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教育学原理怎么复习

吉祥止止
茫焉异之
部分院校的教育学专业课考试科目已经改为自主命题,可是不论自主命题还是统考,都只是借助于某一形式来考察考生对教育学领域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绝对不会是盲目的“标新立异”。教育学领域的基本知识按模块划分的话也就是统考大纲中的四大部分——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 分科而治,各个击破1、教育学原理第一,重视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打好扎实的基础。尤其是课程、教学和德育三个部分更是重中之重。第二,关注国家、国际发生的教育新闻和教育热点。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2、中外教育史第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三条线来进行。第二,重视中外古今教育史的结合比较。 第三,时间为经,主题事件为纬。可以建立一个时间事件表格,各个阶段主要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3.教育心理学第一,重点复习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及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这三个部分常出大题。第二,全面复习,着重理解。教育心理学的选择题多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应用能力,且考点很分散。所以复习时,要多看,重在理解。4、教育研究方法第一,重点复习具体研究方法,尤其是观察研究、调查研究(问卷法、访谈法、调查表)和实验研究。尤其是往年真题中没有考过或者没有足够深入考查的知识点,应为重中之重。第二, 复习要全面。近几年的真题中出现了相当分量的选择题。这就意味着复习时,要对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有个全面了解和掌握。您好,(转)考研教育学涉及面广泛,实践性强,成为考3335333031生们追捧的专业,而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学考研中所占比重不大,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多注意。 教育心理学考察目标 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实验事实;理解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运用教育心理学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解释教育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心理学考点解析 1.教育心理学概述 该部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历史三个知识点。历史发展部分记住基本史实,标志性事件即可。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心理发展与教育 该部分从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心理发展差异与教育四个部分圈定考试范围。从内容安排来说,可以说是总-分-总结构。第二、三部分的认知发展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是这部分的重点,也基本上是考研的必考点,复习时应着重对这些理论的提出者和理论中的重点概念做重点掌握。另外,第四部分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尤其是其中认知方式的差异性近年来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复习时要注意。 3.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大部分章节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的;而同时本章中包含了教育心理学中众多的学习理论,因此本章也是教育心理学考查的最多的章节。本章中考生需要注意对学习的分类以及学习的各个理论进行深度把握,要非常细致地看,近几年每一种学习理论都有考查,且以选择题居多,大题考查个别理论。同学们主要应该掌握学习的联结理论、认知理论、建构理论、人本理论的内涵、代表人物、发展历程、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等,对理论中的重点概念也要留意,往往是选择题和辨析题的考查点。这部分涉及内容多二杂,而且难以理解。同学们要参考教材、论文等相关资料充分准备。复习应以理解为主,不要死记硬背。 4.学习动机 本章知识点不太多但却非常重要,且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因此成为两年分析论述题的考查内容。其中学习动机理论和和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这部分的重点中的重点,考生在看书的过程中,首先要把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吃透,其次要把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理解到位,然后尽量与现实教学中的情况进行结合去思考,目前真题喜欢通过现实的事例来对本章知识点进行考查。 5.知识的建构 这一章与下一章囊括学习的两大方面,分别涉及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的内容。其中本章包括知识及知识建构、知识的理解、错误概念的转变、知识的整合应用四部分知识。本章常以选择题形式来考查,考生在看书时重点看知识及其类型,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错误概念的转变和知识的整合与应用,知识的理解部分以理解和简单识记为主。2011年曾以简答题的形式对错误概念的转变进行了考查,这应该引起考生们的注意。 6.技能的形成 该部分包括技能的一般论述以及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这两种不同类型技能的形成与训练相关的知识。本章知识点也常以选择题来考查,且本章的知识点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因此,考生在看书时除对关键概念进行记忆外还要结合案例进行理解性掌握,能区分现实生活中不同的技能的类型及用处。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与操作技能的类型是比较重要的考点。本章的学习还应该注意比较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的不同,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的不同考生应当注意。 7.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本章考点主要在学习策略的概念、认知策略、元认知及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部分,多会以选择题考察,而元认知较其它部分更易以简答题来考查,需要学生重点去理解。 8.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本章的考点不多,但是却是历年真题辨析题考查的重点。因此需要考生在看书过程中深入把握建立起对问题解决相关知识点的正确认识,尤其是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及其培养部分,更需要考生多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以往考研试卷中曾几次对这部分的几个心理学概念或者称术语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因此,复习时考生应注意思维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等概念的理解把握。 9.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本章的的内容与教育学原理中的德育内容相呼应,可以与德育中的德育方法和模式结合起来复习。本部分考点较少,主要集中在品德发展的实质,品德的形成过程,品德不良的矫正几部分,虽然历年真题考查得较少,但是却极有可能在品德培养和品德不良的矫正部分出大题,因此考生一定要对这种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的知识点多进行思考。 教育心理学复习建议 1.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人物理论和基本概念偏多,同时教育心理学的多数知识点应用性也较强,而概念和理论是应用的前提,因此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深刻理解是第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同学们接触教育心理学的时候会感到有好多概念不理解,无从下手,其实如果深刻理解了基本概念和与之相关的理论渊源,复习教育心理学就不难了。考生们在复习教育心理学时一定不要局限于大纲,要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课本对基本、重点概念的分析较为具体详细,对考生们尤其是跨专业考教育学的考生们理解本部分内容有重要意义。 2.通过案例进行学习。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发展与变化的学科,所以有许多案例可供参考。通过实例分析,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为考研做了准备。考试题型大多以案例形式出现,因此大家要多分析一些案例,这同时也是对自己复习效果的一种检测和巩固。 3.认真读好参考书。 教材内容不是很多,大家仔细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和各个章节的内部联系,其实教育心理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要只关注局部的具体知识点,还要宏观把握。越读到后面,思路和概念将会越清晰。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考研教育类333综合是什么意思

冲绳岛
五路
一、考研教育类333综合是全国统一大纲,由各招生院校自主命题(150分)。二、333教育综合的具体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和教育心理学(约30分)。333教育综合试题都是主观题,题型结构包括名词解释题(6小题共30分)、简答题(4小题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共80分)。三、部分学校的指定书目和大纲规定的范围不一致,复习应以学校提供的参考书为准。扩展资料:1.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Unified National Graate Entrance Examination),简称“考研”。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2.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部分专业通过全国联考的方式进行命题)。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模式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种。3.选拔要求因层次、地域、学科、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考研国家线划定分为A、B类,其中一区实行A类线,二区实行B类线。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考研

关于华东师范教育学考研!

架构
刀语
华东师范教育学考研copy,英语不咋地,可以考虑选择学科教育理科系列,比如学科教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政治、生物等】,选择比较擅长的就可以了,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育是比较齐全的,顺便说一下,华东师范大学是国家师范类985重点大学,复试分数线比较高的。首先,英语就要从现在开始,记单词,听力说白了用处不是很大,就版是面试的时候用的。 同时要权背新概念三和考研真题的阅读文章,据说可以提高你的语感。我那时就是怎么做的 华东师范的考的书目要根据你的专业而定的,可以查找华东师范研究生考试专业目录,进行选择 好好努力,预祝你成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教育学考研如何复习

日中穴杯
教育学的复习内容多而繁杂,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何着手,现本人就之前的备考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对考教育学的学生们有点帮助。仅是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一、注意基本概念的识记。基本概念是基础的基础,如教育,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制,班级组织,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等。这些概念都是各章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名词解释的好出处。 此外,书中一些不太明显的概念也要记住。如还有书中的框框里的内容也要记住,如毛入学率、净入学率等,这些最基本的教育常识也很重要的。以及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如最近发展区,大家应该仔细看书。 二、抓重点进行学习。 我在笔记中标明了大致的重点和非重点。学习文科知识抓重点进行学习是非常有效和有利的。由于考研的书较多,尤其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不可能全部都记住。我的专业课书只有两本,原以为自己可以将其复习的倒背如流,但复习到最后,该记忆的阶段,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记住,很是失望,最后在考前突击了一下重点,结果包揽了所有的考试试题。 大家在复习时要认真地记录书本上的重、难点,分清主次,这样会减轻记忆的难度,同时把每一章节或者几个知识点之间进行串联和归纳,这样几轮下来,脑海中就已经脉络清晰,一点也不觉得内容繁杂了。我主要是通过分析历年各院校真题,从中找出重点,易考点,考的题范围就在里面,所以我告大家复习专业课是不要都抓,要有侧重点啊。易考点是啥?就是比较贴近最近几年教育发展,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潮的,如终身教育、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带来一系列的转变。首师大两年题中就有与此相关的论述题,可见其重要性!因此,大家在复习到最后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样复习速度和效率都是可观的。 三、学会归纳。 考研的科目比较多,政治要有五本书要看专业课也至少有两本厚书。为此,我提议大家用先薄后厚再薄的方法,即先看一遍书记住整体框架,各章节是怎样安排的,对此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其讲了个啥然后再一边做笔记一边细看书遇到不懂得概念再到其他地方查,总之要搞懂细节问题。最后,就该归纳了。 我有一个小小技巧,老师教我的,就是每个段落我都用两三个字进行概括,并且把意思相同的段落连在一起,把一些无用的和废话勾掉。这样,减轻了看书的负担,书自然就薄了。而且你再最后复习时感觉特有效果和省时间。脑袋很清晰的。我个人认为这方法帮了我不少忙,大家可以借鉴下! 四、记忆方法。 首先向大家推荐结构记忆方法。就是把各章节的标题和结构闹清楚,这是不仅非常有利于记忆,而且考试时一旦出现综合性试题,你可以一下定位到某章某节某个要点中去的,这样答题是很有逻辑性和广度的。 其次是关键记忆法。我们不可能把一本书都记下来的,但是记关键词是很有效的。一是关键词好记,大家可不必记那些冗长的句子,记住关键词就可以记住整个句子的意思。二来是死记硬背下来的在考试时应运是不灵活的,易形成思维定势。大家可以从我的笔记中发现,关键词记忆法让你一目了然的!当然,书中一些优秀的句子不妨可以借鉴一下! 最后向大家建议的是一定要多看书。一定要把书本看透,万变不离其宗,最关键的还是课本,其次,政治也是如此的。书看多了才有较深的印象。建议大家至少要看三遍书,是细看哦!越多越好啊! 五、分部分学习。 我在复习时大致分为了四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篇。 第二部分:学校教师学生篇 第三部分:课程与教学论 第四部分:发展与改革 六、做一些院校的历年真题。 等复习的差不多时,就是至少要细看三遍书时再做啊。虽各个院校参考书不同,但那些题是很有价值的,从中你可以看出出题方向和重点的,而且可以检验你的水平的,看你的欠缺之处。建议大家一定要搞到历年真题啊! 七、最后希望大家在有时间的话多看一些书。 多看一些期刊杂志可以扩大知识面,尤其是跨专业的一定要注意。委托帮友情提供教育学的3337393632复习内容多而繁杂,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何着手,现本人就之前的备考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对考教育学的学生们有点帮助。仅是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一、注意基本概念的识记。基本概念是基础的基础,如教育,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制,班级组织,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等。这些概念都是各章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名词解释的好出处。 此外,书中一些不太明显的概念也要记住。如还有书中的框框里的内容也要记住,如毛入学率、净入学率等,这些最基本的教育常识也很重要的。以及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如最近发展区,大家应该仔细看书。 二、抓重点进行学习。 我在笔记中标明了大致的重点和非重点。学习文科知识抓重点进行学习是非常有效和有利的。由于考研的书较多,尤其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不可能全部都记住。我的专业课书只有两本,原以为自己可以将其复习的倒背如流,但复习到最后,该记忆的阶段,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记住,很是失望,最后在考前突击了一下重点,结果包揽了所有的考试试题。 大家在复习时要认真地记录书本上的重、难点,分清主次,这样会减轻记忆的难度,同时把每一章节或者几个知识点之间进行串联和归纳,这样几轮下来,脑海中就已经脉络清晰,一点也不觉得内容繁杂了。我主要是通过分析历年各院校真题,从中找出重点,易考点,考的题范围就在里面,所以我告大家复习专业课是不要都抓,要有侧重点啊。易考点是啥?就是比较贴近最近几年教育发展,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潮的,如终身教育、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带来一系列的转变。首师大两年题中就有与此相关的论述题,可见其重要性,因此,大家在复习到最后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样复习速度和效率都是可观的。 三、学会归纳。 考研的科目比较多,政治要有五本书要看专业课也至少有两本厚书。为此,我提议大家用先薄后厚再薄的方法,即先看一遍书记住整体框架,各章节是怎样安排的,对此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其讲了个啥然后再一边做笔记一边细看书遇到不懂得概念再到其他地方查,总之要搞懂细节问题。最后,就该归纳了。 我有一个小小技巧,老师教我的,就是每个段落我都用两三个字进行概括,并且把意思相同的段落连在一起,把一些无用的和废话勾掉。这样,减轻了看书的负担,书自然就薄了。而且你再最后复习时感觉特有效果和省时间。脑袋很清晰的。我个人认为这方法帮了我不少忙,大家可以借鉴下, 四、记忆方法。 首先向大家推荐结构记忆方法。就是把各章节的标题和结构闹清楚,这是不仅非常有利于记忆,而且考试时一旦出现综合性试题,你可以一下定位到某章某节某个要点中去的,这样答题是很有逻辑性和广度的。 其次是关键记忆法。我们不可能把一本书都记下来的,但是记关键词是很有效的。一是关键词好记,大家可不必记那些冗长的句子,记住关键词就可以记住整个句子的意思。二来是死记硬背下来的在考试时应运是不灵活的,易形成思维定势。大家可以从我的笔记中发现,关键词记忆法让你一目了然的,当然,书中一些优秀的句子不妨可以借鉴一下, 最后向大家建议的是一定要多看书。一定要把书本看透,万变不离其宗,最关键的还是课本,其次,政治也是如此的。书看多了才有较深的印象。建议大家至少要看三遍书,是细看哦,越多越好啊, 五、分部分学习。 我在复习时大致分为了四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篇。 第二部分:学校教师学生篇 第三部分:课程与教学论 第四部分:发展与改革 六、做一些院校的历年真题。 等复习的差不多时,就是至少要细看三遍书时再做啊。虽各个院校参考书不同,但那些题是很有价值的,从中你可以看出出题方向和重点的,而且可以检验你的水平的,看你的欠缺之处。建议大家一定要搞到历年真题啊, 七、最后希望大家在有时间的话多看一些书。 多看一些期刊杂志可以扩大知识面,尤其是跨专业的一定要注意。委托帮友情提供。

考研教育学怎么复习

截稿日
日凿一窍
第一轮:看书全面了解书中的知识点;第二轮:整理笔记对比着整理,比专如美国的教属育英国的教育等等横向比较;第三轮:看笔记背笔记;第四轮:做题网上有很多题目的可以打印出来做找出自己的知识盲点;第五轮:看书特别要关注自己的知识盲点;第六轮:差不多快要考试了,狂背笔记,然后复习做过的题。部分院校的教育学专业课考试科目已经改为自主命题,可是不论自主命题还是统考,都只3330363736是借助于某一形式来考察考生对教育学领域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绝对不会是盲目的“标新立异”。教育学领域的基本知识按模块划分的话也就是统考大纲中的四大部分——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 分科而治,各个击破1、教育学原理第一,重视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打好扎实的基础。尤其是课程、教学和德育三个部分更是重中之重。第二,关注国家、国际发生的教育新闻和教育热点。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2、中外教育史第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三条线来进行。第二,重视中外古今教育史的结合比较。 第三,时间为经,主题事件为纬。可以建立一个时间事件表格,各个阶段主要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3.教育心理学第一,重点复习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及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这三个部分常出大题。第二,全面复习,着重理解。教育心理学的选择题多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应用能力,且考点很分散。所以复习时,要多看,重在理解。4、教育研究方法第一,重点复习具体研究方法,尤其是观察研究、调查研究(问卷法、访谈法、调查表)和实验研究。尤其是往年真题中没有考过或者没有足够深入考查的知识点,应为重中之重。第二, 复习要全面。近几年的真题中出现了相当分量的选择题。这就意味着复习时,要对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有个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2018考研教育学大纲

黑白间
不知贵真
 2018考研教育学大纲目前暂未公布,跨考考研预计2018考研教育学大纲8月下旬发布,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跨考考研内容。附2017年大纲:2017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Ⅱ、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 约100分中外教育史 约100分教育心理学 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 约30分(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五)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的特征2.近代教育的特征3.现代教育的特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三)教育的社会功能l.教育的经济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4.教育的科技功能5.教育的人口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l.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4.我国的教育目的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二)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的概念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2.学制确立的依据3.各级学校系统4.各类学校系统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1951年的学制;1958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七、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1.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二)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三)课程编制1.泰勒原理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3.课程日标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5.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6.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四)课程改革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囚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八、教学(一)教学概述l.教学的概念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1.教学理论概述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三)教学过程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四)教学模式1.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五)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六)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2.班级授课制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学业成就评价4.教学评价的改革九、德育(一)德育概述1.德育概念2.德育任务(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三)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的要素2.德育过程的规律(四)德育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五)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六)德育途径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七)德育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十、教师与学生(一)教师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4.教师劳动的特点5.教师的专业素养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7.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二)学生1.学生及学生观2.学生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群体的作用。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三)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中国古代教育(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学校萌芽的传说2.西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3."六艺"教育(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2.齐国的稷下学宫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4.孟轲的教育思想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5.荀况的教育思想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6.墨家的教育思想"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7.道家的教育思想"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8.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为师"9.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中庸》;《学记》;《乐记》。(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2.太学、郡国学与鸿都门学3.察举制度4.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5.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2.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3.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5.韩愈的教育思想"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想;论尊师重道(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苏湖教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2.书院的发展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3.私塾与蒙学教材私塾的发展与种类;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4.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存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1.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2.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3.颜元的教育思想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二、中国近代教育(一)近代教育的起步1.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2.洋务学堂的兴办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3.留学教育的起步幼童留美;派遣留欧。4."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二)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5.严复的教育思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6.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7.清末的留学教育留日教育;"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三)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3.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4.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5.1922年"新学制"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与特点。三、中国现代教育(-)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2.教育制度改革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3.学校教育发展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4.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2,干部教育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抗大"。3.群众教育4.普通教育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三)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1.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论教育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四、外国古代教育(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2.古代埃及的教育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3.古代印度的教育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二)古希腊教育1.古风时代的教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2.古典时代的教育"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苏格拉底方法"。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学习即回忆";《理想国》中的教育观。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灵魂论与教育;教育作用论。(三)古罗马教育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四)西欧中世纪教育1.基督教教育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1.拜占廷的教育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2.阿拉伯的教育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五、外国近代教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1.人文主义教育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2.新教教育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3.天主教教育耶稣会的学校;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1.英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洛克、斯宾塞论教育。2.法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论教育;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3.德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第斯多惠论教育。4.俄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论教育。5.美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贺拉斯?曼论教育。6.日本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福泽谕吉论教育。(三)西欧近代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学原则;论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思想。2.卢梭的教育思想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理论。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论教育与社会生产;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六、外国现代教育(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1.新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2.进步教育运动进步教育运动始末;进步教育实验: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1.英国教育的发展《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1944年教育法》;"罗宾斯原则";《雷沃休姆报告》;《1988年教育改革法》。2.法国教育的发展《费里教育法》;统-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中学课程的改革;《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课程宪章》。3.德国教育的发展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高等学校总纲法》。4.美国教育的发展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初级学院运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一休斯法案》。《国防教育法》和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返回基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5.日本教育的发展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敕语》、《大学令》;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6.苏联教育的发展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统一劳动学校规程》。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学法";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958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以后的教育改革。苏联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的《教育学》、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华东师大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是哪些?另外有复习计划可以分享吗?

黄浦江
凤求凰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为统考,具体考试科目为3337626165:  (10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201)英语一(100分)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   其中,311教育学基础综合包含教育学原理、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博仁考研根据历年考研大纲以及真题,推荐以下参考书:  《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推荐)  《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推荐)  《简明中国教育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炳照(补充)  《外国教育史》 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斌贤 (补充)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关于备课,建议考生要熟记、掌握个知识点,做到理解和最基本的应用,认真复习,脚踏实地的看书,达到自己目标,还是比较容易的。  关于具体的复习计划,建议查看百度文库的这篇文章:http://wenku..com/view/368ef3a1580216fc700afdae

教育学考研,都考什么

称不足者
菊池
很高兴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哦,教育学考研,首先要确定考学硕还是专硕学硕专的考试科目是,政治,英属语一,教育学基础综合专硕的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二,科目一333教育综合,科目二一般是所报专业的知识学硕分两类学校,一类是311统考的院校,一类是自主命题的院校,311的参考书单如下311的参考书目《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自主命题的书单,大部分也是参考这些,具体的要看学校官网是否指定书单专硕的话,333的备考书单大部分都是参考下面的全国333的参考书目《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科目二的书单看学校官网的要求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看什么书

女奚患焉
鬼也笑
我是华师教育学院的研究生,我可以告诉你:3236366330教育学入门很容易,而且我们宿舍有一个英语专业的自考专科生就考上了,而且导师还是院长,建议考华中师大,211重点大学,每个专业就业目前还比较好,请自己查询招生简章,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华师对专科生没有其他任何特别要求,只是在复试要加试两门课程(简章上有说明),也是非常简单的,教育学考研的专业课是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一张卷子,从2007年开始教育学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参考书很多,等大纲出来了,建议买任何三个版本的辅导书对照着复习,效果比较好。我就是这样看的,考了254分。 政治英语都有大纲,请于6月底到7月初到书店购买或者网上查看。 考试科目一共3科,比其他专业少一科。心理学专业目前是热门,分数线很高,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入门比较困难,不建议你考虑。教育学专业课给你推荐基本书。 根据考纲,把各个知识点都理解透。 以下是我备考时用的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2第三版 这本书思路比较老套,但跟考纲结合比较紧密 ,重点参考。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7第一版 这本书比较基础,属于入门级的 ,对照参考。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6第三版 这本书观点比较新,虽然跟考纲结合得不紧密,必要时参考。 (2)教育史: 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8第一版 本书和考纲结合紧密,分析详细,重点参考。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9第二版 本书比较详细,重点参考。 王炳照 郭齐家 何晓夏 高奇 刘德华 《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1第二版 本书可以弥补孙版中国教育史的不足 ,对照参考。(3)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伍新春 姚梅林 王健敏 《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12第一版 作为国内教育心理学的泰斗,冯老的书的确不错 ,建议重点参考。(4)教育研究方法: 这一部分比较简单,看看大纲解析就可以啦 。如果有问题建议参考: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著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2001年8月第12次印刷 (5)大纲解析: 华中师大的大纲解析 比较精炼,有必要补充一些细节 北师大的大纲解析 教育原理及教育史编得很好,概括性强,分析很透彻 山东出版社的大纲解析太细了,不过练习题还不错。 另外买一本专门的习题集,多做题。预祝你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