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1考研复试线上还是线下

李克
周苛
21年考研复试经验——考研复试你该注意哪些细节

贵州大学的考研复试细则里说的“线下生”是什么意思?

其于人也
东海战
线下生就是指在各种考试最低录取分数线以下的考生,又叫落榜生。在一年一度的全国升学考试中没有考上选择的学校,综合分数(总分数加上奖励分数)没有达到当地最低录取分数线或达到当地最低录取分数线由于志愿填报失误导致没有被录取,以致不能继续接受教育就叫做落榜。如把现在的高考制度和古代的科举制度相提并论,高考落榜也可以用"名落孙山"来形容。 升学考试是一场选拔赛,有人金榜题名,有人落榜。尽管高校扩招使近几年的升学率大幅度提高,但仍满足不了所有渴望接受高等教育考生的愿望,全国每年都会有四百多万考生落榜。这些人被称为“线下生”。

开学通知马上公布,考研复试还会线上吗?

逆也
今敏
还不能决对确定,线上的趋势还是有的,目前只是初高中开学,大学预计开学还不确定,做好复试准备即可,线上线下都一样的。

重庆大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后为什么还要线下复试?

访落
莫迪斯
为了保证录取考生质量吧。线上复试录取的考生有可能在某些方面不能控制局面,无法掌控学生的真实实力。

考研时都需要了解什么信息?

打金枝
迷情夜
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并最后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初,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太多,或太少)。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信息,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才能确定。如果系里能公布最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不过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操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到研究生咨询,你绝对不会后悔。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6、网站。如果能上网,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扩展资料:考研的相关介绍:1、考研初试:初试一般在1、2月份,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进行4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也有进行两天半的考试专业。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2、考研复试:复试一般在5.1前后,一般是等额面试,少数热门的专业会选择差额复试。对以同等学历资格报考的考生,学校一般还要书面测试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两年国家还在较好的学校,比如清华、北大进行了复试时测试英语口语的试验。但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等额面试,可以说非常轻松,主要是聊一些学习兴趣,读过哪些书,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本科时老师都怎么教的等等,所问的专业知识也都是最基本的内容。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接到复试通知,只要你不是替考的,在复试时一问三不知,录取一般都没有问题。3、考研调剂:大约在寒假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差不多就出来了,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多联系,实在不行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边工作边考研现实吗

户田
葛藟
可以啊,如果您是2018年9月份之前拿到证书的话可以考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中您除了选择计算机方面的普研之外还可以读MEM工程管理硕士,里面有专门的信息工程的研究方向。在职管理类联考也是所有考研中最简单的一个考试,不考高数不考专业课,满分300分,考170就可以了。毕业之后都是双证,研究生学历证加硕士学位证,学信网上可以查到的。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两者兼得。具体的考试的内容:综合能力:总分200分。此由数学、逻辑和写作构成,其中数学占75分,逻辑占60分,写作占65分。数学和逻辑均为单项选择题。数学分条件充分性判断和问题求解两大部分,其中问题求解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条件充分性判断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逻辑推理为3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写作要求写两篇文章,1.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2.论说文 形式从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案例分析中选一种。35分【英语】:总分100分。题型分布为:1.综合填空(完型填空)20道,每题0.5分,共10分;2.阅读理解5篇文章,25题, 每题2分共50分;3.英语翻译:英语翻译成中文15分。4.英文写作两篇:大作文和小作文(大作文15分+小作文10)总共25分。注:考试难度数学是在初高中的知识点,英语难度在4-6级之间

请问考研要是服从分配的话就得服从全国的任何一所大学,专业也要服从调配吗?

无名
孜孜以求
考研没有服从分配这一选项,但是有个别学校的报名表有,也就是你如果服从就是服从校内的调剂。但是不管怎么样,考研调剂都是自己联系的,自己想调剂到哪,就跟哪个学校联系,如果调剂学校同意,你就可以参加复试了。而不是像高考,如果填了服从调剂,命运就在别人手上了。 补充:1.校内调剂可以是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调剂,也可以是不同专业的调剂。至于怎么调,肯定是要征求你的意见的,如果有不止一个专业名额没招满,你自己也会有选择权,你也可以选择不走第一志愿的学校而联系校外调剂。2.调剂就是联系学校的研招办,在网上就能查到电话的,一般是学院的研招办,或者招生联系人。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打学校的研招办。你记住,调剂就是多联系,多打电话,实在不行还可以跑去一趟。3.分数线当然是在复试之前下来的,不然你怎么知道复试有没有你呢?考研和高考不一样的 不是服从分配到别的学校 是服从校内调剂 一般都是调剂你去和你报考专业相关的专业 和你报考专业很相近的 只是重点不一样而已但是也有列外 调剂到不着边的专业 不过很少的 自己联系学校就是联系招生办的 你上他们学校招生的网站 上面会有联系电话的 刚考完 等一段时间 34所就会出分数线 然后是国家线 这就看你报考的位置吧但是并不是你过了这个线就可以参加复试的 还有一条是院线\专业线 一般都直接给名单 你可以上你报考学校的研究生学院看下参加复试的名单是否有你 有的学校还会打电话通知你的

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在考研复试被淘汰?

魔球
初试分数较低,复试没能“逆袭”我们知道,考研最后的总成绩是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的加权计算,初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最后总分和录取的。在大多数人复试正常发挥的情况下,总会有些考生,虽能进入复试,但初试分数相对较低的考生,往往很少有人能在复试中发挥出色,进而“逆袭”,最终,导致了毫厘之差而被淘汰,这是每年都很常见的事情。特别是在这一两年,很多院校把复试的差额提高,复试线相对有所下调的情况下,一些考生属于“幸运”进入复试环节,但因为初试分数相对较低,复试中能“逆袭”的很少。当然,能进入复试,毕竟是一个机会,虽然机会不是很大,但事在人为,每年总会有少数人能“逆袭”成功的。2、初试分数还不错,但复试遭遇“滑铁卢”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有些考生,初试成绩虽然不错,顺利进入复试环节,但在复试中表现欠佳,导致最后被淘汰。复试时表现欠佳,往往有几个原因:(1)有人是因为初试不错,开始盲目乐观,结果准备不够充分,导致复试表现较差,最后失利;(2)有考生心理素质较差,在面试环节表现不佳,没能发挥出自身的实际水平,导致“拖累”了总分,最后失利;(3)对于名校而言,复试标准相对较高,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进入名校复试环节的考生,整体水准也相对较高,但有些考生综合素质虽然也不差,比较而言,就明显较弱,最终复试表现相对欠佳,最终落选。3、考生的本科背景相对较差,且毫无科研经历通常来说,考研是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性考试,大多数情况下,考生的初试分数和实际表现起决定性作用,但某些情况下,考生的本科背景和有无科研经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后的结果。事实上,在同等情况下,考生的本科背景较优的,比如是985背景的,就可能会被优先录取;特别是,如果在本科阶段有参与科研课题的经历,有一定的学术经验,甚至还有成果(论文),往往会得到招生单位的青睐。而相应地,某些本科背景较差,且毫无科研经历的考生,初试分数也不太高,复试中也表现平平的考生,就有可能被淘汰。总体而言,考研是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拔性考试,进行的是比较全面的考察,不但考应试能力(主要是在初试中),也考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主要是在复试中),某些时候,个人背景及经历也会成为一个影响因素。所以,对于考生而言,对于这些可能导致考研失利的原因要引起高度重视,备考中,需要努力在初试中考取高分,同时认真准备复试,尽量全方位提高自己,才有可能在整个考研的考察环节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大程度保证考研成功。

中公教育有考研复试的课吗?

爵禄不恃
激者
有的,但是大部分是线下,有那种模拟复试的课