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关于跨专业考建筑学研究生难度及做法的问题

下泉
第五街
1.我就是土木跨考的建筑,现在在读。真要考的话长路漫漫。不是很喜欢就真别试了。一年半的时间真要准备足以(如果你最后半年能专心准备的话)。 2.建筑学对美术的要求是很低的,专心补3个月素描水粉足够应付了。 3.最难最花时间的是做方案,建筑学的孩子做了5年方案,那专业素养完全追不上啊。好在考研的快题考察的能力比较片面,你还有机会。 4.建筑学的核心是解决建筑的功能问题的,“建筑方案”就是你解决功能问题的方法,比如说一小区内的一栋居民楼要住多少人、不同的人需要多大面积、房间的通风采光是否满足生活所需、配套的停车位如何布置、小区内的人车流线blabla,同时要对结构、暖通有一些了解,配合工程师们盖房子。这与美术关系不大,你画画的效果多好看更是没啥意义。 5.假期你先补一个月素描,再参加一个月建筑考研快题班(都要全天候哦),弄完之后你大概就建筑学是什么一回事了。到时还决定要考的话再问我。很感谢你,你说的很实在很中肯,非常感激。不过这是我12年的提问了,我已经放弃这个了,自己一直觉得很遗憾。加油

急~~关于跨专业考建筑学研究生

三昧
苦茶香
你好,我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系本科在读生,现在在读大三,这个问题之前也回答过类似的, 就一并一起回答了。。。首先我想说的是,建筑学的跨专业考研是比较难的,如果本人之前没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或者没有相关的亲戚朋友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能给予指导的话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大都要面临建筑系本科专业5年制毕业生的强劲竞争,想进入比较好的建筑系读研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读建筑系的研究生那么你就一定得花时间在培养自己的美术基础,特别是快题设计方面。而且还得多看各种建筑设计方面的书籍,也可以多买些老八校的建筑系学生作业去看看。同时还得注意建筑设计规范以及构造,力学方面的知识。内容非常多。这些知识,即使是我们这些学习建筑学的学生处理起来都非常耗体力,更何况其他专业的学生。而且建筑系的学习更依赖于在5(4)年内环境的熏陶,不经历本科的学习是很难真正学好建筑的。因此强烈建议楼主要量力而行,别因为建筑跑火而盲目追求,最后吃力不讨好我们学校这几年建筑系的研究生也有其他专业跨研考来的,但是比例非常非常小,3%左右,这个数据给楼主做点参考吧

建筑学考研?

夜半
大赌局
英语、政治不用说了,全国统考;建筑学不同于其他工科的是,不考数学,而考两门专业课,一门是理论课,一门是手绘、也就是所谓的“快题”。理论课一般考建筑史、城规原理、建筑构造等,要看你所报考的学校来确定。快题更是要依照所报考学校来复习,各学校有很大区别,详细情况一定要登陆所报学习网站查看相关的文件。各大学校科目:• 同济: ① 政治 ② 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204德语、205法语 任选一门 220意大利语(培养转英语) ③ 312中外建筑史 ④ 403古代建筑文献 404设计基础 405建筑构造与结构 任选 复试:综合+建筑设计快题(快题 8小时;大学本科相关教材) 天大: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③327 建筑设计(全天设计7.5小时、中午不休息)④8 30 建筑理论与技术(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物理) 复试科目:5060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西建大: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或203统考日语③31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④406建筑历史(含中外建筑史) 复试考八小时快题 重大: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33建筑历史 ④478建筑设计及综合知识(8小时)或480建筑设计及构造(8小时) 复试科目:外语口语、专业综合知识口试、专业设计(3小时)。 中建院: ① 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1专业基础综合(含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与技术) ④401建筑设计(连续考试8小时) 武大: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③302数学二或363建筑设计理论及历史(1)④840建筑设计(8小时快题)或841建筑设计理论及历史(2) 363 建筑设计理论及历史(1) 《建筑的永恒之道》,知识产权出版社,《模式语言》,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建筑史》,建工出版社;《外国古代建筑史》,建工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建工出版社。 364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编写小组编,高等院校教学参考书。建工版,三版,四版均可。 365 设计理论及历史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杨正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新世纪出版社,1995。 841 建筑设计理论及历史(2) 《建筑的永恒之道》,知识产权出版社;《模式语言》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建筑史》,建工出版社;《外国古代建筑史》,建工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建工出版社。 842 外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编著,建工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大学等四校合编,高等院校教学参考书,建工版;《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琬英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大: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203日语 213德语 ③318建筑历史 ④458建筑设计(一) (201、203、213选一) 深大: ① 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30建筑历史或331城市规划原理④453 建筑设计 复试笔试科目:建筑语言及其表达 浙大: ①101政治②201英或202俄或203 日或204德或205法③348建筑学基础④502建筑设计与规划(6小时)或455建筑技术 面试:本专业综合知识 笔试科目:现代建筑理论 报考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的必须考建筑设计与规划。 建筑设计与规划考试时间6小时(不包括中间吃饭和休息时间,不准离开考场),自备制图工具和1#不透明绘图纸一张。 “建筑学基础”包括:建筑历史(中、外建筑史)60分、规划原理30分、建筑构造40分、建筑物理20分。 《中国建筑史》第4版,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著,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编,建工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清华、南京工学院、天津大学合编,建工版;《城市规划原理》新3版,李德华主编,建工版;《建筑构造》上册,李必瑜编,《建筑构造》下册,刘建荣编,建工出版社;《建筑物理》柳孝图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哈工大: ① 101政治②201英或202俄或203日③333建筑构造与结构选型④488中外建筑史 湖大: ①政治101②英语201③建筑知识综合(建筑历史与建筑构造)313④建筑设计410 复试专业课: 设计理论及规范515 参考书目:《外国建筑史》,陈志华编;《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清华大学编;《中国建筑史》,潘谷西编;《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编;《建筑构造(一、二)》,刘建荣编;《外国城市建设史》, 沈玉麟编;《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编;有关设计规范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天津大学编;《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等编;《城市道路与交通》,同济大学等编;(以上参考书均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本);《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的区域整合研究》,侯学钢编,湖南大学出版社;《变革中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周安伟著,中国铁道出版社。 大连理工: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203日语、202俄语选一 ③ 324建筑设计理论综合 ④ 839建筑设计(8小时) 华侨: 考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22建筑理论④422建筑设计(含建筑构造) 华南理工: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22建筑设计基础理论(含建筑构造、当代建筑思潮)④501建筑设计(做图) 复试笔试科目:908中外建筑史 东南: ① 101政 ②201英或202俄或203日或214德(单)④413中外建筑与城市建设史⑤502建筑设计基础(快题,考一天) 复试科目:建筑设计(快题) 初试:《中国建筑史》(第四版),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19世纪以前),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清华、东大、天大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设计基础:

有关建筑学考研

歌利亚
葛屦
考研的话,当然是越早动手越好的,比如你现在是北大的现代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那么如果你考研想继续学习北大的现代文学专业,通过网站查询,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6) 考研有几个研究方向:01.现代文学、02.当代文学、03.新闻与媒体研究考试科目:①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③613中国现当代文学,④838中外文学基础,③包括”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两个部分,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作。考试科目④包括综合基础(一级学科命题,考试内容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及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和中外文学基础知识。根据这些,你在大学学习中对考研需要考察的科目重点关注、重点学习,那么到时候考前复习就会轻松多了,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本人今年报考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很遗憾各科过线,总分差两分(政治比较低),说一下经验,希望对你有用。 别听他们忽悠,真的想考研,半年多点就够了,就是从暑假之前开始,准备时间长了,会造成你的疲劳感,可能导致你最后坚持不下来。而且,毕竟建筑学,平时不像其他专业,整天没事,一二三草,正图,紧的很,经常熬夜。所以也没多余时间系统复习,只是简单看看的话,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我觉的作用不大。 平时如果有多余时间,就多看看英语,过四六级,或者做做考研英语历年真题,因为建筑学最后考研刷下来最多的,是因为英语! 至于快题,之前自己猛练钢笔画,马克笔画,画些效果图,平面图,对最后是有很重要的帮助的。 历史,城规,构造,公建原理(具体考什么决定于你报考的院校,各院校不一样,自主命题)都等暑假之后开始就来的及 建筑学为什么要上5年,因为实习之前的四年都是安排的紧紧的,并没有给你虚度的时间,所以现在干你该干的,注重积累,积累够了,考研也水到渠成了~~祝你好运~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考研快题班

大囍事
不亦拂乎
考研关键是考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你上什么辅导班培训班,听什么大师砍几节课大山,都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把相关的专业书好好复习不过可以买上点相关的辅导书看看作为参考别花那冤枉钱读辅导班培训

关于跨专业建筑学考研

贵妇人
鬼饭店
我本科是在西安建大上的,建筑学院的研究生大致分为建筑和规划两个方向建筑方向又包括: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技术规划方向我不是很清楚。考研的时候,建筑技术对快题设计没什么要求,只要能把建筑中最基本的东西表达清楚即可,所以,这个专业更适合跨专业的人。建筑历史方向适合那些能耐得住寂寞的人,考研的时候会考建筑快速设计(俗称快题),这个专业对建筑的功底要求蛮高(只是为了混文凭的除外)。建筑设计方向就是我们常说的建筑学研究生了,考研的难度相对来讲大一些,但只要你好好复习考研要求的内容,快题根本不会成为你的短板。个人认为,考研的时候,导师的意见最重要,想要取得他的认可,无外乎两件事:设计能力/财力,建议楼主仔细斟酌一下你付出的这些时间、精力、财力所换取的研究生文凭,对你的事业是否真的有价值,务必三思而后行,有其他问题可以给我发邮件,wudi0607@163.com

想考昆工建筑学的研究生,应注意什么?

万物循生
生生不息
一、建筑学专业到底都有哪些方向啊?建筑学专业(不论学硕或专硕)均包括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建筑技术(三大方向),那么学硕和专硕又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方向的教学设置有什么不同?①学硕、专硕都需要在学校呆满3年;②毕业证不同,学硕颁发工学硕士,专硕颁发建筑学硕士(昆工本硕均已通过评估);③学硕学费8000,,专硕学费12000,奖学金评定公平;④考试科目均一致,学硕历史方向和专硕的考试科目都一样,只是技术方向不考快题考建筑物理,专硕的英语也是考英语一。二、报考情况15年报考昆工的同学较少,调剂生源较多,但是从16年开始,昆工开始变得逐渐热门起来,2016年对外公布的只有四个调剂名额,17年一志愿报考更为火爆,只有学硕有两个调剂名额,专硕全部为一志愿考生,且上线比例高,进复试刷人的比例接近1:1.5,其中有很多同学初试分数不够高(低于300分),复试的快题又不及格,很容易会被直接刷掉。按照这个发展趋势,我个人预计到2018年昆工应该不会再有调剂名额了。昆工建筑学这两年大约有150-200人左右报考。从2017年的拟录取名单来看,学硕录了13人,专硕录了40个人,总共录取了53人(17年扩招,录取名额比往年都要多)。三、关于建筑学基础①建筑历史类:建筑学基础一共有六本指定教材,三本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历史的分值约占到30-40分,某种程度上这三本书废话太多,可读性不强,真正有用的文字少之又少。第一遍要熟悉一遍课本,对中建史和外建史的历史轴线要有一个清晰的把握,然后第二遍可以看中建史和外建史的精编讲义,这个资料网上都有,第三遍就是冲刺阶段背诵重点了。虽然说三本建筑史的内容特别多,但是其实昆工的出题还是很有规律的,重点清晰,历年真题重复出题的频率很高。②建筑技术类:建筑技术类有两本参考书,一本是刘加平编的建筑物理(第四版),一本是重庆大学的建筑构造上册(第五版),是的,构造只用看上册。技术每年约占到建筑学基础总分的30-40分,一般是两个名词解释,一道简答题,一道论述题,物理和构造这两门课最碎了,知识点太多,刚开始复习起来是挺头疼的。这两本书一定要把课本上的重点总结出来,我建议可以直接看往年学长学姐总结的笔记,然后再把历年出现过的真题背下来,基本上就没有多大问题了,这个每年都会有一个特别偏门的名词解释,不用太担心,大部分同学都不会。对于技术的复习,主要还是以真题为主,把往年真题答案背下来就行。我都是离考前1个月才开始看构造,构造就是死记硬背多学多得,一个月的时间足矣。③建筑设计类:从近几年来看,设计类的分值都在80分左右,所以说这一部分是重中之重,昆工的建筑设计原理教材是白旭老师编写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里面包括公建和居建,知识覆盖面广,但是深度不够,往往需要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设计部分是比较好拿分的,因为没有标准答案,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回答都是根据个人建筑学素养的积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题的思维一定要发散,从多个维度来回答问题。设计部分历年真题重复出现的频率也很高,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在考前把历年出现过的真题全部背下来。昆工建筑学基础的历年真题的重复出现频率特别高,往往能占到总分的一半左右,所以说,虽然我刚开始看到昆工的参考书目有那么多,非常头疼,但是到后期把重点总结出来后,就感到越来越轻松,只要能把昆工近十年的真题掌握好,基本上就能拿到建筑学基础一半的分数,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积累,基本上可以拿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至少可以保证不拖你总分的后腿。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昆工建筑学基础这门课改卷特别压分,今年的最高分也只有107,过百的好像只有3个,大部分同学的得分都是在80-100之间,其实这一门课基本上是拉不开差距的。答题秘诀:一定不要让卷子空着,哪怕是瞎扯也要全部写满,否则空卷是不会给你分的。四、关于快题我上学的时候也没有专门练过,对于快题是很模糊的。黎志涛的《建筑快题设计100例》,这本书比较老了,造型也被大家抄烂了,而且书里面的造型很老,不推荐去抄。但是黎志涛的《建筑快题设计100例》被奉为一直奉为经典,考研过程还有很多人还使用的原因,首先是里面黎志涛所介绍解题思路和里面的平面图都是很不错的,其次是制图规范是很严谨的,不会像大家平时画快题那么随意。另外推荐大家多看下同济的一些手绘机构出的快题书,这些书无限接近昆工的快题风格,大家一定要多抄绘几套方案,因为昆工的效果图同样是要求画轴测图,和同济的风格很相似。每个学校有自己的侧重点,对于昆工而言,老师不会因为不喜欢你的风格就给分很低,昆工的老师更侧重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阅卷过程是比较理性的。所以大家在考昆工的时候,风格上中规中矩不犯错误就好。至于一些技巧,大家就自己练习吧,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喜欢的风格或者你能驾驭的风格。自己喜欢的风格,因为你喜欢它,你就有兴趣往下练。如果是你不喜欢的风格,肯定是练不下去的。至于自己能驾驭的风格更不必说,既然是自己能驾驭的,自己才练习的过程中才能如鱼得水,信心倍增。至于辅导班,我并没有去那些打广告打得满天飞的某些机构学习,而且选择找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个学姐辅导我。对于快题中的效果图部分,一定要坚持练习,保持手感,然后总结一个自己的套路,形成自己的快题风格。为什么叫套路,那就是什么考试题目都能套上,昆工的快题方案不会太难。所以,对于很多本专业本科学的不是很好的或者跨专业的同学来说昆工是比较适合的。PS:题目要求画的图必须画到,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最后一定要留15分钟左右检查试卷,看有没有漏项的,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查漏补缺,最后一条别忘了要把个人信息写清楚,自信地走出考场。五、关于复试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的40%。复试分为两部分,笔试和面试。1.笔试:笔试分为两部分:三小时快题和一小时英语翻译(可带字典)。①快题:复试快题非常重要,很多同学初试总分低于300分,复试快题又不及格(低于60分),大部分就直接被刷掉了。复试快题面积不大,难度不大,时间是3小时,题目一般为茶室、售楼处、住宅等小型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1000平方米。②英语翻译:这个虽然规定说可以带纸质字典,但是实际上是根本没有时间翻字典的,今年一共给了三篇短文,我翻译第一篇的时候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就去查字典,结果过了半小时了才发现第一篇都没翻完,后面果断就没有用字典了,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就直接跳过,一阵狂写,结果到最后还是剩了一小段没写完,不过这个倒无关紧要了,因为英语翻译的成绩只占复试成绩的10%。2.面试:面试是在老师的办公室进行,一般有5-6个导师坐在里面,然后我们按照排序一个一个进去,大概每个人有20分钟左右。首先必须要准备自己的个人作品集,进去把作品集分发给各位导师看。大家不用担心英语口试,因为很简单,我当时面试的时候,英语考官就是让我用英文进行一段简短的自我介绍就结束了。然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像是和你普通聊天,比如你喜欢哪个建筑师呀,他都有哪些建筑作品呀,写了一些什么书呀等等,然后根据你的作品集体一些相关的问题,甚至会问到你的兴趣特长爱好等等。所以说面试的时候,你要学会主动出击,引导老师往你擅长的方向回答,一定不要冷场,一旦被面试老师引导节奏,这时候问题的难度就比较大了。 六、关于跨专业的问题首先专硕只接受建筑学本专业的学生报考,这一点虽然在招生目录没有写出来,但是专硕的大部分导师和研招办主任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我建议本专业的同学去报专硕,跨专业的同学去报学硕,具体情况的话一定要给建筑学院的研招办的老师打电话咨询一下(0871-65902086,余老师),老师会告诉你怎么报的。歧视多少有那么一点点,但不是歧视,是怀疑。本科建筑学5年,你没有熏陶系统的学习,老师会怀疑你有没有能力来读这个研究生,所以肯定会仔细问问的。跨专业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准备下自己的作品集,哪怕是再差都做一个,一定要用你的诚意去打动老师。

想考昆工建筑学的研究生 想请问下各学长学姐们

法演
溱洧
一、建筑学专业到底都有哪些方向啊?建筑学专业(不论学硕或专硕)均包括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建筑技术(三大方向),那么学硕和专硕又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方向的教学设置有什么不同?①学硕、专硕都需要在学校呆满3年;②毕业证不同,学硕颁发工学硕士,专硕颁发建筑学硕士(昆工本硕均已通过评估);③学硕学费8000,,专硕学费12000,奖学金评定公平;④考试科目均一致,学硕历史方向和专硕的考试科目都一样,只是技术方向不考快题考建筑物理,专硕的英语也是考英语一。二、报考情况15年报考昆工的同学较少,调剂生源较多,但是从16年开始,昆工开始变得逐渐热门起来,2016年对外公布的只有四个调剂名额,17年一志愿报考更为火爆,只有学硕有两个调剂名额,专硕全部为一志愿考生,且上线比例高,进复试刷人的比例接近1:1.5,其中有很多同学初试分数不够高(低于300分),复试的快题又不及格,很容易会被直接刷掉。按照这个发展趋势,我个人预计到2018年昆工应该不会再有调剂名额了。昆工建筑学这两年大约有150-200人左右报考。从2017年的拟录取名单来看,学硕录了13人,专硕录了40个人,总共录取了53人(17年扩招,录取名额比往年都要多)。三、关于建筑学基础①建筑历史类:建筑学基础一共有六本指定教材,三本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历史的分值约占到30-40分,某种程度上这三本书废话太多,可读性不强,真正有用的文字少之又少。第一遍要熟悉一遍课本,对中建史和外建史的历史轴线要有一个清晰的把握,然后第二遍可以看中建史和外建史的精编讲义,这个资料网上都有,第三遍就是冲刺阶段背诵重点了。虽然说三本建筑史的内容特别多,但是其实昆工的出题还是很有规律的,重点清晰,历年真题重复出题的频率很高。②建筑技术类:建筑技术类有两本参考书,一本是刘加平编的建筑物理(第四版),一本是重庆大学的建筑构造上册(第五版),是的,构造只用看上册。技术每年约占到建筑学基础总分的30-40分,一般是两个名词解释,一道简答题,一道论述题,物理和构造这两门课最碎了,知识点太多,刚开始复习起来是挺头疼的。这两本书一定要把课本上的重点总结出来,我建议可以直接看往年学长学姐总结的笔记,然后再把历年出现过的真题背下来,基本上就没有多大问题了,这个每年都会有一个特别偏门的名词解释,不用太担心,大部分同学都不会。对于技术的复习,主要还是以真题为主,把往年真题答案背下来就行。我都是离考前1个月才开始看构造,构造就是死记硬背多学多得,一个月的时间足矣。③建筑设计类:从近几年来看,设计类的分值都在80分左右,所以说这一部分是重中之重,昆工的建筑设计原理教材是白旭老师编写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二版),里面包括公建和居建,知识覆盖面广,但是深度不够,往往需要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设计部分是比较好拿分的,因为没有标准答案,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回答都是根据个人建筑学素养的积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题的思维一定要发散,从多个维度来回答问题。设计部分历年真题重复出现的频率也很高,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在考前把历年出现过的真题全部背下来。昆工建筑学基础的历年真题的重复出现频率特别高,往往能占到总分的一半左右,所以说,虽然我刚开始看到昆工的参考书目有那么多,非常头疼,但是到后期把重点总结出来后,就感到越来越轻松,只要能把昆工近十年的真题掌握好,基本上就能拿到建筑学基础一半的分数,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积累,基本上可以拿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至少可以保证不拖你总分的后腿。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昆工建筑学基础这门课改卷特别压分,今年的最高分也只有107,过百的好像只有3个,大部分同学的得分都是在80-100之间,其实这一门课基本上是拉不开差距的。答题秘诀:一定不要让卷子空着,哪怕是瞎扯也要全部写满,否则空卷是不会给你分的。四、关于快题我上学的时候也没有专门练过,对于快题是很模糊的。黎志涛的《建筑快题设计100例》,这本书比较老了,造型也被大家抄烂了,而且书里面的造型很老,不推荐去抄。但是黎志涛的《建筑快题设计100例》被奉为一直奉为经典,考研过程还有很多人还使用的原因,首先是里面黎志涛所介绍解题思路和里面的平面图都是很不错的,其次是制图规范是很严谨的,不会像大家平时画快题那么随意。另外推荐大家多看下同济的一些手绘机构出的快题书,这些书无限接近昆工的快题风格,大家一定要多抄绘几套方案,因为昆工的效果图同样是要求画轴测图,和同济的风格很相似。每个学校有自己的侧重点,对于昆工而言,老师不会因为不喜欢你的风格就给分很低,昆工的老师更侧重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阅卷过程是比较理性的。所以大家在考昆工的时候,风格上中规中矩不犯错误就好。至于一些技巧,大家就自己练习吧,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喜欢的风格或者你能驾驭的风格。自己喜欢的风格,因为你喜欢它,你就有兴趣往下练。如果是你不喜欢的风格,肯定是练不下去的。至于自己能驾驭的风格更不必说,既然是自己能驾驭的,自己才练习的过程中才能如鱼得水,信心倍增。至于辅导班,我并没有去那些打广告打得满天飞的某些机构学习,而且选择找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个学姐辅导我。对于快题中的效果图部分,一定要坚持练习,保持手感,然后总结一个自己的套路,形成自己的快题风格。为什么叫套路,那就是什么考试题目都能套上,昆工的快题方案不会太难。所以,对于很多本专业本科学的不是很好的或者跨专业的同学来说昆工是比较适合的。PS:题目要求画的图必须画到,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最后一定要留15分钟左右检查试卷,看有没有漏项的,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查漏补缺,最后一条别忘了要把个人信息写清楚,自信地走出考场。五、关于复试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的40%。复试分为两部分,笔试和面试。1.笔试:笔试分为两部分:三小时快题和一小时英语翻译(可带字典)。①快题:复试快题非常重要,很多同学初试总分低于300分,复试快题又不及格(低于60分),大部分就直接被刷掉了。复试快题面积不大,难度不大,时间是3小时,题目一般为茶室、售楼处、住宅等小型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1000平方米。②英语翻译:这个虽然规定说可以带纸质字典,但是实际上是根本没有时间翻字典的,今年一共给了三篇短文,我翻译第一篇的时候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就去查字典,结果过了半小时了才发现第一篇都没翻完,后面果断就没有用字典了,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就直接跳过,一阵狂写,结果到最后还是剩了一小段没写完,不过这个倒无关紧要了,因为英语翻译的成绩只占复试成绩的10%。2.面试:面试是在老师的办公室进行,一般有5-6个导师坐在里面,然后我们按照排序一个一个进去,大概每个人有20分钟左右。首先必须要准备自己的个人作品集,进去把作品集分发给各位导师看。大家不用担心英语口试,因为很简单,我当时面试的时候,英语考官就是让我用英文进行一段简短的自我介绍就结束了。然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像是和你普通聊天,比如你喜欢哪个建筑师呀,他都有哪些建筑作品呀,写了一些什么书呀等等,然后根据你的作品集体一些相关的问题,甚至会问到你的兴趣特长爱好等等。所以说面试的时候,你要学会主动出击,引导老师往你擅长的方向回答,一定不要冷场,一旦被面试老师引导节奏,这时候问题的难度就比较大了。 六、关于跨专业的问题首先专硕只接受建筑学本专业的学生报考,这一点虽然在招生目录没有写出来,但是专硕的大部分导师和研招办主任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我建议本专业的同学去报专硕,跨专业的同学去报学硕,具体情况的话一定要给建筑学院的研招办的老师打电话咨询一下(0871-65902086,余老师),老师会告诉你怎么报的。歧视多少有那么一点点,但不是歧视,是怀疑。本科建筑学5年,你没有熏陶系统的学习,老师会怀疑你有没有能力来读这个研究生,所以肯定会仔细问问的。跨专业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准备下自己的作品集,哪怕是再差都做一个,一定要用你的诚意去打动老师。

即将建筑学考研,请问该去快题培训机构吗

人含其知
二谛
建筑学专业考研,毕业后,在建筑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需要具备如下技能:1、设计软件熟练,其中包括:cad、天正、PKPM节能、清华日照、草图大师、目前流行的revit软件。2、需要掌握的常用设计规范: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当地政府颁发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4新版)、住宅建筑规范、住宅设计规范(2011新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办公设计规范、汽车库设计规范(2014版)、汽车库防火规范(2014版)、工业设计规范等。3、建筑规划方案和建筑单体方案的创作能力。其中包括住宅、公建、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的项目。4、总平面施工图、建筑单体施工图的设计能力,包括住宅、公建、商业综合体、工业建筑的总平面和单体建筑的施工图设计。5、与结构专业、给排水专业、电气专业、暖通专业、动力专业的协同工作意识和能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