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怎么复习?

六理
不冯其子
在初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部分内容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准确理解3337613133、系统把握本学科中各章节所阐述的基本理论、概念、范畴、规律和观点。由于本学科自身的理论性比较强,概念、观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比较紧密,考生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有关的知识点。对单个基本概念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里一定要非常强调“理解”两个字。例如《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第五章第一部分我们讲到关于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个基本概念的要害在两点,一是“劳动产品”(这是它的基本性质,反过来说就是未经人类劳动的产品不属于商品),二是“用来交换”(这是它的生产目的,反过来说就是自用的产品不属于商品)。如果理解了这两个要点,就可以很轻松地判断“阳光”(未经人类劳动)、“农民自产的口粮”(用于自我消费)到底是不是商品。如果能举出现实的例子作为对概念的解释,理解和掌握自不待言。事实上,在每年政治试卷“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的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直接考查基本概念、范畴和规律;甚至某些主观性试题的回答,也要求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为基础,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概念、范畴、规律和观点后,才具备了运用这些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经济运行中的现象和问题的可能。2.深入、多角度理解重要的概念、范畴和规律。学习要靠悟性,不是看谁的学习时间长,平常多思考,多角度揣摩需要深入掌握的重要概念,把握这些概念、规律本身的来龙去脉,了解这些概念、范畴、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做是因为,在历年政治考研试卷中,政治经济学部分的试题,往往并不是简单地考查某个概念、范畴和规律,而是把几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范畴放在一起,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一点在多项选择题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而多项选择题往往又是难度最大、最容易失分的一个题型。例如在考查“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时,要求考生精确把握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细微点。3.复习要循序渐进,不要着急。开始过第一遍知识点的时候要认真、深入,不留后患,哪怕慢一点也没关系。在平时学习中就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即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现象、问题以至党的有关方针政策。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部分内容本身具有一般性,因此,在试卷出题时,往往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和问题。比如运用资本积累理论分析失业问题等。4.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会贯通。近年来考研政治试卷命题的一个显要趋势,往往是给出一个或几个材料或观点,要求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分别加以分析和说明。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来说,经常会与当代经济与政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合起来出题。比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会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及形式政策结合起来命题

非经济学本科生怎么考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伯克利
既已告矣
1、以你的描述你学经济学的数学背景够了,上财的经济学专业数学考数三。2、我觉内得不用很久,经容济学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而且文字类的东西相对来说容易掌握得多,我考的东财,虽说学校没你的好,当我也是跨专业,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复习考研,每天就看二到三个小时,我男友考上财也是准备半年(他也跨专业),一天看四个小时,考了一百二十多分,要抓住指定教材以及真题,吃透教材,百变不离其中,再多找些真题,发散自己的思维,一定可以考高分。没有那么难。考上财的经济学用得中级的,所以你还的看一套初级的,萨米尔森、斯蒂格利茨的都可以。别的我认为没必要看。3、复试不会因为你的专业刷你,关键看你的经济学水平。4、经济学的出国前景很好。

考研经济学专业课,指定课本高鸿业宏微观经济学上面的图像都得掌握么?感觉实在太多,考研应该怎样复习?

咲人
暴风雪
要求是有图必画而且要copy结合图形分析,说明过程,比如IS-LM的移动、生产论中企业继续生产的条件等这些都要画图,不画图的话,很可能只有一半的分数,专业课复习一定要注重基础和框架,基础概念要清晰无误,知识之间要有框架结构,彼此能形成联系,图不要死记,要理解,同时,复习专业课要多动手,不要只动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你考的是很一般的学校可能会要求不画图,但如果是211,比如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样的,画图是必须的。每个人都把头埋进笔记和教材里,身边是一大摞参考书、一个浑浊的杯子,脚下是一个暖瓶——3335每个人守着这么一个冰冷干硬的阵地孤军奋战着。每天六点不到,各个考研自习室陆续开灯,每个人都有一个时间表,那就是第一个到教室,不为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不知什么时候,大家心里都有了一个目标,莫名其妙的彼此保密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报考院校。然而虽然有了院校的目标,但人生的目标依旧渺茫,搞学术?有多少人考上硕士是为了搞研究,再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多少人能真正安安心心的做学问,在这个“砖家”、“叫兽”横行的时代,有多少“学术人士”能真真正正的说出狼和哈士奇的区别?仅仅是为了一个“名牌”学校的归宿?——也许这就是原因之一,归根结底,我们不甘顶着地方院校的名头走上社会。还有为了什么呢?身边有一个学长报考了北外,但是2012年研考他却彻底失利了,他跟我说他家父母身体都不好,没有医保,家里负担也挺重,但是他还要考,还要继续他的研究生梦,他说他想学外语,很想学,特别想去北京学外语——我很佩服他,佩服他的执着、佩服他的坚毅。可是不知为什么每每想到他的话,我心里总是酸酸的,他在顶着多么大的压力准备考研,沉重的家庭负担,未卜的前途,机会成本极高而又不能预期收益的整整一年时间,能给他带来多么大心理压力,我不想说他对家庭不负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有梦,我们不能剥夺任何一个人追梦的权利。为什么要考研,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但每个人的答案却又是那么的不明确,我们的生活中只有考研,看书学习为了考研、吃饭睡觉为了考研。——至少走到这里,我们找到了一个生活的意义。大学有大学的规则,社会有社会的规则,大学的规则是牌子和层次,社会的规则是票子和关系,当我们两面不沾的时候我们就没有了梦想的奢望,满眼的尽是生存,当我们面对招聘单位各种211、985的要求时,面对各种洋气的面试时,相形见绌已不足以形容我们的落魄,HR们不去看捏着一张地方院校的毕业证的你是否是潜力股,他们已经把招到的名牌院校毕业生当做引以为傲的谈资,各种疯狂的争夺和畸形招聘在各单位纷纷上演。——也许生存才是我们要考研的最终原因。在路上,和所有考研的战友们共勉吧。能不能好好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考研准备的经验和学习方法~

意也
乐广
考研的基本真的是一心只读圣贤书 网站上的东西太多 搜索后再筛检很浪费时间内 如果只应付初容试这两门西经 只看书就可以了 不需要在网上找笔记 自己做最好推荐本参考书 金圣才的西经复习笔记 本人用的还不错 东西梳理的不错 也比较适合后期的背书用 他的历年真题也不错 还有一个本人的经验 平常看西经的时候理解很重要 但也需要时时背背 否则等到后期时间会很紧 虽然东西都懂但理解不透 考研时的长篇大论会写不出来如果名校的话要看真题 有时题会很怪 也可以看看其他名校的真题 金圣才的历年真题不错 够用了有的名校会关注时事或就实际问题用经济学原理分析 较难 需注意书看的次数越多越好 看了书后要看题 不然白看了 先学微还是宏根据自己方法 如果到最后你能找个框架给他们全串起来 就差不多了这是个人经验 本人今年考研 走了些误区 浪费点时间 总结点小经验分享一下

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怎么复习?

和以天倪
老泥妹
2010考研政治大纲有变化,三点建议安排暑期复习——海天名师常红利访谈主持人:我们知道一般大纲会在七月底八月初公布,今年可能有一些特殊情况,那么老师预测什么时候出大纲呢?以及大纲的一些变化。常红利:按照以往的做法,考研政治大纲一般是在7,8月份公布出来,由于今年涉及到大纲的重大结构性调整,可能要晚一点,但我们认为一般在8月中旬大纲会出来。当然大纲出来之前和之后对我们同学的复习来说不会产生根本的影响。因为2010年考研政治大纲的修订也好编写也好我们是有根据可查的。这个根据就是从2006年以后全国高校普遍使用的新的课程理论体系,它是按照这个体系进行修改编写。我们会发现2010年考研政治会发生结构性的调整,考试的内容科目都会发生变化。具体来讲,有这么四门课程是肯定要考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我们以往旧大纲里面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除此之外增加了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以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门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个2010年考研新增加的一个课程,当然同学们要特别重视;形势与政策,以往有要求,从2010年来看它考的是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当前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这四个部分确定了毫无疑问,同学们要早早准备复习。那么还有一门是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目前我们了解的信息是教育部大纲编写小组正在讨论是否加入2010年的考试范围。主持人:大纲公布以后,应该如何安排复习呢?常红利:在大纲出来前后考研的战略复习不应该有大的调整,但是在复习的策略上来说应该是要有所调整的,具体来讲,在新大纲出来之后,大家在复习考研政治的时候应该至少有这么三个要求:针对大纲规定的各门课程的考试特点学科特点来组织复习。刚才我们说到有四门课程是比考得,但是这四门课程的特点是不一样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考的是概念、观点和意义这三个方面的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是围绕观点、依据和意义来命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所要涉及到的考点主要是史实、观点、原因、意义;形势与政策,对于学生来说平时关注一下《人民日报》等一些相关内容,其实我们平时都说形势与政策的内容与其说是考学生不如说是在考老师,老师在这门课的复习中应该有主要责任。现阶段,以及大纲出来之后都不要着急复习这部分内容。围绕大纲所规定的考点来进行复习。大纲出来之后,同学们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看看今年大纲到底规定了哪些考点,如果大纲之前已经复习了,那么,哪些内容复习到了哪些内容还没有,通过对大纲的分析应该做大心中有数,特别是把那些已经做过调整的考点、新增的考点、变化的考点相关的内容在重点复习一下。按照我们的经验,每年的大纲新增和变化的内容往往可以作为重点,所以我们要提高自己复习的针对性。注意分阶段去复习。我们在每一个阶段的复习任务和要求是不一样的,9月底之前你都要把重点放在基础强化复习上。第二个阶段就是从9月底到11月中旬,我们叫做模拟冲刺复习阶段,同学们主要抓好两件事:以模拟试题为基础,通过做题来提高自己实际的掌握考试点的能力;第二继续要以教材为基础,复习教材内容。第三个阶段就是11月中旬之后到考试之前,我们叫做总结归纳复习。这个阶段应该抓好三件事情:对曾经做过的模拟试题进行总结归纳,总结的重点是把自己做错的题在和教材考点对照一下,为什么做错错在哪里,下次遇到的时候能不能避免这个错误;第二件事情就是对曾经阅读过的教材要做总结,整个考研政治复习过程中,阅读教材都很重要,但是阅读教材在不同阶段要求不一样,在前两个阶段阅读教材重点都是要理解考点,最后阶段要把重点放在记忆考点,记忆考点的关系上;第三个就是要突击的掌握形势与政策的内容,这个必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来进行复习备考。参考资料:kaoyan.bjhaitian.com

考研政治马原怎么复习

孔子不听
野心勃勃
关于复习方法,这里给你一些思路: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回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答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关联,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关联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2、纠错整理:做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3、思维导图复习: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将知识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进行整理记忆,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识的脉络和重点,并且记得牢固。

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考研怎么复习?

抱抱熊
旋风腿
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的题目相对其他院校经济类专业的考题难度不小。版特别是2013年之后,考试风格有很大权变动,考上学员平均分在100—110,难度进一步提升。而且大家也可以看到,每个专业的招生人数非常有限,而报考人数又非常之多,竞争压力不可小觑。因此,考生若有志于人大经济学相关专业,一定要早做准备,认真备考。关于是否要报考辅导班,跨考教育郑炳老师建议考生应该根据自己考研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西方经济学 怎么复习啊

日月
马龙
考研3363396463经济学在考研备考和复习时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复习和考试一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备考的时候需要注意哪方面的问题?1.选好教材:他指定的教材是他上课用的,这一点他没有骗你.但他考试标准答案,考试范围并不一定也都是出自这本书.你需要补充一些书本或资料:比如姚开建编的习题集、以及人大老师或学生用的一些课本、出的书、笔记、习题等等。有条件的话尽量多弄。2.明白标答如何确定的:(1) 从历年考题范围来看,人大命题风格还是很古典,比北大保守得多。所以你只要把以上书本的范围作为考试范围就绰绰有余,形成几个专题,把不同的书对同一问题的阐述比较一下,在笔记上列好点,形成最大的网去套它的标答,肯定漏网极小。西方经济学答题技巧任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可以通用。(2) 做笔记时可以根据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先看书,再看资料,看如何归纳名词解释,与书本有何差异,各书之间有何差异,把最完备的答案列成点在笔记上(因为他是采点给分); 如果问你:三级价格差别,你就要答:A、什么是价格差别。B、根据什么分三类。C、其中,三级价格形成的条件。D、形成之后对利润最大化条件的影响。E、它的弊病与优点(并配图说明)。因此,你对书越熟悉,知道它的来龙去脉。

考研时,西方经济学应该怎么复习?

思虑善否
何谓真人
考研成绩刚出来,数学栽了,不过西经120+,故手痒胆大来3332636334回答这个问题。类似的问题之前答过,照着这个具体问题改改放上来。复习西经之前先保证学过一些高等数学,不要求水平很高,但完全不会的话还是有影响。然后就是根据报考学校好好复习教材,大部分题目还是书上的,另外如果教材有配套练习册最好做做。现在说教材。我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指定书目是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后来换了学校,换成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另外大二的时候看过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先谈谈我对前两本的认识吧。高鸿业是最早将西方经济学引入中国的学者之一,1946年就去美国读经济学了,《西方经济学》这套教材是1996年印刷的第一版,我看过这套书的第四版和第五版,除了开本变大,排版、字体、页码、附录略有不同以外,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根据我们老师的说法,最新版和第一版也没有大的区别(他甚至觉得还不如第一版好)。罗里吧嗦说了这些,我是想表达这么个意思——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虽然你拿到手的是当年或去年的新版,但其实是一本老书了,因为老,所以它跟不上最新的经济思想变化;因为老,所以没有人敢轻易推翻,不断的修订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因为老,所以受政治因素影响比较深(官方评价这两本书的两大特点:1.参考广泛,尊重原著;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关于政治因素,翻翻开篇和结尾的章节就会懂得,咱们就心照不宣笑而不语了吧。这套书的编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教材,长句太长看不懂,短句太短看不懂。过于注重概念性的涵义而非实际应用,下定义太多描述性讲解太少,通篇就像标准答案似的有一说一,不像给人讲知识,倒像说明书。另外举例死板,读起来乏味不堪,宛如酷刑。另外作为一个数学不咋地的经济学学生,我格外注意教材的数学内容。高鸿业这本书里用到了很多的数学推导,看起来很吓人,因为没有太多讲解直接就是啪啪啪的字母公式,微分积分搞得很热闹,但如果你拿起笔实际划一划就会发现根本不难,只要高数低空飞过(比如我)的水平就能理解。我觉得经济书里的数学要求低有三种可能性:第一,本身这个理论就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第二,作者是高手,深入浅出的用简单的数学把复杂的事儿说明白了;第三,数学模型没有把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这本书里的数学模型(或者公式)我不敢说都不好,很多还是很不错的,但仍然存在不少连我这个数学白痴都能看出的鸡肋,这些内容虽然貌似颇有道理,逻辑也无懈可击,但实际上推了跟没推一样,一点也没帮助理解经济理论。(宏观部分讲消费和储蓄那里有好几个公式推来推去全是废话)再来看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先从题目上就清清楚楚的能看出来,现代观点,从现代的视角出发来谈微观经济学,与时俱进,多好。另外不知题主有没有看这本书的前言,我的书是第八版,书的前面不仅仅有当版的序,还收录了之前若干版译者的前言,里面仔仔细细的阐述了每一个版本做了怎样的修订,如何考虑了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并且提到了很多其他经济学家的著作作为参考。虽然译者前言与范里安同志无关,可是稍微想想也知道,只有原书编写的严谨,修订的认真,译者才能从中不断体会到新的东西,像高老先生那本书,别人我不知道,反正要是让我来写修订前言,恐怕只有一句话——“无他,唯脸越来越大耳”。仔细的修订对于书为什么重要?不仅仅是纠错或者加入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修订应该是作者回头重新思考这本书的过程,我记得之前在知乎看到一个老师说,他每个学年都要重新备一次课,其实讲的内容不变,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学生,根本没有重新备课的必要性,但从头重新做一遍,能够迫使自己对所有问题再做一次分析,也许这一次就能有不同的看法,修正之前的错误,发现新的观点,或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提高的过程。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看范里安的书很顺畅——因为范里安自己已经把这本书梳理了八次了。再看看范里安这本书的数学内容。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范里安对于数学模型的巧妙处理,首先他摒弃高数讲完了所有的知识点,然后在每章的附录里补充了高等数学的推理和模型,而且配套练习册也是这样安排的,大多数题目用初等数学就可以做出来,但每一章大概还有一两道题需要用高数,旁边也都做了标注。打个比方,同样是算矩形面积,小学生可以用长乘以宽做,大学生可以画个坐标轴用定积分做,但殊途同归,都能得到正确答案。数学只是工具,大家选趁手的就好,不用盲目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但对于作者来说,必然需要水平很高才能给读者提供样式不同但效果都不错的武器。不知题主是否知道有一本书叫《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我觉得范里安这本书可以叫《低起步的中级微观经济学》。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说,高鸿业的书讲的是初级微观经济学,范里安的书是中级微观经济学(当然还有些书讲高级微观经济学)。我曾经问过老师区别在哪里,他说一般认为数学模型要求较高,分析较为复杂的就等级更高。比如说斯勒茨基方程在范里安的书里用了整一个章节来讲,很明显是重点,但在高鸿业的书里只在页脚附注里提到了而已,并不做要求。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可以认为范里安的书比高鸿业的更难。首先是要勤动笔勤画图,这一点对两者都一样。数学推理且不谈,反正这事儿我也不擅长,但好好画图真的给我帮助很大,很多图看一遍过去你觉得理解了,其实你没有,耐下心来自己画一遍才能体会到里面的精华。比如高鸿业书里的垄断竞争厂商的长短期均衡那两套图,如果你画线的顺序错了最后很难恰好均衡;而要画对顺序,就必须理解长短期内的均衡到底是怎样的过程,究竟是谁决定谁的。还有斯勒茨基方程,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光看书上的几条线似乎不难,但合上书很容易又搅乱了,不如动手把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自己推一遍,马上就门儿清。有时候我觉得理解好一幅图,就能很轻松的弄明白整整一章的内容。第二,看高鸿业的书要背,一定要背。当然背到什么程度请参考你报考学校的历年真题,但我想选择这本书作参考的学校恐怕就是愿意考名词解释这种“死”题的学校,所以相信我,对待这本书切不可看懂了就算,条条框框的东西该记就辛苦一点记吧。而看范里安的书呢,一定要理解,做做配套的练习册你就明白了,光知道书上在讲啥可不行,甚至全背下来也不行,练习册有些题目貌似简单(主角都是小花小熊玛丽杰克之类的,特可爱),但如果没有真正搞懂做出来就一塌糊涂。既然高老先生的书有那么多缺点,为什么众多学校将它定为考研参考书呢?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容易备考,容易出题。范里安的书噼里啪啦就读过去了,学的是很开心,但要找出考点很难,也就是说虽然你感觉自己学会了,可拿不准会怎么出题;老师也一样,看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考。但高鸿业的书就很好,随便一翻就全是考点:先从附录中英文对照表里搞几个名词解释,再把黑体字一二三四五拖出来搞一道“请问XX有几点意义”的简答题……对于中国的考试,还是中国的教材比较配套。以上分析仅针对高鸿业的微观部分和范里安微观的对比,宏观不谈,宏观理论分歧太大,你看不同的书有可能讲的完全不一样,要比较起来太困难了。另外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就不展开了,通常考研不考这本,但是很适合放到床头随手抓来看一看,浅显易懂,严谨清晰。经济学备考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是找对方法,别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