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急求: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专业课考研大纲

星崎
监照下土
1 我有北科大的课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和“99年到04年的真题”。用100分买大纲你太亏了!我送你点真题。真题是照片和WORD,这里不好贴。2 留下邮箱,给你发真题,北科大是没有所谓的专业课大纲的,都是拿真题说事,真题就是大纲。学校的本科教学大纲还是有的。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体系、环境、性质、平衡态、状态函数、热力学过程,热和功,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和数学式,功与可逆过程,等容热,等压热,焓,平均热容,真热容,等压热容,等容热容,热容与温度的关系,物质升温过程热的计算。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状态变化及物质相变过程的应用。 化学反应热效应,反应进度,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的关系,盖斯定律,几种基本热效应,生成热,燃烧热,溶解热,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公式及其应用。 2.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热力学第三定律 自发过程的共性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叙述,熵的引入,熵的物理意义,第二定律的数学式,熵增原理,熵变判断过程的方向和限度,熵变计算(简单状态变化过程及相变过程),熵的统计意义,赫姆霍茨自由能与吉布斯自由能,定义、意义,自由能最小原理,简单状态变化和相变过程自由能变化的计算,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3.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标准Gibbs自由能变化的计算,Gibbs-Helmholtz方程,DrG°m与 T 的二项式,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的导出,意义,DrG°m 与 K° 的联系式,标准平衡常数及其他形式的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应用,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的应用,纯凝聚相参加的多相反应的平衡,化合物的分解压力,生成氧化物的标准Gibbs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图及其应用,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绝对熵法求平衡常数,各种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4.非电解质溶液 偏摩尔量,集合公式,Gibbs-Duhem方程,偏摩尔量的求法,相对偏摩尔量,化学势及其在化学反应、相变过程中的应用,多组元多相体系的平衡条件,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稀溶液的气液平衡规律,Raoult定律,Henry定律,西华特定律,稀溶液中组元的化学势,理想溶液的定义、组元的化学势,理想溶液热力学,稀溶液的依数性,稀溶液的分配定律。 实际溶液对理想溶液的偏差,活度的引出和意义,活度的标准状态,实际溶液中组元的化学势,活度的测定方法,有溶液参加的多相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5.相平衡 单元系相图,水的相图,物态转变方程式,相,独立组元,自由度,相律的推导和应用。二元系相图,热分析法绘制相图,液态完全互溶固态完全不互溶生成简单共晶的二元系,杠杆规则,固态完全互溶的二元系,液态部分互溶的二元系,固态部分互溶的二元系(共晶型,包晶型),生成化合物的二元系,组元在固态具有晶型转变,二元系相图小结,Fe-C、Fe-Cu或CaO-SiO2相图分析。 6.表面现象 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微小颗粒的表面性质,Kelvin公式,介安状态,润湿现象与接触角,固体对气体的吸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Langmuir吸附等温式,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溶液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物质,Gibbs吸附等温式,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7.化学动力学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基元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三级反应,零级反应,反应级数的测定,典型的复杂反应(对峙、平行、连串),稳态近似法和预平衡法确定速率方程,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Arrhenius公式,活化能,反应速率理论简介(有效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8.电化学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离子独立移动定律,电导测定的应用,离子淌度与离子迁移数,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系数,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与离子强度的关系。 原电池及电池符号的表示法,可逆电池,可逆电极的种类,可逆电池热力学,电动势与反应物质活度的关系,电动势产生的机理,标准氢标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Nernst方程,各类电池电动势的计算,电池电动势测定及应用。 电极的极化与超电势,产生极化的原因,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极化,极化曲线的测量,氢的超电势,电解时离子析出顺序。

考研时,数学1,2,3,4分别指什么?

贵己
梨沙
数一适用的专业: 1、工学门类的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一级学科中所有二级学科、专业 2、工学门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一级学科中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二级学科、专业 3、管理学门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数学二适用的专业: 1、工学门类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等一级学科中所有二级学科、专业 2、工学门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等一级学科中对数学要求较低的二级学科、专业数学三使用专业: 1、经济学门类的应用经济学以及学科中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二级学科、专业 2、管理学门类的工商管理以及学科中的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二级学科、专业 3、管理学科门类的农业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中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二级学科、专业 数学四适合的专业: 经济学门类中除了上述规定的必考数学三的二级学科、专业外,其余的二级学科、专业可选用数学三或数学四:管理学门类的工商管理以及学科中除上述规定的必考数学三的二级学科、专业外,其余的二级学科、专业可选用数学三或数学四。管理学门类的农林经济管理的一级学科中对数学要求较低的二级学科、专业它们的主要差别是考试要求(考纲)不同,我是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的,考得是数学二(相对最简单的一门,呵呵)以上只是一个概述,如果还不明白,建议你找你们学长们或图书馆借本数学考试大纲看下,上面全部都有详细介绍参考资料:《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一考试数学教学大纲》

有限元法基础与程序设计考研大纲

既已告矣
人心
  有限元法基础与程序设计考研大纲如下:  一、考试内容:  线弹性有限元素法的基本方法及原理,涉及的基本元素包含:杆元;梁元;平面板元。  具体内容包括:  1.基本概念:刚度矩阵特性;几何、物理、平衡基本关系式;有限元解题的基本步骤。  2.计算分析:坐标变换;杆系结构结点位移、结点力、内力、支反力求解。  3.形状函数及位移函数:形状函数性质;用插值法求元素的形状函数;位移函数收敛准则。  4.面积坐标:面积坐标定义;用面积坐标求单元形状函数。  5.结构对称性:利用对称性及反对称性简化结构,给出简化后的位移边界条件;对称性及反对称性应用。  6.等效载荷:计算集中力、面力、体力等效结点载荷。  7.等参变换: 等参变换基本思想;等参变换条件。  8.边界条件的处理:删行删列法;置大数法;置1法;斜支撑问题。  9.矩阵带宽:带宽定义;结点编号与刚度矩阵带宽的关系。  二、参考书目  李亚智,赵美英,万小朋编,《有限元法基础与程序设计》,科学出版社。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参考书出版社作者211翻译硕士英语《新编英语教程》(5-6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李观仪《现代大学英语》(5-6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徐克容242俄语(一外)《大学俄语》(1—2册全部)《大学俄语》(3册语法部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外国语大学与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合编243日语(一外)《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新版);中级上1-10课人民教育出版社244德语(一外)《大学德语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德语》(1----3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张书良 主编245法语(一外)《法语》1-3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马晓宏等编《简明法语教程》1-42课商务印书馆出版孙辉编《大学法语》1-3册高教出版社出版李志清主编《大学法语简明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薛建成主编337工业设计工程《工业设计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程能林《工业设计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何人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4余隋怀等《工业设计方法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简召全《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丁玉兰《设计数学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1余隋怀等357英语翻译基础《英汉百科专名词典》商务印书馆赵苏苏新编英汉汉英翻译教程》-翻译技巧与误译评析北京大学出版社李青《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冯庆华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中国文化导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叶朗 费振刚《中国文化读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叶朗,朱良志《中华科学文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英)李约瑟 原著,(英)罗南 改编601数学(理学)《高等数学》科学出版社,2005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数学教材编写组编《线性代数》科学出版社,2006西北工业大学线性代数编写组编《高等数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陆全主编《线性代数辅导讲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徐仲、张凯院主编602数学分析《数学分析》科学出版社,1999李成章等《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陈记修等《数学分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735英语水平测试《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1张培基《实用英汉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2申雨平《英语高级写作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庾鲜海词汇、阅读部分不提供参考书目736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西工大人文与经法学院自编738物理化学《物理化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苏克和、胡小玲主编《物理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傅献彩等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印永嘉等编740艺术史《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教研室编《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教研室编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2006彭吉象著741设计理论《工业设计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程能林主编《工业设计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何人可主编《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设计,2009.4杨海成、陆长德、余隋怀主编《工业设计方法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简召全 主编《科技美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2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考研要考哪些科目?

史囂
玄谈
考研都考哪些科目

考研关于教育部公布的统一教学大纲是怎么回事?

卜筮
人演
考试大纲每年9月份才出版发行。一般就是看复习的方向性的,知识点什么的,一般的复习书上都有的。你要是实在着急看,买2011年的大纲也没事。大同小异

2018考研教育学大纲

病间
睡莲
 2018考研教育学大纲目前暂未公布,跨考考研预计2018考研教育学大纲8月下旬发布,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跨考考研内容。附2017年大纲:2017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Ⅱ、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 约100分中外教育史 约100分教育心理学 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 约30分(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五)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的特征2.近代教育的特征3.现代教育的特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三)教育的社会功能l.教育的经济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4.教育的科技功能5.教育的人口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l.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4.我国的教育目的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二)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的概念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2.学制确立的依据3.各级学校系统4.各类学校系统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1951年的学制;1958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七、课程(一)课程与课程理论1.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二)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三)课程编制1.泰勒原理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3.课程日标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5.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6.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四)课程改革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囚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八、教学(一)教学概述l.教学的概念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1.教学理论概述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三)教学过程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四)教学模式1.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五)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六)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2.班级授课制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学业成就评价4.教学评价的改革九、德育(一)德育概述1.德育概念2.德育任务(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三)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的要素2.德育过程的规律(四)德育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五)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六)德育途径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七)德育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十、教师与学生(一)教师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4.教师劳动的特点5.教师的专业素养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7.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二)学生1.学生及学生观2.学生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群体的作用。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三)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中国古代教育(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学校萌芽的传说2.西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3."六艺"教育(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2.齐国的稷下学宫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4.孟轲的教育思想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5.荀况的教育思想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6.墨家的教育思想"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7.道家的教育思想"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8.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为师"9.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中庸》;《学记》;《乐记》。(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2.太学、郡国学与鸿都门学3.察举制度4.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5.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2.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3.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5.韩愈的教育思想"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想;论尊师重道(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苏湖教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2.书院的发展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3.私塾与蒙学教材私塾的发展与种类;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4.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存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1.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2.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3.颜元的教育思想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二、中国近代教育(一)近代教育的起步1.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2.洋务学堂的兴办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3.留学教育的起步幼童留美;派遣留欧。4."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二)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5.严复的教育思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6.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7.清末的留学教育留日教育;"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三)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3.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4.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5.1922年"新学制"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与特点。三、中国现代教育(-)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2.教育制度改革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3.学校教育发展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4.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2,干部教育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抗大"。3.群众教育4.普通教育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三)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1.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论教育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四、外国古代教育(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2.古代埃及的教育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3.古代印度的教育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二)古希腊教育1.古风时代的教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2.古典时代的教育"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苏格拉底方法"。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学习即回忆";《理想国》中的教育观。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灵魂论与教育;教育作用论。(三)古罗马教育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四)西欧中世纪教育1.基督教教育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1.拜占廷的教育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2.阿拉伯的教育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五、外国近代教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1.人文主义教育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2.新教教育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3.天主教教育耶稣会的学校;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1.英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洛克、斯宾塞论教育。2.法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论教育;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3.德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第斯多惠论教育。4.俄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论教育。5.美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贺拉斯?曼论教育。6.日本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福泽谕吉论教育。(三)西欧近代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学原则;论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思想。2.卢梭的教育思想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理论。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论教育与社会生产;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六、外国现代教育(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1.新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2.进步教育运动进步教育运动始末;进步教育实验: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1.英国教育的发展《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1944年教育法》;"罗宾斯原则";《雷沃休姆报告》;《1988年教育改革法》。2.法国教育的发展《费里教育法》;统-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中学课程的改革;《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课程宪章》。3.德国教育的发展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高等学校总纲法》。4.美国教育的发展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初级学院运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一休斯法案》。《国防教育法》和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返回基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5.日本教育的发展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敕语》、《大学令》;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6.苏联教育的发展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统一劳动学校规程》。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学法";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958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以后的教育改革。苏联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的《教育学》、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考研时数1包括哪些内容?

火柴盒
妻妾不和
数一适用的专业: 1、工学门类的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一级学科中所有二级学科、专业 2、工学门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一级学科中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二级学科、专业 3、管理学门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包括高数,线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所有的基本都考,数一是考的最多最难的! 以上只是一个概述,如果还不明白,建议你找你们学长们或图书馆借本数学考试大纲看下,上面全部都有详细介绍参考资料:《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一考试数学教学大纲》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6688617.html考数一,就是高数,线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所有的基本都考,数一是靠的最多最难的! 你就都看吧好像没什么不考的

考研高数和普通高数有什么区别

轻用民死
生生
对于统考生而言,考研科目不叫“高数”,而是称 “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一”,一般工科都考数学一,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二”,材料类等部分工科考数学二,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三”,一般经管类都考数学三,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高数只有高等数学。

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电路专业课大纲。

猎浣熊
贱有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0388课程名称:电路基础英文名称:Circuit Analysi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 时:54学 分:3.0适用对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高等物理 》二、课程简介课程主要包括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 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电路定理、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一 阶电路、二阶电路、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 的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电路、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拉普拉 斯变换、网络函数、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简介、均匀传输线 ,另外有磁路和铁心线圈及PSPICE简介两个 附录。This course mainly includes the content as follow: circuit model and circuit law, circu it equivalent, general analysis of circuit, circ uit theorem, the operational amplifier circui ts, the first-order circuits, the second-order circuits, the phasor means, sinusoidal stead y-state analysis, the coupling inctance cir cuits, the three-phase circuits, the non-sinus oidal current circuit and its signal frequency spectrum, Laplace transform, network funct ion, matrix expression of the circuit equatio n, two-port circuits, brief introction of non linear circuits, the even transmission line, pl us two appendices that are magnetic circuit and brief introction of PSPIC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电路基础课程是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机电 工程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掌 握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使学生掌 握实验室常用电工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课 程讲授电路模型及电路的基本定律(KCL及K VL);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 单一参数的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用相量 法计算简单的交流电路的方法;有功功率和 功率因数的计算,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三 相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