业报考金融学的考生比例几乎和考会计硕士的相同。最大的区别是,报考金融学的学生中,理工科背景的人数比报考会计硕士的多得多,非理工背景的仅占两成。  注意:金融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在薪酬方面差距比较大,这和学校、导师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及自身能力,实践经验有很大的关联。  Tip3 新闻传播学:跨考生比科班更有优势的学科,一个耐人寻味的数字:2012届就业率较高的本科专业中,新闻传播学以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3.8%高居所有专业中的第30位,高于平均就业率91.5%。但是,毕业三年内职业转换率高的本科专业,新闻学以42%高居第二。也就是说,虽然新闻传播学的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容易,但在三年内,有近半数选择离开这个行业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新闻行业已经不欢迎万金油式的新闻专业毕业生,而需要各种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毕业生,着力培养专家型的记者。新闻专业也是在众多跨考专业中,为数不多的跨专业考生比科班考生更有优势的专业。  Tip4 法律硕士:最纯粹的跨考专业,研究生只招收非法律专业本科生,因此法律硕士可谓是最纯粹的跨考军团。除去个人爱好和就业等因素,考生热衷报考法律硕士的原因很简单:不考数学。同时,法律硕士是全国统考,教育部统一出题,有统一的参考教材,所以无论考哪个学校,复习方法以及参考书都一样,直接打消了跨专业考生的最大顾虑。在各专业考研中体现了难能可贵的公平性。  注意:几乎目前每所高校都有法学专业,扩张式的专业设置与社会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法学方面看似就业面广、门槛高、关口多,还一定要通过司法考试;如果没有做好综合分析——未来就业难度、自身特点、发展规划、经济成本考虑,很可能面临巨大危机。  Tip5 市场营销:最矛盾的专业,这是一个矛盾的专业。在各大招聘会上,市场营销人才始终是最紧缺的,但它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却达不到全国所有专业平均水准,同时它是为数不多的考生“跨进来”和“跨出去”(读研转变专业的比例达63%)都热门的专业,也就是说,学市场营销的没做市场没做营销,没学的反而要报考。  Tip6 翻译硕士:最重视英语的专业,作为一个技术性专业,翻译硕士对英语理所应当的重视。  Tip7 行政管理:几乎每个企业都需要的专业,跨考这个专业的理由很简单,社会需求大,报考门槛不高。现有的行政管理职业无论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需要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这无形之中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创造了较大的就业机会。另外,企业等单位增设行政管理人员职位是大势所趋,这从量上增加了本专业人才的就业机会。从目前来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正呈上升趋势。虽说考研难度因人而异,但行政管理不考数学,客观上降低了跨考的难度。

金融硕士专业(非全日制)备考需要注意什么,跨专业备考难度如何

鬼神不扰
上斩颈领
我是非金融来类专业,将来想走应源用统计学且想要保研,我们学校保研率极低,所以我有必要去学习acca吗? 想要保研的话,你现在的学习绩点或者说你们学校的要求是什么?你看下自己是否已经达到或者说超越或者还没达到。如果超越了的话那就意味着你有精力可以去做其他事情,也就可以考虑ACCA,如果刚达到一点或者还没达到的话,那么暂时不要考虑ACCA,因为精力分不出来,回头容易鸡飞蛋打。你可以在你保研成功之后再选择考ACCA也一样的。目标一个个来就OK。小编再送一个2018年考试资料包,可以分享给小伙伴,自提,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内部讲义+解析音频加油吧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金融硕士考研数学如何复习?

梁祝恨
出气筒
  金融硕士考试数学考数三或3433623830396联考,分数为150分,是较为重要的,同时考研数学也比较难,那么金融硕士考研数学怎么复习?考研数学怎么学?有什么好的方法?以下为学姐的一篇考研数学复习经验贴,分享给金融硕士考研的大家。  首先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想要跟大家聊一聊。我收到过很多关于考研的咨询,其中问起数学的最多的一个方面就是,很多同学会说自己的数学基础不好,好担心怎么办,那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一、关于考研数学的基础问题  我听到很多说法都会强调数学的基础的重要性。但是说实话,就考研数学而言,其实也就是基础有更好,没有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过多的强调基础,很多时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对于想要参加考研的个体来说,基础不基础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既然选择了考研,那就意味着没有放弃的打算了不是么?反正有没有基础都是要考的了。而过多地强调基础,反而是一种坏事情。因为,对于一些数学学习经历没那么丰富的同学来说,如果你过多地担心自己的基础问题,一来会形成负面的心理暗示,在漫长的刷题过程中一旦稍微遇到困难,很难避免自己会拿所谓的基础不好作为暗示因素,从而产生气馁甚至放弃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带着基础不好的心理负担准备考研的你,在数学这门课上很容易走入歧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考研数学是很需要系统地思考和总结知识点的能力的。而要总结出一门学科的整体知识架构和逻辑关系,首选你在面临这个所谓的“庞然大物”的时候要有自信。如果心理上就慌了,被看似密集的知识难点一个接一个地吓一圈,别说你要拔高出来,宏观地抽离出这门学科的逻辑主线,可能你连坚持刷完一整本的复习全书的勇气都没有了。  最后,太纠结于自己是不是基础不够好,跑回去啃各种大学数学教材,很容易做一些对考研来说无用的功。虽然这些学习可能对你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要用到的场合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毕竟考研时一件很需要效率的事情不是么?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应试考试大都是技巧性地运用,熟能生巧的那种。尤其是像考研这种选拔性考试,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天纵英才而设计的。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进行的选拔,对个人来说考研成绩可能有随机性,但是放在群体里,便是期望值及其稳定的考试了。  所以数学考试,最合适的应付方法就是,抓住逻辑主线,把各个考点串联起来,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个突破。具体的突破方法就是,熟能生巧。  所以在做任何一道数学题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你现在做的是哪个考点的内容,这个考点的一般出题方法是什么。如果你做完题了还不知道你做的这道题对应的考试点在哪儿,解题思路(套路)是什么,那么就针对考研这么一件目的性明确的事情来说,是有点浪费时间的。  就我自己而言,二战复习的时候,对整个考研数学的套路才有了深刻的理解,觉得前期花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的时间太多了。比如把基础660道题刷了一整遍,还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难的题还他妈的是基础。它说自己是基础,只是因为它是把各个知识点打碎了再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了的。但是如果你没有整体框架,你去做这些题,就像是光脚踩石头,指不定哪一颗就刺到你的穴位了,你还以为问题出现在石头(题目)本身,而不会去检查你自己的经脉(知识框架)。  二、考研数学怎么复习?  好,说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建设的话,那么考研数学具体要怎么准备?我建议,细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搞定知识框架,但是这个阶段即使搞完了,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框架一般还很模糊,没有关系,坚持往后走。  这个阶段的参考书两本就够了,考试大纲和复习全书。整个考研数学大概五本半书就够了。也不要买多了,买了基本上也没有用,反正没有时间看。考试大纲长这样,很薄的那本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其他任何的大纲解析你都可以不用买了,买了也不会看,看了也是浪费时间。  复习全书就是李永乐的那个,数学一或者数学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买。每年虽然封面会有一些变化,内容感觉都差不多,因为毕竟考纲如果变化不大的话,完全按照考纲来的数学全书是不会变的。但是为了安心,你买最新版本的也好。我建议不管基础好不好的,都到九月份了,直接从这两本书开始入手就好了,至于同济大学的数学教材,或者其他各种高等数学教材之类的因为都不是针对考研编的,所以都可以放下了,你说你要为了陶冶数学情操,也不用非选在考研准备阶段对吧。  还是以实用为主。再次强调,考纲就是那个好薄好薄的罗列考点的那个东西,如果没有也行直接用复习全书就好了,只是因为考纲构薄,所以我觉得更容易获得整体框架而已。我们需要在这两本书里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过一遍,建立起大体的知识框架。光看考纲,上面这些名词肯定不够的,所以跟着复习全书走一遍便是必然的流程了。但是这个走一遍也不用特别特别细,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时间比较紧迫的话可以先把全书里的知识解析走一遍,这个走一遍的水平大概是,看完每个知识点的解析的讲解和核心例题。时间有多的话,例题盖住后面的解答能够自己提炼出完整的思路和关键步骤,对于特别重要的例题,还需要能够不看答案自己解出来。  时间特别紧迫的话,这一遍快点过也行。至于课后的练习题,更可以在第二阶段再做。第一个阶段时间可以压缩得更短一些,大概半个月到三个星期之间做完,如果能快一点会更好。主要是要有一个全面的框架,具体的技能磨练到第二个阶段再做。  第二个阶段:逐个突破知识点,做针对性的训练,磨练每一个细点。  这个阶段的话,就是深入地啃复习全书上的每一块知识点了,从微积分到线性代数到概率论,根据全书上的安排分为小的知识点深入地啃下去,看懂每一个例题的思路和方法,把全书课后的题目也做了,每天做好时间安排,做好阶段性的进度安排。  这个阶段因为是打磨的过程,所以时间安排上应该放长一点,大概应该从九月中旬开始做了,持续两个月到11月中旬结束都可以。如果基础好一点的话,到十月低结束也行,完全看你自己的信心和手感。当然,我知道对于绝大多数基础智商和我一样普通的人来说,其实过了这个阶段也没有会变得很厉害。事实上这个阶段反而是最难熬,最没有信心的时候,因为感觉自己知识点漏洞百出,每一点都是弱点。放心,这是正常现象,因为这是你深入梳理的第一步,就像梳头发一样,第一次要梳整齐的时候是最疼的时候,因为常常会碰到打结的地方。但是这一遍过去了就好了,第二次梳的那种舒爽感你随后就可以体会到的。  所以这个阶段一定一定要沉住气,放下心来慢慢啃,不要着急。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因为这个阶段战线拉得最长,为了防止走到后面忘了前面的,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之前走过的内容,建议以星期为单位,在周末的时候回顾一下上个星期复习的内容,一定要做到每一个点都回顾到。  而且有个很好玩的事情就是,每次你回顾的时候都会有新的发现,你会觉得之前难得不行的题目在你每次回顾的时候好像都变得简单了,即使你过去一个星期学习的内容和上一个星期的看起来好像全然没有关系。我觉得是一种思维的发散,对大脑的锻炼就好像身体的锻炼一样,每个部位不是独立存在的。当然,如果你有一定的个人做题习惯一定要尊重,不要强迫自己。比如我那个时候每天不做道微积分就睡不着的,简直就是有病。  过完这两个阶段之后,你应该做一个总结,让自己既有宏观框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入细节。  如果你觉得还不够有把握的话,那么针对性地重复第二步的某些弱项,但是这拾漏补缺的阶段所花的时间不要太长,一两个星期完全够了。因为后面你还不断地有时间来做这样的事情。至于具体每一块知识点上的安排,我不建议给自己太细的时间规划。比如我自己,一般线性代数和微分方程手感比较好,很容易就上手了,大家都觉得很简单的概率论反而不是很熟练,所以我自己在概率论上花的时间比普遍觉得难得线性代数上花的时间。这个阶段千万不要慌,不要拿别人的节奏参考你自己的安排,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现在是磨刀阶段,稳扎稳打总是没错的。很多人这个阶段没把握好,就中途放弃了,很遗憾。但是反过来想想,过了这个阶段就有一部分人退出这个游戏了,自己坚持下来还是蛮有成就感哒~  以上这两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总体来说,加起来三个月,其中第一个阶段大概半个月到三个星期,第二个阶段两个月。大概在十月底十一月初的时候要做完。  总之,不管你按照什么方法来的,最晚到十月底十一月初的时候,你对数学考试覆盖范围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并且回过头再看考纲的时候,知道每一个考点的大体内容是什么,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深入下去。  第三阶段  这个时期,我们大概需要用到三本半书,当然你为了安心,多买本其他题傍身也可以。其他的真的不用再多了。  首先是,真题解析。  这算是一本,然后再来一套真题试卷,和上一本是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形式,算是半本。  还有一本基础660,不用全做,用来做专项训练。  最后,再来一套模拟题。这些书真的就是够够的了。  第三步:做几套真题,发现自己的知识弱点,然后针对弱点做专题训练。  是的,和很多人推荐的不同,我建议各位早一点做真题。因为我的个人经验告诉我,真题是最有效的练习资源。有些人会认为,真题这玩意儿这么珍贵,每年就一套,做完了就没有了,要好好宝贵,留着最后才用。但是,我会告诉你,真题不是只做一遍的,我觉得至少要做上三遍才有质的飞跃。为什么至少做三遍,为了文章的逻辑性,放在下文再说。  在这里,我建议大约拿出三张试卷做练习,每次把试卷从头到尾做一遍。说实话,我相信,对于绝大绝大部分的同学来说,都不太可能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完,不是时间有限,而是知识点训练得不够熟练。但是,这一遍主要是为了挑你不会的地方,而不是挑你不熟练的地方。什么叫不会的地方,就是大题你没办法写出完整的思路,小题你不知道前因后果的那种。这种不会的题型,你在复习全书里面一定可以找到相类似的例题,然后在全书里找到所在知识点,把这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前程往事都弄明白。如果觉得还没有信心的部分,有必要的话可以结合基础660题这本书,把里面相关的题画出来做专项训练。而三套试卷的话,基本上能很好的覆盖所有的考点了。以真题来检验你的第一,二轮复习成果,并且用来查漏补缺,是最好的方式。  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两个星期。所以做完这个还剩的时间大概有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当然,如果你时间有多的话,你可以把补缺的地方做得更细致一些,简而言之,就是多刷一些660题,但是这个不是必须。这个阶段用的真题, 推荐使用书本版本,而不是试卷版本。试卷版本留在后来用来刷手的时候用。  第四步骤:猛刷真题,至少做三遍,越多越好。  为什么至少做三遍?因为做第一遍的时候,是来熟悉题型,第二遍来提升计算速度,第三遍避免错误,提高正确率。如果有时间,再做第四遍,那么就是对整个考研数学真题有系统性地把握。能够做到这一点,大概就可以尝试预测真题类型的,差不多能够做到把一个数学考试考成半开卷的感觉。当然,说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熟能生巧。就时间安排来说,这个刷真题的过程至少要一个月。  如果十套试卷,你做三遍,就是30套试卷。30套试卷一天一套也要一个月,更何况绝大部分时候根本做不到一天一套。因为做完一套试卷的意思是,你要花三个小时把试卷做完,然后再话至少三个小时的时间对完答案,分析错题,把每一道错题都弄懂答题思路。当然,做到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的时候,你的时间会有所缩短,但是最多缩成三个小时写完试卷对完答案做完错题分析完成一切。  所以,按照十套试卷算,你花在真题上的时间也是:6*10+3*20=120个小时。每天你花4个小时在数学真题上,也得满打满算一个月的时间。更何况光数学,除了真题你还可以干点别的。别的是什么呢,如果真题做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了,可以换一下模拟题练练手。但是不要一开始从模拟题做起,因为模拟题出得再好也不是真题,总会有细节上的手感不一样。就像所谓的高仿和正品一样,用过正品了再想着买仿品。模拟题也不要想着一定要做完,时间不够,好好打磨真题也行了。  再次强调,不断重复地,猛刷真题。第一遍从比如2002年的真题开始刷起(具体不太记得是哪一年开始数学是现在的考试结构了,就是先是选择题再是填空题,而不是先是填空题。)把2016年的试卷留下,刷到了2015年的,再回过头刷一遍。刷完三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都他妈的是套路啊。当然,其实聪明的同志不需要刷到第三遍就发现套路了,但是三遍后你对套路会更熟悉。真题刷一个月,大约就到十二月中旬了,此时离考研大概还有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的时间。  三、考研数学的套路问题  我之前说,考研数学就是套路,深深地套路,换汤不换药的那种。可是有人留言说至少去年考试不是套路了。我还被吓了一跳,心想,难不成这一两年突然还改革了不成。于是去翻了去年的考研数学三的真题,发现,其实还是套路。  但是为什么肯定还是会有参加过考研的同学觉得,自己考的那一届不是套路呢?嗯,有过两次考研经验的我曾经也觉得,我自己参与过的考试就是比往年要特别一些,就是脱离了套路而独特的存在。但是,其实觉得自己考的那张试卷不是套路的同学,那是因为你已经被深深地带进去了而已。只缘身在此山中啊。更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有点犹豫,要不要这么早把考研数学有套路分享出来,毕竟才九月份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同学连数学全书第一遍都还没看完,甚至有些人要抛弃了李永乐的全书去搞别的。对如此心浮气躁的同学,我怕如果太早把套路说了可能反而不好,以为这条道路有捷径可寻,便不好好复习了。  毕竟就我自己而言,我也是考到第二年才逐渐发现,然后忍不住拍一下大腿,说声,我,擦...但是仔细想想,其实也无没关系,其实所谓的套路不过是指考研数学的题型固定,分布固定,甚至很大程度上,解题方法都固定,考来考去考点就那几个,真题弄透了就可以把考试考成半开卷了。但是对于复习的前两个时期不好好打好基础的人来说,即使发现了套路也白搭,最后题目解不解地出来,能不能得到准确的最后答案,获得高分,还是靠实打实的解题能力。这个解题能力就得靠一道题一道题,一张试卷一张试卷地刷出来的。你考前知道了所有的题型分布,知道了考卷上会出现的所有套路,如果没有实打实的能力基础,那也是白搭。因为考研数学巨大的计算量以及它紧凑的时间安排决定了,就算它变成开卷考试,考出来的分数分布差距变化也不会很大。  考研数学,只需要一点点智商,和很多的勤奋式的重复训练。所以在如何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把考研数学的套路用勤奋的模式以最优化的方法解开?我讲的并不是捷径, 而是一定要靠自己一天天在书桌前,自习室里或者图书馆里用笔和草稿纸不断地练习出来的,必经之路。再开始进入这个部分的复习介绍的时候,我一定要强调一点,就是你一点要确保你的上一部复习是到位而又扎实的。即,你已经拥有了完整的知识框架,并且对每一个知识点有了一定深入的掌握能力。

金融考研,专业课复习有哪些好经验?

接子
刘伶
由于《金融学综合》考试科目复习参考书较多3433636161,考试的知识点较分散,内容较细,对于基础知识点的考查比较多,所以,第一遍的参考书学习,一定要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 进行把握。专业课的复习需要在理解和领悟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专业课的复习规划,即:考研复习规划、学习方法及真题的使用方法。一、专业课复习整体规划1、基础复习阶段本阶段主要针对跨专业学生进行前期的基础复习。目标是对要求考核的专业课知识点及相关辅助内容进行全面的学习,对专业课的基础知识点大致掌握,了解专业课主要内容,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逐渐形成适合于自身的专业课 学习方法。本阶段主要在于制定参考书目的学习,以理解知识点为主,不要求做相关的配套练习。注意做好笔记。笔记大致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于书本主要内容及框架的梳理,第二个方面是重点难点的知识点的记录以及自己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点的记录以便于下一阶段重点突破。2、强化提高阶段本阶段,考生前期仍然要以指定参考书为主,在进一步理解知识点的同时注意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 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于重难点要逐个突破争取全部掌握。同时本阶段在看书的同时要完成习题训练,加强对知识点的运用。在本阶段后期,在参考书和配套训练完成以后总结各科主要框架,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总的知识体系, 要求做相关的配套练习,即参考书课后习题,要求深入掌握,基本全都要会做;然后就是做真题,从真题中把握重点以及查漏补缺。同样注意要做好笔记,记下自己整理的知识点框架、重点题目、错题,及时写下自己的想法。3、冲刺阶段本阶段以指定参考书和笔记为主,把握知识框架,温习重点知识点、理论和模型,查漏补缺。同时辅以适当的练习。仍然以真题为主,特别注意以前做错的题目。除此以外可以适当做一些模拟题,调整状态,积极应考。注意:(1)以上各阶段都要注意做好笔记,前期是对于主要知识点框架的整理,随后开始做题时要注意对于典型题目和自己做错的题目的整理,同时找出错误原因及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注意笔记要做好备份以免丢失。(2)以上各阶段都要关注时事热点,在复习的间歇阅读相关的报纸和杂志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调节方式,注意记下重要的新闻和数据,对于初始的论述题和复试都有帮助。二、学习方法解读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 现完整的知识体系。(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 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 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 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 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 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三、真题的使用方法因为431金融综合只有一套真题,对于出题风格,常考点,出题趋势都不能把握。虽然 431金融综合和金融联考不一样,但是对于金融学来讲,重要知识点都是大同小异,考生做金融联考真题的时候,可以总结常考的知识点及相 应题目的解答方法。考生应注意金融联考的知识点覆盖面不全,缺少的公司理财的知识要另外找题目弥补。同时金融联考对于投资学相关内容的考察(比如说期权定价等)超过了431的要求,对于此类难题考生也不必过于在意。对指定参考书目进行“地毯式”学习一遍,了解全书内容,理解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对各门课程有个 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注意事项: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2、本阶段学习重在理解,不需强制记忆,但一定要全面。3、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4、看进度,卡时间。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或本校老师。5、看书过程中,有条件听课的一定要去听听目标院校导师的课。要是不方便的话,本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可以去听 一下。

金融专业考研步骤和准备

苗姐妹
青春恋
上大二了,学金融专业,想考研似乎有些早,但是可以做一些其他有版利于考研的准备工作。权1、好好学习,尤其是数学、英语和专业课,学习好这些课程一方面是考研可能会考的,另一方面是本科成绩单是复试需要提供的一项材料,漂亮的成绩单也很重要。2、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如果有可能,可以联系专业老师做些科研工作,哪怕是一些辅助类的工作,会为自己阅历加分,甚至为自己的考研复试加分。3、搜集一些考研信息,招生单位招生专业信息,提前确定目标也会为自己指明方向。等待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初试的相关知识复试就可以了。

金融硕士考研参考书怎么看才效率高?

神者勿齿
荀子
1、查看考研学copy校的参考书目可以去报考学校官网的研究生招生网查看。2、专业目录里面可以查到考试科目,但一般来说参考书目是另外单列。注意有的学校是提供初试科目大纲,有的学校没有指定参考书目。如果官网差不到则可以直接咨询报考学校研招办。

考研金融硕士,需要复习哪些科目?

禅武门
法与理
这要具体看你考哪个学校了,每个学校的参考书目不尽相同,可以去找往年该校的考研大纲,参考上面列的参考书目,一般不会有很大变动的。建议你咨询下海 天的专业硕士,或者去yy上听下他们的讲座

跨考金融,该怎么复习专业课

忘其所受
子在
跨专业考研金融硕士三建议1、了解院校参考书2、通过考上的大致了解专业课难度3、从版招生人数、分权数线等方面综合考虑圈定几所院校你是跨专业,不建议考太高的院校。(1)、自己先过一次书,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一下大致框架,之后买一些网课等,不要自己学,跨专业入门很难,尽量减少时间和风险,整体过3-遍书,每次重点不同,9月份结合整体,整合考点及知识点。(2)、基本用参考书及真题(可以参考其余院校真题做练习)就可以,没有太多教辅书籍。(3)、后期需要学习答题技巧,在知识全面的情况下,学习答题的逻辑性及全民性。

金融专业考研需要准备什么

欣欣向荣
王畿
不一定的,主要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上财是一个分数和收益比很低的学校,但是上交是一个学习氛围好的学校。另外上海大学和上海理工也可以考虑,城区不一样,交通位置不一样,生活环境差别也大。为什么说上财是分数和收益很低的学校啊?还有上交的金融是叫高级金融学院吗?都不是很清楚,还请说的明白些哈~~谢谢了上财比上交好考,而且作为财经类的上海著名高校,也占上交的光。上交的金融学院可以通过他们的科研成果来了解,还有导师风采等等。我不熟他们的金融学院。专业课方面先可以看下高鸿业老师的西方经济学,还有就是数学和英语的基础要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